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惠能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
d**********6
发帖数: 23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脱歌_大愚法师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脱歌_大愚法师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414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远离两种违缘
个人浅见
都是“凡有所相,皆为虚妄”的拓展,应该都是做禅宗的话头禅的
第一个应该是“佛陀说法49年又言没说一法”,不是没说一字。我认为是佛陀说的法(
说法)不是佛陀的法(没说一法)。应该是让大家了解,佛陀告诉大家探寻世间真理的
方法,不是佛陀发明的探寻世间真理的方法。
第二个我也不理解,搞不清楚为什么摸摸花然后笑一下就能把法传给他。我还是比较喜
欢惠能作诗,比这个有深度多了。
第三个是如果以吃饭为禅修,则比较高的境界脱离对饭本身的相,所以没有米,没有饭
;穿衣也一样。
最后一个应该说的是人人都有佛性,赤肉团是我们的肉身,无位真人应该就是佛性或者
大乘的如来藏。
不过我个人对这种训练不是很感冒,也许是本人水平太浅。我觉得专注于意境描述本来
就有着相。不过确实是很好的练习无我的初步教程,至少可以实例去体会无我和有我的
区别,以及体会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带有着相的思维方式。
也很感兴趣听听大家的意见
Y**u
发帖数: 5466
6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
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
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
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
为真度。"
G**W
发帖数: 1865
7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那些攻击大乘人宗教感的人表面看是对真正的大乘的不了解。 似乎去庙里拜拜佛烧少
香就是大乘了。 根源上看, 是根本不愿意去了解, 以为自我为正统的优越性。 其实
真正的大乘是最没有宗教情节的人,别说是宗教, 就是他们自己的法, 自己的文字,
自己的宗教, 只要能有帮助于解脱, 在需要的时候都是可以抛弃的。 这正是他们成
为大乘的原因。 随便举几个禅宗的例子
金刚经: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
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六祖惠能: 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
临济禅师: 今时学人不得葢为认名字为解。大策子上抄死老汉语。三重五重复子体。
不教人见。道是玄旨。以为保重大。错。瞎屡生。你向枯骨上觅什么汁。有一般不识好
恶。向教
中取意度商量成于句义。如把屎块子向口里含了吐过与别人。犹如俗人打传口令相似。
一生虚过也。道我出家。被他问着佛法。便即杜口无词。眼似漆突口如檐。如此之类。
逢弥勒出世。移置他方世界。寄地狱受苦。“大德。你波波地往诸方觅什么物。踏你脚
板。阔无佛可求。无道可成。...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妙法莲华经 简介
佛法中所有的大乘经典完全是相通的。语言文字不同,但他的奥意是相通的。佛佛相通
、经经相通、法法相通,完全是相通的。惠能和印宗法师说过:“为是二法,不是佛法
”,如果你把佛法讲成两个,那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之法。
佛说,自己过去所传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为方便引导,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众生归入此《
法华经》。
n********n
发帖数: 833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里面的哲学
金刚经》里面的哲学

老几
关于“什么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最近有很多好的讨论。但是不管感性交火
,还是理性争论,似乎难以有个结论。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哲学的名词上。这似乎说明
了语言哲学为什么一度那么红火。
“凡是无法说出的,就必须保持沉默”,有了语言哲学的基本概念,知道我们所说的每
一句话,其实都是经不住推敲的。这样去除了“贡高我慢”,就可以打破一点“沉默”
,聊聊《金刚经》里面的哲学。
《金刚经》据说是汉传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经典,相当于佛教思想的指导原则。禅宗六祖
惠能就是因为悟了《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得道,得到五祖的
衣钵。
《金刚经》强调的是“破相显性”,也就是破除形相,显出这个形相内的本性;佛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现如来” 。“白马非马”,语言哲学就
是从“语言”“文字”上,破除语言文字表面的“形相”,企图揭示其所要表达的“意
义”的真实“意义”,希望借此来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
《金刚经》里面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换句话说
,如果我、人、众生、寿者这四个相没有除去,那么我们连菩萨的智慧都...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988
11
心动并不可怕,真如本心本来就是活泼的,不是死寂的。心不动无法做事。关键是妄心
不能动,比如说,做了好事之后,是否能象没做过一样, 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生起我
慢?
