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般若经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
m********y
发帖数: 166
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般 若 心 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purity (purity), 信区: Wisdom
标 题: 般 若 心 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6 17:46:30 2007), 转信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
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
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
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THE HEART OF P
W*********E
发帖数: 197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被误解的大乘修行
正益老师
我们要说「被误解的大乘修行」是怎麽一回事。
因为许多人都说他是在学佛,他也在学大乘法,可是他对於大乘法教所讲的真如,他
并不完全信受。他认爲真如就是像「我」一样,有眼睛,然後看得见丶看得到,也就是
说,他把六识这些意识然後眼识等等的体性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最後还是落在意识心常
见的我见里面,他对於真实法是难以了解的。所以,众生应该要去信受一件事情,真如
是远离见闻觉知,没有见闻觉知。然後从这样你来作一个方便,你才有办法来了解,如
何契入这个佛法;不然,都陷在见闻觉知里面,你是不可能契入真正大乘法的。所以,
对於大乘法中所说的,包括说怎样才可以避免断见,也是如此。
许多人信受大乘法的同时,他也在想说,大乘法应该会有境界。境界是什麽呢?就是
我能够感受的,我能够觉察的。所以把境界当作是常住法,所以涅盘应该是在我之外的
,证悟也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境界。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说,证悟从来不是境界法,证悟
不是这些人所想像的涅盘境界,证悟不是什麽清凉或等等丶这些等等。可是,因为证悟
之後,证悟者却可以说:证悟本身是清凉法,证悟本身是如如法。那为什麽呢?这其中
差别就在说,你意识心去找到这个如来...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
让C兄这么言词激烈,问题很严重啊:)
不过,C兄好象有点儿误判了:
“妳和大傻不认同般若经是后人造的, 不认同我说的地藏信仰的演变过程,
当然可以请列出证据,大家一起看看。 ”
般若经是不是后人造的?如果严格依C兄的考证标准来看,稳妥的说法好像应该是“目
前没有文献证明般若经典与阿含一样是佛亲口所说”,而不是“般若经是后人造的”。
不能证真,不等于必伪。比如,目前地球人无法探测到外星人存在,我们能否断言外星
人必不存在呢?外星人不以地球人的状态存在,是否等于外星人不存在呢?
考证地藏信仰的演变过程有什么不可以?C兄的考证俺就很佩服。但俺觉得,版主大傻
他们也没有不认同你的考证本身。
俺理解的他们的看法是,信仰的演变乃至经典源流都是可以考证的。但考证的结论不应
该与信仰的真实性混为一谈。比如印度人没有文字历史,他们的历史说不清(姑且概言
如此),这种状态可以作为印度人的存在不真实的论据吗?易言之,考证不出来,不一
定等于不真实。对不对?
以上两点,听起来,在C兄,可能觉得是狡辩。因为南传佛法本身有完整的体系,可以
用这个体系的标准来评测般若系经典。如果C兄在自己的法统内做出如此评价,以此...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问题

倒.
嗯….. 可能对我的立场有所误会
打个比喻
我是革命党, 才刚比较温和ㄧ点,容许大清皇朝继续存在
我不是你和大傻 是保皇党,挂念大乘皇朝,不,大清皇朝是否还会存在,是否有人
反对它
革命党原本来就不会给大清皇朝好脸色,
看在保皇党里的激进改革派面子,如SeeU,
我已经退让ㄧ万步,尽量往中间靠。 温良恭俭让,世所少有。
大清皇朝要是改革成功,君主立宪,那就算了,让它存在。
改得不好,说不定,我马上改变立场,推翻它。
对我,大清皇朝不重要。
你以保皇党的立场来看,是否对大清皇朝怀有好意,
而对我,这是一件不在意的事喔。
也许有时候心情好,有好意。 也许有时候很反感没有好意或好脸色。
我尽量保持有好意。但不保证随时随地都能克制自己。
般若经,若有人看了我的解说,对般若经起疑,
认为它可能不是佛陀亲说的,不可全信。
那很好, 这真是有智慧的人,这是累世积的福德、波罗蜜,要赞叹。
这不会夺人慧命,这更能增加他的慧命。
赶快叫他回头看阿含,看过阿含,再回头看般若经,会更明白的。
不信妳试试。
而且般若经哪里是后世加油添醋的,哪里是佛陀真实意反而更清楚。
你也会对大乘...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

不,
只拿”佛陀在天上说法”挡事,是不行的。
不肯列出证据”说明”其”可能性”有多高,就没意义了。
我也可以提出,般若经是一只猴仔乱写的。
有ㄧ只猴仔会写个”大”字。 牠会写字,当然”可能”写般若经。
但不列出证据”说明”其”可能性”有多高,就没意义了。
列可能的情况,就能当回事?
