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外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u***************r
发帖数: 11227
1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汉武帝一生最宠幸的女人,死的时候竟血流成河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Oct 26 07:54:02 2017,GMT)
汉武帝,一个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人物,他在位五十四年,居功甚伟,首开通商丝绸之路,改革货币,开拓疆土,是我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皇帝之一。虽然,他在晚年犯了一些错误,给后世留下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们无法否认他的丰功伟绩。
他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当然,他也用着自己手上的权利,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作为皇帝,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正是因为他是皇帝的特殊身份,作为丈夫,他却是一个让人后世诟病的丈夫。
作为皇帝的汉武帝,一生妃子不计其数,但是,名字能够流传后世的只有四个,而就是因为有着汉武帝的宠爱,这四个女人的命运,却并不比其他人好到哪儿去。
陈阿娇——汉武帝的第一任正宫,可以说汉武帝能登上宝座,她和她的母亲有一半的功劳。她的母亲是馆陶公主,这个公主可不一般,她是景帝唯一的姐姐,太后的独女,可以说,其身份尊荣无比。但是,他还不只是宠爱,还有尊贵,荣华,财富等等,可就是这么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人,始终免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
最近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在影院热映,勾起了很多老炮们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追忆,也让越战老兵走入了当代人民的视野。
越南这个不安分的邻居,70年代在苏联的支持下,妄图吞并老挝和柬埔寨,并且侵占中国的边境领土,要求中国把西沙群岛交给越南。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我们国家打了一仗,经过10多年大小战争,在苏联解体后逐渐老实,最近又在搞小动作,被中国人民谴责。
熟悉越南的朋友就知道,越南这个国家竟然有40%多的人姓阮,还有黎、李、陈、吴等大姓。读者很纳闷,这不和中国的姓氏一样吗?还真是一样的,越南这些姓向上追溯几十代,还是从中国中原地区迁徙过去的。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称霸,死后他的子孙争权,越国分裂为很多部族,史称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都尉赵佗带领50万军队越过南岭征伐百越,山越之地(越南北部)始置交州,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把越南划入管理范围内。两汉时期越南由交州刺史管理。三国时,孙权对越南进行了进一步开发。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大量汉人南迁至越南。至唐朝这几百年一直都在中国的管理下,所以今天唐朝著名诗人王勃的墓在越南(王勃之父担任交州刺史,王勃探亲途中落水溺亡)
唐朝灭亡后,...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
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总是虚无缥缈的,因此,人们总是对历史充满了好奇,比如: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各种脍炙人口的故事……
中国古代帝王的内职机构和组织形式,主要由后妃、女官、内侍、宫省等制度构成。它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奠基密切相关。
它集中体现了君主的特权,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腐朽性和残酷性。今天我们所要谈及的也是人们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后宫改嫁。
在历史给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每个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而且,大部分都是因为其背后势力的支持。但是,这么多的妃子却也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便是:有一些妃子一辈子也没能得到皇帝的恩宠,于是,便只能在深宫中孤独终老。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的真真假假再加上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正确答案,因此,才使得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重。那么,是不是每个皇帝都是佳丽三千呢?皇帝的妃子是不是不能改嫁呢?出宫了的妃子还能再回来吗?
