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华夷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2490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
越南这个近邻几十年来与我国关系一直别别扭扭,两国间除了现实的领土争端,鲜为人
知的还有与中国复杂的历史纠葛。澎湃新闻2月29日发表署名郭晔旻的文章《越南为什
么自称“中华”》,针对越南自称“中华”的历史渊源给出了详尽的史料和分析。全文
如下:
2010年的时候,越南庆祝迁都河内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结
果这部电视剧在最后时刻被越南当局禁播,理由是太过“中国化”。这实在是有些令人
啼笑皆非的借口,因为在李公蕴(越南李朝的建立者)的那个时代,越南统治者大概只
会是“华”化犹嫌不足,而不会急急与“中国”划清界限的。
边徼变成邻国
现代越南的主体民族自称“京族(Kinh)”,意即住在京畿里的人,但越南北部少数民
族传统上都称呼京族为“交(Keo)人”,这个名称来自历史上的“交趾(阯)”。最
初的“交趾”指的是南岭以南。在秦末动乱中,河北正定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持续
将近一个世纪的南越国。
越南人对“南越”的心态非常矛盾,在封建时代,南越被看做越南“自己”的政权,就
连阮福映向嘉庆皇帝求取国号时最初要的也是“南越”。但赵佗终究是“北人”,于是
越南的历史被追溯到了更为久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241
4
图太多,贴不出来了。看完之后很疑惑。到底中国从什么时候把南沙视为国土的一部分
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ed3c30100v18z.html
地图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出版物。除明确声明的之外,都采自《中国古代地图集》(三卷
本,战国——元,明,清)。由于手头没有足够大的扫描设备,所以大部分地图只能用
照相机拍摄。故此有一些变形,但是基本还能看清。
唐宋元
1)古今华夷区域总图(1098?),选自中国第一本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指掌图》。
中国的南疆只到达琼州。没有画出西沙和南沙。
P1010501
2)九域守令图(1121)。中国的南疆只到达琼州。没有画出西沙和南沙。
P1010570
3)唐一行山河分野图(1201),选自南宋唐仲友著《帝王经世图谱》。中国的南疆只
到达琼州。没有画出西沙和南沙。
P1010502
4)历代舆图(1330)。中国的南疆只到达琼州。没有画出西沙和南沙。
P1010504
5)大元混一图(1330)。和上图同选自南宋《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目
前只有元代刻本)。中国的南疆只到达琼州。没有画出西沙和南沙。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
姚念慈
对“康乾盛世”这样的大题目,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对清初历史做的一点探讨,
都属于实证性和辨析性的,至多只是透过具体的分析来窥视清前期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
征,类似管中窥豹。而“康乾盛世”则属于综合性的讨论,我还没有充分的思考,只能
就所看到的一些论述提出一点感受。
讨论“康乾盛世”,实质上就是对清前期进行历史定位,我觉得首先必须分疏出许
多分支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才谈得上综合性的结论。可是我们的研究往往是在具体
研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预先设定一些前提,并以这些预设前提来指导具体的研究。
当前清史研究的“主流”对清前期的研究,约而言之,就是以“统一中国”、“满汉平
等”、“康乾盛世”这三言十二字要诀作为基本预设,然后在这些预设下进行具体“论
证”。但这些预设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究竟是否成立,其实很难定论。例如清军
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究竟是“统一”战争,还是民族征服?或者还是什么“轮流坐庄”
?是否因为明清之际距离世界近代民族国家潮流尚早,或者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多民
族统一国家,就可以模糊和淡化对清军入关的正义性的质问?清廷对蒙古,尤其是厄魯
特蒙古的战争,究竟是克服分裂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有些西方人想分裂中国,就在“汉人”概念上做文章。
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论纲
一、农耕、游牧南北并存格局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汇进程
......
可以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汇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成长中难以避免的过渡路径,大一
统则是它的升华趋势和发展成果。前者凸显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多元或不平衡,后者又
显示中华文明在多元融汇基础上的政治总体走向。
各兄弟民族和各地域子文明的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五千年辉煌
。栖息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汉族,最初是由中原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实乃多元
一体的先驱典范。汉族人数最多,所在中原地区农耕生产经验最成熟,经济最富庶,文
化最先进,借此对北方等周边民族发生着强烈的吸引力。
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吐蕃、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先后栖息在
北方草原及西部干燥或半干燥地带,主要依赖游牧及狩猎为生。他们因与农耕民交换贸
易需要及中原吸引力,频繁挥戈南下及内迁,或与汉族融汇,或入主中原,13世纪以后
,蒙古族和满族甚至走上了统一南北、与汉族轮流成为大一统中华帝国君主的舞台。
......
