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外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f
发帖数: 1585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汤出征与昭君出塞
昭宣中兴后,西汉王朝由盛转衰。汉宣帝晚年,不断出现“民多贫,盗贼不止”的情况
。汉元帝刘奭即位后,外戚史高与宦官石显和弘恭相勾结,残害萧望之、周堪等忠良之
士,同时又由于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破产,豪强势力膨胀,导致皇权衰微,朝纲不振
,吏治腐败,民不聊生,西汉王朝遂无暇西顾。
另一方面,自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汉书》记载“边城晏闭
,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可惜好景不长,这片宁静祥和的景
象被郅支单于给打破了。匈奴于公元前57年出现了五单于混战的局面,最终郅支单于战
胜呼韩邪单于,占领单于王庭和漠北广大地区。呼韩邪单于战败后便投靠了汉朝,于公
元前51年和公元前49年两次朝见汉宣帝。而郅支单于却在此时趁机横行西域,先联合康
居攻击乌孙,后屠杀康居王室,成为康居的统治者,进而压榨大宛、奄蔡等国,并且侮
辱汉朝使臣,威胁西汉王朝。
公元前36年,代理西域都尉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奉命出使西域,见到郅支单于的肆虐情
况,十分忧虑,若依此发展下去,就会危及汉朝西陲。但是朝臣不重边事,上奏批准肯
定旷日持久,恐怕会贻误战机。于是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15421
2
这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
p****t
发帖数: 11416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朝有什么好的?
在宋朝,至少是北宋,做文官不用担心莫名其妙就被皇帝啊、外戚啊、宦官啊、
武将啊什么的一时兴起就把你杀了;做地主有钱就可以多买地;做老百姓吃不
起饭了多半可以去当厢军
d*****0
发帖数: 68029
4
明朝文官集团太NB了,外戚基本上插不进手来
d*****0
发帖数: 68029
5
明朝文官集团太NB了,外戚基本上插不进手来
g*******g
发帖数: 9753
6
利用宦官和外戚斗?别开玩笑了
东汉末年是怎么乱的,曹家人是最最清楚的

2
t******o
发帖数: 2792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再次挖坟!
你前面一直在圆这个“自相矛盾”,现在的观点是“不在御前”是大臣胡说,不是雍正自己矛盾。这个当然有可能,但也说明雍正一朝的确有很多东西扑朔迷离,涂改太多。
而所谓“白帝城受命之日”假如接近事实的话,也是只让事情更加复杂。
因为要是病重太过仓促,把托孤遗言说给隆科多一个人是可以理解的,但官方文件说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诸位皇子,面谕后还有10个小时甚至更多完全清醒,那为什么托孤大臣就只有官爵地位不算很高的隆科多一个人?冯对此的辩解一是说隆地位其实够高,二是只他一个大臣是凌晨两三点不好找其他外臣。第一条就罢了,第二条简直ft,这又不是平常事,托孤受命在完全清醒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就找一个外戚九门提督,是因为天太晚了?这也太...
就是刘备和诸葛,托孤之臣也不是一个人呐。
另外“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这种不吉之言,显然有责任过于重大,知道的秘密太多的暗示。如果是八人受诏,隆何须这样紧张呢,而且隆本人清楚的把顾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这还能不是疑点?
至于“八人受诏”最早出现在雍正五年还是七年区别不太大(而且五年说得也笼统)。因为若是德妃元年去世时雍正继位就谤满天...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首先,那根本不是托孤。雍正那时候多大岁数了,还“托孤”?
康熙宣布继承人的时候未必知道自己还能活10来个小时吧?非要等把大臣从城里招来?
还没来就死了怎么办?所以就近向在场的隆科多和几个年长的皇子宣布了就行了。至于
面谕为什么等他死之后再公布,冯已经解释清楚了。
“另外“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这种不吉之言,显然有责任过于重大,知
道的秘密太多的暗示。”
这是先有了立场,然后找证据的结果。其他的解释也行的通吧?未必是暗示知道的秘密
太多。
"因为若是德妃元年去世时雍正继位就谤满天下的话,那何必要等五年才做解释?