禅宗的公案: 卧轮禅师曾作了一首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
提日日长。六祖也作了个偈子: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回到lz的话题,求佛其实是在求自己,佛不能代我们转业,自己的业自己受。
一点粗浅见识,望大家在学佛路上共勉
f****2
发帖数: 311
12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
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
个人的相...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1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桥流水不流
桥流水不流
元音老人一九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讲于杭州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这首偈看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人从桥上过”这句话好懂,我们从
桥上过去了。怎么会“桥流水不流”呢?“空手”怎么“把锄头”呢?“步行”又怎么
“骑水牛”呢?这是什么道理?原来是说,我们的肉身躯壳是等于我们住的房子,而佛
性才是住在里面的真人。众生迷于色相就错认这个色身肉体是我,而不知佛性是何物,
以致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首偈就是提醒我们认识主人公,不要错认假相。我上次讲
临济大师说:“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就是说这个肉体自己不会动、不
会讲话,也不会听话。我们能运动、工作、走路、讲话、听话……都是这个主人公的作
用。
这首偈就是颂这个主人公的。“空手把锄头”,我没有拿东西啊,原来拿东西的那
个手(即肉体),就等于你的锄头,是主人公在指使你运作。“步行骑水牛”,你能够
走路、奔跑,也是主人公驱使肉体的妙用,就等于人骑在水牛上赶牛走路一样。“人从
桥上过”,肉身就比作桥,人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过住一段时期,就要走了,就圆
寂了,等于在桥上走过去了。所以,根据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5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他只说出了他当时的觉受,本身无所谓对错。是不是正见,要看他的目的。如果他的目
的是说断除了贪欲的烦恼,那就是正见。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
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
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t******g
发帖数: 1752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他只说出了他当时的觉受,本身无所谓对错。是不是正见,要看他的目的。如果他的目
的是说断除了贪欲的烦恼,那就是正见。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
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
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B**M
发帖数: 74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浅讲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和尚坡主
现在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单讲解一下,实际上咱们讲禅的这一系列光碟,它讲的
要义——无我、空性见、究竟祖师禅无话可说等,这些原理,和所有了义佛经、还有一
些一流禅师的开示,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前面咱们讲了《心经》,现在再把这个《金刚
经》拿来看一看。
以前讲过,最古老的那种参禅方法呢,它就像徒手爬藤入云---难度实在太大。那么按
五祖倡导的依靠《金刚经》参学,就容易得太多啦。加上我们作了浅显讲解,那简直就
像爬直升飞机绳梯上去一样,更加容易得悟。
咱们从经文再来看一看,看看佛讲的《金刚经》之内核,和咱们前面讲的那些内容,表
述方法虽有异,看看内容是不是一致。这也就是拿佛经来印证一下。
另外,咱们讲这个经,风格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那些寻枝摘叶、逐句解析的资料已经
有很多,走进书店、网上收索、就能找到很多法师或学者录的视频或写的书,里面一般
都有名词注解。
细看学者们讲《金刚经》讲《心经》等的那些文字资料,会发现他们能把里面的文字给
拆解得很详细,就是说各种名词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往往会给
你讲错了,好...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临济宗]临济义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蘗希运
的禅法。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
怀让禅师第四世一十二人 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嗣一十二人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人也。姓邢氏。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