到近代,各兄弟民族在抵御...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8
中国自古有个概念叫“华夷之辨”,这句话常被人望文生义地曲解,以为是指华人对夷
狄搞种族歧视,其实不然。这个“辨”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
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可见华夷之分不是种族,而是文化。古代华夏人虽然对文化较为
落后的夷狄族群有所鄙视,但这与现在我们讲的“种族歧视”完全是两码事。
事实上,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不但没有种族歧视,甚至连种族观念都很少有。中国史书
上对外族人物的记载,只是记述其生平事迹评价其是非功过而已,与普通汉族人物的传
记并无差异。南朝的侯景,唐朝的安禄山,分别是羯人和粟特人,据说都是白种人,但
史书并没有拿他们的种族大做文章,搞种族歧视以丑化抹黑之类,即使这两人是祸乱中
原的乱臣贼子也不例外。
不仅史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可见一斑。张飞,李逵,包公,都是黑人长相,而且
这三位都是忠义之士的典型代表。虽然李逵历史上不一定有原型,张飞和包公的真实长
相并不一定像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但中国古人这样写,说明他们意识里并不认为肤
色黑或长得像黑人是低贱丑陋的标志。相比西方白人的文学作品,大量使用矮化丑化的
有色人种形象。至于真实存在的有外族血统的正面历史...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夷三族的规矩的变化
看资治通鉴发现的:
出嫁了的女儿孙女统统都要杀,直到公元255年夷毌丘俭三族:
夷毌丘俭三族。俭孙女适刘氏,当死,以孕系廷尉。司隶主簿程咸议曰:“女适人者,
若已产育,则成他家之母,于防不足以惩奸乱之源,于情则伤孝子之恩。男不遇罪于他
族,而女独婴戮于二门,非所以哀矜女弱,均法制之大分也,臣以为在室之女,可从父
母之刑,既醮之妇,使从夫家之戮。”朝廷从之,仍著于律令。
这条规则更改后,诸葛诞就先受益了:他的女儿嫁给了琅玡王司马伷, 免死。
(三国的时候姓诸葛的男人比较惨,诸葛亮儿子孙子全死了,诸葛诞夷三族,诸葛恪夷的更彻底,外甥都要被夷三族)
没出嫁的女儿统统要杀,直到公元300年:
(赵王)伦阴与秀谋篡位,欲先除朝望,且报宿怨,乃执张华、裴、解系、解结等于殿前
。华谓张林曰:“卿欲害忠臣邪?”林称诏洁之曰:“卿为宰相,太子之废,不能死节
,何也?”华曰:“式乾之议,臣谏事具存,可覆按也。”林曰:“谏而不从,何不去
位?”华无以对。遂皆斩之,仍夷三族。解结女适裴氏,明日当嫁而祸起,裴氏欲认活
之,女曰:“家既如此,我何以活为!”亦坐死。朝廷由是议革旧制,女不从死。
BTW.话说这个张华
a*****y
发帖数: 33185
10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11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遂问曰:“四君何以在此?”
武帝答曰:“天帝以吾四人有功于社稷黎民,故简拔为神,位列仙班。然淹留
仙境已久,中山先生以下之国情概不知晓,子既从现世来,请为吾等言之。”
仆大惑,不知何以应。太宗曰:“无妨,试言当今为何朝何代?”
仆答曰:“当今为同生朝,已四代矣。”
太祖问曰:“何谓同...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2
溥仪、润麒、溥杰、庄士敦在御花园(资料图)
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深情吟诵: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现在中国人也要高声呐喊: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that’s a question!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复杂情结已然在教育战线上愈演愈烈。清末以来,英语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另一方面,加强母语教育、减少英语学习负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香港在大学推广英语教学,北京将缩减高考英语的分值。学还是不学?抑或是怎么学?除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外,英语学习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大英帝国特使——马戛尔尼伯爵曾奉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互通商贸,却吃了闭门羹,无奈悻悻而返。走时,马戛尔尼抛出一句狠话:“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失望与讽刺之情溢于言表,果不其然,半个世纪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吉利的商品...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梦见了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孙中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9 11:56:57 2012, 美东)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梦见了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孙中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9 11:56:57 2012, 美东)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忠君观念的绝对化在宋代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既是对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轮流坐,今年
到我家”的乱世教训之总结,也是对多朝并立、各称正统的现实之考量。北宋司马光首
倡尊君之论,认为君尊臣卑“犹天地之不可易也”。而到朱熹、二程的理学兴起,更是
确定了“君臣父子,定位不移”、“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终极道德观。
华夷之辨松动,忠君观念绝对,使得到了元代,虽有郑思肖、谢枋得等宋遗民坚持华夷
大防,但士人的主流都认为是否视为正统,不在于是否中国之人,而在于是否奉行“中
国之道”,“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人们拿古人进行类比,指出“舜
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夷”,但“后世称圣贤焉”,只要“谙于中国之道”,那便不能
“以夷狄外之”。元朝虽然是蒙古人做皇帝,但“以天数之正,华统之大,属之我元”。
元统一后,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双向推动,理学不但成为最为显赫的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
,还成为官方认可的意识形态,进而成为书院的主修科目。元代的书院如钱穆所说,“
宋以下一千年来之书院林立,惟元最盛,莫与伦比”,已经达到了“远州下邑,深山穷
谷”都有书院的地步,书院兴盛也就使得理学传播更为深远。
待到元...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梦见了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孙中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9 11:56:57 2012, 美东)
昨夜入寐,忽觉形神漂移,乘风而行。至一广厦,琼楼玉宇,耸然有切云之崔巍。仆望
之良久,不知所在。忽又有四人携手谈笑而来。为首一人,头戴十二旒冕,身着交领右
衽之玄色上衣下裳,容貌俊伟,气宇拔群。第二人戴黑色幞头,身着明黄圆领衫,眉目
清朗,英武不凡。第三人衣裳形制与第二人相同,头戴翼善冠,昂然伟器,龙啸鹰扬。
第四人身着灰色硬挺中山装,面容可亲,目光坚毅。
仆惶惧甚,手足无措。四人趋前,其为首服玄衣裳者笑问曰:“子下界凡人乎
?神明乎?鬼魅乎?”
仆答曰:“下界凡人尔,敢问四位尊者何人?”
玄衣裳者曰:“吾大汉孝武皇帝也,此戴幞头者大唐太宗文皇帝也,翼善冠者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末者中. 华. 民. 国大总统孙文也。”
仆大惊,战栗欲拜,武帝笑而止曰:“吾非子之君,子非吾之民,毋拜,长揖
可矣。”
仆揖四人,...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17
五分钟看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华夏复兴史 [原创 2008-07-16 20:22:55] [
删除...]
我顶 字号:大 中 小
辛亥百年三二九黄花岗纪念日 别鹤

犬戎灭西周始,至抗日战争,东方神州,陷入天下大争,成为民族之战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固非一二先贤之口号,恢复中华振兴中华,亦非一同盟会兴中会之纲领,
实乃轩辕之后,三千年来破坏、建设之事实也。
何为破坏?驱除鞑虏也!何为建设?恢复中华也!先破坏而后建设,先驱除鞑虏后恢复
中华振兴中华者,华夏之复兴也!
