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禅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h
发帖数: 2262
1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
禅修的方法(第三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修持禅定的方法。
第五种方法:观察分别念自身。
在相续中生起烦恼、分别念的时候,看它的自性。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有的贪
心重一点,有的嗔恨心重一点。若是贪心重,可以先去观察贪心的所依(对境),看看
是对何人何物生起了贪心;然后去观察贪心本身的自性,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
自然就会消失,即“自然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是分别念暂时消失
了或烦恼暂时息灭了,称为“解脱”。自然解脱后,不要去想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在
这样无缘的状态中放松、安住。
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又与先前一样。先观察它的所依对镜,然后再看
它的自性,这时它就会消失,在这样没有分别念的无缘状态中安住,保持这种状态,能
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再继续如是修持。
前面是以贪心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他所有的烦恼、分别念都可以这样去观想、修持
。有些人贪心或嗔恨心重,有些人嫉妒心强,有些人傲慢心大,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特...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28
3
法曜法师谈禅修 2月西雅图登场
by 【西雅图讯】
01.14.15 - 06:00 am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seattle/26356154/article-
美国纽约庄严寺方丈法曜法师将于2月15日(周日)下午1时30分至4时30分在西雅图华
侨文教服务中心,做“禅学与心灵修炼”的专题中文讲演,教导佛教禅修的原理与方法
,欢迎有兴趣者参加。
法曜法师目前为庄严寺与大觉寺两寺方丈,兴趣于早期大乘佛教与上座部佛教,专精于
说一切有部与上座部的阿毗达摩。除了定期每年于两寺举办禅修之外,并经常受邀至美
西、美中、美东,海外包括中国、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教授禅修,主要以四无量
心与出入息观禅法为主。
他曾于纽约市立大学亚美研究机构(CUNY AAARI)以英文教授佛教于西方社会等相关课
题,也曾任教于台湾著名的圆光佛学研究所暨福严佛学院,并曾担任中国广州中山大学
人类学系与哲学系客座教授。
法师出生于台湾、成长于马来西亚、于1987年于斯里兰卡出家,之后接受系统的佛教正
规教育获得学士、硕士学位,谙多种语文。之后他留学英国布里斯托...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释尊的禅修过程
释尊的禅修过程
林崇安(2001)
一、前言
在今日繁忙的时代,为了安详地面对起伏的人生,就要使生活与禅修结合在一起。佛法
中的禅修方法,是释尊亲身体验后所传出,今日的学佛者想正确地禅修,就要先清楚地
知道当年释尊的禅修过程及其教导,如此才不会盲修瞎炼。本文将先分析释尊的禅修过
程,而后略述他对弟子们有关禅修的教导。关于释尊的一生,散见于南北传的经藏与律
藏中。释尊约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是当时北印度迦毗罗城净饭王的儿子,名为悉达多
。十九岁娶妻耶输陀罗。二十九岁生子罗怙罗,同年出家,寻找灭苦之道。三十五岁成
佛(约公元前五三一年),八十岁时入灭。上述依据《众圣点记》的记年,以下主要依
据北传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以及南传《中部》的《萨遮迦大经》中的记
载,仔细探讨释尊的禅修过程。
二、寻找涅盘
释尊寻找灭苦之道,先尝试当时印度的各种方法,最后自己才发现正确的中道之路,今
分述如下。
方式A:追逐世间欲乐
1.追逐感官的今生享受
释尊在家时,以太子的身份享受宫内种种五欲之乐,但是老病死之苦仍然逃避不了,所
以悉达多太子知道自己必须出家,脱离现世感官之享乐。
2.以苦行追求来生的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推荐几本教导禅修的好书
禅定本身并不神秘。现在教禅定的书,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都相当不错,你可以选择
其中一些看看.
我个人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系统教导修禅定的书。这些教导禅修的书的作者都是一些实修
实证者,当中不少是南传公认的阿罗汉,他们将自己的教法毫无保留的公开,充满正见
,这些书要比去找那些满嘴胡说八道,大忽悠的所谓师父好太多了
侧重于止禅四禅八定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http://www.buddhastation.org/book/leaveinhand/leave_in_hand.pdf
阿姜布拉姆的《禅悦》(网上只是部分转载,可以去买全书)
http://book.ifeng.com/book.php?book_id=1272
前面有人推荐的佛教禅修直解也不错
http://www.fjland.net/Soft/ShowSoft.asp?SoftID=203
以上主要是侧重于止禅四禅八定的,如果要学习观禅,可以选择马哈西尊者或者班迪達
尊者等。
马哈西禅师的《内观基础》
http://www.fjland.net/Soft/ShowSoft.asp?SoftID=106
《毗婆舍那
r****r
发帖数: 75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禅的定力和入观定的情形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 舍弃我禅师
当你修行够久,大多数情况下,定力会逐渐发展起来。定力会继续增长直到进入安止定
。这会让观禅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发展定力包括诸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
,让我们产生独特的体会。如果有任何一方面发展得不好,那我们需要特别用心解决它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利益。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能保持定力而且修观能持续进
展,那麽看到明显进步和新的现象不断出现,就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什麽是安止定?通常我们会追溯到巴利文的「禅」(Jhana),它的意思是深定。如果
要说阶次,有初禅、二禅等等,所指的是心境完全合一的止禅的特定类型的心。入定使
纯净的心非常强大,所以烦恼无法侵入。有纯安止定和观定之分。纯安止定将心固定在
相应的概念性目标上,如观十遍处、叁十二身分等等。当你充分培养出这种定,出定后
可以修炼神通,如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等。但佛法看这五通仍是世俗的
,所以劝人最好把定力用做修观的基础。也就是说你把定力转到观照观禅的所缘。
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不修止而先修观。当你非常密切专注观照身心过程,定力会同时生
起。这样修出来的定力称为刹那定,其定...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7
全文在线阅读:http://www.dymf.cn/Item/16019.aspx
第一讲;
禅修的方法(第一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9月29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开始讲一些禅修的方法。百日共修已经学修到了三特加行。三特加行有共同和
不共同的方法,现在学的都是共同的方法。不共同的方法是大圆满(阿底瑜伽)独有的
加行修法,这些不是随便公开学修的。共同的修法主要是身、语、意三个要点。
调整身、语、意,将身语意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这样禅定会自然产生,很多世出
世间的功德也会自然圆满。但是身、语、意要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也是很有难度的!
