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发帖数: 177 | 2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二节课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购买。太子非常不舍得,为了打消他的念头,对他开玩笑道:“你若能把这里用黄金铺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5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6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二节课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购买。太子非常不舍得,为了打消他的念头,对他开玩笑道:“你若能把这里用黄金铺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7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9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0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九节课
关于五眼的功德,六祖在《金刚经口诀》中有不同的解释,江味农居士的讲义中也讲得
比较广,和我昨天讲的有点不同,这可能是汉传佛教的解释方法。
佛陀具足五眼功德,对胜义中远离八边戏论的本相、世俗中每个众生的起心动念,都能
毫不混杂地照见。下面接着讲五眼能了知一切众生的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恒河中的所有沙,佛说是不是沙?”“是的,世尊。如来说
是沙。”
此段经文,在唐玄奘的译文中也有,但藏文和义净的译本中都没有。按理来说,这段跟
前后文并没有很大关系,所以这里只是从字面上解释一下。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
,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恒河,这些恒河中沙子数量的佛世界
多不多呢?”“非常多,世尊。”
〖佛世界〗:一尊佛所调化的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包括百俱胝的小世界,数
量相当多。
〖甚多〗:鸠摩罗什的翻译中只有一个“甚多”,而藏文中是“甚多,甚多”,玄奘的
译文...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11 第三十四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须菩提回答:“可以
。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龙猛菩萨在《
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详细介绍。《金光经》云:“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
严其身。”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名言中可以
这样承认。
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的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
这里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当时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和意义两方
面破了须菩提的观点:
词句上:若承许三十二相是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因为转轮王具三十二相。
《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
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12 第三十四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须菩提回答:“可以
。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龙猛菩萨在《
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详细介绍。《金光经》云:“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
严其身。”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名言中可以
这样承认。
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的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
这里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当时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和意义两方
面破了须菩提的观点:
词句上:若承许三十二相是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因为转轮王具三十二相。
《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
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3 第三十五节课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
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果你认为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来认识佛陀的真相,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
的。须菩提,你千万不要这样想,因为如来的真相并非如此(昨天已讲过)。”
此处的“不”字,藏文与玄奘、义净的译本中均无,连贯上下文来看,没有“不”的话
,意思应该更明确。这个“不”字,不读也可以;但因为是谛实语有加持,读也是可以
的。我个人认为,也许鸠摩罗什的译文中本来没有,后来在流通过程中不小心加上的。
这里再三地讲了“相”,若认为以相获得如来正等觉,这是不对的。所谓的相是什么呢
?《楞严经》云:“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不管是如来的妙相
也好,外在的处所相也好,都不是真实究竟的相,《百论》云:“无相,即不忆念一切
相,远离一切受,于未来、过去、现在之法,心无所住。”
其实,相只是一种因缘,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空相,《大智度论》云:“因缘生法,
是名空相。”若执著依靠相而得无上佛果,就会堕入常边,始终也不可能获得无上佛果。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4 玄奘大师扬名无遮大会
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
