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史学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7039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方强大的原因是会洗脑
就“大跃进饿死3600万”与《炎黄春秋》“商榷”
2014-02-17
作者: 侯峰
每到毛泽东诞辰,海内外某些媒体就会掀起一轮攻击毛泽东的高潮,其中大跃进和
文革是他们常攻击的切入点。其中《炎黄春秋》副总编杨继绳《墓碑》的“大跃进饿死
3600万”更是被西方传媒不断热炒。2013.12.31笔者写了一篇《大跃进饿死几千万值得
商榷》的文章投给了《炎黄春秋》编辑部,不想却引发了一场和《炎黄春秋》编辑部的
“商榷”。
笔者文章的要点是:经历过大跃进年代的许多人都还活着,如果大跃进时期真是饿
死了3600万,互联网时代,必会有无数的人为死去的亲友鸣不平。道理很简单,一个人
包括父母子女、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至少有20个紧密的社会关系,农村更是谁家婚丧
大事至少全村,甚至邻村人都知道。那么饿死3600万乘以20减去交叉因素,全国至少应
该有数亿人有生离死别的痛苦记忆。这数亿人中至少数千万人还活着吧,在这个互联网
时代谁能堵住这数千万人的口吗?就算有几百万人以个人家庭的亲历为“饿死了3600万
”背书,那就有统计意义了。然而无论笔者遍访民间,还是观察网络有关大跃进饿死数
千万人的讨论和回帖,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第17章
十七、张璧研究启示录
2014新年前后,当我和学术界朋友们一起聚会、辞旧迎新之时,朋友们关切地询问我“
眼下正在写什么大著?”我说:“正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撰写《民国名人张璧评传》”。
他们听完后吃惊地说我“一定是疯了”。在他们的印象中和知识结构中:“张璧就是个
汉奸,除此之外,对他一无所知,也不想知道更多”。我听完他们的答复后一笑而已,
不再做任何解释。因为打破固有的成见纠正错误的观点,需要的不是再三再四的解释和
说明,而是基于扎实可靠的史料考证和准确无误的档案解读,然后提出不为利益大小和
舆论褒贬所左右的新说。
作为历史学家,本来我的研究领域一直局限在以西周青铜器铭文为中心的商周史研究这
一范围内。在这个领域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已经出版了十几部学术专著、发表了
15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
商周史研究之外,就是众所周知的我的海外汉学史研究。我也曾出版了四部汉学史研究
著作,那只是我多年留学海外的一个附属产品而已。虽然略得同道赞许,但我并不认为
我已经是汉学史家了。而且,最近以来一直忙于修订五卷本《汉学通史》的定稿,以此
作为我的“海外汉学史研究票友生涯”的终结。说实话,最初我真的没有计...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3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容许我先向您以及《民族艺术》杂志的同仁表示感谢,非常感谢贵刊的慷慨,拿出这么
大的篇幅连载本人的《山海经》研究论文,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廖:我们的刊物对于有创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历来就不吝惜篇幅,传播新知、推进学
术是学术刊物的使命嘛。好了,我们不用客套了。...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写给李奇微
☆─────────────────────────────────────☆
taishici (TSC) 于 (Tue Jan 31 15:19:25 2012, 美东) 提到:
如果有人PA,版主看不到的话,请回这个帖子举报。
要求:明确给出PA的内容。
祝大家灌水愉快!
☆─────────────────────────────────────☆
stoppingtime (李将军又打鸡血了) 于 (Tue Jan 31 17:07:38 2012,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FatMonkey000 (fm),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taishici 封 kayaker 在 History 版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1 16:53:37 2012, 美东)
“真是好狗”不算?
太好了,版主你真是好狗
☆─────────────────────────────────────☆
FatMonkey000 (fm) 于 (Tue Jan 31 17:10:37 2012,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5
字号:小中大2011-12-16 11:01:28
更多
8
关键字 >> 虞云国袁腾飞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书评
号称“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先生推出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上海
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版),向公众开讲中国史,这一册涵盖了鸦片战争前的中
国古代史。作者自序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卷首语:“任何一国之国民,尤
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
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显然,作者是
以此为讲史准绳的,而我也正是以这种标杆去拜读袁著的,但读完全书,不仅领悟不到
他的温情与敬畏,扑面而来的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一、考据学“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
袁著自序声称,“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还说
自己“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我无缘亲聆其课,只能凭借他这本
《玩意儿》来领教,看到的却是纷至沓来的史实出入。以下试从十个方面说明,限于篇
幅,每类仅举一二例证。
其一,小说家言。除非运用陈寅恪那样的诗文证史法,一般情况...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6
2016-05-29 王鸿 中华读书报
本文要点
内藤极早、极其敏锐地便注意到了类似后来哈佛学派关于中国现代性起源的问题,但他
又对那种简单地将西方冲击视为首要因素的说法嗤之以鼻,而有点倾向于后来柯文所谓
的“中国中心观”的论点,从中国历史的内在脉络寻找其现代性因子。
如果说政论家的角色为内藤提供了敏锐的问题意识,那么史学家的角色则为他探索这些
问题带来了厚重的人文气息。除非在这两种角色作出一种关联性的解读,将其政论文字
与史学文章视为一个整体,否则我们将无法深入地了解内藤的意图。
历史学不仅是一门专注于历史事实的学问,同时也紧密地联系着相关的价值判断。所谓
“历史”,正如卡尔(E. H. Carr)所指出的,乃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相互作用
的过程,既勾连着逝去的史实,又直通着正在发生的现实。当我们在理解一段历史时,
固然需要将捞取事实的“渔网”撒向浩如汪洋的故纸堆,但要是仅止于此,仍然无法全
面窥视历史的奥妙。决定我们能够获得多少“渔获”的,除了历史事实之外,还有抛撒
“渔网”的历史学家。正是他们决定了将“渔网”抛向何方,也是他们决定了“网口”
的大小。
关于历史学家与其所研究的...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80
7
对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评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虞云国
@转引自豆瓣网
号称“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先生推出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上海
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版),向公众开讲中国史,这一册涵盖了鸦片战争前的中
国古代史。作者自序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卷首语:“任何一国之国民,尤
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
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显然,作者是
以此为讲史准绳的,而我也正是以这种标杆去拜读袁著的,但读完全书,不仅领悟不到
他的温情与敬畏,扑面而来的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一、考据学“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