鞑虏为何?犯我华夏之外族也。何为鞑虏?犬戎灭西周,五胡灭西晋,蒙元灭南宋,满
清灭南明也。鞑虏何为?犬戎灭西周五百年乱,五胡灭西晋四百年乱,蒙元灭南宋一百
年亡,满清灭南明三百年亡,我华夏之民族、民生、民权,由此而四困,复兴中华者,
莫不复民族、振民生、兴民权也。
然驱除有先后,复兴有成败,故前仆后继者,不计先后之功,成败置之度外也。有此精
神,代代复兴,方可轻装上阵、一往无前也。

西周之灭,中华五百年乱。恢复中华者,先有秦,后有汉,败为秦,成为汉,皆英豪也
!秦之败为何?民生暴虐,扬灰于地而弃世...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18
黄帝是中国神话时代的祖先,对他的记载中大部分是征伐其他部落。有明确记载的商朝
,到东周,华夏文明覆盖面积不断呈扩张趋势。当时的制度是井田,即人们以城市为中
心,在城市周围种田。可见当时周朝号称拥有天下,但实际上各个贵族,封臣控制的领
地都是以居城为中心的某个范围,各个封国之间被狄夷占据。由此就可以知道为啥周室
要举烽火招诸侯,周幽王为啥会被犬戎所灭。当时的格局并非其后的南北之势,而是华
夏,狄夷相间。
至春秋,周室暗弱,各国自立,缺少统一领导,狄夷曾经强盛,到齐宣王称霸,尊王攘
夷。孔子觉得,要不是齐宣王,华夏甚至有被狄夷征服的危险。其后,从春秋到战国,
华夏版图不断扩张,各封国真正控制了自己的疆界,中原的狄夷或被驱赶杀灭,或被归
化为华夏之民。到了秦、汉基本就以长城为界。华夏的战斗力在汉武帝
时期达到了顶点,基本见谁灭谁,帝国疆域也延伸到了当时科技能够支撑的极限。
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华夏被胡人征服,中原被狄夷侵占的频率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
大。从北宋开始,几乎成了胡人,汉人轮流坐庄。从宋朝开始的文弱之气越来越重,对
于普通汉族人,当兵,战争都是负面词汇,武将基本与粗人相等。相对于西...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看这篇
易华:夷夏先后说——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发布时间:2011-07-12 10:05 作者:
易华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002次   历史记载或传说表明夏朝建立之前东亚为夷
蛮之地,大禹父子在夷之中建立了夏朝之后才有东夷西夷之分。考古学发掘和研究表明
夏朝建立之前东亚尚未有游牧与农耕之分,正是夷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
,夏或戎狄引进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夷夏结合与转换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形成独特东
亚文化传统。大约五千年前西亚和中亚部分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逐渐形成了世界体系
。大约四千年前东亚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世界体系,和欧洲一样东亚也是这个体系的边缘
地区。从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作物、居住方式等来看三代文化显然是东亚新石器
时代定居农业文化的继续,但是新出现的青铜器、金器、牛、羊、马等表明受到了中亚
青铜游牧文化的明显影响。只有将东亚置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才能透视中国原史或三代
史。
关键词:夷 夏 中国 青铜时代 世界体系
一、引 言
人类是一种喜爱迁徙的动物,人类史就是迁徙的历史。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是由不
同移民构成的。所谓土著,相对于新来者而言,是早到的移民。美...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20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446
2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沈从文与汉服
沈从文为什么晚年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历时15年写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可
能也是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图吧?在他当时(文革中)肯定是不敢明说要保存中国
传统文化的,服饰研究貌似无害,其实是有其深意的。
对了,沈从文是苗族。
我觉得,华夷之辩是可以提的,但把华夷之辩说成是汉族和其它民族的区分,就是大错
特错了。前一阵,在宗教版有对"什么是中华文明?"的讨论. 我的观点认为这其实
就是个文化认同问题,根本不是一个民族或血统问题。
是汉族血统但不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愿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要推倒一切重
来的,就不算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 就算夷.
"夷", 这不是什么骂人的话, 其实,反正这些人也不认为"华"有啥好的, 作为夷岂不更
光荣?
N*******e
发帖数: 3872
22
一口气能把通史讲下来也不容易
总体趋势和轮廓差不多
具体史识史实上需要继续磨练
比如秦不是蛮夷,秦和赵同祖,都出自东夷族的嬴姓
东夷跟西边和南边的蛮夷部落不太一样,而是有着较高的文化
这点从与东夷关系很近的商人部落所建立的商朝的强大就可以看出来
在夏启建立夏朝对中原地区的上国地位之初,东夷的后羿曾率领族人反叛,导致启的儿
子太康失国,直到其孙少康才恢复了夏的地位。可见东夷的实力,差可与夏部落抗衡。
秦人祖先善养马,是周王的御用马车夫,平王东迁过程中秦人护驾有功,被封在秦这个
地方,这是秦建国的开始。之前秦人也属赵氏。秦人被后世某些人误认为是夷狄,是因
为其封地跟戎狄比较近,经常打仗、通婚,因此沾染其风俗较多。当然秦国文化水平上
一直比不上周朝传统大国鲁、卫、齐、晋等,本属正常。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华夷杂处
,华夷之分主要在文化上,不在血缘上。所以孔子才说“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
中国则中国之”。因此诸侯并不以夷夏通婚为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年轻时就
曾长期避难戎狄部落,还娶妻生子。随从之中的赵衰,就是后来赵氏孤儿赵武的曾祖,
三家分晋的赵国的先祖,也娶了戎人之女,与重耳为连襟。... 阅读全帖
h***u
发帖数: 26
2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日本从何时觉得比中国文明?
陆奥宗光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外务大臣,《蹇蹇录》是他在1895年甲午战后写
的回忆录,书中所述涉及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三国干涉还辽期间的日本外交史,披露了
大量日本高层在甲午战争中的外交决策内幕。虽然陆奥宗光撰写此书的出发点是炫耀自
己的事功,其中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不乏粉饰之辞,但作为事件的亲历者,这本书也保存
了甲午战争前后东亚及欧美各国的外交活动资料。
日本从何时觉得比中国文明?
