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修禅的真正目的是为心灵带来宁静,
如果一个人无法用初步的方法缓和心境,
就必须用强制的方式驯服它。
换句话说,
依个人智能的熟练度,
来寻找与检查出那些事物让心黏着,
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管制不驯的心,
直到心屈服于智能,
而且看到黏着事物的真相,
然后不再混乱、不安。
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
戒
(注:戒是 Sila 的翻译,它包括身体与语言的所有动作,依据这些动作引起一个人多
少情感的程度,
而评价为善的或恶的。)
戒就是对身体与语言活动的外放行为(注:外放行为是翻译自泰文的 Kanong,此字通
常翻译为「精
神愉快的」、「丰富的」,不过,此字在本文的用意较特殊,它指的是身、口、意的自
我展现,包含对自我
的幻想,以宣示自己与别人)设限,负责这些活动与其结果的是心(注:本文出现的
heart 都是翻译自泰
文 chai,此字通常翻译为「心」,由于心与思考器官──大脑的关系较近,容易引起
误导,泰文chai 较具
感情,心不是肉体或其中之一部分,甚至不是其功能──虽然与它有关,且两者之间有
很强的影响)。
对正确实践戒律的人而言,戒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愉快与自在的心情,清凉地生活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2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emchugdongr (希賢),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11 07:31:12 2016, 美东)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
人所以忍辱负重与倭国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
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
。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
自去岁7月芦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顷读倭国
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
第一点,为善邻友好。并郑重声明倭国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无赔偿军费之要求,倭
国不但尊重中国之主权,且将仿明治维新前例,以允许内地营业之自由为条件,交还租
界,废除治外法权,俾中国能完成其独立。倭国政府既有此郑重声明,则吾人依于和平
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 阅读全帖 |
|
q*2 发帖数: 603 | 3 噢,这个我可以回答你。。。
不知道他怎么看,我肯定是:
“既然无所谓执着,又何来放弃一说”——一切都是空嘛!
所以有什么“放弃”不“放弃”的。。。
据我猜,另一位老兄,他一再宣称不能执有、不能执空,要二分法、行中庸“执两用中
”,那么他多半就是:
“想干啥干啥、爱干嘛干嘛,当有则有、当空则空;
该执着执着、该放弃放弃,当‘迷’则‘迷’、当悟则悟。”
至于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空,什么时候该执取、什么时候该放弃,这不就是“技进乎
艺、艺进乎那啥”的问题,也就是禅修的目的不是吗 |
|
a**u 发帖数: 8107 | 4 ☆─────────────────────────────────────☆
jimmyvic (yixi) 于 (Thu Dec 2 12:01:13 2010, 美东) 提到:
无常是苦,为什么无常是苦?
我的理解是,客观事实是任何事物是无常的。每个人都会隐约的体会到很多事情是无常
的,但是不知道
任何事物都是无常的。所以人会去追求自认为是永恒的东西,以求的安全感,追求的东
西包括金钱,地
位,身体等等。但是这种永恒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所以永远得不到,这种苦苦追求和永
远得不到的矛盾
造成了苦。这么理解正确,全面吗?
无常,苦和我,我执又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放下了我执就会离苦得乐?这个关节我一
直没想通。
到底有没有“我”?佛家说无“我”,要理解这个我想是不是应该定义什么是“我”,
因为先立了才能破。那
么平时说的“我”到底是什么?
当我因为某件事情烦恼或者快乐时,我能理解这里面其实没有“我”,因为是外面的事
物引起了这些感
情,如果没有外面的因,里面的果自动就消失了。但是,很多时候“我”是可以做一些
主动的选择的,比
如和可以决定今天吃什么,晚上看什么书等等,那么这里...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5 那是清楚明显的分别我执。
俱生我执在母胎就有,执取身心是我的。 |
|
Y**u 发帖数: 5466 | 6 ☆─────────────────────────────────────☆
heyes (hoooyou) 于 (Fri Aug 12 13:21:56 2011, 美东) 提到:
佛就是佛,道就是道,是修生养性,和人生和哲学扯扯还行。
不要再和什么爱因斯坦,量子力学,薛定谔猫啊狗的瞎联系了,好不好?再这么下去,
你们要把人类所有的光辉成果都给吞食到佛的肚子里了,还怎么个这个空空,那个空的
呢?这种文章都mark实在太。。。佛告诉我,沉默是真空。所以我就不沉默了。
如果你们硬要扯人类的光辉思想是佛早就知道的,我来问你们那些自以为懂猫啊狗的一
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你们那种马后炮就可以蒙混过去的,要真刀真枪干的。
哦,老爱已经做了相对论了,你们偷过来这么一说,就成佛的“预见”了?人物理学家
辛辛苦苦几代搞的量子力学,你这一猫啊狗的一吹,就又成佛“早就知道”的了?蛋不
是这么扯的,慧根不是这么修炼的吧?
好吧,问题来了,很简单。
“请问人能不能回到(时间)的过去?”
请给出佛的答案,看看佛会不会早已经预料到了物理学家的“光辉思想”(以后或者将
来,或者佛说没有过去,现在和未...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7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一切外道妄说无常,世尊也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不知此说是邪?是正?所说的无常,又有几种?
