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何炳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1
发帖数: 842
1
满清无疑是文化的倒退、制度的倒退,但明朝的灭亡还是自己的原因多些。
H****g
发帖数: 14447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时代的人民民主:基层社员参与制定生产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9 12:55:58 2012, 美东)
到底什么是民主呢?就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
解放后的中国,一度也是很崇洋媚外的,只是从解放前的崇美崇日,转成了崇苏。刘少
奇就是很崇尚苏联那一套。而苏联制度的特点就是指令主义。也就是说,下指标,不管
到底是不是符合需求。其实这也反映出苏联当时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的高级官僚,和第一
线的生产劳动者之间是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的。当年中国也是有类似的情况的,那就是层
层摊派。实际上,改开时代这种情况更突出了,比如说,邓小平先生80年代初说,只生
一个好,要奖励只生一个的家庭。到了基层呢,就变成了硬指标,就变成了宁添十座坟
不添一口人。
所以说,民主的实质,并不是空洞虚无的可以骂领导人,而领导很大度的表示群众骂我
没压力。之所以人民觉得不民主,不是因为国家元首政治局委员欺负人了,而往往是”
小鬼难缠“。所以说,真正的民主,一定是要...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英达父亲英若诚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在“戏”里,又在“戏”外。“自传”、
“回忆录”可以算是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戏”的原型是人生中的自己,展现
的是自己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的作者忠实于人生,“戏”里“戏”外合一;有的则
时刻惦记着“观众”的感受,抽身“戏”外,比如英若诚。
晚年,在病榻上的英若诚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用英语向美国学者康开丽讲述了自己
一生的故事。《水流云在》就是康开丽根据其谈话录下的四十一盘录音带整理而成的,
2008年先是在美国出版,2009年才翻译成中文在大陆出版。
在中文版的“前言”中,康开丽说:“这是他希望别人听到的有关他一生的回忆录。…
…对重大事件进行了记载,有选择性、代表性……”
《水流云在》就如同英若诚演给我们的一出“戏”。“戏”名取自杜甫《江亭》中的诗
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水滔滔,裹挟着世事的沧桑,而人的心绪却如浮
云般悠然。这是历经大涛大浪后的平和,抑或是置身“戏”外的淡定。
在这出“戏”中,英若诚把对他影响最大的“文革”中的三年监狱生活经历放在了开头
,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戏份。
在他的口述中,他莫名地被带到...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
中国著名喜剧导演英达父亲英若诚被曝光曾多年从事中共情报工作,与当年著名的清华“间谍”案密切相关。
英达父亲英若诚。(资料图)
英达(资料图)。
网易娱乐2月3日报道 据报道,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在“戏”里,又在“戏”外。“自传”、“回忆录”可以算是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戏”的原型是人生中的自己,展现的是自己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的作者忠实于人生,“戏”里“戏”外合一;有的则时刻惦记着“观众”的感受,抽身“戏”外,比如英若诚。
晚年,在病榻上的英若诚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用英语向美国学者康开丽讲述了自己一生的故事。《水流云在》就是康开丽根据其谈话录下的四十一盘录音带整理而成的,2008年先是在美国出版,2009年才翻译成中文在大陆出版。
在中文版的“前言”中,康开丽说:“这是他希望别人听到的有关他一生的回忆录。……对重大事件进行了记载,有选择性、代表性……”
《水流云在》就如同英若诚演给我们的一出“戏”。“戏”名取自杜甫《江亭》中的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水滔滔,裹挟着世事的沧桑,而人的心绪却如浮云般悠然。这是历经大涛大浪后的平和,抑或是置身“戏”外...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2006年3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山西夏县南大里乡南师村与村民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图)
本次两会上,国家领导人即将完成新老交替。事实上,71岁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多次提到“告别”。
十年奔走,十年辛劳。温家宝领导的两届政府,正当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十年功过毁誉,且待后人评说,正如他退任之前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本期两会专题报道中,南方周末将目光投向这位老人,关注他这十年的执政之路,追溯他政治人生的种种细节,回望他的泪水与笑脸,焦虑与遗憾。
我记得那时候他也抽烟,听说他在地质找矿队工作时,常买两角八分钱一包的上海“飞马”牌香烟,最多时一天可抽两包。
温家宝当总理半年后,有一次我跟杨老师聊天。我告诉她:大伙儿对家宝当总理的反映挺好。老太太来了一句,时间长着呢,那以后呢?老太太的头脑特别清醒。
温家宝家的过道里,以前挂着一个友人用竹篾书写的两个字:“高远”。后来字变成了“高洁”。
从北郊搬到市里
1949年1月,解放军攻打天津的时候,外面枪炮声不断,我是躲在河东区姚家台亲戚家的床铺底下熬过来的。天津解放了,我家搬到河北区新大路五经路林茂里居住。1952年,我家就从河北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86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元朝汉化的扫盲贴 (转载)