(一)身的要点
不用说心,就连身体要真正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或姿态,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
说,毗卢七坐也是很难做到的。毗卢七坐是常用的一种身姿,大乘和小乘都用这个方法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身体姿态方面都是有要求的。让身体完全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若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也没有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禅定很难产生。即使产生了,
有时候也许能入定,但是很容易出现障碍,所以,身体...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求:佛意禅风的古体诗.词
病中诗十五首 自解(唐·白居易)
押支韵
序: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痹之疾。体[瘝](音
关)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
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
枕,澹然安閒。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诗。且贻所知,兼用自广
。昔刘公干病漳浦,谢康乐卧临川,咸有篇章,抒咏其志。今引而序之者,虑不知我者
或加诮焉。
房传往世为禅客①,王道前生应画师②。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按:① 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也
② 王右丞〖相〗诗云:“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
---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id=14965
l****u
发帖数: 216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误区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
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
。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
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
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
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
,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
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
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只需记得持续关注业处!
危险二:自以为证悟涅盘
在近行定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
了,连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当他清醒过来后会想:“嗯,刚才怎么会这样?”这
种体验称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禅修的陷阱
r****n
发帖数: 825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又仔细思考了一下,用我自己的那个意识量子理论尝试性推理。
为什么禅修者会脱离涅槃这个所缘呢?如果意识灭尽,应该完全不具备能力主动脱离涅
槃,这看起来确实是个难题。
根据我的那个理论,涅槃是意识停止观察测量的状况。当有意识的时候,由于识蕴(识
别了之知)和想心所(事件记录)而导致所缘的波函数坍塌现象而显现出客观实在性(
三界)。而这个所缘,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意识本身。
如果你还有色身,此时当一个人瞬间识蕴灭尽(其他心所也必然跟着灭尽),这个时候
就是以涅槃为所缘。在此状况下,“自我”(这里只是一个方便代称,因为很难用语言
描述)是无法主动脱离涅槃这个所缘的。此时意识已经完全停止了。
但是极为可能的是自我的色身对涅槃这个状况进行了观察测量(量子理论认为物质本身
也可以完成观察测量作用),而导致了波函数坍塌,于是禅修者脱离了以涅槃为所缘。
这是一种被动的脱离,不是主动的脱离。
如果不脱离涅槃,前提必须是色身灭掉才行,因为只有自我的色身才能造成自我意识的
波函数坍塌。而色身灭掉正是无余涅槃。于是五蕴将不可能再升起。
应该是只有自我的色身才有这个能力,其他任何都无法有,当解脱者一旦没了色身,
b**d
发帖数: 7644
11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
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
。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
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
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
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
,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
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
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只需记得持续关注业处!
危险二:自以为证悟涅盘
在近行定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
了,连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当他清醒过来后会想:“嗯,刚才怎么会这样?”这
种体验称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禅修的陷阱
G**W
发帖数: 18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禪師與吊死鬼
此贴文目的, 不在于本公案之禅意与涉及任何佛法上的修証, 只是提供古, 今文意粗略
的对照, 并哀悼一下那位自杀的禅者. 译者于多处可能有错误, 并请读者见谅.
-
大慧普觉禅师 宗门武库
【泐潭深和尚,河东人,真净之子。有悟侍者偶在知客寮,一见掉下火柴头,忽然有省
,直上方丈通所悟,深和尚喝出. 自尔失心,引绳于延寿堂东司自缢。夜后常在藏院,
知客寮、东司三处出没移鞋度瓶,一众苦之.