这么列下去,我可以再列十条…………般若经可能是xxx写的………….
也可以补充很多他们的不完备。
逻辑要完整嘛! 大家来列 愈列愈有功劳
这有意义吗?
只大声喊…. 般若经可能是xxx写的….,人家叫他说明, 死活不说,
在法庭上,可能是……. 扰乱法庭……..
要投论文,可能……被当垃圾,丢到垃圾桶。
…….. 啊! 垃圾, 这太敏感了。
c***h
发帖数: 226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2500
对于 色是空 的含意
两人偏重的方向不同, 而有所误解
更广泛的说,说杯子本质不真实存在,这是对的
这也包含在空的涵义里,这是基本的必须的,但这不是最后的重点
重点是,这杯子对我们的影响(指造成苦的那种影响,这种影响指五取蕴的升起)
而附带的了解杯子本质的确不真实存在
当然,”本质”是甚么,有些人又觉得有得辩,
但基本上因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灭,不管甚么”本质”都不真实存在
好端端的,干嘛费数十年的神来了解杯子的本质是空的?
为了了解宇宙真相是怎么回事? 这有点犯傻了 这么有求知欲研究科学宇宙太空就好

当”了解真相”的求知欲这么旺盛,基本上就是陷于苦中,心中在害怕、担心…..
不不, 佛陀在世时从来不讨论宇宙真相,这是无记,只说苦与灭苦

因为它(杯子)会造成我们的苦,所以才需要了解
就算内观定力还不够,还没看到剎那生灭,没看到杯子的本质是不实而生,
但只要能灭苦,也ok
不管如何,重点一直是自己的苦怎么办? 如何灭苦
于是理论、修行的重点是杯子对我们的影响(指会不会造成我们的苦,五取蕴)
五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升起,只要活着就有,杯子放在那里也有,消灭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7

首先,金刚经上的”忍辱”是身体的痛,
没说人家骂你,要忍耐
不生气,不生嗔恨,也不一定要多高的境界
当不小心”受”升起,而有”爱取有”就会有贪爱、瞋恨(贪爱不到接着就瞋恨)
“忍辱”可以修到,对于色身不在贪爱瞋恨,
例如
痛的时候,不因为痛而生怨恨
金刚经是般若经的浓缩,被伪造的年代虽稍迟些,
但内容还是般若经,般若经还很接近佛陀所传的佛法,
般若经内处处说四念处
金刚经上的”忍辱”是身体的痛,
没说人家骂你,要忍耐
忍辱,可以对应原始佛法中的四念处中的”身念处” : 对于”色身”的解脱
当六根触六尘,若因为色身的的原因,可以不生”受” 苦受乐受。(应无所住而升其心)
低阶一点的,就算生”受”苦受乐受,可以很快止住
例如 身体痛了,就想开始骂医生,骂护士,骂周围的人…
就是生”苦受”而有贪爱,贪爱不到而生怨恨
由身体痛痒,
开始时很快生气
接着较慢生气
接着较易平息怒气
接着很快平息怒气
接着不升起怒气
(当六根触六尘时,于色身明,明触,于色身不再是无明缘行…..
