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萨钦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o
发帖数: 2104
1
仔细想想
我算是泛神论
圣经看过 觉得很多质朴的好东西 但是也有很多接受不了
佛经受老娘影响 看过一些 对老太太们的为修来生怕报应等功利目的不觉得是正道
倒是对其中缘起 中道 性空 生死不二颇为赞赏
道家也看过一点 觉得大道自然很舒服
古兰经没读过 不知道怎样
敬畏大自然 这个在夜观星空 远游荒野之后很持久。
近来偶然读了几篇摄影师关于西藏天葬的随记 天葬师自己的讲述等
原始的信仰 对生死的态度很震撼人心
其实信仰本身没有对错 向善看淡生死值得
z***o
发帖数: 2104
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很赞
z**n
发帖数: 22303
3
佛法的修行有很多层次,老太太们那个修法往好里走可算是人天乘,弄不好则成了迷信
。除了人天乘还有声闻乘,大乘,金刚乘。
z***o
发帖数: 2104
4
大师提点
如醍醐灌顶
俺是蜻蜓点水 浅淡无知了 惭愧
不过国内大多就是迷信 赤裸裸的
这个非物质的精神世界应该是存在的
m******j
发帖数: 5079
5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不偏颇的态度来看我们的生命,减少你的判断和比较。"
不上买买提还好一些,一上来看到有人说中国人学钢琴是恶习,做教授是恶习,这些胡
乱判断的文章,我就自然而然去判断他们了。
有人上来投诉什么饭店,就有人说是黑那个饭店,有人来推荐一个店铺,就有人说是托
,这里少了很多信任,到处是猜忌,判断。对这样的人和事,该怎么去看?就旁观么?
独善其身么?怎样算不偏颇地看?
m******j
发帖数: 5079
6
有道理
z**n
发帖数: 22303
7
当然不会,宗萨钦哲恩师的风格一直都是这样的。我就是看到韩国人被取笑很开心,分
别心够重吧?
z****u
发帖数: 2629
8
非常认同。
我觉得两个方法可以让人快乐,和成长
1. 锻炼。不能锻炼的人,是郁闷的人。
2. 读书。修养人生哲学观,多读些经典让自己对现实更多些理解。
出去疯啊,玩儿啊,吃饭啊,party啊,都是为了逃避内心的冲突感,矛盾感,和孤独
感,的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
和朋友hang out,出去吃饭,游玩,肯定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这不是解决人们内心苦闷
和冲突的途径,还得装正能量的伪装外皮,更累。呵呵。
所谓的正能量,不是从外部装饰自己活泼开朗喜欢热闹的形象。
P**L
发帖数: 531
9
现代人要学会坐井观天,耐得住寂寞,一两个知己足以
这样才能常常保持耳根清靜,心得自由,无忧天虑
z***o
发帖数: 2104
10

1. 锻炼。
2. 读书。
3。 音乐 美食
4。爱八卦 爱生活
嘿嘿
不同时候不同调料都加加 才有味道
放过自己 是最大的看开放下
z**n
发帖数: 22303
11
问一个佛教徒「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问题暗喻在某一个地
方,也许在一个洞穴之中或者在一个山巅之上,存在着一个究竟的目的。仿佛我们可以
透过追随圣者、阅读书籍以及熟悉秘教修行,来解开这个秘密。如果这问题是假设在亿
万年以前,有某个人或神设计了一个人生目的的图表,那么它就是一个有神论的观点。
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
定义。
对佛教徒比较适当的问题是「什么是生命?」。从我们对无常的了解,这个问题的
答案应该非常明显: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
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任何一个生
命希望受苦。我们都想要快乐,无论是总统、亿万富翁,或是辛勤工作的蚂蚁、蜜蜂、
虾子和蝴蝶,大家都想要快乐。
当然,在这些生命形态之中,痛苦和快乐的定义有极大的区别,即使在范围相对较
小的人道之中,也是如此。对某些人痛苦的定义,是其它人快乐的定义,反之亦然。对
某些人而言,只要能够生存下去便是快乐,对另外的人而言,拥有七百双鞋子是快乐。
有些人,在臂膀...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531
12
对中年人来说,每天平平安安,就够了就当快乐
z***o
发帖数: 2104
13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该吃吃 该喝喝
不害人 善待自己
z**n
发帖数: 22303
14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讨论一下对生死的看法?