古时候,为了招揽势力,在成年后皇子们便不得不娶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以便能够登上皇位。因此,每个皇帝身边总有很多个妃子,但也并没有三千,三千只不过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罢了。那么,问...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2019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窦广国
果酱。:) 都是从书里看来的。
提起窦广国,我再罗嗦两句。窦广国幼年的时候,他姐姐窦太后就进宫了,后来窦广
国被人贩子掠卖,流落在外,汉文帝即位以后,窦小姐作了正宫娘娘,於是便发动
全国人民的力量寻找这位失落的国舅,最后终於找到了,姐弟一家大团圆。这个窦
国舅并非是民间传说中的那种不学无术的国舅,他当上正式国舅爷以后,勤奋学习,
礼贤下士,以至于“有贤名”,这对于一个从小被卖为奴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很不
容易的事。后来宰相的位子出缺,汉文帝发现他这位小舅子很能干,就打算让他上,
后来考虑到外戚避嫌的问题,这件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搞笑的是,有一出戏(名字我忘了),把窦广国改名叫窦广平,说他后来恃宠而骄,
犯了死罪,窦皇后大义灭亲,最后还是把他杀了,真不愧是八卦历史的经典,呵呵。




c**r
发帖数: 2019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窦广国
ft, you just want me to show how wrong you are?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
,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
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
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后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
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
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
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為梁孝王。
c**r
发帖数: 2019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窦广国
果酱。:) 都是从书里看来的。
提起窦广国,我再罗嗦两句。窦广国幼年的时候,他姐姐窦太后就进宫了,后来窦广
国被人贩子掠卖,流落在外,汉文帝即位以后,窦小姐作了正宫娘娘,於是便发动
全国人民的力量寻找这位失落的国舅,最后终於找到了,姐弟一家大团圆。这个窦
国舅并非是民间传说中的那种不学无术的国舅,他当上正式国舅爷以后,勤奋学习,
礼贤下士,以至于“有贤名”,这对于一个从小被卖为奴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很不
容易的事。后来宰相的位子出缺,汉文帝发现他这位小舅子很能干,就打算让他上,
后来考虑到外戚避嫌的问题,这件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搞笑的是,有一出戏(名字我忘了),把窦广国改名叫窦广平,说他后来恃宠而骄,
犯了死罪,窦皇后大义灭亲,最后还是把他杀了,真不愧是八卦历史的经典,呵呵。




c**r
发帖数: 2019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窦广国
ft, you just want me to show how wrong you are?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
,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
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
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后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
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
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
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為梁孝王。
r*****d
发帖数: 57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原创】汉武奇人卜式评传
汉武帝的用人之道,历来非议甚多。近读网文,有曰:汉武帝蹂躏宰相。并总结道:汉武
帝执政期间,先后一共有十几位宰相,其中除了极个别的得以善终,其他的都是或者被杀
或者自杀或者族灭,而汉武帝的宰相队伍中不乏外戚、勋旧、宗室、将领,但都被汉武帝
视作呼来喝去的奴才,这在早期封建社会是非常罕见的。
先看看班固的汉书怎么说。
赞曰: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
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
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
,弘羊擢于栗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
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
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
对则严助、硃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
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