袁著自序声称,“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还说
自己“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我无缘亲聆其课,只能凭借他这本
《玩意儿》来领教,看到的却是纷至沓来的史实出入。以下试从十个方面说明,限于篇
幅,每类仅举一二例证。
其一,小说家言。除非运用陈寅恪那样的诗文证史法,一般情况下小说戏曲是不能当作
史料的。而袁著...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8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田余庆先生今晨在京去世。我们经《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授权,
重刊田先生谈其代表作《东晋门阀政治》中未能如愿完成部分的访谈,以纪念。
田余庆先生的名著《东晋门阀政治》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虽不曾洛阳纸贵,但
史学圈内的评价却持续走高,先生将东晋一朝之门阀政治视为“皇权政治在特殊条件下
出现的变态”的观点也早已深入人心。该书再版之际,我们约请年届九十高龄的田先生
再谈皇权政治与门阀政治。在田先生看来,并无充分史料证明中国曾出现过西方式的“
贵族政治”,即使是东晋门阀政治,也并未真正偏离皇权政治传统,“专制皇权可能一
时式微,可能一时旁落,但是不能须臾缺失”。
不无遗憾的是,这次再版时田先生本想增补一章《温峤与江州》,由于健康原因,
最后并未如愿完成。此次访谈中我们特别请田先生谈了谈这部分未能问世的内容,希望
略补此憾。
在最新版的《东晋门阀政治》后题记中,您说本来还要写一章“温峤与江州”。按
照您的归类,温峤似乎不是第一流的东晋门阀士族,为什么要加入这一章呢?
田余庆:关于温峤,我初探东晋门阀政治时已有较深印象。以他平庸的条件,过江
不久就得到执政诸高门的接纳和信任,...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枪决的1955年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放榜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断
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为
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度
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今
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热闻之下,还有“冰点”。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被誉
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发表
《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洪
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以所
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这期间,和沈元同被枪决的北大
同窗还有:中文系林昭,外语系顾文选,哲学系黄中奇,化学系张锡琨。本是“人中龙
凤”的他们,可惜生错时代。林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已听闻,但留下著述文字最多的沈
元...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huang (春风又绿江南岸),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刘宗迪/廖明君:《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7 04:15:00 2011, 美东)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1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
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
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
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以史为鉴”的不同出发点——人民和朝廷哪个是目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9 10:09:31 2013, 美东)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3
怀疑者的八大质疑(七下) “教会历史充满压迫与暴力”
编者注: 这一系列文章是改编自 李·史特博(Lee Strobel)所著的《为何说‘不’?
— 基督信仰再思》(The Case for Faith). 史特博是耶鲁大学法学硕士, 美国著名日
报《芝加哥论坛报》屡获新闻奖的法庭与法事资深记者和编辑, 并在罗斯福大学任教.
他曾是个不信神的怀疑者, 极力反对基督信仰. 但他因着妻子1979年信主后人品和性格
的改变而对基督信仰开始改观. 他要找出有没有可靠的证据, 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 为
了证实四福音的可靠性, 并主耶稣受死和复活的真实性, 他以两年时间访查13位美国著
名圣经学者, 向他们提出怀疑派常问的尖锐问题. 结果是: 在证据确凿, 无懈可击的情
况下, 他于1981年11月8日, 真诚地认罪悔改, 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 他把访查
实录写于《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一书中.
信主后的史特博读了不少质疑基督信仰的书籍和文章, 包括一本题为《告别上帝: 我摒
弃基督信仰的理由》的书. 此书作者坦布尔顿(Charles Templeton)本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日本京都大学的敦煌学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敦煌学在日本京都大学的发展史略,特别针对京都学派
的第一代学者狩野直喜到现代著名的敦煌学家高田时雄的敦煌学发展轨迹进行了简明扼
要的叙述和评价,为中外敦煌学大的交流和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京都大学、敦煌学、日本汉学
根据严绍璗教授在《日本中国学史稿》一书中的调查:
“日本国内首次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是在《燕尘》第二卷十一期之后第二天,即1909
年11月12日,东京和大阪两地的《朝日新闻》,皆以《敦煌石室的发见物》为题,作了
隆重报道”。
严先生并推断此文的作者应该就是内藤湖南。这一推断是合理的。因为随后的几天中,
内藤就连续刊发了《敦煌发见之古书》长文。由此预示着内藤湖南有资格作为日本敦煌
学的最早的新闻报道人。但是,京都学派的敦煌学研究的开创者应该是狩野直喜博士。
晚清时期敦煌文书的发现,在中外学术界成了和甲骨文发现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日本的
内藤湖南博士通过罗振玉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刻上报日本文部省和京都帝国大学,请
求派出特别考察队,前往北京,进行学术调查。于是,1910 年 8 月,京都帝国大学立
即派遣内藤湖南教授...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15
来自主题: _Kindle版 - 小说十八史略
《小说十八史略(5册)》内容简介:中国人读史意在“用史”,希望从历史中学
到“谋略”;日本人读史重在教养,旨在加增知识学养。陈舜臣作为华裔日本历史学家
,汉学修养深厚,通五国文字,史观兼中日两国之长,其史学巨作《小说十八史略》堪
称代表。 《十八史略》是一部被中国人遗忘了四百余年的史学著作。《十八史略》由
宋代学者曾先之撰写,成书于元朝,有明一代成为史学畅销书,私塾必备的史学著作。
后来大概于足利时代传人日本,跻身名望史籍之列,与《史记》、《汉书》、《贞观政
要》、《资治通鉴》等一道在宫廷、幕府内正式讲读,至德川幕府时期,《十八史略》
被各藩官学采用为教科书。时至今日,《十八史略》仍然是日本人阅读最多的历史书。
编辑推荐
《小说十八史略(套装全5册)》:官员爱读《资治通鉴》,百姓喜欢《十八史略》,明
朝时的历史必读书目,尘封四百年。 日本史学大家陈舜臣重新铺衍成白话,畅销日本
数十年。 日本人是通过《十八史略》了解中国历史的。 中国历史是一枚古币,正面是
《资治通鉴》,反面就是《十八史略》。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陈舜臣 译者:廖为智 陈舜臣,日本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24年生于日...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6
http://bbs.mountblade.com.cn/viewthread.php?tid=371760
会安(Hoi-an,Faifo)位于越南中部广南-岘港省秋盆河(the Thu Bon River)
即柴江的入海口,历史上是占婆(Campa)人的故乡。16世纪初叶,安南进入分裂割据
的“南北朝”(1527-1592)和郑阮对峙(1533-1788)时期,南方阮氏为与北方郑氏争