其实佛家的轮回理论讲的与我们理解的灵魂并不是完全相同:
佛教中转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连续性有关,而不仅只是平常所认为的转生
进入不同身体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于特殊的因缘而出现、消失,这与佛法中出生、死
亡和转世的理论完全一致。
身体和心无疑地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两者还是不同:身体的功用就像容器,
心就像容器内所装的东西。身、心两者各有它们创造和延续的因缘,这些因缘中,只有
一些是两者共通的,譬如身体被打了一巴掌,心也会感到痛苦。一般来说,身和心是不
同的现象,举例而言,大家都知道,身体老化的时候,心仍能保持年轻。
由于身、心关系密切,二者自然会彼此影响。当其中一者受到干扰,另外一者就会
感到震惊、悲伤、偏执,以及其他各种身体或心的痛苦。
但是身、心毕竟是不同因缘的产物,因此要止息这两种连续现象便需要不同的因缘
。年老、意外、饥荒等耗去了身体的因缘,但却不能耗去心。就像打翻了一碗米,碗被
摔得完全粉碎,不再是个碗了,而米却依然还是米。很幸运地,所盛物永远不会成为容
器,否则“蛋炒饭”就可能成了“蛋炒碗”了。
由于心识之流的因缘在身体死亡之后仍然继续,所以除非有什么阻碍,否则心识...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17267
15
请问大师, 我们修持佛法,是为了切断生命轮回的无尽轮转, 这算不算是执?
再请问大师, 天堂地狱有分别吗?
第三个问题, 问前面两个问题的那个土人是不是有点无聊?
z**n
发帖数: 22303
16
在修行的道路上对法的适当的执著是好事,当然到最后法也要被抛弃,但是我等俗人操
心这个境界还早。
天堂地狱其实都是业力感召。净空法师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提到一个公案,章太炎曾在阴
间做过判官,他觉得炮烙执行太残忍就向阎罗王请求废除这个刑罚,阎罗不置可否但差
遣了一位阴差带他前去看,结果到了行刑之处他什么也看不见,这才明白都是自身业力
所感,不是什么神啊造物主强加的。章太炎先生作阴间判官的经历收录在《幽冥问答录
》里。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心的状态,尤其是在极端情绪的作用下,就可以决定我们处于哪
一道,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地狱道不过是嗔心的反应,而身体上一定会有感觉。对
于金刚乘来说,因为有着独特的气脉的修行的方法,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把气和注意力
集中到特别的地方就可以切身的体验到六道的感受,从而个容易的生起出离心。
何止天堂地狱,甚至轮回和涅磐也皆由心造。
我是佛油子,再说大师和你这个无聊的土人急眼。
z***o
发帖数: 2104
17
大师饱读经书公案
解惑及时
一切皆为心造?
好吧 了解 谢谢
z**n
发帖数: 22303
18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爱与情感关系
宗萨钦哲仁波切 2013年于新加坡
我们今天要谈谈情感关系和爱,我可能不是谈论这个话题的适合人选,但从另一方面而
言,或许我正是合适的人。我有很多老师,我从他们那里接受教导,可以说,他们真的
就是佛陀本人--他们的仁慈、悲心和宽容。在藏传佛教传统中,认为上师会有许多不同
化现。所以-在此背景下--也许你们有些人会觉得听起来有点不舒服,但我会说,我也
从自己曾经疯狂爱上的一个女孩身上,学到了非常珍贵且令人有所醒悟的东西。
昨晚我试着打电话给她,想问是否可以提到她的名字,但是她没接电话。所以现在我能
说的只是:她是荷兰人,非常美,性格自由奔放,她的父母是有如波西米亚人的嬉皮。
这是我二十岁出头时的事情。在得到我的主要上师许可后,我决定去伦敦学习。生平第
一次,我离开传统的环境--像是织锦桌布、高高的法座、侍者等,基本上,从某一方面
来看,那几乎是如同天神般的生活。
我独自一人前往伦敦。我必须学习很多东西,例如如何做早餐。有一次我去超市时,差
点买了猫粮,以为那是给人吃的,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实际上,恕我直言,许多年
轻一代的上师和仁波切--受人尊敬的高阶喇嘛,他们都应该经历这些。我会建议...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9
这世上的一切都很短暂。很多东西,不过一眼万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困惑。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矛盾。因此,世界上不存在"
沟通"这件事,只存在"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
一对陷入爱河的情侣,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这个版本的幸福,从此一眼万年,感觉一
切都很短暂,好比幸福。佛经多以"如是我闻"开端,即阿难尊者言:我不知道释迦牟尼
佛讲了些什么,只是我听到他这样说。Thus have I heard.