您显然不了解“征服王朝”这一概念。建议上网搜搜“新清史”或者New Qing History
,看看何炳棣十年前和Evelyn Rawski在亚洲研究年会上的争议,就知道国际学术界的
态度了。
b****r
发帖数: 2555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社会流动的历史数据
随手查了一下,何炳棣的数据。
平民的定义是三代没有当官的,数据是明代进士平民出身的大概在54%到61之间。其中
王朝初期理所当然的高些,永乐年间达到了84%;之后逐渐下降,万历天启年间大概稳
定在59%至64%之间。
最后的结论是科举对保证社会阶层上下流动有相当的好处。
c****i
发帖数: 7933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下王安石变法
内藤是开山前辈,他的学生宫崎市定的影响力不亚于他。
郝若贝最著名的文章不是那篇煤铁的,是他针对何炳棣的宋代士人转型论。从此开始,
基本上美国学者都按照他的理论进行。这裡面可能有种族的因素。
真正重评宋代确实是美国学者开始的。你说的很公允。宋代不是积贫积弱其实不是郝若
贝的看法,从他的前辈柯睿格就开始了。
我好像没有拿李华瑞来当板砖,这个版连介绍一本有意义的著作都不可以吗?
g****t
发帖数: 31659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下王安石变法
没人不让你介绍著作阿.
你尽可介绍更多的"英文原版"大仲马.
但我觉得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自己的见解上或者读后感上.
不能说某某学者说过什么了,所以你们不知道某某学者的都是民科.

内藤是开山前辈,他的学生宫崎市定的影响力不亚于他。
郝若贝最著名的文章不是那篇煤铁的,是他针对何炳棣的宋代士人转型论。从此开始,
基本上美国学者都按照他的理论进行。这裡面可能有种族的因素。
真正重评宋代确实是美国学者开始的。你说的很公允。宋代不是积贫积弱其实不是郝若
贝的看法,从他的前辈柯睿格就开始了。

我好像没有拿李华瑞来当板砖,这个版连介绍一本有意义的著作都不可以吗?
c****i
发帖数: 7933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下王安石变法
内藤本来就在钱穆之前,比钱穆大了三十岁呢。
何不是宋史出身,但是他和柯睿格一样认为宋代以后科举促进社会流动性,所以中国社
会比西欧社会公平的多。何炳棣不是写学术文章批评郝若贝,而是他在郝若贝读博士的
时候就批评这个学生中文很烂,都是异想天开。
这方面的争论可以看看清华罗祎楠的综述文章,现在罗祎楠在哈佛跟包弼德读博士。
另,郝若贝晚年私下承认自己的观点都是错的。

要。
g****t
发帖数: 31659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下王安石变法
贵族消亡的问题,古代就有人总结过了.何止钱穆.其实查查士人地域分别就明白了.北宋
南方士人猛增.南方传统上是没有贵族的.
钱穆书中国文化重心的南移一节,引用了n多更早研究.
所以我的观点,这个什么士人变迁,不是内滕等人的见解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也不是赫
若贝等人文章最有价值的部分.
东洋西洋学说最大突破是扭转积贫积弱说,显然贵族升降研究是无法否定得了积贫积弱
说的.而且,我国古代积贫积弱说,也包含有贵族升降,南方士人崛起等内容.
总之一句话,我个人最看重西方研究里面的经济史内容.
西方经济史研究,是我国传统积贫积弱说的经济学史远不能比的.
他们的社会学史研究,我觉得并不高明.至少没有比
我国传统积贫积弱说里面包含的社会学部分强多少.