"
你先给个证明,雍正即位的时候就谤满天下了,这种先假定一个“事实”,然后挖掘疑
点的做法,太缺乏科学精神了。

雍正自己矛盾。这个当然有可能,但也说明雍正一朝的确有很多东西扑朔迷离,涂改太
多。
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诸位皇子,面谕后还有10个小时甚至更多完全清醒,那为什么托
孤大臣就只有官爵地位不算很高的隆科多一个人?冯对此的辩解一是说隆地位其实够高
,二是只他一个大臣是凌晨两三点不好找其他外臣。第一条就罢了,第二条简直ft,这
又不是平常事,托孤受命在完全清醒时间足... 阅读全帖
M******k
发帖数: 27573
9
你这几条历史上已经被人防住了.
第一韬晦这事不是人人都能干的;
第二献帝后来的妃子不就是曹氏宗女,汉朝外戚这么厉害,不可能曹操这边没人想到.
f*******l
发帖数: 8811
10
原来的皇后都让曹操给杀了吧?
好像是因为外戚图谋夺权。
然后曹操的女儿被立为皇后了。
生下的男孩基本都死了。
奇怪的是,曹操的女儿难道没生男孩吗?
d*****0
发帖数: 68029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朝内禅何其多
外戚宦官没掌到啥权,基本上都是士大夫阶层的天下。
w*******4
发帖数: 36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朝内禅何其多
宋、明那种政治制度基本定了,比较完善,很少出现宦官和外戚干政。
基本是士大夫把持朝政,也许这就是导致权臣辈出。。。
p*********t
发帖数: 2690
13
1。太监无后,所以即使夺权,也要立皇家的人做傀儡。所以皇帝信任他。比如秦始皇
对待赵高和李斯,显然老赢给了赵更多的权力,李斯因为有儿子,皇帝顾忌,所以李的
权力少于赵。皇帝突然死掉后,赵能控制住局势,李只能乖乖听话,说明了这点。李其
实不是傻瓜,欺软怕硬,韩非就是被他杀的,尽管他们是师兄弟。
2。皇帝要运转整个国家和宫廷,必须玩弄权术。通过挑拨外戚和太监这2个势力集团,
渔翁得利,得知2派斗争的动态,从而得以控制朝政。昏君多半不是智商低,而是不会
玩政治,不知道挑拨2派来得利的权术,最终失去对宫廷的控制,下面有事也无人告诉
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这是皇帝最怕看见的。
v*****s
发帖数: 20290
14
有吗?
传统都是托孤给外戚啊,没有印象那个太监被托孤了的。
A****0
发帖数: 12393
15
太子党更象是外戚
阉戚之争是皇朝衰败的一大特征。
d****z
发帖数: 9503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谓皇权相权讨论
项圈不是说宰相或者内阁首辅一人的权力,而是指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僚体系
的权力。皇帝可以fire宰相,但是不能fire整个官僚体系。为何明朝废除
宰相以后,君权项圈依然斗争激烈。因为废除宰相只是面子上的东西。只要
皇帝不能废除官僚体系,那么君权项圈的斗争就必然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楼主总是从个人斗争的角度看君权项圈,那皇帝个人的权力当然大于宰相个人
的权力。所以楼主觉得项圈根本就不是对手。但是如果从集团的角度来看,就
完全不同了。项圈代表的是整个官僚体系。而皇权经常却是非常孤立的。一个
官僚体系建立以后,又不断按这个体系的规则提拔后生力量,这个东东是非常
稳固的。皇帝换宰相,就象砍掉了蛇头,它又长一个。最后彻底废除宰相制度。
结果这个体系又另外长出首辅这个头来。皇帝的方法不是没有,皇帝可以从这
个体系以外培植力量安插进去。比如外戚比如宦官。但是从来没有取得过完全
的成功。
m****w
发帖数: 1304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霍光与薄一波
最近一段时间薄家的事炒得是个沸沸扬扬,家族人物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就不能不让人
想起霍光来。霍光是山西临汾人,薄一波家在山西定襄,算是半个老乡。以位高权重论
,薄一波从未达到霍光的地位。昭、宣之世,霍氏以外戚之身,行伊、周之政,可谓一
时无两。薄氏于改开间仅为八老之一,难得同日而语。然而民主生活会上,薄氏首先发
难,把乱邦拉下马,则颇有当年霍氏于未央承明殿上率百官联名弹劾昌邑王的风采了。
霍光不如薄氏长寿,推算起来,也就活了50多岁,然而也是子侄颇多了。初时诸人皆得
加官封爵,光子禹更是袭了博陆侯大司马的头衔。可是朝廷上渐渐架空霍家的势力,霍
家人自然是越来越不满,明里暗里都有所表现。同时霍家也是个内德不修,家里一堆烂
事,外面也是传个风言风语,更有甚者,说他家当年毒死了宣帝的许皇后。终于到最后
家里有人不安分,生了谋逆之心,东窗事发,被朝廷来了个满门抄斩——当然,到底是
霍家人想造反,还是宣帝想灭了他们,想必也不好说。
霍氏灭族两千年了,事迹俱在汉书,到今天薄家倒台,真算是 deja vu 最好的注脚。
薄熙来野心勃勃,却遭外放,对中央多有不满,岂不是霍禹的翻版?谷氏与英夷不清不
白,...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425
18
败仗极少?你得加个时间段吧,除了卫霍常胜其他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李广利这样的怎么说,要是武帝死后还常胜的话,怎么又有和亲政策出了个王昭君?