遗文,后世莫及。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
s***y
发帖数: 7034
9
夏侯胜与汉武帝“庙乐”之争
● 葛剑雄

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七二年)五月,即位不足两年的汉宣帝下了一道全面颂扬他
的曾祖父汉武帝的沼书,要求丞相、御史与列侯(世袭的侯袭,一般为功臣或外戚及嫡系
后裔)、二千石(年俸二千石的高级官员)、博士讨论武帝的“尊号”和“庙乐”:
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遁,甫平氏羌、昆明、瓯骆两越,
东平 、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宝陈于宗庙;协音律,
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
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磷获,海效钜鱼
,神人并见, 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朕其悼焉。
(孝武皇帝亲身实践仁义,加强军事威力,北征匈奴,使它的首领单于逃往远方
,甫平氏羌、昆明、甄骆、甫越、东越,东平蔑、貉、朝鲜,开疆拓土,建立新的郡县,
众多的蛮族纷纷降服,自己来到边塞请求归顺,缴获和贡献的珍宝陈列在宗庙之中。他统
一音律,指导创作了乐曲歌曲,祭祀上帝,到泰山封禅,建立祭礼天帝的明堂,改变了历
法年号,更新了衣冠服饰。继承了圣人
t*****e
发帖数: 247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姜维讨论贴
讨论姜维的人咋那么少呢
我个人比较喜欢姜维主要是当年看到智力96武力92这种华丽的指数(游戏《三国志》)
而且在演义中姜维也是褒多于贬。在三国志当中,陈老师给的资料太少了。姜维传里面
,基本上就是流水账,还有姜维的11次战争,也是简略了些。也有人给他总结,说11次
出战,2大胜2小胜4平手2小败一大败。不过这些也是纯粹的个人推断,不能当作佐证。
从汉朝官制来看,大将军基本等于二皇帝。当年西汉的丞相地位极高,以后的各个朝代
中,以西汉的丞相地位最高。东汉以来,三公九卿一直得以延续。而丞相这个位置基本
废置。整个汉代,大将军一职绝对不亚于丞相。而且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车骑骠骑将
军次之,卫将军再次之(一说卫将军平于车骑骠骑)。一般来说,大将军在位,朝中军
政都是一手包。丞相在位,朝中不设大将军位。西汉时,大将军和丞相,大多为外戚霸
占,皇帝往往无法大权独揽。东汉基本不设丞相,三公为最高权力象征,却是不折不扣
的花瓶。曹操硬生生让自己当了丞相,名正言顺的大权独揽,呵呵。
B******m
发帖数: 2643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就是这样的
0.最开始大家比较抹不开,心里惦记领袖位子还得摆个样子,启脸皮比较厚,说以后位
子就我们家人做了,开始夏朝。
1.夏桀同学比较残暴,商汤要取而代之,但是人家一家子继承已经很久了啊,于是就说
我要革命,把政变这事说的很文雅。
2.商纣比较残暴,周文王想干掉it,可是不好再用革命的招数,就说让自己儿子干。
3.周天子分封了很多诸侯,造成四海纷乱,秦朝强化自己的军队,废除了分封。
4.秦朝太多残暴专横,所以汉朝要推行仁政。
5.仁政大久了宦官啊外戚啊将军啊都出来了,结果国家完蛋不说,少数民族差点把中国
祸害成印度,好容易打统一了,唐朝封了很多节度使,防止边患。
6.唐朝被节度使祸害死了以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军权收给自己。
7.军队不强的宋被灭了,元朝瞧不起汉人,搞种族歧视还压迫知识分子。
8.明朝看到宋元的下场拼死保护燕云十六州,修长城,下放部分军权,倚重官僚制度。
9.可是明朝的皇帝太混蛋,官僚也太过僵化。清朝的皇家教育于是特别严格,对汉人的
压迫也参考了元朝的教训宽松许多。
10.可是清朝对内思想压制,对外不思进取,被西洋来的鬼子和革命党祸害死了。
11.革命党时期思想那是相当的开放和
j*******e
发帖数: 349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宋最后的灭亡 (4)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songchao/
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合州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
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
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檀又
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可是南宋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奸臣贾似道本是市
井一混混,凭借外戚身份,竟位极人臣,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
古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而贾似道竟私自与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
。回临安后,其又编造打败忽必烈的谎言,更博得皇帝的信任。贾似道此人外强中干,
表面嚣张,内心非常惧怕蒙古人。其残害正直的大臣,尤其是一些抗蒙将领都被他关进
了监狱,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更是被贾似道害死在狱中。在迫害忠良的同时,贾似
道又大肆提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所谓心腹,用这些庸才来代替被害忠良的位置,从而
完成了对南宋军政各界一次致命的大换血。
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
M******a
发帖数: 6723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明野史(0)
http://open-lit.com/bookindex.php?gbid=453
