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注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谈“七月流火”
诗人网友们谈到了“七月流火”。一般大家都认为“七月流火、八月爍金”是形容夏天
炎热。但学究们根据辞海、或百度,认为“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
辞海、或百度的依据是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认为这句诗应该理解为大火(心宿二)向西方移动,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了。这是目
前权威的说法,始自东汉吧。但是不一定对,我们的文科傻妞喜欢把事情复杂化。我们
从头来讲咱们中华民族怎么改进历法的。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认识了时间单位“天”或者“日”,月亮的圆缺,就有了“月”
这个单位。“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就有了年这个单位。但是很不幸,日
月年三者之间没有精确的整数的换算关系。在三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写“豳风·七月”
的时候,一年有几个月,是模糊的。所以“豳风·七月”是物候历。不信你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首先,九月授衣是天冷了要加衣服吗?目前权威的说法是这样的。但是,同诗讲: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郹,八月载
绩。载玄载黄,我朱...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03
2
估计史记的很多上古的记载,取自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 《书》,到了汉代被
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
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
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
官。《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
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
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
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
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
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
张曙光,张五常、张维迎:腐败润滑论、买路钱、吐痰论
张曙光:“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
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在这方面的花费,实际上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买路钱,构成
改革的成本费。”
张曙光:“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
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达腐败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
”所以,“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
张五常:“以资产换特权,促进私有化。”“我曾对中央政府说,最好干脆给
这些人一大笔钱,把这些权力买下来,叫他们以后再不要利用这些权力了。”
张维迎:“通过腐败搞垮公有制来促进私有化。公有制是一个大饭碗,需要有
人往里面吐唾沫;有人吐唾沫后,其他人认为这碗饭不能吃就走开了,一碗饭就属吐唾
沫的人私有人。”
张维迎: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怕累拖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
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
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
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禹陵的窆石
《辞源》释“窆石”曰:“窆石,古用以引棺下隧之石”。又引《嘉庆一统志》云:“
浙江绍兴禹陵有窆石,形长椭圆,上有穿孔,传为禹葬会稽时所遗。”《周礼注疏》:
“执斧以莅匠师。”注曰:“窆,谓葬下棺也。”《嘉泰会稽志》卷六更具体述说了窆
石的含义:
大禹陵...是山(指会稽山)之东,有陇隐若剑脊,西向而下,下有窆石,或云此正葬
处,疑未敢信。然《檀弓》注:‘天子六繂四碑,所以下棺。’则窆石者,固碑之制度
。...窆石之左,是为禹庙...固有依丘陇而立者。
可见,窆石是下葬时的工具。这从形体上也可得到证明:禹陵的窆石,长椭圆形,上有
穿孔,作绳索穿孔之用。或谓窆石为棺木下葬后,堆土打夯之用,使之“土地之深,下
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余壤其上,垄若参耕之田,则止矣。”《墨子·节葬下》
的这段话,为窆石的用处作了注释,“收余壤其上”即为夯土之工具。孔灵符《会稽记
》:“千人坛:禹葬茅山有聚土平坛,人功所作,故谓之千人坛。”窆石则为“聚土平
坛”所用,为“人功所作”的一种凭借。
用窆石下葬后,再以夯土,符合古代帝王墓葬风俗。王充《论衡·虚务篇》云:“贤圣
家天下,故因葬焉。”以天下为家,葬在何...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635
5
从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之后,直到公元前一世纪的近五百年的漫长岁月里
,佛经三藏,一直是靠师徒相承、口口相传而保存和传播的。虽然于公元前五世纪后期
、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和公元前三世纪中期举行过三次大结集,但都没有提出将三藏经记
录成书的问题。到公元前一世纪,这样师徒相传到第三十七代的时候,在斯里兰卡的阿
卢寺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四次大结集,参加结集的五百罗汉将全部三藏经文及其注疏刻
写在棕榈叶上,装订成贝叶经典,完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工程,为佛教文化的
保存、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涅磐后500年,佛经才第一次集结成书。鬼知道500年会歪曲到什么
样子啊,《大唐西域记》都能演化成《西游记》了。不知几许私货。
c**k
发帖数: 114
6
华夏教之问答录
1. 问题:为什么要强调祷告?
