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 发帖数: 8922 | 1 维吾尔人来源复杂:
有南疆的土著,更像白种人,比如发掘出的楼兰女尸;
有回鹤人,唐朝时从蒙古地区西迁到北疆南疆和帕米尔,跟当地人融合;
蒙古兴起后,西征的蒙古人及附属的突蕨人跟他们又混血。
所以,维吾尔人的白种人祖先到新疆很早(超过两千年),他们的黄种人祖先主要是唐
朝和元朝时期去新疆的。
清初时,准噶人(蒙古部落)兴起,北疆基本是蒙古人天下,后来被乾隆基本杀光。随
后是哈萨克,锡伯等族的迁入。 |
|
w********9 发帖数: 8613 | 2 (原载一九五五年十月《南开大学学报》第一期,在收入本集时,曾由作者作了较
多的增补。)
http://agzy.youth.cn/xzzh/his_study/201001/t20100112_1132961_5.htm
一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烟”的简况
鸦片自明以来,即以药材纳税。明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定阿片每十斤税银二
钱,是为中国征税之始”。(1)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又改订为“每十斤税银一钱
七分三厘”。(2)入清以后,鸦片仍列入税则。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海禁开放后
,鸦片即列入药材项下,“每斤征税银三分”。(3)是鸦片在清初尚有其一定的合法地
位。
清政府自雍正九年正式禁烟,(4)对“兴贩鸦片烟”、“私开鸦片烟馆”和与此有
关的从犯以及借端需索的兵役、失察之官吏均定有罚则,而未及吸食者的罪名。(5)但
是,实际推行尚非如此,即如“开馆应拟绞律,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
办过一案”。(6)同时又因明令只禁止“贩”“售”、未禁入口,故直至乾隆以前,海
关则例仍在药材项下订有鸦片税银。(7)因之雍正九年的禁令仅系标识清政府“禁烟”
的一个开始而已。
嘉庆 |
|
t*******2 发帖数: 36 | 3 http://70.38.7.132/big5/2009-10-31-17-56-44/137/26644-2010-07-11-12-05-23.html
【新三才首發】明末清初,四川頻遭戰亂,人口從明萬歷年間的130多萬人,銳減到清
初的50餘萬人,耕地從明萬歷時的13萬頃降到了清順治時的1萬多頃。為了恢復經濟,
增加財政收入,清政府組織大規模移民墾荒。
移民動員初期,由於長江中下游各省農民對四川情況不了解,即便朝廷有賦稅和入籍的
優惠政策,他們還是不願意入川。為此,清政府改從抓地方官入手,順治十四年,頒布
了《勸墾則例》,把招民墾荒的數量和各級地方官員的考核升職直接掛鉤。
名利雙收的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了地方官 “招民勸墾”的積極性,他們使盡解數讓數以
十萬計的農民從鄰近各省入川墾耕,如朱德、鄧小平、陳毅、郭沫若的先祖就是分別從
廣東韶關、湖北麻城、湖南邵陽、福建寧化入川的。移民入川,促進了四川經濟的恢復。
由於入川道路既艱險又遙遠,難免有人中途反悔戀鄉不前,勸墾官兵便用捆扎其手的辦
法強制入川。若遇移民途中要大小便,官兵只得解開繩索,從而有了“解手”之說。由
於清初大規模向四川移民 |
|
t*******2 发帖数: 36 | 4 http://www.newsancai.com/big5/2009-10-31-17-56-44/137/26896
【新三才綜合】清代的帝王陵寢,分為清初關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三個陵區。其中
關外三陵在遼寧,清西陵、清東陵均在河北。清西陵為為雍正所闢。而在清東陵中,則
長眠著161位帝、後、妃及皇子公主,是中國現存建設規模最大、布局最得體的古帝陵
建築。但如果不是1928年7月間發生的那起驚天盜墓大案,它也許也僅是中國王朝眾多
帝王陵墓中普通的一例。
位於河北省遵化境內的清東陵陵區南北長約1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由5座帝陵、4
座後陵、5座妃園寢、1座公主陵組成,埋葬著順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
陵)、咸豐(定陵)、同治(惠陵)等帝王和慈安、慈禧(定東陵)等後妃。
清東陵由入關第一帝順治親自選址,開創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十全老人乾隆,一代傑