湛堂游浙回,充首座。,闻其事,中夜故入延寿堂东司抽脱,壁灯微明忽然扑灭。,方
脱衣,悟便提水瓶至。,湛堂云:「未要,且待我脱衣。」脱衣罢,便接瓶子去。当时
悟自缢间抽脱,须臾又送筹子来。 及出,唤云:「接瓶去!」,悟才接,捉住,摸其手,
或似软或似硬。问曰:「汝是悟侍者么?汝便是当时在知客寮,见掉下火柴头女有省处底
么?」,参禅学道,秖要知本命元辰下落处。汝在藏殿移端首座鞋履,岂不是汝当时悟得
底? 又在知客寮移枕子,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
逐夜在此与人提瓶度水,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 因甚不知落处? 秖管在这裹恼乱大众作
么? 我明日劝大众为汝看藏经,裒钱设粥追悼汝,汝当别求出离,不得滞著于此。言讫
乃推...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13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禅修确应该以现佛智为
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正见非常关键。个人理解若是未发菩提心,即上修佛道,下化众
生的大愿,修大乘个法都很难相应,难做到心无执着,而且容易出偏。如禅宗枯寂如木
偶者,净土一心念佛求自了者(目的是去极乐世界享福而不是在极乐世界获得渡众生的
能力再乘愿归来),密宗神神怪怪骗名闻利养者。
禅修是磨刀,也就是你说的练功夫。刀快不快,能不能割断烦恼草? 下座后面对各种
情况能不能做到不粘着, "如如不动?“那就是考验修行者的时候了。
d**********6
发帖数: 237
14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禅修确应该以现佛智为
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正见非常关键。个人理解若是未发菩提心,即上修佛道,下化众
生的大愿,修大乘个法都很难相应,难做到心无执着,而且容易出偏。如禅宗枯寂如木
偶者,净土一心念佛求自了者(目的是去极乐世界享福而不是在极乐世界获得渡众生的
能力再乘愿归来),密宗神神怪怪骗名闻利养者。
禅修是磨刀,也就是你说的练功夫。刀快不快,能不能割断烦恼草? 下座后面对各种
情况能不能做到不粘着, "如如不动?“那就是考验修行者的时候了。
W**N
发帖数: 1037
15
病中诗十五首 自解(唐·白居易)
序: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痹之疾。体[瘝](音
关)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
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
枕,澹然安閒。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诗。且贻所知,兼用自广
。昔刘公干病漳浦,谢康乐卧临川,咸有篇章,抒咏其志。今引而序之者,虑不知我者
或加诮焉。
房传往世为禅客①,王道前生应画师②。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按:① 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也
② 王右丞〖相〗诗云:“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
---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id=14965
r******2
发帖数: 1021
16
「@阿吒:@天行  若想推倒别的山头,得先有能力走完别人走过的山路~ 譬如耆
那教教主大雄和佛陀,同为王子舍离俗家出家而住,但大雄在当时的时代完全被佛陀的
光芒掩盖了,当时苦行在印度被接纳程度远胜佛教,耆那教如日中天,为啥顺流者不昌
,佛教逆流而上却能征服人心呢?只因大雄所能证悟的寂静喜乐境界,不过是初禅,在
佛陀的教法里刚入门而已,犹如涓滴~佛陀和其弟子当年展现出的种种神通和智慧,耆
那教无人能行~所以若有人真心要推倒某个山头,至少他要有能力证悟其贤者能证悟的
境界,否则只会沦为蚂蚁的世界观,真的不是它爬的不勤快,只是因为上帝的恩宠太少
,只给了它一对二维的触角~」
- - - - - - - - - - - - - - -
佛教神通基本上都是谎言吹嘘。佛教经典把修证者的神通鼓吹的那么牛,可以手触日月
,可以变大象老虎,可以撒豆成兵,可是为什么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佛教就被击得七零
八落,寺庙被毁,教徒被杀,那些巨牛的神通怎么都歇菜了?
所谓的佛教智慧其实也是幼稚肤浅,佛陀的原始佛教和其后发展出的上座部佛教千年以
来都是低级的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迷于经验性的禅修体验,...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758
17
来终结一下这个洋洋洒洒帖子的灭佛逻辑。
1. 无我有错
2.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基础上' --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假设自我必须
是有同一性的本体。
3。佛的方法没法否定有本体
4. 佛有局限性,本体存在。
有了2的假设加结论,佛还需要逻辑来灭吗?
标 题: Re: 灭佛者天行:破佛灭佛,掘墓佛教,兴我中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9 00:28:18 2018, 美东)
佛陀无我教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局限
@rainclear 不管有没有前生今世,就在一生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相貌会
完全不同,身体细胞会完全不同,讲话方式会完全不同,思维模式会完全不同,爱恨会
完全不同,性格会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是“我”?
===========
佛陀对于无我的认识其实是有错误的,佛陀只是用了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将经验
性的身心现象分解为五蕴,还原成微观上分立的生灭现象,发现五蕴都是刹那生灭的,
这当然会得出没有“我”的结论。因为现象都是生灭的,前后现象都是各自相异的(这
就是佛教所说的异阴相续)。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基础上,五...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8
以下是篇非常完整的修四禅八定的介绍文章,可以作为修四禅八定的重要参考
========================
缅甸本雅难陀尊者主讲
第一部分、「安那般那念」修习四阶段
禅修的环境及姿势
首先,佛陀说禅修者要打坐,必须找一个安静,没有声音的地方。因为对刚开始禅修的
人而言,声音是一种干扰。他们在看呼吸时,心会常常禁不住地想要听听周围的声音,
听听别人在说什么,然后定力就退了。
禅修时,必须坐下来先盘腿、闭起睛睛;若腿痛的话,可以更换双腿的位置使它舒适,
换腿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身体也要保持正直,不要前俯或后仰。因为后仰的话,会对呼吸感觉不清楚,若出入息
不清楚时,妄想就会涌现出来,并且越来越多。身体若是前俯的话,不只会越来越累,
同时呼吸也会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快,这样是不能打坐的。除了身体要正直,头也一样
要正直。
至于手要怎样放,并没有一定的姿势,所以手的姿势并不重要,可以随意放,只要舒适
就好。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姿势,因为身体不正,是会很容易疲倦的。
打坐时要闭起眼睛,将心念专注在鼻孔周围的呼吸,保持知道呼吸在一个比较清楚出入
的地方。有些修行者为了让自己不要有妄念,以便清清
S**U
发帖数: 7025
19
帕奥尊者在小参时没有更详细的说明,因为帕奥主张得安止定后才修观,观禅支先提升
定力,想入定就能入定,以后修观能够先入定再修观。那次帕奥禅修营只有九天,时间
不足以教完整的观禅,所以以修止禅为主。能入定自在,以后修观就过了无法入安止定
的一大门槛。
清净道论的修行顺序是戒定慧,阿含经说正定指四禅,没有人能根据经论反对得定修观
。马哈希系统主张纯观行者有刹那定,所以符合经论的说法,我认为如此解释合理。帕
奥尊者主张以四禅为基础修观,那是经论明文,佛陀就是入四禅然后观四谛成佛。双方
的差异,不是入安止定然后修观是否正确(双方当然承认佛陀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而
是是不是一定要有安止定。
t******g
发帖数: 17520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 --阿姜放【转】
记得以前有人提到禅相的时候,似乎暗示是和修行方法有关,
现在看来或许是和个人的“背景”相关, 和方法的关系可能没有那么密切
(当然如果被告知要陷入禅相, 那估计就是有问题的方法, 但是可能不能用比较
纯的“定”不会出现视相, 而比较不纯的定会出现视相这种判断的方法)
--------------------------------------------------------
§有一年,阿姜放在曼谷因皮肤病看中医,住在阿育王寺,一群八戒尼与在家
众每晚来跟他学禅定。其中有人向他报告自己在禅定中看见的这个那个视相,最后一位
八戒尼抱怨道:“我知道自己没有走神; 我一直跟著呼吸,为什么我不像别人那样有视
相?”