界的一切有识之士,共赴曲女城,参加他亲自举办的无遮大会。这个大会是为来自中国
的一名僧人举行的。无遮大会,就是无论僧俗、贵贱,一律平等参加的大会。在这个大
会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他得到公众的认可,他就会成为法会之
主,从而成为印度宗教界的领袖。
这名中国僧人是这个无遮大会的论主。这意味着,他将接受来自整个印度的所有学有专
长、身怀绝技的人们的挑战。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到戒日王时期,佛教得到了充
分的发展,高僧辈出,弘法遍及印度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名中国僧人要想获得全
印度的承认,摘取无遮大会的法主桂冠,谈何容易。
敕命颁布之后,过了近一个月,全印度的有识之士纷纷来到曲女城,参加无遮大会。五
印度的十八国王全部到会,著名的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寺也派千余名高僧参加法会。此
时,曲女城内人声鼎沸,参加法会的达一万多人。
佛教历史上著名的无遮大会就这样开始了。
按照惯例,这种大会,会期为18天。在18天中,只要有人对论主提出的众多论点中的一
个论点提出疑问,并能够把它驳...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5
我知道 中国自天台宗智顗大师 错解鸠摩罗什的错误翻译后,
就把 缘起缘灭 = ”空” = 假名 = 中道
并发展很多理论。例如 三观
但那是智顗大师误会。 今天我们讯息发达,了解真相后,不要往这方向走了。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喔 嗯…智顗大师 也可能不是说 缘起缘灭 = ”空” = 假名 = 中道
看有没人懂的 给说一下 三观三谛
但智顗大师当初应该是依据鸠摩罗什的错误翻译。
那时应该没有其它翻译 |
|
b*****l 发帖数: 3821 | 17 即使不了解智顗大师的空假中三观,
有点逻辑常识也不会大嘴一张就是智顗大师错解什么什么了。
如果如你错解的智顗大师的错解, ”空” = 假名 = 中道,
那干嘛还要什么空假中三观,只要一观,即空观 or 假观 or 中观就可以了。
另外,鸠摩罗什的错误翻译也是一样的不知所云。 |
|
b*****l 发帖数: 3821 | 18 这个鸠摩罗什的错误翻译也大概是个风车。
中论里的这四句原文是: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即使这个,和你立的风车靶子的那四句也是差别很大的 。
稍微完整一点的 上下文: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无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
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是法无性
故不得言有。亦无空故不得言无。 |
|
b*****l 发帖数: 3821 | 19 既然你谈了你的心路历程,那么我前面的说的bias,又反映那么强烈干吗么。
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另外返回源头,又仅仅是不严谨么?
----------------------------------------------------------------
----------------------------------------------------------------
所谓的鸠摩罗什的错误翻译是拿错了原文。
三观是什么还不清楚,就套个风车说别人错解。
通篇有一句对的话么?
我只是想委婉一点,不想直接说你是胡说八道罢了,
至于这样的胡说八道后面又没有派系问题,这也是我欲言又止的。 |
|
c***h 发帖数: 2262 | 20
因为你说话的方式很特别,姿态也很高。
没想到说一说是从论文看来的,居然被教训成推责甚么,压根没想过的事。
你只针对佛学问题,是不对的。
其他人也常说我哪里错,哪里有问题,
说我错最多的,不是你,是runsun、SeeU. 他们都会正面说明原因,这都没问题。
只要你列举的合理,我觉得我错,我都承认。
你要注意你说话方式。
这个我已经自我检查过。
虽然都可能错,但我对佛陀说的佛法(阿含)较谨慎,对大乘轻率。
如果你认为我哪里说错,特别是你认为我阿含的哪个地方说错,
只要我认为你的理由有理,我会认同你。
鸠摩罗什的错误翻译,我认为只有四句。 (如果你只是说这四句,我还认为这四句错
的。易让人误解))
你提醒后,想想底下已经说明,其他的推测,我觉得是没有证据。 我不是很早就收
回看法了吗?
我不是还说你前面提出中观原文有改进之类的?
没想到说一说是从论文看来的,居然会被说成推责甚么,压根没想过的事。
“民科”甚么的,也还好,这里谁不民科。
不过,你的民科切入点也不太对,
你想想,你自小到大的知识是看原文来的? 还是二手、三手、…十手资料来的?
物竞天择是看达尔文原书? 相对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佛经翻译要作到「信达雅」很难。因为这三个要求有时互相冲突。
例如要让读者能看得懂,有时就必须加入经文文字没有,而是译者自己的见解。当不同
解释都可能的时候,该如何取舍?不同译者的取舍不同。
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从文献来说,有些是他发挥自己的见解,并
不忠实原文。玄奘大师的翻译更忠实梵本原文,但是比较难读。
南传相应部完整的中译本目前没有一个是理想的。Bhikkhu Bodhi 的英译本比较理想。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佛经翻译要作到「信达雅」很难。因为这三个要求有时互相冲突。
例如要让读者能看得懂,有时就必须加入经文文字没有,而是译者自己的见解。当不同
解释都可能的时候,该如何取舍?不同译者的取舍不同。
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从文献来说,有些是他发挥自己的见解,并
不忠实原文。玄奘大师的翻译更忠实梵本原文,但是比较难读。
南传相应部完整的中译本目前没有一个是理想的。Bhikkhu Bodhi 的英译本比较理想。 |
|
f****2 发帖数: 311 | 23 月霞法师(1858—1917) 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拥有人间佛教“以教育培养人才,以
文化弘扬佛法”的宏观。他从遍参善知识到结茅静修,来去之间开出华严法脉;从创办
学校到培育僧才, 步步酝酿出贤首子孙。其宗教活动与僧伽教育思想,虽保持古来丛
林制度的风范,但仍流露出鲜明的入世倾向。月霞法师是近代的佛教学者、佛教教育家
,是最早倡 办僧教育的人。他曾创办过江苏僧师范学堂及华严大学,培育僧才,对后
世颇有影响。尤其是华严大学,先后受教者三百余人,华严奥义,由斯昌明。
生平:出家办道 学菩萨行
月 霞法师,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幼年受传统的学塾教育,曾应童子试。月
霞在七岁时即被迫结婚,十余岁时,随师习医,旋对佛法发生兴趣。原本想要发心 出
家,却遭父母坚决反对,只好将心愿放在心中。至十八岁得一子,翌年复得一女后,月
霞遂向父母表白心意:“古往今来常闻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可 告无罪矣
!”随即拜别父母,只身行至南京大钟寺老和尚座下顶礼求度。
老 和尚问何以学佛,月霞恭敬笃定地表示,在家既不能为忠臣孝子,则当出家学诸菩
萨言行,以救世度生,因此求师度脱。老和尚闻言赞许,遂为月霞...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4 大家有意见吗?
