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常备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y
发帖数: 53800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远东苏军历年实力
大家都是新兵蛋子。日军1937年只有17个常备师团50万人,到了1945年投降时就有169
个师团720万了。美军陆战一师在瓜岛也是靠新兵蛋子战胜了久经沙场的日本皇军精锐
第二师团。苏军在苏德战争开打时的几百万部队很快就被打光了,之后从莫斯科一路反
推到柏林也是靠的新兵。
j***b
发帖数: 5901
2
There's an article comparing rome and han soldiers.
it says:
"...罗马军队的专业素质更高些,特别是个人素质要比汉朝军队高,可以说罗马军队的
培养标准是以特种部队风格培养的,而汉朝则不同,按层次划分,只保持较少规模的常
备军,并不特别注重非常备部队的训练。..."
This is what I meant.
The full article is
http://www.5000han.com/bbs/viewthread.php?tid=1807
d****z
发帖数: 9503
3
你可能看西方电影看多了,觉得中国古代是农民,罗马希腊是职业士兵。
其实罗马希腊很长的时期都没有职业士兵,连职业将军都没有。要打仗了,元老院临时
任命一个将军。然后将军自己出钱招兵买马去打仗,打完仗大家解散回家该干啥干啥。
当然抢到的东西也得按比例分给这个临时将军和临时士兵。这些临时兵也都是所谓的公
民,其实大多数就是有土地的农民。而且这些人自己也要出钱准备武器口粮。这个有点
象唐朝的府兵制。后来这种兵制实在是不行了,主要是这些临时士兵出去打仗,一打一
年,家里难道就不种地了?所以不适合长期作战或者戍边。共和末期搞改革,设立常备
军,招没有财产的人当兵,给他们发饷。这就象募兵制了。然后将军也是职业将领了。
于是军阀四起,共和就完蛋了,大军阀称帝,小军阀割据。再后来,大家都不愿意当兵
,就雇外国人当兵,就是雇佣兵了。再然后雇佣兵就把罗马给灭了。罗马的兵制发展有
点象唐朝兵制的发展轨迹,从农民兵到流氓兵到外国兵。所谓精英战士那是没有的。
h**k
发帖数: 3368
4
到41年,美国陆军基本上没有战斗力,常备的几个师还都在太平洋上,根本没有能力干
涉欧战。

足够的时间反映。德国放弃英国不是因为空战不力么。没有海空权登陆很难吧。正因为
拿下英国美国在欧洲就没有落脚的地方,所以美国才可能重视英国。
d*****n
发帖数: 2132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Victoria2今天正式出来乐
谢谢回复。我觉得我关于后勤这方面没有搞清楚。
我搞了军工联合体, 可是我觉得作用仅仅是加快工业和军事科技发展,对后勤有什么
帮助没有看出来。
总动员兵力的军械和食品消耗是不是都是从国家储备里面来? 财政补贴维持军工厂以
后生产的军械是不是自动进入国家储备?我发现国家储备里面的枪械或者食品只有需要
的1/7, 这个是不是总动员兵力大量损失或者精锐部队难以恢复的原因?
如果上面的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话,那么在开战前需要大力储存战略物资,这个我
忽略了,主要因为我在游戏中都是种田派,光知道存钱了。
还有一点很奇怪,似乎维持常备军队不用花钱,只要提供必要军械就对了。我觉得这是
个bug, 英国应该无力维持4000个旅的常备军。

了。
b*****e
发帖数: 5476
6
鸦片战争时全国才三十几万绿营兵,就不说战力了,这点常备兵分散到各地跟本没几个
人,也就防一下地方小规模叛乱,打起仗来各省几千几千的往战区调兵,走到的基本就
是一点点添油,何况大部分没走到战区英军就跑别的地方打去了。英军机动力太强,大
清根本没戏。
d******a
发帖数: 32122
7
很好很棒
“-清朝后期,总人口几近2亿, 才勉强凑出50万人的常备军队,8国联军都打到家门口
了,2亿人口的国家才筹集了曾格
林沁的骑兵2万人去和千把人的8国联军交战。”
k**o
发帖数: 15334
8
日本当年那是派兵到国外去侵略,当然动员效率没那么高。如果是别人打到日本来,日
本至少能再动员200万人,一点问题没有。美国当年也是怵这个,所以拥兵百万也不敢
直接登陆日本,只有一番狂轰滥炸,最后上了原子弹。
你可以参考一下北朝鲜,人口2400万,常备军都有100多万,预备役800多万。

