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史学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7039
1
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之一:南方系的七宗罪
从道
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之一:“南方系的七宗罪”

引言
孔庆东一条“三妈”“微小说”,诱来80多家媒体围剿,同时引发了一场网民与主流媒
体之间的口水大战,“南方系”媒体究竟是不是汉奸媒体——再次公众争论的焦点。不
久前,洪博培在美国参加竞选演说时炫耀:“我们应该在中国境内团结我们的盟友和支
持者……他们带来的变化足以扳倒中国”(详细)——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1945年杜勒斯在美国众议院会议谈瓦解苏联的手段:“我们一定要在苏联内部找到同意
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详细)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我们有
必要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本篇内容是“南方系的七宗罪”。
何谓“南方系”?
(注:这里要讨论的“南方系”特指媒体界的“南方系”,不包括“南方系”背后的向
往资本主义、投靠帝国主义的“资本体系”和“权力体系”。)
南方系——国内鼓吹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派”盘踞的主要舆论阵地,其得名来自于一个
很著名的报纸——《南方周末》,该报从属于南方报业集团,狭义的南方系指的是南方
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纸、杂志(报纸有《南方日报》...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
今年大陆上传说全年都在庆祝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尚未见到任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报导。由于中共内部已隐然分裂成所谓“保守”和“改革”两派,而十
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基本上是弃毛泽东的浪漫乌托邦路线,中共官方对于毛
泽东的态度已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
在此“百年庆典”中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
庆祝过于热烈则又恰是以助长“保守派”的气焰,而否定了现行政策的合法性。所以大
陆的庆毛活动事实上是为了党内两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中国大陆以外,我还没有听见有什么地方注意到这件事。“人间”副刊主编约我写一
篇谈毛泽东的文字,当然部署于“纪念的性质”。毛泽东对于现代中国人“影响”之大
是无可估计的。无论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影响”,这一事实的本身毕竟无可否认。在台
湾和海外的中国人当然也希望对毛泽东其人有较深切的认识。但是我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是颇费踌躇。首先,这几年来,大陆上虽出版了不少有关追忆毛泽东生平的作品,但其
真实性都尚待考察,为可据为典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可信的直接史料。其次...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4
来自主题: board版 - 关于“史海钩沉”版的定位
喜见cynod网友在千年斑竹老牛之后,来申请史学版斑竹,我本来想投上一票,虽然没
有过任何交道。(做斑竹在我看来,只要屁股不沉,谁都可以。)但读完cynod网友的
治版纲领,我就没有再去投赞成票,当然也没有投反对票。就历史版的定位问题,我想
谈谈我的看法,供大伙讨论,也供站方参考。
1, 关于史版学术化的问题,这个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设想而已,cynod网
友也太小看历史研究了,历史研究往往需要历史学家穷经皓首,我等业余的打酱油的,
怎么敢称“学术化”?一些闲谈中,稍微认真一些的会去google或者wiki, 那也与“
学术”二字的差别还太远太远了。妄称学术化,一方面贬低历史研究的严肃性,同时也
无限拔高了wsn/wsnv的业余水平。如果特别想学术,并且认为自己有历史学术的水平,
我强烈推荐“学术学科”类的“中国研究版”, 敬爱的小贝会长开双臂欢迎大家去学
术。
2, 历史版现在归在新闻板块,无论当初是老邢钻风有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这个定
位无疑都是很准确的。历史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其紧密程度,除了政治学以外,非任
何人文学科可比,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就是过去的政治。而任何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金瓯缺》的话题
每次看你错误百出的帖子,总是抑止不住回帖的冲动。我收回原来说过的不再回复的话。
首先感谢你称我是会家子、历史研究者。可惜这个夸奖我不敢当,我顶多算宋史爱好者而
已。你看过真正历史学家的文章就不会有这个误会了。
其次忠告一句,你尽可以在你所谓的史观上大做文章,但是在反驳我提供的史料、以及你
自己提供新史料之前,最好多查查书,至少也要多googlegoogle。要不然错会越出越多。
题外话,“史观”这个说法大家当然能明白什么意思。不过这个概念,有个更正规的说法
,“史识”,一千多年了。你史观来史观去的,很容易让人也顺手敲个史观回应。我就受
过害,这样不太好。还是用史识这个词吧。
史识做为史学三才,当然是最重要的。不过这个东西毕竟空洞些,辩起来一是费劲,而是
容易跑题。你看,才几天时间你竟然扯到谁对《金瓯缺》认识得透的话题上了。这个讨论
发散速度太快,毕竟,号称读了几十遍读透了的是你,不是我。所以,跟你讨论史识,不
是个收敛过程,这个时间我耗不起。而且风险太大,万一变成讨论谁对某本我没看过的小
说认识得透,哪我岂不得甘拜下风?所以我就不评论你的史识了。
现在我只讨论你的史学,也就是对原始史料
A****0
发帖数: 12393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贴---山海经是世界地图
山海经其实是世界地图
在上古时,人类只有一种语言,世界大同,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氏族或称部落。每个
不同的氏族有着不同的分工,有专司天文,有专司地理,有的专司农耕,彼此之间没有
歧视,皇族的部落之间的转换我们后人称为“禅让”。所谓黄帝活了几百岁不过是黄帝
的氏族掌握皇权几百年而已,并不但指那个人,一旦分清了这个道理,你再看看是不是
上古的脉络开始分清了。
《圣经》中记载,上古的人类为了为了上到“天”,建造史前巨观“通天塔”,但通天
塔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未造好便倒塌了,于是参加建造的各个氏族之间相互埋怨,诋毁,
互不信任,不欢而散,氏族之间的隔阂造成互相之间的不向往来,语音便产生了变异,
渐渐的连语义也发生了变化,记录的符号也变得越来越不一致了。
而在中央帝国,皇族使用的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傲慢的皇族将他们的旨意传达给信
使,信使再口头转告臣民以及下属的氏族,而那些地处遥远的氏族将听到的口头旨意以
简单的十多个语音符号记录下来,这便是拼音字母的由来。
轩辕皇帝的封地在轩辕之丘,也就是现今的欧洲的匈牙利,公元前3633年,黄帝的氏族
在涿鹿击败了炎帝的氏族,夺得了中央帝国的皇权。公元前36...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9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的九个圣人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8
余英时:打天下的光棍毛泽东一生三部曲(图)
来源: judd 于 2016-08-28 14:54:36
1993年10月23日,旅美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余英
时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文《打天下的光棍——毛泽东一生的三部曲》指出,毛泽
东一生明显地分成三个段落,通过这三个段落的历史背景,才能比较具体地说明毛泽东
在中国现代史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1969年中共九大,毛泽东威望如日中天(图源:VCG)
今年大陆上传说全年都在庆祝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尚未见到任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报导。由于中共内部已隐然分裂成所谓“保守”和“改革”两派,而十
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基本上是弃毛泽东的浪漫乌托邦路线,中共官方对于毛
泽东的态度已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
在此“百年庆典”中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
庆祝过于热烈则又恰是以助长“保守派”的气焰,而否定了现行政策的合法性。所以大
陆的庆毛活动事实上是为了党内两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中国大陆以外,我还没有听见...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百般委曲难求全——一个人文学者的悲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6 06:58:55 2012, 美东)
周启博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
他未能把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
有两批较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
,铸就友谊。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
而同被禁闭整肃的“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