阿姜放回答说:“你知道你很幸运吗? 那些有视相的人,总有这个那个的形像
进来干扰。你没有旧业来干扰禅定,可以把注意力直接放在修心上,不必卷入其它事情
。”
§“对看见视相的人,不要有什么神奇感。视相不是别的,只是些梦境。它们
有真有假。你实在不能信任它们。”
§有位曼谷家庭主妇跟阿姜放学禅定,听他的其他弟子说,没有视...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1301
21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朴素有神论-前言
朴素有神论
.“唐僧”.
我知道发这篇文章的风险有多大,试图从逻辑理解的角度去分析一个
逻辑上病态的问题本身很可能是可笑的。然而抱着讨论的态度,把自己
的一些成熟的或者不成熟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辩论,从而达到对这个
世界更深刻的认识,不亦乐乎?
兄弟以前在国内看过一些禅道方面的书,自认为对禅道已经有一定了解,
曾经有一个阶段禅道哲学完全成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哲学,并使自己在
那个阶段学习工作相对顺利。在武汉白云黄鹤站上也
发表过若干对禅道的理解看法。
因为那时禅道已经成为自己的人生观,我对此已经是确信不疑了,因此
我来美以后有基督教会组织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活动,我第一句话就说:
我非常乐于参加你们的活动了解基督教教义,但是我完全不能保证自己
会转化成为一个基督徒,因为我已经有了成型的人生观。
然而我渐渐发现我虽然是个禅道的信徒,但是我对神的存在骨子却抱着
一种不可知的态度。我一方面从禅者的角度嘲笑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
对逻辑的普适性从分形和人工智能的角度提出了怀疑。然而由于从小就
接受唯物主义的教育,我那时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就是无神论者。(详情
请参见鄙人以前的网上言论:
http://www.
A****a
发帖数: 274
22
寻法者 20:34:39
请问师兄,观禅到底观什么?
淡然 20:41:02
是观色法和名法的生灭,观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三相及它们的生灭因缘。佛法观
禅的目标,即是这些究竟名色法。我们必须以与正定相应的智慧,来分析内外名色法的
究竟成分——心、心所与色,依每一个究竟法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来辨别它们,
以便正确的培育名色分别智与见清净。禅修者必须破除色聚与名聚的密集,以便透视究
竟法与无我相。接着,必须以智辨识产生色法的业、心、时节、食素这四种因,以及辨
识出产生六门心路过程的种种原因。也必须辨识缘起法的种种因果,透过亲证来解除对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疑惑,培育缘摄受智。
《清净道论》和《阿毗达摩藏》很清楚地注明,如果没有辨识缘起的因果关系,是不可
能解脱生死轮回的。再者,根据《巴利三藏》之《相应部》、《小部.无碍解道》里的
教导,在修行观禅时,一切内外、过去、现在、未来的名色法与因果,都被观照为无常
、苦、无我。修观禅时运用种种分析、辨识、差别诸行的实修方法,是为了获得巴利圣
典中提到的利益,为了培育十种佛法观智,为了把心净化到更高的层次,以及为了证悟
涅盘与解脱于轮回这
f*******8
发帖数: 361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可以组织一个禅修小组吗?
没法绝对判断,但也有法否定一些明显不是的。
最少,一个法师不应该在别人没找到的时候,让人认为自己找到了。
某些法师、导师念一辈子经,你让他修念住,他一点兴趣也没有,
就显然什么都不是。
嘴上说苦集灭道,实际上不过是“少年时即使唱悲歌,也带着欢乐的调”。
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已。
重点还在自己有心无心,现在看来很多很多人是没那个“一杆子插到底的心劲”,
所以再多说也没什么用。
一杆子插到底,就是念住,剩下的差别只是方法。
(别人无心时自己强行表达,确实是有好为人师的问题。
按说这些事都应该随缘最好。
强行把标杆提得太高,也会挡别人的路。
人家需要的时候就说,不需要的时候就歇着。这是对的。
我的我执主要在这儿)
贴一篇waichi的老文。
============================================
在世明师与名师
佛,乃印度语之音译 = 意译即"在世明师" = 其人己尽了解及实证 最究竟之道足以教导
一切众生.
名师 = 非常有名气之师
谈到明师, 真有些慨叹!