?!
f*****e
发帖数: 939
9
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全文)
作者:朱永嘉
按:
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
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
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
灾难深重中跌跌冲冲地慢慢跋涉过来的,49年以后的历史,我们同样也是摸索中不断前
进的,邓小平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换一句话,我们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摸索着前进的,现在人们喜欢说中国的崛起,换一句话说从49年起,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逐渐摆脱别人的指挥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为
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但毕竟走过来了,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在国
际上的地位影响,已是举世瞩目的对象了,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
政治、经济、文化那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站着摸索着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最友好的国家和民族,总结...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东北918和常校长
918事变时日军17个常备师团仅有22万人,所以驻朝鲜的2个师团也是像关东军第2师团
那样的缩水师团,满打满算也就2万人,也不可能全部出动到东北支援。
s****y
发帖数: 704
11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609/9957.html
一、前言
传统中国县以下的基层权力结构,始终是中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
。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即巳注意到“从县衙门到每家大门之间的一般情形”
“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中国传统中央集权的专
制体制和地方自治的民主体制打交涉的关键。如果不弄明白这个关键,中国传统政治是
无法理解的” 。在中国二千年来的地方政府层级变迁过程中,县级政区是最稳定的一
级基层政区。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到县级为止。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认为县衙以下处
于一种 “权力真空”状态。事实上,在县衙以下的基层社会,实际存在着三个非正式
的权力系统在运作:其一,是附属于县衙的职业化吏役群体。如清代州县吏役人数,大
县逾千,小县亦多至数百名 。其二,是里甲、保甲等乡级准政权组织中的乡约地保群
体。这一群体每县亦有数十至数百人不等 。其三,是由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吏
组成的乡绅群体。据张仲礼研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士绅总数巳达到100余万 ,平均每
县有六七百名...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18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共抗日之争功:ROI
quote:"金门失败有各种原因,海南岛不至于比金门更好打吧?中共还不是打下来了?"
金门当年大概有3个师常备兵力
阁下准备拿多少个师去填海南,达到兵力密度相同,
常公要有那本钱就不会龟在桃花岛了
r*****y
发帖数: 53800
13
日本的17个常备师团个个牛鼻,最精锐的是近卫,1,2,5,6,号称日军五大主力。
r*****y
发帖数: 53800
14
原因不太清楚。
日本一般都是每个常备师团在国内有留守师团,战时以留守师团为班底编成新的师团,
如1师团的留守师团编成101师团。以此类推。
s******8
发帖数: 7105
15
1950年,金日成发动了朝鲜战争,联合国军随后将其驱逐到三八线以北,中共则派出志
愿军
赴朝鲜与联合国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在这场战争进行的同时,毛在中国大陆以“镇
反”为名对前民国的官员和军人的镇反,遇害者数以百万计。

对在“镇反”中遇害的国军将领,可以略加分类:
(一).戡乱战争末期“起义”投降后解职返乡者,被俘后释放返乡者,此类人数最
多。

(二).退役返乡已有数年,或闲居,或从商,或从事其他职业(如教师、律师等)
,此类人数也很多。

(三).坚持抵抗,打游击而最终在战斗中被俘者,以及属于国统,军统和宪兵系统
者,此类人数并不算多。

(四).其他,如因畏惧而逃亡外地者,隐姓埋名而被查出者,人数也不多。


不完整的遇害国军将领名单:

姓名 曾任最高军职 地点 时间

王旭夫 中央军校学员教导总队长 四川 1951

肖步鹏 中央军校少将代理教育长 1951

刘进 第1兵团副司令 四川 1950

韩起功 第2兵团参谋长、徐州绥靖...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1789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想来日本还是土
那时候的技术水平和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对世界的了解,不足以支撑日本去北美探
险.
丰臣秀吉时期,南美洲都已经被西班牙征服了,烧杀抢掠,生出杂交的阿明哥了.
那时候的日本出个10多万常备兵攻打朝鲜都是憋足了力气
w****j
发帖数: 5581
17
既然跟人力成本没关系了,那么你说的战争成本是什么?
至于服役的经济条件,你不知道马略在Jugurtha战争的时候开始违反常规征兵的时候不
考虑家庭财产状况?而且这还是马略改革的重要部分,罗马于是从战时募兵的制度转向
常备的职业/半职业军队制度。
w****j
发帖数: 558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真实的三国
你说的很对,常备军团确实是很花钱,战斗力也不是新组建的军团可比。不过我查了一
下,Varus手里面被灭掉的三个军团是17, 18, 19军团,都是在Octavian在41BC为了对
付小庞培而临时征集起来的。这三个军团之后参与Battle of Actium, 再以后就驻扎在
高卢,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战功。我以为称不上比其他军团更精锐。Teutoburg
Forrest那一战实在是太郁闷,Varus先是过于自大,没有察觉Arminius的阴谋,没有任
何应有的准备,战术上行军路线没有仔细选择,没有派足够多的斥候,行军队形过于散
漫,Varus任何一点稍微小心些都不至于败得这么惨。我觉得这个败仗对老年的
Augustus心里上的打击大于实际的损失。Tiberius之后带着3个兵团替换损失的军团,
并继续打击日耳曼人,等Tiberius成为皇帝后,Germanicus持续对日耳曼人作战,其间
也曾遭受过类似Teutoburg Forrest的伏击,但这次Germanicus赢了。总之,我是不觉
得Varus的这个败仗惨痛到可以与Cannae这种大败仗比较。

27军,15军在一次伏击战中全...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19
是谁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北平,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当时,日军凭藉着其背后强大
的军事工业以及远超出中国军队的装备,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对此,欧美国家
也对中国抗战持悲观态度,认为国民政府无法抵御日军的进攻,抗战很快会失败。
侵华日军的狂妄和欧美国家的态度似乎并无道理。因为无论是从国力还是军力上,日本
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当时日本国内用于发展军事工业的支出高达70亿日元,而日本政
府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国民经济的管制,使之为战争服务。
此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整个东北后,大规模掠夺东北丰富的资源,这也为日
本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也使日本很快走出了经济危机。1931年至
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的平均速度达9.9%,是欧美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937
年,日本产钢580万吨、生铁239万吨、石油169万吨、水泥611万吨,发电量303万千瓦
,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并跃升为工业强国。
三十年代后期,日本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
克3...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0
动员快慢和强弱不一样啊。动员慢的不一定军队战斗力就弱。一战和二战形式也不一样
。二战时显然苏联战备比英法做的强的多。英法是宣战后才开始动员的,苏联在德国进
攻波兰时就有100多个常备师。就二战情形而言,显然是英法动员速度比苏联慢得多。
r*******g
发帖数: 32828
21
核心提示:1950年1月至3月,又做了一份《匪特综合材料》的调查报告,这两份调
查材料一致认定:当时广西境内只有土匪24股,共3550人。广西剿匪作战历时3年之久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司令部发表的剿匪战报,3年剿匪作战共歼灭广西境内
的土匪51.2917万人(统计时间为1949年12月至 1952年12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第136期,作者:李怀宇,原题:《广西败兵如何成匪》
历史的脚步是曲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但在1950年3月3日
,广西发生了叛乱,年底,叛乱被解放军平定。电影《英雄虎胆》讲述的正是这段历史。
1980年10月,广西军旅作家黄继树一个人提着简单的行李,独闯广西金秀大瑶山,
走了一个月,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剿匪资料。
到了1994年5月,黄继树深入广西历史上有名的匪巢十万大山腹地贵台乡,到当年
“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广西最著名的女匪首韦秀英的家乡采访。黄继树说:
“那几年,我差不多跑遍了广西历史上著名的匪巢,自己身上似乎也沾了些‘匪气’。
”这些第一手资料,黄继树费了四十多年之功撰成《败兵成匪》一书。
国民党败局已定
除...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2
淮海战役征用540万民工是得民心还是压榨人民?(修改版)
作者:LuZhiShen
每次提起淮海战役,许多人就想起那部红色经典宣传电影《车轮滚滚》,我们的“正史
”如此写道:“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根据地人民不惜
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540万民工
是我党我军深得民心的表现”,等等。
540万民工,其中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他
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数以万计的支前队伍冒风雪,忍
饥寒,翻山涉水,运输粮食和其他军需品。他们自己吃“三红”(红高梁、红胡萝卜、
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 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支援战争,这就是共
产党一再宣传的所谓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期间动员的民工高达540万人次!加上60万
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写到这里,提醒各位读者是否知道秦始皇修长城征用了几十万还是几百万民工?
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他看
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皇帝的确昏庸
后期战斗力下降嘛,不可避免。但是能搞到像清朝这样常备政府军不能上战场,还真是
没有。再说明军都不是光对付清军,还得对付起义军。
b****r
发帖数: 2555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明朝皇帝的确昏庸
☆─────────────────────────────────────☆
walkwater (HeavyLight) 于 (Sun Aug 21 00:11:30 2011, 美东) 提到:
这倒不是袁教师独创的说法,很多研究历史都提到过
☆─────────────────────────────────────☆
caesar1 (Jeux d'eau) 于 (Sun Aug 21 00:16:03 2011, 美东) 提到:
昏庸不昏庸的跟小民有啥关系,大明的子民活的还凑合了几百年,最后不爽了照样干翻
朝廷