南明野史
原序
第一卷 安宗皇帝紀
第二卷 紹宗皇帝紀
第三卷 永歷皇帝紀
第四卷 附錄 魯監國載略
原序
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亡以縱其淫哉?何明自中葉以後,生民之悴憔如
此,其無極也。主昏於上,政出凶閹,民窮於下,翦為流寇。鄙夫蠹國竭民,清流矜高
炫異,無非啟宗社之殷憂,釀黎元之奇禍焉耳。懷宗鑒前事之失,力翦元凶,痛懲夙謬
,庶幾宵旰勤勞者矣。然無知人之哲,矜明察而愈惑,無持久之力,好更張而益亂。懲
前弊矣,乃緝事廷杖,陰踵前弊而行;通下情矣,而裁驛加派,孰非矯情而出?府臣民
之怨,養勛鎮之癰,內憂外患,天變人窮。政府寄寓耳,節鉞兒戲耳。國勢人情,至於
爾日,真衣敗絮行荊棘也。所以難重驪山而非緣內嬖,禍烈哀平而不因外戚,質異昏庸
而慘於晉惠,情非晏佚而毒於宋徽。易地參觀,彼此相笑。以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輕
輕斷送於一人之手。紅閣之縊,譬彼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理之至耳
h*****p
发帖数: 2638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挖个三国坑吧
☆─────────────────────────────────────☆
OXGBIX (牛英九) 于 (Sun Mar 22 13:37:14 2009) 提到:
曹操这意见对不对
大家都知道三国之乱源头之一是十常侍,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
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
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
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
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
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
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
,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十常之死特有意思,当时皇帝身边有十个经常不离左右的宦官叫十常侍,他们贪赃枉法
,残害百姓,陷害忠良。灵帝对他们的话非常相信,汉王朝统治已非常危险了。
朝中谏议大夫刘陶向灵帝哭谏,要灵帝除掉十常侍,灵帝不但
h*****p
发帖数: 2638
15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Mar 1 10:45:43 2009) 提到:
吕思勉的《秦汉史》说的。
他还说汉武帝喜欢任用私人外戚,如果把卫霍的资源
和权力给深得众望的职业军人李广程不识,匈奴早就
完蛋了。
结果最后匈奴弄了个半生不熟,匈奴后来败落的最大原
因不是汉,而是自己分裂。
如果此说正确,那北宋时候早就立国了的封建政权辽
比匈奴强悍多了。汉朝的所谓武功,还比不上北宋。
☆─────────────────────────────────────☆
microyu (yu) 于 (Sun Mar 1 12:02:21 2009) 提到:
汉高祖白登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觉得匈奴人怎么也少不到哪去。匈奴女的从军么?
☆─────────────────────────────────────☆
daemonself (daemon) 于 (Sun Mar 1 14:09:48 2009) 提到:
这又是一个神话故事,中国的史家就是扯淡专家,匈
m*******e
发帖数: 21667
16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Mar 1 10:45:43 2009) 提到:
吕思勉的《秦汉史》说的。
他还说汉武帝喜欢任用私人外戚,如果把卫霍的资源
和权力给深得众望的职业军人李广程不识,匈奴早就
完蛋了。
结果最后匈奴弄了个半生不熟,匈奴后来败落的最大原
因不是汉,而是自己分裂。
如果此说正确,那北宋时候早就立国了的封建政权辽
比匈奴强悍多了。汉朝的所谓武功,还比不上北宋。
☆─────────────────────────────────────☆
microyu (yu) 于 (Sun Mar 1 12:02:21 2009) 提到:
汉高祖白登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觉得匈奴人怎么也少不到哪去。匈奴女的从军么?
☆─────────────────────────────────────☆
daemonself (daemon) 于 (Sun Mar 1 14:09:48 2009) 提到:
这又是一个神话故事,中国的史家就是扯淡专家,匈
z****e
发帖数: 54598
17
你就扯吧你,搞得好像汉朝和唐朝就是一杆子桶到底一样
怎么说汉朝也有东汉和西汉之分和王蟒变天,之前还有秦统治了短暂的两个皇帝
怎么说唐朝也有安史之乱和武则天变天,之前还有隋统治了短暂的两个皇帝
更不用说唐在二世祖的时候就分为两派互相乱砍
其本质跟阿拉伯帝国之间的各色大食更迭有本质区别么?
更不用说罗马本身就是从共和国建起,虽然恢复了帝制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选举制的基础,所以上层阶层的更迭
不会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其下层百姓还是有一种政权认同滴
这跟汉到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
还有唐到宋之间的五代十国,以及宋到明之间蒙汉之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唐时候上层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过
后期的君主立宪制以及共和国出现之后
这样的非血统的执政更迭就更多了,而且就是大清朝,也有慈禧太后干政
你是不是也要把这个给算进去啊?还有日本的幕府
那非血统的更迭就更多了,中国历史上还经常出现外戚专权
你这个要深究下去,那岂是一下两下能解决得了的
封建帝国有几个不是一路乱搞搞出来的?就是苏联都不是啥太平的政权
你是不是也要把列宁和斯大林分开啊?