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
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
年时潜心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
学术上当有可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10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黎东方:从扬州走向世界
他从扬州走向世界
作者:顾一平
——纪念黎东方先生诞辰100周年
黎东方是一位从古城扬州走向世界,而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名播中
外的史学家。今年9月25日,适逢他诞辰100周年,作为扬州人对他应有较多的回忆与记
述,以推动扬州的历史文化研究。

黎东方祖籍江西。其父黎淦(字衡平),清光绪十八年(1892)举人,曾到北京考
过两次进士,均未考中,先在袁世凯三哥家当家庭教师,而后请求“大挑”,结果被挑
中,分发两淮盐运司衙门“候补”,于是来到了扬州。不久,结识了拔贡李国柱(字辅
廷,曾任湖北巴东知县)的二妹李乃慧,便托人说亲。据说,订婚时,李家提出结婚以
后,黎举人必须一辈子留在江苏做官。黎淦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双方于光绪二十五年
(1899)结婚。过了五年,黎淦奉调东台何垛场任场长,举家迁至何垛。1906年9月25
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八月初八),黎东方出生在何垛场。
黎东方谱名智廉,后来曾用过“黎洁”、“时偕”两个笔名。“东方”是他留学法
国护照上用的名字,以后就一直未改。他说,以“东方”为名,含有对东方文化好好研
究,努力保存的意思。
...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1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1)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 2005-02-07
虎头蛇尾的叁峡舵手
毛泽东主席於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在北京病死时,大陆上曾流传一记幽默的
评语,说:毛如死於一九五六年,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中国的列宁」;
如死於一九六六年,还不失为一个「中国的史达林」。不幸他死於一九七六年,
那他就只是个「中国的毛泽东」了。
这项评语对毛来说,虽是谑而虐矣,却颇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因为它评得
公平合理,恰到好处,也入木叁分。毛公在其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中,其所作所为
底祸国殃民的程度,也确实是每下愈况;若不及时蒙教主恩召,其不知伊於胡底
呢?
我们搞历史的碰到这一情况,首先就要问一声,毛公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历
史人物,何以弄成这样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地可笑的结局呢?
关於毛氏晚年的失德,近年来大众媒体上的评毛之论,都太看重於毛氏个人
的行为了。历史人物尤其是转型期中的历史人物的政治行为,不是不重要,但是
其重要性亦有其极限。
在一个治宏观史学的社会科学家看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原只是一部近代中
国社会转型史。古老的中国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它要从一个东方式的传统农业
大帝国千年不...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1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余英时:毛泽东一生中的三个时期
今年(1994)大陆上传说全年都在庆祝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尚未
见到任何特别值得注意的报导。由于中共内部已隐然分裂成所谓“保守”和“改革”两
派,而十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基本上是弃毛泽东的浪漫乌托邦路线,中共官
方对于毛泽东的态度已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
,如果不在此“百年庆典”中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础。但另一方
面,如果庆祝过于热烈则又恰是以助长“保守派”的气焰,而否定了现行政策的合法性
。所以大陆的庆毛活动事实上是为了党内两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中国大陆以外,我还没有听见有什么地方注意到这件事。“人间”副刊主编约我写一
篇谈毛泽东的文字,当然部署于“纪念的性质”。毛泽东对于现代中国人“影响”之大
是无可估计的。无论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影响”,这一事实的本身毕竟无可否认。在台
湾和海外的中国人当然也希望对毛泽东其人有较深切的认识。但是我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是颇费踌躇。首先,这几年来,大陆上虽出版了不少有关追忆毛泽东生平的作品,但其
真实性都尚待考察,为可据为典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可信的直...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3
2012-05-19 新京报
《中国近代史》 作者:蒋廷黻 版本:武汉出版社2012年6月版 定价:29.80元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过去很多年,但凡要我推荐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书目的,我都没有忘记推荐蒋廷黻
的《中国近代史》。不仅因为这本小册子只有几万字,文字清新优美,叙事明白流畅,
而且因为蒋廷黻在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近代史,我们可以不完全认同
他的分析,但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讲述有助于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
经走过的路。
□书评人 马勇
求学悟道 其人其文
蒋廷黻生于1895年,那一年是甲午战后第一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水岭。蒋廷黻
此后的生命历程,就和近代中国下半段紧密联系在一起。
1911年,蒋廷黻接受教会资助,赴美留学,主修历史,是美国新史学鼻祖詹姆斯·
罗宾逊再传弟子。这个流派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严厉批判旧史学,高扬历史学的社
会功能和使用价值,宣称真正的历史学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研究历史,而在于参与历
史创造,在于通过历史了解过去,服务现在,预知未来,为人类指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基于这样的历史学认知,蒋廷黻在此后的史学生涯中当然不是旧派... 阅读全帖
d*****m
发帖数: 76
14
[作者简介]袁成毅,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www.6park.com
[原文出处]《抗日战争研究》(京),2010.1.101-110 www.6park.com
计量史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科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学术界对
于计量史学的概念、内涵虽然有不同的阐释和实际运用,但通常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
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对一系列可以量度的现象进行的历史研究。【1】80年代以后,此方
法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广泛重视,除了依照计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的研究外,受计量
史学的影响,各种研究中的量化也极为普遍。以抗日战争史研究为例,量化研究除了在
传统的战时经济、财政、金融等领域广为运用外,在我们以往习惯"定性"的其他方面也
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对抗日战争史学科的健康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www.6park.com
以抗日战争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早在抗战结束时就已经开始。【3】早期的研究多注重"
定性",在抗日战争史的著述中,通常多用一些较为模糊的诸如"起了决定作用"、"占据
主导地位"、"中流砥柱"、"不可估量"、"无以计数"等语汇。其实这些概念或多或少还
是隐含着量化...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1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许纪霖:悼高华 忆高华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发信人: yudaoshi2 (鱼道士), 信区: NJU
标 题: 许纪霖:悼高华 忆高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8 09:04:36 2011, 美东)
许纪霖
江南的冬天,阴沉沉地冷。北来的寒风传来了噩耗:高华教授在12月26日的深夜,悄悄
地走了。
消息是那样的突兀,让朋友们猝不及防。高华的病已经多年,每一次的病情加重,都被
他的坚强与乐观超越,以至于我们都相信奇迹会一再出现,顽强的生命意志能让他走得
更远。病榻中的高华,总盼着再去一次台湾,说是去治病,但我猜,恐怕他想在来日无
多的生命里,去台北会会老朋友,看自己所爱的宝岛最后一眼。朋友们因此还为他募捐
,祝福他在来年的开春一遂宿愿。但是,春天尚未到来,高华却倒在凛冽的冬寒之中。
高华兄,难道你真的走了吗?
