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费孝通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d
发帖数: 9770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冀朝铸:从费孝通说开去—兼论翻译被偷窃及知识分子独立人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9 09:02:31 2018, 美东)
我和费孝通先生没有关系。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在更是人鬼殊途的人。
(费先生于2005年以95岁高龄辞世。)
如果我有兴趣写一写费先生,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学科兴趣—社会学。
说起来,我第一次接触「费孝通」的名字,是在香港一份杂志里。该杂志叫「人物」,
是份自由知识分子的刊物。当时「人物」曾连续许多期每期都选载费孝通一篇旧文,是
关于美国人的性格和社会的。我读了十分佩服。当时,(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我正
在中文大学修读社会学,所以这一系列的文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同时,杂志编者对费
孝通先生的介绍,誉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山祖师,又叙述他在大瑶山作调查研究时不慎掉
进捕虎陷阱中,其妻王同惠女士召人救援时跌下溪涧丧生,读后不胜唏嘘。更由此觉得
费先生对学术的追求真是全个生命投入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
我和费孝通先生没有关系。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在更是人鬼殊途的人。
(费先生于2005年以95岁高龄辞世。)
如果我有兴趣写一写费先生,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学科兴趣—社会学。
说起来,我第一次接触「费孝通」的名字,是在香港一份杂志里。该杂志叫「人物」,
是份自由知识分子的刊物。当时「人物」曾连续许多期每期都选载费孝通一篇旧文,是
关于美国人的性格和社会的。我读了十分佩服。当时,(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我正
在中文大学修读社会学,所以这一系列的文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同时,杂志编者对费
孝通先生的介绍,誉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山祖师,又叙述他在大瑶山作调查研究时不慎掉
进捕虎陷阱中,其妻王同惠女士召人救援时跌下溪涧丧生,读后不胜唏嘘。更由此觉得
费先生对学术的追求真是全个生命投入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然而费先生的背景
如何,当时身在何处,我却一无所知,亦无暇寻求,只是觉得费先生十分遥远,高不可
攀。(其实,当时费先生在大陆,作为大右派正被下放到干校接受农民再教育。)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中文大学和美国匹斯堡大学的两个社会学系有合作计划,由后者派
来教授主持我们的社会学课程。他们的教授...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3
中国知识分子不能脱离底层
摩 罗
青年毛泽东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曾积极筹措款项,把自己的朋友送到法国去勤工俭学
。朋友们一再邀请他共赴法国,他两次在上海码头诀别众友,自己却坚持留在国内。事
后他给一位朋友写信解释他的选择:“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
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惟有带着中国地盘的经验到西方去留学考察,才能参透中西,收获真经。所以他要
留下来把中国地盘上的事情摸个透,也就是先吸足地气。在后来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
泽东一直深入民间社会和革命现场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直接的经验和认识,并亲自撰写
调查报告指导同党。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寻乌调查是其中突出的两个例子。曾国
藩、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陈独秀、蒋介石等等历代大人物都没有下过这
样的工夫,这是毛泽东真正的过人之处!中国如何才能摆脱被殖民的厄运和动荡困境,
只有毛泽东找到了破局的方法,为中国命运的转变(革命)开出了一条新路。这跟毛泽
东牢牢站在中国的地盘上,深深钻进底层泥土中,具有必然的联系。
简而言之,谁的胸中积累了关于这个地盘、...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杨绛是大家闺秀,文学大家,但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人,她有自己的个性,也是一个会毒舌、爱逗乐的人。她善于将生活娱乐化,任何生活中不堪的事,在她的笔下都变成了轻松的喜剧。但对于费孝通的初恋女友这回事,她直接说了:不。
杨绛走了回到了夫女身边(图源:VCG)
据凤凰文化介绍,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杨绛?她几乎是最长寿的文化老人,其文章却是最没有年龄感的,灵动如少女,清澈如婴儿。这种幽默今儿大概是与生俱来,“我不是故意逗乐的”。凤凰文化整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便常常笑她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杨绛回应:...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1530
5
费孝通的初恋“女友”:..的杨绛先生(图)