佛说:大慧,外道说有七种无常,非是我法。哪七种呢?一者四大造色,作已还舍
,是名无常;二者形处转变,是名无常,谓四大所造色之长短、大小变化无常;三者色
即无常,亦即各种形色变化无常;四者转变无常,一切诸法相续不断,迭相变化自然归
灭,犹如乳变为酪,此种无常虽不可见,但在一切法中坏一切法;五者性无常;六者性
无性无常;七者不生无常。
此中,性、无性、无常者,指能造所造诸法虚妄不实,其相坏灭,大种自性,本来
无起,无起即无灭,何有能造所造之实法言无常;不生无常者,指常与无常、有与无等
,一切诸法皆无有起,乃至极小之微尘,也无所见,此即以不起名无常。其实,一切诸
法,本来寂静,并非灭生名无常,不识於此,则堕外道无常义;所谓性无常者,此即於
非常非无常处,妄生分别,亦即其立一无常之性,自不坏灭,但能坏灭诸法。若无此无
常性坏灭诸法,诸法则终不坏灭,犹如以杖击瓦,以石打物,瓦、物坏而杖石不坏,外
道所谓性无常说也是这样。大慧,现见无常性与所作法,并无异体,无能作、所作之差
别...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8
心所
一直生灭变化的都是五蕴,五蕴也是缘生缘灭的有为法
顺便说一下
五取蕴=五蕴,
并不是有贪爱的五蕴叫做五取蕴,而是指可以引发贪爱的五蕴,叫做五取蕴。加上取,
是强调五蕴皆是因为贪爱执取而产生。 |
|
t******g 发帖数: 17520 | 9 阿姜念尊者论 名色分别智
此智是修行者体会到当下的实相。实相是指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此智改变了妄执
身心是「我」的邪见。因为妄执身心为「我」的烦恼(邪见)已经存在非常长久的时间了。
想要成就此智的修行者,必须以逐渐增强的思慧常常在当下掌握到身心,直到正念
正知生起猛利的智慧,然后引发正见。例如,正见生起的时候,修行者会知道当下正在
观照什么色身、什么心(坐的色身,心在听等等)——而他也清楚是心知道这是坐的色身
等等。而且进一步他会了解到世界万物也只是色法和心法而已——非男、非女、无我或
灵魂——而修行者现在知道这一点,甚至是由他内心深刻体会的。自我的邪见破除时,
修行者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从出生以来他从未有过这种无「我」的感觉。
由于猛利的实相般若将我的邪见从他的感觉中根除,现在他就能体会到身心自然的真
实状态(实相)了。
修行者成就此智时是自知的,就像吃糖一样——用不着别人告诉他糖的滋味如何。
在长阿含经中,佛说「法是可以由智慧直接体证的」。法是不需要老师向你解释你成就
了那一种智慧——你可以由自己的体验知道。
有时修行者也会认为他已经成就了达到某一种智慧,...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196 | 10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清海胡编乱造自己的神奇出生,自相矛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9 20:42:42 2009, 美东)
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 即识攀缘色身, 和受想行识, 色身与受想行识
又缘识, 互相影响, 互为因果.
识缘名色此识, 本就是心.
有即业, 即名色.
>而不是“取”和“有”互为因果吧,“取”的因是“爱”,是对五蕴的喜
>贪造成了妄见执取
识缘名色此识, 本就是心, 识(心)攀缘色身, 和受想行识, 就是心去取.
取的原因当然是心之所爱了, 心他不爱则不会去取.
没有分别. |
|
w****g 发帖数: 570 | 11 阿姜 查
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
当你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
这两样东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
在每一刻中觉知和思考的则是「心」。 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 nAma )」和「色
( rUpa )」。「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 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
想、行、识四种精神上的蕴( khandha ),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
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
「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
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
给互相混淆了。 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
未训练的──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
练这颗心。
有些人认为, 禅坐的意思是以某些特殊的方法坐著,可是,事实上站著、走
著
和卧著都是禅修的工具,你可以在一切时中修习。 「三摩地( sam...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2 我所见 我所取
没说别人,应该是自己吧?
要是定义为 别人执取
麻烦可大了,不是一般的大。
你不觉得麻烦大了吗?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
四道四果,那 向初果 初果 的受想行识
那时不是还有贪爱吗? 怎会不是取蕴??
这个没问题,已经世间了。
不过马哈希尊者说话了,
我只能小声点,虽然他也是依循传统解释。
期望北传也有依循杂阿含,非依循南传传统而修的阿罗汉出现,
直觉认为,解释系统不只一种,
想听听他的解释,可惜可能要等至少一百年。
取蕴
1. 被动 放在那里勾引人
2 被勾引的还不是自己,还包括别人
这个定义,有经文支持吗?
一定要这么严格吗?