色身方面可以不生”受”,苦受乐受)
触是触,触不生受。
这样叫做修”忍辱”
而如何实际修忍辱? 内观
以四念处...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导读 - 谈锡永
中观与如来藏
印度佛学的空宗,由“般若”开始,至龙树论师发展为中道思想,于焉大
成。中观,即是于修“止观”时依中道思想而行。
前代祖师着重行持,一切理论与实际行持皆有“根、道、果”的关系,并不如今
人,理论与修持彼此脱节,所以用中道为根(基本观点)的止观(修持的
道),便称为中观般若(Prajna)意为智。这种智又有专指,只指能体证一切
法空的智,是故亦可理解它即是“空性智”,或“空智”。
空,是指一切法(世间一切事物及现象)均不永恒,无独立的本质。一切
法生起,都依靠各种必要的客观条件而成立,条件具备则生起,条件不具备则
还灭。是故世间一切法皆可视为“缘起”(因缘具足则生起)。
在思惟层次理解缘起,并不难,可是怎样在实修层次证悟,则实不易。修
止观便是证空性的修持次第。
止(samatha 译奢摩他),是将心念集中于一处。所谓一处,可是一种实物
(如座前设一块石),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日落的光华,或无云晴空),
也可以是自己观想出来的坛城与本尊,或观想出来的境界(如光轮)。
与止同时(必须是同时),还须作观(vipasyana音译毗钵舍那)。观不是
观想,而是观察、观觉,于一法生起...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9
你说的这些祖师大德,在楼主跪舔的狂徒萧平实眼里,都是下地狱的妖魔鬼怪。
自诩为三地菩萨的萧道长的很多可笑事迹有很多,包括宣称自己是大力诽谤的藏传觉囊
派法王,天下开悟的都是他正觉会的弟子。还有许多有兴趣自己去搜吧。
略谈附佛外道萧平实狂谤显宗教法的问题 - zt
节自 第三章《般若中观和禅宗不是了义正法吗?》
本章以般若中观和禅宗为例,简要分析了萧平实师徒的作案手法和非份野心。其实
,他们的破法行为远不止此。譬如,对久负盛名的净土宗,萧平实同样出言不逊:“净
土宗的邪见是:由于自古以来净土宗证悟的祖师很少,那些净土宗大师们开示宗义及般
若涅槃时,大部分是属于情解思惟所得。譬如昙鸾大师著作《往生论》的注,他的注就
错了,可是世亲菩萨写《往生论》却是对的,到了昙鸾却是错解的,这就是没有如实的
证悟般若中观,所产生的错误——无量无数一厢情愿的情解思惟所得的观念。”(《邪
见与佛法》)
“弘扬净土法门的人,不可以离开净土五经乃至其他一切经典,而独尊崇净土宗诸
祖师所说的开示语录。因为净土宗的那些祖师们,其中有许多人是思惟想像所得,不曾
与圣道门相应,不解佛意……后代的净土宗学净土法门的佛子们,...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3)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体投地、以三门恭敬顶礼。此处从显现上讲,是指平时的三门顶...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三节课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分三十二品,你们在理解的时候,若按这种方式划分,意思
会一层一层比较好懂。
经典与论典不相同:经典里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一个;而论典
很有层次性,可以依靠科判来划分,且论典还能使经文不明显的意思明显,散于各章节
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以前大家一直是学习论典,现在初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心滴》是非常了不起的法。而在汉传佛教中,最殊胜的非《金刚
经》莫属。这次法王如意宝传讲《上师心滴》的同时,我也给你们传授汉地最殊胜的如
意宝——《金刚经》,希望大家珍惜!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玄奘法师的译文中,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诸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
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直,于正念中安住,此时一千二百五十
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
体投地、以三门恭敬顶礼。此处从显现上讲,是指平时的三门顶...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判断佛法的标准 (转载)
南传与北传的不同,是
南传坚持阿含,
北传虽有阿含,法义以大乘经为本,论题重心转变为佛性、空性、菩萨等。
大乘对阿含的态度也不是铁板一块的相同。
初期大乘论师,如龙树、无著、世亲,其作品引用阿含支持大乘法义。如中论引阿含说
明空义,摄论引阿含说明阿赖耶识等。
初期大乘的般若经说菩萨欲学37道品,当学般若。是尊重阿含,又显示般若的殊胜。
法华经提出声闻的阿罗汉也能成佛。
维摩诘经则把声闻称为焦芽败种。这是态度的重大转变。
大乘经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经会有不同说法。例如菩萨有多少个位阶都有好几种说法
。既然难以全部统一或融会,视为都是应机的方便说,都对,成为一种解决方法。
H******3
发帖数: 169
14
密宗中常讲的“降伏”是方便的大悲---索达吉堪布
一、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
此公案,在汉地《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中均有详
细描述。其实在接近密宗的一些经典中,对特殊的杀生和邪淫,是有方便开许的。