在黄檗随众参侍。时堂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黄檗便打
。如是三问三遭打。遂告辞。第一座云。早承激劝问话。唯蒙和尚赐棒。所恨愚鲁。且
往诸方行脚去。上座遂告黄檗云。义玄虽是后生。却甚奇特。来辞时愿和尚更垂提诱。
来日师辞黄檗。黄檗指往大愚。师遂参大愚。愚问曰。什么处来。曰黄檗来。愚曰。黄
檗有何言教。曰义玄亲问西来的的意。蒙和尚便打。如是三问三转被打。不知过在什么
处。愚曰。黄檗恁么老婆。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师于是大悟云。佛法也无多子。愚
乃搊师衣领云。适来道我不会。而今又道无多子。是多少来是多少来。师向愚肋下打一
拳。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师却返黄檗。黄檗问云。汝回太速生。师云。只
为老婆心切。黄檗云。遮大愚老汉待见与打一顿。师云。说什么待见即今便打遂鼓黄檗
一掌。黄檗哈哈大笑。黄檗一日普请锄薏谷...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临济宗]临济义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蘗希运
的禅法。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
怀让禅师第四世一十二人 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嗣一十二人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人也。姓邢氏。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
在黄檗随众参侍。时堂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黄檗便打
。如是三问三遭打。遂告辞。第一座云。早承激劝问话。唯蒙和尚赐棒。所恨愚鲁。且
往诸方行脚去。上座遂告黄檗云。义玄虽是后生。却甚奇特。来辞时愿和尚更垂提诱。
来日师辞黄檗。黄檗指往大愚。师遂参大愚。愚问曰。什么处来。曰黄檗来。愚曰。黄
檗有何言教。曰义玄亲问西来的的意。蒙和尚便打。如是三问三转被打。不知过在什么
处。愚曰。黄檗恁么老婆。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师于是大悟云。佛法也无多子。愚
乃搊师衣领云。适来道我不会。而今又道无多子。是多少来是多少来。师向愚肋下打一
拳。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师却返黄檗。黄檗问云。汝回太速生。师云。只
为老婆心切。黄檗云。遮大愚老汉待见与打一顿。师云。说什么待见即今便打遂鼓黄檗
一掌。黄檗哈哈大笑。黄檗一日普请锄薏谷...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 [憨山德清]
--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
,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
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
佛,其思想见解颇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
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44182.htm?fromtitle=%E6%86%A8%E5%B
---
恭求 以下电子书的链接
《般若心经直说》
《道德经解》
《大学中庸直解指》
《庄子内篇注》
《观楞伽经记》
---
恭谢。
t******g
发帖数: 17520
22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3
《坛经》作为对六祖惠能大师的言行记录,有好几个版本其实挺正常的。弟子记得不一
样呗。
G**W
发帖数: 1865
2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搜索 本條目屬於佛教系列

维基主题:佛教
明心,佛教術語,明證本心之意。
指的是大乘修學,需先見道-明自本心也。五祖告六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1]。五祖復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
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2]。
何謂明心?
禪宗的 明心,是「證阿賴耶識」,就是「親證阿賴耶識」,也就是實證,亦即可現觀
阿賴耶識真實與如如之體性,而非思惟推理的思想。明心亦是證得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不增不減、不斷不常、不一不異的真實心-如來藏也。在禪宗典籍-《人天眼目》中
說到阿賴耶識即是真心,也名之為含藏識,因其能含藏一切萬法,亦含藏從凡夫修至成
佛之一切法,故亦名為如來藏識[3]。
唐朝六祖惠能大師亦說本自清淨的自性心能含藏萬法,故又名之為含藏識,而五陰十八
界諸法更是依於此一清淨自性心而能生起諸多作用[4]。北宋克勤圜悟禪師除了說明六
、七識心之各別功能外,更直說第八識心即是阿賴耶識,又名之為含藏識,能含藏一切
善惡染淨種子[5]。在《大乘密嚴經》裡,佛說明阿賴耶...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08
25
所谓舍利子为个人修行成就之结晶,原来舍利子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舍利原
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 舍利子不完
全经由火化而得。
利子的形成和做善事没有关系,主要是和生活习惯有关系,但是你做善事会长寿,这很重
要.长期使用某一种食物,其中的某些元素在体内出现沉积,火化的时候受热就形成了