马哈西出来讲话,我的底气就弱了点。 |
|
发帖数: 1 | 13 道德价值的体系与根源
1.佛教的价值体系
佛教的价值体系是具足世间与出世间的层次,称为十法界。十法界分为第一阶佛
法界,第二阶菩萨法界,第三阶缘觉法界,第四阶阿罗汉法界等四圣法道;以及第五阶
天法界,第六阶阿修罗法界,第七阶人法界,第八阶饿鬼法界,第九阶畜生法界,第十
阶地狱法界等六凡业道,共十法界。六凡业道是以“我爱”为核心的不道德的价值体系
,而四圣法道则以更高的价值──层次不同的无我解脱智慧──作为绝对善的道德价值
体系。因此,佛教的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是包含业道的抉择智慧以及法道的抉择智慧。
六种业道是可以在人类的生活中体验观察而实证的。譬如,有人天生富贵,衣食无
缺,不必劳动,身体强健,无有病累,眷属满足,一生极尽五欲的享乐,即是近于天的
境界。也有人生在贫苦饥渴之地,饮食难求,形体消瘦,腹大如鼓,即是近于饿鬼的境
界。也有人身受种种疾病伤残等等极端痛苦而不能停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即是近于
地狱的境界。除此之外,六种业道可以修学禅定发起天眼明而实际验证之。《长阿含经
》卷 7〈弊宿经〉:
迦叶又言:“汝今生存,识神出入,尚不可见,...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哇,这…….也太复杂了,很有哲学味道。
再recursive 再讨论认知问题,
e.g.
“这种问题本来都是有条件的,要看问的人到底什么情况才能回答”
“这种问题”到底是哪种问题? 是随人认知,随时会变的。所以没有”这种问题”
“要看问的人到底什么情况才能回答”,什么是这一句的”人”,”人”是随时会变的
,也可以说没有这个”人”
这样就没完没了
很禅宗式的问答。
我觉得没那么复杂,
-- 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就只是简单解读文句前后的意义而已吧。
“心”就是受想行识的运作的综合称呼而已,就是一般人的心理活动的综合称呼。
一般人因为有--色是”我”—的见解,进而”取”---执着黏着在这种对色是”我”的
见解,
色一变化,心情就跟着变化。 (心随色转)
这种事,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很好理解。
对色,不执”取”---执着黏着在色是”我”的见解,
忧愁烦恼的心情不会产生 (心不随色转)
没有很复杂的意思呀。就只是在讲缘起法互相关系而已。
缘起法是修行要用的。无明,就会让”我”一路沾染下来,行、识、名色都带”我”,
然后,无明触,受,爱。这些其它经文都讲过。
产生”爱”,然后,又更不... 阅读全帖 |
|
|
r****n 发帖数: 8253 | 16
在我那个五蕴生灭的图当中已经很明确的显示了,普通人死后,还会生出识。(参考图中的2和3,7和8)
在这一世,最后一刹那,升起的是死心(属于识),紧接着下一个刹那,就是结生识,是
新的一世的开始。之所以生起结生识,是因为在死时还有贪爱执取,而根据十二缘起支
,“取缘有,有缘生”,于是有新的一生的开始。而阿罗汉和佛陀在此时就没有“取”
,于是生不出“有”来,当然也就没有“生”
这个结生识的升起,也依赖于色法啊,是属于新的一生的色法。
这个转生的过程,是一次类似量子跃迁的过程。它没有定域性(没有空间距离限制),
并非是一个灵魂或者识从身体离开,然后经过N段距离,飞入另外一个身体里面。
所以,那个freeman说识在轮回,是错误的。因为在死亡时,那个死心已经灭去了,而
新的一生的结生识是一个新的识。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不变的,所以就不能说识在轮回。 |
|
S**U 发帖数: 7025 | 17 http://www.unjinkr.url.tw/z_1.htm
一、前言∶
近日,有同修告知,在网上读到消息,略谓∶现代禅前同修张志成师兄,为「现代禅网
站」在1999年12月14日署名「张志成」写的覆网友吕居士之文章〈现代禅对正觉同修会
萧平实老师的基本看法〉一文,向他现在随学的萧平实先生当面表示忏悔;这一消息来
源并且提到该文是「他人借张志成的名义发表」(原文是「被人藉其名义著文评论平实
导师」)的,又说张志成的忏悔乃是经过长久的袅盂P反覆的思考而自觉前非的。(资料
原出处∶「迈向正觉佛法论坛/《正觉电子报》第57期/《我的菩提路》第二辑即将出
版」,网址∶http://www.mxzjnet.org/bbs/viewthread.php?tid=2607&extra=page%3D1)
听到这样的讲法,心里首先浮现的是觉得此中的逻辑颇为怪异。因为如果那篇文章真的
不是张师兄所写的,那么他何必为此向其新师父道歉呢?如果该文并非张志成原来的看
法,那么他又何必经过长期的袅版M反省才能形成其新的结论呢?如果张师兄原来就是
那样想的,那么他何必撇清关系,说那篇文章是别人借他的名字发表...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那个经文是错误翻译。需要查看相应部和巴利文。
五取蕴是指任何你观察感知的名色现象,和是否贪爱执取无关。
这个问题,我在很多处分析很多次了。
弄清五蕴和五取蕴的分别,非常重要。而你一直有这方面的错误,至今没有去除。 |
|
t******h 发帖数: 177 | 19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0 佛陀、阿罗汉 无法向尘世传讯息。我认为。
是的,目前,不是阿罗汉的人,是基于”信”。
阿罗汉,自知不受后有。 可能知道”有”以及”有”之后的事。
有天眼通的人(三明之一,生死智证明,可见到死者往生何处),应该也可以见到。
你我等一般人,是该采保留态度。
是,想追求真理,也是一种欲望, 佛陀称为”善欲”
这是在修行初期不可或缺的。
不是要断所有欲望,欲望是人类做任何事情天生具有的,不可能全断。
做任何动作都有欲望,然后才有意志推动,否则一定一定一定一定做不成任何事情。
我们可以试着举起手,没有欲望,就没有意志力支撑,举手举到一半,一定掉下来。
做任何事都一样。
此外,四正勤中,佛佗说,善(善欲)的要令其增长,恶(恶欲)的要令其消失。
这时,首先确定,有欲望。
然后要能明辨是非,何谓善欲,何谓恶欲。绝不含糊,绝不会不分辨善恶。
善欲,就要一直坚持,还要发扬光大。 恶欲,就立刻断掉。
但是欲贪,是要断掉。
就是执着于某一种欲望。
执着,不是指”一直”想做某件事。
执着是指,当一直想做某件事,但做成(能欲令如是),就很快乐。
做不成(无法欲令如是),就生气。
这种情况要断掉。
可以坚持要...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1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5 14:11:27 2014, 美东)
下的
个人要为个人的行为负责,普遍上说,我认为也对
很不容易区分欲望与贪爱
基本上,
欲望随时会有,可以是”无我”的,客观分析后,需要这需要那。
贪爱是有”我”,欲望升起之后,有个”我”的观念在后面燃烧,让他继续继续继续。