文章来源: 凤凰文化 于 2016-05-25 11:49:55 -

杨绛是大家闺秀,文学大家,但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人,她有自己的个性,也是一个会毒
舌、爱逗乐的人。她善于将生活娱乐化,任何生活中不堪的事,在她的笔下都变成了轻
松的喜剧。但对于费孝通的初恋女友这回事,她直接说了:不。
杨绛走了回到了夫女身边(图源:VCG)
据凤凰文化介绍,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杨绛?她几乎是最长寿的文化老人,其文章
却是最没有年龄感的,灵动如少女,清澈如婴儿。这种幽默今儿大概是与生俱来,“我
不是故意逗乐的”。凤凰文化整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便常常
笑她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
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
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618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eeyf (Abandoned Dog),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费孝通 社会学著作-《生育制度》 1981年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0 22:06:37 2015, 美东)
如果你在国内是学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这个帖子则是多余,班门弄斧。如若不是且有
兴趣,则继续往下读。
费老这辈子都是个“土”人。他的学术、著作都未曾离开过中国的“土”社会。也正因
如此,他是我们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开拓者。他的土和路遥的土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
向。老一辈人做学问态度真是没法挑剔。或许你还未曾了解,他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
色彩。他有两段婚姻,前一段爱情奠定理想却历经生死别离,后一段爱情甘苦与共、相
濡以沫数十载。
第一任夫人王同惠,宛如一颗流星,虽一闪而过但却点亮他的人生。费老和王同惠,在
他们婚后不久在广西大瑶山实地考察,迷路并与向导走散,费老误入瑶民布下的陷阱,
被野兽夹套夹住, 整个人被木石压住, 动弹不得。且他足部已受重伤,不能站立。王
同惠赶忙跑出森林求援,没想到从此一去不复...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eeyf (Abandoned Dog),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费孝通 社会学著作-《生育制度》 1981年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0 22:06:37 2015, 美东)
如果你在国内是学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这个帖子则是多余,班门弄斧。如若不是且有
兴趣,则继续往下读。
费老这辈子都是个“土”人。他的学术、著作都未曾离开过中国的“土”社会。也正因
如此,他是我们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开拓者。他的土和路遥的土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
向。老一辈人做学问态度真是没法挑剔。或许你还未曾了解,他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
色彩。他有两段婚姻,前一段爱情奠定理想却历经生死别离,后一段爱情甘苦与共、相
濡以沫数十载。
第一任夫人王同惠,宛如一颗流星,虽一闪而过但却点亮他的人生。费老和王同惠,在
他们婚后不久在广西大瑶山实地考察,迷路并与向导走散,费老误入瑶民布下的陷阱,
被野兽夹套夹住, 整个人被木石压住, 动弹不得。且他足部已受重伤,不能站立。王
同惠赶忙跑出森林求援,没想到从此一去不复...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618
8
如果你在国内是学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这个帖子则是多余,班门弄斧。如若不是且有
兴趣,则继续往下读。
费老这辈子都是个“土”人。他的学术、著作都未曾离开过中国的“土”社会。也正因
如此,他是我们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开拓者。他的土和路遥的土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
向。老一辈人做学问态度真是没法挑剔。或许你还未曾了解,他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
色彩。他有两段婚姻,前一段爱情奠定理想却历经生死别离,后一段爱情甘苦与共、相
濡以沫数十载。
第一任夫人王同惠,宛如一颗流星,虽一闪而过但却点亮他的人生。费老和王同惠,在
他们婚后不久在广西大瑶山实地考察,迷路并与向导走散,费老误入瑶民布下的陷阱,
被野兽夹套夹住, 整个人被木石压住, 动弹不得。且他足部已受重伤,不能站立。王
同惠赶忙跑出森林求援,没想到从此一去不复返。当王同惠急急忙忙行进至半山腰处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席卷而来……次日傍晚,有人发现了费孝通。他得救了。第七天
,在湍急的山涧中,人们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此时她与费孝通结婚才108天, 乃天妒
良缘。
而第二任妻子孟吟就像一颗恒星,长伴左右而持续散发着光和热;这段姻缘由费老的哥
哥费振东撮合...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10046

余世存
95岁高龄的费孝通先生仙逝,朋友让我来说几句。对费老这样一个有着时空广度和精
神密度的历史人物而言,说什么都显得挂一漏万,都难以言喻悼念者的感情。虽然,寿终
正寝,盖棺论定,赞生送死不辞,小子何敢让焉?