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
不够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
具体到爱和情感的问题上,也许有一天,业力之风从遥远的卢旺达或玻利维亚吹来
,于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卢旺达情人,或玻利维亚情人。
我的这一支佛教传承,是允许结婚的。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曾去问我的父亲,到底是
选择结婚,还是选择做一名僧侣。
父亲说:随你便,反正两者都一样麻烦。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
里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
入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
在一些亚洲国家,佛教徒转而成为基督徒,...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0
问:心的定义是什么?
答:我希望问这个问题的人是新来的,而不是已经了解了很多佛教术语的人,因为用比
较简单清新的方式来谈“心”的话会更具有原发性。要给“心”下定义实际上很困难,
传统上以两种方式来讲,一种是究竟的,一种是相对的。相对来说,心是明觉,或者说
“是”,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主体或觉知者。究竟来说,佛教认为,在心里面没有心,心
的本身就是“明”,这表示心是超越一切二元染污的。进一步讲,在成佛的状态是没有
所谓心的,因为心就是染污。再多谈一下“心”,因为我们这次是讲修心。如果你问贪
嗔痴是不是心,我必须说,是的,这些是心的表现,是粗分的心,但这并非心的本性,
因为心的本性是觉或明,但当我们谈到“明”,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去知道、去了
解,这个“明”甚至包括了“无明”的状态。
我今天并不想讲心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提问,我要讲的是心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个有
趣的问题,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想找出什么是心的本性,但实际上你应该先了解心的定义
,然后才能找到心的本性。心绝对不是指大脑,心也不只是感觉和情绪。唯识宗相信一
切事物都是心,所有我们可以想到、看到、听到、尝到、触摸到的东西都是心。当我们...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如果你要追随佛陀的道,你的目的不是获得快乐。快
乐并非我们的目标,佛教的目标不是快乐,了解这点很重要。因此,这是何以佛法永远
不应被认为是一个治疗法。佛法正好相反,佛法其实要拆解你!这真让人觉得沮丧。如
果你真的想要修持佛法,它其实会让你无所适从。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当你到达某一层
次,你了解到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无所适从的,然后你获得某一种信心。我想,那时你将
会法喜充满,但我尚未到达那个阶段,这只是我所听闻到的。然而我可以确定的是,佛
法和快乐并不相干。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个非常易变、无常的东西,今天的快乐到明
天就不是快乐,明天的快乐到后天变成别的东西。
当佛教徒说,“希望一切众生快乐”,这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谈到快乐,我们谈的是了
解实相,跟感觉没有关系。你知道我们的快乐一向多变。我们对某些人感到很兴奋,甚
至初次见面就觉得很雀跃;但一两年后,即使只是看到他们都让你感到厌烦。这是确有
其事!
宗萨钦哲仁波切
G****t
发帖数: 1799
22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三毛:生命与爱
这世上的一切都很短暂。很多东西,不过一眼万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困惑。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矛盾。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沟通"
这件事,只存在"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
一对陷入爱河的情侣,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这个版本的幸福,从此一眼万年,感觉一切都
很短暂,好比幸福。佛经多以"如是我闻"开端,即阿难尊者言: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讲
了些什么,只是我听到他这样说。
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不够
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
具体到爱和情感的问题上,也许有一天,业力之风从遥远的卢旺达或玻利维亚吹来,于
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卢旺达情人,或玻利维亚情人。
我的这一支佛教传承,是允许结婚的。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曾去问我的父亲,到底是选择
结婚,还是选择做一名僧侣。
父亲说:随你便,反正两者都一样麻烦。 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里
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入
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
在一些亚洲国家,佛教徒转而成为基督徒,或许只是因为基督教徒可以拥有华丽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三毛:生命与爱
这世上的一切都很短暂。很多东西,不过一眼万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困惑。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矛盾。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沟通"
这件事,只存在"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
一对陷入爱河的情侣,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这个版本的幸福,从此一眼万年,感觉一切都
很短暂,好比幸福。佛经多以"如是我闻"开端,即阿难尊者言: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讲
了些什么,只是我听到他这样说。
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不够
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
具体到爱和情感的问题上,也许有一天,业力之风从遥远的卢旺达或玻利维亚吹来,于
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卢旺达情人,或玻利维亚情人。
我的这一支佛教传承,是允许结婚的。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曾去问我的父亲,到底是选择
结婚,还是选择做一名僧侣。
父亲说:随你便,反正两者都一样麻烦。 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里
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入
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
在一些亚洲国家,佛教徒转而成为基督徒,或许只是因为基督教徒可以拥有华丽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信基督教呢?还是信佛教?