话说小弟某日无意中打开电视, 正好看到某位禅师说法, 这位师父闻名多时, 亦偶有看
到其佛学著...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分享】忘掉头
意门
在此强调的是意门的直观。以佛教的理解而言,心经由六
根门来运作。
1.眼
2.耳
3.鼻
4.舌
5.身
6.意
前五根门称为净色根,接收五种外境:
1.色
2.声
3.香
4.味
5.触
第六根门是意根,向深而广的法尘敞开。法尘包括一切,
所有深定和深观都由此门生起,虽然它一开始仍与前五根门有
关,知道了这一点,便可确定修行的方向。
人们经常将心和脑连在一起,结果心在头中,这会妨碍禅
修进展,因为这样把禅修操作限于粗显的身体,所以他们发现
难以完全沉浸在意门中。我常常告诉他们把头给忘了:「现在
你们都是无头禅修者了。」如此一来,觉知自然会降至胸部,
然后可以移至身体任何部位,心愈能直接涉入所缘,就愈能看
清楚所缘的特性。若将心和头联系在一起,观照所缘就像用眼
睛看一样,这样会引起多重问题,因为我们非常努力专注并观
察时,紧绷会累积在头里面,尤其在两眼之间;这也使我们不
能得到深定,因为深定只能在意门生起。
所以,第二个重点是,不要「看」,而要「感受」所缘,
这不是视觉,但我们常常倾向运用视觉。这一点会非常有助于
进入超越形状和形体的非概念的观照。
Metta 新浪博客
节选转自...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5
文章发布以来基本上都是被抠字眼议论查禅支的问题,基本没人愿意谈论三十二身分,
还有把宿命通作为证果必须品这种明显问题,其实更应该议论的是宿命通这种明显的问
题。
关于查禅支的问题我不想抠字眼,我的意思是呼吸变成光这是基于光,呼吸的光照心脏
这是基于光,在心脏的光中查禅支这是基于光,各自去查阅经典入出息部分,论藏,清
净道论入出息部分,自然就能看出哪些是帕奥禅师独立提出的东西。
当然每个人判断力不同,帕奥体系也能自己用心生色法那一套解释,就像随佛法师连无
常苦无我是错的都能解释,我建议的是每个人亲自去通读经典的相关部分去判断,而不
是习惯性看派别的二手经典摘录,现在很多人基本经典本身都没看过却天天抱着智慧之
光,概要精解这类著作,经典的位置放的很低。乃至论藏,清净道论都没有自己一手去
看过,看的都是二手各派倾向性摘录内容。
所以我更愿意看到大家关注宿命通是证果必需品这类明显问题,也许有些人觉得我公开
质疑帕奥很鲁莽,实际上我认为能够看出帕奥禅法的问题,这是修学入门的基本能力。
如何度过这关,我建议先读读缘起相应,论藏缘起智与宿主随念智相关内容。
我不求改变谁,能看出问题的人自然能理解我说...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2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倾听真实生命的声音,多一
份从容和淡定。想一想,未来也是得不到的,昨天过去所有的事情也是得不到的,今天
也没有得到什么,所以还不如放下,好好地修心修行。人必有一死,“常者皆尽,高者
亦堕,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佛陀当年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这是当年佛陀的一个道场,那个时候没有庙,就是
一个精舍。那个时候有一位婆罗门,就像现在的居士一样,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儿,长
得端庄聪明,口才也好,在整个国家当中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掉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父母亲只要见到女儿,心
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的突然死亡,父亲心中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
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一天,这位父亲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志清醒,并向佛陀顶礼。
悲伤的父亲对佛陀说:“佛陀,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我爱惜她犹如掌上明珠,
她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她突生重病,在我面前舍我而亡,我现在唤不醒她,叫她也
没有应答,眼睛一闭,她的呼吸就停止了,身体就冷掉了,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27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持存性和同一性基础上,五蕴的刹那生灭性否定了持存性,前后相异
性否定了同一性,所以不可能有同一自我的存在。这个是佛陀的论证思路。
佛陀比较完整的逻辑论证是这样的
人是五蕴的聚合,而五蕴都是生灭无常的,前后相异的,所以没有同一性,没有持存性
,而自我必须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常)之上,所以无我。
这个论证看起来非常合理,并且它是完全可以被实证的,佛陀教导出毗婆舍那的禅修方
法,对身心现象进行如实观察,果然发现自我只不过是五蕴的因缘聚合,果然发现任何
五蕴都是生灭无常,所以确实无我。
然后因为发现五蕴都是生灭的,而生灭就是苦,所以产生对五蕴的厌离舍弃,如此禅修
下去,就会经历某种特殊的体验:涅槃。它是一种五蕴寂灭的特殊神秘体验。
整个原始佛教的核心,就是这些。而且确实是可以被实证出的。我并不反对这个实证,
而且我自己还实证过,佛陀这方面说的是对的,确实可以被实证,但可惜。。。。即便
实证能检验,无我的认识依然是严重错误的。
在杂阿含第一经里面,基本上就把整个佛法核心说清楚了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8
佛陀本人和佛教徒们有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就是鼓吹所谓的实证,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佛
教这种所谓实证,即借助深入禅定之下的如实禅观而获得的经验性认识只不过是一种感
性认识,即便再深入的禅定,依然是一种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只不过是认识的低级
阶段,它永远不可能获得对存在,对真理的完整认识,它实际是一种低级的认识手段。
把低级认识获得的体验当成高深智慧,还自认为自己开悟解脱是非常愚蠢的。佛陀本人
的无常,无我,苦全部是对身心现象的生灭性进行如实观察的特殊禅修方法而必然产生
的结论,越是所谓的如实观察,越容易得出无常,无我,苦的认识,而实证涅槃的神秘
体验实际只不过是理论指引下的禅修实践所导致的必然现象,引发这些认识和体验的本
质原因是心物的波粒二象机制。
对我所创立的心物波粒二象理论,我简单说明一下:
无论是物质和意识都有形而上的波性本体 (阳) 和形而下的粒性现象(阴)的两种性
质对立但是又有统一性的存在方式,犹如中国古人所说的“一物一阴阳”,而经验性的
身心现象(佛教所说的五蕴)是波性本体(波性意识)的粒性坍缩,本来就是非连续的、分
立的、前后相异的生生灭灭,所以佛陀对身心现象的如实禅观必定...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推荐几本教导禅修的好书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推荐几本教导禅修的好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7 21:09:03 2009, 美东)
禅定本身并不神秘。现在教禅定的书,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都相当不错,你可以选择
其中一些看看.