不过外戚里面出统帅并不代表统帅的质量不行,举贤不避亲吗。
尤其是霍去病,从小在宫廷长大,天天带着一帮羽林练打仗,再加上天资,出成绩没什
么奇怪。
卫青是另一个特征出身低微,但是最后统帅三军,士兵真服,这个真是本事。
卫青不败悉天命,李广难封原数奇。这个话跟本就是扯淡,卫青的水平绝对不一般。
f****y
发帖数: 7425
19
另外陈汤没有外戚身份,班超也不是吧?
w********s
发帖数: 34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夏(Bactria)是什么文明?
谢谢解惑 以前看网文说武帝有意栽培李广利为继卫霍之后的第二枝外戚军事势力,故
称贰师,看来望文生义信口开河的不少

呵呵。。。按照汉书记载。“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太初元年,以广
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
师将军’”。所以是先有的........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Lite 7.56
h**********n
发帖数: 279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朝投机政客主父偃
汉武帝刘彻在对匈奴用兵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国内的控制。对外用兵是为了维护国
家主权,对内控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一个“主权”,一个“集权”,构成武帝思想
的两大核心。说到底,他是要通过维护主权和加强集权,开疆拓土,安定国民,以使自
己的皇权统治更加稳固和长远。汉朝前期,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一直是相当强大的。汉高
祖刘邦开国以后,兼而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封了许多同姓诸侯王和异姓诸侯王。各个
诸侯王拥有自己的土地,自设官吏,自建军队,自定政策,自收赋税,从而成为割据一
方、目无中央的土皇上,把诸侯国变成“国中之国”,动辄谋反,企图独立。汉高祖生
前意识到这种分封制的弊端,花了很大的精力平定了韩信、彭越、黥布等异姓诸侯王的
叛乱,临死时留下遗嘱:“非刘氏不得封王”。高后吕雉专权期间,违背汉高祖的遗嘱
,大封吕氏子侄为王,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吕氏外戚集团,险些断送了刘汉江山。从汉文
帝开始,遵从汉高祖遗嘱,只封同姓王,不封异姓王。即便如此,同姓王同样存在野心
,时时想着独立,常与朝廷分庭抗礼,汉景帝时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便是证明。汉武帝
即位后,诸侯王的势力大大削弱,但以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为代表的...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2
有个文笔很好的童鞋看了我的 《从平城到河阴外篇之三 – 乱世中最有情义的投敌者
》后很感兴趣,想以此写一篇小说。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一来这个故事本身很感人,
二来史书上关于元树和玉儿的记载很短,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发挥的空间。于是我大致
写了一个故事梗概,穿插了一些当时其他历史事件在里面。大家多提提意见,见笑了。
孝文帝重病于南征的军营中, 临终前吩咐弟弟元禧元详将淫乱宫闱的冯皇后处死。冯
皇后从小抚养长大的太子元恪以死抗争。为了顾全孝文帝的脸面,两位亲王只能告诉他
因为冯家势力太大,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才不得已为之。元禧甚至威胁说孝文帝留有遗诏
,可以废去他的太子之位。元恪痛苦的屈服了,但是由此也在心里埋下了对两位叔父仇
恨的种子(1)。元恪登基,即北魏宣武帝。
两年后元恪羽翼渐丰开始了复仇,以谋反为罪名处死了元禧元详。在另外一个叔父元勰
的一再劝说下,宣武帝没有株连元禧的儿子元树,元晔,元坦, 元详的儿子元颢。元