出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後,兩度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這些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
物,均埋葬於此,這些中國歷史上叱詫風雲的人物將清東陵建得恢宏、壯觀,乾隆皇帝
的裕陵,修建於清朝國勢鼎盛時,耗銀兩百多萬兩,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 |
|
|
x****u 发帖数: 44466 | 6 其实老佛爷也就是修了一下颐和园,比起清初皇帝重建故宫已经简朴多了。
乾隆的确奢侈成性。 |
|
S*******C 发帖数: 7325 | 7 ☆─────────────────────────────────────☆
hxmcrusoe (hxmcrusoe) 于 (Thu Sep 30 23:56:41 2010, 美东) 提到:
大家发表点意见
个人认为是清代
虽然对满清绝无好感 导致华夏文化倒退的厉害
但不得不承认满清大大拓展了中国的疆土
而且令人称奇的是 满清历经200多年诸位君主
很难找到一位称得上是特别昏庸腐化的
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吧
☆─────────────────────────────────────☆
xiaoju (可爱的龙猫) 于 (Fri Oct 1 00:16:49 2010, 美东) 提到:
清朝的确重视教育,比明朝有学问多了。
☆─────────────────────────────────────☆
hxmcrusoe (hxmcrusoe) 于 (Fri Oct 1 00:26:09 2010, 美东) 提到:
不过明代一段时间君权的薄弱
确实让人看到了某些民主政治的“影子”阿
皇帝不行
民间文化倒是昌盛
还有那经常让人忍不住YY的资本主... 阅读全帖 |
|
t***q 发帖数: 9 | 8 最近对明末党争感兴趣,不知道谁有《明季党社考》这本书的电子版,多谢!
本书是当代日本著名中国学学者小野和子的代表作。它以明代万历年间到清初晚明政权
覆灭的政治史为背景,围绕这期间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比较具体地考察了被称为东
林派或东林党以及其后继者复社的形成过程,主要成员、主要见解,组织和人际关系。
虽说题名为“党社考”,但本书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考证”之作,而是夹叙夹议,
可谓一部从党争角度描述的晚明史。 |
|
t******o 发帖数: 2792 | 9 气候生态变迁是一个因素。
赫连能在统万城建都,肯定当时还是蛮养人的地方,肥沃不敢说,水草丰美之类肯定跑
不掉。
后来赵二废统万时,肯定是当时这里的自然地理条件还有发展的余地,要是已经是不毛
之地就不费那个功夫了。
据说明代那一代树木植被还是成片的,到了清初就是童山旷野了。
36年的陕北按说更是等而下之。 |
|
d*******r 发帖数: 3875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eStrait 讨论区 】
发信人: phlin (四匹), 信区: TheStrait
标 题: 元明清三朝的外族后妃 [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8 04:16:29 2010, 美东)
http://www.hxlsw.com/Celebrity/hougong/2010/0413/52954.html
元明清三朝的外族后妃
www.hxlsw.com | 来源: |
元、明、清三代皇帝分属蒙、汉、满族,三朝宫中,都曾有与皇帝不同民族的
女子被册封为皇后或者妃子的事。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元制,岁责高丽贡美女。张光弼《辇下曲》描绘道
:“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著过御前来。”权衡《
庚申外史》记载:顺帝时,徽政院使者官者高丽人秃满满夕儿,首次荐引高丽女子奇氏
进宫。奇氏是高丽幸州人。被封为完者忽都皇后。奇氏进宫为皇后之后,还在宫中蓄养
高丽美女,有时把美女送给朝中权臣,进行笼络。京师中达官贵人所娶的高丽女子,都
婉媚善于事人,一进家门立即得宠。这样,元代至正(...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8912 | 11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四大买办
