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外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v*****s
发帖数: 20290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毛封的第一个元帅是谁?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俺对汉制没啥研究,随便说说,不对正确性负责啊。
秦变周法,设三公九卿,但是其中的太尉有职无人。
汉承秦制,三公以丞相为首,太尉不常置。大将军多为战时临时设置,从汉景帝开始,
该职逐渐被外
戚掌握,并且转化为内廷官之首。汉武彻底废了太尉之号,设大司马,作为内廷官之首
,加大司马号
的大将军可以位比丞相。后面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廷官逐步转化为外廷官的故事了。到了
西汉末年,大
司马已经成为三公之首。
东汉又重新废大司马为太尉,仍旧是三公之首,实际负丞相之责。大将军重新成为战时
临时设置的尊
号。直到安帝顺帝,小皇帝羸弱,大将军又被外戚掌握,重新成为常驻京都的最高职官。
三国魏晋,战火纷起,大将军大司马都成为常设官,大司马要高于大将军,两者都高于
三公。
汉书 百官公卿表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
号。宣帝地节
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
,禄比丞相,
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
,置官属,去
将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
w****j
发帖数: 5581
2
俺有点怀疑宋朝把阵法搞得那么变态是不是真有用处啊?前一段弄了本宋朝军事史,不
过还没顾上翻呢。
“明清以后,军事组织度极度退化,国家根本没有可用的常备军”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公公前一阵刚教育过我,皇太极时期的八旗就已经该算是职业军队了。另外戚继光搞
的鸳鸯阵也算是一种阵法为核心的战术组织吧?
M*****n
发帖数: 16729
3
自秦以降,皇族,外戚,官僚,混杂在一起,斗争了两千多年了。
所谓的专制制度不是说光指皇族统治或者帝王专制,这个未免把中央集权制理解得太浅
了。
这个专制制度跟你后来理解的人治制度更接近。他的对立面是法制和民主。
意识形态更是不可能有一个皇帝说了算了。
S*******C
发帖数: 7325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李广难封的吊诡
☆─────────────────────────────────────☆
skydive (跳跳~~修竹凝妆,垂杨驻马) 于 (Sun Mar 7 01:04:58 2010, 美东) 提到:
李广难封的吊诡,主要在于二处:
一则汉军初立,军皆不能战,靠李广打了几个硬仗,为后面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则李广名气大,匈奴主力寻战专找他,结果一开头总是碰到匈奴主力。其实,
李广的名气也拖累了李陵,否则匈奴估计也不会非要把李陵拿下。
武帝用人,内外亲疏有别,表面上看是论军功一碗水端平,实际上有一个啃骨
头和吃肉的先后顺序问题。
一开头的硬仗都是李广和别的炮灰将军打的,打了几次之后,再靠外戚摘桃子。
可笑的是还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可惜,到了后来没有那么多炮灰将军了,李广利也就挂了
☆─────────────────────────────────────☆
whctmj (马甲) 于 (Sun Mar 7 01:07:02 2010, 美东) 提到:
其实史迁对武帝可不太感冒...