勰将他们收养(2)。几个孩子与元勰的儿子元子直,元劭, 元子攸一起长大。尤其是
元树和元子攸,情同亲兄弟。元颢则显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
元树元晔请求把父亲安葬,被宣武帝拒绝。...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3
增加了一些元树在南梁的经历,引进了萧统,萧绎,陈庆之等人。我对南朝的历史比较
陌生,大家可以多提意见。
孝文帝重病于南征的军营中, 临终前吩咐弟弟元禧元详将淫乱宫闱的冯皇后处死。冯
皇后从小抚养长大的太子元恪以死抗争。为了顾全孝文帝的脸面,两位亲王只能告诉他
因为冯家势力太大,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才不得已为之。元禧甚至威胁说孝文帝留有遗诏
,可以废去他的太子之位。元恪痛苦的屈服了,但是由此也在心里埋下了对两位叔父仇
恨的种子(1)。元恪登基,即北魏宣武帝。
两年后元恪羽翼渐丰开始了复仇,以谋反为罪名处死了元禧元详。在另外一个叔父元勰
的一再劝说下,宣武帝没有株连元禧的儿子元树,元晔,元坦, 元详的儿子元颢。元
勰将他们收养(2)。几个孩子与元勰的儿子元子直,元子攸一起长大。尤其是元树和
元子攸,情同亲兄弟。元颢则显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
元树元晔请求把父亲安葬,被宣武帝拒绝。兄弟俩痛恨朝廷的无情无义,决定投奔南梁
(3)。大哥元子直被他们感动,决定送他们过淮河(4)。
在淮河边三人一时找不到渡船,镇东将军萧宝夤的追兵已至(5)。元子直提议去元勰
的旧部寇祖仁家躲避。不料寇祖仁忘恩负义将三人...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521
24
日本皇室是近千年培育下来的极品吧,算是日本的种和根。那些外戚如藤原氏其实跟皇
家血缘很近,至于武家的将军很多本身就是皇室血统。
r****p
发帖数: 1854
r****p
发帖数: 1854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crdd (装神弄鬼), 信区: Prose
标 题: 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0 17:42:56 2012, 美东)
只见那密旨上写着,“后宫冯氏, 淫乱宫闱,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为之所,
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咸阳北海二王赐冯氏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
。”
元详性急,一把夺过诏书迫不及待的看过后,抚掌大笑道:“这个贼妇人,早该落得如
此下场!”
原来这还要从当年的一起宫闱秘闻说起。两年前陈留长公主告发皇后淫乱,经查果然属
实。事后虽处死了奸夫高菩萨,皇帝却留了冯氏一条性命,只是幽禁在瑶光寺内。这件
事情处理得极为隐秘,除了他们几个亲王没有别人知道,知情的宦官宫女也全部被杀了
灭口(1)。
元禧毕竟老成。虽然事情意外,短时间内也已经把其中的利害关系理清了个七八分。他
低头背手在房内走了几步后,突然抬头问:“冯氏早已囚于冷宫之中,要除掉她一小黄
门传先帝遗旨即可,又何必劳你我两位亲王?”
元详不加思索道,“这还用问。于私,先帝驾崩后你是我们的长兄;于...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9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找到曹操杀仓官的原型了
这个人其实还是一个好官,“人吏慑惮,风化整肃”,就是性格有点变态。
不过他是外戚,是李渊老婆的堂弟。
要不然,李渊也不会“俄而释之,还镇益州”。韦云起、郭行方是隐太子李建成党羽,
窦轨跟这两个人搞不好关系那简直就是一定的,不过他欲杀此二人有向李世民邀功的意
味。呵呵
n*******w
发帖数: 6708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玄武门之变
张公谨赶到玄武门的时候,不禁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大跳。守卫城门的禁军都 退到了
城门洞里,并以常何为中心围成了一个圈子,各持刀枪对外。数十名齐王府 护军在车