例如 加薪
客观分析对XXXX有好处,无损于道德…..,并非因为自己贪爱享受(乐受)美食华服豪宅
BMW…而汲汲于加薪
所以加薪好,本来就有加薪的欲望,当然不会拒绝,傻子才拒绝。修佛法又不是修成傻
子。
反过来,很重要的指标------------没加到薪,也不会生气。
如果没加到薪,会生气,就是欲望之后,还加了贪爱(一种”我”的影响)。
然后就要内观,这生气是怎么来的
观察到,因为”受” , 有”乐受”, 美食 豪宅….很快乐
对这种乐受念念不忘,想获得这种快乐,无法得到( e.g.没加到薪)就开始生气,
贪嗔是ㄧ体两面,会先生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
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
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
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
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
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
?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
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
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
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
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
面有三苦、...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3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女真族的后金政权和明朝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东
南岸,是一座山
名)进行的一场大战,后金军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后金亦即大清的
前身。
目录
1 战争起因
2 战前准备
2.1 双方兵力比较
2.1.1 双方战略与战术计划
3 战争过程
3.1 先败杜松
3.2 再破马林
3.3 歼灭刘铤
3.4 逼退李如柏
4 后记
5 军队资料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7.1 引用
7.2 书籍
7.3 其他
战争起因
1599年,女真族(当时被中国人称为东鞑靼,至于西鞑靼则为今日蒙古)本年前为无文
字之民族并于该年始创满文,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创立后金国,(清朝前身),并
且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进攻明朝[注 1],并以“七大恨
”誓师,历数中国明朝对后金国(建州女真)的七大罪状以及向明朝宣战。以后便出兵偷
袭辽东...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0016 | 24 豆瓣佛学学习小组讨论过卢台长,反正是个挺有争议的人物。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734964/
俗人 2012-06-29 08:00:14
直接以卢台长为例,大概解释一下这三点:
首先应该问清楚,卢台长的法有没有佛经做为依据。
假如有佛经做依据,那么对这个依据理解是否跟龙树、无著二大车轨以及随行者的解释
不矛盾
最后,有没有古代的大德修过这个法门得到过成就。
等于看一个法是不是佛法需要三条:
佛经依据
有资格的大菩萨对此依据的解释
古代有修行人依此法修行得到过成就。
Rainbow 2012-06-29 09:33:43
随喜『俗人』师兄!
楼主师兄提到“劝善”与“完成愿望”,让我想起这两天我在读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新书
里面其中一段话。我觉得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摘录在此供楼主师兄参考
“除了认知轮回的徒劳无功之外,修持佛法的要点在于它藉由促使我们舍离『世间八法
』,因而能穿透我们的心,并减少我们对我执与世俗生活的执取。我们的修持也应当能
强化自己对真谛的虔敬心,增加自己对出世间法的重视,不违犯佛陀教法的重点,并完
全地契合佛陀的究竟法教...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2 | 25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
人所以忍辱负重与倭国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
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
。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
自去岁7月芦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顷读倭国
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
第一点,为善邻友好。并郑重声明倭国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无赔偿军费之要求,倭
国不但尊重中国之主权,且将仿明治维新前例,以允许内地营业之自由为条件,交还租
界,废除治外法权,俾中国能完成其独立。倭国政府既有此郑重声明,则吾人依于和平
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
整,亦得以保持,如此则吾人遵照宣言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实为应有之决心与
步骤。
第二点,为共同防共。前此数年,倭国政府屡曾提议,吾人顾虑以此之故,干涉及吾国
之军事及内政。今倭国政府既已阐明,当以日德意防共协定之精神缔结中日防共协定,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你把 纸条 —— 不管你怎么得到的它,
你把它当成 上帝 了。
如果你去 执、执取 的话。 |
|
发帖数: 1 | 27 Betonthis01.资深赌徒 发表于 2018-11-24 07:20 [编辑于 2018-11-24 07:28]
所以 不住于相,并不能从字面上去把握。
为什么呢?