“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人(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
译为“买办”。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
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居间人或代理人。
在初中和高中的中国历史书上,“买办”一词给人的印象都是外国列强的鹰犬之类
,他们依附洋人欺压和剥削贫苦的中国百姓。总之,“买办”肯定是要被斗争的对象。
而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中,有一段内容说到了“买办”。而书中对“买办”的
评价是中肯的。这可以让人深入地认识“买办”阶层。
对买办的评价,首先应该撇开阶级观点吧。无可否认,在那个讲求权贵等级的晚清
社会,四大买办为代表的买办阶层自然而然少不了鱼肉百姓的勾当。但问题是,我不想
太以道德标准作为评价的全部因素。
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学家认为:晚清时候的商人,缺乏“企业家精神”。因为商人
把资本作为最求社会地位的手段。评判商人的成功标准就是他的后代几代人都不是商人
。传统的商人阶层或许...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12 ☆─────────────────────────────────────☆
EBIZSUP (Shengzhuang) 于 (Sun Apr 18 15:35:25 2010, 美东) 提到:
惠英红,香港演员。满洲正黄旗人。
王立平 作曲家,满族。国家一级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
入关迅速腐化后应该有不少钻研文艺的尖子
☆─────────────────────────────────────☆
Sonnet (Ericsson) 于 (Sun Apr 18 16:15:50 2010, 美东) 提到:
为啥找这两个?
还有,曹雪芹,老舍,侯宝林,英若成,郎朗。
☆─────────────────────────────────────☆
Teller (yy) 于 (Sun Apr 18 16:17:31 2010, 美东) 提到:
侯宝林据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所以不能肯定是满族人
☆─────────────────────────────────────☆
Sonnet (Ericsson) 于 (S...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13 1. 清朝初年的人丁数
虽然清朝入关导致人口损失很大,但是如网文所言减少80%以上也是不对的。
如网文所言的1658年(顺治十五年),这时候基本上天下已定,李定国为代表的南明势力
已面临彻底失败的结局。人丁数是18,632,881(资料来源:清实录卷122,东华录顺治卷
31)
1734年(雍正12年), 人丁数27,355,462(资料来源:清实录卷150,东华录雍正卷25)
1741年(乾隆6年),口数(包括大小男妇)143,411,559(资料来源:清实录卷157,东华录
乾隆卷14)
如果人丁数就是人口数,7年时间人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一下子增长五倍。
2. 附一个顺治16年(1861年)的分省人口。注意西南三省和广西的人丁数,还有北方流
寇肆虐下后的人丁数
(数据和截图来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
|
m******r 发帖数: 4351 | 14 明朝的人口
从统计上看,明初到明朝中后期,人口数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土地数却减少了
这里不排除有瞒报人口的可能 |
|
a******2 发帖数: 393 | 15 传说就是因为人口瞒报,摊丁入亩后就犯不着不报了 |
|
T*****y 发帖数: 18592 | 16 很多史料都不是工笔画,都是写意画,越是中国的、古代的史料
越是大写意。很多很多的细节是究不得的。 |
|
|
w*********n 发帖数: 1975 | 18 听说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么?