雄,推行“南向”政策,不断侵吞占城,同时允许外国商船到会安等港口贸易,垄断经
营,以收商利,“一以备军需,一以供国用”。
阮氏统治下的顺化-广南地区是17-18世纪远东重要的海洋贸易区域,东西方各国商
人都在这里活动,并留下不少文字记录和历史遗迹。日本、西方文献称之为“广南国”
(Quinam),也有称为“交趾”、“交趾支那”(Cochin China),地域上主要指今越
南中部地区。[1]17世纪初荷兰人柯恩(Jan Pieterszoon Coen)说,广南“具有极为
良好的港湾及停泊地”,会安凭靠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成
为本区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20世纪40年代以来... 阅读全帖
d*********t
发帖数: 4393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ixonixon (laon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彭晓光论中国自由派:不懂中国历史 陷入百年边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6 15:08:01 2011, 美东)
——辛亥百年、苏联解体二十年、建党九十年与中国模式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上主张
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主张
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界问题与中国问
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中国青
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多数
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色彩
,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 阅读全帖
r*********l
发帖数: 130
18
(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文中主人公便是其中
之一)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原创首发于我们爱历史。
随着崇祯十七年北京沦陷,崇祯皇帝殉难,清军入关。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也就正式划上句号。
但对这件事,南明是不答应的。大批仁人志士投身其中,毁家纾难抗战到底。但铁骨铮
铮的抗争,也难挽大厦于将倾。随着永历十二年,南明皇帝朱由榔败退缅甸,延平郡王
郑成功逆袭南京功败垂成。中国全境已尽数落入清王朝手中。抗清复明的大业,已悲情
落幕。
而郑成功麾下的一位幕僚,也长叹一声,踏上离乡背井的路途。他以后的足迹,在鲁迅
笔下《藤野先生》里轻描淡写一句:“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
客死的地方”。这篇一代人中学生涯必学的课文里,名叫朱舜水的游子,只是个不起眼
的存在。
然而对他轻描淡写的鲁迅,乃至那年月狂热崇拜日本,组团跑去学习的进步青年们,却
很少有人想到:正是这位朱舜水,把晚明的思想文化,在这个贫瘠的东洋小岛上开花结
果,成了近代日本崛起的先声。
朱舜水者,便是号称明末清初五大学者的思想家——舜水先生朱之瑜。
一:...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7628
19
——辛亥百年、苏联解体二十年、建党九十年与中国模式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上主张
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主张
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界问题与中国问
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中国青
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多数
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色彩
,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币金融的本质、国际军事
及国际战略的理解,甚至不如众多的普通网友。
中国自由派偏执的信条,知识结构的重大缺陷,扮演 “公共知识分子”与“意见
领袖”的强烈愿望,再加上几乎连一分钟都不愿停止的 表达冲动,导致了他们一系列
曲解历史、曲解现实的表述,一再出现在中国的公共话语体系中...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259
20
——辛亥百年、苏联解体二十年、建党九十年与中国模式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 上
主张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
主张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 界问题与
中国问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
中国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多
数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
色彩,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币金融的本质、国际
军事及国际战略的理解,甚至不如众多的普通网友。
中国自由派偏执的信条,知识结构的重大缺陷,扮演 “公共知识分子”与“意见
领袖”的强烈愿望,再加上几乎连一分钟都不愿停止的 表达冲动,导致了他们一系列
曲解历史、曲解现实的表述,一再出现在中国的公共话语体系中。
... 阅读全帖
a*****0
发帖数: 824
21
——辛亥百年、苏联解体二十年、建党九十年与中国模式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主张多
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 上主张完全“融入
”所谓的(以美国
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主张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
般的虔诚来信奉,
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 界问题与中国问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
式与中国发展道
路的对立面,也对中国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多
数是片面的文科
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 色彩,其对国家
民族独立自主、
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币金融的本质、国际军事及国际战略的理解,甚至不
如众多的普通
网友。
中国自由派偏执的信条,知识结构的重大缺陷,扮演 “公共知识分子”与“意见
领袖”的强烈愿
望,再加上几乎连一分钟都不愿停止的 表达冲动,导致了他们一系列曲解历史、曲解
现实的表述,一
再出现在中国的...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8367
22


彭晓光论中国自由派:不懂中国历史 将陷入百年边缘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辛亥百年、苏联解体二十年、建党九十年与中国模式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上主张
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主张
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界问题与中国问
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中国青
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多数
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色彩
,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币金融的本质、国际军事
及国际战略的理解,甚至不如众多的普通网友。
中国自由派偏执的信条,知识结构的重大缺陷,扮演 “公共知识分子”与...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2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zz七绝-毛主席去世
偶百度了一下: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潜山,曾师从钱穆、杨联升,是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