实际上,对费孝通先生来说,他的晚年“余热”不断,但他的事功立言早已“论定”
。网友们知道,用引擎搜索,可以搜索出各类百科全书、名人词典、人物传记中有关费老
的简历、介绍和纪传。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型学者,他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都
是社会学调查和理论的经典之作,他是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最坚实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
成立前,他和挚友储安平等人还是接力于胡适之等五四前贤的又一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
代表人物。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他又出任了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是国家领导人和
社会活动家。在种种可见的成就面前,他“桑榆为霞”的努力,如周游全国市场的调研、
出版文集、92岁讲大课、回忆他早年的师友,等等,都是“老骥伏枥”的修身惯性使然。
但如果我们回顾他的
f*******n
发帖数: 588
10
来自主题: Sociology版 - 费孝通
费孝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简历
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苏吴江。
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
1936年底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师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江村经济》,又译《中国农民的生
活》。
1938年夏回到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持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
研究室。
1940年—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
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于民主爱国运动。
1945年起历任西南联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
1945年—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
1952年—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7年—198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人类学教授。
1978年—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起任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
1980年—1982年任中
e******p
发帖数: 78
11
费孝通
费正清
费玉清
傻傻分不清楚
wh
发帖数: 141625
12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口学家;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哈佛汉学家、历史学家,《剑桥中国史》主编之一;
费玉清——台湾歌手……
e******p
发帖数: 78
13
我知道有这么三位,但是记不住哪个是哪个,尤其费孝通和费正清经常搞乱。都怪非正
清,一个老外整个跟中国人名字一样的
d*****u
发帖数: 17243
14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费孝通)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
费孝通
学术反思是这几年来我为自己定下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要求自己对过去发表过的学术思
想回头多想想,我的思想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这样想,现在看来是否还有点道理,是否要
修正,甚至改动。这可以说是我个人的“文化自觉”。学术反思是对个人而说的,文化自
觉是学术反思的扩大和发展。从个人扩大到自己所属的文化,从个人的学术发展扩大到一
门学科的演变。学术反思是个人要求了解自己的思想,文化自觉是要了解孕育自己思想的
文化。因为要取得文化自觉到进行文化对话,以达到文化交流,大概不得不从学者本人的
学术反思开始。学术反思到文化自觉,我认为是一脉相通的。
我这篇文字,其实不仅是我个人的学术反思,思想的再思考,也是对我所学到的社会人类
学的反思,对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还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自觉的尝试。
我觉得,人类学也好,社会学也好,从一开始,就是要认识文化,认识社会。这个认识过
程的起点,是在认识自己。我这个人作为一个生物体,是在既定的文化里边长起来的,一
切离不开自己所属的文化。但是尽管如此,要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这个事情并不容易。
我记得一九七九年我访问芝加哥的时候,已经提出cro
k******k
发帖数: 6800
15
李恭忠:“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
——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内涵
[摘要 ]“江湖”是熟人社会以外混沌、非透明、乏规则的互动空间。在这种互
动空间里,形成了历时性的“江湖”传统。它在组织模式上体现为模拟血缘关系的异姓
结拜和结盟拜会,在价值模式上体现为等差有序、内外有别的“义气”。“江湖”传统
表面上看主要存在于下层群体当中,实际上深嵌于常态文化体系之内。“江湖”作为一
个独特的视窗,在中西学者熟悉的“儒教中国”、“帝制中国”、“乡土中国”等局部
意象之外,提供了一个关于传统中国的整合性框架,即“江湖中国”。由此,传统中国
社会结构的立体特征能够得到完整呈现。基层的乡土社区层面,呈现为费孝通所说的“
差序格局”特征,顶端的“庙堂”层面同样如此。而介于乡土社区与“庙堂”之间的混
沌“江湖”,仍旧要援引熟人世界的结构模型,同样讲究差序之别。这种一般社会层面
的事实证据表明,“差序格局”概念确实具有立体社会结构内涵。
[关 键 词 ]“江湖”义气 熟人社会 差序格局
“江湖”是熟人社会以外混沌、非透明、乏规则的互动空间。这种社会互动空间有
哪些特征?它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及内涵?...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6
https://www.jianshu.com/p/2d4dc9229d07
宋剑平
2017.12.03 11:23
(相信博学的费老会原谅晚生的异论,对费老理论的念念不忘应该是对老先生最好的缅
怀吧,同时也希望同仁指正我的观点,共步老先生们走过的求识之路。)
费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已成为我们研究的定式,但如果以概念来检验概念,
我觉得费先生忽视了“民族”和“中华民族”本身具有的政治属性和形成的历史,这两
个词汇真正涵义和国人习惯的望文生义式的理解大不相同,“以为民是人们,族是种族
,民族就是一国之内的许多不同样的人民,于是血统和语言自成一格单位的他们称之为
一个民族,甚至宗教和文化自成一个单位的他们也称之为一个民族,而同国之中就有了
许多的民族出现。”(1)“多元一体格局”实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描述,如果用来描述
“中华民族”这一政治词汇,会造成理论和政策的混乱,严重的会埋下分裂的种子。
一、对“民族”概念的理解错误
早年,针对顾颉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中提出“留神使用这‘民族’二字”的观点,
费先生发表了《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指出少数民族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受到尊重,
不同的...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1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谢泳:论中国知识分子
1.常遇到一些朋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好文章,我总是这样回答:好文章都在网上。
2.一般说来,凡是批评的声音,最后证明总是对的。
3.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被查封过的报纸不是好报纸!
