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没读过杂阿含说五蕴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杂阿含265经
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随流聚沫。明目士夫,谛观分别。谛观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无坚实故。
如是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以受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盛中时,野
马流动。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马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想,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 若瞠恚缠,能令面貌惨裂奋发,说名为忿。
内怀怨结,故名为恨。
隐藏众恶,故名为覆。
染污惊惶,故名热恼。
心怀染污,不乐他荣,故名为嫉。
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
为欺罔彼,内怀异谋,外现别相,故名为诳。
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故名为谄。
于所作罪,望己不羞,故名无惭。
于所作罪,望他不耻,故名无愧。
于他下劣,谓己为胜;或复于等谓己为等,令心高举,故名为慢。
于等谓胜,于胜谓等,令心高举,故名过慢。
于胜谓胜,令心高举,名慢过慢。
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故名我慢。
于其殊胜所证法中,未得谓得,令心高举,名增上慢。
于多胜中,谓己少劣,令心高举,名下劣慢。
实无其德,谓己有德,令心高举,故名邪慢。
心怀染污,随恃荣誉,形相疏诞,故名为憍。
于诸善品不乐勤修,于诸恶法心无防护,故名放逸。
于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谦敬,说名为傲。
若烦恼缠,能令发起执持刀杖、斗讼违诤,故名愤发。心怀染污,为显己德,假现威仪
, 故名为矫。
心怀染污,为显己德,或现亲事,或行软语,故名为诈。
心怀染污,欲有所求,矫示形仪,故名现相。
现行遮逼,有所乞!1罥,故名研求。
于所得利,不生喜足,说...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3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4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5 阿弥陀佛!您可以学习一下索达吉堪布宣说的“藏传净土法”。末学自己分别念觉得可
以念佛号,抄经和做各种善事回向给他,愿他早日悔改。如果您愿意,也可以发私信到
末学信箱,末学每天为他回向。
在网上找到一个戒邪淫论坛,也许会对您有帮助。http://bbs.jiexieyin.org/forum.php
第五十一课
思考题:
1. 什么是非梵行?
2. 什么是大邪淫,中邪淫,小邪淫?
3. 邪淫的等起是什么?
4. 现在有些人以密宗的双运为借口作不净行,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5. 邪淫有什么果报?
6. “法苑珠林”中提到邪淫有哪十种罪过?
7. 断除邪淫有何功德?
在十不善业中,现在正在讲身体的三种不善业,前面已经讲了杀生和不与取,今天讲非
梵行。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 、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 作
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
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
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梵行,既包括梵行居士至比丘之间的人作不...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6 一时,佛在舍卫城(Rajagadha)。城中有一施主(Pindadayaka),财富圆满如多闻天
子(Vaisravana,四天王中北方天王,佛教中为护法并恒施福之神。《法华义疏》云:
“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子。”),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
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
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
,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的小
母狗(Soni)。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
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Samana Bhikkhu)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
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Bhagava)及十方三世诸佛(Buddha),均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Catasso Appaman Nayo,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
畏)、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
、定觉支、行舍觉支)、八... 阅读全帖 |
|
p**********o 发帖数: 6 | 7 《入菩萨行论》 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索达吉堪布 讲解
辛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颂词中虽没有“如意宝”这几个字,但以“极珍贵”来体现的,印度、藏地各大
讲义中都说此颂是以如意宝为喻进行宣说的。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众生导师(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佛陀)以无碍的智慧进行观察,彻见菩提心
就像如意宝一样珍贵,凡是想超出三界轮回的人,一定要想尽办法坚定行持菩提心。
所谓的导师,可以商主为喻进行宣说。在古印度,商主经常带领很多商人到海中
取宝,具有慧眼的商主会通过智慧来鉴别真宝、假宝,以挑取真正的如意宝。得到了如
意宝以后,它能遣除众生的疾病、灾难、困难、阻碍,赐予名声、财富、地位等一切世
间的悉地(利益)。这种如意宝,唯有具智慧的商主才能得到。同样,三界导师佛陀经
过漫长的发菩提心、积累资粮获得了彻见万法真相的智慧,依靠这种广大无比、不可思
议的智慧进行观察,最终发现想要直接或间接消除众生的各种痛苦,必须依靠如意宝般
的妙药,而这个妙药,就是佛陀于不同根基众生前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为主的显密教法
,...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169 | 8 上师行持菩萨行过程中,弟子加入其中可获得什么?---索达吉堪布
上师在行持菩萨行的过程中,会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比如传法、印经书属于智慧资粮
,建造三宝所依的殿堂、放生、行善属于福德资粮。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也加入其中,
哪怕只供养微薄的资具财物,或者身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为上师的事业打电
话、发信息),甚至发起没有嫉妒的随喜心,那么,上师以菩提心摄持所得的功德有多
少,自己也将同样获得。
这一段话,记得我在《关于重修学院尼众大经堂的信》中也引用过。去年修尼众大经堂
时,个别信士一直要求提供账号,并让我写个简单情况。资金方面我虽然应该没有困难
,但建经堂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么多僧众每天都在里面讲经说法、闻思修行,若能让大
家与此结缘,必定能种下殊胜的善根,于是我就写了一封公开信。这么大的经堂,不是
一两个人就能建起来的,现在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道友们身口意各方面的发心,没有
任何违缘,已全部圆满竣工了,这是非常值得随喜的事!