☆─────────────────────────────────────☆
g****t
发帖数: 31659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假设坑:岸英不牺牲的话
你有点常识吧。就算你杀再多的宰相,那也不等于宰相就没权力了。
武帝杀了宰相,不还是得任命别的宰相。新任命的就和他从新开始权力斗争而已。
国家广大,事物繁多。皇帝自己是无法管理的。
所以必须委人管理。要人办事,就必须把权力分出去。
一种办法是制度性的分权,就是宰相制之类。
另一种办法是用私人,宦官,外戚,军机处,内阁之类的都是。
宰相制是规则比较固定和透明的政治博弈,
这就是为啥我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并不落后。

100个皇帝1个被飞,皇帝就不是螺丝钉。
100个宰相90个被飞,宰相就是。
管自
S*******C
发帖数: 7325
6
☆─────────────────────────────────────☆
wagmal (超级偶像,工藤静香) 于 (Mon Feb 1 01:12:54 2010, 美东) 提到:
崇祯末年,被李自成和清军夹在北京城,岂不难受死了,
国力下降,早该迁都南京,江南地区,无论物质上,精神上,都可以为汉室江山提供支
撑,
而皇帝可以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在一年内部分时间镇守北京,保持北方的防御力量。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Mon Feb 1 01:20:02 2010, 美东) 提到:
因为崇祯不愿意割肉
☆─────────────────────────────────────☆
tonyxu (无斋主人) 于 (Mon Feb 1 01:20:15 2010, 美东) 提到:
崇祯本来有这个打算,曝光后,要面子。
其实早点派太子到南京,情况就会好很多。

☆─────────────────────────────────────...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7
☆─────────────────────────────────────☆
cuojj (阿鼻废僧) 于 (Tue Mar 30 01:26:51 2010, 美东) 提到:
太祖打江山时,基本上都是内忧外患,(陈友谅,张士诚,元朝),(阎锡山,老蒋,日本人),而且
太祖实力开始都是最弱。平定天下之后,太祖的太子都死了。太祖眼看不行就开始烧弓烹狗,不管是没
反的(李文忠,冯胜,彭德怀,刘少奇)还是相反的(蓝玉,林彪),最后都留了个当了一辈子孙子,
从不造次的老下属(恩来,汤和)。结果太祖死了没多久就来了政变,(怀仁堂,朱棣)。新皇帝开始
搞开放,和平外交,做世界范围的生意(郑和)。现在海上遭遇了倭寇(索马里),不知本朝往下何去
何从啊。。。。
一家之言,笑笑而已。请勿拍砖
☆─────────────────────────────────────☆
far (如水) 于 (Tue Mar 30 01:30:11 2010, 美东) 提到:
恶毒,再往下就是土木堡了

,日本人),而且
弓烹狗,不管是没
当了一辈子孙子,
棣)。新皇帝开始
不知本朝往下何去
☆─...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2485
8
摘自《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薄姬的身世
这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
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汉高祖刘邦妾薄姬——薄命的女人、幸福的母亲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
生下了她。(书上说的是“与魏媪通”,可不是与之婚啊。)——薄生是苏州人,想来是
翩翩少年,而魏媪原籍魏国,则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不知
怎么会相遇的?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吧,当
然谈不上什么婚姻。更糟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在了山阴,成
了异乡之鬼。
魏媪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
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乱世。在这一片混乱中,从前战国年间的诸侯遗族纷纷割据自
立,想要趁此乱局混水摸鱼,不捞个皇帝做也要恢复旧家邦。
魏国宗室魏豹就在此时自立为王。
这时薄姬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媪心怀故国,见魏豹复称魏国,便将心爱的
女儿送进了魏豹的王宫,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
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星象家、相士名叫许负,魏媪请他来给女儿薄姬相面,看她能
否...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27734
9
那你说说野鸡悍不悍?野鸡干的那些事情后世太后干没干过,除了人彘。
要说擅权任用外戚刘彻的奶奶窦老太太还不够利害的,不也没怎么骂她?所以你说男权
主义的说法是说不通的。

又笑喷了,这是史版耶,你不要这么文艺化好不好
O****X
发帖数: 24292
10
这些是皇权的问题了,外戚诸侯都是皇权的工具
c*******o
发帖数: 27734
11
那么你承认不承认母权侵犯父权的立法没有健全过?