4.过去学美国历史,曾记住林肯说过的一句话:"让民众了解事实,国家定会安然无恙
。"这句话后来成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句名言,因为在美国人的理念中,民众有知情权。
5.宣传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很厉害的,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这可说是对宣传的最好解
释。
6.这一百年间,谁最爱这个国家?谁最关心这个国家?谁最能替老百姓说话?谁比较最
能不计自己一时的利害得失而为国家的命运着想?我想了想,还是知识分子。
7.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个时代政治宽容的主要标志,在这方面,大陆这五十年实在是
乏善可陈。
8.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作家不是自由写作的群体,而是权力控制下的宣传力量。
9.对于多数知识分子来说,对于新时代的政治要求,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抵抗性,可能是
他们后来悲剧命运的开始。
10.不信任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基本特点。中国在五十年代顺利走上苏联道路
,就是因为听不进知识分子的意见。
11.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政...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junchangeb (七十龄童),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大理這三条人命是谁杀害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6 14:49:59 2014, 美东)
铁流 来稿
云南省大理市难友杨周奇在甲午年夏季,向我发来一封邮件,诉说他58年前目睹的一桩
奇特寃案,有三条人命被害而死,其中两位是孩子的妈妈,一位是他高三同学解效同—
—不满17岁的该子。此案至今没个下落,无法找出施暴与稚闭撸钊硕笸筇鞠ⅰbr />
1、案件所发地“大理一中”
云南大理有悠久的历史,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
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這
里世世代代聚居着白族、彝族,汉人只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故新政伊始即各为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际乃是中共任令官员,大到州长,小到校长。
这里风景绚丽,山青水秀,既有碧波万里的洱海,又有花团锦簇终年积雪的芲山,还有...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1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大理這三条人命是谁杀害的?
铁流 来稿
云南省大理市难友杨周奇在甲午年夏季,向我发来一封邮件,诉说他58年前目睹的一桩
奇特寃案,有三条人命被害而死,其中两位是孩子的妈妈,一位是他高三同学解效同—
—不满17岁的该子。此案至今没个下落,无法找出施暴与稚闭撸钊硕笸筇鞠ⅰbr />
1、案件所发地“大理一中”
云南大理有悠久的历史,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
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這
里世世代代聚居着白族、彝族,汉人只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故新政伊始即各为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际乃是中共任令官员,大到州长,小到校长。
这里风景绚丽,山青水秀,既有碧波万里的洱海,又有花团锦簇终年积雪的芲山,还有
下关风上关月的妙景。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
,“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我先后去过大理三次,有两次是玩,一次是参加右友
聚会,研讨57反右深层次问题。
大理一中,原名“大理省中”,是民国时代由云南省政府拨款成立的。抗战时期北方逃
难的... 阅读全帖
i*********t
发帖数: 5873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白岩松:夹缝中的良知和智慧
想了解储安平,看章诒和不行。
储安平与“党天下”。
戴晴
1.
【帽子】(mao•zi)①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作装饰的
用品:一顿~。②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不必用~压人;批评应该切合实际、有内容
,不要光扣大~。
——《现代汉语词典》
帽子这字眼,如果不考虑它的第一个含义,在中国近现代(可能也只在中国近现代
)以来最风光的一次,要算是1978年了。那年,从春天到秋天,至少有两则关于帽子的
文字,扰动了中国(恐怕还不只中国)上百万人的心。它们是:
《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统战部上报,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
复。
《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1978年9月17日。
一年半之后,1980年5月8日,55万余顶右派帽子已全部摘去——它们是在1957年夏
天和以后的几个月里被陆续制作出并扣在别人头上的。如果不考虑其中一部分人已在
1959-1964年间陆续获摘,到了1980年,真正以皮肉俱全的头顶享受到大自然的空气与
阳光,并且还享受到那帽子压出的凹痕已不再被人视为种性表记的快乐的,只剩下10余
万了。
帽子已不复存在,对当初“戴帽”...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7788
21
☆─────────────────────────────────────☆
GUSU (唐寅) 于 (Fri May 21 03:02:37 2010, 美东) 提到: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百年校训依在,静静地注视着一百一十个春去秋来,一
百一十届莘莘学
子,一百一十年的苏州大学;无数个日夜里,以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的怀抱,养育
了无数年轻的
学子们,也放飞了他们渴望翱翔的心。
费孝通: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1910——2005)苏州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出生于吴江县县城。
1928年,费孝通考入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
会学系,
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赴英,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
获博士学
位,撰写并发表了《江村经济》等著名论文、文章,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同
时,他积极投身
反对内战、主张团结,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运动中,成为著名的“民主教授”。
费孝通对于中国社会学有着令人瞩目的贡献。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以前,费老关于
社会学的大部
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乡土中国...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2
2011年恰逢杨绛先生百岁生辰,《百年风华:杨绛传》(京华出版社)出版。
五十年后,针对“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一九四九年为何没有离开内地”的问题,杨绛答道:“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能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有时候,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艰难且漫长的竞赛。
尚是杨绛80岁寿诞时,夏衍曾为其题词:“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识,独铸伟词。”20年后,题词人已仙去,而杨绛仍活着。
她在这世界上,已经整整百年。她是钱锺书夫人,是文学、翻译大家,是上世纪知识分子风华年代的亲历者。她的存在,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钱锺书在世的时候,几乎不见媒体记者。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也如出一辙,她曾对记者说:“我其实很羡慕做一个记者,假如我做记者我就做一个像《焦点访谈》那样的跟踪记者,或者战地记者,有一定危险性和挑战性。但是,我不愿做追逐名人的记者,访什么名人呀!”