江南人口,钱财更多,整个清朝时期,两江的赋税,要占到朝廷岁入的1/3强。所以两
江总督和直棣总督都是政治局委员。顺治害怕江南巡抚造反,于是把它一分为二。民国
时期,安徽上缴的税赋还在前5名,现在是穷省了。 |
|
w*****g 发帖数: 1503 | 19 编一部长篇色情小说就为了恶心毛的一首诗? 谁闲得蛋痛?并且文体跟近代色情小说
真伪难辩, 找了一下,在临川地方网上找到了一点:
进入清代以来,有祖籍临川生于合肥的龚鼎孳,是清初文坛大家,与钱谦益,吴伟业齐
名称“江左三大家”他有一方闲印署:“临川二十七”世孙;蒙学大师王相编辑的《千
家诗》《百家姓考略》《三字经训诂》《女四书》等广为流传;著名八股文家李泰来开
创了“经史合一”的新写法;戏剧家吴庞的《锦蒲团》至今仍为昆剧舞台上常演的剧目
。李绂是继北宋之后临川最出色的政治家,他先后首次提出了改土归流和编户入保的建
议,他与学生全祖望日抄佚书30倦,成为清朝设修《四库全书》的远源,他是清代王学
中坚,粱启超称其为“王学最后一健将”,钱穆于《近三百年学术史》专章记述,其学
被称为“穆堂学派”。他一生勤政爱民,打击腐败,是清一代少有的硬汉,因弹劾田文
镜三次入狱,两次赴刑场问斩,却没有半点怯懦。著名文学乐钧,诗词骈文兼擅,他的
《耳食录》一书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小说家临川山人创作了《捣玉台》和
《花荫露》。
from http://www.linchuan.jx.cn/lczb/S...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975 | 20 你太强悍了,拿别的省举例好不好? 拿安徽江苏来说事,别人想反驳也难。
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
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加之又是朱氏祖籍
地,顺治皇帝于是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以防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
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苏省,江(宁
)苏(州)而来,省会驻地苏州;安徽省,安(庆)徽(州)而来,省会驻地南京。即
便如此,安徽的实力还是太大,于是,乾隆又把省会迁至安庆,南京划归江苏。即便到
了晚清,两江,即江西,江南(安徽+江苏,那时还没上海)总督掌握的的财税还是占
到清廷岁入1/3。不过钱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洪秀全就是就是整天忙于数银子和应
付江南美女,自从进入天京,就在没功夫出过城门,以致荒废党国军政大事。
哈哈,据说江主席怕四川不听话,于是分出一小块,给入更高的级别(政治猪委员)以
相互制衡。 |
|
W**o 发帖数: 428 | 21 没说民主国家不受控制,只是说明清的看起来没新思想实际不是没新思想,而是政府控
制力强了,新思想没有影响力。
清初就有顾炎武,有戴震,后代人肯定也有人知道,肯定也会有人怀疑朱,只不过他们
不能聚徒授课,也看不到政治上的希望,没影响力就是了 |
|
S*******C 发帖数: 7325 | 22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Mon Oct 25 20:42:06 2010, 美东) 提到:
我认为很难。
我是从地理上来说的。
当年赫连勃勃在陕北活动,后秦和后来的刘裕部队都拿他没有办法
西夏也是在陕甘宁一带,也把北宋整得够呛。
国共内战的时候,胡宗南二十三万对西北野战军三万,频吃败仗。
总之,历史上来说,要消灭陕北的割据实力,要么有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要么有足够
多的军队和足够多的军费才行。还有时间。我不认为国民党有这个时间。
☆─────────────────────────────────────☆
OXGBIX (牛英九) 于 (Mon Oct 25 20:52:54 2010, 美东) 提到:
消灭TG在陕北基本是做梦
当时的主题主要是TG如果突破困境夺取全国政权,这个需要机会,不过那个时代机会还
是比较不缺的
☆─────────────────────────────────────☆
whctmj (马甲) 于 (Tue Oct 26 00:38:...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23 不止一位外来的传教士曾描绘作为农业文明城市形态顶峰的北京,极富贵族气质的优雅
与奢侈。马家良恩斯神父在1688年出版的书中说,他见到4000 名官员,“从头到脚穿
着极昂贵的紫貂皮”。即使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罗素与杜威依旧会为雕梁画栋的老北
京的缓慢节奏与吃穿的精致而震惊。
19世纪上半叶是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欧洲、日本、俄罗斯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都在
力图完成现代化国家的转型,他们建立了较原来更为系统的官僚结构,以扩大税源,为
王室带来农业和贸易资源,招募更多的军队,进一步扩大疆土。而当时的中国尽管已经
危机四伏,却仍然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统治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庞大的官僚系统早已
成熟井然。几千年的传统使它比任何国家更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让北京看上去恢弘而华丽的紫禁城以及众多以紫禁城为中心和模板、按定制缩小而建的
王府,正是这个官僚系统的一个部分。
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和逐渐集权于中央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经验之一
。清朝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藩制利弊的基础上,确定“封而不建”的原则。这比明朝更
进了一步。明朝对皇子之封,还有郡国之号,到时要到所封的地方居住,称为“就...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40 | 24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解读,除却些耳熟能详的观点外,也颇令我耳目一新的惊喜之处
,但其实对于
专业人士来看又是常识。
一、历史编纂学对于塑造我们的偏见所起的使用,读钦定教材或是本国史学名家如钱穆
、吕思勉的通
史时,我很洋洋得意地得到与流行的偏见一样的观点:专制王朝的接班人是一代不如...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25 国共内战--人民的选择在哪里?