内藤本来就在钱穆之前,比钱穆大了三十岁呢。
何不是宋史出身,但是他和柯睿格一样认为宋代以后科举促进社会流动性,所以中国社
会比西欧社会公平的多。何炳棣不是写学术文章批评郝若贝,而是他在郝若贝读博士的
时候就批评这个学生中文很烂,都是异想天开。
那就不是严肃的批评,不值一提.
这方面的争论可以看看清华罗祎楠的综述文章,现在罗...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12
张光直也就这么一说,他不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何炳棣的回忆录专立一章讲张氏结伙排
挤他。又似乎只谈中国的师承派系。。。各位对美国的师承派系没有体会么?
K*K
发帖数: 193
13
张光直何炳棣这是我孤陋寡闻了。
美国的裙带是比较厉害,私下的利益输送也不逊于国内。不过我接触的美国派系好像相
对独立一些,至少不像中国的文科圈子里有一段时间那样把师徒关系看成君臣父子那么
重。
不过美国华人数学界的党同伐异也是精彩纷呈,特别是前两年以老邱为核心的故事波及
甚广,牵扯了一大票人。
m********1
发帖数: 368
14
敝意,目的与手段不可混为一谈。华夏文明未曾有一日断绝,且实业、生产、科技虽为第一要务,文化之存续弘扬亦任重道远。即欲因时有所弃,亦需先博学、慎思、明辨也。
石/骨/青铜制生产器具、甲骨、青铜器形制及铭文皆为上古史之材料,书画绢本、卷、轴及壁画、浮雕皆为艺术史、社会史之材料,且历经衰世颠沛也。明其源流,尤何炳棣先生之辨明中国农业本土起源,尤华人史家多力图证实有夏而尚无定论,其学术意义重大。发展实力固为根本,然驱民非耕即战之时代俱往矣!
m********1
发帖数: 368
15
我觉得有选择地看帖子回帖子是比较明智的。对于我不太专长的部分,看别人讨论,不轻易参与吵架或者发表议论,然后分辨双方的论证是一大乐趣。自己发帖子,不断地思考、修改论述,存其疑而谨其意,是另一大乐趣。
敝人也比较喜欢宋亡以前的历史,不过却並不讨厌明清史和晚清民国史。看黄仁宇论明代漕运,看何炳棣论明清人口、社会史,看唐德刚恣意汪洋地评论近代的人物,不也非常精彩么?将晚清民国的历史脉路理清,对比同时期的欧美日本,窃以为从衰世中悟到的道理绝对不比从盛世气象悟到的次要。更何况晚清民国的文化思想是空前活跃的,大家辈出,窃以为不仅某种程度上今世仍然难追,古代除了先秦诸子的时代以外也找不出可以相比的。
kzeng 大仙有自己的主页,深厚可见:
http://kzeng.info/
c*c
发帖数: 2397
16
我读了不少钱穆余英时的书,黄仁宇也读了几本。总体还是更喜欢钱穆余英时。余英时
先生引用过曾国藩的一片日记,我很喜欢。
道光21年7月14日.
又至搪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先生言当以《朱子全集》为宗。时余新买此
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又言治经宜
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先生自言平生最喜
读《易》。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
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经济不外看史
,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又言近时河南倭仁前辈用功最笃实,
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又言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
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又言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着云云。听之,
昭然若发蒙也。
总体上这个“历史版”是我见过最差的,钱穆先生所谓的温情与敬意,中国人的忠孝仁
礼义廉耻,这里是很难见到的。

不轻易参与吵架或者发表议论,然后分辨双方的论证是一大乐趣。自己发帖子,不断地
思考、修改论述...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7
说晚清民国思想空前活跃是对的,但是说除了先秦诸子时代找不出可比的那是扯淡。晚
清民国的文化思想没有任何突破性的新思想,怎么可能和先秦诸子相提并论?晚清民国
的所谓文化思想主要是社会剧烈动荡导致的结合性的探索思考,根本没有任何哲学体系
思想的突破。所谓的大家和近代比或者说用近代的标准来衡量是对的,但是别和历史上
真正的大家比,那是笑话。