史学者,被部分学界人士认为是第3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目录
简介
作品
论述
访谈
展开
简介
[余英时]
余英时
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
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升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
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
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余英时治学自史学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其对儒家思想及中国道统文化的现
代诠释自成一体。他的中、英文著述多达数十种。《士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传统
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犹记风吹水上
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传承中有创新,其学术思想和研究
方法为中外史学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系。
师承钱穆“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的治学理念,余英时认为学术研究本
身便具有内在的批判力,...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2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合集] zz七绝-毛主席去世
☆─────────────────────────────────────☆
exponentc (dalu) 于 (Thu Nov 10 18:36:02 2011, 美东) 提到:
帝子乘风御翠华,不周山下万旗斜。倦随夸父追炎日,漫访吴刚问桂花。恒鸟已嚐玄圃
水,嫦娥空守炼炉砂。苍茫大地无情甚,欲主沉浮愿总赊。
——作者告诉我这首诗是毛同志去世时候写就,“恒鳥”是神話中的“恒山之鳥”,指
黨中“老幹部”,“嫦娥”自然是指江青。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Thu Nov 10 18:44:35 2011, 美东) 提到:
看不出悲伤来,但好像对政局了解得很透彻。如果真是76年写就的,作者一定是个老干

☆─────────────────────────────────────☆
exponentc (dalu) 于 (Thu Nov 10 18:54:20 2011, 美东) 提到:
好眼力!老先生在国外写的,以前也不是我党的人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陈寅恪与白鸟库吉:一段历史公案的真相
陈哲三先生在《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又引述了蓝文征“作古”出日本学
者白鸟库吉博士向陈寅恪先生请教所谓中亚史问题的故事:
“民国二十二年我在日本,有天在东洋文库吃饭,饭后大家闲谈,白鸟库吉称我‘蓝君
’,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在东北大学已当了好多年教授,不称我‘蓝教授’也当称我‘
蓝先生’,但我不好表现出来。当时,和田清跑东北,回来拿了一张中国的地契,说是
三百年前明末的东西,赞叹不绝,大家传观,传到清水博士,他递与我先看,我看过了
又交与他,他看了问我意见,我答以‘此非明末文件,而是光绪时文件,和田以为是弘
光,我看是光绪,写地契的人写错了,把绪字的纟旁写成弓,把者写成了厶,如此而已
。’白鸟坐在对面不远,听到了,很惊讶,他要我再看看,我业已看过,我不再看。但
说:‘这纸是清末流行东北的双找纸,又厚又粗,不是明纸;钱的单位用吊,这是清制
,明制为贯或缗,它的格式为清末至今通行的格式。’白鸟点头,和田清过来和我握手
致谢。白鸟又说:‘蓝君,你认不认得陈教授?’我答:‘是不是陈援庵先生?’他说
:‘不是,是陈寅恪先生。’我说:‘那是恩师。’白鸟...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27
26
来自主题: ZJU版 - 谢咏·回到傅斯年
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
史学为一统天下的。说它一统天下,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绝对没有生存
空间,而是说作为中国现代史学主流的“史料学派”,从一九四九年以
后基本上被人为地阻隔了。这种阻隔,对于那些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就成
名的史学家来说,它的伤害只是他们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能按照他们已有
的史学训练来做研究,但对于那些在一九四九年以后才开始学术生涯的
史学家来说,在他们的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就受制于单一的史学训练,
这使他们很难在学术上达到前辈学者那样的境界。这也就是为甚么“中
国现代学术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史学界
开始反省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学术上的失误,到了九十年代,已经开始向
中国现代史学的起步阶段回归,其主要特徵就是:回到傅斯年。
傅斯年的史学观,简单说就是“史学即是史料学”,他认为史学家的责
任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只要把材料整理好,
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
便不出货。”他和史语所同仁所进行的学术研究工作,现在看来是经得
起历史检验的。史语所作为一个现代学术集团为中

发帖数: 1
27
陈寅恪与白鸟库吉:一段历史公案的真相
陈哲三先生在《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又引述了蓝文征“作古”出日本学
者白鸟库吉博士向陈寅恪先生请教所谓中亚史问题的故事:
“民国二十二年我在日本,有天在东洋文库吃饭,饭后大家闲谈,白鸟库吉称我‘蓝君
’,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在东北大学已当了好多年教授,不称我‘蓝教授’也当称我‘
蓝先生’,但我不好表现出来。当时,和田清跑东北,回来拿了一张中国的地契,说是
三百年前明末的东西,赞叹不绝,大家传观,传到清水博士,他递与我先看,我看过了
又交与他,他看了问我意见,我答以‘此非明末文件,而是光绪时文件,和田以为是弘
光,我看是光绪,写地契的人写错了,把绪字的纟旁写成弓,把者写成了厶,如此而已
。’白鸟坐在对面不远,听到了,很惊讶,他要我再看看,我业已看过,我不再看。但
说:‘这纸是清末流行东北的双找纸,又厚又粗,不是明纸;钱的单位用吊,这是清制
,明制为贯或缗,它的格式为清末至今通行的格式。’白鸟点头,和田清过来和我握手
致谢。白鸟又说:‘蓝君,你认不认得陈教授?’我答:‘是不是陈援庵先生?’他说
:‘不是,是陈寅恪先生。’我说:‘那是恩师。’白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陈寅恪与白鸟库吉:一段历史公案的真相
陈哲三先生在《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又引述了蓝文征“作古”出日本学
者白鸟库吉博士向陈寅恪先生请教所谓中亚史问题的故事:
“民国二十二年我在日本,有天在东洋文库吃饭,饭后大家闲谈,白鸟库吉称我‘蓝君
’,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在东北大学已当了好多年教授,不称我‘蓝教授’也当称我‘
蓝先生’,但我不好表现出来。当时,和田清跑东北,回来拿了一张中国的地契,说是
三百年前明末的东西,赞叹不绝,大家传观,传到清水博士,他递与我先看,我看过了
又交与他,他看了问我意见,我答以‘此非明末文件,而是光绪时文件,和田以为是弘
光,我看是光绪,写地契的人写错了,把绪字的纟旁写成弓,把者写成了厶,如此而已
。’白鸟坐在对面不远,听到了,很惊讶,他要我再看看,我业已看过,我不再看。但
说:‘这纸是清末流行东北的双找纸,又厚又粗,不是明纸;钱的单位用吊,这是清制
,明制为贯或缗,它的格式为清末至今通行的格式。’白鸟点头,和田清过来和我握手
致谢。白鸟又说:‘蓝君,你认不认得陈教授?’我答:‘是不是陈援庵先生?’他说
:‘不是,是陈寅恪先生。’我说:‘那是恩师。’白鸟...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9
1.毛泽东简传要义评述
虎头蛇尾的叁峡舵手
毛泽东主席於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在北京病死时,大陆上曾流传一记幽默的评语,
说:毛如死於一九五六年,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中国的列宁」;如死於一九六
六年,还不失为一个「中国的史达林」。不幸他死於一九七六年,那他就只是个「中国
的毛泽东」了。
这项评语对毛来说,虽是谑而虐矣,却颇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因为它评得公平合
理,恰到好处,也入木叁分。毛公在其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中,其所作所为底祸国殃民的
程度,也确实是每下愈况;若不及时蒙教主恩召,其不知伊於胡底呢?