千秋
46年到49年的国共大战,中共迅速战胜国民党,从此确立了统治中国的执政地位,这是
一段共产党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辉煌历史,总是强调内战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经常以此来证明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也经常有人问:“如果不是民心向着共产党
,为什么仅仅3年多,貌似强大的国军就会被彻底打败?”从坚持这个谎言出发,有些
人还画蛇添足地倒推出,是中共的土改政策好,深获中国农民的支持。
中国人民或农民的意愿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土改乃中共胜利之母,真是笑话!柬普寨
的波尔布特土改搞得更彻底,而越南的胡志明因为当年不愿按中共的指令搞土改而遭到
刘少奇的严厉批评,波尔布特是否就比胡志明更得入心了?柬普寨是否就比越南经济腾
飞的更快了?中共为自己的胜利搜肠刮肚地想出了包括土改在内的种种理由,牵强附会!
翻开历史,国共之争绝不是46年才开始的,上海的四一二清共,南昌的八一起义一直到
七七庐沟桥事变,内战早就在进行了,国共两党在腥风血雨真枪真刀中已经厮杀了十几
年。当时的国民党远没有统一中国,力量小而且分裂,但共产党好象一直都没有占据过
什么上风,最后反而被赶出了三个最...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26 ☆─────────────────────────────────────☆
mistory (Michelle) 于 (Sat Apr 23 16:12:31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解读,除却些耳熟能详的观点外,也颇令我耳目一新的惊喜之处
,...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54 | 27 但是女装后来还是满化了。还有越南没有被满洲征服,但是越南人近代也是男穿马褂女
穿旗袍。
所以我估计即使满洲没有强制要求老百姓剃发易服,两百多年下来很多人发型服装也会
满化。
还有一点是,一般老百姓,泥腿子的穿着并没有大的改变。收剃发异服令影响的主要还
是文人士大夫。
其实满人的服装发型也收汉人影响。清初的金钱鼠尾到清末就变成油光光的大辫子了。 |
|
a*******e 发帖数: 3897 | 28 大概相当于一万人民币。明及清初的一百两银子购买力大概为四到五万人民币,清中晚
期降到二万左右。 |
|
b*****e 发帖数: 5476 | 29 淮河最大也最倒霉,被黄河挡住,积水成洪泽湖,本来苏中地势低,洪泽湖洪水很容易
改向东南流入海,可这样就会冲断运河,漕运可是明清的生命线,所以运河以西干脆修
了道大堤,挡住洪泽湖的洪水,明中后期,潘季驯再次加高洪泽湖堤防,继续逼高了洪
泽湖的水位,淮河-洪泽湖的水就可以尽量从黄河走,蓄淮河之水以清刷黄河河道,结
果就是把洪泽湖堵成全国第四大湖,清初连明祖陵都淹了。再后来黄河地上河实在太严
重了,洪泽湖水位也被跟着堵得更高,而洪泽湖东边又被大堤挡着,所以慢慢的洪
泽湖水开始南流,为了保运河,运河西大堤也往南修,结果清代又堵出来个高邮湖,再
往南,水就入长江了,终于解脱了。 |
|
R*****d 发帖数: 1148 | 30 ☆─────────────────────────────────────☆
benzene (苯苯) 于 (Fri Jul 8 11:16:59 2011, 美东) 提到:
俺以前研究过一点,大概说说吧。黄河改道主要在下游,小浪底附近是最后一个峡谷,