不轻易参与吵架或者发表议论,然后分辨双方的论证是一大乐趣。自己发帖子,不断地
思考、修改论述,存其疑而谨其意,是另一大乐趣。
明代漕运,看何炳棣论明清人口、社会史,看唐德刚恣意汪洋地评论近代的人物,不也
非常精彩么?将晚清民国的历史脉路理清,对比同时期的欧美日本,窃以为从衰世中悟
到的道理绝对不比从盛世气象悟到的次要。更何况晚清民国的文化思想是空前活跃的,
大家辈出,窃以为不仅某种程度上今世仍然难追,古代除了先秦诸子的时代以外也找不
出可以相比的。
m********1
发帖数: 368
18
觉得张先生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写文章的方法、增添了多元起源论,还有就是众多珍贵的插图。其中有幅插图“前4000-3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图”,很直观地展示了前4000-3000年不同新石器文化之间的地域关系。不知道有没有别的著作把80年代以后的考古发现加进去重新画一幅关系图?
y****e
发帖数: 1785
19
张书我最不喜欢的恰恰是其写文章的路数,往往有了部分数据就套一些模型概念,所谓
考古学人类学融一炉,看了总觉得不踏实。其实最开始看他写的商文明就是这个感觉。
80年代以来新时期时代的考古成果曾出不穷,张那插图肯定是过时了,分析早期中国境
内新石器诸文化空间关系的话题很热,很多人都总结国,搜搜考古学期刊。。。书的话
刘莉出了本中国新石器时代,The Chinese Neolithic: Trajectories to Early States。

的插图。其中有幅插图“前4000-3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图”,很直观地展示
了前4000-3000年不同新石器文化之间的地域关系。不知道有没有别的著作把80年代以
后的考古发现加进去重新画一
m********1
发帖数: 368
20
刚刚找到了,原来张光直先生是她dissertation advisor,正好可以接上。多谢推荐!

States。
m*****y
发帖数: 40
m******n
发帖数: 6673
22
这里只探讨历史穿越

土地耕作方式和中国农业本土起源的
Origins of Techniques and Ideas of Neolithic and Early Historic China 5000-
1000 B.C.,1975,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The Univeris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0-226-34524-6. 440 pages.
Revised and Enlarged, 1986,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300-03782-1 / 0-
300-03784-8 (pbk.). 450 pages.
的多元起源论,并且把书的尺寸扩大以取得插图的最佳效果。中译本和其余的英文本一
样尺寸都比较小。
c*****1
发帖数: 324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文革原来就是历史的一个重复
搜国野之分,肯定非中共的许卓云,何炳棣等人都有文章专论此题
y****e
发帖数: 1785
24
哈,还十大,你就举一个啊
看看这几个够格不
中国历史地图集
陈寅恪关垅军事贵族集团
何炳棣的阶层流动
y****e
发帖数: 1785
25
没有现代的地图学和地理学知识是弄不出中国历史地图的
其实20世纪因为西方科学技术和历史政治理论的引入,中国史学还是大大变革了一番
譬如考古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手段,由考古发现推出的历史学说也算作历史吧
比如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
还有殷墟和殷商历史研究(四堂,李济,张光直)
丝绸之路和中西交流研究(斯坦因,伯希和,斯文赫定,岑仲勉,向达)
靠西方政治社会历史等新视角和理论的
中国科技史(李钺瑟)
中国农业独立起源(张光直,何炳棣)
马克思主义中国史(郭老等)
f*******5
发帖数: 1815
26
http://cul.shangdu.com/history/20090309-19847/index.shtml
姜毅英在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前一个星期破解了日军的偷袭密码,只可惜这份机密
资料交到美方,并没有获得重视。
据台湾“今日新闻”报道,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大历史之中有一个中国女军人的小故事,当时由戴笠所领导的军统局译电组组长姜毅
英,就在日本发动偷袭前一个星期破解了日军的偷袭密码,只可惜这份机密资料交到美
方并没有获得重视,来不及改写这页惨烈的历史。
68年前的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打醒美国,其实美国早就被警告过了。抗战期
间,蒋介石最信赖的情报头子戴笠主掌军统局,当时33岁的姜毅英在最机密的部门译电
组,负责破解敌方的密码,拦截到日本的偷袭计划,戴笠马上透过管道让美国知道,没
想到对方不领情,还轻视以为这是挑拨美日的伎俩,但噩梦如期发生。
成功破解日军密码让蒋介石点头夸赞,也大大提升美国对中国情报工作的声誉。而
每天能破解十几封敌情密码的姜毅英,本名姜鹤根,浙江江山人,后来的名字是戴笠为
她更换的。
姜毅英的孙女、名模倪雅伦说,“她完... 阅读全帖
q******5
发帖数: 1670
27
这人脑残
g*****g
发帖数: 6798
28
写于1974年,两眼一抹黑.
啥事都说明不了.
d***o
发帖数: 761
29
Is this for real?
H****g
发帖数: 14447
30
当然是真的。
H****g
发帖数: 14447
31
什么叫没去过一天?就不能google一下再来扯淡?
v***e
发帖数: 2108
32
这种文章,即使是真的,也只是一家之言,揭露老毛时代残酷黑暗的
文章更多,但是毛粉是选择性失明的
d***o
发帖数: 761
33