不仅仅是这个经堂,其实无论是哪位上师,所做的任何善法,共同做的也好、个人做的
也罢,只要对弘法利生有利,能令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解脱利益,我们都应遣除嫉妒
心...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9 大宝积经中,有一段经文,是叙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中,父亲是有名的长者,年龄才八岁的时候,耆阇
崛山的讲经法会,她就常常在座。
年轻的小姑娘,面貌生的秀丽无比,行动举止也端庄温和,佛陀座下的弟子,无论是盛
德的长老,或是年轻的比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众僧团,对于妙慧
童女,更是心爱万分。
大家喜欢妙慧童女虽然年幼聪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说法的法会中,她竟然以菩萨的
心境和口吻,向佛陀问长道短,使在会的大众,个个都惊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当佛陀升座说法时,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顶礼三拜
,右绕三匝,然后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伟大无比的佛陀!您是世间上的明灯,可
以照开众生的心地的黑暗。弟子对于菩萨所作所行,现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恳求佛陀
给我请问,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来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来历,想到今天菩萨们和罗汉们有妙法可听
了,因此就很欢喜的告诉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发大愿心,来向我问话,现在
你就随意的问吧!”
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妙慧童女听了佛陀承认随她发问,心中的欢喜感激,自不用说,她就一口气提出...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十年总结,号召大家一起研究以下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 23:44:15 2009)
☆─────────────────────────────────────☆
Anicca (无常) 于 (Sat May 23 06:53:12 2009) 提到:
GYFM和waichi在wisdom版的十年控制已经结束,目前神棍waichi也从版上消失,信徒们
自己去了俱乐部,哪怕waichi重新上线,也绝无可能像以前那样,wisdom显然迎来了一
段新的历史。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以前发生的事情进行总
结,历史不应该再重演,希望这些总结,这些研究能够防微杜渐,也能让参与事件和对
事件感兴趣的人有所启发。以下是我个人列出的一些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长久以来一
直思考的,现在邀请版上有兴趣的人见仁见智,一起来研究,也建议版主能够发起相关
的活动,给予必要奖励。
我大概列出了以下一些需要研究总结的问题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1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12 恭敬录自《普贤行愿品释》 索达吉堪布 讲解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17
丙二(如何回向)分六:一、入于菩萨之回向;二、入于诸佛之回向;三、往生净土之
回向;四、现前大愿之回向;五、现前授记之回向;六、利益有情之回向。
丁一、入于菩萨之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他具有勇猛的大智慧[2],普贤菩萨的
智慧和行为也是如此,我今天回向一切善根,愿跟随他们尽未来际恒常修学。
前面的偈颂讲到了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为什么此处又讲到二大菩萨呢?因为前
面是从发愿角度随学二大菩萨,即:文殊菩萨怎样发愿,普贤菩萨怎样发愿,我也如是
发愿。而这里是从回向善根角度随学二大菩萨。具体来讲,《普贤行愿品》是一篇发愿
文,按照它发愿可获得无量功德,所获的这些功德也需要回向,而凡夫人不知道如何回
向,所以也要向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学习。因此,前后的偈颂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实际
上是有差别的。
文殊菩萨... 阅读全帖 |
|
|
S*******T 发帖数: 5156 | 14 大妈抄奥特慢的宋时龟,可惜抄得全无文采啊
看来才气这个东西,真不是勤能补拙的。
俺也三十好几了,看着下面这段文字,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汴梁围观献捷仪式的百姓,在环庆军去后,已经渐渐有人散开去。尤其是南门外面附廓
街道两侧的百姓们,久久未曾看见有什么后续的动作,都大声笑谈着,准备次第离开。
闲汉们还觉得热闹不够也似,追着那些有漂亮小娘的人群,不住用眉眼挑逗,砸花掷果
的闹出许多花样。
在南门外面人群里面站着看的那些小娘,哪又是省油的灯了。不少是专门做沿河来
往船只生意的各种店铺里面的活市招,个个见惯场面,能言善道。当下就纷纷娇笑着骂
了回去,用词粗俗一点的,不比那些男人差多少。周遭人听得得趣,都是一阵阵的哄笑。
还有些人本来就打算在南薰门外看完献捷班师大军,就趁着风和日丽,沿着汴河郊
游的,这个时候也纷纷上了车马,议论着刚才景象,准备离去。
只有些人看着维持秩序的禁军军汉和开封府衙役们不动,料理还有后续,站在那里
还未曾走。
那些挑篮提担做点小生意的商贩,趁着人群还未曾散完,加倍卖力的吆喝起来,想
将手里最后一点存货出清。这一天下来倒也是见本见利。
...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15 佛陀的根本教义
何谓根本教义
此所谓根本教义,顾名思义,乃是佛教教义的基础或原则。佛陀悟道之前的印度,没有
这样的思想,佛教的悟道,便是开发了自有地球的人类历史以来,从未发现过的真理,