因为给你的 提示(即你的 感应),很可能就是从外部、也就是 相 上来的。
这可能明白到就是一句话,至于你从哪里看到,不一定:
有可能是 Fortune Cookie 上面,有可能是随手打开一本书看到了。
或者就是 周易。
楼主| ⓂBetonthis01.资深赌徒 发表于 2018-11-24 07:23
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条的渠道被 污染,
那你怎么办?
你是不是每次都相信它,都认为是 oracle、神谕?
所以,这时候,就不能根据习惯、上一次的经验去最终判断,
也就是 不住于相、无所住,
还是要 从心行事(不逾矩)。
ⓂBetonthis01.资深赌徒 发表于 2018-11-24 07:24
很简单,你去一念咒语(假设你已经很有功力了),
就发现了,这次要看这张纸条的 背面 —— 比如说。
或者比如 反过来读?
Betonthis01.资深赌徒 发表于 2018-1...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8 无始的轮回中我们生死流转,世间的贪爱执著早已经成为深入骨髓的习气;顺其自然,
随心随缘能够证悟解脱的话早就解脱了。
-
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心;
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 |
|
z**n 发帖数: 22303 | 29 其实这个主题的本意只是想澄清一下对仓央嘉措道歌的误解而已。各人有自己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倒是真要随心随缘。
-
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心;
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 |
|
b*********i 发帖数: 243 | 30 在佛陀看来,世间是空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被执取,我们必须以无执无著的空心,去
应对这空的世界。人生活在世上,对同一事物,由于心境不同,感受也不同。同是花鸟
,你可以感觉是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也可以感受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风花雪月固然浪漫美好,但如果是心境不顺时,明月也会成为伤心色,风铃也能变成断
肠音。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最博大的心,就是禅心。而禅心就是包容的心、淡泊的心、平
等的心、感恩的心,禅心就是自我要求、自我惭愧的心。空心就象腾空的杯子,可以容
纳更多的事物,包括美好的,或丑陋的。所以,不要以一成不变的观念,更不能以自己
的好恶之心,去看待世间万物人事。 |
|
z**n 发帖数: 22303 | 31 第一章/佛法有什么好处?
【一】佛法会让我快乐吗?
快乐,是形容所有人类共同目标的一个概略名词。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快乐,然而「
快乐」的意义以及如何去达到它,却是众说纷纭。
全世界数十亿的人们都深信,快乐仰赖于自己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他们梦想要过着一如
好莱坞红人、名流般的日子,以及所有搭配其身份的派头,例如坐落于比佛利山的大豪
宅,或使用工业用的烘干机来烘干一条手帕。然而,在真实的状况中,只有一小部分的
寻梦者能将自己挤进洛杉矶。而且,就算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类似的理想场所,若是上
亿的人都过着这种奢华浪费的生活,光是对生态所造成的后果,就会是一场浩劫。届时
不仅是这些寻梦者,连同地球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再享有片刻的快乐了。
我有个澳洲学生道格拉斯(Douglas),他代表了另外一种版本的「快乐」。道格拉斯
靠着政府的失业求助福利维生而毫无感激,「出离心」与「厌离轮回」是他避免工作的
藉口。虽然他算是个佛弟子,但是深植的怠惰心以及缺乏个人的责任感,造成他纵然拥
有很多空闲时间,他也不修行。像这样不必工作,又靠着别人的善意过日子,似乎带给
他某种喜乐的感觉。但是像道格拉斯这种人的问题,在... 阅读全帖 |
|
n***y 发帖数: 82 | 32 “保护太皇太后!”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不是殿中的班直,那位被韩冈抢了手中武器的御龙骨朵子直的禁
卫,还抱着韩冈给他的官服,张着嘴愣在那里。
尖声大叫的是齐王赵颢。
他人会疏忽,但赵颢绝不会!
尽管亲生儿子坐在御榻上,正要通过这一日的朝会成为天下之主,可赵颢的注意力
却一直都在韩冈身上。这是猎人审视陷阱中的猎物的得意,可他的潜意识中,也未尝没
有残留着对韩冈的警惕。
韩冈是完了,当他今天随着百官走进这大庆殿时,就已经走进了绝境。赵颢提了多
少日的心也稍稍放了下来。但狗急跳墙的事从来不少,多少人在胜利在握的时候,却被
带着同归于尽。
赵颢在四面钉上棉胎的房间中,住了近一年。对害得他入此监牢的罪魁祸首,一直
保持着最大的戒惧。
除非亲眼看到韩冈被砍下脑袋,否则就算是韩冈传出死讯,已要发送出殡,赵颢也
要在灵堂上,把盖在韩冈脸上的白布给掀开来看一看——就像传说中仁宗对夏竦做得那
样——不确认一下,谁知道他是不是诈死?