各种各样的结晶。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
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
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
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
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
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
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
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26
2015兩岸筆會一行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70多名作家、畫家、書法家、攝影家
,5月7日齊聚佛光山,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盛情接待與眾接心,談佛教與中華文化密不
可分的關係。
「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可缺席。」星雲大師開宗明義強調,諸子百家、儒釋道皆是中
華文化,不要將佛教看成是宗教,佛教也是一種文化,如繪畫、石刻、雕塑、敦煌及龍
門石窟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佛教的音樂梵唄、歌唱,甚至是食物如胡蘿蔔、胡椒,建
築等許多文化都與佛教有關,都是過去隨佛教從印度傳來的文化,說話的成語詩詞也是
,因此中華文化不離佛教文化,將佛教看成宗教不適當。
大師進一步說,佛教是宗教,非拜神文化,釋迦牟尼佛是由人而成、是開悟覺悟的人,
是覺者與智者,他將悟到的道理傳播人間,讓人有了佛法可安身立命,應將佛教看成是
文化,應將佛教與中華文化結合在一起。
「建佛陀紀念館也是復興中華文化」,大師提及,佛館不主張信徒要來燒香禮拜,可瞻
仰如行注目禮,不注重在相上。又如佛教的發展,禪文化不是佛教專有的,佛陀拈花微
笑,講的是「心心相印」,禪是超越了心,禪心是每個人的無限寶藏,心有無限寶藏而
能明心見性,進而明白自己。
大...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zt)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zhdcjjqs.php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索达吉堪布 著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缘 起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名藏汉僧俗,朝拜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清
凉圣境。
朝山期间,我与慈诚罗珠恭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道次第摄
颂》等藏地流传甚广的佛学论著翻译成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
们费尽了周折,特别是对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们更是一窍不通。但上师之
命难越,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上马,咬紧牙关坚持,翻阅了大量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
才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所
结下的殊胜不解之缘。
五台山向来以自然风光神奇旖旎、名胜古刹鳞次栉比而著称。放眼四周,千山竞秀;俯
视谷底,万壑争流。既有云蒸霞蔚的东台,繁花似锦的南台,明月皎洁的西台,一览群
山的北台,巨石如星的中台,也有淙淙欢跃、南北穿流的清水河,更有集五台之殊胜为
一体的黛螺顶,以及堪称五台山标志的塔院...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8
◎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心經密意122頁)胡說八道蕭平實着
金光明經
復次善男子。一切如來無分別心。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佛說法集經
如來無分別心。 所說之法自然而成。
蕭老頭:阿賴耶識就是真如法身
佛: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
佛: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
蕭老頭:找到阿賴耶識就是證果.開始做轉依
彌勒菩薩: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蕭老頭:阿羅漢沒開悟
彌勒菩薩:或入聲聞正性離生.亦能通達阿賴耶識
勝嫚經講記
意根是永遠不會滅的.直到成阿羅漢以前..........蕭平實著
佛:壽盡諸根敗壞
勝嫚經講記
若在正覺講堂已證得七住明心.所已是七住菩薩.阿羅漢才六住......當然證量是在你之
下(明心七住蕭老頭說心情好時可以送)
蕭平實著
大家看看這蕭老頭多麼厚顏無恥.......................
勝嫚經講記:
如果我喜歡一個人.密意還可以明說.如果信受.這樣就成為七住明心.位登菩薩二果....
........
蕭平實著
.這蕭老頭真是亂搞一通 ..........................
勝嫚經講記
假使一個凡夫菩薩證悟了.但心中仍然很貪求錢財.你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大傻哥说的是对的,如果我们绝以seeU跟POORMS 说的对照, 好像应该将佛经开示的这一句
“彼诸佛子如是知,一切法性常空寂,无有一法能造作,同于诸佛悟无我。”