回答: 所有宗教的产生,都是是因为人性弱点的需要,人需要灵性的修养。 再强大的
内心都有软弱的时候,把自己的忧虑和重担倾诉一下,交给神,这是一种内心激励和寄
托。华人一方面希望有求于神灵,但另一方面又不完全相信神灵。不管是升官发财,学
业进步,工作顺利还是家人平安,我们总该是有所求的,人活于世总有一些强烈的愿望
,或很难实现,或结果未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寄托,一个值得我们
信任的超人类的力量能给予我们某种承诺和希望。我们大都接受无神论的教育,怀疑一
切唯心主义的东西。但是长大后,唯物主义又不不能完全解释我么心中的疑惑,不能给
我们精神力量。即使以今天科技技术的强大,还是有无数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当在
生活中碰到根本无法或者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的事情所以,向神祷告是一个很行
之有效的东西。
发自内心的祷告是一种自我激励,人生寄托,会改善你自己的精神力量,给你积极的正
能量暗示,可以调节你的情绪,主动自省,时刻谦卑,获得深深的安宁和内心的平静。
给他人的祷告可以有效改善彼此的关系,更加团结,祷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润滑剂,粘...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回答道教和佛教的差别
睁开眼看看,好好学学再来大放厥词不迟,
佛教经典常常遭到非难的就是关于口口相传的真实程度。佛教自从创立直到公元前
一世纪佛经记录成文, 中间经历了四、五百年时间,此间的所有三藏圣典几乎都是依
靠师徒相传才得以保存下来的,当然也不可否认在传诵过程中有疏漏和错误的出现。
然而,印度民族是一个长于记忆而忽视书写的民族。早在佛世以前,婆罗门教的《
吠陀》经典就是通过诵诗咒语的形式口头传诵下来。在佛世时期, 已经出现了以专门
记诵某一部特殊经典、传承某一种教法的比丘。当圣典结集成型以后,便出现了专门诵
习律藏的持律师(Vinaya-dhara)、精通经藏的持经师(Suttantika)、精研论藏的持论师
(Abhidhammika)、精通三藏的三藏持者(Tipiñaka-dhara)等。《清净道论》第三
品记载:有位《中部》诵者雷瓦(Reva)长老在修学了二十年止观业处之后,仍然能够从
头至尾、无一字疑惑地背诵出《中部》的 一百五十经。公元402年,东晋高僧法显法师
在游学北印度时,说一切有部的律藏都是「师师口传,无本可写」的。据《出三藏纪集
》中记 载,秦主姚兴迎请能背诵《昙无德律》...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7933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管锥编是典型的文科生扯淡
被忽悠了吧?要弄清他的成書過程。你每天拿一百張index cards 去圖書館,把各種清
人筆記,唐宋野史,十三經注疏,歐陸文學批評一頁頁的翻開,看到一個解釋就抄在一
張卡片上,註明學科國家年代主題。十年後把它們重新整理起來,加些說明文字,一部
“巨著”就出爐了。
看上去很厲害,這其實是從事人文研究的第一步,真正厲害的是有自己的思想。鸚鵡學
舌的後果就是沒有引用率。我為何要引用錢鍾書的東西?直接引用清代大儒不好嗎?起
碼人家不是抄的。
T********N
发帖数: 2680
9
按照孔子的定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
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
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因此,第一个不孝在孔子看来是,对父母有了过错不去劝说,批评,导致他们陷于不义
之中。
第二个不孝,就是你啃老,不工作,好吃懒做,这是不孝的表现。
第三个不孝,就是一个人不去结婚生子,那是最大的不孝。所以,一个人应当尽快结婚
生子,哪怕是没有美女,只好找一个丑的,也要结婚生子,这是孝的表现,反而是总不
结婚,就选择单身,这才是最大的不孝。所以现在许多父母要逼婚呢?就是他们希望子
女孝,只要你结婚生子了,不来看望父母也无所谓,因为孔子的不孝里不包括“不看望
父母”。
再说一遍,孔子的孝,就是说,见到父母有错误要批评,要努力去工作养家,要结婚生
子,那孔子就会对你竖起大姆哥。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
五人,虽无...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473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版上正比五毛要多读读史书
至少前四史要读过校点注疏的版本,不要在这个班上丢人现眼。
至少要到hairi melon的水平再上来扯淡。
m***a
发帖数: 2262
11

四书五经有个屁的明确无误的含义,要是有明确无误的含义还需要两千年来人们不停地
写注文,甚至到了后来注文都需要疏解,《十三经注疏》就是这么一笔糊涂账。
比如《论语》里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就有多种南辕北辙的解释:
“夷狄虽有君,仍不如诸夏之无君。”(钱穆)
“野蛮部族虽有国君,还不如中国的没有。”(李泽厚)
“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杨伯峻)
“夷狄还知道有君主,不像周朝连君主都没有了。”(傅培荣)
“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程颐)
N*******e
发帖数: 580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儒教就是弱鸡版的一神教
你就不要装x了,要不然我们就挑论语来逐条注疏。之前问你的“吾有知乎哉。。。”
你正面回答了吗?


