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 发帖数: 1872 | 1 都是有分别的,再次证明讲北方普通话是作为一个汉人的耻辱。普通话都是给奴才用的
。奴才们奴性不改天天还要恢复帝
制。 |
|
|
|
|
|
x****u 发帖数: 44466 | 6 没错,因为皇上说什么话太监就得说什么话,粤语皇上听不懂。 |
|
m******r 发帖数: 4351 | 7 我国30年后重修“国史”纠正文革所酿缺憾
■ 对话动机
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版点校
本,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但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学术等
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憾。
2005年,中华书局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准备工作。今年7
月11日,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此次为什么要修订?
如何修订?本报对话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
■ 对话人物
徐俊 中华书局总编辑,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办
公室主任。
为何重修国史?
“存有缺憾,阅读不便”
新京报:为什么要对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进行修订?
徐俊:先要了解的是,宋元以来历代都有整理刊印正史的传统,形成不同时期的通
行版本,如宋代通行的“十七史”、明代通行的“二十一史”,清乾隆时期整理刊刻武
英殿本“二十四史”。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
代最通行版本。
新京报:历次校刻,重点都是什么地方?
徐俊:重点是文字校订和勘误,也有些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 |
|
S*******C 发帖数: 7325 | 8 ☆─────────────────────────────────────☆
destinio (Destinio) 于 (Fri May 28 00:34:14 2010, 美东) 提到:
虽说从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诸葛亮被逐渐神话,但人家当年也绝非凡人;至少在两晋南
北朝时候就已经是偶像级人物了,以下略举几例。
1.
宋书 列传第二十九
刘湛......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
2.
晋书 列传第四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3.
晋书 列传第三十六
尚书梅陶与亲人曹识书曰:“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
也"
(‘陶公’指陶侃)
4.
世说新语 品藻第九
诸葛瑾弟 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
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5.
世说新语 排调第二十五
郗司空拜北府,王黄门诣郗门拜,云: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
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 葛
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
三国由于时代 |
|
R*****d 发帖数: 1148 | 9 无所谓啦,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定论,而且总受政治形势左右。谢谢copy,我也
paste一段,一起学习:
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
取经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字景贤·号汝斋),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
,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
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
“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的
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
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正象鲁迅先生说的,“明吴承恩演《西游记
》,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
意见就有分歧,有的学者主张是受了印
。胡适、郑振铎、陈寅恪等主前者,而
,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
是从整个的《西游记》受印度的影响至
衍那》中的猴子那罗、哈奴曼等的影响
为什么...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520 | 10 蔡京的生辰纲价值十万贯的说法,是从《大宋宣和遗事》直接引用的。这个数字和明朝
的物价水平关系不大。
是年,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匹段,差县尉
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
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
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马县尉问那汉:“你酒是卖的?”那汉道:“我酒味
清香滑辣,最能解暑荐凉。官人试置些饮。”马县尉口内饥渴瘐困,买了两瓶,令一行
人都吃些个。未吃酒时,万事俱休;才吃酒时,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
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笼内金珠、宝贝、匹段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劫去了,只把一对
酒桶撇下了。直至中夜,马县尉等醒来,不见了那担仗,只见酒桶撇在那一壁厢。未免
令随行人挑着酒桶,奔过南洛县,见了知县尹大谅,告说上件事因。尹知县令司吏辨认
酒桶是谁人家动使,便可寻觅贼踪。把酒桶下验,见上面有“酒海花家”,四字分晓。
当有缉事人王平,到五花营前村,见酒旗上写着“酒海花家”四字。王平直入酒店,将
那姓花名约的拿了,付吏张大年勘问因由。花约... 阅读全帖 |
|
j****d 发帖数: 1675 | 11 大房子买不起没关系,我每天看历史书历史故事,沉浸在宋元明清五代十国古人的世界
里,做一个幸福的宅男。 |
|
b*******g 发帖数: 2175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yuhong (yuba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襄樊更名襄阳引争议:警惕带动新一轮地名崇拜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7 01:21:51 2010, 美东)
湖北襄樊将地名改回“襄阳”,引发了网上新一轮的地名争议。粗粗一看,大抵是
支持与批评旗鼓相当,支持者无非是讲讲“凸显文化底蕴”,而批评者则直指地方“瞎
折腾”、“糟蹋钱”。想想此前“石家庄”有意改名“正定”时遭遇的数不清的板砖,
襄樊,或者说现在的襄阳,已经很可以感到安慰了。
襄樊改回襄阳,不过是一次回归的努力而已。这种回归牵涉历史传统、文化价值,
乃至发展理念等诸多方面,因为头绪复杂,所以就具有了多样诠释的可能。这些年来,
每有地名变动的动议或者实践,即会招来纷纭扰攘的批评质疑。何以如此?很简单,地
方上草率的决策或动议在先,民众简单粗暴的指责和批评紧随其后,想不热闹也难。
回溯历史,国内行政区域的变化堪称纷繁复杂。这一点,从时下很多城市在追溯历
史时往往能够翻捡出很多名称即可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会被冠以不同...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13 明朝这两个“帝君”“天尊”也不弱吧?