出了小浪底地形豁然开朗,北边是平原,南边是一道低丘,这道低丘一直向东延伸到郑
州西边的荥阳,然后转向东北,到新乡南边,可以借用kzeng的古黄河地图,古黄河大
致就沿着这道低丘的北边走。
荥阳就在郑州西边一点,今天的黄河过了荥阳不拐向东北方的新乡,而从荥阳出来直接向正东,流经郑州稍北的位置。
这道低丘上古就有个口子,在荥阳附近黄河的南岸,有条小河在这里从黄河分开。而荥
阳的黄河北边也有个支流在那里汇入黄河,古人就认为这一南一北两条河是一条河,都
叫济水,南边济水的流向和今天的黄河下游差不多。
荥阳黄河南这个口很重要,战国时候从这里向东南又修了鸿沟,把黄河和淮河水系连接
起来了。不过出于俺也不知道的原因,黄河不太喜欢从这里南出,后来就淤积上了。
☆─────────────────────────────────────☆
...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050 | 31 《引子》: 史学界黑洞——“中华文明源流大猜想”——我猜我猜我猜猜~
数学上有过N多猜想,比如说神马欧拉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之类。
其实,寰宇史学界也有一NB大猜想——“中国文明的起源”。此猜想曾经折磨过无
数过于智慧的脑袋,至今仍在折磨无数自以为智慧的脑袋——这也是一切“猜想”的乐
趣。
所谓猜想,一定是出乎预料的曲折。你要是直接说中国文化就源自咱脚板下面的这
敦敦实实的大地,就TM不叫猜想了。
人,总易被奇异的猜想所征服。月亮,总是因为有了负心而清高的嫦娥阿姨才美丽
,而大大小小的环形坑,总是摧毁人的梦想。生活的平淡,竟能以远古的神奇来安慰。
苛严的历史,于兹蒙上曼妙的纱衣,仿佛异域舞娘一般迷醉。
如果你今天猛然见到某种“中华文明外来说”,Baby,不必惊骇不必沸腾,正所谓
“其所由来者渐矣”。一切此类说法不过是前人无数璀璨的牙慧之一而已。
关于此问题,西方的牛人大大们曾经提出过N多牛逼理论。
被圣经世界观统治的大脑们,发现到这世上居然还活生生地存在着如此发达而迥异
的文明,他们第一反应是难以理解(那时还没有黑洞理论),晕过之后就尝试把中华文
明解释到他们所理解的世界观里面去。所以,...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962 | 32 浙江与江苏不同的是,浙江沿海一带在清初的几十年都有鲁监国下属的前明军队和散兵
游勇,直至南明完全覆灭、郑克塽投清台湾纳入清朝版图。浙江文人大多对前明还有眷
念之心。江苏在弘光朝廷垮掉之后便被平定,虽有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屠,不服的文人
志士基本铲除掉。。。可能清朝对此有忌讳? |
|
c*******e 发帖数: 865 | 33 明朝时候江浙富庶,江浙文人,尤其是东林党-复社依靠贿赂逐渐把持朝政
科举都是这帮人在弄,状元当然都是江浙的
当年复社内部举人多少钱,秀才多少钱那都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
复社鼎盛时期,不进复社根本没法中进士
清朝了,特别是清初,政权相对清廉,江浙再花钱也把持不了朝政了
自然就不出状元了 |
|
y*********o 发帖数: 700 | 34 清初江苏照样出状元啊,而且东林党复社都是江苏的吧。。。 |
|
v**n 发帖数: 135 | 35 查查状元榜不是什么难事。
清初江浙不出状元?1646至1718年,27个状元(满榜不算)有25个是江浙的,其中江苏21
个(上海2个),浙江4个。其中苏州府11个,状元专业户不是盖的。1691至1718年,连
续11榜状元全是江苏人。这叫不出状元?反倒是中后期,江浙的比例有所下降。 |