: 鸡巴毛,你除了对儒学整体进行污蔑咒骂,从来没有针对任何具体的儒家学说观
点阐发

: 议论,说明你没有研读过任何一本儒家著作。你只是在网上看了一些不入流的批
儒就拾

: 人牙慧而已。你的谬论在反驳的必要性都不存在。

N*******e
发帖数: 3872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儒教就是弱鸡版的一神教
哟,还知道注疏呢
你先列几个权威版本吧
N*******e
发帖数: 580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儒教就是弱鸡版的一神教
先正面回答“吾有知乎哉。。。”


: 哟,还知道注疏呢

: 你先列几个权威版本吧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白云先生:被神话的王阳明心学
白云先生:被神话的王阳明心学
儒家的源流和传承,可分为先秦儒,汉儒,唐儒,宋儒,明儒,清儒。
先秦儒,周公,孔子,一脉相传。比如诗书礼乐,君子六艺,这都是周朝的官学。周天
子式微,周朝走向没落,孟子荀子,应运而出,要站出来回答怎么匡扶天下的问题,所
以,他们赋予儒学,以时代精神。结果荀子的学生,法家的韩非李斯,完成了统一天下
的大任。
秦朝从儒到法,汉朝从法又回到儒。汉儒,要解决的是外儒内法的问题。
唐儒没什么创造性的建树,只是整理并注疏了十三经。不仅没什么建树,还给后来的宋
儒留下了很多烂摊子。比如印度要饭文化的泛滥,唐儒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不是唐儒
无能,而是李家的皇帝太昏庸,太没文化,太低级趣味,就喜欢印度要饭文化那一口。
为了给唐儒擦屁股,打击印度要饭文化,宋儒耗费了大量的智力劳动,反倒荒芜了正经
事。宋儒的最大特点,是援道入儒,体系化,结构化,流散化了。
明儒,直接继承自宋儒,并无什么建树。包括王阳明的心学,也是来自宋儒的陆九渊之
学。
朱熹和陆九渊,到底分歧在哪里呢。朱子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九渊主张发明人
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熹就说陆九渊,你书都不读,能发什么鸟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所以你该明白 西方哲学就是基督教神学的注疏 包括马克思

发帖数: 1
17
当然不是
亚伯拉罕傻逼教是庸俗化的希腊哲学加东方神话,不能反过来说,而且“庸俗化”那三
个字不能丢
你好好品品海德格尔的“卡尔马克思使哲学发展到最为极端的可能”,是什么意思,解
释解释
[在 dnls (西方伪史考) 的大作中提到:]
:所以你该明白 西方哲学就是基督教神学的注疏 包括马克思
M******a
发帖数: 6723
18
https://www.sohu.com/a/145905613_783249
我们的孩子是被教傻的,是在正确答案下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
绞杀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虐杀孩子的创新意识。
中美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教育让学生确认已知的现成答案;美国教育让学生探索
未知的答案。
中性的“创新”
如果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脊梁;那么,创新教育就是这根脊梁的脊髓。
创新是中性的武器
许多人以为,创新永远是正面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其实,就像核裂变一样,创新是
一种中性的武器,好人可以拥有它,坏人也可以利用它。可惜,在正面创新举步维艰之
时,负面创新却花样翻新。
据人民网报道:
某日,某人在马路上拾到一信封,里面有一张带密码的银行卡,插入ATM机,竟然有30
万余额。信封里还有一封某公司的“行贿信”:
某处长:
感谢您在招标过程中对本公司的大力帮助,因不方便登门致谢,特附上银行卡一张,里
面是我公司的一点心意。密码是工程开工日期(160423),如果在取款中遇到问题,请
咨询开户银行(05168701XXXX)。
虽然银行卡显示有余额30万元,但当小某取款时,ATM机显示“不予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儒生的终极美梦就是当婆罗门
儒教十三“经”注疏我都看的,lol,不用对我这些方面有丝毫怀疑
[在 whoami2012 (nosce te ipsum or temet nosce) 的大作中提到:]
:你要看楚简,不然提问让人笑话。
w********2
发帖数: 632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学古文要读楚简
知道你怕这个,亏你还是爱好这个。你读的13经注疏,很多都变异了。所以你才有一大
堆问题,因为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儒家了。

发帖数: 1
21
忠君观念的绝对化在宋代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既是对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轮流坐,今年
到我家”的乱世教训之总结,也是对多朝并立、各称正统的现实之考量。北宋司马光首
倡尊君之论,认为君尊臣卑“犹天地之不可易也”。而到朱熹、二程的理学兴起,更是
确定了“君臣父子,定位不移”、“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终极道德观。
华夷之辨松动,忠君观念绝对,使得到了元代,虽有郑思肖、谢枋得等宋遗民坚持华夷
大防,但士人的主流都认为是否视为正统,不在于是否中国之人,而在于是否奉行“中
国之道”,“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人们拿古人进行类比,指出“舜
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夷”,但“后世称圣贤焉”,只要“谙于中国之道”,那便不能
“以夷狄外之”。元朝虽然是蒙古人做皇帝,但“以天数之正,华统之大,属之我元”。
元统一后,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双向推动,理学不但成为最为显赫的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
,还成为官方认可的意识形态,进而成为书院的主修科目。元代的书院如钱穆所说,“
宋以下一千年来之书院林立,惟元最盛,莫与伦比”,已经达到了“远州下邑,深山穷
谷”都有书院的地步,书院兴盛也就使得理学传播更为深远。
待到元... 阅读全帖
x****6
发帖数: 4339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言文远比白话文精确
他权威比你大多了。
白话文,本来充满歧义。我看学术著作,肯中文很容易看不懂,看英文很容易看懂。
文言文的确比白话文精确和精炼,可是需要大量的注疏,给出精确的预警才能到达没有
歧义的效果。也不如英文方便。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楚人沐猴而冠是谁造的谣?