文章提到:
。。台湾双十和元旦的军事检阅何以不敢发给兵士实弹,都是耐人寻味的问题。)
难道阅兵应发实弹?
H****g
发帖数: 14447
34
你能不能找出哪怕一篇在毛时代访问中国,然后大谈吃不饱饿死三千万穿不暖人民生活
困苦,农民受压迫对现实不满的文章?
哪怕CIA的情报brief都行。
H****g
发帖数: 14447
35
大概是和当时大陆对比。毛时代民兵都是荷枪实弹的。东北知青晚上值班巡逻,都抗56
式,实弹。
H****g
发帖数: 14447
36
”它虽有史实与感情“。
有这句话就够了。
J*******l
发帖数: 133
37
华夏木香
摸摸自己学者的良心,把一个中国绝大多数民族(不仅仅是汉人)被剃发易服(华夏衣
冠主体地位的丧失意味着华夏礼乐文明的毁灭或者异化)以满语为官方语言,阉割程朱
理学,为防汉制至始至终闭关自守,实行了150年文字狱的政权论证为汉化政权,进而
把这样一个为了部族私利的政权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带来的历史灾难归罪于延
续五千年的汉文化(封建)落下了口实,这样的学者对华夏民族,华夏文化,华夏文明
的忠信之心何在?良心何在?智慧何在?(如果不是别有用心)
为了反对西方学者的种种偏见,就可以偏见反对偏见?就可以文过饰非,把一个实行民
族歧视,民族隔离政策的满清帝国描述为奠定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不想想这样的基
础是不是建立在沙滩上)?就可以虚无主体民族的历史文化地位,偷换中国的历史文化
内涵?就可以打着汉化的旗帜粉饰实质上的毁灭华夏的政权,颠覆中国人的中国观,最
终置华夏文化于死地?
如果说满清是中国几千年最伟大的朝代,最大,最巩固,最有效的多民族帝国,而这个
最大,最巩固,最有效的多民族帝国,盛世时期却“士空,农空,工空,商空”,遍地
是惊人的贫困,其晚期把中国几千年的老底陪个精光,还...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47
38
剃发易服: 现在都是西装革履,就是中山装也是改良日本学生装,哪有长绣宽袍的汉服
?满服的马褂,长衫也没人穿了吧?
官方语言:现代汉语,首先就是明清口语,而且吸收了大量日本汉语,和明清汉语书面
语相去甚远,连民国文告也比现在更复古。
程朱理学:谁还懂?
文字狱:我朝的敏感词比哪个朝代都多吧?
我红朝对华夏民族,华夏文化,华夏文明难道不是比大清还坏?
满清帝国奠定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是个事实.中国现在的疆域基本上是继承大清的,
如果靠大明那点家业,现在北不出山海关,西不出嘉玉关,西南不出康定。战略空间大
大缩小.
d******a
发帖数: 32122
39
没有满清,就明朝那帮歧视科学技术的文人,也没法发展出近代科技来
所以满清功大于过,在还可以殖民的时代拿下了新疆西藏
i*****s
发帖数: 4596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墨门片光
墨子这个门派,据何炳棣考证是后来集体跑到秦国去,以为终于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
因为他们主张“非攻”,当时秦国很弱,所以他们就帮秦国。结果这帮技术分子帮忙把
秦国给搞强大之后,秦国又开始打别人了,墨者集团在秦国强大的专制管理下无法脱身
又深感悔恨,最后就断了香烟了。
o*****h
发帖数: 2082
41
再把何炳棣的相关文章也贴一贴
t*n
发帖数: 14458
42
俺手头没有
你来吧