我在军版就回你了,这种上层的简单更迭不能作
s*****e
发帖数: 16824
18
不可能啊,手下的官僚体系都烂了,搞不下去,崇祯不是还打过他外戚的主意,结果个
个说没钱。他那些兄弟,起义军都围城了,还舍不得拿钱出来犒赏守城将士,都这样一
些人,还能怎么办?
w**t
发帖数: 3247
19
汉的问题在政权结构不太稳定吧,外戚宦官轮流上,人才的选拔有问题。皇帝的寿命也
是个大问题。经济上土地兼并太严重了。现在的ZF倒是接受教训了,土地干脆国有。国
家是最大的地主。气候变化上俺没研究,就不胡说八道了。
g*******2
发帖数: 330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为什么不迁都南京?
其实他还是很勤奋地,可惜性格多疑,没有知人之明,频繁换宰相,灭了魏忠贤,导致
宦官对他有疑虑;他不近女色,也没有外戚专权,这样,他就没有了亲信,成了孤家寡
人。说白了,就是他没有治国的能力,尽管象蚂蚁一样勤奋,还是不能逃脱亡国的命运
。可惜他没有找到一个辅佐他的有智慧的人。冤杀袁崇焕也让大臣对他心生恐惧。
g*******2
发帖数: 3306
21
扶苏当时是在边疆打仗,秦始皇一死,被赵高所害。其实,每个朝廷,不是宦官当权,
就是外戚当权.所以,秦始皇生前很可能更喜欢赵高,其次才是李斯。这也是为什么李斯
当时被动地同意了和赵高一起出假诏书,赐死扶苏。
v*****s
发帖数: 20290
22
秦朝二代而亡,不好说。
东汉的外戚宦官争权一直贯穿后半期,大体上来看也就是后党和帝党的争斗。太监并没
有像唐朝一样脱离皇帝成为一个有独立政治权利的团体。
唐朝的问题是如何让太监一步步掌握兵权的?为什么会让太监掌握兵权?
g****t
发帖数: 31659
23
唐朝皇帝无外援,所以太监一旦掌了兵权,就无法终止这个状态.
所以太监控制兵权成了常态.
放其他朝代,太监就算在京城嚣张一时,
有的是野心家等着排队灭他们.所以太监控制皇帝成不了常态.
拿微分方程的术语来说.前者是稳定平衡点.后者是不稳定平衡点.

秦朝二代而亡,不好说。
东汉的外戚宦官争权一直贯穿后半期,大体上来看也就是后党和帝党的争斗。太监并没
有像唐朝一样脱离皇帝成为一个有独立政治权利的团体。
唐朝的问题是如何让太监一步步掌握兵权的?为什么会让太监掌握兵权?
p****t
发帖数: 11416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假如李广上司不是个外戚,肯定不会受到古往今来那么多士人的同情
屁股决定脑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谓客观只是程度轻一点
s*****e
发帖数: 21415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我看水平高低相差也有限
关键是一开头的硬仗都留给李广,打完了再让外戚来收拾残局……
s*****e
发帖数: 21415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的吊诡
李广难封的吊诡,主要在于二处:
一则汉军初立,军皆不能战,靠李广打了几个硬仗,为后面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则李广名气大,匈奴主力寻战专找他,结果一开头总是碰到匈奴主力。其实,
李广的名气也拖累了李陵,否则匈奴估计也不会非要把李陵拿下。
武帝用人,内外亲疏有别,表面上看是论军功一碗水端平,实际上有一个啃骨
头和吃肉的先后顺序问题。
一开头的硬仗都是李广和别的炮灰将军打的,打了几次之后,再靠外戚摘桃子。
可笑的是还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可惜,到了后来没有那么多炮灰将军了,李广利也就挂了
s*****e
发帖数: 2141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的吊诡
李广一共就四次机会。中间整整六年时间因为第一次出征当了炮灰
坐在家里当庶人。
问题是如果没有李广和公孙敖拖住并且拼掉匈奴一部分主力,后面
何来卫青持续不断建功立业?