然而,罕逢百年寿喜,出版界也迎来了盛世,形如《百年风华:杨绛传》等一批相关图书问世。即便杨绛本人低调,她的人生,仍是值得一书。
“缘起一面”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3
杨绛先生104岁-岁月难掩她的风华

来源:原载《文史参考》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
从容。”
7月17日杨绛先生104岁的生日,记得去年的今天,也在微信里祝她生日快乐!时间真是
如流水般地飞逝,杨绛先生像一种见证,一种人性的力量与光辉的见证,百年的岁月风
尘难掩她的风华。
安之若素,淡然处之,她历尽沧桑后的温润平和是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的一汪清泉。
让我们对这位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老人说声:生日快乐!
杨绛真乃百年罕见之奇女子
作者:黄薇
多年前,钱锺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
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
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
栖身之处。
自1977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
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3年无情而漫长,而...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16
24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追忆一代大师的足迹
http://www.56-china.com.cn/china05-12/05-07q/zgmz05-07mz3.htm
编者:一代学术大师费孝通先生2005年4月24日逝世,享年95岁。作为中国著名的社会活
动家、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生命史可以概括为“志在富
民,行行重行行”。因为他毕生致力于“从认识中国到改造中国”,并始终孜孜不倦地探
索中国社会。早在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深入中国社会,就从少数民族地区入
手,将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他社会调查研究生涯的起点。作者徐平教授是费孝通先生培养的
唯一从事“边区开发”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在这篇我们特约他专门为我刊撰写的回顾费老民族研究
思想的文章中,展示了一代学术大师“志在富民”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挚爱之情。
追忆一代大师的足迹
——费孝通的民族研究思想
文/徐 平
大瑶山:付出生命代价的民族研究起点
1935年费孝通即将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人类学专业毕业,并计划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
进一步深造。导师史禄国先生要求他在出国前,先到一
w*********g
发帖数: 30882
25
甘阳:穿透中国灵魂看西方精神
发信站: 燕南社区 http://bbs.yannan.cn
编者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北大演讲时, 也曾谈到应该如何认识中国 :如何和深刻全
面的认识中国。基于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渺小的个人见识在如此庞大的文明面前
无从下手,非常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状况:每个人都认为中国是这个样,而其实他们的
感知之间的差异却极其明显。
如何认识中国,基辛格博士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个挑战 !
面对和平与发展,东西方的需要了解,需要应对这个挑战
100多年来实际上我们都是用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的。中国人从
20世纪以来,当我们说“中国是这样这样”时,实际总是隐含着“西方是那样那样”的
看法。20世纪以来,所有谈论中国其实都是在做这类比较。
历史惯性与时代步伐
从时代的连续性着眼,我们不应该把改革25年来的成就与过去的时代对立起来,而是要
作为一个历史连续来思考,我认为我们需要摆脱那种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把改革的25
年完全孤立起来,把它与前面的中国历史对立起来,同样,我们也不应该把现代中国与
中国的历史文明传统对立起来,而是要看传统中国与现代...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36289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今天看到的,中国农村现状ZZ
应和新宠那贴
作者:王君柏
来源:天熹策论
2015年7月下旬,我回湖南老家看望老人。前后正好一周,天气炎热,每日不过在家闲
坐打发时光。其间有人来聊天,尽量把来访者当成一个访谈对象,往往一谈就是数小时
;偶尔也到邻居家坐坐,所到之处,都自觉当作一次调查,每日略作笔记。回无锡后,
根据笔记,稍加整理如下,权作回乡散记。
1、星散的人口
我的村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曾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
有所养,幼有所乐,虽然物质生活还是很艰苦,但因为刚刚实行责任制,大家都满怀希
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希望使人精神焕发,做起事来,劲头十
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也就大大提高。这次回家,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
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幸
福感并不强烈,尤其是展望未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多是不确定的阴霾。
在老人的帮助下,我们回忆起三十年前的人口状况。1985年左右,刚分产到户不久的时
候,村子里的人口,一共是132人,这些人中,老中青搭配合理,尤其是青年一代人,
所占比例差不多是半壁江山,所以,那时感觉未... 阅读全帖
U*E
发帖数: 3620
27
甘阳:穿透中国灵魂看西方精神
发信站: 燕南社区 http://bbs.yannan.cn
编者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北大演讲时, 也曾谈到应该如何认识中国 :如何和深刻全
面的认识中国。基于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渺小的个人见识在如此庞大的文明面前
无从下手,非常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状况:每个人都认为中国是这个样,而其实他们的
感知之间的差异却极其明显。
如何认识中国,基辛格博士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个挑战 !