拜佛是礼师,在究竟的意义上并没有外在的佛存在,更不用说你们的上帝了。
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节选:
为什么《金刚经》的内容如此难以接受?简单来说,是因为这部经在讲,整个佛法基本
上就像是一种安慰剂 , 不过,它是有效的,我们毫不怀疑安慰剂是有作用的。即便如
此,听到说佛法是一种安慰剂,是不是挺可怕的?
你不怕吗?我就怕。基本上,修道就是个骗局,我们所深爱的修道是假的。宗教可能指
着其它宗教说:「那个宗教是假的。」可是,除了佛教,没有别的修道宣称自己是假的
,这是个很重要的声明。
举例来讲,当佛陀说:「那些以相见我的人,拥有错误的见地。」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读
者,马上就下意识地想,那佛一定是有其它的相,而不是描绘、雕刻或用木头、石头做
出来的相。
不过,即便我们所热爱的修道是一场骗局,即便它是安慰剂,它却是必要的安慰剂,必
要的骗局。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执着、束缚和串习,必须被斩断。
即使你意识到喝酒抽烟很明显会让你的身体和精神都受损,还是停不下来。你抽烟的习
惯,喝酒的习惯,变得很顽固,不过还没有金刚强。假如你最终采用了某种方法,去见
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师,或者进行某种治疗,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你不理解很正常,因为整个西方就缺乏空性的见解,而这恰恰就是佛法最根本的见地,
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这篇开示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空性的意义: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
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又
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个字
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
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8775
2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对同性恋的看法和观点
那宗萨钦哲仁波切是和尚么?
为什么你能用他的话说明佛教是宽容的呢?别的和尚说话就不行了?
G****t
发帖数: 1799
2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耶稣的神通太小了 (转载)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
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又
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个字
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
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我没有创造任何理论
上的见地,因此没有任何过失。”这句话指...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8775
2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耶稣的神通太小了 (转载)
有意思,前一阵那个嘁哩喀喳说 宗萨钦哲仁波切 说的属于和尚说的话,没有权威。不
知道佛教怎么看他说的对不对的。
是需要每个信徒自己理解?还是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确定某些东西可以属于佛教的权
威说法,那些不属于?
是啊,每种宗教都是很复杂的,空性也需要解释很多。希望您能开导嘁哩喀喳,努力学
习佛法(他似乎对佛教比较感兴趣,而且不抵触),希望他能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学会
如何理解圣经经文。
G****t
发帖数: 1799
2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耶稣的神通太小了 (转载)
宗萨钦哲仁波切是文殊菩萨的化现,以一般人对佛法的了解没资格随便评价吧。
上周日仁波切在伯克利大学的讲座太精彩,一位老修行对我说听了他的讲座好感动,三
大阿僧祁戒对他跪拜顶礼都不嫌多。他的著作正见-佛陀的证悟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介绍
佛法的书。他能在伯克利大学设立藏传佛教终身教职,能够筹集数百万美元开始把佛典
译为现代语言的浩大工程,权威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空性和量子力学的最新发现很契合,物理学家们写了很多对照的专著,对中观空性的评
价很高。基本上我的理解就是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物质和意识是没有界限的,我们的
意识的造作导致量子态的坍缩,在意识的扰动之前的那个状态就接近佛法的空性了。
朱清时院士:不可思议的量子意识
南老师说,人的每个念头、每做一件事,都被记录在第八识的种子里头了,这些种子一
旦有缘就会发芽开花。
意识怎么会是量子?量子这个东西大家可能都觉得很神秘,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神秘。二
十世纪被最精密地证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就是量子理论。
二十世纪有大量的科技成就和社会的技术发展,都是跟量子理论有关的,像核能、半导
体,我们现在用的手机、计算机,这些都和量子理论有关。下面我再简要介绍量子理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还有些迷惑
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这篇开示可能能够部分的回答你的问题:
http://74.53.4.74/article0/Wisdom/31608603_0.html
q****u
发帖数: 142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文中的一段摘选:
“当我们研读和思惟佛法的时候,必然会讨论和分析绝对真理,这时候就可能有困惑
发生。每当我们说到或想到“绝对真理”的时候,必须警觉到,我们是在相对的层次
上,以概念来说或思考非概念的绝对真理。
有两种绝对真理:一种是真正的绝对真理;另一种是为了沟通所建立的绝对真理
模型,这种模型是相对的。我们能讲、能思考的,只有后面这种模型绝对真理,因为
真正的绝对真理超越一切概念,而我们却局限于概念之中。”
p*******r
发帖数: 4048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感觉他说的更理论, 没有前一篇具体。
当然前篇也没说方法。
估计真正方法要拜师才会传的。
q*c
发帖数: 945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waichi 前面说过, 这就是大忽悠。 修证到了, 就能真的把
大的东西放在小的东西里面, 而且能让你一个普通人看到。
而不是某种精神幻觉, 先要催眠自己才能 ***.