----------------------------------
人因有无明,所以最后生出生老病死,且在轮回中转来转去,受苦不停,人如能除无明
,自然不会再有生老病死,自然再也不会有轮回转世之苦了。佛教徒最怕这个轮回,因
轮回有生死之苦,如再生在某一道中,仍会再有死。再有死,仍会再有生,如此生生死
死,死死生生,真是痛苦无穷了。佛教所讲的「得解脱」,便是想从这个苦的轮回脱离
解放出来。
从生死轮回的道理推演结果,佛教徒憧憬着有那么一个境后(或说人修到某种最高状态)
与梵天神互相接合的一种境界,叫做「梵我一如」(或称梵涅盘)。佛教既不信神,因此
,原有的涅盘内容也必须予以澈底改革,以合乎佛教的宗旨。于是,佛教所讲的涅盘,
自然没有梵天,也自然变为一个所谓无生、无死,一切烦恼永尽,不再有生死的地方了
。因佛教徒惧怕生死轮回,不再有生死之处便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涅盘的梵文是Nirvana,有各种解释:Nir是「不」之意,Vana是「织」之意,全句是:
涅盘即是不织不死,断去烦恼之意,「烦恼(Kilesa)」在佛教中又称作「惑」,指恼乱
心身的精神作用而言。Nir是「不...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5 除了六祖坛经,再多来个正法的经典,
《梵网经》,菩萨戒的 第六说四众过戒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
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
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
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
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鸠摩罗什法师译的,远在你所谓的佛教由开化走向闭塞之前。 |
|
c***h 发帖数: 2262 | 26
比较一下两种 梵网经 的不同
---------------------------
参考wiki,
《巴利三藏•长部》梵网经
对应经典为《长阿含经》第二十一经《梵动经》,
沙门瞿昙舍灭妄语。所言至诚。所说真实。不诳世人。
沙门瞿昙舍灭两舌。不以此言坏乱于彼。不以彼言坏乱于此。有诤讼者能令和合。已和
合者增其欢喜。有所言说不离和合。诚实入心。所言知时。
沙门瞿昙舍灭恶口。若有麤言伤损于人。增彼结恨长怨憎者。如此麤言尽皆不为。常以
善言悦可人心。众所爱乐。听无厌足。但说此言。
沙门瞿昙舍灭绮语。知时之语.实语.利语.法语.律语.止非之语。但说是言。
中性的,只是不要恶口之类
没针对什么事,没针对哪个宗教、哪个派别
也没说外道或谁有不同意见,就有何罪。
------------------------
参考wiki
大乘《梵网经》,又称《大梵网经》、《大本梵网经》,
内容多已失传,未有梵文本,现只存鸠摩罗什所译两卷,其下卷又称《菩萨戒经》。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rba_others/Brahma_Ne
【第...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27 原贴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3.html
佛学精通----金刚禅法讲义
深入篇-------金刚禅法讲义(6.0版)1
1.什么是禅
佛教里有句重要的话:教是佛的口,禅是佛的心。我们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禅
。佛讲般若类经典,用了22年。佛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核,就是《大般若经
》,有600卷。《大般若经》里最精华的部分,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五千字左右
。再往简化里说,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讲的,二百多个字。这部经的
含义再浓缩,就是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再
简单地讲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两个字。再少一点,就一个字,那就是“
禅”。这个禅,就是我们众生内心的佛性,在我们内心,每个人每个众生内心,都有。
实际上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用到这个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亿分之一。一切佛的
智慧德能,就在我们内心里面。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时也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
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佛性是我们本有的。举个例子