面对和平与发展,东西方的需要了解,需要应对这个挑战
100多年来实际上我们都是用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的。中国人从
20世纪以来,当我们说“中国是这样这样”时,实际总是隐含着“西方是那样那样”的
看法。20世纪以来,所有谈论中国其实都是在做这类比较。
历史惯性与时代步伐
从时代的连续性着眼,我们不应该把改革25年来的成就与过去的时代对立起来,而是要
作为一个历史连续来思考,我认为我们需要摆脱那种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把改革的25
年完全孤立起来,把它与前面的中国历史对立起来,同样,我们也不应该把现代中国与
中国的历史文明传统对立起来,而是要看传统中国与现代...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8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小农没有出路
第一部分 小农没有出路——从土改到农业集体化
建国之后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指由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
农业集体化运动。该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土地私有制被消灭,所有的农民都被纳入基层农
村组织当中。
今批判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言论主要基于下列原因:其一,内战时期(或者按官方术语来
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耕者有其田”为号,打土豪分田地,
使佃户成为自耕农。农民获取了土地,从而支持共产党,中共依此得天下。而得天下之
后,竟翻云覆雨,又夺走农民的土地,将自耕农变为连佃户都不如的国家农业雇员。自
食其言而又恩将仇报,实属寡廉鲜耻。其二,农业集体化导致大饥荒,饿死成千上万的
人,故罪大恶极。
首先必须承认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农业集体化却是中国必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华
民族发展最有利的选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的“
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走现代工业化道路的大门。而且农业集体化泽被后世。其遗产
直到改革开放私有化时期还在发挥作用。这道理有点复杂,我甚至怀疑当时的中共领导
人也未必能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起初只是想模仿苏联而已。所以说...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9
南师大14名学子日前喜获2011年费孝通奖学金,其中女生13人,男生仅1人。男女生如此不成比例,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费孝通奖学金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奖学金,旨在鼓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该奖学金在江苏仅设于4所高校,南师大是其中之一。
11月15日23点零5分12秒,一篇以“阴盛阳衰!南师费孝通奖学金13女1男!”为题的帖子,出现在仙林大学城资讯门户网“XL7788”上,并配了一幅相当醒目的主题漫画“阴盛阳衰,拯救男孩”。帖子在“XL7788”网上一露面,即引来大批围观者,截止17日晚9点记者发稿时为止,浏览的网友已达1652人次。
有趣的是,这篇网帖既感叹13:1的悬殊“伤不起”,又在列出全国部分省属高校国家奖学金“阴盛阳衰”排行榜后说:“全国所有省市高校女生获得奖学金的人数都比男生多,并且无一例外。可见女生已经在全国所有省市高校中占据了绝对的不可撼动的优势地位……女生的强势不仅表现在奖学金上的优势地位,在社会、学校、学院、班级等各类工作中,都表现出了超人的积极性与能力。”
“女生为什么这么猛?差距到底在哪里?”该网帖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吴晗在反右中批判罗隆基(ZT)
毫无疑问,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吴晗是专制的受害者。可是,吴晗不仅仅是专制的
受害者。他还是专制的帮凶。在文革前的反右运动中,吴晗积极地帮助毛泽东迫害其他
知识分子,先把别人的言论无线上纲,然后再往死里整,就像后来的姚文元对他那样。

吴晗在民盟召开的对章伯钧和罗隆基的批斗会上,做了题为《我愤恨!我控诉!》
的发言,火力十足。吴晗揭露章伯钧说,章伯钧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他说:只要我们两
人合作,什么事都好办。对此吴晗上纲上线地说,章伯钧要对中共进行“政治讹诈”,
“以帮助之名行篡夺之实。”
在民盟召开的对罗隆基的批判会上,吴晗代表民盟左派第一个发言。他登台便骂,
骂罗隆基是“撒谎大家”,骂他“从腐朽的英美资产阶级那里学会一套撒谎学和诡辩术
,无耻到极点”。接着,吴晗用大量篇幅揭发罗隆基的反共老底,说他“早在20年前
就向日本帝国主义献计,企图联合反共了。”
历史学家吴晗对罗隆基个人历史的叙述还在其次,而其中的两条揭发材料,因颇能
突显罗隆基的政治意向,才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内容。一是解放前夕,吴晗从上海转到解
放区,罗隆基托他带封信给沈钧儒,信中罗隆基要求沈老“代表...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12056
31
“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开始了,费孝通仿佛从天堂坠入地狱。他说:“所有的脸都
突然转过去,一周之中!”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中科院召开的“反右派”斗
争座谈会上发言:“费孝通的这些文章充分表明了主张‘恢复’社会学的真正用意,这
种主张和章、罗联盟的整个政治阴谋完全合拍。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费孝通所提出的这
些问题正是资产阶级右派这个时期中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主要题目。”连北京大学校长
马寅初也有一篇题为《我控诉费孝通》的发言稿。”
z**********e
发帖数: 22064
32
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yehuazhongnanhai/gx-123120
2015-12-31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yehuazhongnanhai/gx-123120
资料图片:中国“两会”现场。(AFP)
说荣毅仁这位顶着“红色资本家”光环的“从党外人士中产生”的国家副主席居然是一
个“中共地下党员”一事因为荣老板故去而被中共政权羞答答地对外公开之后,广大中
共党员们都非常奇怪,共产党一九四九年以前“打天下”的时候在“国统区”里发展“
地下党”,如今“坐天下”已经几十年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干这种偷鸡摸狗的勾当?