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个修行的人觉得自己的师傅不行, 但是实际
他师傅是牛人, 下雨他师傅就躲在牛角里面给他看。 写书的人
为了表示自己能理解这个过程, 就胡扯到天上, 说什么
你没有大小的概念啊, 没拘束啊, 等等等等, 就能理解
为啥人这么大, 能在牛角这么小的东西里面 -- 这不表明
真的现象如何如何。
我个人认为下面的东西, 无法理解 -- 不把感受表示为 主体, 客体,
也不区分对象, 为什么 “这样就能把宇宙放在原子上面”??
具体怎么弄? 我看疯子特别疯狂的时候, 也是不区分主体客体,
也是完全没有大小的概念 -- 他就能把宇宙放在原子上面了?我一巴掌
就把他收拾了, 别说整个宇宙。
虽然不能验证, 但是还是 waichi 的话实在。
p*******r
发帖数: 4048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就不能理解, 这怎么看到呢? 是把一个大东西变小,放小的里, 或者把小的变大
,放进去, 这都还可以想象。
但把大的放小的, 还能让普通人看到, 这怎么可能? 你看到的是什么?
v*******e
发帖数: 171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比如维摩诘经,一个屋子,你从外面看很小,但到里面后
发现巨大.--是说不同视角.你不可能在一个视角里同时大和小.
而是大小本身不必定,本是梦,可变换.
p*******r
发帖数: 4048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哦, 这样我可以理解。 还是J厉害。
你前面说的那个大圆满问题等我再想想再和你讨论。
但我的直觉是既然是大圆满, 应该是说的是最高的“观”。文中说的似乎也是那种。
我至少是做不到的。 但是, 也有可能所有的观性质都是一样的, 都指向同一个地方
, 这个地方我还没搞清楚。所以也许应该是我的努力方向。
但我同意这可能还不叫照, 照应该是不用意的, 文中似乎没说这个。
q****u
发帖数: 142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也许那些不是通过方法学来的。。。
也许:
You cannot become... You can only be...
As being showed by Adi Da:
“You cannot become Happy, you can only be Happy. We are always looking to
feel better, to improve ourselves—or even seeking for real Spiritual
Truth and Happiness. But when we do any of this, we are necessarily saying
that we are not already feeling good or Happy. Avatar Adi Da shows us that
the very act of looking for something is what is preventing it from being
our present experience. The Grace of the Avat
T**********0
发帖数: 50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

~~~~~~~~~~~~haha ~~~~~~~~~~~~~~~~~~~~!!!!!