,比方说你...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28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29 既然是宗教相关的,历史考证本来就很单薄,浅尝就好了,拿来做依据还要别人帮自己
理逻辑,就有点搞笑了~~ 除非,自己直说佛经也就是权当心理书籍而已,没信仰感又
何必说自己学佛呢~~
鸠摩罗什以临死的誓言、死后的舌头舍利“考证”自己所译佛经的真伪,其中好像有金
刚经哦,还有诸多大乘经典... 这种考证算是严谨的一种。供参考~~
谁要是能想出来其他严谨的方法,提供一下思路先~~ |
|
x*********o 发帖数: 208 | 30 又有些人认为,藏传佛教纯粹是密宗,与汉传、南传佛教完全不同。此言实属荒唐,他
们未曾看过一本正规的藏传佛教的书籍,也未实地调查一番,便作此断语,与事实完全
相悖,根本不值一驳。其实稍具常识的人,便知道藏地的宁玛、格鲁、嘎举等各家宗派
,都是显密并弘,显宗的典籍,其丰富程度实不亚于汉传与南传佛教。藏地在莲花生大
师入藏前,便已迎请了那烂陀寺的显宗大师静命菩萨,从那时起,以因明、戒律、俱舍
、中观、般若五大部为主的大小乘显宗的弘传便常盛不衰。五明佛学院九个大班中,有
五个便是学习上述五部的显宗班,平时也经常念诵显宗的《普贤行愿品》、《随念三宝
经》、《心经》、《金刚经》、《药师经》等等经典。此外,藏地大成就者如麦彭仁波
切、宗喀巴大师等著述了大量显宗论著,如《澄清宝珠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
,又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从小乘的出离心到大乘的菩提心直至密乘的
大圆满,都有极为详尽的修法引导。能海上师云:“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
存,无则并遣。若不知显,则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则不知显之作用。”因此学习
藏传佛教也就意味着同时学习了汉传与南传的佛教,如此将各宗各派摄为...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31 连玄槳法师和鸠摩罗什法师都没看出来大乘经典有什么问题,这些根基和悟性都远不及
前辈的人有什么资格质疑,恐怕是披着袈裟的魔子魔孙吧。要是实在不放心,不妨先研
究一下阿含经,看看佛祖如何教导学生从初禅到四禅,从苦集灭道四圣谛到暖相,顶相
,忍相和世间第一法。再看看阿含经的中心思想和大乘经典又又何不同。要是没有时间
和精力,不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念到底,"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念
到一心不乱,花开见佛也能得道。 怕的就是有些人学了几天佛,又没名师保护,对佛
法僧大加诽谤,误人误己。把不昧因果解释成不落因果还要坐500年野狐禅,毁谤三宝
的果报不可想像。“师父进地狱,徒弟往里拱”,写这种文章的人和帮他传播的人罪过
都不轻。 |
|
l***o 发帖数: 1111 | 32 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大会议决各要案后。师赴山西大同参礼云岗大石佛。旋请假离
京。当道劝往庐山养病。(大会中有提议毁戒者。师诃之。撰文寄慨。)
末法僧徒之衰相
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
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今因
答客问。一发所蕴。
问。现今更改佛历年月。不用四月初八日为俗佛节。当否。
答曰。释迦佛的法运。有正像末三期。正法像法各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像时期已过
了。末法到现在已经过了九百八十二年了。末者没也。法怎会没得了呢。拥护佛法的人
多。佛法就万古长存。事相虽有正像末。但人正则末法时期。也是正法。若自生退屈。
则正法时期也成末法。
末法经上所说种种衰相。现在都出现了。僧娶尼嫁。袈裟变白。白衣上座。比丘下座。
这些末法衰相都出现了。释迦佛的法。到人寿三十岁时。大乘法就灭了。人寿二十岁。
连小乘法也灭了。人寿十岁时。只剩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法末之时。佛所说的法。都要
灭的。先从楞严经灭起。其次就是般舟三昧经。如欧阳竟无居士。以他的见解。作楞严
百伪说。来反对楞严。还有香港某法师说华严。...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3 索达吉堪布
有人认为藏地修密者,别解脱戒并不清净,这种观念实是很大的误解。藏地虽然密法兴
盛,但僧人所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明朗仁波切也曾根据续部说:在吃毒不
致中毒时,方可行持密宗行为。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没有对凡夫俗子开许双运、降
伏、饮酒等。《时轮金刚》云:“凡夫人不能作瑜珈士的行为,瑜珈士不能做大成就者
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