我们搞历史的碰到这一情况,首先就要问一声,毛公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
,何以弄成这样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地可笑的结局呢?
关於毛氏晚年的失德,近年来大众媒体上的评毛之论,都太看重於毛氏个人的行为
了。历史人物尤其是转型期中的历史人物的政治行为,不是不重要,但是其重要性亦有
其极限。
在一个治宏观史学的社会科学家看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原只是一部近代中国社会
转型史。古老的中国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它要从一个东方式的传统农业大帝国千年不
变的「定型」,逐渐「转」变成一个西式而有中国特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0
核心提示:“梁效”的前身是1973年10月拼凑起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林批孔研
究小组”,由当时的军宣队负责人迟群、谢静宜主持。1974年3月,人员调整后,改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它是江青直接控制、指挥的写作班子,设在北京大
学朗润园湖畔的一座幽雅的小楼里。前后有数十人参加,多时保持在30人左右。这些“
秀才们”根据钓鱼台的指令,炮制了200多篇文章,其中有30余篇“重点文章”,成了
当时的“学习文件”。他们的文章,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当时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文章的来头,反对他们的文章也会被视为“反动行为”而遭遇打击。
江青曾得意洋洋地对迟、谢二人说:“你们都是我的排炮。”而他们自己也以此为荣。
江青把“梁效”叫作“我的班子”,而迟群也曾表示:“班子要对我负责,我对江青负
责。”写作班子里的成员也声称,他们是在江青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一步一步成长起
来的”。
摘自《读书文摘》2004年第12期
作者:尹家民
以写作组名义发表文章在“文革”期间非常盛行,“梁效”、“罗思鼎”、“石一歌”
等笔名在当时家喻户晓,以它们名义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核心提示:“梁效”的前身是1973年10月拼凑起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林批孔研
究小组”,由当时的军宣队负责人迟群、谢静宜主持。1974年3月,人员调整后,改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它是江青直接控制、指挥的写作班子,设在北京大
学朗润园湖畔的一座幽雅的小楼里。前后有数十人参加,多时保持在30人左右。这些“
秀才们”根据钓鱼台的指令,炮制了200多篇文章,其中有30余篇“重点文章”,成了
当时的“学习文件”。他们的文章,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当时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文章的来头,反对他们的文章也会被视为“反动行为”而遭遇打击。
江青曾得意洋洋地对迟、谢二人说:“你们都是我的排炮。”而他们自己也以此为荣。
江青把“梁效”叫作“我的班子”,而迟群也曾表示:“班子要对我负责,我对江青负
责。”写作班子里的成员也声称,他们是在江青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一步一步成长起
来的”。
摘自《读书文摘》2004年第12期
作者:尹家民
以写作组名义发表文章在“文革”期间非常盛行,“梁效”、“罗思鼎”、“石一歌”
等笔名在当时家喻户晓,以它们名义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2
·佚 名·
近日,有史学界好友转来谢小沁(刘小沁)写给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一封信,并附其
母亲刘湘屏和她过去写的两篇材料。我读罢沉思,生出不少感慨,先从头说起吧。该信
全文如下:
中共党史出版社:
我是刘湘屏的女儿刘小沁,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编辑。
最近看了你社出版的《红星照耀的家庭》一书,其中周少华文中说我母亲不许其父
住院,避风港、要政治局批、在批斗现场得不到救治等等内容,完全不符合事实。
早在多年前我们在《作家文摘》报上第一次见到周少华的不实之辞时,我母亲就写
过事实真像的有关说明,希冀按照历史原貌解除误会,还历史本来面目,还个人公道。
原以为周少华本人在文革中犯过未经核实就把诬陷周恩来总理的敌伪资料上报江青
的过错,有过如此经历的人更应接受不核实必出错的惨痛教训,更应知道在重大政治问
题上“实事求是”是多么重要,这不仅是对刘湘屏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对党的历史重大
事件是否公正严谨真实的重要问题。还原历史真实面貌,对于研究文化大革命、总结那
段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有重要意义。
文革过去三十多年,如果仍像文革时期一样不负责任,惟命是从,将功诿过,人云
亦云,甚至墙倒众人推...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3
·彭厚文·
1973年七八月间,毛泽东针对周恩来领导的纠“左”工作和党内外怀疑和否定“文
革,的思潮,发表了一系列谈论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言论,否定和批判儒家,肯定和
赞扬法家。他的目的,是含蓄地发出警告,不要否定“文革”,否则就是“尊孔反法”
,开历史倒车,与林彪和历史上的反动派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的这些言论,被“四人
帮”集团所利用,引发了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和“批林批孔”运动。
◇ 儒法斗争史研究的由来
从时间上看,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在“批林批孔”运动正式发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1973年9月,“四人帮”控制的上海市委写作组以石仑的笔名在《学习与批判》创刊号
发表了《论尊儒反法》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后,当年第10期的《红旗》杂志以及10月25
日的《人民日报》相继全文转载,由此可以看出“四人帮”对它的重视。
《论尊儒反法》提出了儒法斗争的概念,认为“儒家是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统治
的反动学派。法家是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的进步学派”,儒家提倡“礼治”,法家
提倡“法治”,儒家主张守旧,法家主张革新。儒家和法家的斗争不是学术主张之争,
而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贾宝玉和程鹏举(转载)
这贾宝玉的知名度,比程鹏举要大得多。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一文中就有这
样一句“人人知有贾宝玉,乃或不知有程鹏举。”这句话是在讲到中西史学之异同时讲
到的。西洋史学重事,中国史学重人。西方史学认为不是历史人物就不能写到历史中去
,而中国史籍中却有很多的西方所谓的“非历史人物”,程鹏举就是一例。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文学人物,以他和黛玉、宝钗等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人所
知。程鹏举这人,《新元史》有载,记载的是他和妻子新婚几天后被迫分离三十年,而
后破镜重圆的事。同为婚姻爱情故事,或许以此而有可比性吧。
《新元史》是明朝人所写。在这以前,陈鹏举的故事已先见于元陶宗仪《辍耕录》和
明蒋一葵所辑《尧山堂外纪》,两书所载大致相同,不过《辍耕录》写的是程鹏举,《
尧山堂外纪》写成程万里,而《新元史》中则又写成程鹏飞,姓名虽略有不同,其人其
事则是大体相同的。
程鹏举,南宋人,官家子弟。被北方金国掳去(和大批平民一起),沦落为张万户家家
奴。万户见他有才,令其管家,并以同为掳来平民女子给他为妻。女子(玉娘0原来也
是宦家女,新婚三日,就对程鹏举说“观君才貌,非在人后者,何不为逃亡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每年高考放日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
断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
为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
度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
热闻之下,还有”冰点“。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
被誉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
发表《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
以所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这期间,和沈元同被枪决的