二,
,也
,譬
有些
只有
具有
l********r
发帖数: 18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萨钦哲仁波切谈实修 zz
西藏有四个教派传承,虽然这样的分法不是很精确,但我认为萨迦派与格鲁派是比较学
院倾向的,而寧玛派与噶举派是比较倾向实修的。他们彼此之间常互相开玩笑,有时候
那些玩笑开得满认真的。我有些萨迦派的朋友说:「如果只是修行却不研读,就像四肢
残障却试著要攀岩一样。」
我回答他们:「但是你知道,典型的格鲁巴,他们试著去拥有一千隻手臂却从来不去攀
岩,那又有什麼意义呢?」
d******y
发帖数: 3668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萨钦哲仁波切谈实修 zz
我偶像活佛之一
r*****e
发帖数: 1196
41
i like him
s***m
发帖数: 1319
42
s***m
发帖数: 1319
43
like or love
l********r
发帖数: 18
44
《金刚经》开示(二)
台湾,台北,2004 年 12 月
英文誉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Amelia Chow
誉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
伟大的大乘学者月称说过,一个人至少需要证得菩萨初地,才能解释佛经。所以
,像我这样的人,是不太可能参透经典的,我只能猜想。
佛的跟随者们写了很多了不起的论注,龙树菩萨写了五部大论,弥勒菩萨写了另
外五部大论等等。 这些论注是唯一可以模糊地,领会佛法的途径。不过,在任何情况
下,我都不会假装我能够解释《金刚经》。
我想讲这部经的灵感,来自于我很敬佩中国佛教徒不可思议的读诵经典的传统,
而这是我们西藏人缺乏的。我遇到过几位中国人,可以背诵《金刚经》,这真让人讶异
,甚至在中国大陆,我也见过几位。
今天我们从须菩提问佛:「我们应该如何称呼这部经?」开始,佛回答道:「这
部经应该叫《般若波罗蜜经》,没有任何东西超越过这部经,因为没有超越,所以,也
没有超越过超越。」
我来总括一下,《金刚经》是以最赤裸的模式表达空性的经典。在像《楞伽经》
s***m
发帖数: 1319
45
二看
d******y
发帖数: 366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搞笑了,我当初启蒙看的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讲的就是佛法核心——三法印
你说WaiChi附大乘,当初我问他如何检验正法和非法,他说——三法印
S**U
发帖数: 7025
47
我亲近过的善知识,包括南传法师,汉传法师,藏传法师,和居士。感谢他们对我的影响。
先列一下预备写的人。有空再写。如果没人有兴趣,也许\\就不再写。
南传法师∶
帕奥禅师。Pa Auk
善戒法师。U Silananda
性空法师。Dhammadipa
Bhikkhu Bodhi
Susila 法师。
大乘法师。
开印法师。
继如法师。
自鼐法师。
汉传法师∶
仁俊长老。
妙境长老。
继程法师。
宏印法师。
厚观法师。
净照法师。
圆波法师。
见护法师。
净空法师。
藏传法师∶
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 (宗萨钦哲仁波切)
Geshe Lhundub Sopa (伦珠梭巴格西)
日常法师。
Thubten Chodron (图丹却准、确谆法师)
见宽法师。
亲近是指听过法,至少当面问过问题的,有的比丘还住在我家几天、几周,可以近距离观察。我听过达赖喇嘛、大宝法王讲法,但是没有当面问过问题,所以不算。
我以修行方法区分,不以剃度师区分,所以在汉传剃度而主修南传止观的法师,列为南传法师。如自鼐法师列为南传。
亲近过而印象不深,或不怀念的就不写了。
r****n
发帖数: 8253
48
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
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
自我只是另一个误解。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
意识(识)的时候,我们通常制造出一种自我的概念。
人们受制约,把这种概念视为恒常而且真实的。举起手来,我们认为我就是这个形体。我
们认为我拥有这个形体,这是我的身体。我们认为,形体就是我,我很高。我们指着自己
的胸膛,认为我住在这个形体之中。我们对于感受、觉知和行为也会这么想。我有感受
、我是我的觉知......但是悉达多了悟到,不论是在身体里或外,都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
的实体,足以被称为自我。如同火圈的视觉错幻一般,自我也是虚幻的。它是谬误的;基
本上错误,而究竟上不存在。但是如同我们被火圈所迷惑一般,我们也全都被自我所迷惑
了,执着于谬误的自我,是无明的荒谬行为。它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
和失望。
当悉达多发现没有自我,他也发现没有根本存在的邪恶,而只有无明。他特别地深思无明
如何创造出“自我”的标准,将它附着于完全没有根基的和合现象上,加以重要性,然后
拼命地去保护它...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49
Saw this before still feel good
r****n
发帖数: 8253
50
可能也和我以前的经历有关
清海的一些讲经开示就是类似的风格,语言华丽动听,但是有很多不严谨的东西,华而
不实。而接触上座部佛教以后,上座部佛教的人大都是非常严谨的,也有很多我所认
可的东西,对于以前那种风格就越来越不喜欢了。
我估计刚接触佛教的人,看到这些东西会觉得很合口味。

见》的
错误。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