我已记不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真正深入的交往,也是从一个寒冷的冬天开始。十一
年前,一帮在绝望中彷徨的学界朋友,决定参照《剑桥中国史》的模式,携手重新书写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这就是后来出版的《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二十余位作者之中,
来自南京大学历史系的...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6
庐山会议上的斗争
关于庐山会议的斗争,笔者曾经写过专文,发表在《重审林彪罪案》一书中,题目是《
再论1970年庐山会议及其影响》,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作了分析和探讨。今年明镜
出版社又出版了舒云女士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了更为详尽的论述。
笔者读了《吴法宪回忆录》后,感到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林彪在是否讲话问题上有过反复。多年来官方的喉舌们都是众口一词:林彪在会
上搞突然袭击,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林彪的讲话事先争得
了毛泽东的许可,毛还叮嘱林说,可以讲话,但不要点名。但是吴法宪回忆说会前曾去
看望林彪,叶群对吴说“明天上午开大会,林总就不准备讲话了。”吴在林彪处坐了一
会儿就离开了。如果林彪事前就计划好了打击“上海帮”,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该及时
向自己的亲信们透露一些风声,至少也要暗示一下,吴法宪等人也好有个思想准备。吴
法宪回忆说当开幕式上毛泽东宣布由林彪讲话时,吴法宪的感觉是“我们都感到比较意
外,因为叶群会前曾明确告诉过我们林彪不讲话的。”为什么林彪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
转变?这是一个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是林彪自己会前临时改变了主意,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钟灵毓秀的浙江,在近现代出了不少知名人物。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清末民初鸿儒,他
叫陈黻宸,字介石,也叫陈介石,是温州瑞安人。他的学问师承永嘉学派,是永嘉学派
在清末复兴的中坚人物,被誉为“浙江大儒”、“史学巨子”,与陈虬、宋恕三人是清
末民初名贯学术界的“东瓯三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史
学家。曾先后担任浙江省谘议局议长、浙江省民政部长、民国首届国会议员、众议院议
员。他支持革命,致力于中国文教、卫生、思想上的革新、进步。
陈介石,1859出生于温州瑞安,20岁考取生员,业师孙锵鸣赞其课作,誉为“龙门飞将
”。22岁入求志社,号称布衣党,未几社员纷纷易服,陈介石终身布衣不改。陈虬创办
利济医院并附设利济医学堂,向同乡求助,没有一个人相应,陈介石就把自己当私塾老
师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全部给了他。他任教于多家书院,培植家乡子弟,历时20年。
1898年8月,陈介石第一次离开家乡在叶瀚在上海创设速成教习学堂任教,两年以后到
杭州养正书塾(后改为杭州府中学堂)任教习,学生汤尔和、马叙伦、杜士珍等八九人
“披帷入室列坐,问胸中所疑,漏下犹不去”。1902年5月发生学潮,他率...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朱学勤抄袭事件最新进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7z8s.html
致复旦大学:对朱学勤博士回复的回复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台鉴:
我于2011年1月23日向贵会寄出举报信提请重启调查朱学勤抄袭案,今天收到贵会
转来朱学勤博士的回复,特回复如下。
一、关于朱博士英语能力问题
朱博士认为我只认定全书(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有15处翻译错误,不能因此
断言他不具有阅读英文学术著作的能力,其英语水平已由答辩前一外、二外学位课程考
试评语,答辩后专家对其外语翻译能力的评审意见所认定云。
朱博士似乎未仔细阅读我的举报信。我在信中已明确指出,这15处翻译“只是朱学
勤博士论文中翻译错误的一小部分”,并非说全书中只有这15处翻译错误。事实上,经
我比对,朱学勤书中的翻译大部分都是有错误的,朱博士没请我当核对“外文专家”,
我不必一一指出每处错误,只是列举一些低级的翻译错误,足以表明他的英语水平很差
,不具有阅读英文学术著作的能力,更不要说翻译能力。我对朱博士英语能力的评估已
公布网上,链接在举报信中已提供,请贵会委员们仔细比对,无需外文专家,只要有一
定的英...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19
何新:希腊文明的来源和原创者——腓尼基人
2012-09-04
我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断论所谓“大希腊”殖民地的说法全部是伪史,是因为:
第一,这种说法没有可信的、直白的历史文献为据,
第二,西方任何史书没有告诉我们殖民事件发生的基本年代,
第三,找不到希腊曾在海外建立任何殖民地的可信旁证。
第四,最重要的是,在据说曾是希腊殖民地的海外地点(如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
并未找到足以支持该地曾是希腊殖民地这种说法的考古实证。
事实上,所有关于希腊海外殖民帝国的说法,都是源自文艺复兴以后出现的那些难以信
证的二手、三手传说或神话(如米诺斯神话或特洛伊神话之类)。
有趣的是,在所传说的“大希腊殖民”时期,却有丰富的考古发现表明,史前地中海地
区确曾存在一个强大的海上殖民城邦——但是这个城邦并非古希腊,而是多数中国人不
甚了解、西方史学则刻意近乎无视的一个东方城邦——腓尼基。
西方主流史学之所以掩盖这个重要的考古文明腓尼基,就是为了掩护古希腊的伪造文明
史。尽管在西方学界,也早就有人指出地中海文明——包括希腊半岛古文明的的真正来
源是腓尼基人。但这些学术研究和声音却经常被有意识地无视。
腓尼...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6601
20
忽然出现一堆台湾史专家?