☆─────────────────────────────────────☆
xlzero (Megatron) 于 (Sun Aug 21 00:16:47 2011, 美东) 提到:
明后研究历史的不少都是满清人,可不怎么黑怎么写
☆─────────────────────────────────────☆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于 (Sun Aug 21 00:19:20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萨苏捧蒋百里被打脸了
跑去瞄了一眼,似乎已经有人指出来了,双石只会搜"持久"二字,
若换成"持之以久",他就能搜到蒋在民国11年写下的段落:
...
(注)所谓“世界政策”“大陆政策”者,皆侵略主义之进一步而失其目标者也,其结
果,对内则目标消灭,而国民之统一力不坚,对外则遭群强之忌刻,而协以谋之,故其
失败可操券而待也。
相对条件:一曰地狭,二曰人稠,三曰国贫,狭则便于组织,稠则富于供给,贫则
国民自身感于侵略之必要。在历史上求此种条件理想的适合者,则为十九世纪上半期之
普鲁士,二十世纪初元之日本。而其军事制度,则有特点二:
一、励行阶级的强迫的军事教育。盖贵族制度以阶级为团结之唯一要义也。
二、维持极大之常备兵,盖侵略主义以攻击速战为成功之条件也。
...
至于从中国现状言,吾侪所最感危险者,即邻近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三国志刘玄德
有言:“今与我争天下者曹操也,彼以诈,我以仁,必事事与之相反,乃始有成。”我
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
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何况的老毛的轮持久战第一段就说:
"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5846
26
qed说蒋百里确实提出了持久战。俺也仔细读了读。读完之后一看,原来如此,赫赫。
我们来看看他引用的两段。
第一段,
...
"(注)所谓“世界政策”“大陆政策”者,皆侵略主义之进一步而失其目标者也,其结
果,对内则目标消灭,而国民之统一力不坚,对外则遭群强之忌刻,而协以谋之,故其
失败可操券而待也。
相对条件:一曰地狭,二曰人稠,三曰国贫,狭则便于组织,稠则富于供给,贫则
国民自身感于侵略之必要。在历史上求此种条件理想的适合者,则为十九世纪上半期之
普鲁士,二十世纪初元之日本。而其军事制度,则有特点二:
一、励行阶级的强迫的军事教育。盖贵族制度以阶级为团结之唯一要义也。
二、维持极大之常备兵,盖侵略主义以攻击速战为成功之条件也。"
看起来是蒋百里和毛泽东一样指出了日本国家小,后力不足这个弱点。但是让我们使用
“前后检查法”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把蒋百里论述中间一个很小的,很不
重要的地方专门提出来,搞成好像是蒋的主要观点一样。实际上前后连起来一看,原来
蒋这部分要说的意思是这样的。
军国主义必须有条件,绝对条件有2个,相对有3个。绝对条件是贵族政治和侵略主义,
这2个绝对条件...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46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3d6707fd5360cba1adb01.html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閈闳,将府邸打造得如此奢华,其非同寻常的财力不禁令人乍舌。
一八九八年,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
,在当年的百日维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
时期的梁启超,生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
忍饥相对”,“从事于著述以疗...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陆军还是个joke阿
东宁要塞常备守军是11万,2000来自我的记忆,来源应该是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栏目
m****5
发帖数: 1131
29
淮海战役征用540万民工是得民心还是压榨人民?(最新图文版)
作者:LuZhiShen
2012.02.03 修改
每次提起淮海战役,许多人就想起那部红色经典宣传电影《车轮滚滚》,我们的“正史
”如此写道:“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根据地 人民不
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540万民
工是我党我军深得民心的表现”,等等。
540万民工,其中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他
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数以万计的 支前队伍冒风雪,
忍饥寒,翻山涉水,运输粮食和其他军需品。他们自己吃“三红”(红高梁、红胡萝卜