近期,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蹇蹇录》,澎湃新闻采访了本书译者、复旦大
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请他谈谈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东亚观。
近代以前,在传统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下,日本如何看待中国、朝鲜,以及其自身在
东亚的地位?其实,大约在17世纪初开始,以传统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华夷秩
序就逐渐呈现出瓦解的趋势。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西方人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改变了既有
的世界格局,也逐渐改变了日本人的世界观。
16世纪中叶以后,西洋人依循大航海时代开拓的海路,陆续将势力伸展到东方,带
来了那一时代欧洲的知识和宗教,尤其是地理发现的新知识(比如利玛窦绘制的《坤舆
万国全图》),开拓了日本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视...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446
24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华人的出路
日耳曼白人不认为犹太人是白人。犹太人是和阿拉伯人同种的闪米特人,也就是中亚人
的一种。占美国人口1.4%的犹太人目前掌握了美国经济政治大权,但日耳曼白人觉得是
自己让他们的,想要不让是分分钟钟的事。犹太人自己也清楚这种忍耐是暂时的,所以
他们时时刻刻想要毁灭白人的社会组织,拼命引入非白人移民,大搞政治正确,等等。
我觉得华人的出路,并不在于学犹太人的做法,也不在于老华人一直试图走的“融入主
流”的路,而要闯出新路子来。目前我们在尝试的新的路子,就是在坚持华人文化传统
的条件下拥抱共和党。这条新路有两个方面,都是老华人没有做的。
1. 坚持华人文化传统。
这个方面老华人做得很差,基本完全放弃了中国文明,两三代之后就完全去中国化了。
而中华文明(sino-civilization)不是按血脉定义的,而是按文化定义的。所谓"华夷
之辨“,“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所以老华人这种“融入主流
”的做法,是自我文化灭绝(self inflicted cultural genocide)和自我夷化。如果都
不是华了,还谈什么华人,不过是一群没人待见的边缘人而已。自我夷化之后,成了化...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25
所以问题就在这里。
华夷之辨谈得就是这个问题。华和夷之间一直是动态的。从血缘上,李世民肯定是夷了
,的从文化上,无疑是华,他自己也认为他是华,别人也认为他是华。他这种状态,和
西魏北周的宇文氏家族又很不同。宇文很汉化,从典章上。但他们依然认为自己和华人
不同,在朝廷上用他们的语言作为官话,穿胡服----
s********n
发帖数: 1540
26
民国时期反对日本对华“支那”蔑称交涉始末
收藏到手机 转发 评论
2012-04-05 09:53
“支那”一词本系“秦”之朝名或“瓷器”等物名的译音,古时印度等曾用以指
称中国,江户时代(1603-1867年)中期兰学兴起后,日本也有人自西语转译使用。至
19世纪末,日本人用此称呼中国,与用“唐国”、“清国”等尚无本质差别。但至中国
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千百年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因获胜而陶醉,上街庆
祝“日本胜利!支那败北!”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就有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蔑
意,并由中性词变成了贬义词。最早感到“支那”之词义变化的海外华侨和留学生曾投
书日本报纸,要求日本人弃用“支那”,改称中国,并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国号称谓的
争论。
辛亥革命爆发、乃至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一直图谋至少在中国搞一个君主立宪政
体,并勾结俄、英等拖延对华承认。1913年春,美国数度表示将承认中国新政府,这使
日本政府倍感压力——既害怕其他列强追随美国而使其陷于孤立,又担心日本国民终究
不能容忍中日两国长期处于无正式邦交的状态,故打算择机尽快予以承认。然一旦承认
后再称“清国”显不合适...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7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Tue Aug 3 15:26:24 2010, 美东) 提到: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47.htm
中国的“人权宣言”
明末清初,有位伟大的思想家说: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他主张“无君”。
这就是我国近古代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爱国者黄宗羲。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黄宗羲
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
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
,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
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
主政体的名著。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28
他说的是天命的东西
其实诸夏对待蛮夷部落也算客气的了,对那些有意冒犯的当然要消灭掉。
但也有不少蛮夷的小国,国土就在诸夏之间,但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比如春秋时期
齐鲁宋之间就有不少夷狄,跟诸夏还通婚,不少君候就娶了夷狄当老婆。当时的华夷之
辨讲究的是,你只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华)说精美的语言(夏)并且行周礼,那你就不是夷
,而是华了
c*****1
发帖数: 3240
29
☆─────────────────────────────────────☆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 于 (Thu Jun 16 17:00:18 2011, 美东) 提到:
包括繁衍几代后已经沦落到平民的,但血缘上还是跟君候有联系的
比如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算100个吧(春秋时期有两三百个国家),每代产四子,连续
繁衍十代(这时候大概东周初期,还没有诸侯兼并发生),这样就有一亿了。
恩,这样人口不make sense,那每代产三子,十代以后是590万,差不多那时候的总人
口了吧。那些原先没有贵族血统的平民和奴隶,因为生活资源所限,没法较多的繁衍子
孙,所以应该是有贵族血统的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到了战国,绝大多数的人往上追溯都应该是西周初年那些被分封的
诸侯国君的后代?