|
v**n 发帖数: 135 | 36 没觉得后来有什么回落。东林党,浙党,楚党,都是南方人。要论人脉,南方人在文官
集团里人脉更广。京城在北京也架不住南方进士多。清就更不用说了,清初27个状元25
个来自江苏浙江,完全的垄断。苏州出状元,甚至都引来了眼红者的讥讽,“苏州出状
元,亦犹河间出太监,绍兴出惰民,江西出剃头师,句容出剔脚匠,物以类聚,无足怪
也。”状元也不一定就多了不起,不过事实就是事实,试图用种种理由来迂回搪塞,没
什么意思。
至于濠州,唐朝属淮南道,和徐州没关系。宋属淮南西路。金灭北宋,濠州仍属南宋。
虽然就在淮河边上,但如果以淮河为界,濠州只能属于南方。
其实如果真的对南北这么执着,倒是有一些材料可以继续挖掘,比如明英宗自认北人,
“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对王翱说“北人文雅不及南人,顧
質直雄偉,緩急當得力。”等等。我是看过就算,回帖也不过指出一些事实罢了。
其是苏北和江北安徽)---有明显打压。)硬是说明朝基本脱离了这个基本点,或者说
:明是个非同寻常的例外,不是很有
在唐朝就是和徐州在一起被同治。我认为,后来还用这个说法不是没有大的意义的。 |
|
m*****y 发帖数: 40 | 37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E8%AF%BB%E4%B9%A6/%E4%BB%96%E8%80%85%E7%9A%84%E7%9C%BC%E5%85%89.html
这是由费正清先生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主要集中于美国汉学研究中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或许是因为我一直偏重读海外中国研究作品,所以本书涉及的一些专题“至今已经觉
不新鲜”,国外汉学家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读来,也已经不能带来冲击。
但这本书仍是一本能提供借鉴的杰出的汉学研究著作,第一部分选取汉、隋、宋、晚明
、清初、鸦片战争后这些在思想或政治制度面临大整合的时代来研究中国思想与国家权
力的关联。
秦晖先生称秦汉为中华第一帝国,汉承秦成为大一统的帝国,知识界如何应用这样的变
化来回答“汉以何德据有天下呢”“如何证明人间事上应天命呢”,当时的人是否真的
相信天命,或是以“天命”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中国汉代天文学及天文学家的政治
职能》作者埃伯哈德选取《史记》《汉书》中有所出现的征兆与当时人认为这些天象或
灾异所对应的人事,对比这两天经典史书中不同的说法,来证明所谓天命与人事的联系
,多数是出于政治目的而...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9677 | 38
明朝万历年间人口估计将近2亿,没有准确数字,有些学者认为超过两亿
要知道明朝大量人口被瞒报,农民快要破产时就举家投靠有功名的人,还有大量土地兼并
到了清初因为长年战乱,人口骤减 |
|
R*******N 发帖数: 7494 | 39 这种街头小报的东西不足为据。明朝在籍的人口最多大概6000万,实际一般估计为8000
-12000万人。1.2亿算是上限了,8000万比较中肯。
人口骤降也不是清初的事,而是明末农民战争和瘟疫所致。
兼并 |
|
x****o 发帖数: 29677 | 40
8000
什么街头小报,学者研究明朝万历时人口估计在1.5亿-2亿左右,没有准确数字,有学
者认为超过2亿,你那8000万才是街头小报,明成祖人口就6000余万,2000多年才8000
万?