这些是皇权的问题了,外戚诸侯都是皇权的工具
c***c
发帖数: 21374
12
一、汉朝。公元前206年,刘邦创建了汉朝,60年后即公元前146年,当政者是汉朝第4
位皇帝汉景帝。这一年,已是汉景帝在位的第12个年头。由于汉初几代统治者都能认真
吸取秦朝覆亡的教训,对统治方式进行了积极有为的调整,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并延
续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三十税一)等政策,到汉景帝时,经济不仅得到了
全面恢复还有长足发展,社会出现了历史少见的富裕与稳定的景象,进而迎来了中国封
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景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了吴楚七国叛乱,使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为随
后的汉武大帝奠定了充分的政治基础和物质条件。
这一年(公元前146年),汉武帝刘彻刚满11岁,史学家司马迁已躁动于母腹。汉朝如
旭日初升,前景一片光明。
二、唐朝。公元618年,李渊创建了唐朝,60年后即公元678年,唐朝第3位皇帝高宗李
治在位,实际当政者是皇后武则天。
唐朝经历了20多年的“贞观之治”,社会安定,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到了唐太宗
统治的后期,皇室与贵族奢侈之风盛行,动辄劳民伤财,部分地区的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早在公元653年10月,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境...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7933
13
中國古代更多的是皇權和相權的制約,道統和治統的對立。中國的皇帝和西歐前近代的
皇帝、毛澤東、斯大林、金日成等等都是不同類型的“君主制”。
初代建立王朝的皇帝自然是通過控制軍隊來鞏固皇權。但是治理一個國家依靠的是龐大
的官僚機構。所以唐代以前基本上是宰相掌權,宋代和明代雖說皇權擴張、所謂“邁向
皇帝獨裁制”(內藤湖南),但是大多數皇帝還是放手給宰相或者類宰相的人。清代算
是真正皇帝比較獨裁的朝代。
這方面王瑞來最近有本新書:《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權力場》(中華書局2010
版)。王瑞來認為在宋代,宰相和皇帝是互相利用。皇帝更多的像是一個公章而已。
為何皇帝不會被推翻呢?天命和代價確實是重點。而且皇帝常常被推翻,比如漢朝宦官
、外戚之禍,干政、掌權、廢帝都很簡單。南北朝是皇權完全得不到保障的年代。東晉
的皇帝大概也就是個傀儡。
唐代安史之亂之後皇帝過的比東周強點有限,看看甘露寺之變。宋代皇帝尊敬士大夫,
不過光宗也是被廢。從北宋到南宋基本是宰相負責制。
r*******3
发帖数: 10886
14
毕竟光绪是正朔,慈禧是外戚。难不成荣禄那帮人拉几个亲王废帝?跟谁不是跟
c**b
发帖数: 2999
15
首先,要愚昧欺骗百姓,让百姓相信他不是自己想当皇帝,而是天意,是天让他当皇帝的.
这样就名正言顺了.反正就是皇帝的新衣.
其次,皇帝在禁宫,其实他每天接触的就是官员和女人.他要通过女人和官员控制全国,就
要通过外戚和宦官来控制.通过挑拨这2者之间的关系,给予一边某些权力,给予另一边另
一些权力.给与一边某些好处,给另一边某些冷落,来调动2边的积极性. 比如唐玄宗,用
杨贵妃的哥哥当将军,挑拨高力士和杨贵妃的关系,教唆杨贵妃收养安录山为干儿子,其
实这些背后的主谋都是玄宗.最后马鬼坡之变,杀死杨家党羽,宦官占上风,玄宗从此不得
志,其实都是政治斗争.
R*****d
发帖数: 114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代的划分
其实这段历史或许可以再挖掘一些东西出来。例如仇士良这个人,虽然为文人们所憎
恨,为正史所唾弃,但却是这段历史的胜利者兼事实上的主角,李训郑注诸君,甚
至于文宗本人,最后都充当了配角--谁让你们失败了呢。然而,正史总是由文人们
来记述的,后世的唐史,无论新旧唐书,都是侧重于为李训郑注做传,相对来说忽
视了他们的敌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新唐书>当中仇士良的篇幅倒是尚可--当然
短于李郑--而李训的篇幅又明显长于郑注,毕竟后者连文人的资格都没有。同理,
早于甘露之变三十年的"二王八司马"的受重视程度也远大于俱文珍--特别是柳宗元
和刘禹锡这两个文坛的超重量级人物--没法子,谁让人家发的帖子多呢(你看刘梦得
一组<金陵五题>外加<西塞山怀古>,为你们南京的旅游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啊,南
京人民应该给他老人家立一座铜像或者至少石像什么的吧--当然也许已经立过了,
俺孤陋寡闻而已)。
以鱼朝恩,俱文珍,吐突承璀,仇士良诸公为代表的唐朝后期的宦者专权,或许是
中国历史上最强有力,同时也是影响时间最长的宦者政治,在力度上能与之一较高
下的也许只有秦朝的指鹿为马了,然而赵高只不过一代而终,从作用时间的角...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68029
17
究竟谁应该为帝国的迅速衰落负责?外戚太监轮流专权,皇权旁落究竟是数位皇帝英年
早逝导致的偶然事件还是制度埋下的隐患。光武帝刘秀究竟有没有吸取西汉灭亡的教训
,对帝国的官僚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为何东汉在开国几十年后便一蹶不振,甚至没有
出现短暂的中兴。
d*****0
发帖数: 68029
18
不是制度问题么?西汉吕后专政很快就被推翻了,霍光家族也没法长期把持朝政。为何
东汉的皇权不是被外戚把持就是被宦官把持呢?文官集团为何如此弱势呢?