这个真理,便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存在及其变迁的原理,明乎其中的道理之后,便可循着
此一道理的轨迹,走向超脱的境界。
所以,当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即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出来的根本
教义。但是,佛陀在世,一共度过了四十多年的传道生涯,在此漫长的岁月之中,他遇
到了各色各样的个人和群众,也经历了好多文化背景和风俗语言并不相同的环境,为了
适应各种不同的对象,便以种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宣说他的教法。然而,宣说的角度
和方式虽有不同,却是为了同一个原则,站在同一个基础,那便是佛陀的根本教义。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类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宗教,认为宇宙万物均系梵天所生,在祭师阶级的婆罗门,优势独占
的情形下,又将人类的产生,分为四个等级:由梵天的头上生出职业的宗教师婆罗门族
,由肩上生出武士及王者阶级的刹帝利族,由腿上生出农工及商业阶级的吠舍族,由足
上生出奴隶贱民阶级的首陀罗族。此系出于四吠陀中最早出现的梨...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6 【正文三:救赎观比较】
下面就来说说基督教用何方法救人离罪。以及佛教用何方法使人脱离无明、业力及轮回
之苦。
基督教的除罪法
基督教的除罪法,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人必须先有悔改的心愿。二、相信耶稣救人
的能力。
先从第一方面说:一个人如想脱恶,与上帝和好,必须先悔改重生。耶稣说:「人若不
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三3)悔改重生即是离开罪恶,这在心理与行动上有三
个过程。
1. 人必须先有罪恶的感觉,承认犯了罪。大卫在犯了杀、淫两大罪后,心中极为痛苦
不堪,他在诗篇第五十一篇 3、4 节中,坦白承认说:「我知道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
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人在犯罪后,如反而竭力否认,那便踏不进悔改之门
了。
2. 认罪后接着为罪忧,生出忧伤的心来。大卫为所犯罪恶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他悲
哀地呼吁上帝:「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一17)人在犯罪后,若
反而大喜乐,以为已达到了目的,那就无法重见上帝了。
3. 必须再进一步,热切羡慕由罪中得释放。大卫紧接着哀求上帝:「求你洗涤我,我
就比雪更白……求你涂抹我的一切罪孽。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
...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17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论是指最内层的‘我Atman’与‘梵Brahman’并无本质上的分别,而‘梵’又称作神
圣的真实、或世界的本体。从最高实现的观点来...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459 | 18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6033611&extra=page%3D1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论是...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19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1623.html
佛法与不二论 ZZ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问: 世尊,如果觉心本性清净,为什么会有被污染,致使众生迷闷不能证入?只希望
您广为我们开示法性,使我们大家以及末世众生能作为将来修习佛法的眼目。”
答:“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虚妄地执着自我相、他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认为‘四颠倒’是实在自我的本体,由此便生出憎恨、贪爱、于虚妄的我执之上更加
有虚妄的憎爱。这两种虚妄相依,便产生了虚妄的业道。因为有虚妄的业道,就会虚妄
地认为有六道的生死流转。厌恶流转的人,就会虚妄地认为有涅槃境界。因此不能证入
清净本觉,这并不是觉性违拒能证入的人。能证入的人也不是觉性使他证入的。所以起
心动念以及止息心念都归于迷闷。
“为什么呢?因为有不知何时产生的无明做了自己的主宰。一切众生没有生来就有慧目
,身心自性也都是无明的。比如人不会自已了断自己的生命。由此得知,有爱我的人,
我就随顺他们;不随顺我的,便生起憎恶怨恨。因为憎爱心能滋养无明,如果憎爱与无
明相续不断,虽然修行求道,也不能成就。
“善男子,什么是我相?是指众生心所证知了别的善男子,比如有人全身协调,忘记了
自身的存在,如果四肢麻木,调养失当,稍加针刺或艾灸,就会知道有我,所以,只有...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21 三种一切有为法共有本质之一的苦其实只是有情的主观感受,只是情绪上的痛苦,观五
蕴皆苦其实是受念处?没有贪爱之后诸行就不苦了,这样还跟无常无我放在一起,根本
完全不对等啊,是不是搞错了?
舍利弗说此处无所受故此处正是有乐,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既
然没贪爱了诸行都不苦了,那没有了一个无所谓的东西的涅槃有什么乐可言啊,什么都
没有了多没意思?
诸比丘!眼应舍弃,色应舍弃,眼识应舍弃,眼触应舍弃,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
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应舍弃……耳应舍弃……鼻……舌……身……意应舍弃,法应
舍弃,意识应舍弃,意触应舍弃,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
应舍弃。
反正诸行没有贪爱就不苦了,干嘛要舍弃这些啊,单纯舍弃贪爱不就好了?