李筱峰
.
李筱峰◎台湾历史学会理事、台湾教授协会会员
虽然台湾社会普遍缺乏历史感,可是最近几天台湾社会忽然充满着史学气息。托日本漫
画家小林善纪、台湾企业家许文龙先生等人的福,一些平日对台湾历史没有兴趣的政客
,现在俨然成为台湾史专家了。一小撮不曾生长在日据时代的台湾、也没有研究过台湾
史的政客.如冯沪祥、李庆华、谢启大(族繁不及备载),出来咄咄逼人指责日据时代
有亲身经历的许文龙、蔡焜灿对于慰安妇的认识是错的,他们说许文龙「以偏概全」。
诚然许文龙先生当年有可能只看到一部份,但是请问他们这批毫无亲身经历的人,他们
又看到哪一部份呢?我问过许多有日据时代经验的老一辈,他们同样给我「以偏概全」
的结论,都和许文龙先生一样。我终于确定,「以偏概全」总比「以空概全」要妥当一
些。有人说,许文龙固然经历日据时代,可是已经在电视上出面的那两三位阿嬷,就是
慰安妇本身.还不够亲身经历吗?这是一个很好的史学方法的练习题。有过口述历史采
访经验的史学工作者都会知道,当事人基于种种心理因素或顾忌,往往会封事实的陈述
加以修饰或隐讳,「当局者」的口述要辅以「旁观者」的见证相参照...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21
来自主题: Faculty版 - 华人社会里的西方社会科学
三 困难之本体论方面的根源
华人学生赖以成长的社会,在制度和文化的各方面与西方社会均有着重要的历史的和现
状的差异,因为这一系列存在经验的差异而对诸多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的概念不易接受,
是笔者所观察到的最普遍的一种困难。
例一。在西方社会科学文献里,bureaucracy是一个中心概念。对当代bureaucracy讨论
影响最大的,是韦伯(Max Weber)的著名定义:
The following may thus be said to be the fundamental categories of rational
legal authority:
(1)A continuous organization of official functions bound by rules.
(2)A specified sphere of competence…
(3)The organization of offices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y…
(4)The rules which regulate the conduct of an off...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1936
22
历史学家赵俪生点评25位名人
2014-11-22 新浪博客 陈小雅2013
2014-11-18 赵俪生 水煮百年网


编者注:赵俪生(1917—2007),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934年入清华大学外语
系就读,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1935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参加山西新军任营
指导员,后历任济南市政府秘书、中国科学院编译处副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
教授。



张申府

我18岁那年初识张申府先生,记得他身材较高,方脸膛,微胖,穿一身考究的西服
,严整的打着领带,用一口并不浓重的河北中部口音讲课。一次到他的办公室去,看到
他正把两条腿架在书桌上读杂志,这样的架势,像是后来看到的丘吉尔和尼克松照片中
的形象。那时,他在清华大学是教《逻辑学》的教授,但当时还“吃不开”,此前却是
大人物,曾是中国共产党巴黎支部、柏林支部的创建者,黄埔一期生入学口试的主持人
。他的《逻辑》课很少讲逻辑学,而是骂蒋介石,成为热门的政治论坛。听他课的人不
外两部分,一部分是保持着自己见解从拥护或者反对立场上来挑拣...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23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再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
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
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
,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
社会,同时改造自己。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
不能停止。――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爱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是,对于一个博学善思的民族而言,爱一个人不
是指爱他给我们留下和提供的结论,而在于爱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包括他对我们的批
评。毛泽东提出的那些问题依然困扰着现代人类,他的批评今天依然有力量。自这个伟
人逝世后中国与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已经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就不可
能不是一个毛主义者,无论'葛兰西派'(Gramscian...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24
读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就是在探求其心智的源头和演变,观山河所以存,观生民所以养
。无数的生命走过他们自己的轨迹,汇成文化的大海。这每一条的轨迹都与我的生命有
关。个体生命会消融,而他的影响已留在周围人的生命里,记载在史书里,熔铸在历史
遗迹里,遗落在他曾如此热情地生活过的每一寸土地上。这种影响在无限广阔的时空里
传播、增长广大,在冥冥中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影响着他们的选择。仁人志士的
产生,往往是受了前人的影响。翻开一本发黄的史书,不觉入胜,我祖先之中,竟有如
此伟大之人格生活于此土地之上,从而立志奋发,会聚群英,内成就一代豪杰,外开历
史之新篇章。对真理的追寻通过历史薪火相传。一个民族真正的进步也常来自于对其历
史文化的重新解读。失去了历史的坐标系,发展就失去的方向。
读《史记》的前四篇本纪,荡气回肠,浩然大公,如《周易》中乾坤二卦,统领六十四
卦,而有一种立于源头俯瞰变化的超越感。这四篇本纪描述了一个恢宏的上古世界,充
溢着人文精神,纯朴的先民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勉开创了后代历史的基业。德行是这里最
高的标准,对崇高精神境界的仰望,对至善的探讨追寻,为民族的付出,对生命的尊重
构成了... 阅读全帖
y*******2
发帖数: 300
25
来自主题: NJU版 - 许纪霖:悼高华 忆高华
许纪霖
江南的冬天,阴沉沉地冷。北来的寒风传来了噩耗:高华教授在12月26日的深夜,悄悄
地走了。
消息是那样的突兀,让朋友们猝不及防。高华的病已经多年,每一次的病情加重,都被
他的坚强与乐观超越,以至于我们都相信奇迹会一再出现,顽强的生命意志能让他走得
更远。病榻中的高华,总盼着再去一次台湾,说是去治病,但我猜,恐怕他想在来日无
多的生命里,去台北会会老朋友,看自己所爱的宝岛最后一眼。朋友们因此还为他募捐
,祝福他在来年的开春一遂宿愿。但是,春天尚未到来,高华却倒在凛冽的冬寒之中。
高华兄,难道你真的走了吗?