x****u
发帖数: 44466
19
关键是皇帝不长寿啊,所以外戚控制得了皇帝。
皇帝要是身体健康多活几年,等他舅舅生病的时候,底下人就要表忠了。
两汉那时基本当官都靠家族,谈不上什么文官集团。
d*****0
发帖数: 68029
20
奇怪的是每次皇帝把外戚灭了都要把朝政交到宦官手上,是皇帝都很懒还是说不依赖宦
官便无法稳固政权。
m*h
发帖数: 242
21
汉承秦法,内容没有本质上的更新,陈腐不堪。对于农村底层的积累,根本没有国家引
导的流通或者再投资,所以导致各地“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到后来土地兼并,外戚
太监动辄”车恒数百千辆“,那覆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t****u
发帖数: 8614
22

皇权与相权的对立。汉朝宰相权力很大。皇帝只能靠内朝来制约。
而皇帝只有一个人,周围亲近的只有宦官和外戚。
v*****s
发帖数: 20290
23
西汉基本是这样,东汉还是不太一样,领外朝的常常是外戚。
s*********r
发帖数: 326
24
东汉虽然祸起宦官外戚,但是没有动乱啊。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诸侯割据,地方豪
强势力太大。比如董卓清理完了宦官应该回他的并州去。黄巾军和宦官给了地方豪强乘
乱而起的合理接口。东汉的刺史和太守都权力太大,既有军政财大权,又有征辟的权利
f**********4
发帖数: 2617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欧洲”中世史上的今天
1530年2月20日,西吉斯蒙德二世奥古斯都(Sigismund II Augustus)加冕成为波兰国
王。
西吉斯蒙德二世和差不多同时期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命运非常相似,其一生也是在
结婚,离婚以及与教廷的斗争中渡过的。他的第一任王后哈布斯堡家族的伊丽莎白性格
内向并患有癫痫病,使得西吉斯蒙德对她完全提不起性趣,却被一名出身立陶宛名门拉
齐维家族的小姐芭芭拉迷得神魂颠倒。1545年伊丽莎白病逝,两年后西吉斯蒙德迎娶了
芭芭拉。
然而这桩婚姻却遭到了普遍的反对,其一是因为芭芭拉是一名加尔文教派的新教徒,其
二是外戚拉齐维家族的势力膨胀引起了其它贵族的不满。尽管如此,西吉斯蒙德不顾国
会的要求坚持立芭芭拉为王后,却不料仅仅过了半年王后就病死了——传言是被王太后
下了毒……
接下来西吉斯蒙德迎娶了第一任王后伊丽莎白的妹妹卡特琳娜,这个妹妹的性格并不比
她姐姐更加吸引国王。三十多岁的西吉斯蒙德开始对于自己的后嗣问题着慌了。和亨利
八世一样,他试图和不下蛋的卡特琳娜离婚,为此而给出的理由也是相似的:卡特琳娜
是其第一任妻子的妹妹,所以这桩婚姻实属“乱伦”,因此无效。这种无稽的借口当然
没法... 阅读全帖
y*****2
发帖数: 863
26
嘉靖朝是从1522-1567。明朝虽然有很多大问题,但发展还是很先进的,只是运气
太不好,又处在时代变化找不着更好出路的堕落心态中。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
为资本主义萌芽很早,有的人认为很晚。所提供的史料的时间性都很不肯定,从八
世纪到十六、十七世纪都有。特别是关于《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的讨论展开以后更
是如此。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呢?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反对科举、尊重妇女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骂念书人,骂
那些举人、秀才都是禄蠹,说女孩子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样的思想认识是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论据。
而且关于“萌芽”这个词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种树,种子种下去以后,慢
慢地露出了头,这叫萌芽;又如泡豆芽菜,把豆子放在水里,长出一点东西,这也
叫萌芽。既然只是萌芽,它就不是已经成熟了的东西,还只是那么一点点。假如是
整棵的菜,那就不是萌芽;至于开了花、结了果的东西就更不是萌芽了。所以要把
这些情况区别开。可是现在在某些讨论中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将...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8811
27
毛泽东还是比较欣赏邓小平的吧。
认为他人才难得,还是可用之材。
而且比较听话(该低头的时候低头),
是属于可以挽救那类的。
三起三落什么的,应该也都在毛泽东的算计之中。