☆─────────────────────────────────────☆
MyFlowers (Flowers) 于 (Fri Jun 17 06:50:17 2011, 美东) 提到:
but they got much chance to be ...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这里略述一下舟之侨的结局,舟之侨投奔晋国之后,应该很快受到晋献公的重用,
成为晋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可能也参加了后来的灭虢战争。二十八年后,晋文公统治
时期,舟之侨已经年过半百,依然在军中服役。晋文公的戎右魏犨由于在晋军占领曹国
之际,违背晋文公的禁令,私自侵犯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宅邸,被罢黜了戎右之职,改由
舟之侨接任。随后就是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人,在回国的途中,舟之侨不
知何故提前离开晋文公回到晋国,随武子士会接替了舟之侨之职。等到大军回归之后,
晋文公下令逮捕了舟之侨,以擅离职守的罪名处以军法。舟之侨在短暂地达到人生事业
的顶峰之后,迅速被打入地狱,舟之侨的家族自此在晋国就湮灭无闻了。
继续说大势。春秋史从大局来看,就是所谓华夷大防。华就是所谓诸夏之族,细分
的话又可分为姬姜姒任诸族联盟和祝融之族、殷商之族、嬴姓之族。姬姜姒任诸族联盟
以周人为代表,建立了西周王朝,在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完善了诸夏之族的基本政治架
构和礼仪制度,并设定了中原地区的全面战略部署和防御体系,但这个体系漏洞百出,
经犬戎的入侵而崩溃,从而使得周人的控制力全面衰退。祝融之族的代表楚人原本算是
前者的...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446
31
所谓阶级本来就是西方文化话语系统里面的东西,在种族文化的大尺度下谈阶级其实就
已经落入敌营了。
我们不以肤色论敌我,而是以文化论敌我,所谓华夷之辩,看的不是肤色(其实华人的
肤色变化范围是相当大的,从老白到劳模的肤色都有),而看文化信仰,也就是看所谓
的价值观。
华人价值观的精髓何在? 一言以蔽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这个核心,
演发出华夷之辩。这个信仰,如果只看表面的话,好像很畏缩,不具进攻性,其实是很
厉害的,厉害在于它是个逻辑自洽的系统。
比如说,对于夷,也就是对不持这个核心价值观的人,我们不必以对华的态度来对待,
因为别人都没有这个价值观,我们不能强加给他们(否则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冲突),
也就是说对夷该干吗就干吗。这个价值观是有牙齿的。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
passive aggressive"。
和所谓普西价值观比起来,华人的价值观没有双重标准,是逻辑自恰的。对所有的人,
都是同一个标准。 所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看的是行动,而不是肤色,也不是
阶级,那些都是外在的人自己不能改变的东西,而行为,是人可以自己改变的。也就是
说,这个价值观给所有人都给了一样的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2
http://www.xywq.com/lishi/files/f-131/137-mingqing.htm
天壤之别:明清两朝对海外华人的态度
明朝政权是在异族统治后光复中国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正统性最强的朝代之一,
与汉朝相匹敌,唐宋皆有所不及,而我们所说的王朝的正统性,实际上就是政权来源的
合法性。这种立国基础既给明朝打上了鲜明的汉族民族主义烙印,同时也使这个朝代更
具有国家民族责任感。明朝建国之初的政治纲领就是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
纪,救济斯民。”是将汉族民族主义,重建中华传统道德、民本主义结合在一起做为立
国之本的,在明太祖时代,这些纲领基本得到了全面的实行。儒家思想,特别是提倡民
族大义和民本思想的程朱理学,在明朝是做为宪法性意义的存在,是政权合法性的源泉
。而儒家核心的“华夷之辨”和“仁”的思想,都要求是否维护汉族广大人民的利益,
是关乎这个政权是否属于合法政权的重要标准。同时,科举制度在当时最大限度的实现
了公平化和广泛化的社会阶层流动,使政权中枢能向认同中华的各阶层人士敞开,使基
层民意最少阻碍的进入上层。而明朝政治的公开性,在中国也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这加
...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3509
33
之前发在军版很快被删了,而且没有说明。
***************
从一个人如何对待一个比他弱小的人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民族也是。下面描述的这
些汉族历史上对周边民族的称谓是我今天才知道的。土共洗白汉族的历史确实不遗余力
。汉族确实是个势利眼,没有格局的民族。从美国这么多挺川的中国移民也可见一斑。
今天的中国人其实也毫无长进,具体就体现在条件反射般的“反分裂”冲动。
原文节选(转载):
过去,中国涉及少数民族称谓,以带反犬旁为主特征,如徭,原来写成“猺”,壮,原
来写成“獞”,侗,原来写成“獠”,彝(俚)写作“猡猡”或“猩狸”,回民的回也
要加个反犬旁,写成“(犭回)”。此外,还有称谓带虫鸟偏旁的称谓。
1939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经过调查,发现西南少数民族使用虫兽偏旁之命名的字有50
个,后来进一步摸查,到修订字表时增至66个。最糟的还有更加侮辱性的称谓如“狗头
猺”等。
北狄、南蛮、东夷、西戎是过去中国(中原华夏族)对其他族人的总称谓,并且都含蔑
视之意。比如东夷,原来主要指山东半岛居住的人。这些夷人与华夏族融合后,又用四
夷泛指非华夏人,此后又有九夷之说。“夷”成了其他族人...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755
34
☆─────────────────────────────────────☆
LeftEye (左眼观心) 于 (Mon May 9 14:18:10 2011, 美东) 提到:
包子就不發了,寫點東西吧。不過此樓無關風與月,感興趣的人可能不多。
先要說明一下的是,這裡的“帖”不是買賣提的帖子,是字帖。
最近新添了一毛病,喜歡讀帖。以前初習書法,讀帖時只見點畫結構,不見字字珠璣。
現在因為懶惰,沒有耐心也沒有時間展紙研墨,抓本字帖也只能是心摹而手不追,其惡
果自然是書法毫無進步,但意外的好處卻是發現了書法之美以外的文字之美。
當然,碑傳之類歌功頌德的帖在我所說的帖之外,我所指的大都是晉人書信短箋。我想
原因大抵是因為我是一個擺脫不了低級趣味的人,便箋短箋的私密性和隨意性,可以極
大地滿足我偷窺和八卦的慾望,尤其是晉人辭句,言簡意深,讀晉人帖就如讀一部手寫
的《世說新語》,那些毫無雕飾的文字,一下就能把我帶回千年前那煙雲水氣的南朝歲
月,無限貼近那直逼本心的魏晉之法。
嗯?我穿越了木有?有木有?