、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 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支援战争,这就是
共产党一再宣传的所谓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期间动员的民工高达540万人次!加上60
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写到这里,提醒各位读者是否知道秦始皇修长城征用了几十万还是几百万民工?
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他...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30
从古至今,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梵文和波斯文还有日文,有十分之一的外来语都源自日本,其中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词语占了70%
当中国人初次接触日语时,会发现日语中有很多的汉语词,并因此油然产生一种自
豪感;但是,如果告诉你汉语中有许多的日语词时,你会作何感想呢。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
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 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
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
写。日语的“假 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
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 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
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
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 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
)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宁要塞的战斗
45年的关东军本身就都是老弱病残,10万人无枪可持,大批临时征招的白丁。本来常备
驻守东宁虎头的关东军精锐都被调走了。剩下的自然是老弱病残。
r*****y
发帖数: 5380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团大战的105个团
那说明雍凉常备兵力就是6万的规模,而不是至少8万。
w*********r
发帖数: 613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团大战的105个团
蜀亡的人口包含的军队数量不包含全部军队,指地是战后统计。以三国的人口士兵比例
,常备兵力在战时可以提高一些的。诸葛亮打仗死的士兵比例较小,所以从人口涨幅来
看,动员过十万是可信的。
w*********r
发帖数: 61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团大战的105个团
这个还要证据,你读史书就有。另外我说的超过1:10的比例都是短暂的战时动员。没
说常备军常年维持的比例。时间点上你自己翻书什么没有?如果你一定说常备比例常年
维持的概念,那我也同意这个比例,我没空玩这个文字游戏。能理解你就理解,不能就
算了。
f**********4
发帖数: 2617
35
西班牙Jamón serrano也很棒啊。我家冰箱常备。
w****j
发帖数: 558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城邦到帝国 - 10
罗马在这个时期的兵制是全民皆兵,所有有完整公民权的人都有兵役义务。罗马公民在
法律上的全称叫做Populus Romanus et Quirites(有时候用的是Quiritium,这个指的
是公民个人与community概念相对应,而ius Quiritium就是罗马的公民权了,ius =
right)。如果对前面关于Sabines的叙述还有一些印象的话,Quirites的词源是quiris
,意思是长矛,和Sabines居住的Quirinal山的名字来源是一致的。这也就证明了罗马
公民的军事义务。在战争中,骑兵(celeres,这个词的本意是swift,快。所以尽管有
的历史学家比如Dionysius主张celeres其实本来是步兵,这种观点不是很流行)或者是
战车(chariot)一般来说由贵族(patricians)充当。在罗马传说体系里,罗马的建
城者,第一位王Romulus的卫队称为Celeres,大概300-500人组成,而且是常备的。随
着罗马势力的扩大,战争规模越来越大,骑兵的规模也随之增大,骑兵的征兵范围也从
patricians扩大到了平民plebeians,由于...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打步兵很牛叉吗?