骑将军谢叔方的统领下正在缓缓向门洞里逼近。张公谨在宫城里,看不见 外面的确实
情形,但谢叔方那凶恶狰狞的表情却着实让他心惊。虽然不晓得哪里出 了纰漏,但他
本能地觉得情况不妙。他早年在东宫太子手下用事,与谢叔方多有来 往,深知此人秉
性沉郁果绝,是个极难缠的角色,此刻见他神色不善,立时醒悟到 玄武门前局面不容
乐观,若是不能当机立断关闭城门,整个态势恐有崩溃之虞。
齐王府在朝中的势力虽远远及不上东宫和天策府,却也在长安各衙署安插了许 多细作
内线。谢叔方的妻舅郎威,就在左金吾卫当差,此人昨夜恰好率城防卫队巡 街,与李
世民所率天策亲军碰了个正着。他官职卑微,自是不敢上前盘问,但却深 知此事非同
小可。本欲连夜到齐府报信,奈何他位份太低,深更半夜造访亲王府邸, 他自知齐王
根本不会见他。而谢叔方昨夜又不在城中,没有刘弘基的令箭他又出不 了城,故此一
直耽搁到清晨。说来也巧,他巡夜收队换值经过玄武门,恰好看见谢 叔方率数十名护
军守在门...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薨。太子丕即王位。贬曹植为安乡侯,
诛丁仪及其男口。陈群立九品官人法。冬十月,丕即皇帝位。十一月,奉汉帝位山阳公
。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
二年(221年):加辽东太守公孙恭车骑将军。四月,汉中王刘备即皇帝位,改元章武
。张飞为张达、范疆所杀。七月,汉主伐孙权,进兵秭归。八月,孙权向魏称臣,拜为
吴王。鲜卑轲比能日盛。
三年(222年):二月,鄯善等国遣使,西域复通魏。闰月,陆逊大败汉军于夷陵,汉
主退入白帝城。旧约,诏限外戚令。魏立郭氏为皇后。旧约,曹休、曹仁伐吴。十一月
,魏帝如宛。吴、汉复通。
魏纪二
世祖文皇帝下 黄初四年(223年):魏师伐吴,败绩。四月,汉主刘备殂于永安,白帝
托孤。刘禅即位,年十七,改元建兴。汉黄元、雍闿反。汉邓芝通吴,吴绝魏连汉。
五年(224年):四月,魏复立太学,置博士,设五经课试。八月,魏帝亲御龙舟伐吴
,孙权不至,遂还。吴张温罢官,卒于家。魏护乌桓校尉田豫破轲比能,轲为寇边。
六年(225年):诸葛亮率众讨雍闿,斩闿及高定;七纵七擒孟获,四郡皆平。吴以顾
...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0
魏晋的律法是不是重新变得残暴起来的?我前段时间刚好在重温汉朝历史。吕后时代已
经下令取消灭三族的刑罚,文景的刑罚更加放松了。汉武帝经常性搞夷族,但是好像只
是诛本族。到了东汉初年,杀人都基本只杀本人了。所以班固被杀,曹大家可以续写汉
书。父亲被杀,儿子还可以继续做官。后来东汉后期开始变态,诛灭外戚,从邓、梁开
始,经常性地灭门,但是还不是正式的夷三族的罪。魏晋以后,夷三族经常性地发生,
有点变态。是董卓曹操,还是谁,重新习惯性地用严酷刑罚的么?
另外,进入皇室的女子似乎是不从坐的。霍氏家族被灭门,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因为嫁入
皇宫而没有被杀,只是废了。汉顺帝上台的时候诛灭阎氏也没有杀阎太后。嗯,至少汉
朝这样。
i***0
发帖数: 8469
31
历史走向真的会被偶然改变吗?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知道这个命题并不成例,历史是不承认假设的,然而,
鲜活的历史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偶然事件有时是能够改变历史的。
1、著名的荆轲刺秦是六国贵族在无可奈何之际,对暴秦的最后一次反击,虽然“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但历史学家仍忘不了告诫我们,即令刺秦成功,秦始皇也不会身死国
灭,统一的步伐不可阻挡。然而读史至此,我却每每心存疑惑,以始皇两位继承人的姿
质-扶苏柔懦、胡亥昏庸,他们真能完成统一大业?
2、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被楚军一箭射中胸部,虽然幸未致命,但不能不使人产生联想
,万一那支利箭抬高三寸,历史又会怎样发展?让我们再做假设,彭城一战时,刘邦若
是死于项羽的三万铁骑,或在白登成为匈奴冒顿单于的阶下囚,还会有辉煌史册的大汉
文明吗?
3、汉光武帝刘秀窘困时,曾化装为王郎的使者在馆驿就食,当时就引起驿馆官员的怀
疑,诈言邯郸将军来到作为试探。读史至此,常替刘秀担心,如果当时真有王郎的邯郸
将军到达,以后还有所谓的“光武中兴”吗?