北大同窗还有:中文系林昭,外语系顾文选,哲学系黄中奇,化学系张锡琨。本是“人
中龙凤”的他们,可惜生错时代。林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已听闻,但留下著述文字最多
...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借高考话题,趁机黑毛产党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afferer (迷心),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个被枪决的高考状元,还有谁记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7 21:36:18 2017, 美东)
每年高考放日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
断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
为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
度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
热闻之下,还有”冰点“。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
被誉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
发表《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纪念毛主席与意识形态保卫战
毛主席120周年诞辰快到了,从官方到民间正在以各种形式准备着对毛主席的纪念活动
,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缅怀和爱戴之情。
怎么看待这些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这些不管是民间自发的还是官方组织的纪念活
动,除体现了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对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历史性贡献的认可之外
,也体现了对毛主席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这是用纪念的方式在宣誓自己的道
路抉择,这是在用实际的行动来宣誓自己的制度选择。把这种纪念活动置于当前关于中
国道路和制度的意识形态斗争的时代背景之中,会发现这种从官方到民间的毛主席的隆
重怀念活动,本身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意识形态保卫战的一种形式。
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激烈的斗争,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各种非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发动围攻,各种资产阶级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
观进行冲击。习总的819讲话,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给予高度重视,对于打赢意识形
态斗争进行部署,这篇讲话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的一种清
醒认识。
对这些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乱象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攻,...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劝君免谈陈寅恪 易中天
一 不该热的热了起来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
理的事情。
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众情人。没错,这些年文坛荧屏上是有不少
“历史”,而且上演得轰轰烈烈,风头十足,好像全国人民都有历史癖,也没患过健忘
症似的。然而最走红的“历史小说”和“历史剧”又是什么呢?《还珠格格》和《雍正
王朝》。前者已自己坦言是“戏说”,后者则被史学界斥为“歪说”。历史在文艺作品
中能不能“戏说”或“歪说”,这是另一个问题(比如《西游记》就是戏说,《三国演
义》则是歪说,或不乏歪说成分)。但戏说、歪说不等于实说、正说,总归是一个事实
。它们和陈先生以及陈先生所治之史八杆子打不着,也是一个事实。所以,历史小说和
历史剧走红,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家也会走红,也该走红,何况那历史小说和历史剧还是
戏说和歪说?事实上历史学家无论生前身后多半都是很寂寞的。唐长孺先生曾自撰墓志
铭曰:“生于吴,殁于楚,勤著述,终无补”,说的大抵是实话。一个历史学家可能会
因其学术成就而成为文化名人,却很难因此而成为热点人物。如果成了,那就一定有别
的原因,比如吴晗。
陈寅恪也不...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共産豬2),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儒法斗争史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6 21:27:55 2012, 美东)
·彭厚文·
1973年七八月间,毛泽东针对周恩来领导的纠“左”工作和党内外怀疑和否定“文
革,的思潮,发表了一系列谈论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言论,否定和批判儒家,肯定和
赞扬法家。他的目的,是含蓄地发出警告,不要否定“文革”,否则就是“尊孔反法”
,开历史倒车,与林彪和历史上的反动派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的这些言论,被“四人
帮”集团所利用,引发了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和“批林批孔”运动。
◇ 儒法斗争史研究的由来
从时间上看,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在“批林批孔”运动正式发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1973年9月,“四人帮”控制的上海市委写作组以石仑的笔名在《学习与批判》创刊号
发表了《论尊儒反法》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后,当年第10期的《红旗》杂志以及10月25
日的《人民日报》相继全文转载,由此可以看出“四人帮”对它的重视。
《论尊儒反法》提出了儒...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105
40
3、引航:为“侯外庐学派”拓地开天
再度启航,已是十余年后。昔日风华正茂的张岂之走向中年,而侯外庐的状况更令他揪
心——因为一次批斗引发脑血栓,老人从此缠绵病榻,日渐衰弱。
一颗学者之心却依旧跳得强劲。甫获自由,他便和邱汉生商定了一项工作:编写新中国
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宋明理学史》。他们指定张岂之共同担任主编。
时年68岁的邱汉生,“为人笃厚,治学谨严”,曾为《中国思想通史》撰写立下汗马功
劳。然而,由于辛劳过度,他在“文革”前便已几近失明。
张岂之担起了具体工作。在两位先生指导下,他全心投入,组织作者、商定提纲、审改
稿件、统一体例。整整六年,凝聚了天南地北近二十位年轻学者智慧的《宋明理学史》
终得定稿。1987年6月,共计130万字的上下两卷出齐,获得学界好评。
这是对侯外庐最好的告慰——当年9月14日,老人在新书的墨香中溘然长逝。但这绝不
是最后的“交差”——张岂之默默许诺,他将和同道后学们砥砺前行,沿着恩师开创的
学术道路走向远方。
他延续的,是“侯外庐学派”集体攻关的科研传统。
重要成果接连涌现——
1989年,主编出版《中国思想史》,研究范围上自殷周,下至五四,实现了从远...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钱穆的国史大纲
(学历史与爱国的关系)
======================
且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情感”。人最亲者父母,其次兄弟、夫妇乃至朋友。
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惟为其所爱而奋斗牺牲。人亦惟爱其所崇重,人亦惟崇重其所
认识与了知。求人之敬事上帝,必先使知有上帝之存在,不啻当面体焉,又必使熟知上
帝之所以为上帝者,而后其敬事上帝之心油然而生。人之于国家民族亦然。惟人事上帝
本乎信仰,爱国家民族则由乎知识,此其异耳。人之父母,不必为世界最伟大之人物;
人之所爱,不必为世界最美之典型,而无害其为父母,为所爱者。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 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
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 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
。今国人方蔑弃其本国已往之历史,以为无足重视;既已对其民族已往文化,懵无所知
,而犹空乎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人之爱其牛。彼仅知彼之身家
地位有所赖于是,彼岂复于其国家有逾此以往之深爱乎!