我个人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系统教导修禅定的书。这些教导禅修的书的作者都是一些实修
实证者,当中不少是南传公认的阿罗汉,他们将自己的教法毫无保留的公开,充满正见
,这些书要比去找那些满嘴胡说八道,大忽悠的所谓师父好太多了
侧重于止禅四禅八定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http://www.buddhastation.org/book/leaveinhand/leave_in_hand.pdf
阿姜布拉姆的《禅悦》(网上只是部分转载,可以去买全书)
http://book.ifeng.com/book.php?book_id=1272
前面有人推荐的佛教禅修直解也不错
http://www.fjland.net/Soft/ShowSoft.asp?Soft
Y**u
发帖数: 5466
30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2:14:02 2012, 美东) 提到:
☆─────────────────────────────────────☆
tmouse (猪头) 于 (Tue Sep 11 13:20:09 2012, 美东) 提到:
'第一因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之一在于善恶问题',人有了分别心,才会有善恶,而且喜欢
用人自己的大脑去定义善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3:23:00 2012, 美东) 提到:
猪头,欢迎回来继续和我们混,呵呵~~~
☆─────────────────────────────────────☆
tmouse (猪头) 于 (Tue...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1
[谈修行生活]
学员马小姐说:
进入状态后,反而特别享受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身体虽然很忙碌、很辛苦,心反而静了下来。
[谈修行感悟]
一名从事金融行业的学员说:
七天修行,剃度、受戒、禅修,虽然不能烦恼断尽,却在暮鼓晨钟里找回初心,可以重新出发。
一名来自海外的大学生学员说:
要突破自己的心理壁垒,突破对小我的执着,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知识和分数,而在于包容和善良。
晨报记者陈里予
身着棉麻禅服、脚踏布鞋、胸挂“止语”牌,体验暮鼓晨钟如僧修行,上周四,百余名都市人暂别浮华,来到上海玉佛禅寺“静一静”。昨日下午,“上海玉佛禅寺首届佛门僧人生活体验营”正式闭营。收拾好行囊、互相加了微信,不少学员表示,七天很有收获,心里宁静了不少。不过,“复古”的宁静生活并没那么简单,最难的竟然不是一早五点半起床,而是晚上八点半睡觉。
战胜考验进入状态享受“复古”宁静生活
清晨5点30分,听着云板、合掌列队来到大雄宝殿诵经,打坐、抄经、听讲、诵念、劳作……晚上8点30分,伴着钟声拜、起,然后回寮房休息,日出日落,周而复始,这些天来,学员们虽然身处闹市,却过着颇为“复古”的宁静生... 阅读全帖
b********h
发帖数: 2451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shjj (H3-> ?4),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禅修贡品” 米饭80一碗,稀粥30一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6 14:45:03 2015, 美东)
发信人: pee (or not to pee, that's the question), 信区: Joke
标 题: “禅修贡品” 米饭80一碗,稀粥30一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6 14:01:01 2015, 美东)
【搜天下 新疑团】80元一碗禅修米 少林回应:与我无关
少林方丈释永信的传闻还没过去,少林都市禅堂又出问题了。
前两天,陕西省佛教协会发声明,指责落户西安的少林都市禅堂,高价出售米饭和
稀饭等“禅修贡品”。高价高到多少呢?米饭80一碗,稀粥30一份,还有一些让禅修者
生吃的大米,3毛一粒,每人99粒。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求品位高上。
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生,有所
谓的这个“九品三生”。那么学佛人想要求生极乐,当然是要以求上品上生为目标,不
应该只想求得上品下生或者乃至于说中品、下品往生,因为心大所见则大。所谓心大是
什么?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其实这个大念见大佛,它
并不是说你念得大声,就能够看见越高广越庄严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
的心量你的心念是不是广大。所以说如果能够依著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大势至菩萨
念佛圆通章〉里面所教导的无相念佛法门,这样子修学无相念佛成功。因为依著 大势
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
佛圆通章〉。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愿要往生到极
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
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
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著真实的这个...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释永信方丈为金牌获得者颁发证书与奖杯
当下,“少林功夫”已经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国际名片,被越来越多国外洋人所迷恋。对于这些国际上的“武林高手”而言,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练习的功法是否得当,进境如何,在“世界武林”中达到一个怎样的级别?