☆─────────────────────────────────────☆...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3728
35
http://tieba.baidu.com/p/2081289517
by Casanovalover
◎重光皇帝本纪
重光皇帝讳琳淽,绍宗襄皇帝之侄也。考节皇帝,讳聿鐭,绍宗嫡弟,封唐王。贵人李
氏,以崇祯十七年八月八日,生上于燕邸。隆武二年十二月,虏将李成栋破广州,弑节
皇帝,周王,益王,大学士苏观生等皆殉国。有内官赵无根、侍卫孟全节携上遁走,达
楚地鄂州。有举人名邓喜贤者,迎上於己家中,於外称上乃喜贤庶子,化名邓名。於内
虔心护侍,每日拜谒奉膳如臣礼。赵无根、孟全节亦化名邓根、邓全,侍上左右。永历
十二年初,有奸人知喜贤奉上甚恭,告之虏官。喜贤、无根为虏所执,遇害。孟全节死
战护上得脱,全节身被数十创,流血尽而亡。上欲投晋王李定国军,独行至渝,与靖国
公袁宗第军会,宗第遂奉上入军,事之甚恭。
时虏帅吴三桂犯滇。大学士文安之尽遣夔东诸镇兵攻重庆,以宗第军并涪侯谭文、万州
谭诣、谭宏为前锋。诣、宏暗通虏将王明德,诱杀谭文,会虏兵合攻宗第。宗第军溃,
上随千总周开荒、锦衣卫千户赵天霸得舟逸走,至江南岸合千总李星汉兵千人,军心稍
安。贼将谭宏设寨於江岸,阻上归道。众将皆议死力攻其寨,请...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第12章 曹洞法系(下)——元明清时期
一、福裕少林系传承
在为时不满百年的元代,中国佛教禅宗在南方的传承多为临济宗等的法脉,而曹
洞宗则多在北方弘扬,其中又以报恩行秀禅师(系雪岩如满师法嗣,为曹洞宗第十五世
)的法嗣雪庭福裕、华严至温、林泉从伦诸禅师以及俗家弟子耶律楚材、李之能居士等
为代表,尤以福裕在嵩山少林寺传承的一系为突出。
 (一)嵩山少林寺系
福裕禅师(1203-1275),字好问,号雪庭,太原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张氏子。自幼陪颖,五岁解悟《论语》,日了千言。九岁入学,读书一目十行,于乡
邻之中有“圣小儿”之佳誉,少时遭乱丧家,得道逢和尚劝导,于宋嘉定十七年(12
25)至仙岩投古佛和尚薙发脱俗,次年受具足戒。在古佛和尚处从学七年后,转投燕
京(今北京)行秀禅师,随侍十年,严受钳锤,精修猛进,久得印可,列为曹洞宗第十
六世。此后,应请主法于燕京奉福寺,时值金元交战,嵩山(今属河南省登封市境)少
林寺因战火波及,毁损严重,福裕禅师奉朝廷之命入主少林祖道庭,目睹殿堂荒芜破败
之状,发心重振。数年后,少林寺面貌一新。福裕...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102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中国的“死穴”
就四个字:华夷之辨。
这是个老问题了。夏商两朝,咱就不说了,反正也说不太清楚。从周起,这个命题就一
直纠缠不散,一直到今天。中国的生死存亡,总在这四个字上。
第一次危机,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戎、狄入侵,南方楚国入侵。齐桓公提出尊王
攘夷,数次会盟,一方面增强了内聚力,另一方面抵御了外族入侵,并逐渐将楚纳入华
夏体系中。可以说是挽救了华夏文明。孔子定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第二次危机,算是匈奴和西汉的较量了。在损失了一半的户口后,汉民族终于在这次较
量中浴血诞生了。从此大家不再谈六国,而是谈大一统的强汉。而游牧民族的内迁,却
是一个悖论:他们属于华夏文明么?这个悖论被搁置了,终于在日后被引爆。
第三次危机,应当算是五胡乱华。这是充满悖论的一个时期。匈奴人刘渊算是留学生了
,深受汉文化影响,却起兵掀起了华夏文明的浩劫,而旗号却是恢复汉室。华夏文明衣
冠南渡,而游牧民族在北方却被汉化融合。什么是华?什么是夷?接受了华夏文明的游
牧民族,可以成为华夏的主体么?自北魏至隋唐,胡风浓重,却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巅
峰。唐的伟大在于,文明的交流终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也许有你不认识的一面
清朝的历史,黑暗与光明,专制与开拓,偏狭与雄壮,相依相存,是最让人迷惘、最令
人感觉时空混乱的历史。
由梅毅所著的《清:矛盾重重的王朝》(天地出版社)以演义笔法说正史,“一方面沉
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留恋于历史的幽暗光线”,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备,鲜活诙
谐,独辟蹊径。纵观近三百年的清王朝,清朝上层统治者,长驱入关,四向开疆,革弊
鼎新,精心运筹;屠杀百姓,施行苛政,吏治腐败,故步自封。特别是努尔哈赤、皇太
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构造的“多民族共同体”宏大疆域格局,独辟蹊径
的“汉化”设计,雄才大略的“大一统”功绩,无比清晰的政治统治术……在千万平方
公里的境域内,成功建立独特的政治新秩序。他们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鲜血和叹息,
也有史诗般辉煌的荣耀和新思维!