你看历代称号基本是个增长的趋势,清朝对明朝的增长并不比明朝对宋元的增长大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 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
|
w*******4 发帖数: 361 | 14 实在无语,航海在宋元时期,你知道中国有多强么?
明朝的时候也很强,后来禁海。
清朝这个畜生,后来彻底禁海。
====
别拿科学精神啥的就来说明西方有多强了,科学在我看来不过是真理的一种低级形态。
中华文明比西方文明不知道强多少倍。
还有那个谁说中国凭数量取胜,不知道你是故意的还是睁眼瞎。。。
古代瓷器、丝绸、绘画、金石,哪一项不比啥西方强多了。 |
|
r*****d 发帖数: 1924 | 15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
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三]。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
。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
合[四]”。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听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囗栾 坐。抬头觑是
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
鼓筛锣[五]。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
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
直裰[六]。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
。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七]。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
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
罗[八]。
[一煞... 阅读全帖 |
|
j*******i 发帖数: 2424 | 16 后代的人记得只是汉唐宋元明清这样的大朝,谁会记得晋朝一个老百姓的平凡一生呢。
惜哉惜哉。 |
|
k***g 发帖数: 7244 | 17 祖冲之的历法其实对后世没有太大的影响,大明历在陈灭亡后就废止了,隋朝开始用的
是北周的大象历,后来用开皇历,都和祖冲之的大明历没有什么关系,并且要比祖冲之
的大明历落后很多。
北朝也有和祖冲之一样对历法比较精通的人,但是他们的历法和祖冲之在世的时候一样
,没法得到官方的承认,刘孝孙抱了自己的 paper,带着棺材去向隋文帝哭诉,但是也
斗不过学霸(祖冲之活着的时候也没斗过当时的学霸),后来也病死了。
刘孝孙同学病死以后,一个叫做张胄玄的同学抄袭了刘孝孙的 paper,并且最终获得了
学霸们的首可,被颁行为大业历,但是因为不是他自己的 original research,所以错
误多多,但是张胄玄同学和学霸们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以至于有人(刘焯)举报张胄
玄抄袭刘孝孙时,仍然遭到了张胄玄和当权学霸们的联合打压,《隋书·律历志》里还
保留有这封举报信:“胄玄后附孝孙,历术之文,又皆是孝孙所作,则元本偷窃,事甚
分明。”
刘焯也没有斗得过学霸和抄袭者,也死了。。。。
直到唐高宗时期,因为历法问题多多,才又把刘孝孙、刘焯的 research 找出来,重新
采纳,这就是李淳风的麟德历。
北朝自己...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8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1-04/16/content_12338459.h
请允许我做三个假设:
一、您有一台时光机;
二、您有百元人民币;
三、您想乘坐时光机到已经逝去的某个时代去购物。
今天,用100元人民币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
首先您知道,如果不做任何兑换,揣上人民币就直奔魏晋南北朝或者唐宋元明清,极可
能买不到任何东西,因为那些卖家根本不认识您拿的是什么玩意儿,您说是钱,人家会
说:一张彩色的纸罢了,怎么会是钱?蒙人!