4、西汉王朝热衷于复古的权臣王莽以外戚掌握政权,最终推翻了西汉,然而仔细研究
历史却发现,如果不是太皇太后... 阅读全帖
i***0
发帖数: 8469
32
历史走向真的会被偶然改变吗?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知道这个命题并不成例,历史是不承认假设的,然而,
鲜活的历史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偶然事件有时是能够改变历史的。
1、著名的荆轲刺秦是六国贵族在无可奈何之际,对暴秦的最后一次反击,虽然“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但历史学家仍忘不了告诫我们,即令刺秦成功,秦始皇也不会身死国
灭,统一的步伐不可阻挡。然而读史至此,我却每每心存疑惑,以始皇两位继承人的姿
质-扶苏柔懦、胡亥昏庸,他们真能完成统一大业?
2、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被楚军一箭射中胸部,虽然幸未致命,但不能不使人产生联想
,万一那支利箭抬高三寸,历史又会怎样发展?让我们再做假设,彭城一战时,刘邦若
是死于项羽的三万铁骑,或在白登成为匈奴冒顿单于的阶下囚,还会有辉煌史册的大汉
文明吗?
3、汉光武帝刘秀窘困时,曾化装为王郎的使者在馆驿就食,当时就引起驿馆官员的怀
疑,诈言邯郸将军来到作为试探。读史至此,常替刘秀担心,如果当时真有王郎的邯郸
将军到达,以后还有所谓的“光武中兴”吗?
4、西汉王朝热衷于复古的权臣王莽以外戚掌握政权,最终推翻了西汉,然而仔细研究
历史却发现,如果不是太皇太后...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080
33

太初元年(前104年)的一天,壮士车令带着纯金铸造的金马和黄金千斤踏上了西去
的征途,他受当朝天子派遣,前往万里之外的大宛国求取天马------汗血马。
汗血马,据说就是今天的“阿哈-捷金马”,它的闻名于世,并不全是它有多么高
大壮猛、奔跑力强,而在于它的一个奇特之处:每当激烈的奔跑之后,它的前肩以及臀
部、背部都会出汗如血,因此汉人为它取了“汗血马”这个响亮的美称。据今人考证,
这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特征,其实是一种寄生虫的分泌物。加上它喜欢以苜蓿为食,
与汉地的马种大为不同,由于这些奇异的差别,人们视之为天马,在东方人的心中产生
了一种奇特的魅力。
汉武帝一生冀求长生不老、升仙得道,他闲着没事,用《易经》卜了一卦,曰“神
马当从西边来”。这令沉溺于祥瑞的他颇为受用。果然还真应景,不久敦煌方面来报,
说在渥洼池发现了天马!武帝龙颜大悦,有了神马,不就可以骑着它一朝升仙了吗?他
深信这是“太乙神”赐给他的礼物,于是隆重的赐名“太乙天马”,连带着献马之人暴
利长(光看名字就是个生事的主)也被封官受赏。武帝在位54年,是个雄材大略的天子
,王侯将相,没有谁能轻易蒙得了他,唯独方士例外。...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的九大定律
http://bbs.tiexue.net/post2_4193609_1.html
作者:杨明文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
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
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
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
火而死”。
为什么事态会如萁子所言,一步一步地发展下去?
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成就
大业之后,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文种被杀,范蠡逃跑。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有很多,如刘邦如朱元璋。
天下汹汹,想要南面为王的野心家何其多。这是一种思维定势,世人无...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朝宦官制度的优点
我认为,唐朝宦官制度至少有几个优点:
1.领导干部不是终身制
2.政治权利不世袭
3.集体领导
4.能吸收其他阶层的人才,组成统一阵线

汉朝也是,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没皇上什么事
b**********u
发帖数: 2817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天国兴亡的见证人
谈到反腐败,已是近年来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
型历史连续剧《太平天国》后,又引发了不少关心千古兴亡者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太平
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其兴也勃,其亡也速,使百年来的一代代革
命家为之扼腕叹息。孙中山曾以洪秀全的后继者自命来反对清朝,同时又认为太平天国
败于内部争权。毛泽东对太平天国的兴亡也曾很有兴趣,曾于1944年11月致信郭沫若,
希望他继总结李自成起义失败教训的《甲申三百年祭》后,“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
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可惜种种原因限制,特别是解放后长期人为地给洪秀全等
加上一层美化的光环,直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史学界才开始了科学的总结这场农民
战争的经验教训。前车之覆,如果不能成为后车之鉴,那场据容闳估计有2500万人死亡
的起义,就白白流淌了鲜血。
起义得到天下响应源于清廷腐败
进入19世纪50年代时,中国大地上刚经历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却仍是一
片表面上歌舞升平的景象。1851年1月间,却突然霹雳突发,原来并不为多少人所知道
的“拜上帝会”在广西的偏僻金田村一呼崛起,一两年内便有上百万人闻风响应,兵... 阅读全帖
HQ
发帖数: 19201
37
其实挺奇怪的
各种各样的宦官,外戚干预朝政的问题,在唐以前很多,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动不动就被某
些人
篡权篡位.