韩冈出身寒素,又不是一开始就有了种痘法得来的名声!他能得王韶看重,是他敢
作敢为,敢杀人,能杀人,手上有多少条性命,可以驱用来为鹰犬。
当他看见韩冈从班直手中抢过了武器,隐藏在心中...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190 | 33
dreamfly最不明白此点, 这样吧, 你可想像为梦, 而梦中有
不同角色的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又分各种Model, 各种Model
有他的各自不同的从迷至悟障及能力, 迷者d & i各执取了
当中一个机器人为自己, 并且d & i两机器人在梦中修行,
之后d他梦醒了解脱了, 而i你未解脱, 而他所谓再来, 就
是他在你梦中放一个, 和你相同model的智能机器人, 其
实dreamfly根本并不在你梦里, d根本没进过去你梦里, 但
是你会死执认这d智能机器人就是dreamfly, 而这个d机器
人, 他未开悟, 然后最终d机器人也成道了.
如果你问dreamfly此再来人, 他本人他有没来过? 有没迷
过? 他当然没来过, 也没迷过. 如果你问d机器人, 他有没
来过? 有没迷过? 那当有来过, 也有再迷过. 如果你问d机
器人, 是否真的迷? 又真的后来才解脱? 那当是真的迷,
之后才解脱, 因为这d model和你100% same model, 迷
至悟的障况及能力与除障过程完全一样.
"法王你痛苦因为法王你将梦内影子...", "你是法王..." |
|
p*******r 发帖数: 4048 | 34 baidu 查的:
说一切有部立‘假名我’──世俗补特伽罗(sam!vr!ti-pudgala)。有部以为︰在世
俗法中,一一有情(sattva)营为不同的事业,作不同的业,受不同的果报,这是世间
的事实。由于有情执取当前的身心为自己,所以成为一独立的有情,一直流转不已。有
情是依‘有执受’的五蕴而假立的,虽然有世俗的补特伽罗,却没有实体的我可得。原
来,说一切有部以为︰一一法(色蕴等)‘恒住自性’,法性是如如恒住的。依于因缘
,安住未来的法,刹那起用,入现在位;作用又刹那灭,入过去位。有三世不同,而一
一法性却始终恒住自性,没有变异。这可说‘法性恒住,作用随缘’。依法的体性与作
用来说,都没有什么是从前世到后世的,也就没有移转可说。但刹那起用时,不但有同
时的‘俱有’、‘相应’,又能引发后后的‘相续’;依五蕴的和合、相续,假名为补
特伽罗,也就依假名补特伽罗,可说有生死相续,从前生到后世了。说一切有部的解说
,是站在体(法性)用(作用)差别的见地;不过体与用的关系,虽不一而还是不异(
没有别法)的。了解说一切有部所说,说转部的见解,就容易明白了。如《异部宗轮论
》说(大正49·17b |
|
p*******r 发帖数: 4048 | 35 何解? 不是说了:
由于有情执取当前的身心为自己,所以成为一独立的有情,一直流转不已。有
情是依‘有执受’的五蕴而假立的,虽然有世俗的补特伽罗,却没有实体的我可得 |
|
i******8 发帖数: 93 | 36 五灯分宗禅指要之百丈怀海禅师
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
佛冤。此外别求,即同魔说。”
指要:固守动静乃禅人执取于一得,纳于心而守己悟之境,故为三世佛冤;反之若于此
心外别有所求,则即同魔说!禅人了得此旨,于了无执守此而放旷天地、纵横法界,妙
机随时、万法自然,方为真正道人!
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嫉贪爱,我
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
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
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
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
只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
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
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只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
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 |
|
r****n 发帖数: 7315 | 37
=====================
WaiChi (WaiChi) 于 (Tue Jul 29 16:24:50 2008) 提到:
dreamfly最不明白此点, 这样吧, 你可想像为梦, 而梦中有
不同角色的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又分各种Model, 各种Model
有他的各自不同的从迷至悟障及能力, 迷者d & i各执取了
当中一个机器人为自己, 并且d & i两机器人在梦中修行,
之后d他梦醒了解脱了, 而i你未解脱, 而他所谓再来, 就
是他在你梦中放一个, 和你相同model的智能机器人, 其
实dreamfly根本并不在你梦里, d根本没进过去你梦里, 但
是你会死执认这d智能机器人就是dreamfly, 而这个d机器
人, 他未开悟, 然后最终d机器人也成道了.