从前,燃灯佛住世时,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名大悲商主,他和五百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
。途中,一个叫短矛黑人 、心狠手辣的强盗,混入五百商人的群体中,企图到时候杀
人掠财。
当晚,大悲商主梦到海神告诉他:“短矛黑人准备杀这五百商人。这些商人全部是不退
转菩萨,如果杀了他们,必将于无量劫身陷地狱,实在可怜!所以,你最好是能想个办
法,让他不造这种恶业。”
大悲商主醒后,不禁思维:“如果我杀了短矛黑人,便可避免他堕入地狱。就算我因此
而下堕地狱,也是甘心情愿的。 ”这样三思之后,他以非凡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杀了
那个强盗,救护了所有的商人。以此善念,大悲商主非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圆满了七
万劫的资粮。
这一公案,表面上看是造了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菩萨的他,亲手杀了一个人。但
实际上,这完全是善法,因为大悲商主根本没有一点自私自利,而且从眼前来看,保护
了五百商人的生身...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略論龍樹的"空"的思想
提要:本文从定义、歧义、论证、作用四个方面,对印度大乘佛教龙象龙树"空"的思想
作了深入论析。
关键词:空无自性遮遣法
龙树(公元三世纪左右)是印度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人物,中观学派的创始人。他在
佛学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被称为是"八宗共祖",他的核心思想"空"几乎成
了佛学的代名词,佛教也因之常被称为"空门"。但龙树的"空"是晦涩难懂的,常常引起
人们的误解,本文拟对之进行概要的分析和论述。
一、"空"的定义
龙树的"空"的思想直接渊源于大乘般若经典,在悟入般若经的精义之后,他造了《
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论著将般若经的"空"义理论化和系统化。"空"
的梵语为sunya(形容词,抽象名词是sunyata),本是指外表臃肿而中间空虚,因而有虚
、没有、欠缺、不真实等意。另外,sunya在印度数学中表示零。1可见"空"在梵文中是
一个含义并不确定的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般若经的"一切法空"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人们
误解,他们把"空"等同于"无",以为它否定了作为佛教基础的罪福因果和转凡成圣。小
乘学者斥之为邪说,而接受这种观点的"方广道人"则拨无因果,恣意妄为,这些对大乘
d**********l
发帖数: 647
16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谛第一义
佛教中有“真谛”、“俗谛”的义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明空,俗谛明有,
真俗不二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穷玄极妙处。教家在精研教理时,把教分为五类。一
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终、顿、圆四教,合共五教。小乘为有义,有法可修
,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证;大乘始教,从有入空,为大乘渐次教之开始,明一切皆空,
但未显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义;大乘终教为渐次教之终了,说真如缘起之理,倡一切皆
成佛者,明非空非有之义;大乘顿教,以顿彻理性,当下明心为教,乃即空即有义;大
乘圆教俱赅一切,圆融具德,乃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义,即“说有之时,纤毫不立
,说空之时,周遍法界”也。教家持论教义,先讲真谛、俗谛,就是先明空、有之义。
最后才讲第一义谛,那是最高的——空亦不可得,有亦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
上乘义理。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则。这是公案中梁武帝问达摩大师的问话,集结者就拿它
作为本公案的题目。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
,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
家为僧,建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教是无神论
一堆人夸夸其谈的讲空,呵呵,还是谦虚一点,看看大成就者如何谈空性吧:
佛教空性观
——索达吉堪布北大哲学系演讲
(2010年6月24日上午)
思考题
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
此能生起定解吗?
2、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它又有哪些不足?这
种观点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帮助?
3、为什么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有不共的超胜之处?请从大悲、智慧两方面进行分
析。
4、如果说究竟实相中一切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严又从何而起?怎
样才能通达这种境界?