更有网友据此相信,既然在被邓小平任命为国家副主席之前即已经连任过全国政协副主
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荣毅仁是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任上被接纳加入中共的,
那么其他所有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所谓“党外副委员长”和“党外副主席”们岂不也
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众所周知,中共政权自一九四九年建立中国大陆政权之后陆续“包养”的“政治花瓶”
已经不尽基数。每五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在网上发表文章《政改难产之困》指出:“今后中国共产党
的领袖所能做出的唯一可望载入史册的大事情,就是引领这个党体面地淡出历史舞台”
;引发如潮好评,反响相当热烈。
不过也有人说,郑也夫写这样的文章,还是走的进谏上书的老套路,是对牛弹琴,与虎
谋皮,还是对共产党抱幻想。
不对。郑也夫这篇文章并不是专门写给最高领导人的,而是公开发表在网上面向公众、
面向全社会的,怎么能说是进谏上书呢?另外,郑也夫分明写到“共产党几乎已经完全
丧失了自我纠错的机制”,怎么能说是对共产党抱幻想呢?
郑也夫在他的文章里讲到如下一段往事:
“1948年1月,在中共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三个月后,费孝通在他反对暴力土改的
文章《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中写道:‘历史并不常是合理的,但是任何历史的情
境中总包含着一条合理的出路,历史能不能合理发展,是在人能不能有合理的行为。一
个被视为书生的人,有责任把合理的方向指出来,至于能不能化为历史,那应当是政治
家的事了。’”
7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费孝通这篇文章。请问在当时,费孝通发表这样的文
章对不对呢?他该不该发表这样的文章呢?如果你批...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899
34
文中的意思好像是想说,她这样的不是流氓的对象(意思是流氓不懂欣赏她),但是强
调费孝通追求了她一生,而她就拒绝了他一生。看文中那几句拒绝费孝通的话,好像还
拒绝得挺狠的。
我比较8挂,去google了一下费孝通,这人年轻的时候长得挺周正的一个男子,还读过
很多书。这么锲而不舍地喜欢杨绛这样的女人(流氓不喜欢的那种),我反而觉得有内
涵的是费孝通。
s***a
发帖数: 2141
35
(本文曾被历史版五毛版猪删帖,这年头,删帖、和谐,就是做好的广告)
昨天在我党的一个重量级的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读完后俺大吃一惊。如今我党培养的年轻写手的历史知识怎么如此匮乏?居然连中国
共产党党史都没读过就来党报上写文章。“挟洋自重”这种话怎么可以乱说?这不明摆
着让我党难堪吗?
说起“挟洋自重”这件事,这还是从我党开始的。在我党成立之前,虽然那些满清遗老
遗少们也崇洋媚外过,但“挟洋自重”这件事和他们不沾边。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挟洋
自重”事件,要追溯到1926年4月在北京发生的那件事。那个时候张学良的老爸张作霖
的奉系部队控制北京,搞了个“安国政府”。张作霖当时的对手是冯玉祥。那时冯玉祥
开始和国民党、共产党勾勾搭搭,这就让张作霖对共产党、国民党也很恼火。而代表共
产党和国民党和冯玉祥联络的,便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革命先烈
李大钊同志。张作霖在东北和老毛子较量过多次,很不喜欢老毛子。李大钊同志不但是
中共中央负责人之一,也是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他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演说:“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12月7日,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北京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专访。有网友希望厉以宁给学生李克强的中国经济答卷打个分数,厉以宁给出了“优”的评价,并表示:“现在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强国论坛网友问:“李克强、李源潮、陆昊、龚方雄都是您的学生,您对李克强的中国经济答卷给出多少分,对新一届政府的政绩怎么看?”