当然啦。埃及都有常备军了
还能不带到中国来?
埃及人不就是靠着常备军打到中国的吗?
别的不用说
你单去看看商周兵器、车马
没有常备军的文化,能够发展常备的武器?
用不着等战国
g***j
发帖数: 4086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巴拉圭战争(转帖)
南美战争系列一:巴拉圭战争(三国同盟战争)[博客帖]
文章提交者:FernandoNi 加贴在 世界历史
看了xuwenbo82兄发表的《南美血战:几乎亡国灭种的巴拉圭战争》,一时兴起,趁在
家休息的机会做个南美战争系列和大家一起挖掘一下这个很少被中国人所知的大洲。
今天先来讲下xuwenbo82兄讲过的巴拉圭战争。巴拉圭战争也称三国同盟战争。三国同
盟(Triple Alliance),顾名思义,就是三个国家,为共同的目的和行动而缔订条约
,结成联合关系,来捍卫自己的利益、消灭异己或对抗外来的威胁。自古到今,西方历
史上出现过为数不少的三国同盟关系,而这些三国同盟对历史所造成的影响,也许没有
一个像公元1865年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所秘密签署的三国对抗巴拉圭秘密
条约(The Secret Treaty of the Triple Alliance against Paraguay)一样,那么
血腥残酷,几乎造成一个国家的灭亡和种族的灭绝。历史上称这一个恐布的战争为三国
同盟战争(War of the Triple Alliance),或称为灭绝战争(The Extermi...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39
您老不能总是这样简单的把普鲁士王国的传承归于占据普鲁士地区的条顿骑士团。要知
道普鲁士王国的核心是勃兰登堡选侯国。勃兰登堡选侯霍亨佐伦家族只是碰巧又担任了
条顿骑士团的大统领才导致两个地区合流在一起,但普鲁士王国的核心统治区域毫无疑
问的是以柏林为中心的勃兰登堡。更何况普鲁士王国的军事传统历史不长,发端于the
Great Elector, Frederick Willian (1640-1688),真正形成是在腓特烈大帝的老爸
Frederick William I (1713-1740)时代。在此之前,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
的勃兰登堡选侯国甚至连常备军都没有,只能被大瑞典推来推去。而条顿骑士团治下的
普鲁士在1525年就世俗化了。因此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军事传统的影响只具有符号意义。
h***i
发帖数: 89031
40
修长城,挖运河,治黄河,动用的也不过100人
现在常备军都几百万,随时天南海北调动
你的春秋大梦,做点新鲜的不行啊
b*********f
发帖数: 1585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到骑兵的发展
和大家逗完嘴了,从网上找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分析可能采用过绳带、皮革或者木板
一类的材料作为马镫,但是易腐烂,没有保留下来,也许李广当时也是用的这种“马镫
”,但是目前没有文献和文物加以证明。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 阅读全帖
HQ
发帖数: 19201
42
人口差距不大的19世纪时期
大清损失了顶多十几万人,就让洋鬼子进了北京。
影响了接近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鼎盛时期有战斗力的部队顶多30万?决不超过50万。
湘军到最后攻下南京,也就是10几万人的规模。
而且从很多战争事件看,好像一个省级的地方政府,动员一只超过万人的部队也不轻松
了。
而且那个时候的部队,大量的还在使用冷兵器。
国共内战的时候,动辄就是10万人以上的战役。双方在各个地区战场的常备军都有几十
万人。而且还都是现代化装备。单兵消耗肯定是冷兵器时代的很多很多倍把。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大清的时候组织庞大的军队很难吗?
m***y
发帖数: 14763
43
你不要自由心证吧 咱们看实效
康瞒在征葛尔丹后是把新火器常备列军呢 还是销毁不存呢
南鬼栽脏的罪名是内通东洋。呵呵 康麻子心里明白着哪 不过就是和蒙元一个心思 色
目人比汉人可靠
b*******7
发帖数: 907
44
改革的攻坚之年,终于到来。在晚清最后十年的改革进程中,没有哪一年比1908年更为
关键——呼唤真改革的民意,在这一年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爆发出来。朝廷如何应对这
汹涌澎湃的民意,直接决定着人心的去留与改革的成败——但终究,朝廷还是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假改革、反改革之路;革命,也终于不可避免……
反改革案例一:下达谕旨,禁止绅商和学生“干预国家政治”
1907年12月,清廷下达谕旨,用十分严厉的口吻谴责“各省绅商士庶”干预朝政。谕旨
说:近年以来,各省绅商士庶,遇有内外政事,动辄拿立宪说事,“相率干预,一唱百
和,肆意簧鼓”,以此干预朝廷决策,着实可恶。谕旨明确强调,立宪法开议院这种国