5、学习这节课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0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1:57:46 2010, 美东) 提到: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或者那部书可以为老人增寿免病日
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恳请有道之人指点,谢谢。
☆─────────────────────────────────────☆
bigfool (fool) 于 (Wed May 19 13:14:53 2010, 美东) 提到:
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心经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
fishrice (fish.rice) 于 (Wed May 19 13:18:28 2010, 美东) 提到:
哪位高人能讲讲念经发生作用的机理么?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4:02:14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
☆──...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谈锡永辑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
(处所)
住王舍城鹫峰山
(闻法众)
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缘由)
尔时,薄伽梵入名为甚深观照之法异门三摩地。复于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
般若波罗蜜多行时
(发问)
观察照见五蕴悉皆自性空,时具寿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
,若有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复当云何修学,作是语已
(十一答)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此应如是—应如是观,须正观五蕴体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
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复皆空。
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无相。无生无灭、无垢无离垢、无减无增。
舍利子,是故尔时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亦无有识。
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
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无得,亦无无得。
是故舍利子,亦无所得故,诸菩萨众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心无障碍,无有恐怖,超过颠
倒,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亦 依般...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漫谈自性zz
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136

漫谈自性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
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本文将举出几种代表性的说法并作一比较说明。
一、各家所说的“自性”
(一)有部的自性。有部,具称说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于西北
印加湿弥罗一带,人才辈出,注疏丰富。主要论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蕴
足论》、《集导门足论》、《施设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和《论身足论
》;“一身”是《大毘婆沙论》,及《发智论》等。其理论特点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有部之所以得名一切有部,就是因为它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缘故。有部将一
切法加以归纳分类,其中最完整的分类,要算世友的《品类足论》及世亲的《俱舍论》
中所说的五位七十五法。五位.即色法、心法、心所注、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色法
分为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法分为四十六种,心不相应行法分为十四种,无为法分为
三种,共合七十五种法。这些法在有部...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3
索达吉堪布
十二、观苦品
上一品遮破了人我的所依——轮回,本品遮破人我的能依——痛苦。
外道及内道的有实宗认为痛苦实有,他们以自作等四边建立痛苦的存在。入宗派者尚且
如此,更何况世间人。世间人时常见到亲友叫苦连天,自己也不断感受身苦和意苦,对
于他们来讲还有什么比痛苦更真实呢?他们说:“你们佛教徒一再说万法皆空,其实这
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你们也空不了,学佛的人也很苦。虽然你们说出了家、学了佛后
一切都很快乐,但我们感觉并不是这样,其实你们心里也很苦,跟我们没什么差别。”
这些被实执束缚的众生很难认同空性。
当然,中观宗并未否认名言中的痛苦,大乘中观的创始人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就宣
说了六道的痛苦。比如地狱寒热的痛苦、饿鬼饥渴的痛苦、旁生被役使的痛苦、天人堕
落的痛苦、阿修罗战争的痛苦、人类生老死病的痛苦。
那龙猛菩萨承不承认痛苦有自性呢?不承认,本品就以理证抉择了痛苦的空性。痛苦本
是空性,只不过众生对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执著,《般若经》云:“苦以苦而空。”
庚三、(破人我之能依——观苦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四边苦;二、以此理类推他...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4
一、学习空性的必要性
大家都清楚,人类在如今的21世纪,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在20世纪末
、21世纪初,不管是科技、经济都发展得极为快速。可是在这背后,人们的伦理道德却
不断下滑。就传统文化而言,孔孟思想曾是汉地的主流思想,对道德规范起到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然而,六七十年代的一场“文革”,却让它受到了历史性的毁灭,现在虽有
许多有识之士想把它恢复过来,但就像奄奄一息的病患无法马上痊愈一样,仅仅靠几个
人的努力,很难真正力挽狂澜。
因此,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常重要,而且,这些美德不仅要在理论上精通,更要贯
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否则,你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也不过关,那
即使学问再高、智慧再尖锐,到了社会上也会举步维艰。
如今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痛苦