阿罗汉干嘛要自杀,诸佛阿罗汉干嘛要不受后有,都已经没有贪嗔痴了诸行没有什么苦
了,干嘛要入涅槃啊,像大乘那样不取涅槃继续轮回度众生多好啊…… |
|
d******r 发帖数: 5008 | 22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FaJeiWei
法界唯心-1981年亚洲弘法记行
宣化上人
一 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吉隆坡
什么是邪师
更可悲者,在此魔强法弱的时代,不少冒充为佛教徒,诳称为善知识者,挂羊头而卖狗
肉,打出佛教的招牌,实则行持恶法,卑鄙无比。他们公开赞叹男女欲乐双修,谓此即
菩提无上道,即身成佛之真传,专以诡异神通,炫惑世人。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
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楞严经》云:“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多陷王难,未及遇
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想阴魔第十﹞吾人怎能不心惊?愿诸青少年
勿为欲乐双修之噱头所惑,以免伤身害命,泯灭淳善之本性。
常言我是活佛、菩萨再来,但不经修得,无修无证,拨无因果,豁达空。这都是大我慢
魔、狂魔、空魔作怪,故大言不惭。经云:“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
劫,一念能越。﹝受阴魔第二﹞”是人喜言某人是某佛,某菩萨化身,或言佛也有大小
,先佛后...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3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FaJeiWei
法界唯心-1981年亚洲弘法记行
宣化上人
一 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吉隆坡
什么是邪师
更可悲者,在此魔强法弱的时代,不少冒充为佛教徒,诳称为善知识者,挂羊头而卖狗
肉,打出佛教的招牌,实则行持恶法,卑鄙无比。他们公开赞叹男女欲乐双修,谓此即
菩提无上道,即身成佛之真传,专以诡异神通,炫惑世人。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
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楞严经》云:“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多陷王难,未及遇
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想阴魔第十﹞吾人怎能不心惊?愿诸青少年
勿为欲乐双修之噱头所惑,以免伤身害命,泯灭淳善之本性。
常言我是活佛、菩萨再来,但不经修得,无修无证,拨无因果,豁达空。这都是大我慢
魔、狂魔、空魔作怪,故大言不惭。经云:“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
劫,一念能越。﹝受阴魔第二﹞”是人喜言某人是某佛,某菩萨化身,或言佛也有大小
,先佛后...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4 何谓五停心观 ?
对於三宝已长养了信根,也想进一步修学的佛弟子,一定要找个让自己的心可以安住止
息下来的方法;平常的心随着日常生活所需而攀缘散乱,随着烦恼妄想而起起落落,这
样的散乱心没有能力可以止息下来,如理思惟观察内法而生起解脱智慧;心若不能止息
下来,各个佛弟子其实都有别别不同的因缘,有的是因为贪欲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
瞋恚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愚痴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为骄慢特重而不能如理思惟
,有的因为过度於世俗法中寻思而心散乱,不能如理思惟有这五种现象;根据个人的烦
恼因缘有这五种,可以於相称缘安住其心的方法,这五种方法就称为五停心观。哪五种
呢?第一种:若贪欲重,应於不净缘安住其心;若瞋心重,应修慈愍而安住其心;若愚
痴重,应於缘住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重,应於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重,应於阿那
波那念安住其心,於这五种相称缘安住其心,就称为五停心观。
那麽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解说这五种 :
第一种是不净观,它对治贪欲,面对着有情色身毁坏以後,经过肿胀烂坏等朽秽不净为
所缘,使得男女身色以及身触所产生的淫欲相应贪,能够因为安住於不净观,而将男女
身根交合所领受细滑触乐受当...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648 | 25 导读(一):
连民仁道:“是啊。目前没有任何报道说绑架杀害章莹颍的Brendt Christensen是基督
徒,这些谢漫任信口雌黄,混淆是非。他们的心险恶,他们的口喷着毒气。在这个哀痛
的时刻,不顾同胞们面对这样悲剧的伤痛,死者家庭心里的伤楚,他们心灵的麻木已经
到了何等的程度。”
导读(二):
连民仁道:“每一次看到这样的邪恶,这样的惨案都让一个正常的人 伤感,恐惧,会
想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道理,只有谢漫人才会在这个时候做黑暗势力的鹦鹉,不放过
任何一个机会鼓吹邪恶,攻击美善,何等可耻,何等可悲。
导读(三):
连民仁道:“我们愿意向诚心寻求信仰的朋友们,澄清神如何在圣经中启示祂公平公正
得处理罪和罪人的问题。”
主日聚会,下午一点,莫戈诸和几位弟兄姊妹们有说有笑,从新生命班出来。教会租用
学校的大厅教会会众聚集,因为各成人主日学班已经纷纷结束。
大家在多功能厅外排起队,准备拿饭菜。一起进餐,彼此交流鼓励,是教会里大家享受
从神而来,爱和恩典的时刻。
新生命班的其他人去接孩子,年轻的莫戈诸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径自来到队伍的最后
,拍了拍站在那里,连民仁的肩膀。连民仁回头一看,乐呵...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6 如来藏,阿赖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
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
导下,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
是更无所有,还有一个东西在,如...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27 如来藏,阿赖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
学佛是应该相信轮回,但是我不觉得开始实践闻思修一定要完全相信轮回。明白佛法里
的苦,要求灭苦,一样可以开始闻思修。没有见法的人,对轮回不可能没有任何疑惑的。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
缘起...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8 萧平实为何丧心病狂诽谤高僧大德?