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
藏王赤松德真当时作了规定:“藏地僧俗今后见解依龙树菩萨,行为依静命大堪布。”
麦彭仁波切也曾说:“希有萨霍堪布之行为,无等龙树菩萨之见解,彼二一味传承所印
持,愿盛前译胜者之教法。”在历史上,旧密的祖庭拉萨桑耶寺曾集会七千余持清净小
乘戒律的僧众,历来也经常有聚集数千持小乘戒僧众的寺院。1982年法王如意宝在整顿
四川、青海一带藏区的佛教时,教诫说:“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启明星只有一颗,
除大瑜珈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须以别解脱戒律为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
僧团共住。”在如今的密法中心喇荣五明佛学院,六千余僧众也皆是持清净的小乘...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34 二乘道次第
我打算把这个次第分为三乘道来讲,首先是二乘道。汉传佛教把声闻与缘觉合起来称为
小乘。汉传佛教认为当代的南传佛教是小乘,说他是小乘,他们一般不大高兴,叫二乘
比较好,这个他们是接受的。但从汉传佛教的判教来讲,与大乘相比,它也的确是小乘
。小乘的部派原来有二十多个,实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流传到现在的有两个,一个就是
北传的“说一切有部”,一个就是现在南传佛教的“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的修学次第是依据《中阿含经》。《中阿含经》里面有一个《七车经》,用
七个车子来比喻乘着什么样的车子,一步步达到解脱的七个过程。它分为七种清净。比
如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以及其他的经典,都是按照七个清净的次第来论述修学道
的内容的。
七清净,第一个是“戒清净”,就是持四种清净的戒,有出家戒与在家戒。第二个是“
心清净”,“心清净”的意思是修禅定,三学里面的增上心学,通过修行禅定达到近行
定与安止定。近行定就是我们汉传佛教所说的未到地定,安止定就是四禅八定。第三步
是“见清净”,第四步“度疑清净”,第五步“道非道智见清净”,第六步“行道智见
清净”,第七步“智见清净”。后五步的内容都是...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35 道安法师,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孝武
太元十年(385年),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
道 安法师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县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
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 已
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
“年十二出家”)。因为形貌黑丑,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叫他在田地里 工作,而
他一点没有怨色。几年之后,才向剃度师要佛经读,由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使他的师
父改变了态度,就送他去受具足戒,还准许他出外任意参学。大约在 他二十四岁的时
候(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在石赵的邺都(今河南省临漳县境)遇见了佛图澄
大师。佛图澄大师一见到他就非常赏识,对那些因他丑陋而轻视他的人说,此人有远识
,不是你们所能及。因而他就师事佛图澄大师。
据《高僧传》卷五的记载,道安法师在佛图澄大师圆寂后才离开邺都,十三、四年之间
,他经常代替佛图澄大师讲说,并且解答了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赢得“漆道人,惊
四邻”的美誉。
佛图澄圆寂后,石虎即皇帝位(...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36 没错。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开悟的高僧大德,共一鼻孔出气”。 因他们都悟到了我
佛当年在菩提树下悟到的道理。因此,释迦摩尼佛说的是佛法,龙树菩萨说的也是佛法
,鸠摩罗什,达摩祖师,六祖。。。。说的也是佛法。需知即使是最原始的,写在桦树
皮上的佛经,也经过了几代弟子口口相传,又哪里可能没有一点失真的地方。把自己局
限于“原始”,甚至要到了学巴利文的地步,有点画地为牢的意味。 有三法印在那里
验证真假佛法,担心什么呢。 |
|
i*******1 发帖数: 11 | 37 桥流水不流
元音老人一九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讲于杭州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这首偈看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人从桥上过”这句话好懂,我们从