就是不停的敲打他,但也不至于搞死,以便日后重新启用。
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三者的关系,
可以参见 李世民,李治,徐世继的关系。
毛把邓打倒,就是为了华国锋上台后再启用邓作铺垫。
但是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叶剑英完全倒向了邓小平。
邓小平等老干部完全翻盘,应该是毛泽东没有预料到的。
毛泽东送给叶剑英那句诗,摆明了就是托孤嘛。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托孤大臣反水了,那幼主华国锋就完全没得玩了。
当然,四人帮(外戚)先被打倒了,也使得老干部没有了任何制衡力量。
不知道这点毛泽东又没有预料到。
如果预料到了,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f*******l
发帖数: 8811
28
华国锋如果政治手腕高超一点,
或许能够在四人帮(外戚)和老干部两派力量中找到平衡。
可是华国锋被老干部忽悠,一上来就把四人帮给灭了。
不知道这是因为四人帮太咄咄逼人(有传言四人帮密谋篡位),
还是老干部的计策得逞。
而老干部们重新掌权,弱主华国锋的大位显然也坐不下去了。
这里面叶剑英的态度似乎是关键。
不过我怀疑到后来叶剑英也没有能力账控局势了。
y*****b
发帖数: 2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姚文元回顾与反思
主席实在是没有人用。
另外一方面,主席觉得他是自己人。哪怕和江青不对,也不会倒了老毛的大旗。事实确
实如此,不过是太监翻了外戚,然后军头再倒了太监。活脱脱的东汉史
m********1
发帖数: 368
30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時設立三監(管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行八),次康叔封(行九)。武王封管、蔡而周公不預,以諸弟中周公最賢,武王引之助治國政,統籌大局,故不出封在外也。”
“其他如魯、燕、齊諸國,始封皆在成周之南。”
“今河南有魯山縣。詩閟宮:「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許、鄭密邇,亦在河南。「燕」字本作「郾」,今河南有郾縣,與召陵密邇,當是召公初封之地。齊爲周之外戚,國語:「齊、許、申、呂由大姜」,許、申、呂三國皆在今河南境,則齊之初封,亦應與三國近。或本即是呂,故太公稱呂望,丁公稱呂伋。後乃分封於齊。”
…………
“周公親自東征,殺管叔。定亂,乃重定封國。
一、魯:魯公子伯禽伐淮夷、徐戎,遂封於魯。
二、齊:封太公子丁公於齊。自有魯、齊之新封,周人勢力始越殷而東達海濱。
三、衛:封康叔於衛,得殷民七族。自此殷朝自盤庚以來歷八世十二君垂三百年之河北根據地,始拱手而讓之周人治下。
四、宋:封微子啓於宋。周人尚不能...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31
三监起兵,以勤王、清君侧为名,可知周公权势必大
周公东征,既平三监,则军政大权尽掌,更无旁人与争
近年发周公墓地,可见其制比天子
亦为一证
楼上兄台谓周公尝称王号,虽无实证,
而以周公之权势,或无王名,实有王权
成王若诚欲削其权势,则当远封周公
封而不就,以子代往,乃知周公之权未损
以余之见,齐鲁燕始封之时,天下初定。周国力未强,恐不能威服东夷
故而,初时分封多在关中、中原之地。而地狭国多,所封之地必小
三监之乱既定,周立国已稳,正可开疆辟土,威服四夷
故重封齐鲁燕于东夷,其邑当数倍于先时之地
三公有大功于东征,增益其邑,以为嘉奖,当在情理之中
或曰,比时东夷之地尚为蛮荒,其地随广,而不及中原富庶
却不知,周公、太公皆古今罕有之战略家
旁人获选中原而舍东夷
周公、太公则不然
东周之际,齐鲁燕皆为大国,可见先贤之深谋远虑矣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
時設立三監(管
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
(行八),次康叔
封(行九)...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53215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全世界人类都是亲戚
外戚都是奸臣阿
a*********3
发帖数: 660
33
一直很喜欢汉文帝,怀着崇拜心情去了霸陵。霸陵有时候也叫灞陵,因为靠近灞河而
得名。一个有道仁政天子,陵寝竟然称“霸”,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从钟楼到霸陵,一路向东,会经过灞河,过去很方便,市里有直达公交车。
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到隋唐时期,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