《般若锋兮金刚焰》
感受此种果报,与萧平实对自己的受学恩师的薄情寡义,也很有关系。网络上提供的信
息是:“萧平实居士过去在农禅寺学佛,刚开始时,他说圣严法师有印证他开悟,我们
才去跟他学;后来圣严法师和果辉法师都证实没有。我们去那儿学习,有得有失,劝后
学的人注意慢心,不要跟着他毁谤法师,否则得不偿失。”
萧平实的自述是:“余当时亦将《无相念佛》书稿面呈余师(圣严法师),供作农禅寺
接引学人之用;学人若能成就此功夫,得大受用,即不必舍农禅寺,再游他处。然余师
藉词推拖,无意出版;书稿于农禅寺三进三出,最后遗置于彼寺知客处十余天,几乎被
丢弃于字纸篓。后因果权法师发现翻阅,知为余所缮,方以电话通知领回。然余于师不
敢有怨言,后因林淑华来电佯称召开干部联谊会,嘱余必须参加;至已方知是干部会议
。会中余师当面否定余之悟境,谓非是悟,令诸干部面闻。散会返家途中,余思悟者行
事不当如是,莫非师犹未悟?返家乃重阅师诸著作﹙悟后尚未曾检阅,悟前先入为主之
观念,不曾怀疑师之悟否?﹚,方知师犹未悟。便发愿:有朝一日助师证悟。此意于《
悟前与悟后》书中曾明白记载,但未言...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9 《摩诃摩耶经》记载:
尔时世尊澡浴讫已,向诸比丘而说偈言:
譬如行恶道,登涉长忧怖,
若到平坦处,安隐无愁患,
生死险隘路,众生恒恐怖,
唯有涅槃道,行者获安隐,
我今欲至彼,功德常乐处。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与阿难俱至王舍城,为众比丘广说诸法;渐次到巴连弗邑,为
诸人民、长者、居士及梵志等广说诸法;渐次复到毗耶离城,为众离车及奈女等广演诸
法。
尔时世尊举身疾生,处处皆痛,即便顾语尊者阿难:“我于今者身体皆痛,唯欲舍
此朽故之身。阿难当知,若比丘、比丘尼得四神足,则能住寿一劫在世,若减一劫,况
复如来,所欲自在。”
是时阿难,魔所蔽故,默然无答。乃至再三,亦皆默然。
尔时世尊语阿难言:“汝今可往别一树下,专精思惟,正观诸法。”
时魔波旬,即来佛所,稽首礼足,而白佛言:“我于往昔劝请世尊入于涅槃,于时
世尊而答我言:我诸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未具足故,所以未应入于涅槃
。世尊今者诸四部众皆悉具足,所度已毕,唯愿善逝,速入涅槃。”
尔时世尊即答魔言:“善哉波旬,当知如来却后三月入于涅槃。”
时魔波旬见佛许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顶礼佛足,还归天宫。
尔时如来既许天魔,却后三月当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缘起法是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正觉同修会已有多篇论文评述。本文仅从一位学佛
者的观点,以短文来辨正释印顺说“佛教的核心是缘起”,到底对不对?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说:
《解深密经》的以缘起因果为依他起,作为染净迷悟的所依。这些大乘经,都是以缘
起为宗要的。大乘论方面,也大抵如此。特别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性空的缘起,反覆的
赞扬缘起,说它是佛法的究竟心要。《中观论》的八不颂是如此,《六十如理论》
也说
:“为应以何法,能断诸生灭?敬礼释迦尊,宣说诸缘起”!
《七十空论》也说:“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
从三乘圣者的自证方面看,从佛陀的言教方面看,从大乘论典方面看,处处都足以证
实缘起是佛法的心要。所以我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缘起。1
学佛者都会去探讨:所依是什么?如儿女之所依是父母,父母之所依是祖父母,再
往上推就是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七祖想完了只有远祖、鼻祖,再往前推,
那就是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了,这可是伤脑筋的事!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其实没
有人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出生而有的。从前科技不发达是如此,现在科技发达了也是如此
,千年万年后还是会如此。...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31 邪淫有什么果报呢?