十多年来,坊间诸多电视剧、电影对清朝皇帝的“戏说”和导游刻意为之的温情脉脉的
溢美,加之几位学者、作家对于清朝统治者不负责任地过度美化,距离我们今天最近的
清帝国历史,反而变成了最让人迷惘、最令人感觉时空混乱的历史;而恰恰由于入关之
后的南北屠戮、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丧权辱国,使得清末以来发轫
的那种极...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78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胡侃文化扩张和国家利益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Wzming (Wzming),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胡侃文化扩张和国家利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3 02:18:51 2014, 美东)
By: 乌之名
(题目太大,本人下室琐男,不能管窥全豹。抛砖之见,欢迎大家赐教。也欢迎有心人
对这个观点加以发展。版权无有,引用自便。)
文化扩张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许起到了维护大一统的重要作用。在中国这种多民族,
多信仰的国度,能够维持几千年的大一统,在历经多次外族入侵之后仍然保持对所谓正
统汉民族的认同,这在世界历史上,恐不多见。
传统中国文化并无国家之概念。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天下是有德
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所以几千年的中原逐鹿,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正统。即使日本人侵
华,最初打着反满清的旗号,按中国文化的道理,似乎也是师出有名。当然也有皇帝一
高兴,把国土赏赐给所谓的属国的事发生。包括毛时代把白龙岛送给越南,造成今日西
沙的难题,也多少有些皇帝老子的心态吧。
中国所有的,是所谓的华夷或教化之分。天子居于中,是为中...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78
4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胡侃文化扩张和国家利益
By: 乌之名
(题目太大,本人下室琐男,不能管窥全豹。抛砖之见,欢迎大家赐教。也欢迎有心人
对这个观点加以发展。版权无有,引用自便。)
文化扩张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许起到了维护大一统的重要作用。在中国这种多民族,
多信仰的国度,能够维持几千年的大一统,在历经多次外族入侵之后仍然保持对所谓正
统汉民族的认同,这在世界历史上,恐不多见。
传统中国文化并无国家之概念。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天下是有德
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所以几千年的中原逐鹿,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正统。即使日本人侵
华,最初打着反满清的旗号,按中国文化的道理,似乎也是师出有名。当然也有皇帝一
高兴,把国土赏赐给所谓的属国的事发生。包括毛时代把白龙岛送给越南,造成今日西
沙的难题,也多少有些皇帝老子的心态吧。
中国所有的,是所谓的华夷或教化之分。天子居于中,是为中国;各诸侯国居于周围,
这是化内。四方的化外之民,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注意这个化内化外即不是种族概
念,也不是宗教概念,而是纯粹的文化概念。这些早期的夷狄蛮戎,逐渐通过接受华夏
文化,而归化成为化内之人。在整个的所谓儒家文化圈内,(似乎不能包括新加坡,新...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118
42
http://cclw.net/other/fanxuede/wwhbycwjdt/htm/chapter1.html
第一章 我那解不开的义和团情结
我所接受的偏见,正是我所向往和喜爱的。它们已经溶入我的心灵,成了「我的」
偏见。
很久以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我青年时代时并不知道耶稣是谁,却仇恨基督教,并且
,把它视为「洋教」呢?我被意识形态的宣传骗了,这不假,但这不是事实的全部。因
为在我有可能了解基督教时,我对它的敌视反而加深了。难道我心中真的有一种力量,
它以仇恨基督为目标吗?
我生长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镇,在文化大革命中读完高中。那时,我没听说过上帝
。不是我想知道上帝而无法知道,也不是知道了上帝而不承认他,只是知道上帝的途径
一时被封锁了。我被「洗脑」洗得如此之彻底,以致于我不但毫无兴趣证明上帝的存在
,连否认他存在的念头都没有。这不是我敬畏上帝不敢否认他,而是洗我大脑的那架机
器,连否认上帝的存在都不鼓励,生怕人们在认真地否认上帝的过程中,产生对上帝存
在与否的兴趣。尽管如此,我从民间还是得到了一些关于神明的观念,诸如佛、观音菩
萨、玉皇大帝、灶王爷等等。
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从...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听华国锋谈几件大事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8714237.html
● 张根生遗稿
1999年3月9日上午10时20分—11时50分
地点:北京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华国锋家中
问:从上次(1997年11月)见面至今已有二年多没有见面了,再来看你,身体怎么
样?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书,专门写粉碎四人帮的经过,有的是有事实根据;有的是互
相传抄;有的则是胡编乱造、歪曲事实、添油加醋,弄的真假难辨、混淆听闻。特来看
看你,并澄清一些重要事实,以正听闻。我并从书店买了两三本书送给你看看,就可看
出这方面情况。去冬纪念三中全会20周年以来,有些书讲的比较符合实际了,例如于光
远写的这本专讲三中全会前中央工作会议的经过,是从实际出发的,特送你一本看看。
当然,他对你也有批评,但基本上是肯定的。
华国锋(以下简称华):我身体还可以,糖尿病天天打针吧,高血压好了,但心脏
有些问题,有时心绞痛,所以不能多外出了。毛主席1976年因病逝世,我们全党都很悲
痛,但是四人帮不顾全党全国人民的意愿,在这一时期他们更疯狂地进行阴谋篡党夺权
活动。这一年周总理去世了,朱总司令去世了,邓...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一枚石头时殷弘2017-04-01 07:47
我要分享
[摘要]战略保守主义完全契合关于“天下”和华夏与远方蛮夷关系的儒家意识形态,后
者给了他的论辩一种基本的政治/道德哲学色彩,同时在战略(成本效益之道)上极为
合算,不“烦汗马之劳”。
在估算伐越的成本价值时,刘安也使用了惯常的“华夷论”;传统是保守主义的最重
要盟友,而且往往是其论说的头号基础。
对于笃信道教的刘安来说,“兵者凶事”,“用兵不可不重也”是永恒的至理名言。这
位战略保守派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用武力征服一个在陌生环境中的陌生人民大有风险,
代价高昂,且毫无裨益。小布什在发动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大军征服以前应当读一读这
个文献。
时殷弘教授谈战略保守主义的中国范例之二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以“道士”“学术活动家”和
“谋逆者”的身份闻名于世。然而,刘安的战略思想没有像他的传奇人生那样得到足够
的重视。《淮南王刘安谏伐闽越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政治文献,是刘安战略保守主义
的系统论辩,从战略(而非道德)视野指责“军事帝国主义”。
时殷弘:小布什发兵前应该读读淮南王的奏议
淮南王刘安——“一人得道,...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45
大越史记全书
卷首 ◄ 大越史记全书
外纪卷之一 ► 外纪卷之二
按黄帝时建万国,以交趾界于西南,远在百粤之表。尧命羲氏宅南交,定南方交趾
之地。禹别九州,百粤为杨州域,交属焉。成周时,始称越裳。越之名肇于此云。
泾阳王
讳禄续,神农氏之后也。
壬戌元年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既而南巡至五岭,接得婺僊女,生王。
王圣智聪明,帝明奇之,欲使嗣位。王固让其兄,不敢奉命。帝明于是立帝宜为嗣,治
北北,封王为泾阳王,治南方,号赤鬼国。王娶洞庭君女,曰神龙,生貉龙君
周成王时,我越始骋于周〈未详第几世〉,称越裳氏,献白雉。周公曰:政令不施,君
子不臣其人。命作指南车,送还本国。
壬子九年〈东周君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秦、楚、燕、赵、魏、韩、齐凡七国。
是岁周亡。
庚辰三十七年〈秦始皇吕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併六国,称皇帝。时我
交趾慈廉人李翁仲,身长二丈三尺。少时往郷吧供力役,为长官所笞。遂入仕秦,至司
隷校尉。始皇得天下,使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及老归田里卒。始皇以为异,铸铜为
像,置咸阳司马门,腹中容数十人,濳...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494
46
还是先测测你自己的基因是啥再说吧,呵呵。五胡乱华辽金蒙的历史,都不是数据了?