家大政,决不是人人都可以议论干预的——“各国君主立宪政体,率皆大权统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其开设议院专为采取舆论,……固非人人皆得言事,亦非事事皆可
参预。”
禁止“绅商士庶”议论立宪事宜的同时,1908年1月,作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学
部,也秉承朝廷谕旨,明文禁止学生干预国家政治。在其下达给“大学堂”(清末大学
的通称)的文件里,如此严厉规定:
“(学生)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离经叛道、联名纠众、立会...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战争中的人数浮夸问题
蒙古,清军都是常备在10%左右的,所以我觉得那会动辄十几万应该不难。指挥调动确
实是个问题,我认为这也是为啥会出现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的原因之一。少数精兵可
以击垮数倍指挥不灵的军队。
w****j
发帖数: 558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深感文官政治误国啊
八旗的堕落有一个过程,不止一代。三藩的时候八旗在图海手里表现尚可。但是很多满
族贵族在战场上表现不佳,比如董鄂。乾隆时期,八旗在新疆表现也尚可,满族也出了
几个能打的,比如兆惠,明瑞,海兰察,当然也有不行的,策楞的表现就一般。再往后
,别说八旗了,绿营都烂掉了。历史上各国军队的规律都是长时间不打仗,战斗力就急
剧下降。临时征召的国民军如此不稀奇,常备的职业军也这样。
o***e
发帖数: 3526
47
二战期间日本也是奇葩。侵华的时候,对于中国当然是全面战争了,对于日本,似乎不
像,爆发之前没有动员,就是10几个常备的师团,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认真要大打出手的
样子。日本是直到快不行了才全面动员搞出峰值500万军队。问题是,人口差不多的德
国前后动员出来1700万,这都是偏少偏晚的结果了。看看人家苏联,1亿人口,战争中
光损失的军人总计近3千万,战争结束时的军队规模是2100万。日本是不是认真要打世
界大战啊?
j*******7
发帖数: 6300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2:32:49 2013, 美东)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前言
五四运动与基督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早就有人关注。1921年5月5日中华续行委办会在
上海举行第九次年会时就重点讨论了新文化(新思潮)运动与中国基督教的关系。在会
上,刘廷芳、毕来思、柴约翰、罗运炎分别作了《新文化运动中宣教师的责任》、《中
国新思潮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的新思潮》、《新思潮和基督教》的演讲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对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影响作了阐发。但此时五四运动对基督教的
深远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所以他们的研究尚不完全。
之后对此问题研究比较全面的是张钦士的《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京华印书局
,1927)。笔者仅见转引的资料和观点,未见全书。还有王治心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
基督教史纲》一书的第二十章,主要介绍了非基运动和本色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对此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49
不是这个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满清兵制冗沉,八旗有20万人的兵力,绿营有60万人,但
是全部都是只吃饷不能打仗的主,满清不得不另外再拉杆子,这样能动的兵力自然很少
。如果八旗和绿营都还有战斗力,满清的兵力并不少的:当时不过4亿人,有80万常备
军,现在13亿人,也就230万解放军。
g******t
发帖数: 18158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最牛的兵种是弓骑兵吧?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的一大原因。
但战车比起骑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
有条小河小沟也不行。在战车时代,双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选择一个平原地形,然后才能
开战。打着打着,不小心车...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