邪淫的异熟果报极其可怕。总的来说,根据动机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
趣:以下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旁生;以中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饿鬼;以上
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地狱,如《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说:“下劣淫欲行,
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分别而言,行邪淫者会转生于地狱的铁柱山
,或转生在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妻子也会被他人强抢,或者妻子不称自己的心、
性情恶劣、喜欢偷盗,或者夫妻关系不和睦,等等。现在有的人对自己的妻子不满意,
有一个人曾说:“以前我妻子像天女一样好看,后来却越来越丑,现在我看都不想看她
。”也许是他的天女老了吧,开玩笑。还有的人娶了一个性情恶劣的妻子,夫妻整天吵
闹不休,就像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最后不得不分居、离婚。佛经中对此讲得很清楚,
这些都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报。
现在很多人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吵闹和泪水,每当听到这些在家人对家庭生活的哭诉,我
总是觉得,世间人为感情和婚姻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做到任何对今生来世有意
义的事,这实在是可怜,同时自己对佛陀说的“诸... 阅读全帖 |
|
j**u 发帖数: 6059 | 32 真芗点头赞同商成的看法事实上,兵部也是如此判断兵部以为,在内部稳定之前,东庐
谷王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报复;只有在草原上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彼此的不信任
得到缓和之后,突竭茨人才有可能就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在一两年之内,燕山
与渤海西的局面将会进入一个相对的缓和期,燕山持续数年随时都面临突竭茨人寇边的
恶劣局势也将得到极大的缓解这些大赵有利,燕山和渤海两个卫镇都有一定的时间进行
恢复
商成低垂着眼睑,胳膊放在茶几上,手握着茶盏,默不作声地听着真芗长篇累牍转述兵
部的判断
从内心里说,他对真芗说的这些话很不以为然这都是什么时候了,上京居然还在奢谈什
么恢复是的,在未来的一两年里,只要大赵不主动出击,忙着稳定内部的突竭茨人多半
不会来挑衅,一个没有大战事的短暂的“和平”前景完全可以预期但这并不是什么缓和
期,而是双方积蓄力量的阶段,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可以想象,当东庐谷王彻底平
息突竭茨左翼各部之间的矛盾,当突竭茨人在连续的失败中总结出经验吸取了教训,那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一场加激烈残酷的战事
当然,虽然心里很不痛快,但他并不认为上京真的就是如此短视他能看穿的,汤行张朴
这些宰相和...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33 商瞎子进京被直接双规
老婆(虽然还没找到)涉嫌杀害某图解次友人
赫赫
真芗点头赞同商成的看法事实上,兵部也是如此判断兵部以为,在内部稳定之前,东庐
谷王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报复;只有在草原上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彼此的不信任
得到缓和之后,突竭茨人才有可能就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在一两年之内,燕山
与渤海西的局面将会进入一个相对的缓和期,燕山持续数年随时都面临突竭茨人寇边的
恶劣局势也将得到极大的缓解这些大赵有利,燕山和渤海两个卫镇都有一定的时间进行
恢复
商成低垂着眼睑,胳膊放在茶几上,手握着茶盏,默不作声地听着真芗长篇累牍转述兵
部的判断
从内心里说,他对真芗说的这些话很不以为然这都是什么时候了,上京居然还在奢谈什
么恢复是的,在未来的一两年里,只要大赵不主动出击,忙着稳定内部的突竭茨人多半
不会来挑衅,一个没有大战事的短暂的“和平”前景完全可以预期但这并不是什么缓和
期,而是双方积蓄力量的阶段,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可以想象,当东庐谷王彻底平
息突竭茨左翼各部之间的矛盾,当突竭茨人在连续的失败中总结出经验吸取了教训,那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一场加激烈残酷的战事
当然,虽然心里很...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40 | 34 佛子行(无著菩萨著)
那莫罗给夏雅!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
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
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
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说佛子行。
已获暇滿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
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
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
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形。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
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
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
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止正士灭罪业,功德增如上弦月,
殊胜上师较自身,更为珍爱佛子行。
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
故知殊胜无欺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事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
是故为度无边众,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
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
自身受用三 |
|
a*******g 发帖数: 867 | 35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欢喜行。
此菩萨为大施主。悉能舍离一切所有。等心惠施一切众生。施已无悔。不望果报不求名
誉。不求生胜处不求利养。
但欲救护一切众生。欲摄取一切众生。欲饶益一切众生。欲学一切诸佛本行。欲正忆念
诸佛本行。欲得清净诸佛本行。欲得受持诸佛本行。欲显现诸佛本行。欲广说诸佛本行
。欲令一切离苦得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欢喜行。
菩萨修欢喜行时。一切众生欢喜爱敬。随诸方土有贫穷处。菩萨愿往生彼。豪贵大富财
宝无尽。于念念中有无量无边无数众生。诣菩萨所。白言。仁者。我等贫窭靡所资赡。
愿垂慈救得济生命。菩萨念念应其所须。悉令满足靡不欢喜。
菩萨不以求索烦重而生忧恼。但发无上大慈悲心施无厌足。欲令常来。来已称庆倍复欢
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众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请不求自来教诲。发起我心
修行佛道。我今应当如是修学。普令众生悉得欢喜。
我于三世所修功德。愿速成就清净法身。神力自在。悉令众生随其所须皆得欢喜。以此
功德。令诸众生悉成正觉。度脱无量众生。悉令究竟无余涅槃。我当先令一切众生满足
诸愿。然后我当成等正觉。
离我想众生想。我所想寿命想。种种想福伽罗想作者想。法界众生界空无差 |
|
l*****4 发帖数: 188 | 36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
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
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
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
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或转短命
得寿延长,或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故知:一句弥
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
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
获现世身心安乐。 |
|
G**W 发帖数: 1865 | 37 如来藏,阿赖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
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
导下,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
是更无所有,还有一个东西在,如...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8 阿赖耶识是三轉法輪唯識系經典所用的名詞,也講成如來藏,真如,法身,一切種子識等.