如果你问dreamfly此再来人, 他本人他有没来过? 有没迷
过? 他当然没来过, 也没迷过. 如果你问d机器人, 他有没
来过? 有没迷过? 那当有来过, 也有再迷过. 如果你问d机
器人, 是否真的迷? 又真的后来才解脱? 那当是真的迷,
之后才解脱, 因为这d model和你100% same |
|
S**U 发帖数: 7025 | 38 你若不执「离开五蕴有我」就不用破「离开五蕴有我」。
你若执取「离开五蕴有我」,就要观察「离开五蕴的我」有何特性与作用是不依「五蕴
」。 |
|
a*****y 发帖数: 33185 | 39 第三天开示
八正道:慧(pabba)~闻慧、思慧、修慧~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四元素)~
三个特质:无常、自我的虚幻本质(无我)、苦~透视表相
第三天已过去。明天下午你将进入慧(pabba)的领域,八正道的第三部份。没有慧则
修行之道仍不完全。
持戒是踏上修行之道的第一步,也就是不伤害他人;但即使你不伤人,却仍被自己心中
产生之不净杂染所伤害。所以要修定(samadhi),学习控制自心,抑制不净杂染的生
起。然而,只是压制并无法断除不净,不净杂染仍然在潜意识中不断繁衍扩增,持续造
成对自己的伤害。所以正法的第三步骤-慧:既不是放任,也不是压抑,而是让不净杂
染浮现并连根拔除。当这些不净杂染被根除,心便不再受污浊烦恼束缚。而一旦心净化
了,便会自然对他人充满善意、慈悲,自然不会有伤害他人之举。相同地,也自然不会
伤害自己,也就会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八正道的每一步骤必需导向下一步。戒引
导你去发展定-正确的专注;定引导你发展慧,净化心的智慧;慧引导你至涅盘(
nibbana),从所有不净中解脱,完全证悟。
在八正道中与慧有关的有两项:
(7)正思惟(samma-savkap...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说到重点了。没有任何一个一直不变的东西在轮回,但是相似相续,而有因果。
过去世的识,引起新的识(因果)执取新一世的名色为「我」。阿罗汉断除我执,就切
断了新一世的识与名色生起,不再轮回。 |
|
S**U 发帖数: 7025 | 41 摄大乘论有「我见薰习种子」的说法。
我见是多生多劫不断的熟练,没有对自我生命的执取,根本不会投胎。
如果你修四念处,看到自己的一个心念如何形成,就不会怀疑心有熟练我执的能力。 |
|
r****n 发帖数: 8253 | 42 其实你提的问题是不错的。将你所说的二元对立去掉,换成无明则比较好回答,
。:)
从无明到涅槃的明,这个最后一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识”
的彻底熄灭。而想要熄灭识,则必须彻底对五蕴厌离舍弃。认识到五蕴的真正过患。
南传的十六观智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解脱过程,尽管这个十六观智应该是部派佛教时代
佛教繁琐化僵化的一个产物,但是它确实基本反映了解脱的整个过程。应该是某些解脱
者的直接经验总结。它和阿含经第一经的经文具有对应性。“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
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十六观智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观察到五蕴的生灭特性,在这期间生起的智主要是缘摄受智
(认知五蕴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生灭智,坏灭智。此阶段以对生灭的直接观察认识
为主。
在高度的禅那环境下,意识是非常敏锐的,所以禅修者见到的生灭是非常迅猛的(这是
五蕴生灭的本来特征),这种生灭具有高度的压迫性,在此基础上将陆续生起一系列的
认识,进入解脱的第二个关键阶段,此时生起的智主要有过患智,畏怖智,厌离智和欲
解脱智。这些智,全部是因为对生灭的直接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判断,认为五蕴是...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其实你提的问题是不错的。将你所说的二元对立去掉,换成无明则比较好回答,
。:)
从无明到涅槃的明,这个最后一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识”
的彻底熄灭。而想要熄灭识,则必须彻底对五蕴厌离舍弃。认识到五蕴的真正过患。对
四圣谛的"苦谛","集谛"进行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五蕴的厌离,灭除贪爱,
熄灭识,进而证"灭谛",而整个过程,是"道谛"的实行。合起来是四圣谛。经典说无论诸
佛,还是阿罗汉都是通过四圣谛而解脱的。凡偏离四圣谛,一定不是佛法。
南传的十六观智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解脱过程,尽管这个十六观智应该是部派佛教时代
佛教繁琐化僵化的一个产物,但是它确实基本反映了解脱的整个过程。应该是某些解脱
者的直接经验总结。它和阿含经第一经的经文具有对应性。“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
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十六观智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观察到五蕴的生灭特性,也就是经典所说的正观五蕴无常。
在这期间生起的智主要是缘摄受智(认知五蕴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生灭智,坏灭
智。此阶段以对生灭的直接观察认识为主。并有机会破除我见,因为五蕴被一一如实
观...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4 第四章 性行与业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3:34 点击:186
第四章性行与业处
性行
性行有六种,即贪行、瞋行、痴行、信行、觉行、寻行……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
《清净道论.第三章.第74段》依据《清净道论》的定义,性行和本性、增性是同一意
义,皆指人的个性倾向。精确地说,这里所指的性行是一个人在禅修上所显的性行。有
些人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但他在禅修上却很可能有着过人的潜能或造诣。将人
分为六种性行,是种相当简约的方法。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具备贪、瞋、痴、信
、觉、寻六种性行当中的某几种性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多人有多重性格。再者
,俗语说得好:「一种米养百种人」,世上实有千千万万不同种类的人,怎么说只有六
种性行呢?虽说人可以五花八门,但也不离这六大种,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很多
修行人在修行时都忘了关注自己所属性行。一人的良药很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比如说
,现代健康学大多建议我们多吃生菜,喝生水,但对某些体质偏寒,特别是胃虚的人可
不要盲从。同样的,诸如:「完全放松」、「不需决意」等禅修口诀并不适合痴行修... 阅读全帖 |
|
e*******e 发帖数: 6165 | 45 正如你签名档所说的,无身则无患。
我执/无明就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同生同灭,鸡生蛋蛋生鸡。
好吧,我把问题改一下, 这个硬币本身是怎么来的。。。
这种执取心是佛性的一部分吗
现象永远都有,如何心不随境转,为何心会随境转? |
|
s******n 发帖数: 459 | 46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defb10100bvhe.html
有一次佛陀在带领弟子乞食的过程中,经过一片森林,他抓起一把树叶,问弟子:我手
里的树叶多还是森林中的树叶多?