所以您需要兑换,需要把百元钞票兑换成古人认识而且认可的货币,譬如黄金,譬如白
银,譬如古代的各种钱币。现在黄金牌价300元1克,白银牌价7.3元1克(这篇文章是一
个多月前写的,当时金银牌价没现在高),您那张百元钞票可以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
.7克白银。鉴于历朝历代的钱币都是古董,市场价值远远高实际价值,所以我不建议您
直接兑换古币,那样太不划算。
1916年春天的北京,能买25斤大米
兑换完黄金或者白银之后,您嗖的一声来到民国。民国人喜欢袁大头,按说您出发前应
该去古玩市场淘换一两枚袁大...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5352 | 19 ZT:
自娱娱人——金庸在《一个说故事人的自白》中,坦言自己创作武侠小说的动机很单
纯,只是为了“自娱娱人”。
在金庸之前,这4个字的,恕我浅学,我只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出现过。
也许,金庸对自己的自我期许乃是成为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那种虽当时不被社会承
认但自有永久价值的作品的写作者?
政论家金庸的密码本——金庸在1959年脱离香港左翼文化团体,创立《明报》。此后
金庸几乎每天都要写一份《社论》,对时局做出了极其精确的预测、分析,金耀基推许
为“知识丰富,见解卓越,同时有战略有战术,时常有先见之明,玄机甚高,表现出锐
利的新闻眼”。
试举其荦荦大者:全世界第一个公开断言‘文革的斗争目标实为刘少奇’的正是金庸
;1966年金庸“推测在毛去世后,江青很快就会被逮捕甚至处死”;1967年金庸又杞人
忧天:“什么时候毛赫然震怒,再来造林彪一反,亦非奇事”。此后在一篇《自来皇帝
不喜太子》的社评中,金庸又进一步预言林彪没有好下场,将死无葬身之地……
当年庞统自许“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也无逾于此。无怪乎旧同事黄永玉要说
金庸“他那种神奇的能力你很难想象”。
他怎么做到的?
因为金庸... 阅读全帖 |
|
j****e 发帖数: 12067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21 此言甚是。宋時理學雖盛,改嫁於宋元時亦屬平常,明代始普遍有不許一女從二夫、夫死守寡至死立貞節牌坊之事。清代尤甚,修叢書時墓誌凡有女子數嫁者悉删改之,錢玄同先生謂其原則從夫官位顯赫者。
今人若稱劉氏爲毛岸英遺孀,則與清人無异。應稱劉氏爲毛岸英之“夫人”“妻子”“結髮”均無不可,蓋述毛岸英生前夫妻關係也,獨不可强稱“孀”。 |
|
S********8 发帖数: 4466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23 宋元交你漏算了50年。
宋 979-1127, 148
元 1276-1351, 75
东晋你完全没算。 不过我不在乎。
我没有算所有少于20年的断代。 因为这些对攻守城技术的发展没什么大作用。 守城的
没有物质技术的积累; 攻城的也没有动力去创新。
所以即使算上东晋,中国的〉20年的分裂乱世也不过400年。 我的论证没有大漏洞。 |
|
a***e 发帖数: 27968 | 24 宋元之间?辽金时代可是常年堡垒拉锯战的
东晋,北边正五户乱华,淝水之战那么出名
你管这叫大一统? |
|
t*n 发帖数: 14458 | 25 赞不算<20年的
宋元交你漏算了50年。
宋 979-1127, 148
元 1276-1351, 75
东晋你完全没算。 不过我不在乎。
我没有算所有少于20年的断代。 因为这些对攻守城技术的发展没什么大作用。 守城的
没有物质技术的积累; 攻城的也没有动力去创新。
所以即使算上东晋,中国的〉20年的分裂乱世也不过400年。 我的论证没有大漏洞。 |
|
m********1 发帖数: 368 | 26 我非常可惜地错过了年初的元代展(主要是宋元明之交的书画),类似这种主题展览即便是MET也不是常有的,不仅有一般时间不拿出来展示的馆藏,而且还从其他博物馆借来了几件可以对照的(或相同作者的、或同一时代的、或相同主题的)珍贵展品。好像常规展出的藏品比起库存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
|
R*****d 发帖数: 1148 | 27 ☆─────────────────────────────────────☆
SweetJan08 (Jan) 于 (Sat Apr 30 00:33:31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 阅读全帖 |
|
|
f*******e 发帖数: 2791 | 29 其次,“四等人”的划分在客观上是对前代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认同,其对中华民族的
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代至辽金时期是我国民族分布格局再次发生巨大变化和
出现第二次民族融合的时期。伴随着以契丹为主体建立的辽朝、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金