改成 "无有一法是真实".
那佛经用了 "能造作".
seeU跟PROOM 所说也都是正理, 但是就如惠能在坛经中说到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时, 他在五祖处的歷程还没完, 直到他后来於三更进到方丈室, 可见他悟的不是
"本来无一物".
P****S
发帖数: 228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问关于“过失”
个人感觉用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样的殊胜化身作例子一点都不合适。一方面“金刚道后异
熟空”,因果规律于佛已经没作用了,什么“金枪马麦”之报全是示现。另一方面在弥
勒菩萨应世成佛之前也不会有第二位了。
我记得本师释迦牟尼佛好像解释过提婆达多的问题。大意是如果不摄受提婆达多的话,
后果更严重。当然佛经看得多点就会知道提婆达多其实也是过去世发愿这样做来圆满佛
的资粮的。所以还是按六祖惠能大师所言去做比较好:“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H******3
发帖数: 169
31
你是谁?——索达吉堪布揭示开悟因缘
发问:
禅宗行者的开悟,比如虚云老和尚是开水溅到手上开悟的,六祖惠能大师因为一句话开
悟了,我想请问的是,他们开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在这些开悟现象中,外在触发的缘——见到什么、碰到什么或者上师稍作
点化,这些事件或许是偶然的;但开悟者本身的根性才是主因,是必然性所在。
禅宗有顿门修行和渐门修行。渐门是一步步次第来的,有些要修很长时间才开悟,有些
修一辈子也不一定,而顿门是当下开悟。但这种开悟者,其根性之利,也是以前世的因
缘和今生的信心为前提的。密宗有位大成就者,他是在上师突然抓住他的衣服,问一句
“你是谁”的当下,一观心,开悟了。之后无所不通、智慧如海。他就是全知麦彭仁波
切。
仔细想想,他的开悟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是在累积了无数资粮之后,今生因缘一成
熟,瓜熟蒂落,证悟了。
如果我们追求证悟,修禅修密都一样,我认为有两个条件必须重视:一是你自己的信心
;一是具有殊胜证量的上师的特殊加持。这两个因缘要具足。
这样的上师有,但够量的信心不是每个人都有,要长时间训练才行。
t******g
发帖数: 1752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慧明:禅宗与密宗之流弊 Zz
不上面那个慧明
应该是这个
慧明简介
释慧明(1860~1930),清末民国初高僧,原籍福建,与六祖惠能颇为相似,貌不
惊人,没有学历,靠严持戒律、刻苦修行、远途行脚、广闻独悟而最终契道,由此智慧
大开、文思泉涌、登坛说法、普洒甘霖。三十二岁时,于法雨寺开讲《法华经》,其见
解独到、阐发精辟,因而名声远扬,讲经法缘日盛,四处学子云集座下,普陀山、天童
寺、灵隐寺为其主要弘法道场。法师善于说法,不滞文句,而居处清简,风格高超,一
生力主参禅;其法缘之广,摄化之深,深获时贤尊仰,为民国初年沪杭尊宿之一。曾任
杭州灵隐寺住持十余年。民国十九年,示寂于灵隐寺,世寿七十一,僧腊六十三。遗有
《慧明法师开示录》一书。
P****S
发帖数: 228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Z]禅修与现代生活
禅修与现代生活
堪布慈诚罗珠
一、什么是禅
随着人们对心灵需求的逐步重视,禅修,已经开始纳入很多人的生活轨迹。禅,也似乎
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在城市乡村的很多地方,无论是寺院、茶馆、餐厅、会所,
常常能看到“禅”的踪影。那么,究竟什么是禅呢?
从印度佛教诞生至今,禅,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汉传佛教的禅学,也有上千
年的历史了。
“禅”是外来词,为印度梵文Samadhi的音译,翻译成中文,叫做禅、禅定或三摩地。
也即使人心安定、平静下来的方法。在禅的后面加上“定”字,不但没有失去原来的音
和义,而且更能让人了解禅的内涵。
现代文明所衍生的浮躁与虚荣,激活了人的物欲。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压力,
已经把人心逼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此时此刻,禅定,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
选择。
禅有三种:
第一种禅,是佛教最高端的禅。这种禅在中国的开山祖师,是达摩祖师。达摩《血脉论
》中说:“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自古至今的禅宗,都一直
在修这种禅。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就描述了这种开悟、证悟、顿
悟的境界,这也是所有佛教徒所追求的、非常高端的境界——...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区别披着羊皮的狼?
正法與邪法的邪字,是指"不正確"的意思,層面很廣,深細的例子,如以下公案,一般人不
但分辦不出,可能也沒興趣探討,如果是如喇嘛的男女淫欲双修,那已是等而下之了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卧轮禅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
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禅修,则是加深系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
禅」。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禅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