作为功夫界的泰山北斗,少林寺的“功夫考功大会”于当地时间10月11日~12日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设下考场,得金牌者可以随时到少林寺免费修行的“悬赏”,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临现场做考官,更是引得世界各国功夫爱好者蜂拥而至。两天的考功大会,来自16个国家541位“武林高手”现场竞技,现场上万人次观战,一时间英伦尽刮“少林风”。
武林高手云集伦敦参加“考功大会”
“少林功夫考功大会是检验少林弟子对少林功夫认知与掌握程度的一次直观测试。它将集中地体现出少林功夫‘禅武结合’、‘打练结合’、‘身心结合’的独有特性,全面反映东方功夫文化的本质。”
刚刚结束在伦敦的考功大会和参访交流活动, 10月15日晚,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行70人抵达首都机场,稍事休憩,便转往陕西宝鸡法门寺出席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这次在伦敦举办的第三届少林文化节,最大的亮点是参与国家之多、...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3409
3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613930100h3ut.html
中华文明之智慧在《易》、在《禅》。《易》者顺自然之道把无变有、把有变无
,顺应时势、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禅》者,破除缠绕,超脱也。用《易》、用《禅
》破除当前伊核问题易如反掌。
当前伊核问题,缠绕千丝万缕可谓复杂,但无论再缠也就七条主线:1、美国线;2
、欧洲线;3、俄罗斯线;4、中国线;5、伊朗线;6、中东国家线;7、国际上其它线
。这些线互相缠绕、纠结,头绪纷乱,让人迷惘,无以自拔。这七条线中美国伊朗为同
一条直线上的相反力,其它线均为不同方位、不同方向的分力。表面上看,至少四条半
线站在了美国一方,虽然分力方向并不一致但暂时合力是一致的。四条半线以美国为方
向,欧洲(可细分为五股主要分力:英国、法德、类英国、类法德和中立)、俄罗斯、
中东国家为主要三线分力,另外还有国际上的一些美国盟友,这构成了四条半线。另外
两条半线中,伊朗是一个方向,这条线是和美国线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反力,在这个方向
的分力有中国和国际上的一些其他国家(之所以这样分并不是说中国和伊朗站在
w****i
发帖数: 83
38
法耀法师讲座及禅修 Ven. Fa-Yao Dharma Talk & Meditation
Dharma Talk 佛法讲座
English Session: Four Immeasurable Minds
Time: 6:30~9:30PM, Jan, 23rd
Location: Stewart Center 310
中文演讲: 四无量心
Time: 6:30~9:30PM Jan. 24th
Location: Stewart Center 310
Meditation 禅修
Session1
Time: 9:30am~12:00pm, Jan.24th
Location: PMU South Tower
Remarks: Please bring your own cushion or blanket for meditation practice.
Session2
Time: 9:30am~11:30am, Jan.25th
Location: PMU South Tower
Remarks: Please bring your own cushion or blanke...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我见者的疑问一:第一因与自由意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1 11:29:55 2012, 美东)
这个 SeeU有贴过阿含里佛陀解释的经文,前几天
Psoliton insight007 … 好几个法友 前几天也谈过
我也略尽棉薄,举了一些例子。
你可以找找。
的感
苦的感觉,然后”离”,
是想离开这样的苦,想离开引起苦的贪欲(有”我”产生的欲望)
不是要正常一般人离开人世,厌世,或什么都不做。
要用对方向,不然就走错路了喔。
的确,如果不慎,也可能引起厌世自杀。
佛陀当初为了断除人们对肉体的贪欲,敎白骨观、厌弃肉体,
结果导致大批比丘自杀。
佛陀就不敎这么激烈的厌离方法了。
正常一般人应该有的观念,首先是,我不想要这苦,我想快乐。
一方面用苦,来阻止贪欲
一方面用乐,来阻止贪欲
两者互相协调,用对方向
通常,这要内观,一方面有禅悦的喜乐,观禅也有禅定的喜乐,
另一方面,证实看到苦是这样产生,
而且是连绵不断的一举手一投足,
一思ㄧ念,都被”我”给污染,而产生这样的苦。
因为...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0
什么叫做话头?话头与动中的定力 ?
参禅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工夫之缺乏为甚。且举话头禅为例
:依虚云和尚开示录所载:
「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
。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末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是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
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迥光返照这不生不
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换句话说,必须有能力安住在一念未生之际,才有可能看话头。也就是说,必须有能力
看见自己所参的那一句话的前头,才叫看话头。若是嘴念或在心中默念,或以心识推敲
「念佛是谁」,就叫看话尾,因为「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已经过去了。所以虚云和尚说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
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于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
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
一生总是执著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
行者若有看话头的能力,即有能力参禅。若犹不能,便应赶快增强定力,修学动中的工
夫,使...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讨一下 "以定为禅" (2)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
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CBETA, T48, no. 2008, p. 359, c13)
薛简以当时京城的禅宗行者皆主张「要能见道、得证解脱,必须要修习禅定;从来没有
不证禅定而能证道解脱者。」这是些以定为禅的知見。
然而六祖大师答云:「要证道,是要参禅觅心来开悟,岂是在打坐入定!」。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CBETA, T48, no. 2008, p. 349,
c16-20)
印宗法师在见过 六祖出示 弘忍五祖所传衣钵以后,更而询问 五祖如何指示教授。 六
祖答云:
「并没有其它的指示教导,唯有传授论议亲证现见自身本来面目的自性清净心,而不在
于打坐修学禅定与解脱。」因为禅定解脱都是落于二边之法。例如修学禅定,就一定有
入定与出定,不是在定中一边,就是在定外一边,...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42
佛陀无我教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局限
@rainclear 不管有没有前生今世,就在一生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相貌会
完全不同,身体细胞会完全不同,讲话方式会完全不同,思维模式会完全不同,爱恨会
完全不同,性格会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是“我”?