佛典的每一系都有關連,只是大多數人看不清楚而無法連貫,就如同你自己所說的:『这
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修的是什么 呀?』, 因為
你看到的只是在現象界七轉識(生滅性的妄識)的作用, 但是你還未了解現象界背後有非
現象界的存在, Let's assume 你是佛教徒,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
主体,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
藏就是轮回的主体,离...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三乘佛法, 并非只是现象界的缘起性空而己, 拨一切法空的断灭论, 是佛法中最大的
邪见』 :
如来藏,阿赖耶识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麼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麼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麼累,只管喫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麼是什麼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麼在轮
回,我们怎麼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麼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麼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
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
导下,这样改...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40 我这辈子干得最漂亮、最棒的一件事,就是皈依三宝,受持佛法。自读了《金刚般若波
罗蜜经》后,我就认定,能说出这么高尚、深刻、无私和智慧话语的人,一定情怀高贵
,品格绝尘。这样的人,当得起人类最尊贵的崇仰。
在阅读了其他佛典和大德们的开示后,我决心听从佛陀的教诲,如理如法地修习,以期
有朝一日能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佛陀对我来说,有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我喜欢孔子,欣赏老子,称许庄子,赞同荀子,但能让我心甘情愿五体投
地致以崇高敬仰的,唯有佛陀。
热爱佛陀,就要实践他的教法,弘扬正信的佛教,将法雨遍洒娑婆。我知道,这只是一
种非常美好的愿望,它近乎梦想。但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实践佛法,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
态度,却是不难做到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明白地了知,修行不仅仅是诵经、
打坐,它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唱歌、品茶、爬山、呼吸、修剪花枝及做饭。
工作时,我们在修行;散步时,我们在修行;清晨或者深夜,我们都在实践佛法,沐浴
在一片法喜里。
如果佛法不能落实到生活中,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求解脱呢?现撷取几个段落,来说明佛
法对我生活的影响。
一、...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1 “无因唯缘论”,只有六个论的說法不但走不出死胡同,而且害死人啦!
如来藏,阿赖耶識就是法界實相,阿赖耶識於佛法修証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因為死時五陰己滅, 这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了!
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
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因什麼作
用在轮回,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
轮回的主体,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
,如来藏就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
三转法轮经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
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yuanhuai (圆满), 信区: Wisdom
标 题: 普贤行愿品释 第二课(6) 忏悔支 索达吉堪布讲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7 15:06:07 2013, 美东)
丙三、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过去所造的诸恶业都是由贪嗔痴引发、以身语意造作的,如是一切罪业今天都在诸佛
面前发露忏悔。
不管什么人,只要是流转轮回的凡夫,无始以来肯定造过恶业,即生中也造过各种恶业
,既造过十不善业等自性罪,也造过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佛制罪。因此,
我们除了要通过顶礼、供养来积累资粮,还要通过忏悔来净除恶业。
众生造业的因是烦恼。如果一个人有了贪心,不管是贪人、贪财还是贪其他事物,都会
在贪心推动下造各种恶业;如果有了嗔心,不仅会焚毁自己的善根,还会造下许多恶业
;如果有了痴心,也会造作许多恶业。
众生造业的工具是身体、语言和意识,以十不善业而言,杀生、偷盗、不净行是身体所
造的,妄语、离间语、绮语、...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43 没看懂你反对啥。坛经这句,也是说世间人流连执着尘世间现象,不知道是梦幻泡影,
没说
‘世人的错误的将本质是乐的万事万物当成是苦的’。
我文言文学得不好,网上google了这段和白话翻译。
【原文】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馀,未明大意,
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
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
。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
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
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
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
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
之有?”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
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 阅读全帖 |
|
L******g 发帖数: 1371 | 44 「释迦牟尼的惑世任务」第十五章 谁曰无我?
作者:张开基
谁曰无我?言者何人?听闻者又为何人?信者何人?不信者又为何人哉?
印度教主张「梵我」,认为人有一个「真我阿特曼(AAtman)」,虽然曾经出现过「梵
我二元论」,但是,最终还是回归于「梵我合一」,认为「梵就是我,我就是梵(
Brahman)」。
释迦牟尼却反对有一个实存的「我」,主张「无我」,所以他在「三法印」中说:「诸
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盘」。意思是说:「各种事物和正在进行中的各种活动都是
变幻不定不恒久的,在各种森罗万象的现象中,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我』存在,人生最
终极的目标就是达到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涅盘状态」。
释迦牟尼关于「诸行无常」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宇宙的真理就是变易,所以当然是『
无常』的,而「诸法无我」这句话的本身也是可以成立的,确实不可能有一个『客观的
我』存在;就好像我们不能自己解剖自己的大脑来作研究,不能帮一个『客观的我』沐
浴梳粧打扮,所以「在各种森罗万象的现象中,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我』存在」;这样
的主张是对的,之所以没有出错,是因为因为他这句话没有说完;因为所谓『客观的我
』是相对于『主观的我...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阴阳先生这几年 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3 23:07:04 2011, 美东)
第四卷 第一百八十四章辞职
这个世间上的事情往往都是虚假的。.没有人能真正的看收飞,这话挺对,起码我心具是这么觉得的。 记得今天刚回哈尔滨的时候,去袁大叔的面馆儿里吃饭,袁大叔聚精会神看着电视,当时我还以为是袁大叔对考古之类的东西感兴趣,但是现在一想却并不是如此。因为他当时看的是黄巢墓的掘现场。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也十分的怀疑袁大叔了,这个和蔼可亲的面馆老板,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无话可说,如果不是有石决明的话,恐怕我和老易这俩傻小子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袁大叔竟然会隐藏的如此之深,一时间我和老易都没了言语。 良久,我抬起了头对着老易和石决明说:“先别想那么多了,你不是也只是猜测而已么?我想过了,张雅欣过几个星期不是要带我和老易去旅游吗?到时候我直接去问那个袁枚好了,我觉得还是摊牌比较好,毕竟咱们手里有...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三、 业的安立
1、逻辑不成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丁) 宗喀巴大师注解说“灭无自性是不许
阿赖耶识之因由”。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
任何有为法X都不是有自性的生灭的—— 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所以,无Y也
能生(丁-1)?