到了宋,明两代,体制上来说改进很大了.
但是到了清朝明显倒退了.太平天国更加的倒退.
a***g
发帖数: 2402
38
清朝在控制宦官和外戚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至于慈禧那基本上就是女主临朝,不是外
戚的问题。
r****p
发帖数: 1854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HUNS 是不是 匈奴?
250皇帝并不是八王之乱的必然原因.
大家现在说八王之乱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就是,291-299这几年,也就是楚王司马纬被杀到
赵王司马伦篡位之间的这段时间, 贾南风和外戚亲信主持政局其实是相对稳定的.西晋
对于内迁的胡人这时候还是有控制力的,齐万年就被镇压了.
也就是贾南风政治智商太低,杀了太子司马遹, 这才是大乱的开始.之前司马亮司马纬那
都是
兵变而已,这时候就是一堆司马动辄十几万人的对砍了,还把胡人雇佣兵招来了.
l*****f
发帖数: 13466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监干政很具有时代特点
东汉的三角关系蛮有意思的,宦官-外戚-大臣,窦武跟陈蕃联合都没搞定曹节这些宦官
l*****f
发帖数: 13466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万户侯统计
萧何是不是也算万户?后来给加了两千。不过不是功劳第一么,为什么封户比曹参少?
还有外戚封侯,如薄太后弟弟薄昭,万户
l*****f
发帖数: 13466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万户侯统计
带路党有一个万户,昆邪
万户还有著名滴富平侯张安世
霍光也是
还有以丞相万户侯的孔光,据说孔子后代
若个书生万户侯,万户难得,书生封侯汉朝还是颇有一些的
基本是军功最多,然后外戚,然后恩泽,丞相或皇帝近人
l*****f
发帖数: 13466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万户侯统计
萧何是不是也算万户?后来给加了两千。不过不是功劳第一么,为什么封户比曹参少?
还有外戚封侯,如薄太后弟弟薄昭,万户
l*****f
发帖数: 13466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万户侯统计
带路党有一个万户,昆邪
万户还有著名滴富平侯张安世
霍光也是
还有以丞相万户侯的孔光,据说孔子后代
若个书生万户侯,万户难得,书生封侯汉朝还是颇有一些的
基本是军功最多,然后外戚,然后恩泽,丞相或皇帝近人
s******8
发帖数: 7105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理查三世篡位
今天的新闻里说理查三世骨头被找到了, 此人不但身体有残疾,而且心理也是非
常阴暗的。
理查三世本来是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的弟弟,爱德华四世本来是受人尊敬的王者,
可惜寿命不长。临死他要求理查帮助他12岁儿子爱德华五世继位,任命理查为摄政王。
理查当上摄政王后,很快清除了皇后外戚的势力。可是理查野心勃勃,当上摄政王并不
满足,于是他在他死去的哥哥婚姻历史是做文章,突然宣布他哥哥以前还有另外一个妻
子,所以跟王后的婚姻不合法(天主教法),爱德华五世是私生子。于是他就把侄子软
禁、驱逐了王后。他自己当上国王。
理查三世当上国王后,深知自己的合法地位受到疑问,于是不但把爱德华五世关
了起来,而且把他哥哥的小儿子约克公爵也抓了起来。 不久这两个孩子就消失了。有
些人说被枕头闷死了,有些人说是被封入了墙中。这两个王子的结局成为英国历史上的
一个不解之谜。
过了两年,理查三世在与亨利七世内战中战死。 亨利七世攻入伦敦后,调查后宣
布理查三世杀了两位王子,英国人都相信理查三世是杀人犯。为此莎士比亚写下理查三
世歌剧鞭挞他的丑恶,真是恶有恶报。一百多年后,有人在王宫里找到两具儿...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6
☆─────────────────────────────────────☆
wahaha (Tudou) 于 (Sun Sep 9 22:43:44 2012, 美东) 提到:
给讲讲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演变,是啥时候开始拼命劝酒的?谢谢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Sun Sep 9 22:50:19 2012, 美东) 提到:
抛砖引玉。
李白:将进酒,杯莫停。

☆─────────────────────────────────────☆
wahaha (Tudou) 于 (Mon Sep 10 10:20:58 2012, 美东) 提到:
谢了。
那是李白自己喝,还是劝别人喝?还是说那时候能喝到酒都尽量喝,不管自己能不能喝?