===========
佛陀对于无我的认识其实是有错误的,佛陀只是用了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将经验
性的身心现象分解为五蕴,还原成微观上分立的生灭现象,发现五蕴都是刹那生灭的,
这当然会得出没有“我”的结论。因为现象都是生灭的,前后现象都是各自相异的(这
就是佛教所说的异阴相续)。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基础上,五蕴的生灭性和前后相异性已经否定了同一
性自我的存在,而佛陀的原始教义并不承认非五蕴的阿赖耶识以及如来藏等梵我化的本
体。杂阿含1202经说“如和合众材,世名之为车,诸阴(五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
”斯里兰卡的菩提比丘也说“根据巴利文经典,个人只不过是一个复杂的五蕴统一体,
每一蕴均有无常、苦与无我等三种基本特性”,缅甸马哈希尊者亦言:“禅修者便了解
自己只是由名色(五蕴)所构成,其中没有永恒的实体,只有身体的现...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3)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5
是嗎 ? 真清淨嗎 ? 檢驗佛法三乘經典, 那時候提過雙身法是清淨 ?
佛世那一位証果的聖者修雙身法 ?
谈喇嘛教双身法之现况
文/成观法师
由于「行淫证道」这 问题,在佛法中是很重大的事,且于末法时期越来越严重、普遍
,为欲护持正法,并救护众生出于邪说、邪法、邪行,免堕大苦,应该让此事「曝光」
,不应让它再 暗地里、半遮半掩地以冠冕堂皇的合理化藉口害人、并破坏正法。
关于以淫慾而为佛 事,有个教派,传授所谓的「双身法」,亦即男女双修,但他们给
它好些个很漂亮、庄严、望之俨然的名称,或称之「无上瑜伽」,或称之「大△△」或
称「大 ○○」。不过他们这套修法,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到的,因此他们说:这
是成佛法门,是大菩萨修的;大菩萨修到后来,为了疾速成佛,便必修此法,「在刀口
上修」,所以是久修、内行的人,才能得窥其奥,并不是刚进去的人、或稍微修一阵子
的人,能有这个「福报」修此法门。并且,如果外人问起他们是否有修双身法,他们多
半是否认,因为那是「甚深的秘密法门」,不与外人道。
笔者在家时,曾在美国达拉斯某佛学社待过,那时该社社长常请一位H居士从加州来,
此居士即对此教派十分推崇、热...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pee (or not to pee, that's the question), 信区: Joke
标 题: “禅修贡品” 米饭80一碗,稀粥30一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6 14:01:01 2015, 美东)
【搜天下 新疑团】80元一碗禅修米 少林回应:与我无关
少林方丈释永信的传闻还没过去,少林都市禅堂又出问题了。
前两天,陕西省佛教协会发声明,指责落户西安的少林都市禅堂,高价出售米饭和
稀饭等“禅修贡品”。高价高到多少呢?米饭80一碗,稀粥30一份,还有一些让禅修者
生吃的大米,3毛一粒,每人99粒。
h******u
发帖数: 5
47
禅观正脉研究
南怀瑾先生讲述 李默然记辑
公案三生白骨禅
古往今来,多少世间人梦寐以求出世间的妙法。地不分东西南北,
人不论男女老幼,正如古人所说:“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实在一点不假。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说:“至道无难,惟嫌
拣择。”虽然人人都知道大道原本平凡,平常心即是道,但却因拣择无难
中的难处,迷惑了多少人群,千山万水,跋涉种种艰难辛苦而求道求法,
结果还是零落归山丘,依然白骨扬尘,虚诳终生。
自西元一九七七年初开始,到西元一九七九年底,怀师再度闭关,
三年期满。于出关前夕,因某法师的至诚启请法要,师即一笑提笔,
写了明代诗人唐寅的一句诗:“公案三生白骨禅”作为答案。看了让
人一头雾水,更为茫然。
可惜读书不多,为了追踪根源,查出唐伯虎的这首全律,原是: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潮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在唐伯虎这首诗里,当然找不出佛法与道妙。只是看到文人的锦心
绣口,妙笔生花的文字游戏而已。
然而文字般若,亦非容易。虽然说诗文只是雕虫小技,
b*****l
发帖数: 3821
48
关于急证问题,印顺法师持否定的态度,而现代禅则给予完全的肯定。这个问题之所以
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最初是源于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先生对印顺法师的批评性评论。
他说:「至于,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萨行』?以及重视修证的禅者是『小
乘急证精神之复活』吗?我认为那是印顺法师个人的看法而已。」对此,印顺法师并不
认为自己批评禅宗为「小乘急证精神之复活」是「个人的看法」,相反,他认为李元松
先生对他的批评没有道理。印顺法师说: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说禅宗是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他自己却说:「临济与德
山,都是禅门的天王巨星,死在他们手下,证得阿罗汉的不知凡几」。原来禅门所证得
的,是阿罗汉,这不是声闻乘──小乘的圣果吗?这是现代禅的新解说,在古代禅师们
,怕都说是「见性成佛」的。我曾说:禅宗是「小乘急证精神之复活」,现代禅批评说
:「那是印顺法师个人的看法」。不过事实确是如此,禅师们是证阿罗汉的,那就与我
见解相同了!
这就是说,双方都肯定印顺法师的确认为禅宗的行为是「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争论
点仅仅在于这个主张是不是正确的问题。对此,印顺法师最初立论的出发点是禅宗表现
为寻求急证,缺乏
Y**u
发帖数: 5466
49
☆─────────────────────────────────────☆
Ylsu (Yisu) 于 (Mon Apr 16 21:53:32 2012, 美东) 提到:
疑情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
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
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
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
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
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
”——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就提
倡“念佛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
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50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