“沐猴”是一个名词,是楚人说猕猴的发音,带有地域性的特点。《诗经·小雅·角弓
》中有句“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三国时吴陆玑注疏说,“猱,猕猴也,楚人谓之
沐猴。”
所以沐猴而冠跟洗澡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说猕猴带了个帽子,而且是用方言讽刺。
W******2
发帖数: 1453
24
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法轮功学员张丰乾被绑架到洗脑班已经一年。因张丰乾在学
术界是有影响的人物,广东省“六一零”直接参与迫害。目前张丰乾教授被“六一零”
迫害致神情恍惚。
哲学博士、张丰乾教授出生于一九七三年,甘肃古浪人,先后在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教学。
张丰乾教授在被绑架前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
所、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香港道教学院、台湾中华儒道研究协会兼
任教授;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为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明裕访问学人;二零零六年至二零
零七年为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他研究范畴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已出版专著,发表学
术论文近三十篇;他同时关注当代社会文化,已发表思想随笔六十余篇;讲授的课程包
括“中国哲学史”、“《论语》导读”、“《道德经》导读”、“《周易》导读”、“
中国哲学文献学” 等,“《周易》与中国文化的变迁”讲座(现在土豆网视频可以看
到)。主要着书:庄子天下篇注疏四种(绎读经子) 、出土文献与文子公案、哲学觉
解、《诗经》与先秦哲学等。
张丰乾曾因被中共谎言欺骗,约于... 阅读全帖
m*********2
发帖数: 748
25
另一位哲学教授的选择
哲学教授的选择
张丰乾教授出生于一九七三年,甘肃古浪人,哲学博士,先后在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
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香港道教学院、台湾中华儒
道研究协会兼任教授;曾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和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他的研究范
畴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已出版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他同时关注当代社会文
化,发表思想随笔六十余篇。讲授的课程 包括“中国哲学史”、“《论语》导读”、
“《道德经》导读”、“《周易》导读”、“中国哲学文献学”等。“《周易》与中国
文化的变迁”讲座,在土豆网视频 可以看到。主要著书有:庄子天下篇注疏四种(绎
读经子)、出土文献与文子公案、哲学觉解、《诗经》与先秦哲学等。
单凭这些介绍,就充分说明了张丰乾教授是一位勤于治学的学者,而且古文化的根底相
当深厚。作为一名哲学教授,他对事物的分析应该说都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而且也都有
相当的深度。比如他对《周易》与《道德经》的解读,在世界上已经有相当的地位了,
而这些东西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全帖
z*********1
发帖数: 520
26
看到了斑竹的置顶声明,但似乎这里最近还有不少有关法轮功的文章,所以冒昧一贴,
在此仅请斑竹谅解,这帖意在劝善救人,谢谢
更多真相, 请到真相之光俱乐部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2/everybodydeservestruth_0.htm
文/掸封尘
【明慧网二零一四年二月六日】在法轮功学员的真相资料中,有两个不等式,一个是中
共≠中国,一个是爱党≠爱国。不知道你对这两个不等式理解多少,认同多少,你自己
有什么别样的想法。本文将对这一命题进行求证。
一、中共≠中国,爱党≠爱国,列表看分明
世界观 中国传统世界观历来是有神论,相信天堂地狱、善恶报应,中国又称神州。
中共世界观是无神论,把大多数当今的中国人毒害成了无神论者。其实马克思是撒旦教
徒,是有神论者,只不过他信的是邪恶的魔鬼撒旦,而不是正神。
实体性质 中国是一个国家,是一个疆域版图、语言文化、人种人口及其历代治理者
完备的东方国度。
中共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团体。中共是中华民国时期成立的一个非法地下组织,是盘踞在
苏俄的共产国际的一个远东支部。中共窃取中国政权后,其社会团体的根本属...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7