心如来藏,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禅寻觅自心 – 如来藏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然而这定力并不是「禅
」的标的,而是条件。若妄念纷飞,心则太粗,根本无法参究;当正知见具足之后,专
注参禅之时,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随增,心则转细,方能于缘熟之时一念相应,而亲见
自己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也...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
梦存在, 认为不实的颠倒梦想, 可以选择无我学说, 如佛教。
梦存在, 不管真实, 只管存在, 可以选择有我学说, 如心理学。
"我"的概念显然是一个"个体"或"主体"或"整体"的概念, 基于前提假设, 可以有不同学
说。
-----'-
婴幼儿没有我的概念, 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我"的概念本身就是反馈的结果, 也就是镜
子。"我"就是镜子-自身关照的镜子。然而, 惠能说: 明镜亦非台。这个自身关照的镜
子产生"我见""我执" "贪爱", 和"苦", 所以要破除。
n********n
发帖数: 833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
梦存在, 认为不实的颠倒梦想, 可以选择无我学说, 如佛教。
梦存在, 不管真实, 只管存在, 可以选择有我学说, 如心理学。
"我"的概念显然是一个"个体"或"主体"或"整体"的概念, 基于前提假设, 可以有不同学
说。
-----'-
婴幼儿没有我的概念, 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我"的概念本身就是反馈的结果, 也就是镜
子。"我"就是镜子-自身关照的镜子。然而, 惠能说: 明镜亦非台。这个自身关照的镜
子产生"我见""我执" "贪爱", 和"苦", 所以要破除。
a***n
发帖数: 1993
37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72677.pdf
(三)阿姜查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在南傳佛教的禪師裡面,阿姜查的開示算是比較特殊的。他的思想圓融而開放,非常具
有彈性。雖然他一再強調無常、苦、空、無我和無二中道的《阿含》教義,並以此詮釋
他的
禪修體驗;而且他也確實具有「人空法有」的有部思想,因為他說:「沒有任何人的存
在,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註 75]但他的開示,已在某種程度
上超出了
傳統有部宗義的領域,而呈現出罕見於南傳佛教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1.中觀思想
龍樹寫作《中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闡明一切法「緣起性空」的甚深了義,同時也附
帶表明,依此正見才能達成解脫與無上菩提的究竟理想。這個要旨在《中論‧四
諦品》中有
明確的開示:「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
從因
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註 76]而龍樹之所以隨順佛陀「大聖說空法」,
其用意不
外是「為離諸見故」,[註 77]只要各種情見、戲論能徹底消除,「莫逐有緣,勿住空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危机意识的喇嘛教
索徒等喇嘛教徒实际等同于“主张一念不生时即是成佛”的六识论常见者,落于外
道恶见断常二见之中。当年错悟的卧轮禅师亦宣说“对境心不起”同类恶见,已遭六祖
惠能破斥。诚如 克勤祖师所云:“若向脚跟下,一念不生全体显露,则净裸裸、活鱍
鱍。”祖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意识一念不生时,即是空性真心的显见,而是说当意识练
到一念不生时(编案:其实是净念相继),在这个参禅的关头时节,福德因缘成熟的学
人,便能够在一念相应之下,证得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而非修行后才一念不生的第八识
真如,是现观与五蕴自己相随自在的真如心第八识;一见之时即是全见,全体显露而不
是只见牛尾才见牛后腿那样一分分逐渐看见全体,所以一见之下更无拖泥带水,当下现
证全体真心净裸裸、活鱍鱍,是第八识真如心本来就没有任何贪瞋而自性清净、不假修
行,也是时时刻刻运行不断而“活鱍鱍”的,不是想象之法,所以才一见之下就看见第
八识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万德庄严,这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可以思惟而知或模仿得来
的。
所以,祖师说:“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
倘能于意识一念不生时,意识前际断时,一念相应,得证...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萧显正 破萧显正
萧平实
破萧显正 破萧显正 2017-02-15 16:20:53
萧平实,或称平实居士其马甲有叫金雄狮、方竹平,萧潔仁,门下信徒称其平实导师,
1944年生于台湾中部。于1990年11月自称开悟明心、眼见佛性实属邪见,1991年开始“
传法”在台湾的中信局(是台湾的一个金融体系机构)、佛学社(非正规佛教道场)。
1997年2月与诸同修成立“正觉讲堂”(是霸占别人的田地用来非法建的楼房),7月成立
台北市“社团法人佛教正觉同修会”以基金会形式成立跟佛教没关联,在中国内地和佛
教协会从没有得到相关认可批准过,为方便出版自己的邪书8月成立“台湾正智出版社
”萧平实出版物未经我国相关单位许可情况下包括图书、报刊和音像等,在社会上不能
公开发行贩卖,是违法的行为详见《出版管理条例》。
萧平实的著作在网上以佛教名义非法贩卖,有自创自编的《无相念佛》、以及诽谤