桥上过去了。怎么会“桥流水不流”呢?“空手”怎么“把锄头”呢?“步行”又怎么
“骑水牛”呢?这是什么道理?原来是说,我们的肉身躯壳是等于我们住的房子,而佛
性才是住在里面的真人。众生迷于色相就错认这个色身肉体是我,而不知佛性是何物,
以致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首偈就是提醒我们认识主人公,不要错认假相。我上次讲
临济大师说:“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就是说这个肉体自己不会动、不
会讲话,也不会听话。我们能运动、工作、走路、讲话、听话……都是这个主人公的作
用。
这首偈就是颂这个主人公的。“空手把锄头”,我没有拿东西啊,原来拿东西的那
个手(即肉体),就等于你的锄头,是主人公在指使你运作。“步行骑水牛”,你能够
走路、奔跑,也是主人公驱使肉体的妙用,就等于人骑在水牛上赶牛走路一样。“人从
桥上过”,肉身就比作桥,人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过住一段时期,就要走了,就圆
寂了,等于在桥上走过去了。所以,根据这...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38 义净,俗姓张,字文明,法号义净。他于公元635年出生于山茌县山茌镇(今济南市长
清区张夏镇),公元642年出家于四禅寺(原名土窟寺,元朝时更名永庆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义净大师(635—713)与东晋的法显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并称为中
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与后秦的鸠摩罗什大师、梁朝的真谛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
并称为“四大译经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海上求法第一人。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
、韩等多种文字,对世界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双珠现世
义净,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出生在齐州山茌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周
围的一座山庄。
义净的父亲和母亲都笃信佛法,平日以耕读度日,广作善事,闻名遐迩。
祖上曾当过东齐的郡守,后来看到兵荒马乱、豺狼当道,就隐居不仕。到了祖父和父亲
这两代,都恪守祖训,在州城旁的一处偏僻山村隐居。几间茅屋,几块薄田,依山傍水
,绿荫环抱。农活忙时,每天与农夫为伴,乡亲邻里相处得很好,互相帮助,不分你我
。平时教子读书,诵经礼佛,日子倒也过得快乐。
这一年,天气出奇地暖和,七个月内滴雨全无,河流枯竭。禾苗一天天枯萎,造成了多
年少见的灾荒,整个河南道和...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无常没有问题,无常是现象界的实相,既使许多不修法的人也能观察.
倒是那个空,佛法上的空有时指"空无""断灭""没有了",
有时是指"空性",就如心经上的空, 无形无相但是却有作用,空性太太有别於"空无",
而且也不是指"虛空",否則成了虛空外道,
就如圣龙树菩萨的开示, 空性实相(經文稱摩訶衍)并非世俗认知的"空无" :
『大智度论释胜出品第二十二(卷五十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鳩摩罗什译
【论】者言。须菩提讚衍如虚空。佛即广述成其事。如虚空无十方。是摩訶衍亦无十方
。无长短方圆青黄赤白等。是摩訶衍亦如是。问曰。虚空应尔。是无為法无色无方。摩
訶衍是有為法是色法。所谓布施持戒等。云何言与虚空等。
答曰。六波罗蜜有二种。世间出世间。世间者是有為法色法不同虚空。出世间者与如法
性实际智慧和合故似如虚空。从得无生忍已后无所分别如虚空。復次如佛以无碍智观实
相如虚空。餘人则不然。智慧未毕竟清净故。復次佛前后说诸法毕竟空。如无餘涅槃相
如虚空不应致疑。餘法亦如是。乃至如虚空非说非不说亦如是。
问曰。如虚空言无所有便足。何以说无种种相。
答曰。初发心菩萨於内外种种因缘法中著心。以是故佛说如虚空无是种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0 南北朝时大乘(教化的系统化?)在中原初起,那也是相当的辛苦的
在公园 400-600年? 的 200年间直接被(2 武)灭两次。。。想活下去, 自然不能不
变。
当时宗教是一直存活在政治的阴影之下的,也就是说佛理要发展, 没有政府的支持,
(翻译)活动基本是开展不下去的, 比方说2位巨牛翻,鸠摩罗什 和 玄奘,
没有姚兴 和糖太宗, 可以说就不可能有2个人的丰功伟绩。
即,兴在于帝, 亡也在于帝。。。。
所以佛教一直在想走出政治的阴影, 就像犹太人被纳粹屠杀以后, 就在各地敛财
用钱来渗透政府, 就是要买个安全, 而佛教 咋整?