朝对中国北部的有效统治,我国北方民族之间的融合不断持续着。一方面将契丹、高丽
、女真、渤海等划为汉人,不仅是对这些民族融合结果的一种承认,另一方面也为这些
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不仅如此,元王朝的出现,打破了五代宋辽
金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民族的大迁徙、大杂居在蒙元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为各民族
间的融合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明人修《元史》对元朝的版图有如下记述:“自封建
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
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
,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
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30 一、姓氏源流
安(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自行
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
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
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
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
,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
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31 土改惨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作者: 宋红发
(按:此文为作者以回忆方式书写而成,文中关于“八路军抗日”的部份也是以当时作
者的角度,以他所接收到的宣传和讯息做纪录,从而曝光当时中共欺骗百姓以抗日为名
,发展壮大为实的历史真相。回忆土改那部份,更是直接显示了中共都是吸收什么样的
人而组成的。)
我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故漳村(1949年前属于潞城县管辖),该村土地多水源较浅,
适合农业生产发展,又是个集市贸易中心,隔日有集市,市场经济也较发达。人员迁徙
自由,流动人口多,外来打工的无业游民频繁杂乱,人数足有几百人,占本村人口的三
分之一多。餐饮住宿方便发达,但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切和这么美好的条件擦肩而过,由
一个中下等的家庭走向了衰落。
我祖父那一代,哥弟三人均已独立成家,分成三户,仍就居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共有土
地二十多亩(大部分耕地为旱地),房屋十五间,人口共有十四口。这是祖父的父辈们
辛勤劳动遗留给他们的祖业,到了我的父亲这一代这个大的家族由于处在连年战乱时期
,天灾人祸、疾病、事故、命运、加上人的天分能力强弱各不相同,一切皆由市场经济
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所以这个大的家庭不由自...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32 这个朝代顺序歌我都背过,几句还能记得,到网上根据残缺歌诀搜了一下。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
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
|
l*k 发帖数: 624 | 33 宋元激烈的民族融合
是不是也为明提供了安定点的环境 |
|
b****r 发帖数: 2555 | 34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Aug 7 02:17:5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家都知道,李奇微属于较极端的国粉,蒋介石粉.并且很多人
长期坚持反驳,讽刺乃至谩骂李奇微.
但据我观察,李将军的工作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不知不觉,无数人被他洗了脑.不知不觉的,无数人开始把蒋介石当成可以和毛泽东相提
并论的super power.
事实上怎么样呢? 稍微有点知识的人,恐怕都能知道,国民党过去未来和现在,
从来没有过共产党延安整风之后的那种权力结构.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对比,其实压根是个
错位.校长毕生奉行独裁,但最终也未独裁成功.就是到了台湾,党内外也是危机重重.