藏密的《狂密与真密》、歪理邪说《真实如来藏》、毁谤六祖大师的《楞伽经详解》、
自述年轻时看金瓶梅、素女经、练洞房术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等,都是由境外“台湾
正智出版社”出版。萧平实著书立说所得收入从没公布透明去向存有可凝。
基本内容:
19...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与成佛(─)
缘起
末法时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凡夫外道不知三涂苦果之可怖,竟争相妄称已成
佛道,尽皆以佛法名相包装著外道法来笼罩众生,有心学佛的人,往往因为缺乏佛法的
正确知见而不具择法觉分,遂为各种表相所蛊惑,或被名师的邪说所诳骗,有人因而损
财失身、家庭破碎,乃至更多人随顺邪师造下谤佛、谤法、谤僧、大妄语等等重大恶业
犹不自知,实在令人悲愍。“佛教与成佛”系列文章的推出,就是要为大众概略解说佛
陀教法的整体内容:包括成佛应有的殊胜不可思议功德——函盖菩萨道五十二位阶一切
修证内涵的具足圆满,也包括三界六道的介绍、因缘果报的道理、人天乘次法等等,期
盼能为大众普遍建立起佛法的基本正确知见,而能以此检验一切人说法之正讹,则不惟
自己能不再被邪说所误导,乃至能救护家人亲友免于邪师的荼毒,成为有智慧的学佛人。
第一篇——总说
自古以来“学佛”这件事总是不断地流传著,当世间有战乱、饥荒、疾疫等等天灾
人祸的时代,“学佛”大约就只有极少数生活资财无缺者能参与;若是在富裕升平的世
代,则“学佛”就会更为普遍,而且人数也会更多。这个现象就显示了:想要“学佛”
是必须有相应的福报才行!只是,这些自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弘传的先头部队
我们来谈佛法的传承,特别是宗们的传承。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兜率陀天下降到人间,是为了什么呢?《妙法莲华经》上说
到:【如来愍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历劫缠绕无有出期,
乃为此大事因缘现世,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超登正觉。】(《妙法莲华
经?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也就是说,释迦如来怜悯此土众生,这里的众生有各种的根性,具有种种的贪欲,
有种种的善恶行为,心中有种种的忆想分别,这样下去,这些众生就算再经历长劫,也
还是被这一些无明缠绕,而没有解脱出离的时候。所以,佛陀为了这件大事因缘而出现
在世间。什么大事因缘呢?那就是要教授弟子出离三界本来清净无染的真如如来藏。如
来下生到人间,畅谈妙旨,演说宗门正义,更作种种的方便殊胜行,使得这儿的众生都
能够得到解脱,超越生死,早登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说,释迦如来下生人间最主要的
宗旨,就是为了教导众生找到自心真如如来藏,这就是宗门正义,就是如来下生的唯一
一件大事因缘。
可是我们前面说到,一位菩萨光是要具足对佛法、对真如如来藏的信心,也就是菩
萨的十信位要满足,要用上一劫、十劫乃至百劫、万劫不等的时间。所以...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之宗旨(ZT)
佛法十宗,各有教典可据,依教奉行,可证果地。唯禅门一宗,既不据于教典,又无轨
则可循,摒弃文字,壁立万仞,如一个铁馒头,叫人无下嘴处。诸方浩浩,商榷宗旨者
,终如寒潭月影,捞摝无踪。虽然如此,而其文彩亦自然而彰,如旃檀刻佛,惟妙惟肖
矣。宗旨之难言既若此,今欲强言之,亦若佛头著粪,罪过无比。尝言此事必至臻“手
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方有少分相应。否则,如在“冰凌上走,剑刃上行”,一有
放浪,即丧身失命矣。
宗门之始,即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滴髓一脉,永传慧命。言其理则,佛说
三藏十二分教,皆为所依。推其极致,则一字不立,扬眉瞬目,已是第二义事矣。故佛
说一大藏教,如僧繇画龙,鳞甲爪角毕俱,栩栩欲动。宗门工夫,则如双睛一点,立即
破壁飞去。故灵山一会,世尊以不说而说,尊者以不听而听,无上甚深之旨,尽在默然
中矣。
今世学者,有言禅宗者,极尽幽默讥讽之能事,例如谓:“打即不打,不打即打。”是
禅门之宗旨。噫!是何言欤!若认此为禅宗者,譬如有一盲人,问人曰:白色者何状?
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状?曰:如白马之白。盲人复曰:白马何状
?曰:如白鹅之白。盲人再曰:白鹅何...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4299
44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1/21/1541815.html
岁月是把杀猪刀:还有谁记得赵爽这个名字?(图) 中国新闻周刊
1981年10月20日,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发奖大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叶圣陶为赵
爽颁奖。
1992年,在波恩大学留学的赵爽,摄于宿舍内。
1981年,除“中国女排”之外,最响亮的名字叫“赵爽”。
这个来自新疆伊犁的14岁女孩,在万国邮联举办的国际少年书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为中国少年第一次争得金质奖章”,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家喻户晓的少年偶像。
她的获奖作品《一个邮政职工的一天》,被当作范文在全国的语文课堂上讲读,在电台
里被制作成音乐散文反复广播,直至成为70后尤其是文学少年们的集体记忆:
表妹:收到你的信时,我刚从阿吾勒村送信回来,你们那儿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向
你说些什么呢?还是先描绘一下我一天的工作情况吧!