(论革新派之治史, 其特点:急于事功,借历史为其现实服务;彼之把握全史,特把握
其胸中所臆测之全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952
吴思老师写本书,难过翻越一座大山。
人们能看到《潜规则》、《血酬定律》的风靡一时,却不知吴思为此记下400万字
以上的史学读书笔记,如果加上史学之外的笔记,他的电脑里已容纳了600万字以上的
东西。
出门时,吴思不会忘记带手机,它有录音功能,有什么想法立刻录下来。每读一本
四五十万字的书,他要阅读相关的六七本书,留下10万字的笔记以及1万字的书评。
所以,吴思老师写东西特别慢。每年最多写4篇,最少写2篇,每七八年,凑成20多
篇后出一本书。按这个节奏,他的新著也该问世了,可要命的是,他突然想起了两个话
题,想单独写两篇文章,这一写就是3年,可写完后自己又不满意,只好暂时放在一边
,这让他的新书一拖再拖。
于是,只有拿出这本《我想重新解释历史》了,它是吴思老师接受各媒体访谈的合
集,至于计划中刚写完一半的那本书,吴思满脸遗憾:“再等两年吧。”
我曾经读不懂历史
北京晨报:您怎么想起出这本书了?
吴思:这本书是我10年来接受各媒体访谈的合集,共29篇,复旦大学出版...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43
金以林: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一 引言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岸对民国史的叙述,从结构上讲长期以来是完全一致
的,特别是对1927年以前的叙述和评价几乎相同。比如两岸论述民国史的开端,大都从
民国纪元前18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开始。国史馆编纂的《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教育部主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以及大陆出版的诸多民国史研究论著中都
是如此。大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亦是如此。
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岸都在一个非常相近的“革命史观”下叙述民国史。对晚清政府、
辛亥革命、北洋政权的认识,双方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对此后的历史叙述,在历史分
期和结构上双方也完全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924-1927年,大陆称之前“
大革命”、台湾称之为“国民革命”;1927-1937,大陆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台
湾称之为“统一、剿匪时期”;1937-1945,双方均称为“抗日战争”;1945-1949,大
陆为“解放战争”、台湾为“勘乱时期”。史实和时间的叙述基本一致,最大的不同是
对性质的判断,各说各的话。
自1949年以来,双方都共同经历过“以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莫把秦皇当文王
http://hx.cnd.org/?p=142501
荣剑
作者按:当代大儒梁漱溟被誉为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开拓性人物,于中共建政初期的一
次政协会议上,大庭广众之下和毛争议工农问题,说中国工人是在九天之上,农民是在
九地之下,此说被毛当庭痛斥,梁被赶下讲台。从此梁被打入政治冷宫,二十年不与人
闻。文革期间,梁被毛邀请重新出山批孔,梁说匹夫不可夺志,而他的好友冯友兰则欣
然入世写下批孔大文章,以致后来后悔不迭。文革之后,梁被平反,恢复名誉,冯晚节
不保而无颜以对梁,梁坚持名节而不辱于世。但奇怪的是,梁对毛依然是称赞有加,喻
毛为周文王,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难道不知毛一直是自比秦皇?混淆秦皇和文王
之别,岂不是历史之大谬?本文从文革后期毛批郭沫若的一首诗谈起,看看秦皇和文王
的区别究竟何在?他们其实就是帝制和封建的区别。
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如火如荼。林彪一派在“五七一工程纪要”中拿历史说事,把
毛泽东说成是秦始皇,毛泽东索性也自称是革命的秦始皇,在林彪事件后的多次讲话中
,公开为秦始皇翻案。在该年8月,毛泽东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这就是《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5
唐帝国对于西域—中亚地区的经略
【何新按语】中亚地区在20世纪以后被前苏联帝国统治,苏联帝国一直掩盖及讳言中亚
各国曾经与中国关系极其密切的古代历史,因之在中亚诸国官方史中几乎见不到与中国
相关的历史内容。
而中国建国后的史学,也深受苏联史学和闭关自守的文化本土论影响,几乎完全无视中
亚史。而改开以来崇洋媚西的当代史学,同样无知于真实的中国古代那些伟大帝国的遥
远边疆历史。
实际上,中亚洲地区不仅是整个世界历史的地理枢纽地区,也一直与整个中国古代及中
古历史关系至为密切。
Atlas of China [唐朝在中亚地区势力范围(公元660年)]
中亚,世界古代历史的枢纽地区(1)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唐朝立国之初,和汉朝的形势颇为相像,都处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压迫之下,李渊
太原起兵,也不得不先向突厥称臣,然后才能免除后顾之忧。突厥在唐朝立国之初,很
不给太宗李世民面子,居然倾国之兵南下,这就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桥段——
渭水之盟。太宗皇帝六骑赴会,谈笑之间退强虏,使得唐帝国免受开国时的磨难。
上天是很眷顾大唐的,没有让唐朝重复汉与匈奴长达...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6
唐帝国对于西域—中亚地区的经略
【老何按语】中亚地区在20世纪以后被前苏联帝国统治,苏联帝国一直掩盖及讳言中亚
各国曾经与中国关系极其密切的古代历史,因之在中亚诸国官方史中几乎见不到与中国
相关的历史内容。
而中国建国后的史学,也深受苏联史学和闭关自守的文化本土论影响,几乎完全无视中
亚史。而改开以来崇洋媚西的当代史学,同样无知于真实的中国古代那些伟大帝国的遥
远边疆历史。
实际上,中亚洲地区不仅是整个世界历史的地理枢纽地区,也一直与整个中国古代及中
古历史关系至为密切。
[中亚地区,从广义来看不仅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
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还包括阿富汗全部、伊朗北部、中国新疆、甘肃
河西走廊。从狭义来看,则仅仅是指中亚五国。]