☆─────────────────────────────────────☆
zeal2009 (zeal) 于 (Sun Aug 7 02:28:11 2011, 美东) 提到:
这应该不是李奇微的个人功劳,我在来历史版之前,就已经把蒋介石和毛泽东
相提并论了,而且二人在我心中一直是此长彼消的... 阅读全帖 |
|
d****z 发帖数: 9503 | 35 这个啥朝象啥朝,最扯淡了。
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有谁象谁?突然到了土共,就要象谁了。 |
|
i***z 发帖数: 7508 | 36 宋元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更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各国技术,宗教都来到中国, 海外
贸易空前发达。
如果不是蒙古人无能,被打回老家,才有明清二朝,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一段500多年的
黑暗期, 明清禁海令, 禁锢思想是中国落后的根本根源,
如果元朝一直传下来, 工业革命即使不发生在中国,中国也会同步发展的,大航海时
代,澳洲,美洲都会有中国人征服的足迹, 中国人就是今天世界的主人阿,中国人近
代这么多苦难,美国,印尼。。。排华,一切罪孽的根源都是朱元啊。 |
|
W******i 发帖数: 187 | 37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帝王都是北方人,朱元璋刘邦偏南些,也是苏皖北部。而且南方是
南宋时才真正超过北方经济的,早些时候不大适合居住。 |
|
z***c 发帖数: 2959 | 38 中国人口繁荣时期增长比欧洲快,而崩溃时期的剧减更是骇人听闻。相比前述西方人口
下降三分之一的灾难程度,中国不仅灾难频率更高,每次灾难的程度,如果我们相信史
书的说法,也要高出一倍以上----
西汉末年人口将近6000万,王莽时期发生大乱,几十年间就使人口损耗三分之二,东汉
光武帝恢复天下太平时,人口只剩下2100万。
东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桓帝时人口又恢复到5648万,但马上又发生了更严重的黄
巾之乱与军阀战争,就像曹操诗中讲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很多地方变成了
无人区,重归一统时,魏、蜀、吴三国人口加起来只有760万,可以说消灭了七分之六
。西晋维持统一三十几年,末年人口1600万,只有西汉盛期的四分之一。
紧接着又大乱几百年,一直到隋朝,隋文帝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盛世,人口发
展到4600多万,接着又发生了隋末大乱,也是毁灭性的,到唐高祖统一的时候,第一个
人口统计是200万户,按中国传统的五口之家计,200万户,当时的人口有1000万左右,
只剩下五分之一。
经过唐代前期、中期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即755年,唐代人口达到
最高峰,有5291万,仍... 阅读全帖 |
|
J*********r 发帖数: 5921 | 39 【帝制兴衰:辛亥百年话“传统”之三】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统中国独有。罗马帝国极盛时人口据说达到一亿,帝国崩溃
后原领土上的居民估计还...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40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4:19 2011, 美东) 提到:
看了他视频的都清楚他讲古代史时,对隋唐赞不绝口,还上百家讲坛讲两宋,对清朝皇
帝也是称赞,唯独对明朝他宣称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还有把明朝十六个皇帝说
成十六个混蛋,朱元璋这样的被他咬住出身说是最卑贱的皇帝,武宗,嘉靖,万历在他
嘴下都是极尽可能的贬低,为什么呢?他和明朝有什么仇么?
☆─────────────────────────────────────☆
Ranma (ranma 1/2) 于 (Wed Aug 17 19:55:27 2011, 美东) 提到:
不如此不出名啊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9:18 2011, 美东) 提到:
问题是他给学生讲课阿,又不是出去讲座贬低明朝
而且他如果想出名,完全可以把隋唐骂一遍,把贞观... 阅读全帖 |
|
i***z 发帖数: 7508 | 41 你这才是黄汉的YY,你说明朝比宋元对商业还开放? |
|
i*****g 发帖数: 11893 | 42 快速发表回复...看了楼主的帖子,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七窍倒
也开了六巧半,自古英雄出少年,楼主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古人
云,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中华神州平地一声雷,
飞沙走石,大舞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这人英雄手持双斧,
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
耐之幸也,民之福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古人有少年楼主说为证,少年之楼主如红
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小生对楼主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
永不变心.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
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
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11893 | 43 快速发表回复...看了楼主的帖子,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七窍倒
也开了六巧半,自古英雄出少年,楼主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古人
云,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中华神州平地一声雷,
飞沙走石,大舞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这人英雄手持双斧,
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
耐之幸也,民之福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古人有少年楼主说为证,少年之楼主如红
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小生对楼主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
永不变心.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
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
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 阅读全帖 |
|
i***z 发帖数: 7508 | 44 大清和明基本是一脉相承. 但是,我大清武力, 皇帝, 官吏管理远超明朝.