90年代,这篇文章又以《女邮递员的信》为题,进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
教育教材,成为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但此后,赵爽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传奇般的故事在“她被南京大学破...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32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emple 的信箱 】
【 原文由 t********[email protected] 所发表 】
发信人: temple (惠能), 信区: USTC
标 题: 我所认识的第一个科大女孩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Fri Jul 31 10:53:48 1998) , 站内信件
因为只是一面之缘,名字已记不清了,不过印象还在。
那是暑假,受朋友之朋友之托,照看一个到上海来签证的科大女孩。朋友之事,
我一向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何况本人天性好客,因此也就顾不上我这浪费
一天就是两三百块。当然,看看科大mm是个啥模样也挺不错,我这辈子还没见过
呢。所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这说法也不甚确切,那天天气可好的很,根
本没风沙的说。
好奇归好奇,我心力还是有准备的,交大的MM们见的多了,我想科大的也八九不
离十。见面果不出所料,只是觉得都要出国的人乐,也不适当注意注意形象,也
好在鬼子面前替咱中国人挣个脸。
开始寒暄。
“你是。。。”
“是,你是。。。”
“到上海来签证?是第一次来上海么?”
“是。”
“觉得上海怎么样?”
“噢,高楼倒是不少,可惜太挤,太闹,比预先
q***o
发帖数: 484
46
来自主题: WHU版 - [转载] [墨言说书]★—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 原文由 zmimy 所发表 】
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
自要论思。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
夜。耳热。那也应是说侬时。--词寄《定风波》
却说孔子开创一代儒学,有孟子发扬光大。至朱熹,好比达摩之学传
于神秀,成为讲心性,重教条的理学。而到了王阳明,好比达摩之学
传于惠能,成为重悟性,讲经济致用之学。其后到胡林翼、曾国藩、
林则徐、张之洞,最后开中国引进西学的先驱。[墨言说书]两者的不
同,可以从一件事情看出来。明朝汤斌到安徽,赶上大水灾。难民饥
荒遍野。官仓也没有多少米。别的县只好打报告,等着上面赈灾。汤
斌是讲究经济致用的,叫县吏去他省买米,临走问他:如果米商问这
边灾情如何,米价几成,该怎样回答。那县吏说:当然说灾情不重,
b******a
发帖数: 704
47
来自主题: MedicalCareer版 - 风动,心动?
楼主讲得很高深,没有看懂。和玫瑰问好。 好久不见。 最近学习有点走火入魔,看见
什么都要放狗搜一搜。看完后彻底有点晕。一动也不能动。 信息量很大呀。
以下是网络文摘小结(所有来源于网络,出处容易查到,目前太累了,就先不标明了):
文1)——《六祖坛经》:光孝寺:唐仪凤元年(676年),禅宗六祖慧能在此受戒,开
创佛教禅宗南宗之先河.: 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风吹幡动,说“幡在动”,这是只看到表象,是认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动,附近的
柳枝也在动,说“风在动”,点出它们共通的原因,是认知的第二境界。但归根究底,
看到幡动、柳枝动,知道风在动,都来自心的观照,也就是“心在动”,这是认知的第
三境界,也是认知的最终本质,所谓“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认知境界,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更进而左右我们的应对和处理方式。当你
觉得不对劲,而想要有所改变时,如果你认为那是“幡在动”,那你就会想去改变幡;
如果你认为那是“风在动”,那你就会尝试去改变风向;如果你认为那是“心在动”,
那你就必须去改变你的心。
文2)—现代人一般都...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48
来自主题: board版 - 申请Wisdom版版主
禅宗六祖惠能一个字也不懂,是所谓的文盲,可是成为一代大宗师,受人敬重,
相信在宗教版面,尤其佛教界,没有人会肤浅地以学历衡量人,还是以事论事为好。
p****y
发帖数: 23737
49
来自主题: Complain版 - [投诉] 要求治理wisdom版面,
对书呆子我一向不感冒,我佩服的是真材实料有大能力的人,
六祖惠能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经典没读几部,可是我佩服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m**n
发帖数: 9010
50
来自主题: _JapanDrama版 - 发个链接 冬季档全部情报
昨天看了半集, 刚看到仲间由纪惠出场.
说老实话, 1, 我真不觉得仲间由纪惠能算美人.
2. 看这剧情, 不太能吸引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