也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人没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实
执。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快乐、安逸,就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始终
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而若要了解空性法门,最好是系统地闻思藏传佛教,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25...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ZT.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7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圆觉经很不错, 基本上也是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
http://www.daode.in/rdbook/yjjbhyw/index.html
禅宗里我推荐宗镜录, 可以看白话版的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1590
说是禅宗的典籍, 其实这本书是对种种佛法从心本源上的总结, 其中印用大量的其它
经典, 对开阔视野也非常有好处。
如果进一步对佛法的细节感兴趣, 可以考虑看看唯识的经典。 我推荐百法明门论,
解深密经, 瑜伽师地论等。 后两个会比较难一些, 所以可以先看简单一些的。 法
相唯识是为哪些想知其所以然的人准备的, 所以比较繁琐。 建议不需要一下子花太多
的时间在里面, 但是大概相当的要了解。 唯识是般若的前方便, 有了唯识的基础,
你再看金刚经, 那境界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经中云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你会知
道那究竟是在指什么。 其它的般若经还有如心经, 文殊说般若经等。
如果不单是对佛法感兴趣, 还愿意实际去修行的话, 那我觉的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入手
。 入菩萨行论是个很好的开始。出离心, 菩提心, 空性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圆觉经很不错, 基本上也是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
http://www.daode.in/rdbook/yjjbhyw/index.html
禅宗里我推荐宗镜录, 可以看白话版的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1590
说是禅宗的典籍, 其实这本书是对种种佛法从心本源上的总结, 其中印用大量的其它
经典, 对开阔视野也非常有好处。
如果进一步对佛法的细节感兴趣, 可以考虑看看唯识的经典。 我推荐百法明门论,
解深密经, 瑜伽师地论等。 后两个会比较难一些, 所以可以先看简单一些的。 法
相唯识是为哪些想知其所以然的人准备的, 所以比较繁琐。 建议不需要一下子花太多
的时间在里面, 但是大概相当的要了解。 唯识是般若的前方便, 有了唯识的基础,
你再看金刚经, 那境界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经中云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你会知
道那究竟是在指什么。 其它的般若经还有如心经, 文殊说般若经等。
如果不单是对佛法感兴趣, 还愿意实际去修行的话, 那我觉的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入手
。 入菩萨行论是个很好的开始。出离心, 菩提心, 空性慧...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2010年6月24日
思考题
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
此能生起定解吗?
2、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它又有哪些不足?这
种观点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帮助?
3、为什么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有不共的超胜之处?请从大悲、智慧两方面进行分
析。
4、如果说究竟实相中一切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严又从何而起?怎
样才能通达这种境界?
5、学习这节课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 若 心 经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
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
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
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THE HEART OF PRAJNA
PARAMITA SUTRA
When 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was practicing the profound Prajna Para
mita, he illuminat
a*******g
发帖数: 86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经的七种版本
http://hi.baidu.com/%B3%A3%B3%A3%B2%D1%C0%A2/blog/item/f099bf2edc5d495a4fc226dd.html
《般若心经》几个版本对照消除对玄奘译本的误解
《般若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
的经典。历代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有十四种,名称也是各异。常见的有七种。
流通最广的是玄奘大师译本,在中国各宗各派皆选心经列入朝暮课诵,仅以二百六十个
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尊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
玄奘译本《心经》是在鸠摩罗什译本《心经》基础上重译的。鸠摩罗什译本有个特点,
就是为了简省,把序分、流通分都去掉了,容易造成误解。但是鸠摩罗什译本在正分中
,尚且保留了对启请这部经的“舍利弗”尊者的称呼。而玄奘译本,不但省掉了序分、
流通分,又把其他译本的“舍利弗”或“具寿舍利子”,直接称呼为“舍利子”,结果
,后世大量人对经义产生了曲解,又无上下文可以解释。比如,“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很多人都误解为“舍利子就是万法都空了以后的状态”,或者把“舍利
子”理解为“一种
r*******c
发帖数: 106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坛经学习阅读兴趣小组
学习内容:TJ卷二
学习时间:2011年2月12日
学习方法:先看一遍经,再看看那个讲座。
学习笔记:
1) 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
,终无有益
[自性的重要,可是什么是自性呢?这个会不会类似JDJ里面说你是上帝的孩子,你是宝
贵的,上帝总是与你同在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罪/SIN蒙蔽了你的眼睛???]
2)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完全不明白。。。。佛是什么?是指那个释迦牟尼嘛?还是泛指觉悟者/THE
ENLIGHTENED?]