我已记不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真正深入的交往,也是从一个寒冷的冬天开始。十一
年前,一帮在绝望中彷徨的学界朋友,决定参照《剑桥中国史》的模式,携手重新书写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这就是后来出版的《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二十余位作者之中,
来自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占据了四位,这都是高华热情推荐的。从此宁沪之间,常来常往
,有了密切的互动。
这个时候,他研究的虽然是国民党的党国体制,但真正的兴趣却是20世纪的中共革命。
他的父亲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令他从孩童时代就蒙下...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
姚念慈
对“康乾盛世”这样的大题目,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对清初历史做的一点探讨,
都属于实证性和辨析性的,至多只是透过具体的分析来窥视清前期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
征,类似管中窥豹。而“康乾盛世”则属于综合性的讨论,我还没有充分的思考,只能
就所看到的一些论述提出一点感受。
讨论“康乾盛世”,实质上就是对清前期进行历史定位,我觉得首先必须分疏出许
多分支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才谈得上综合性的结论。可是我们的研究往往是在具体
研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预先设定一些前提,并以这些预设前提来指导具体的研究。
当前清史研究的“主流”对清前期的研究,约而言之,就是以“统一中国”、“满汉平
等”、“康乾盛世”这三言十二字要诀作为基本预设,然后在这些预设下进行具体“论
证”。但这些预设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究竟是否成立,其实很难定论。例如清军
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究竟是“统一”战争,还是民族征服?或者还是什么“轮流坐庄”
?是否因为明清之际距离世界近代民族国家潮流尚早,或者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多民
族统一国家,就可以模糊和淡化对清军入关的正义性的质问?清廷对蒙古,尤其是厄魯
特蒙古的战争,究竟是克服分裂势...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7
原来,当时里根刚当选美国总统,
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
上台后在纽约逮捕了一名中国人,
说他是间谍,窃取了美国机密文件。
因为外交斗争,对等报复,
中国也要尽快抓到一名在华美国间谍。
很快,
一个在中国外语学院教书的美国博士生,
被认为是美国间谍。
本来这事跟他八竿子打不着,
偏偏就是这么凑巧。
美国博士生被抓后,
附带又抓了,
七八个和这个博士有交往的中国人,
而他就是其中一个,
因为他曾给这个博士,
看过十几本社科院内部杂志,
所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就被抓了。
“杀”过人,“当”过特务,还成了中国头号黄金贩子!这个教授的人生你绝对意想不
到!
全球局势 全球局势 微信号 qqjs333
功能介绍
《全球局势》官方号,掌握世界动态,分析全球风云!
“人上一万,必有异者。”
此异者,或身怀绝技,
或具特异功能,或卓绝天资。
而他,就是一位异者。
他是高干子弟,儒雅、正直,
可却因“杀人”,当“特务”,
两度被关进暗无天日的监狱;
他没上过大学,也没有学位,
却成了海内外众多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拼命去赚钱,
在中国他还有一个更惊人的身份,
那就是:中国头号黄金贩子!
看完他的人生经历,
你绝...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李零: 三代考古的历史断想(zt)
三代考古的历史断想(zt)
————从最近发表的上博楚简《容成氏》、※公盨和虞逑诸器想到的
李零
一、序说:开放的史学,齐蛮夏,同古今
关于“开放的史学”,我不想长篇大论,只想简单表一下态,算是我对问题的回答。
然后是以最新的发现为例,围绕三代考古中的问题进行历史学的分析。
我想,要谈“开放的史学”,考古学是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我把考古学叫“开放的史
学”呢?这是因为,从材料和方法上讲,它是一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今日之我
与昨日之我战”,需要不断更新,反复调整的学问,自己打自己耳光的事是经常发生。它
和专以文献为依托的狭义史学不同,是年代范围很大的远距离观察。这种研究,不是材料
固定,解释翻新,大胆假设,死无对证,而是用新材料做新学问,常做常新,对假设本身
开棺验尸,该证实的证实,该推翻的推翻,一点都不客气。这是广义的历史学。还有,无
法回避的是,我们做史学研究的人,都是挣扎于现实生活的旋涡
g*********r
发帖数: 2033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我看kirklook
kirklook 这个ID,如同人猿泰山一样闪亮登场,我记得当初猴妈做版主的时候好像我
还没听说过他(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kirklook史学功底深厚,考据功力真是数一数二,比起我这种史学文盲,那是天上地下
,按说我本没有资格对此ID说三道四,但是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说一些想法
可可露可 ( 还是这么打方便,呵呵)经典式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充斥了史版,其深厚的
考据功底,超强的记忆力, 极其mean的语气,360度全方位穷追猛打的立体攻击方式,
擦边球一般的近似PA,如鸡尾酒一样糅杂在每个帖子里面,攻击力十足,深得稳准狠
精髓; 那哈哈哈哈哈哈就如同喀秋莎发射时那经典的啸叫
和他辩论的网友,很多对他恨之入骨,以至于不停求助于版务将其请进小黑屋,每当休
假式疗养结束之时,那个极具个性的哈哈哈哈哈又响起的时候,就是史版版务又开始头
疼的时候....
我由此才明白了历史上讲的那些所谓恃才放旷,恃才傲物的人物为啥都不得善终 --历
史上的小黑屋估计没有啥关14天再放出来一说.....
我下面说的估计是白说,但是为了不虎头蛇尾,姑且一说:
网上辩论有必要如此的攻击力十足么? 考据类辩论,摆出干货就是了...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31686
30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我看kirklook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asswalker (饭后百步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看kirklook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5 23:47:27 2012, 美东)
kirklook 这个ID,如同人猿泰山一样闪亮登场,我记得当初猴妈做版主的时候好像我
还没听说过他(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kirklook史学功底深厚,考据功力真是数一数二,比起我这种史学文盲,那是天上地下
,按说我本没有资格对此ID说三道四,但是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说一些想法
可可露可 ( 还是这么打方便,呵呵)经典式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充斥了史版,其深厚的
考据功底,超强的记忆力, 极其mean的语气,360度全方位穷追猛打的立体攻击方式,
擦边球一般的近似PA,如鸡尾酒一样糅杂在每个帖子里面,攻击力十足,深得稳准狠
精髓; 那哈哈哈哈哈哈就如同喀秋莎发射时那经典的啸叫
和他辩论的网友,很多对他恨之入骨,以至于不停求助于版务将其请进小黑屋,每当休
假式疗养结束之时,那个极具个性的哈哈哈哈哈又响起的时候,就是史版版务又开始头
疼的时候....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斗争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郭建波:雪山弥雾、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一八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中
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之花,用自己人生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光辉篇章,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铸造
了共和国大厦的辉煌。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把党和革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我们就不
会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甚至党和革命的前途就会被葬送。本文所论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长征期间就北上和南下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次。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说,他一辈子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文化
大革命要比建立新中国还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兴亡大事,这是人
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筑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社会主
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看到,对这件事赞成...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259

核心提示:当我们几十年来堂而皇之地批判所谓“全盘西化”,大谈所谓“中国化
”,强调“爱国”和“民族”的时候,不知有没有人意识到,其实在中国历史上,1949
年以后恰恰是中国被西化得最彻底的一个时代!