来自主题: Talk版 - 为善自然获福(2)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为善自然获福(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0 14:16:41 2016, 美东)
(接上文)
劝谏皇帝 为民造福
太武帝曾召高允一起讨论行政,高允的言论很得太武帝赏识。帝问高允说:“政事千头
万绪,什么是第一位的?”当时,魏朝多禁封良田,又京城中游民很多。高允因此说:
“臣少时微贱,所了解的只有田耕之事,请让臣说一说农事。古人说:一里方圆的范围
可以辟田三顷七十亩,百里方圆则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农人勤耕,则每亩可增粮三斗
,不勤则损失三斗。方圆百里增加减少的数量,合计有粮二百二十二万斛,何况天下如
此之广呢?如若公私都有粮食储备,即使遇上荒年,那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太武帝
很欣赏他的说法。于是废除田禁,全部把它们交给老百姓。
给事中郭善明,性格十分机巧,老想呈显自己的才能,劝文成帝建造宫殿。高允劝谏说
:“我听说太祖道武皇帝平定了天下后才开始兴修都邑。他一旦有所修造,不是农闲之
季,绝不兴工。现在建国已经很久了,宫...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1249
28
我们来看下面一章,第二十一章: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个『中』是讲中根。人有根性不同,根性怎么讲?一般讲智慧、悟性,浅显的来
讲(就是)接受的程度,一般有上中下三根。《雪公讲要》里面讲,「人之智力不平等
,皇邢二疏皆先概分上中下三品。」皇侃和邢昺两位大儒他们的注疏里面,都先概略的
来分上中下三品,这是就人的智力分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合为九品」,三三得九
,「此犹粗分」,这还是粗的分法,「若细分则品级更多」。那实在讲,人的品级它是
很多很多,无量,每个人的根性都不一样。这里孔子讲的中根以上我们才能跟他讲上,
这个上是什么?是讲到性与天命之学。一般人不那么好懂,因为它很抽象,不是我们一
般人所能理解的境界。如果根器很差的,你跟他讲讲不明白,对牛弹琴。这讲的道,讲
到自性,我们在《论语》讲解当中也讲了不少。你能听得懂,说明你是中根以上,要是
听不懂,那你就不必要听,这个因为我们这讲,也是要对上中下三根都要普被,我们也
讲到一些好理解的,我们就理解那好理解。慢慢、慢慢要提升自己,对于讲到性与天道
的学问,我们要有几分契入才行。
所以孔子这里讲,不是在那... 阅读全帖
X****r
发帖数: 3557
29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什么是孝
那些家庭纠纷不在于孝,而在于愚孝。
孝不是无条件的服从。孝经里专门驳斥这种说法: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
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
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十三经注疏也云: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对于长辈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一味服从,而不考虑其他社会责任,这不是孝,而是不孝。
m**********e
发帖数: 2808
30
四书倒不难,其中两个是礼记节选。
五经,诗最容易,易已经很玄虚了,书晦涩,礼有三本,礼记,周礼,仪礼,其中大部
分都是繁琐得不得了,春秋经都是简单,但看起来象流水账,想要知道圣人的微言大义
?那么得看左传公羊谷梁三传。最后,这些经传都成书于先秦,和后期唐宋八大家的古
文还是有些区别的。和笔记小说四大名著等差得更远。
合起来的篇幅?十三经中除尔雅是小学,孝经江湖地位是李隆基抬高的,其他的就是四
书五经的必修。北大李学勤收集了十三经经典注疏,台湾版可以摆两格书柜。
而且想囫囵看看,也得先看几册王力打打根基,否则正常人根本看不下去。
在英文国家对小孩子搞这个,除非是天才,否则我想可以告虐童了。
我还以为我的终极目标小孩子粗通格律,前四史想读时连蒙带猜能读下去,已经是近乎
异想天开了。
l*****f
发帖数: 13466
31
上街的傅斯年罗家伦可跟共党没关系
再往前蔡元培主张废读经,他是前清翰林
鲁迅反对读经,他自己经典私塾教育读遍十三经注疏。
胡适算神童了,从小读四书五经,即使这样,他自己也说:
《诗经》起初还好懂,读到《大雅》,就难懂了;读到《周颂》,更不可懂了。《书经
》有几篇,如《五子之歌》,我读的很起劲;但《盘庚》三篇,我总读不熟。我在学堂
九年,只有《盘庚》害我挨了一次打。后来隔了十多年,我才知道《尚书》有今文和古
文两大类,向来学者都说古文诸篇是假的,今文是真的;《盘庚》属于今文一类,应该
是真的。但我研究《盘庚》用的代名词最杂乱不成条理,故我总疑心这三篇书是后人假
造的。有时候,我自己想,我的怀疑《盘庚》,也许暗中含有报那一个“作瘤栗”的仇
恨的意味罢?