那就是走出士佛教 和 王佛教的框框, 试想那个时候识字的有几个?
识字干啥, 做官啊,不做官费劲识字干嘛? 那么翻译的佛经就是给士大夫和王室看的。
明白的也只有读书人。
那么对着不识字的下层民众而如何深入到下层?
世俗化啊, 当然是声闻为主(嘲笑别人声闻的,也该歇了),
即使后来到了盛唐, 长安的政令都要寺院有一个月的“俗讲”, 各地也要有几天的的俗
讲。(猜想就是庙会的前身)。。。那么早个几百年 , 读书的人就更少了。。。
教理当然也要简化, 不退转的难行道...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1 十、译经传法
洛阳城里的老百姓们,听说有大法师来到洛阳,连皇帝都准备亲自出迎,城门边早
已是人山人海。人人擎着香柱,个个口诵佛号,争先恐后,都想一睹大师的风仪。从上
东门外开始,数十里之内,已经布满无数军兵,维持秩序。洛阳城百座佛寺,都搭制卜
车、帐盖,僧众们手持香花,唱着赞呗,整齐地站立两边,正中是朝廷百官相迎,数百
面旗幡迎风飘扬!
义净一行来到了上东门前,忽然一切都安静下来,只见正中门下,百官闪向两边,现出
了当今的大周女皇。她头戴旒冕,身披黄袍,雍容华贵,含笑而立。内侍扶义净下了御
车。义净定了定神,从容地走向武则天面前,合十致意。则天见状,也口称弟子,躬身
施礼。而后,众内侍又扶义净上了御车,当先入了上东门。这时,又旗幡招展,乐声大
起。洛阳城内也随处是卜车、牌坊,所过之处,香烟如云,诵佛号声不断!
车流、人流停在了建春门内的佛授记寺,义净及其带回的舍利、佛经、佛像,都被放置
在这所皇家寺院内。随后,敕旨下达:封义净大师“三藏”之号,可马上着手翻译带回
的经论,由朝廷提供一切便利。当时有“三藏”之号的僧人全国仅仅有四位,其他三位
都是外国的高僧,只有义净是本国人。
就在义净准... 阅读全帖 |
|
|
q***n 发帖数: 3594 | 43 以前许多《心经》的解释,把舍利子当作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原名为舍利弗
得罗),这是一种属于猜测性的误解。舍利弗和目健连原来都是婆罗门教中的大学者和
头目,在佛教已有了竹林精舍以后才来投奔拜师佛陀而做了徒弟的,可是此时僧团内的
众沙门,自初转法轮以来,早已熟读《心经》多时了。诚然,这一疏忽在《心经.》注
释中属于一个非原则性问题。这个疏忽是鸠摩罗什大师将舍利子错译成舍利弗而造成的
,玄奘菩萨译成舍利子才是准确无误的。 |
|
c*****i 发帖数: 515 | 44 翻译起经文那是道貌岸然,什么女色者世间之重患,世间之枷锁。blabla, 你妈的他自
己还不是娶了老婆,还喝酒吃肉?果然印度人就是满嘴跑火车的垃圾! 信这种神棍胡吹
呓语,不是傻逼是什么?
老子可以明确和你们说,所有有人格的神,有天堂地狱的宗教,都是文明未进化的猴子
尾巴。 |
|
d*******e 发帖数: 558 | 45 天堂地狱都是化城,经上早就说了的.
神佛和你没有本质区别,你也能成佛. |
|
|
g*******r 发帖数: 1414 | 47 俺从来不“信”佛
有逻辑的接受,没逻辑的一边儿歇着去
应该算那1%的吧... :) |
|
t****h 发帖数: 109 | 48 小兄弟年青气盛,无知无畏阿,可以理解。
你不信佛法没问题,想要否定佛法更好,但至少应该去了解一下佛法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样才不会认人觉得你只是在骂街,发泄情绪而已。
[发表自未名空间手机版 - m.mitbbs.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