很多人印象中,杨奎松从事的中共历史研究是“敏感领域”。听到我们这样讲,他
很快纠正说:“今天对中共历史的研究,已经不专属官方学者。历史系的普通学者和同
学,也有很多乐于选择来研究了。”
的确,除了专业的学术刊物,今天杨奎松还可以面向大众读者,很坦然地公开自己
的研究成果。他著述甚多,最新的一本,是《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一部主
要从国民党史料的角度考察两党关系的力作。甫一问世,就引起了众多关注。
杨奎松是个“学院派”,似乎从不参与国内“新左”和“自由派”知识分子的论争
。但是去年他接受《南方周末》采访,就一个颇为耸动的话题——“建国以来党政干部
收入分配”谈了自己的思考,结论是:权利平等,才能分配公平。
他面容清俊,典型的学者相貌。坐在那里,立刻给周围...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杨奎松、吴虹飞: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 19:14:14 2013,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259

核心提示:当我们几十年来堂而皇之地批判所谓“全盘西化”,大谈所谓“中国化
”,强调“爱国”和“民族”的时候,不知有没有人意识到,其实在中国历史上,1949
年以后恰恰是中国被西化得最彻底的一个时代!
很多人印象中,杨奎松从事的中共历史研究是“敏感领域”。听到我们这样讲,他
很快纠正说:“今天对中共历史的研究,已经不专属官方学者。历史系的普通学者和同
学,也有很多乐于选择来研究了。”
的确,除了专业的学术刊物,今天杨奎松还可以面向大众读者,很坦然地公开自己
的研究成果。他著述甚多,最新的一本,是《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一部主
要从国民党史料的角度考察两党关系的力作。甫一问世,就引起了众多关注。
杨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34
何新:“拜占庭”国号是怎样伪造的?
何新: 西方史学伪造“拜占庭”名号的原因及始末
【拜占庭伪号是怎样出现的】
1557年,在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彻底亡国(1453年)的百年之后,德意志的历史学
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HieronymusWolf)在整理编纂关于东罗马的历史资料时,为君
士坦丁堡罗马——即历史中的东方罗马帝国伪造了一个虚构的名号“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这个国号或名称,在此之前并不存在——从来无人知道,也从未被君士坦丁堡或
者东罗马帝国使用过,是一个完全子虚乌有的虚构名称。为此,沃尔夫捏造了一个据称
来自希腊神话的虚假故事,声称公元前7世纪以前有雅典的希腊人曾在小亚细亚构建殖
民地,而拜占庭是那里的古初地名。此后,沃尔夫就把他手中关于东罗马帝国的全部历
史资料改名为《历代拜占廷历史学家手稿》(CorpusHistoriaeByzantinae)。这就是
后来的欧美历史学把君士坦丁堡罗马和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廷帝国”(
ImperiumByzantinum)的由来。
[附注:拜占庭这个称呼是沃尔夫伪造和杜撰的产物。他宣称有一个希腊神话,这个
神话说希腊墨伽拉...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http://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2&id=5128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兼评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14-02-17 08:28:01
来源:求是理论网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
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讲话
深刻揭示正在率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分析历史,用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
怀来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接续人、传承者。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
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
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
明天。但是,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却不时出现刺耳的...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381
36
老兵大战孔庆东
孔庆东何许人耶?,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是也,自称“孔和尚”,孔氏痴迷者们称他
是“北大醉侠”。
早就听朋友说,北京大学有一个“怪物”,其人非常欣赏北朝鲜,对专制主义极为崇拜
,若如此,我就没有必要知道此人了,正经的事我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工夫管它什么
“醉侠”还是“醉虾”的?中国之大,什么鸟没有?***还是大师呢,周正龙还发现华
南虎了呢,三鹿奶粉还是免检名牌呢。
偏偏不巧,最近在《作家文摘》(10月14日,第1177期)上,我看到了一篇引
自《中国青年》的文章,题目为《叶帅:每临大事有静气》,作者竟然就是这位我不愿
意搭理的“醉侠”。作为党史军史的文史研究者,我自信自己对中共老一代革命家有一
定的研究,对我所尊敬的叶帅的历史研究也小有心得,但还不敢贸然发表不成熟的文字
,叶帅是何等人物?没有准确无误的史实依据能乱说吗?特别关于他婚姻生活上的复杂
历史,更不能轻易发议论,相信叶家的后代也不希望谁去深究老人家的婚恋史吧。对文
革中叶帅的表现也要持慎重态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叶帅也不是神仙嘛。可拜...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7
毛泽东是极端历史虚无主义者
顾名思义,历史虚无主义似乎专指那种无视既往、轻蔑古人的反历史倾向,即所谓”厚
今薄古”思潮,如果是这样,那么毛泽东大概就是古今中外除尼采、希特勒之外最极端
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了。因为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否定过去,迷信将来”,此十六
字精彩评语是著名学者张奚若1957年鸣放期间讥讽毛泽东之语,《人民日报》立即给张
冠以”右派野心家”之名,但睚眦必报的毛本人竟然没有发怒,且不以为忤,不仅网开
一面没给张奚若评右派,反而得意洋洋,多次提及、反复引用这十六字评语。此中玄机
,旁人或有不解,以为毛偶尔也会有”心胸宽广”的时候,殊不知在毛竟是以否定过去
有理、轻薄历史光荣。这位”伟人”一向如此偏执,他以为凡”史无前例”者、”前无
古人”者就都是好东西。毛评论张奚若说:”这话讲得也对,中华民国成立三十几年,
蒋委员长搞了二十几年,只给我们留下四万吨钢,我们不轻视过去,迷信将来,还有什
么希望!”又说,”我是好大喜功的,好大喜功有什么不好呢?……再过10年到15年赶
上英国,那时陈铭枢、张奚若这些人就没有话讲了。这些人希望他们长寿”。后来毛尊
秦批孔,其理由居然也是,孔夫...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新华社老记者杨继绳强文:《环球时报》这是高级黑——读《环球时报》文章有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8 14:09:46 2016, 美东)
2月17日,《环球时报》发表了单仁平的文章,题目是《对西方奖项多一些心眼不过分
》,话题从我退休前的单位“不允许”我前往美国领奖引起。应该说,这篇文章语调总
体是平和的,文章的题目我不仅同意,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对来自国外的奖项,能不