《周颂》,《尚书》,《周易》等书都是不能帮助我作通顺文字的。但小说书却给了我
绝大的帮助。
y***o
发帖数: 580
32
你自己是半文盲(或者文盲)就不要以己度人了, 我读十三经注疏的时候你连三字经
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我读史记汉书的时候你能看二月河小说就以为自己懂得中国历史
了。
m****a
发帖数: 2216
33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饮食者类型(zz)
http://ljxuan.51.net/main/ztyj/ztyj118.htm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从饮食
者、地域、时令三个角度来认识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
饮食者类型
一.宫廷、贵族饮食
任何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作为统治阶级,封建帝王不仅将自己
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其统治下的臣民,以示自己的至高无上,而且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日常生
活行为方式标新立异,以示自己的绝对权威。这样作为饮食行为,也就无不渗透着统治者
的思想和意识,表现出其修养和爱好,这样,就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宫廷饮食。
首先,宫廷饮食的特点是选料严格,用料严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帝王权力的无限扩大,使其荟萃了天下技艺高超的厨师,也拥有了人间所有的珍稀原
料。如早在周代,帝王宫廷就已有职责分得细密而又繁琐的专人负责皇帝的饮食,《周礼
注疏·天官冢宰》中主有“膳夫、庖人、外饔、亨人、甸师、兽人、渔人、腊人、食医、
疾医、疡医、酒正、酒人、凌人、笾人、醯人、盐人”等条目,目下分述职掌范围。这么
多的专职人员,可以想见当时饮食选材备料
h******y
发帖数: 2025
34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民族"一词见于《南齐书》zz
http://www.3miao.com/ces/article/diminzu.htm
邸永君
众所周知,我中华先贤前辈遣词造句力求言简意赅,行文力求流畅洗练,能用单字表达者
,绝少使用双字,故而古代汉语中名词以单字为多。民族之概念,在古籍中与之对应之词
有"人"、"民"、"族"、"类"、"部"、"种"等若干,而"民族"这一双字词,在古代汉语中的
确是难觅踪迹。多年以来,诸多学者试图在浩瀚的古籍中找到其出处,但遍索经籍典册,
却收效甚微。就中国学者而言,欲加深对民族研究领域诸多问题的认识,就必然要涉及到
汉语"民族"一词的出处、涵义与用法问题,因此,搞清汉语"民族"一词之由来,具有十分
重要的学术意义。
20世纪80年代,学者彭英明于汉代学者郑玄之《礼记注疏》中,发现有"大夫不得特立宗
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1)之语。但一览便知,此处"民
族"二字虽前后连缀,但并未组成一个名词。与此同时,就职于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的韩锦
春、李毅夫等二位专家对"民族"一词的出处、用法和含义等问题也极为关注,并悉心搜求
、研究有年,对相关史料、报刊和书籍进行了认真爬梳与摘录,取
h******y
发帖数: 2025
35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 zz
宗喀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学
大师。P0147 宗喀巴像
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藏族,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人。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
”,故尊称为宗喀巴。7岁时,宗喀巴被父母送至青海化隆县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高僧
顿珠仁钦学习显密经典。精心研究藏文、显教经论、密法等。明洪武五年(1372),宗喀
巴前往卫藏继续深造,到各教派寺院,向名师大家学习,潜心钻研各种佛学理论。九年(
1376),他开始攻读显教重要论著,向萨迦派仁达瓦学《俱舍论》、《集论》、《入中论
》,向顿桑瓦学《量释论》。在觉摩陇跟罗赛瓦学习经文,学习邬由巴的《量释论译注》
等。十四年(1381),宗喀巴回到前藏,先后到止贡、桑朴、孜塘等寺进行立宗答辩。十
八年(1385),跟从布顿弟子学密宗经典注疏。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在这20余年间,他
进步非常大,精通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学等理论,同时,全面了解了其他各教派
的典籍教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
在藏期间,针对当时藏传佛教戒律松驰的现状,宗喀巴建议宗教改革,要求喇嘛遵守
戒律,重苦行,禁娶妻。并制定了
C*******r
发帖数: 10345
36
有没有中华书局的“六臣注文选”,上海古籍的“毛诗正义注疏选笺”, 还有“古文
辭類纂”等,准备用来教ABC中文学校用,
O**e
发帖数: 569
37
zhihu提问:辣椒没传到中国前 川菜靠什么?
原帖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890792
排名第一的回答:
by: 王贵霖
题主不二君这个题目的意思,无非是两个要素:辣椒传入以前,古代四川人吃辣么?如
果吃辣的话,用什么作为辣味的调味料,是这样的吧?
古代川人这个概念,实在是过于笼统,这里为了表述方便,时间上就从春秋战国时期开
始,上古时代的蚕丛、柏灌、鱼凫(《华阳国志》)等时期抛开不谈;空间上仅讨论巴
、蜀二地,周围的川西、中南、汉中等地理单元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以下为正文:
----------------------------------------------------------------------------
--------------------------------------------------------------
第一个问题,古代川人吃辣么?