“五胡乱华”和蒙古人“初夜权”的真相
“五胡乱华”和蒙古人“初夜权”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汉族的祖先是华夏族,而华
夏族的始祖是黄帝和炎帝。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华夏族。早期华夏族分
为许多部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华夏族的华夷之辨相当严格,华夷不杂居,而且矛盾
尖锐,除了极少数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与戎狄通婚外,华夏族人是不会与外族人通婚的
。所以华夏族血统一直保持纯正。 汉朝辟土开疆,而华夏族也因为汉朝的赫赫威名而
改名汉族。汉朝和唐代对外的和亲政策是将汉族女子嫁给外族统治者,而不是迎娶外族
女子,所以不会乱华夏血统。绝大多数汉族人都是族内通婚,因此在汉朝和唐代,汉族
人都保持着纯正的华夏族血统。
西晋末年,许多鞑靼 民族内迁,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但动乱的是局势,并非婚
姻情况。鞑靼民族统治者残酷压迫汉族人民,民族矛盾极其尖锐,不同民族是不可能通
婚的。虽然北魏孝文帝主张与汉族的士族(汉族之地位高贵者)通婚,但士族在汉族人
口中只占极少数,且多迁于南方,与北朝对立,当然不会与北魏通婚,而北方之汉...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126
47
火烧圆明园,150年了!这是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痛定思痛
,有些事应该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英法侵略军:摧残文化的犯罪记录!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始建于明代而历经有清以来六代皇帝150多年营造,占地
350公顷,拥有中外建筑师精心设计建造的二百多座各式建筑,汇聚了中西文化瑰宝。
不幸,1860年10月,这个文化宝藏被罪恶之手毁灭了!
它被毁于英法侵略军的抢掠和焚烧!1860年10月6日,法国侵略军占领了圆明园,7、8
两天,英法两方联手抢掠。看看当时在场的法军翻译官的记录吧:
“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式各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
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
,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
[1]
“炮兵们在这一场合分到的东西最多,因为他们有马匹,有弹药箱,还有车辆。他们利
用了弹药箱的每一个角落,而当弹药箱都塞满的时候,他们又把放炮后用来冲洗炮管的
水桶也都塞得满满的,最后他们甚至把直到炮口的整个炮身也都塞满了东西。”[2]
英军也不后人。...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8
https://www.jianshu.com/p/2d4dc9229d07
宋剑平
2017.12.03 11:23
(相信博学的费老会原谅晚生的异论,对费老理论的念念不忘应该是对老先生最好的缅
怀吧,同时也希望同仁指正我的观点,共步老先生们走过的求识之路。)
费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已成为我们研究的定式,但如果以概念来检验概念,
我觉得费先生忽视了“民族”和“中华民族”本身具有的政治属性和形成的历史,这两
个词汇真正涵义和国人习惯的望文生义式的理解大不相同,“以为民是人们,族是种族
,民族就是一国之内的许多不同样的人民,于是血统和语言自成一格单位的他们称之为
一个民族,甚至宗教和文化自成一个单位的他们也称之为一个民族,而同国之中就有了
许多的民族出现。”(1)“多元一体格局”实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描述,如果用来描述
“中华民族”这一政治词汇,会造成理论和政策的混乱,严重的会埋下分裂的种子。
一、对“民族”概念的理解错误
早年,针对顾颉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中提出“留神使用这‘民族’二字”的观点,
费先生发表了《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指出少数民族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受到尊重,
不同的...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9
砍柴山歌
作者:涂鸦

出集子?没那么牛b。可砍了一年山,也有几小捆柴了。下头捆了几捆,多
为不起火的货色,算一种负荆请罪吧。
鸦,7/25/95
乱侃之一涂鸦 94——95
1。   我们的口号是“大家都对。”因为所谓民主的目的并不是找出真
理,真理永远归少数人,比如相对论是在爱因斯坦手里,太阳是在哥白尼手里,
等大多数人都懂得了它,它就成了常识,又有新的真理,只为新的少数人接受,
多数认为异端。而民主是一种巧妙的独裁,用多数人的昏庸压制一些少数人的正
确和另一些少数人的错误。所以民主只能用于社会不能用于科学,不能选举日出
的时间,或定理的对错。
民主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的欺骗性强,使社会不致有大动荡。所以我们对讨论
中的暴力都反对,对温柔都支持。“这一点还请同志们加以注意”。
2。   民主干嘛非跟面包矛盾呢?
把魏京生放出来天下大乱了吗?是谁拿全国人民的mfn在打赌呢?不是王
军涛,是邓小平。一党统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危险,否则就把14亿人押到赌台
上...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谈谈君主平均素质最高的朝代
我再好好看一看。
我觉得是雍正用君臣思想压制华夷思想,认为君臣的关系凌驾于华夷关系之上。维持自
己统治的合法性。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或许现在不应该强调华夷之辩了,要强调也要针对非中国籍的外
国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