☆─────────────────────────────────────☆
lhr (麻辣呆牛筋~五香花生米) 于 (Mon Sep 10 10:41:56 2012, 美东) ...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7
恩,也许是吧,不过刘氏应该是在北朝出生长大,还有刘辉已经是北三代了。还有元孝
友此疏中所谓"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令人想起类似
南朝的那篇奇文让婚表,因尚主婚而导致不置妾媵,与习俗不知有没有关系。
是,是元详与刘氏,似乎后来刘氏还因此被杖责,而"笑而受罚",蛮奇怪。印象里妾
媵众多的元氏宗室还不少,上面提到的元雍,还有好男色的元悦似乎都是。元悦妻闾氏
这位东海公之女,似乎不是汉族,外戚传里有位姓闾的是蠕蠕,可能跟她有关系。北朝
早期可能是一夫多妻的,比如鲜卑有父死而娶后母,或兄死而娶寡嫂的旧俗,似乎暗示
一夫多妻制:拓跋珪甚至还曾强娶姨母为妻。但是后来嫡庶子身份有天壤之别。这些可
能是促进嫡妻为保护身份而如此BH的原因?
r****p
发帖数: 1854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萧峰痛诉民族苦难史 三
(既然上了首页,我就再把前面的一,二也附上,省得有兴趣的同学要去考古)
和我国历史上北方各个游牧民族一样,契丹民族起源也是一笔糊涂帐。虽然有一些历史
文献资料作为依据,但是彼此矛盾的地方也不少。契丹的起源就匈奴和鲜卑两种说法,
而起源鲜卑的说法,又有柔然和宇文部两种意见。而契丹民族形成之后发展过程, 更
是有颇多争议。不过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种说法。
《天龙八部》最后一章里,萧峰对玄渡大师痛诉民族的苦难史:“想我契丹祖先为羯人
所残杀,为鲜卑人所胁迫,东逃西窜,苦不堪言。大唐之时,你们汉人武功极盛,不知
杀了我契丹多少勇士,掳了我契丹多少妇女。”在这里我们且根据萧峰的这段话考证对
照一些历史上真实事件, 探讨一下在萧大王眼中的契丹国史是个什么样子。
契丹最早于北魏时期和中原王朝发生接触,《魏书》首次将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记
载于正史。“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於松漠之間。登國(道武帝拓跋珪
的年号, 386-396)中,國軍(这个词很有点意思……)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
。”(魏书 列传第八十八 契丹)。领教了大魏铁骑的厉害以后,契丹不但老老实实的
...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304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几个朝代的立储失败
从秦始皇立扶苏开始,历朝来朝代的兴衰,都伴随立储的失败。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王朝
走向没落的转折点。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
秦始皇立储扶苏的失败,选人没有错,败于 过于惜权不愿早立太子。
汉武帝立弗陵的失败,选人就是大错特错。选一个幼儿4岁,学武王让周公辅助成王。
杀掉弗陵母亲钩弋夫人防止外戚膨胀这是对的。但是因为是幼儿,权利便从此落入权臣
手中,给予官僚代理阶级玩弄皇权的机会。于是注定弗陵活不过20岁。
唐太宗立李治的失败。如果说汉武帝不立卫子夫之子是因为子不类父,那么太宗之子李
恪就是完美的龙生龙子,一代王才。但是太宗最终没有立李恪,而是找了各样的接口杀
了他!
康熙立雍正的失败。这个失败,倒不是说四爷多差,四爷是不差的。但是窃以为,八王
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才,不仅子类其父,且学会了不像李恪一样锋芒毕露。但是同样没有
逃脱被杀的下场。
本朝的失败。具体就不说了,也没有逃脱历史的古怪循环。
人啊,哪怕英豪一世的帝王,也依然看不透啊,也妒贤嫉能,也自毁长城,也是个傻子
,也是个庸帝而已。
d*****0
发帖数: 68029
50
张耳是外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