弟子说,当然是树林中的树叶多。
佛于是说:我能讲的法像森林里的树叶那么多,但是那些法我不说,我只说手里的树叶
。因为这些才跟解脱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学佛好像很时髦。国家的政策各方面也比较变通。使很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教
。但是佛法有这样的说法。“佛法所缘。缘苦众生”。因为生命中有苦才会让人们有所
触动、反省。从而使人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实际上佛开始说法并没有那么复杂,没
有那么复杂的现象。
佛法在原始传播时是很简单的。因为它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很复杂
的仪式、仪轨,以各种很复杂的修行模式出现。佛刚开始说法说得很简单,就是说的四
谛:苦、集、灭、道。它告诉你一种方式和角度,说一切皆苦。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就
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每个人都想觉,之所以不觉是由于很多因素。我们没能足够地
去认知生命的本质和思维状态,所以会让我们有很多痛苦产生。《...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47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10072231.html
阿姜敦: 法语微言(摘录)
[编辑]帕-菩提难陀牟尼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Gifts He Left Behind——The Dhamma Legacy of Ajaan Dune Atulo (Phra
Rajavuddhacariya)
Compiled by Phra Bodhinandamuni
Translated Ven. Thanissaro Bhikkhu
*
“觉醒者不谈他们觉醒了什么,因为它超越了一切言语。”
*
“无论思考多少,你不会知道。
只有止息思考时,你才知道。
不过,为了知道,你还得依靠思考。”
*
“当你能够把心从它牵涉的一切事物中分离出来时,心就不再系缚于忧伤。色、声、香
、味、触,是好是坏,取决于心去外面以该种方式的造作。心无明辨时,它误解事物。
当它误解事物时,就在一切绑束身心的事物影响之下痴迷。我们在身体上所受的恶果和
惩罚,是别人多少能够帮助解脱的。但是,内心在杂染与渴求的绑束下造起的恶果,只
有我们自己才能学会解脱自己。”
“圣者们已经...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8 转: 讀後心得
或许对大多数的人而言,人生中有苦有乐,在
许多人的生命经验中,一些小苦小乐反而令其觉得
增添生命的乐趣和变化,更有许多人以突破生活上
遭遇的苦难来满足其成就感。经常会听到,人生就
是如此,起起落落是常态,「不执着」就好了。
「不执着」就好了? 现实人生中有三件事可没
办 法 用「不 执 着」就 搪塞 过 去。这三 件 事就 是
「老、病、死」!
身体器官机能在经年累月的运转使用后,不断
的磨损,造成生活上种种的不方便,这些不方便直
接影响着日常生活,不只影响自己,也影响着跟自
己生活上息息相关的亲友。
如果生理机能不平衡或心理遭打击后,产生种
种疾病现象。如果只是小病,也够让我们折腾一阵
子,若真的是麻烦的大病,那就不是单单自己遭受
生不如死或没有尊严的痛苦,连带生活周遭的亲友
都会陷入身心的煎熬。若是传染病,那照顾者还得
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来照料病患。
而死亡,能令人失去自己以为拥有的一切。不
论是遭逢意外的瞬间死亡,或拖着等待死亡,都无
可避免的将改变自己所熟知的一切。死者如此,和
死者相关的亲友,越亲密者越是痛苦。
「老、病、死」这三种最为明显的痛苦,同时
也是人...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9 想起了一位老居士一辈子念佛吃素,临终一念因为执著大孙子结婚要杀猪大宴宾客结果
往生为猪的公案。
还想起了文殊菩萨传的这个教法:
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禅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
予他《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
心;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 |
|
z**n 发帖数: 22303 | 50 宗萨钦哲仁波切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曾说,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仍然相信轮回中有某
个小部分可能还会有用,或甚至能对世俗问题提供究竟的解答,果真如此,你就很难成为
一个真正的心灵探寻者。若是相信生命中的问题会自动解决,相信一切损坏的东西都会
自动修补,相信在轮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奋斗的,那就不可能培养出一种真诚的、完全
投入的态度来修持佛法。对佛法修持者唯一有用的见地是:痛苦没有解答,轮回无法修补。
当我们思维死亡时,就很容易持守这个见地,因为死亡是绝大部分人类最恐惧的事情。从
另一个方面而言,「生」却会引起非常不同的反应,毕竟,「生」不就是关于美好未来的
希望与允诺吗?然而,像印度学者龙树(梵Nagarjuna)这种圣者就不这么想,龙树认为「生
」与「死」同样的可怕,因为「生」意即回到轮回,佛法修行者应该恐惧它,恰如恐惧迫
在眉睫的死亡一般。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世俗的一生或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看似有正面的品质,
然而它终将失败,因为在轮回中绝对没有任何事物会真正的成功。虽然这种心态非常难
以培养,但是如果能够至少在知识的层次上去接受,它就会提...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