这次第一次出征也是汉军最没谱的一次,以前都是守势,这次是第
一次主动出击。匈奴认准李广军是主力,于是李广就悲剧了。
你非要认为卫青斩首700是卫青指挥牛我也没办法。不过,我认为
这七百其实也是李广、公孙敖损失的一万七换来的。
其实武帝朝很明显了,不跟着外戚,只有啃骨头的份。然后损失了
军队,搞不好还要砍头。
s*****e
发帖数: 2141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的吊诡
马邑总策划是王恢。
硬仗终归是要有人打的,武帝亲疏有别,让人齿冷。
专任外戚,殆有李广利之祸。
f****m
发帖数: 5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的吊诡
李敢不就跟着霍去病疯了侯嘛。再说了嫌别人外戚身份,也不想想李家不也
靠着家世背景先混出头。
s*****e
发帖数: 2141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的吊诡
你仔细去查,李广利还是打赢了的,只不过损失比较大。
其实风格和霍去病相类。
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到了李广利的时候,良将凋零,
(都被汉武帝拿去当了炮灰),所以硬骨头没人啃,只
好李广利自己啃,所以损失比霍去病的时候更大。
李广利之祸,即汉武帝专任外戚的结果。
d****b
发帖数: 346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的吊诡

一则汉军初立,军皆不能战,靠李广打了几个硬仗,为后面的发展铺平道路
:你最好回去读读历史,李广的才能也就是做个守边的将军,基本没有打赢过大仗,这
本身和他带兵有关,李广带兵,不讲纪律性,出行不放刺候,两翼没有游骑,前锋主队
不分,长途奔袭事先不准备地图,也不找向导。这样的将军带领大军深入大草原岂能不
败?
二则李广名气大,匈奴主力寻战专找他,结果一开头总是碰到匈奴主力。其实,
李广的名气也拖累了李陵,否则匈奴估计也不会非要把李陵拿下。
:李广的个人名气源于他的个人武力主要是骑射的水平。他的飞将军的名头也不见得多
正面,这个名字是匈奴起的,源于他当年被俘后又想办法逃走(匈奴没有监狱),逃的
比较快匈奴人追不上所以称飞将军。
“李广的名气也拖累了李陵”,
:这个太搞笑了,李陵的凶悍才是原因。
开头的硬仗都是李广和别的炮灰将军打的,打了几次之后,再靠外戚摘桃子。
可笑的是还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还是先看了历史再说吧,武帝是很想重用李广的,李广卫青可是同时上路的,那里来
的摘桃子一说,最后一次李广也是自领一路大军,作为边关将领一出光就迷路,等到人
家仗都打完了还带军队找到北的烂人居然还想
s********e
发帖数: 13723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除了外戚谁好封
要说李广军覆没这好几次,汉武帝也没有说他不行,只是说他运气不好,这个也能说明
一点汉武帝还是认可他的能力,只是在汉法之中他的功劳体现不出来。
s*****e
发帖数: 21415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除了外戚谁好封
呵呵,整个汉朝都很奇怪,牛b的将领都是皇帝的大舅子小舅子
你只能说是随机分布at its best ...

搞,这些细节都没有。
T****r
发帖数: 2209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除了外戚谁好封
扯的吧?整个汉朝?
除了汉武前后,还有哪些?