3) 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
,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很难理解,很难想象,这个广大。也许语言文字的有限性,只能尽力指向月亮,却并
不是月亮本身。]
4) 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 [嗯,想起来挺妙的。]
5)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
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约‘摩诃’。...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4
二乘无学不证涅盘
不懂佛法的人也许要问:「既然是本来就有,为什么要我修行以后才能证得?」那我们
这里就要来说明:「二乘无学证得解脱果,而不能证得涅盘。」外面的人听了就会说:
「这个萧平实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既已证得解脱果,怎么说他不证得涅盘?」但当我
跟诸位说明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我说的才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先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诸位就容易了解了。八识
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能做得了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八识心王来说明探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什
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是
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透过见...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
黄国达
阿含经有无相三昧,般若经强调无相、无分别,禅宗的信心铭有:“至道无难,唯嫌拣
择”,可见“无分别”是修行的重要课题。在修行的过程中,许多人也曾有过无分别的
体验,但无分别的真正意义为何?实有待厘清。
有些人在静坐、念佛、参禅中,听到引磬、钟声,忽然妄念脱落,寂然清净,心不染六
尘而历历分明;或者,坐在急驶在高速公路的车上,旁边的景物飞快流逝,心念顿然静
止,一片空灵;或是,在瀑布下悠闲地散步,倾听水声;或是,在海边石上端坐,欣赏
海涛声,顿然忘我,融入一片清澈。因为分别心暂歇,有些人以为这是开悟,或是见到
空性,其实,这只是无分别的定境,只是不以特定的境相为所缘,而安住于“无想”而
已。
心识的功能就是“了别”,有分别才能认识事物,例如:有了对颜色的认知,才能知道
红蓝黑白,正确辨认。一般人所体验到的无分别,其实只是“无想定”或是“无相三昧
”——于一切相不作意,或专注于“无相”。这些都是思想停止,而知觉仍在,不起念
去区分。但般若智慧的无分别,却是“分别相不可得”,“分别相如幻化”——所有的
分别相都只是方便施设、约定成俗而已。
所以无分别的定(三昧)与无分别的般若智慧是不同...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37
行菩提心
愿与行
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获得安乐,这
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我们还是会自私、愚昧。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
这样。从生起菩提心到圆满证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
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摄为这六波罗密多。
愿、行菩提心统称为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行,不断积累福、慧资粮,我们最终
将见到诸法实相,即胜义菩提心。
布施
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面对乞丐,不要急于表达厌恶或不信任。若真的生活优裕没人愿意低三下四出来乞
讨。就算被骗被利用,至少也不会给自他造成妨害。人生何处不受骗?何必跟一个笑脸
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其实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做的不是布
施就是供养,不用担心会有第三种情况。
为了布施而刻意争取、积累财物,布施便也成为一种执著。
修持布施的目的是减轻自己的贪执,如果因为布施的结果沾沾自喜,或者为了显示
自己高人一等而行布施,这都有悖于布施的初...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8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6)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鸠摩罗什大师详传
鸠摩罗什(西元344~413年), 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
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
受瞩目和赞叹。他在东 晋时,来到我国,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由于他的
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
的发展,有很大 贡献。
龟兹国智慧之子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父鸠摩达多,倜傥不群,
驰名遐迩。鸠摩罗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辞不就,而且毅
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延
请为国师。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其身体有
红痣,依命相之法来说,正是必生贵子的特征。已届双十年华,虽有各国显贵竞相提亲
,但她却不肯答应。等到一见鸠摩罗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
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
众人都感到非常地讶异。有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
。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3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三轉法輪之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
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
是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中国台湾:宋泽莱
在中国、日本这些大乘佛教的流行区,阿含经一向被视为小乘经典加以忽略,
但自一八二○年后,欧洲诸国的学者开始重视阿含经,他们确认阿含经并非仅是小
乘经典,实则是释迦时代的原始教说,里头记载了当时佛教的客观环境、反应佛陀的人
本主义、生活经验、力求解脱的精神,
它是唯一不被过份神教化的佛教经典,也是活生生的佛陀的一幅实人的图像。
在日本,到了差不多十九世纪的末叶,留欧的学者接触到了南传的五部尼柯耶(南
传巴利语佛教经典),再对照北传中文“四阿含”,以及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来欧人
从印度、中亚细亚的出土文物、手抄经,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这文章资料挺是丰富的,可惜虽然作者博学,但未得“无常变通”之妙意,每次对派别
的领会,一定要定型化。。然后,定型的哪有不碰棱角的?,所以,很自然的,他又走
向“对立化”。。从对立化中,你是不是反而更觉得他“博学了呢?。。
其实,根本不需要对立。。需要的,只是“否定式”“放下”。。
正好我刚讲到放下。。讲到修行,是“之”字型不断上升的。。
以”之”字为框架,你就能发现不同派别为什么都是beautiful的了。。这是因为,你
会发现,“之”字上升中的那些平台,那些中间过程,怎么都被不同的派别描述得那么
清楚呢?。。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定在眼耳鼻舌身(十
二入处)里头,再...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46
南京为什么是中国最亲日的城市之一?