能接受,我一直是多了“一些心眼”的。不管授奖机构出于什么目的,出于中国人的礼
貌,我必须以诚相待。但是,有个几个奖项我还是婉拒了,因为授奖者和中国现政府关
系有点紧张,如果接受他们的奖项,可能会危及我的安全,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我毕
竟是一个普通人,要食人间烟火。
单仁平是《环球时报》评论员的常用笔名,其言论代表这家报纸的立场。我不习惯对虚
拟名字说话,还是直对《环球时报》更好些。感谢《环球时报》的提醒,但我有话要说。
一,《环球时报》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十月革命历史真相
http://hx.cnd.org/?p=141095
金雁
我们都是十月革命的后代,这场在世界六分之一土地上发生的革命已经过去九十周年了
,但是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对这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诠释体系。
当今俄罗斯人已不再接受苏联时期统一口径的意识形态话语。他们知道以前那套史学观
是按照左右历史、驾驭历史、改造历史和按照统一的口径教诲民众原则设计的,当时的
提法是,历史科学的作用是“圆满地解释党和政府的历史性决议”。
而中国人的认知来源,基本来自于先有斯大林的结论而后填充史料的《联共(布)党史
简明教程》,以及由斯大林本人主导的十月革命二十周年献礼片《列宁在十月》。
也许有人会说,由于政治立场各异,不可能存在一种各派均能接受的观点,但是,力求
史实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尽量在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再现这场革命,应当
是严肃的史学家的追求标准。至于价值评判的结论,也应该是建立在真实历史体系之上
的以史据论的分析。而貌似最“政治正确”的雄辩真理的论点,如果是以人为编造的虚
假历史为依托,则既经不起历史考证的层层辨析,也无法建立起自恰的理论逻辑体系,
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空中楼...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0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tgjx/16927153254A0H5E8B2DD71FFBB4F3H.html
2016-09-27 15:32:54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正言
中红网北京2016年9月27日电(正言)2016年9月13日上午九时,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6楼50号法庭,庄严肃静,呈显法律的威严。李戈诉史义军侵害其祖父——东北抗联四
军军长李延禄将军名誉权一案正式开庭。
李戈说:“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今年一月,现年62岁的李戈女士怀着极大的义愤,向西城区人民法院是提交了民事诉状
。起诉对外称昌平区摄影家协会理事、抗联史研究人史义军侵害祖父李延禄将军名誉权
。李延禄是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担任
军长)的革命老前辈。他在战争年代,为抵御日寇侵略,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建立了
不朽的功勋。建国后,为实现毛主席的嘱托,申请辞去副省长的行政职务,口述回忆,
1979年,由著名作家骆宾基整理出版了《过去的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
史义军自2015年以来,以否定书中...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1
原创: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图1:电影《邪不压正》中的廖凡与朱元璋
文|谌旭彬
“廖凡与明太祖朱元璋撞脸”,是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中一个很有趣味的镜头(见图
1)。
朱元璋真的长着一张“猪腰子脸”(也有人形容为“鞋拔子脸”)吗?
与“清朝的刻意丑化”无关
明清两代藏于宫内、传世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共计13幅。这些画像,可区分为两种截然
不同的面貌(见图2)。
一种是面如满月、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一盛年,一老年,共计两幅。另一种,脸长额
隆、鼻如蒜头、下额前突,颇为怪异,即俗谓的“猪腰子脸像”,共计十一幅。前者当
是明代官方确定的“标准像”,后者为何会藏入清宫南熏殿,迄今并无史料可以说明。
图2:朱元璋传世的两种容貌截然不同的画像
坊间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称朱元璋“猪腰子脸”的历史形象,是清朝为打击汉人,
而刻意制造的一种丑化。
这种揣测自然是不成立的。这两种不同的历史形象,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
比如,活跃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官员张翰,在其《松窗梦语》一书中,记录了这样
一段亲身经历:
“余为南...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学术大门外的野蛮人
原创:叙拉古之惑 叙拉古之惑 微信号 xulaguzhihuo
功能介绍
寂静的学术世界
“清华大学名誉校董”、“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北
京大学名誉校董”、“北京大学廖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校
董”、“复旦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凯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交大校董”、“上交凯原法学院名誉教授”……
这一连串令人炫目中国顶尖高校的学术头衔背后的获得者——他——不是哈贝马斯,不
是斯金纳,不是纳斯鲍姆,当然也不是葛兆光——而是“国际软件屋公司”(Software
House International,SHI)的创始人,一位出生在印尼的美籍华裔廖凯原先生。
如同御前侍卫副总管、正黄旗副都统、抚远大将军、鹿鼎公、神龙教白龙使、天地会青
木堂香主、少林晦明禅师、清凉寺方丈诸多头衔集于一身,但事实上只会一些街头打斗
本事的韦小宝,廖凯原先生登堂入室获得的这串令人肃然起敬的头衔,依籍的并非是他
令人高山仰止或是被人视如敝屣的学术成果:“凯源量子信息学(KQID)”和“轩辕反
熵运行体系2.0”,而是他对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何新:《罗马伪史考》序言
就连那位据说最早统一希腊半岛的神奇超男亚历山大帝——此帅哥的故事也非信史而只
是个传说而已。第一,西方史学自己也承认关于古代马其顿民族的来源始终是个问题。
(现代马其顿人主要是斯拉夫人,古代也并不是雅典希腊人的同族或同种。)
即使亚历山大及其父王腓力不是传说,那么也并不是雅典希腊人征服了来自巴尔干半岛
北方的马其顿人,而是马其顿人征服了雅典及希腊人。那又何来什么希腊帝国呢?
其次,关于亚历山大的一系列征服故事或者远征神话,都只是一系列述自后人而不见原
初史料的第二手、第三手传说,所以并无可信性。实际上,历史中并没有证据表明真实
出现过具有文化纯一性的什么“古希腊民族”或者统一的“古希腊帝国”——这也就是
全部希腊问题之所以可疑的要害之所在。
====================================================================
另一个是亚洲(地在今日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的东方罗马帝国,史称“新罗马”。西
方的意大利罗马,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存在不过区区几百年。而亚洲的东方罗马
则是一个千年帝国,文明伟大,历...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1264
44

列又忠于美国。
以色列的政治理念是犹太教。美国人的政治理念是基督新教。这怎么就是类似政治理念
了?