s*****e
发帖数: 21415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除了外戚谁好封
自己去看史书~~
s********e
发帖数: 1372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除了外戚谁好封
中国怎么没有将军亲自写一本什么匈奴战记,什么的,肯定很精彩。 据说左传的一部
分是吴起写的,所以很多人就说左传关于战争的部分比史记要强一点。
h***n
发帖数: 1275
37
霍家的势力太大,也太嚣张,家里的奴才在街上公然殴打御史大夫,记得就是因为那御
史大夫没给那些家奴让路,霍光本人甚至都不知道,因为家奴们觉得这事小的不值一提
,那御史大夫也只能忍了。
汉代杀的功臣多是外戚,而这里面水就深了
l*********y
发帖数: 1011
38
立嫡立长只是个说法,能不能贯彻,如何贯彻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历史上
的很多“传位”乱象,都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要立嫡立长(遵守规矩,这个规矩好坏
可以另说) -- 才能不行或者不讨喜欢或者外戚专权或者相权做大 -- 发挥“政治灵活
性”另立 -- 政局动荡。
政治灵活性何止是现在中国问题的最大特色,夸张点说是中国历史问题的最大浓缩,也
不为过。
公开与法制化后形成比较僵硬的体系,对于短期内肯定会压制一些效率和速度,却有利
于化解矛盾,从长远看是维护稳定的最佳手段,因为那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这是美国政治体系的最大优势之一。
万事都是阴阳相容,利弊共存的,过于追求效率就会失去稳定。对于国体政体这样的大
原则,必然要求稳。TG搞政治体制改革反复推诿的根本原因(或者借口)就是如此,显
得“顾虑重重,权衡再三”。如今面对这个国体政体中最大的事情,却漠视这个巨大的
漏洞,不知何故。
v*****s
发帖数: 20290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继续汉朝的话题
嗯,俺也这么觉得。不过吕后这事,俺第一不熟,第二也觉得没啥可说的,外戚不都这
样,太后挂了,
还能落的好去?就是武则天,也保不住她侄子啊。
w****j
发帖数: 558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继续汉朝的话题
我们得站在外戚的角度,怎么搞利益才能最优化。
m******r
发帖数: 4351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汉武帝在用人上和崇祯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一个处在国力的最强期,一个在最弱期而
已。要说不同,顶多是是汉武帝特别信任外戚罢了。
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
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
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
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
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a*****n
发帖数: 1593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还不如说运气呢。不过就是喜欢用外戚,早年碰上卫青霍去病,晚点碰上李广利
m******r
发帖数: 435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这要看你相信谁了,我觉得仅凭汉书家僮二字,就给他整出一个姓卫的丈夫,恐怕根据未免有些不足。
史记的说法可是平阳侯的妾,而且一家人都冒得卫这个姓。
史记的注解对这点也很迷惑,所以我才有如上一个猜想,卫媪的地位可能比想象得还要
低。
索隐卫,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卫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
或者媪是老称,後追称媪耳。又外戚传云“薄姬父与魏王宗女魏媪通”,则亦魏是媪姓
。而小颜云“卫者,举其夫姓也”。然案此云“侯妾卫媪”,似更无别夫也。下云“同
母兄卫长子及姊子夫皆冒卫姓”,又似有夫。其所冒之姓为父与母,皆未明也。
g****t
发帖数: 31659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吕思勉算是厚道的了
前面有人说,吕不厚道.吕其实也就说了“渎职”而已。他认为
用将还是该用宿将,而非私人。
相比较之下,史记汉书可都是把卫霍专门在佞幸列传提及的.
史笔如刀,这用心是很毒的.
汉书:
卫青、霍去病皆爱幸,然亦以功能自进
史记: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卫霍恐怕是历史上独一份的"爱幸"可以出塞建功立业的.
L***n
发帖数: 6727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发现本朝和明朝很相似啊
有点像汉朝,开国几代英主一死,就是宦官(团派)和外戚(太子党)争霸了,不过
汉朝强多了,第一英主比本朝多,不像本朝三代就成团团了,第二政权有合法性,
不像土鳖整天提心吊胆,第三政治制度比较完善,意识形态也有,不想现在到处
是不稳定的结构
w**t
发帖数: 3247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新三国说句公道话
之甥啊。顶天算外戚吧?
d****z
发帖数: 9503
47
刘邦对外戚专权没有历史教训可以参考借鉴呀。而且吕后那阵子势力也就一般,保住太
子的位置是靠诸大臣,而不是吕氏。
O****X
发帖数: 24292
48
晕,最厚黑的部分居然我老不点出来你门就看不懂
戚妇人年轻没定性,江山交给她变色更快更没谱
吕后年纪大了,只有捆在刘氏这个树上混了,后来节制外戚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w**t
发帖数: 3247
49
武帝残酷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啊。比如早年被窦太后压得太久,抑制外戚,
性取向,等等等等。
t*u
发帖数: 174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团派是太子党的制衡力量
看大家的讨论,这些帮派就跟东林党、宦官、外戚之流的类似。
有帮派斗争/竞争,也不见得能由制衡产生良好的政府,因为斗争靠的是暗室规则。比
的是心黑手狠、拍对马屁、准确预判和运气,主要选的不是管理政府事务的能力。
只有独立监督和司法,以及公开选举,才有可能良性竞争。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