近两千年来,南京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界一直用佛教的布施、忍辱和无我
精神来应对日本的侵略和屠杀。
佛教界涌现出了大量的汉奸:如宣化上人,本焕长老,净空法师,以及《无量寿经》汇
集本的作者:夏莲居佛教学者等等……
近来,南京又有惊人之举动:
《去年买了个表!南京将大规模用日系车作出租车!》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915079-1.shtml
============================================================================
===
宣化上人曾经是汉奸?
心情随笔
在日本侵略东北三省的时候,宣化上人是万国道德会的一个科长,查查历史就知道万国
道德会只不过是日伪控制的汉奸组织,那么宣化上人会不会是汉奸?希望有一天能够真
相大白。
附上资料:
我就到拉林鎮去賒棺材。因為我參加道德會,在家的時候就在道德會做總科長,我認識
街上的一些人;就到棺材舖姓田那兒,這人叫田老埠。怎麼叫老埠呢?他的嘴很黑,好
罵人,是個跑江湖的...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47
南京为什么是中国最亲日的城市之一?

近两千年来,南京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界一直用佛教的布施、忍辱和无我
精神来应对日本的侵略和屠杀。
佛教界涌现出了大量的汉奸:如宣化上人,本焕长老,净空法师,以及《无量寿经》汇
集本的作者:夏莲居佛教学者等等……
近来,南京又有惊人之举动:
《去年买了个表!南京将大规模用日系车作出租车!》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915079-1.shtml
============================================================================
===
宣化上人曾经是汉奸?
心情随笔
在日本侵略东北三省的时候,宣化上人是万国道德会的一个科长,查查历史就知道万国
道德会只不过是日伪控制的汉奸组织,那么宣化上人会不会是汉奸?希望有一天能够真
相大白。
附上资料:
我就到拉林鎮去賒棺材。因為我參加道德會,在家的時候就在道德會做總科長,我認識
街上的一些人;就到棺材舖姓田那兒,這人叫田老埠。怎麼叫老埠呢?他的嘴很黑,好
罵人,是個跑江湖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六字大明咒是伪咒,出自伪经《大乘庄严宝王经》不可持诵——转帖
一、《大乘庄严宝王经》卷4说:【佛告善男子:「于波罗奈大城有一法师,而常作意
受持、课诵六字大明陀罗尼。」〔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我今欲往波罗奈大城,见
彼法师礼拜供养。」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彼法师者难得值遇,能受持是六字大
明陀罗尼,见彼法师同见如来无异,如见功德圣地,又如见福德之聚、如见珍宝之积、
如见施愿如意摩尼珠、如见法藏、如见救世者,善男子!汝若见彼法师,不得生其轻慢
疑虑之心。善男子!恐退失汝菩萨之地,反受沈沦,彼之法师戒行缺犯,而有妻子,大
小便利,触污袈裟,无有威仪。」】
(1)请问以上的《大乘庄严宝王经》,是真经还是伪经?
(2)其中所谓六字大明陀罗尼:「唵.么.抳.钵.讷铭(二合).吽」是否为藏密所说
的六字大 明咒「唵.嘛.呢.呗.咪.吽」之来源依据呢?
(3)其中述及有一出家法师受持课诵六字大明陀罗尼,虽彼法师戒行缺犯,而蓄养妻
子,身上袈裟沾到大小便,无有威仪,然能受持如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者,见彼法师如见
如来无异……等。请问不守戒律、蓄养妻子之出家法师,只要能受持读诵此咒... 阅读全帖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