中亚,世界古代历史的枢纽地区(1)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唐朝立国之初,和汉朝的形势颇为相像,都处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压迫之下,李渊
太原起兵,也不得不先向突厥称臣,然后才能免除后顾之忧。突厥在唐朝立国之初,很
不给太宗李世民面子,居然倾国之兵南下,这就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桥段——
渭水...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7
2009年12月20日 10:03凤凰网历史综合
核心提示:布匿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2000多年,但是汉尼拔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无论是
作为绝代名将的拿破仑,还是作为近代西方兵法巨匠的克劳塞维茨、若米尼、马汉、富
勒等人,无不认为研究战史,尤其是那些最为伟大的名将的战史,是获取战争艺术理论
的最好途径。
摘自《现代兵器》杂志 作者:王钻忠
战争中一切行动追求的都只是可能的结果,而不是肯定的结果。那些不能肯定得到的东
西,就只好依靠命运或者幸运(不管把它叫做什么)去取得。——《战争论》第二篇第
五章
汉尼拔进军罗马路线图
公元前三世纪末,在东西方战争舞台上同时活跃着两位盖世英雄。其一,就是国人熟知
的西楚霸王,公元前208年,各路反秦义军被秦军大将章邯陆续击破,连最为强大的楚
军也被秦军击败,统帅项梁战死,曾经如火如荼的反秦事业自从跌入谷底。就在反秦事
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项羽率领新败楚军于公元前207年在巨鹿战场上决定性的击败
了秦军主力,挽狂澜于即倒,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尽管项羽最后在楚汉争霸中战败
身死,但是项羽在反秦战争中的功勋是不应该被抹杀的。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角汉尼
拔(公... 阅读全帖
B*V
发帖数: 3365
48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唐帝国对于西域—中亚地区的经略
唐帝国对于西域—中亚地区的经略
【何新按语】中亚地区在20世纪以后被前苏联帝国统治,苏联帝国一直掩盖及讳言中亚
各国曾经与中国关系极其密切的古代历史,因之在中亚诸国官方史中几乎见不到与中国
相关的历史内容。
而中国建国后的史学,也深受苏联史学和闭关自守的文化本土论影响,几乎完全无视中
亚史。而改开以来崇洋媚西的当代史学,同样无知于真实的中国古代那些伟大帝国的遥
远边疆历史。
实际上,中亚洲地区不仅是整个世界历史的地理枢纽地区,也一直与整个中国古代及中
古历史关系至为密切。
Atlas of China [唐朝在中亚地区势力范围(公元660年)]
中亚,世界古代历史的枢纽地区(1)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唐朝立国之初,和汉朝的形势颇为相像,都处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压迫之下,李渊
太原起兵,也不得不先向突厥称臣,然后才能免除后顾之忧。突厥在唐朝立国之初,很
不给太宗李世民面子,居然倾国之兵南下,这就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桥段——
渭水之盟。太宗皇帝六骑赴会,谈笑之间退强虏,使得唐帝国免受开国时的磨难。
上天是很眷顾大唐的,没有让唐朝重复汉与匈奴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在贞观四年
...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8 19:00:53 2012, 美东)
金以林: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一 引言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岸对民国史的叙述,从结构上讲长期以来是完全一致
的,特别是对1927年以前的叙述和评价几乎相同。比如两岸论述民国史的开端,大都从
民国纪元前18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开始。国史馆编纂的《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教育部主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以及大陆出版的诸多民国史研究论著中都
是如此。大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亦是如此。
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岸都在一个非常相近的“革命史观”下叙述民国史。对晚清政府、
辛亥革命、北洋政权的认识,双方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对此后的历史叙述,在历史分
期和结构上双方也完全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924-1927年,大陆称之前“
大革命”、台湾称之为“国民革命”;1927-1937,大陆称之为“土地...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8 19:00:53 2012, 美东)
金以林: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一 引言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岸对民国史的叙述,从结构上讲长期以来是完全一致
的,特别是对1927年以前的叙述和评价几乎相同。比如两岸论述民国史的开端,大都从
民国纪元前18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开始。国史馆编纂的《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教育部主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以及大陆出版的诸多民国史研究论著中都
是如此。大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亦是如此。
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岸都在一个非常相近的“革命史观”下叙述民国史。对晚清政府、
辛亥革命、北洋政权的认识,双方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对此后的历史叙述,在历史分
期和结构上双方也完全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924-1927年,大陆称之前“
大革命”、台湾称之为“国民革命”;1927-1937,大陆称之为“土地...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