宋元才是中国商业,海外贸易最发达的时代. 元朝科技贡献很大. |
|
x****o 发帖数: 29677 | 45 又比明清
明朝最强盛时土地也有1300万平方公里,有什么奇怪呢
另外说清朝人口,你再摊丁入亩,土地如果无法养活这么多就是无法养活,引进新作物
以及相对的风调雨顺是关键
比科技要数宋元,海贸发达
比强大要数汉唐,对外扩张
明清都是往后排的朝代,没有什么火药造纸这种大发明,也没什么极限扩张,内部思想
又不开放,一般般 |
|
k***g 发帖数: 7244 | 46 比同时代中国的数学要落后很多,古希腊的数学到了罗马时代几乎都已经断掉了,西罗
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的数学更是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后来也把
雅典的学校关了。
整个中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恐怕算是斐波那契了,就是搞出斐波那契数列那个,他的
主要著作《算盘书》(Liber Abaci)很大一部分也不过是应用题(有些还是涉嫌转抄
中国的应用题集),稍后一点 Regiomontanus 研究了三角,搞了正弦表,Oresme 有些
坐标的初步想法,比中国宋元时代的数学差远了。
但是一进入十六世纪,欧洲的数学研究开始加速,到了十七世纪,笛卡尔、莱布尼茨、
牛顿、伯努利等人一出现,就开始狂飙了,反而中国的数学研究从元朝灭亡开始衰退,
退步到了只专注于珠算的地步。 |
|
k***g 发帖数: 7244 | 47 比同时代中国的数学要落后很多,古希腊的数学到了罗马时代几乎都已经断掉了,西罗
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的数学更是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后来也把
雅典的学校关了。
整个中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恐怕算是斐波那契了,就是搞出斐波那契数列那个,他的
主要著作《算盘书》(Liber Abaci)很大一部分也不过是应用题(有些还是涉嫌转抄
中国的应用题集),稍后一点 Regiomontanus 研究了三角,搞了正弦表,Oresme 有些
坐标的初步想法,比中国宋元时代的数学差远了。
但是一进入十六世纪,欧洲的数学研究开始加速,到了十七世纪,笛卡尔、莱布尼茨、
牛顿、伯努利等人一出现,就开始狂飙了,反而中国的数学研究从元朝灭亡开始衰退,
退步到了只专注于珠算的地步。 |
|
k***g 发帖数: 7244 | 48 唉,拜托,朱载堉开高次方的方法正是中国数学衰落的脚注:他对2开12次方是对2开两
次平方,再开一次立方而得到数值。如果让他开13次方或者17次方他就郁闷了;宋元时
代中国已经有了完备的用贾宪三角开高次方的算法,不过到了明朝没人懂,没人继承罢
了。 |
|
g****t 发帖数: 31659 | 49 问题是,比之于元,明朝数学并没有衰退。
你知道的那些宋元四大家之类的属于通俗说法,其实并没有研究过古书里面算法的本质。
吴文俊在国际数学大会上作过中国古数学的报告。
你可以查查看。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是朱士杰,不等于元朝之后就衰退了。
另外这还牵涉到一个什么是重要的数学的标准流变问题。
放50年前,一些处理具体问题的数学文章很难发表到好杂志。
现在,数模转换什么的都在《数学年鉴》上能发表。
文科生知道的公理化多重要什么的,其实多半是Bourbaki风行时代的余绪。
但人家苏联有人认为数学是物理的一部分,也弄了一套数学百科全书出来。
中国古代可能是认为,计算/构造之外,再无其它本质。
这个理念也不是不可能随着对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再次流行的。 |
|
k***g 发帖数: 7244 | 50 唉,这个问题其实已经科普过 N 多遍了,从元到明,数学是全面的退步;
譬如上面提到的增乘开放法,是宋元数学家一步步往前发展完善的, 从贾宪,到刘益
,到秦九韶,到李冶,到朱世杰,譬如贾宪解高次方程开方的时候,最高次未知数的系
数必须是1,刘益推广为任意系数,但是对于未知数项和常数项的系数仍然有限定,秦
九韶继续generalize 算法,只规定“实常为负”, 李冶在解二次方程的时候,完全不
需要实常为负的限制,朱世杰把它推广到解三次、四次方程的正有理解,这个一步一步
的发展和欧洲后来数学进步的过程很相似。
但是入明以后,增乘开放法成了绝学,根本没人懂,数学的退步直接导致了历法的退步
,明代的《大统历》到了后来简直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明末的冬至误差能有六天,钦
天监的官员根本看不懂元代郭守敬《授时历》的算法,束手无策。
《测圆海镜》到了明朝无人能懂,有一人跑来研究,还写了一部注释,结果根本就不对
,他自己在序里也说看不懂。
后来明末徐光启说:"算数枝雪特废于近世数百年间尔。”正是因此。 所以他才开始翻
译西方的数学著作,才有西学东渐。
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