先上结论:最早的川人不吃辣,反而与江浙一带一样喜欢甜食,辛辣味最早在东汉时期
在四川地区出现,在唐代逐渐成熟,在北宋时期出现“川菜”这一菜系。元代至清代初
期,...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0477
38
坦白地讲,我对于儒教是很有些意见的。每当我发些牢骚,就有人批评:你一定没有读
过儒家的原著,怎么可以随意评
论儒学。我确实没有好好读经查典,不过我纳闷:难道评论娼妓非要逛妓院不成?
当然这个比喻不恰当。其实我是读过一些经典的,就说《论语》吧,这次应该说是第三
遍了。老实说,还是没有看懂,
而且越看越糊涂。最要命的是我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是我古代汉语功底太差,还是我悟
性不好,或是我中西方邪毒太
深?
不知道有没有只看不经注释,没有句读的《论语》就能读懂读透原文的高人,至少我敢
肯定,这个文学城里不会有,因
为不管你如何自信,我相信你的“国学”功底比不上梁启超,李泽厚,钱穆,傅斯年,
郭沫若,匡亚明这些人,连他们都
对《论语》的许多章句解释不一,谁都不敢说自己的注释是正解。
于丹?免了吧!
古汉语专家杨伯峻先生说:“《论语》的词句,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两三种以至十多种不
同的讲解”。
李泽厚说:“《论语》注家有两千多,几乎每章都有不同解说,各家注疏,大有异同,
许多时候差异和对立都很突出。”
难怪普通人读《论语》越读越糊涂,所以也就有了一种“诠释学”,突破文本,自行解
释作者心中的所有所无,也...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03
39
来自主题: Gamble版 - 书签包子10个
报盘口,注疏
S***e
发帖数: 2072
40
还有这渊源?俺读余嘉锡的笺注,还有徐震鄂(是土字旁,没找到这个字)的校笺,都没
看到这讲法。。。
我好像还看到过一篇文章讲世说这本书的命名,如果和论语有关,我应该有印象啊 @ @
ps,虽然常看到《世说》这个讲法,《新语》还是第一次啊 XD 哈哈,我文盲,少见多
怪勿怪。
ps,多问一句,你是说刘义庆很多是从汉魏的论语注疏作出发点来写《世说新语》的?
多谢。
wh
发帖数: 141625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庆生庆春
哈,我看的是d.c. lau的英译本+网上的原文+白话翻译。英译和中译经常差异,倒能互
相弥补;我也不求甚解。我看了一页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太难了,注疏密密麻麻。
wh
发帖数: 141625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庆生庆春
恶搞这个词太现代了。荀子因为讲性恶,所以专和孟子的性善作对。但荀子的恶其实也
不是evil,是messy, chaotic, without restraints,所以要用礼义节制、平衡、人际
和谐。他俩合在一起是强强联手,正反互补,哈哈。
以前看过魏晋人的论语注疏,很反感那种捧为圣贤的调调,难以想象这是魏晋。可能越
是乱世越需要精神偶像。但现代的概念是只要是凡人就做不得偶像,至少我的概念是,
哈哈。
b*s
发帖数: 82482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庆生庆春
所以孔孟要仁义礼乐,荀子就礼义了。韩非还是荀子的学生呢

恶搞这个词太现代了。荀子因为讲性恶,所以专和孟子的性善作对。但荀子的恶其实也
不是evil,是messy, chaotic, without restraints,所以要用礼义节制、平衡、人际
和谐。他俩合在一起是强强联手,正反互补,哈哈。
以前看过魏晋人的论语注疏,很反感那种捧为圣贤的调调,难以想象这是魏晋。可能越
是乱世越需要精神偶像。但现代的概念是只要是凡人就做不得偶像,至少我的概念是,
哈哈。
L*****e
发帖数: 2926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藏书人 zz 豆瓣
http://www.douban.com/note/311041573/
旧书店友人帐之一
2013-10-17 16:55:57
某旧书店老板,多年交情。该书店专营汉文书籍,在日本全国旧书店圈内都有名气。店
址离我第二次搬家后的地方很近,步行五分钟就到。某个梅雨午后,我出门买菜,就转
到店里去了。门脸很小,门口有木牌和海报,和大部分旧书店一样,廊下也有百元书区
,是些随处可见的文库本。打开玻璃推拉门,接天接地的书墙迎面而来,书架之间仅容
一人小心通过。书品都很不错,单行本都包着塑料纸书皮,非常干净。大陆港台学术书
、日本汉学研究书、和刻本汉籍、明版清版书……地方虽小,内容丰富。我没带多少现
金,不打算买大部头,挑了平凡社东洋文库一本书,到柜台结账。咦,店主人呢?环顾
四周,突然从柜台深处的书堆里冒出一个脑袋,一位冷淡的中年大叔,眼皮抬也不抬,
好像很不愿意放下手里正做的事,慢吞吞过来收钱。
这时注意到柜台内外有大量猫的明信片、照片、小摆件,忍不住问:“您喜欢猫?”他
“嗯?”了一声,终于看定我,点点头:“是,我家有两只猫,大的叫阿花,小的叫小
黑,我非常喜欢猫。”“我家也有两只猫。...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桃花渡
斗胆给丽狼老师断句一下:
lol,也有可能是“桃叶渡”。不过叶字仄声,不可。跑?(注疏:老师上课中,你们
谁敢跑?)