再把何炳棣的相关文章也贴一贴
c*****1
发帖数: 3240
43
呵呵,黄很有成就?第一次听说,也许学了些年鉴派的东西?在美搞历史的华人受排挤
很正常,但是真有能力的还是会露头的,比如前阵子刚去世的何炳棣。
可整个历史版愣是没人提一下他的去世,看来是我这个版务不称职
b****r
发帖数: 2555
44
黄仁宇自己好像没怎么提过年鉴学派,倒是说过跟主流历史学界不太相容的话。
华人历史学家的话,张光直何炳棣余英时三个算是混出头的了。
w****j
发帖数: 5581
45
老黄从明财政入手,倒是年鉴派的路数。不过他的成就还是比较有限的。他的书不经看
。俺最早看15年的时候也是相当惊艳,不过俺那会儿对明清史根本就是史盲,看什么都
觉得好。现在再看老黄的书就不觉得如何了。他不断鼓吹的数字化管理是让我最反胃的
东西,说了半天都没有一个清晰概念什么叫做数字化管理。我觉得他想从明清两代的历
史里面摸出条粗绳子来把社会发展的线索串起来(这个和年鉴派还是比较一致的吧),
这个方向是对的,不过按照学术要求来看他的作品,就觉得严谨性上不足,有点虚张声
势的味道。
另外,张光直主要还是人类学和考古学,严格的说和历史学方法上就不一样,路数毕竟
不同。何炳棣那个也是从社会学入手搞历史,我决得对历史学家有意义,对历史爱好者
来说太专门了一些吧?就像物理学爱好者一般不会考率怎么算圈图吧。余英时么,我对
新儒学没啥好感,不提也罢。
在美国搞汉学确实不容易,没多少美国人对中国历史有兴趣吧?欧洲史那就不然了,爱
好者写的书都一堆一堆的。
c*****1
发帖数: 3240
46
☆─────────────────────────────────────☆
andrews (旱鸭子) 于 (Mon Aug 20 16:55:05 2012,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andrews (旱鸭子),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这里有人看马督公的《大目标》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0 16:41:34 2012, 美东)
网上好像有个电子版,全不全不知道。
http://tushu.junshishu.com/Book20819/
☆─────────────────────────────────────☆
booker (书生~水流云在) 于 (Mon Aug 20 19:58:10 2012, 美东) 提到:
马督公水平不错的,这玩艺怎么这么空洞,真是一个人写的?
工业党人的问题就是一叶障目,握住根象尾巴就觉得抓住全部真理了。讨论帝国
兴衰起伏的正经书太多了,博弈论/美洲白银论/地理决定论/伦敦煤矿比较近论
等等都比这玩艺严谨多了。
何炳棣说年轻人最好别做思想史,容易不着调。我也觉得业余玩票的...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汉唐的疆域不是乱划的,是税收,道里等等总结出来。要回答那个意大利人的问题可以
看一看何炳棣的《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他给了汉书地理志的土地数字很
高的评价。
o***e
发帖数: 3526
48
是啊,东亚的这方面都挺厉害的。中国要不是计生控制了一下,现在还不定多少人呢。
其实清朝人口爆炸的后果,殷鉴不远啊。何炳棣老先生的 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 对
此问题有论述。
o***e
发帖数: 3526
49
请参考何炳棣的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清初的人口数据,谁敢给确凿的数字,谁就会被鄙视。那个只能做估算,靠不靠谱天知
道。清朝人口的可靠的官方数字得从乾隆6年才开始有。
s*******h
发帖数: 3219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密码界天才奇勋池步洲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密码界天才奇勋池步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2 02:27:50 2015, 美东)
http://hx.cnd.org/?p=106565
池步洲与妻子白滨英子。
他,曾经破译过日本将要偷袭珍珠港的密电,他,还曾破译日军密电导致日本“海军之
花”山本五十六被截杀。他一生虽从未亲临战阵,却抵得过数十万大军。他,就是中国
密码界的天才人物——池步洲。
池步洲(1908年2月18日-2003年2月4日),中国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其在幼时即显
现出过人能力,仅用三年时间便完成小学课程。1927年前往日本,先是在东京大学机电
专业学习。1934年毕业后又在早稻田大学工学部学习,在此期间,池步洲与日本女子白
滨英子结为夫妇。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池步洲携妻挈子于1937年于7月25日返回祖国。在留日同学陈
固亭介绍下,池步洲加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编入总
务组机密二股,侦收日军密电码并加以破译。
池...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