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往往折柳相赠,好多唐人诗歌里都有提到,最著名就
是李白那两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说到霸陵,必须说霸陵尉。霸陵尉是何许人也,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李广
。李广曾经叱咤风云,却被一个小人物而困,让“罢官受辱”成为一个典故,也让“霸
陵醉尉”成为一个势利眼的典型,被后世多加指责。骆宾王在《帝京篇》中说“门前无
复张公子,霸陵谁畏李将军”,杜甫在《南极》诗中说“乱离多醉尉,愁煞李将军”。
他们都认为李广失职落势,受到霸陵尉奚落和羞辱,感慨世事变迁、世态炎凉。
其实,李广杀霸陵尉,是因为摆谱不成,没有严守法律,错不在霸陵尉。在霸陵尉
那吃了亏,而霸陵尉是无错方,他严守了法律和制度,李广完全是得势便猖狂。也有人
说他不地道,是挟私报复,是一个道德污点...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34
一直很喜欢汉文帝,怀着崇拜心情去了霸陵。霸陵有时候也叫灞陵,因为靠近灞河而
得名。一个有道仁政天子,陵寝竟然称“霸”,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从钟楼到霸陵,一路向东,会经过灞河,过去很方便,市里有直达公交车。
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到隋唐时期,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
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往往折柳相赠,好多唐人诗歌里都有提到,最著名就
是李白那两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说到霸陵,必须说霸陵尉。霸陵尉是何许人也,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李广
。李广曾经叱咤风云,却被一个小人物而困,让“罢官受辱”成为一个典故,也让“霸
陵醉尉”成为一个势利眼的典型,被后世多加指责。骆宾王在《帝京篇》中说“门前无
复张公子,霸陵谁畏李将军”,杜甫在《南极》诗中说“乱离多醉尉,愁煞李将军”。
他们都认为李广失职落势,受到霸陵尉奚落和羞辱,感慨世事变迁、世态炎凉。
其实,李广杀霸陵尉,是因为摆谱不成,没有严守法律,错不在霸陵尉。在霸陵尉
那吃了亏,而霸陵尉是无错方,他严守了法律和制度,李广完全是得势便猖狂。也有人
说他不地道,是挟私报复,是一个道德污点...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26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朝的近代化zz
宋朝: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作者:孙隆基 ■ 编辑/题图:回廊主人
写这样一个大题目,在一篇文章里只能作一个"长时期"的综观,看能否整理出一些头绪
解释中国今日的处境。千年之交是结这种长阶段总帐的恰当时机,公元两千年之初中国
是世界领先,至千年之末中国已沦为"落后国家";这个千年又可分为两半,前五百年中
国领先,后五百年中国逐渐落于西方之后。"五百年风水"是转了,但未来这五百年会否
轮流转,我们拭目以视。
只将中国与近代西方比较,仍然有西方中心论的余味。因此,本文亦注目中国本身的发
展规律并和西亚南亚的发展相呼应,还涉及内亚洲与中国有关的千年动态。至于本文的
比重,是偏重较不为人熟悉的前五百年,近五百年较略。
宋朝: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公元一千年,正值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咸平三年。宋代中国是世界近代化前奏的说法,
不限于内藤湖南一流的日本学者。当代美国的比较历史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
也说:"本书的假设是: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
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
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子今:汉代社会识字率推测
嘉善在线 > 资讯中心 > 历史人文 > 正文
2011年07月14日 http://www.js0573.com
秦末民众暴动的著名故事,有陈胜、吴广利用同行戍卒神秘主义意识进行宣传鼓动的情
节。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时曾经“行卜”
。卜者暗示“卜之鬼”,“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