x*******a
发帖数: 11067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朱光潜-谈美【转载】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
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在这里我不妨稍说说自己的经验。我自幼就很爱好文学。在我所谓“爱好文学”,
就是欢喜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后来到外国大学读书,就顺本来的偏好,决定研究
文学。在我当初所谓“研究文学”,原来不过是多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我以为那
些外国大学的名教授可以告诉我哪些作品有趣味,并且向我解释它们何以有趣味的道理
。我当时隐隐约约地觉得这门学问叫做“文学批评”,所以在大学里就偏重“文学批评
”方面的功课。哪知道我费过五六年的功夫,所领教的几乎完全不是我原来所想望的。
比如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教授在讲堂上讲些什么呢了现在英国的学者最重“
版本的批评”。他们整年地讲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某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某一
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四折本”和“对折本”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
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某一段在某版本里为阔文,某一个
字是后来某个编辑者校改的。在我只略举几点已经就够使你看得不耐烦了,试想他...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7
孟子牙尖嘴利爱好诡辩,xixi.
是啊,经史子集,经部翻来覆去就是原始那几本的各种注疏集解,都各种揣摩夫子意思
。。。。
武举比一般科举兴起的晚,也不经常,取的人也少太多,基本没出什么人,好像唯一一
个牛人是郭子仪,他是武举出身,算是特例,实际唐朝武举根本不经常举行。我觉得一
个是从军功出身另有很多途径,一般是将帅世家,而且好的将帅跟此人射箭格斗等等没
啥关系,一个是重文抑武,一方将帅还是文官出任
f*****n
发帖数: 12752
48
先看维基关于科举: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
,“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八股文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极为讲究形式。只有
到了科举最后一关,用以决定名次的殿试,才会改为考时务策问。但是考生答策的内容
很多时都并不重要,清朝便惯以试卷的书法高下,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
热衷科举的人只识四书五经,其他以外的知识,统统都成了“杂学”,很多读书人都是
一概不通。讽刺科举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进士出身的山东学道范进
的幕宾对范进讲了个笑话,说有一个四川学差在上任前其老师说:“四川如苏轼(苏东
坡)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该学差后来向老师汇报,他在四川三年,查不到苏轼
来应考。范进不知谁是苏轼,答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
而就算是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科举亦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以华丽词藻作出合乎格式
的漂亮文章,近乎文字游戏;不能有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考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在八
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不少考生索性舍四书五经,专门钻研为应付考试而设,称为
“帖括”的八股文范文选刻本。当时一些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意即考取...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574
49
让-雅克-阿诺并不算得令的世界级导演,他估计做不出诺兰那种大神似的梦,梦里穿越
了诸多星球诸多维,徒留一群观众将脑洞烧坏。法国老头很固执,特别是在对动物保护
的认知上,他秉持欧罗巴知识分子老克勒的理念。世界在变,却别指望阿诺善变。文革
时的蒙族人掏狼窝,把狼崽子一只只抛空中活活摔死。这一幕,换到中国韩国导演拍,
肯定跟阿诺的处理不一样。阿诺只让它有一丝丝血腥交代。这感受对现在的中国观众来
说可能有点淡。该煽情阿诺偏不煽,流行撒狗血他拒绝以狼血祭票房。节制,还是节制
,《狼图腾》是阿诺躲在镜头背后对动物的礼赞。
但这部电影绝不仅仅是幅绿油油的草原画,淡之外它格外生动。精心养了好几年的狼,
在镜头下,生动得连眼神都是戏。狼追逐羊群,捕食,狼马大战,气势不让赵忠祥老师
的《动物世界》。被陷在冰河里的数十匹马,凝固、僵硬、困顿、挣扎的群像,它震撼
的不仅是难辨善恶的包顺贵,还有银幕面前的眼睛。草原的狂风、冷雨、夜,摧毁了汉
民族对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浪漫而单一的假想,《狼图腾》告诉了观众真正的草原
样态。这里除有极端天气还有狼,它不是祥林嫂谈到的那只,而是一群群,聪明、威风
凛凛、凶猛的生灵... 阅读全帖
x***k
发帖数: 20754
50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万佛,求推荐中文书单
十三经注疏那个叫枯燥,通鉴一点都不枯燥。不想看通鉴,可以看宋元明清的笔记啊,
都很有意思的。不想看正史的,还可以看看专门的历史,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王
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沈从文的中国丝绸图案、中国
古代服饰研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