另外清初人口就是骤降,常年因为战乱所致,我也没说是清朝所致,你紧张感什么 |
|
C********g 发帖数: 9656 | 4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29
这会儿的北京,早已不是打前“北京城”的原味儿了。虽然人们还揣着幽古思情串
串胡同,跑到小饭馆就着焦圈喝碗豆汁,到什刹海看鼓楼前带着哨音盘旋的鸽群,挤进
摩肩擦踵的庙会买冰糖葫芦和彩纸风车,但老北京们说,这些都得算是“后茬货”了。
的确,现如今,成片的高楼大厦,将曾经辉煌盖世几百年的皇家宫殿降低到可以俯
首鸟瞰的程度;城市的极度扩张和新区的加速建设,大大压缩了老四六城的核心功能和
辐射作用,使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东四牌楼、隆福寺渐渐远离居民的心目,不再成为
人们经常乐于光顾的地方;同时浓烈的商业气息,像烈焰上紧锁的高压锅,毫不留情地
蒸腾着残余的京味民俗和地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效益,不以人
们意志为转移地改变着一切,包括世人眼中的北京。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还是能够称作“北京城”,那是因为老城墙和护城
河还保留得较多,老皇城的轮廓、印记还比较清晰,以平房、四合院为主的居民区几乎
完整地成片保存着,大街小巷的老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出阜成门...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8800 | 42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43 ☆─────────────────────────────────────☆
aple (凸-_-凸) 于 (Thu Aug 18 01:47:56 2011, 美东) 提到: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 阅读全帖 |
|
a**i 发帖数: 5846 | 44 http://www.5ykj.com/shti/gaosyi/68509.htm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联考测试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269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联考测试题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2010学年上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方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2.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 阅读全帖 |
|
k*****a 发帖数: 610 | 45 “土地兼并, 人口膨胀养不活了, 只好砍杀一通。”
------------------------------------------------- 非也!非也!
转贴一篇:
秦晖:
最近傅蔚冈先生看了我写土地问题的文章,请我来讲两句。土地问题我其实不准备
多讲了,因为就现实而言,问题已经是很清楚了。其实地权不交给农民,而要由政府来
进行某种管制,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也不是不可以讲这些道理:比如说农民知识层次比
较低、比如说社会主义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个原始积累、比如说规划极为重要等等,都可
以成为理由。但是,我觉得现在讲的最大的一个理由恰恰是最没有理由的——就是说我
们为失地农民着想,不搞土地私有制,就是防止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我觉得这个说法
是所有理由中最荒唐的一个理由。简而言之,如果你真的是为失地农民所想,害怕土地
给了农民后,他们会被忽悠会乱卖地,或者说农民喜欢赌博啊喝酒,把这些地都拿去胡
折腾……我觉得针对这个担忧的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把土地私有制实行一半,就是
我讲的实行所谓的交易批准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农民愿意卖地,还需要交易被批准,土
地就不会想卖就能卖;但是如果农民不卖地...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46 缠脚这事情吧,就是汉人的陋习。满人本来是禁止缠脚的。不过后来汉人的习俗实在太
强大了,也就有不少满族女子跟着缠脚了。
剃发易服看怎么看了,清初这么搞当然是很残酷。不过后来不是旗袍成了中国服饰的代
表了么。 |
|
|
d****z 发帖数: 9503 | 48 清初可能少,到了后来不要说边远地区,就是皇城根的铁杆庄稼收成都不是百分百的。 |
|
|
l**k 发帖数: 45267 | 50 记错了,抚养老四的是第三任皇后。他由皇后养大的段子是绝不会错的,这也是为什么
他跟隆科多以舅甥相称。隆科多是皇后的弟弟
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由于胤禛出生时,生母当时
为德嫔(后才升为德妃),没有抚育的资格,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
儿子,因此胤禛小时候由孝懿仁皇后抚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