如果Y 是根境识,显然不能成立。只有当Y与X没有关系,则丁-1成立。那么,按照
应成派的逻辑,“X无自性是不许Y之因由”,应成派中观应该不许Y有。可是与X没有关
系的可多了,如中国境内的张三不小心跌倒所生受,此受非以自性灭,与美国人也没有
关系,要宣布世界上没有美国人吗?
主要的问题在于,“无Y也能生”成立的原因是“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还是“世
俗谛内观察的缘起中与Y的生无关的因缘条件”?“X(如“受”)非自性的灭”怎么就能
够作为前提,而有”无Y也能生”的结论?
丁命题如果成立,无阿赖耶的情形如阿罗汉舍阿赖耶入无余涅盘及无情的顽石也
能造业了。颂中所表达的是否是由于,业并非有自性地灭(丁1),果报没有阿赖耶也
能生(丁2)。(丁改进)
本文没有发现丁1和丁2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业感果真与阿赖耶...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47 (其他提到十二因缘的经文:简单的重复)
293经 所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
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乃
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296经 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
悲.恼苦。是名缘生法
297经 如实不颠倒正见。谓缘生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
.行。缘无明故有行
344经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圣弟子于行如实知。行
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无明
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无明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
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
347经 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
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耶
357经 (七十七种智)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缘
行智。非余无明缘行智。过去无明缘行智。非余过去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8
说涅槃是永乐,可是阿含经原文啊。阿毗达摩之类就更不用说了。
苦,是形容的世间有为法,也就是缘起的法啊。
南传的三法印,说诸行皆苦,可没有说诸法皆苦。
这里的行,就是行法,就是有为法,就是五蕴。
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法无我。 |
|
S**U 发帖数: 7025 | 49 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可能停留在世间定的阶段,深的则通于出世间。
这是经文本身的意义。
「大德!何者为无所有心解脱耶?大德!于此处有比丘,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无所有者
,』逮达住无所有处。大德!此称为无所有心解脱。」此无所有心解脱,是超越色与心
识的世间定。
「大德!染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愚痴是障碍。漏尽之比丘,舍弃此等,如断根无本
之多罗树,非使生成者,为未来不生之法。大德!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
等之最第一。然此不动心解脱,为依染欲而空,依嗔恚而空,依愚痴而空。」此无所有
心解脱为出世间。
南传的十六观智, 说到由(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门而生起行舍智。清净道论说∶
「因为行舍智是由三种随观而转起,所以说以(信、定、慧)三根为主而入三种解脱门
的状态。即是说以三种随观为三解脱门。所谓∶「此等三解脱门是引导出离世间的。(
即无相解脱门是)由屡观一切诸行为区限与路向,并以导其心入于无相界;(无愿解脱
门是)对于一切诸行由于意的恐惧,并以导其心入于无愿界;(空解脱门是)由屡观一
切法为他,并以导其心入于空界。故此等三解脱门是引导出离世间的」。
又说∶
(一)如果...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50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673
佛教的人生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 2011年11月30日晚上』
檀传宝教授致辞:
各位晚上好!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佛教界非常有名望的高僧——索达吉堪布。
堪布在佛教上有极高的造诣,曾前往欧美、东南亚多国弘法,近几年又应邀到北大、清
华、人大等国内很多著名高校讲学。今天来北师大是第一次,我们对此深感荣幸。下面
掌声有请堪布——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师大,心里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作个简单交流,讲讲“佛教的
人生教育”。
这个题目,好像是学校这边定的。我到大学里跟大家交流,题目有时候是校方定,有时
候是自己定。说实话,我今天没怎么去思维这个题目,刚才在路上还在想:“到底要讲
些什么呢?”但不管怎么样,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有一点心得,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谈
谈也未尝不可。
一、要有一颗感恩心
人生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有一颗感恩心。
我们现在拥有的学识和智慧,都源于自己的老师,因此,不管在求学阶段,还是从学校
毕业之后,何时何地都要记得老师的恩德。
刚才与檀教授交谈时,他也讲了自己和老师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