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
往语,皆指目陈胜。”所谓“丹书帛曰‘陈胜王’”是秘密行动,可推知陈胜、吴广这
样的普通戍卒,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可以写字的。而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的经历,是
大家都熟悉的。他们虽然在戍卒中身为“屯长”,但应当仍然是平民身份。
汉代普通人识字的例证,则有《史记•外戚世家》记载的窦少君故事。汉文帝窦
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字少君。窦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
”。此后相继“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
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恩來和林彪
在手下面前大哭和对毛主席说大权还在他手上,两者都可能发生过,并不矛盾。当相不
容易啊。虽然毛已经不完全是皇帝了,但夹在外戚宦官和文武百官中间的周恩来做人很
艰难。
z****e
发帖数: 54598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幕府时期也不多嘛
你看织田就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藤原还是平
德川就很难说清楚是源还是藤原
最初贵族四个姓,源平藤橘,四大家族
源平的剑,藤橘的笔,都是很有名的
源平合战时候,也不是绝对的平家就一定支持平家
源氏就一定支持源氏
支持源氏的平氏
北條時政、熊谷直實、畠山重忠、梶原景時、三浦義澄、千葉常胤、上總廣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義重、志田義廣、佐竹秀義、源季貞等。
转篇文章,你可以看看源平及其分支占了多少人
日本宗姓制度(转)
(2009-04-19 11:24:28)
转载
标签:
杂谈

如果有人问及:“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姓氏最多呢?”相信许多人的脑中都会闪现“日本
”这个词。虽然笔者没有具体调查过,但相信日本不会出“三甲”。
抱着这样充满好奇的求知之心,笔者开始着手“研究”日本的姓氏,经过一段时间,
发现它真得很“有的聊”。
首先要阐明的事,日本名义上的国家首脑——天皇及其一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姓氏
的家族。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二战战败之前,天皇一直是以“现世神”的身份统治
日本的。所谓“现世神”,就是“现身在世界上的神明”。虽然这显然是天皇为巩固统...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639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历史的一个体会
红朝的毛时代套一套权臣,宗室,宦官,外戚,藩镇,党争的路子还勉强行,近几十年
事物在发展,至少买办作为强大势力登场也要到近代了。
不过你要说国民党时代也已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也说得通。电视剧潜伏就是按这个路
子借"古"讽今的。
m*******e
发帖数: 639
40
娶妻娶贤的道理是对的。但是例子有点偏。
江后可算是毛太祖后期最得力和信任的爪牙,外戚本来就成不了大事,后期起到辅佐远
新的作用就够了。最后树倒猢狲散时,在法庭上别人都蔫了,江后维护起太祖的革命路
线依然彪悍,最后也算殉了太祖,得妻如此,太祖复何求。
C********g
发帖数: 9656
4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952
吴思老师写本书,难过翻越一座大山。
人们能看到《潜规则》、《血酬定律》的风靡一时,却不知吴思为此记下400万字
以上的史学读书笔记,如果加上史学之外的笔记,他的电脑里已容纳了600万字以上的
东西。
出门时,吴思不会忘记带手机,它有录音功能,有什么想法立刻录下来。每读一本
四五十万字的书,他要阅读相关的六七本书,留下10万字的笔记以及1万字的书评。
所以,吴思老师写东西特别慢。每年最多写4篇,最少写2篇,每七八年,凑成20多
篇后出一本书。按这个节奏,他的新著也该问世了,可要命的是,他突然想起了两个话
题,想单独写两篇文章,这一写就是3年,可写完后自己又不满意,只好暂时放在一边
,这让他的新书一拖再拖。
于是,只有拿出这本《我想重新解释历史》了,它是吴思老师接受各媒体访谈的合
集,至于计划中刚写完一半的那本书,吴思满脸遗憾:“再等两年吧。”
我曾经读不懂历史
北京晨报:您怎么想起出这本书了?