美国历史上反犹主义的宗教文化根源
石涵月文 发表:《世界民族》/2005年第5期;学术交流网/美国文化教育/2005年10月
24日网上首发
内容提要 反犹主义在欧洲基督教世界是一种普遍性的反对犹太人及犹太教的历史
现象。反犹主义运动也一直伴随着犹太人的美国移民史。美国作为一个以基督教为主导
的国家,它所秉承的基督教文化传统无疑对其国内反犹主义运动起了首要的推动作用,
为反犹主义的孳生和高涨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和把握多元民族
国家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对于加强族群间的和解与合作、消除种族主义和偏狭的宗教
情结,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基督教 反犹主义 美国 犹太人 宗教文化传统
Abstract Anti-Semitism was a common historical phenomenon in the Europe
Christian world which was against the Jews and Judaism , however , it
ac...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spjsf (freem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麻痹的,孔三妈拍错红二代马屁,被红二代痛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7 06:37:33 2014, 美东)
老兵大战孔庆东
孔庆东何许人耶?,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是也,自称“孔和尚”,孔氏痴迷者们称他
是“北大醉侠”。
早就听朋友说,北京大学有一个“怪物”,其人非常欣赏北朝鲜,对专制主义极为崇拜
,若如此,我就没有必要知道此人了,正经的事我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工夫管它什么
“醉侠”还是“醉虾”的?中国之大,什么鸟没有?***还是大师呢,周正龙还发现华
南虎了呢,三鹿奶粉还是免检名牌呢。
偏偏不巧,最近在《作家文摘》(10月14日,第1177期)上,我看到了一篇引
自《中国青年》的文章,题目为《叶帅:每临大事有静气》,作者竟然就是这位我不愿
意搭理的“醉侠”。作为党史军史的文史研究者,我自信自己对中共老一代革命家有一
定的研究,对我所尊敬的叶帅的历史研...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6
作者: 韩毓海 谢韫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自问世以来,产生广泛
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改革的指针与终极目标。考虑到作为中国历史积累与当
代发展环境,复杂性特色恐怕是最基本特征。其实,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并非是现代社
会的专利。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在中西各国政权巩固建设实践中,治理体系
与能力都是核心关键词。特别是唐朝中后期的“永贞革新”、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
法、南宋叶适对时政的思考与针砭建议等,都鲜明地烙上了中央政府提高治理体系现代
化与完善提高治理能力的底色。虽然成败不同,但都是后人值得总结反思的宝贵实践。
中国是超大型后发国家,复杂性特征可以说是贯穿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大的宏观
背景。虽说现在在国际格局和世界经济体系中排名靠前,但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大幅度提升,以应对日趋复杂的现实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社会各届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理解领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学习活动。比较全面地阐
释治理思想的是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会上...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47
自1901年4月,袁世凯就开始筹划学堂的“规制”问题。他认为:“学校不难大兴,而
规制实难于初定。”欧美各国的学校体制大都“因时以损益,历久而观成”,经历了时
间的考验而逐步定形。中国则“古制就湮,事同创始”。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于11
月,提出了制定学制的标准,即“要使等级不至相陵,规模于焉大备,庶几人易从学,
学易收效,而才彦可期蔚兴”。并据此制定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学制。认为:教育
应分阶段进行,孩童“自七岁起至十四岁”进入蒙养学堂,这8年中 “讲读经史,并授
以简易天文、地舆 、算术”,然后进入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学制2年,
由各蒙养学堂毕业之员选入,除随时温习经史外,再令讲求浅近政治,加习各种初级艺
学,如外国语言文字、史志、地舆、算术等。中学堂,学制4年,教授“普通学”,分
政、艺两门。政学包括中国经学、中外史学和中外治法学;艺学包括算学、天文学、地
质学、测量学、格物学、化学、生物学、译学八科。大学堂,学制2至4年,“习专门学
”,开设中国经学、中外史学、中外政治学、方言学、商学、工学、矿学、农学、测绘
学、医学等门类,“学者各专一门”[12](上册P31...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2月17日,《环球时报》发表了单仁平的文章,题目是《对西方奖项多一些心眼不过分
》,话题从我退休前的单位“不允许”我前往美国领奖引起。应该说,这篇文章语调总
体是平和的,文章的题目我不仅同意,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对来自国外的奖项,能不
能接受,我一直是多了“一些心眼”的。不管授奖机构出于什么目的,出于中国人的礼
貌,我必须以诚相待。但是,有个几个奖项我还是婉拒了,因为授奖者和中国现政府关
系有点紧张,如果接受他们的奖项,可能会危及我的安全,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我毕
竟是一个普通人,要食人间烟火。
单仁平是《环球时报》评论员的常用笔名,其言论代表这家报纸的立场。我不习惯对虚
拟名字说话,还是直对《环球时报》更好些。感谢《环球时报》的提醒,但我有话要说。
一,《环球时报》说,“西方主流媒体近日把《墓碑》一书的作者杨继绳作为谈论中国
的新焦点之一。”
这未免夸大其辞!当前世界媒体的焦点是朝鲜问题、叙利亚问题,有关中国的是南海问
题,我一个76岁的文弱老翁,怎能是“焦点”?!《环球时报》将几家外国报纸夸大为
“西方主流媒体”;将“不允许”我到美国领奖的些许报道,夸张成对我个人是“谈论
焦点”!...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士林的末路:为什么民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投奔延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2 13:13:45 2017, 美东)
2016-04-03 经济观察报书评 微信号eeobook
功能介绍
经济观察报·书评版官方微信账号。一切建设,从阅读开始!
作者=裴毅然
来源=《社会科学》
就史学拓展角度,代际知识分子研究具有宽广的综合性。尤其是将人物回忆录中的"典
型细节"及时输送给史学界,以具体的鲜活实例支撑抽象史论,既能有效还原历史,又
使史学增加生动性,更易走向社会大众。
抗战前后,至少三十万知识青年进入红色根据地,形成耀眼夺目的延安一代,对抗战以
后的国史走向影响宏巨,成为中共军政胜利最重要的组织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延
安一代全面接班,成为十分引傲的"黄金一代"。进入21世纪,一些耄耋之年的延安一代
干部,凭借历史形成的高度发挥余热,对当下仍有重大影响,个别重要人物(如李锐、
万里、杜润生、杜导正等)余热尚炽。
延安红色士林...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