吴思:这本书是我10年来接受各媒体访谈的合集,共29篇,复旦大学出版...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2273
42
文革结束后,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气氛中,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主犯江青量刑
。许多人主张判处死刑,陈云却力主“不能杀”,认为同“四人帮”的斗争终究是一次
党内斗争。有人提出党内斗争也可以杀,陈云依然坚持说“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
后代不好办”。
陈云甚至最后说,你们坚决要杀,请在会议记录里写上“陈云同志不同意”。
邓公,在文革中受苦受难的邓公,大儿子在文革中受迫害摔断一条腿的邓公,不愧有政治
家的气魄,深思熟虑后,放下心中所有的仇恨,力排众议,拍板采纳了陈云的建议,后
来大多数人接受了陈云的主张。
所以后来看到和江core争权失败的,陈希同只是囚禁,派别斗争中的牺牲品的陈良
宇,也只是囚禁,而不是杀戮。
事实证明陈云的建议是十分有远见的,不开本朝政治斗争互相杀戮的先河。即使
邓公做决策时没有采纳陈云的建议,在历史长河中,光凭陈云的一句话,你们坚决要杀
,请在会议记录里写上“陈云同志不同意”。也会赢得一片赞扬的掌声。
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帮派党争,这是一个必然的矛盾,有利益就会有争斗,如果用杀戮
解决问题,一个帮派靠杀戮胜了另一个帮派,然后另一个帮派...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99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疆的今生前世
赛福鼎.艾则孜难道是个东突分子?
http://www.ltaa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70&extr
一直就想写一篇关于新疆的文章。最早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土耳其反对派领袖干涉新疆
事务,龙腾网把国外网民的讨论翻译过来,贫道以游客的身份做了一个简单的评论。后
来T姐希望贫道能够写一个比较详细一点的评论,让大家了解一下中西亚的情况。不过
当时贫道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件事就不了了之。最近恰逢奥观海会见法王大人
,贫道就打算写关于西藏的文章。结果文章刚起了个头,18日和田就发生了恶性暴力流
血事件,贫道看了报道以后非常愤慨!所以这几天决定先写关于新疆的文章。以后有时
间再写关于西藏的文章。
贫道的这篇文章,共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讲述新疆的历史,后一部分讲述新疆现状
,分析迷局。
在讲述新疆历史之前,贫道先问各位三个问题:
1.我们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种说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2.西方宣传的“东突厥斯坦”是怎么回事?和土耳其有什么关系?维吾尔人真的和土耳
其人是“兄弟”吗?
3.中原王朝至公元前100年左右就开...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汉的皇上悲催啊
另外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专权就开始了
A*****l
发帖数: 1955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汉的皇上悲催啊
所以东汉史整个就是宦官外戚士族搞来搞去……
v*****s
发帖数: 20290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蕃之死与党锢之祸(上)
上集还是外戚宦官是坏人,党人清流是好人的传统史观啊。

b*********f
发帖数: 1585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蕃之死与党锢之祸(上)
我认为外戚有好有坏 比如梁商做的还不错 但是大部分不是个东西
v*****s
发帖数: 20290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蕃之死与党锢之祸(上)
好坏不是主要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东汉会陷入这样一个外戚宦官轮流掌权的
怪圈。为什么之后的各朝都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同样是宦官专政,小黄门,神策军护军
中尉,司礼监掌印太监之间又有什么异同?这中间体现了天朝政治制度特别是皇权什么
样的流变?
i*****g
发帖数: 11893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蕃之死与党锢之祸(上)
外戚和宦官
中国可以于罗马和拜占庭帝国参看
s****n
发帖数: 8912
50
崇祯皇帝自杀前安排三个儿子逃亡。这三个皇子,分别是:皇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
、永王朱慈炯;四子、定王朱慈炤。三个皇子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子朱慈烺,因为他
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崇祯皇帝死了,明朝在法律意义上也灭亡了,这侥幸逃出紫禁城
的三个孩子从此也没有再踏进紫禁城半步,但是只要朱由检的儿子还在,明朝就还有复
兴的可能,在理论上就可以延续王朝的血脉。
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三个皇子作为前朝余孽,是重点提防对象,很快就被搜出
逮捕了起来。李自成率领大军东征吴三桂,朱慈烺兄弟三人也被带着,作为招抚、压制
吴三桂的砝码。可吴三桂一点都不给朱慈烺三兄弟面子,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照打不误,
还引进清军,大败农民军。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兵的双重打击下,节节败退,放弃了北
京城。西撤时,农民军还裹挟着太子朱慈烺及两个皇子。途中,农民军在追兵和各地明
朝残余的打击下,分崩瓦解,自顾不暇,对朱慈烺等三人自然也管不了了。此后,朱慈
烺三人下落不明,从一切正史中消失了。
朱慈烺三人虽然不知去向了,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政治价值不会因此减弱。尤其
是继续坐了江山的清王朝装模作样地埋葬崇祯帝和皇后,宣称入关是“为明复仇...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