厉以宁说:优。我给学生当初上课的成绩是优、良、中、劣,优里95、93分很难定的,因为社会科学是比较模煳的概念。这一年习近平同志、李克强同志在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措施,两个最重要的,一个是社会的稳定,一个是把经济改革往前推。经济改革如同人的健康,是最要紧的,经济机制一定要完善。假定依靠吃药、打针,那就变成了宏观调控的依赖症,宏观调控的依赖症往往是大起大落。所以这一年几次会议上,我都反复提到了改革,改革不能错过时机,现在是改革的最佳时机,现在错过将来会后悔
网友提到的厉以宁的四个学生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1988年共同拜入厉以宁门下。1991年8月,厉以宁曾把三名弟子李克强、李源潮和孟晓苏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一本书,并为书的其他章节作了补充,加上股份制的内容...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31─1934年死亡率
跟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对比的话,数据不好说。
费孝通调查的是36年太湖南边的一个村,总人口1458人。有关的数据是:
6-10岁儿童人口比0-5岁儿童人口少33%。当然,一个原因是村子太小,数据波动大;
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31年之后的经济状况比31年之前强,导致小孩增多。
费孝通同时还提到有明显的杀婴现象,不过没有数据。
另外一个我怀疑国民党搞大规模人口调查的能力。
s****y
发帖数: 704
38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609/9957.html
一、前言
传统中国县以下的基层权力结构,始终是中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
。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即巳注意到“从县衙门到每家大门之间的一般情形”
“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中国传统中央集权的专
制体制和地方自治的民主体制打交涉的关键。如果不弄明白这个关键,中国传统政治是
无法理解的” 。在中国二千年来的地方政府层级变迁过程中,县级政区是最稳定的一
级基层政区。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到县级为止。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认为县衙以下处
于一种 “权力真空”状态。事实上,在县衙以下的基层社会,实际存在着三个非正式
的权力系统在运作:其一,是附属于县衙的职业化吏役群体。如清代州县吏役人数,大
县逾千,小县亦多至数百名 。其二,是里甲、保甲等乡级准政权组织中的乡约地保群
体。这一群体每县亦有数十至数百人不等 。其三,是由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吏
组成的乡绅群体。据张仲礼研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士绅总数巳达到100余万 ,平均每
县有六七百名...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39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4620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2004-12-31 魏宏运 李金铮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3,中国经济史论坛扫校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评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
魏宏运 李金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300071;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07100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学术界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进行了讨论,结果似乎
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尤其对20 世纪前半期中国农村的发展与不发展,这个在半个
世纪前中外学者就争论不休的问题,仍有扑朔迷离之感。显然,必须进一步挖掘资料,
特别是个案分析资料,首先搞清“是什么”。近年,又有不少新成果、新观点推出,其
中侯建新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新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
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简称《农民》),正是一项颇为
珍贵的、以20世纪上半叶冀中11个村庄为剖析对象的个案...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0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007
回到1957年,正是二战后欧洲、日本,乃至苏联从战后复兴,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
候,也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从军用转移到民用的时候,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已经崭
露头角。日本、德国由战败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成了发展
经济的“四小龙”。这时,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得也还比较顺利。国民政府在抗
战爆发前夕,就筹划了中国的大学以及大量研究机关,全部内迁,以为战后复兴储备人
才、培养人才。这时中国学者的学术水平,在若干学科方面,在世界上还处在前沿地带
或接近前沿地带。中国进行了八年抗战,三年内战,是国民党为共产党准备了储备了培
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如果毛泽东善待知识分子,那么,全心全意搞建设,即使是按照计
划经济模式搞,中国的复兴还是会比较快的,甚至是指日可待的。
但是,毛泽东太嫉恨知识分子了。他只有中学水平,上学时绝对不是一个学习好的好学
生。他自己是这样陈述的:“从前我在学校里是不守规矩的,只是以不开除为原则的。
考试嘛,五六十分以上,八十分... 阅读全帖
h******o
发帖数: 5
41
真不知道那帮脑残的记者想的是什么?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24/141521526235.shtml
南都周刊记者 周鹏 实习生 吴桂霞 贵州报道 摄影_孙炯
“我属于一个尴尬的民族,一个被承认又被否认的民族,一个即将消失民族——穿
青族”。
10月26日,以这句话开头的一个简短的帖子,在用户数量已超过两千万的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上引发了关注。网名“笑楚”的发帖者称,在最近开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她的“穿青族”同胞们将面临民族成分被变更的危机。
这个闻所未闻的民族称谓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五十六个民族里并没有“穿青族
”这个成员。
50年前的定性
“在外面我很少跟人提起自己的民族,因为那听起来像是个神话”。11月7日晚,
在贵州省织金县城的一家嘈杂的小饭馆里,一位容貌秀丽的姑娘面色尴尬地对记者说。
这位姑娘就是“笑楚”。她的真实姓名叫李芊墨,32岁,一家网络公司负责人,现
居上海。
这里是李芊墨已经逝世的父亲的故乡。最近数年中,她每年都要回来一趟。她正在
尝试以织金县为探索源头,去揭开56...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3878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党挟洋自重的光荣传统小考zz
昨天在我党的一个重量级的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 读完后俺大吃一惊。 如今我党培养的年轻写手的历史知识怎么如此匮乏? 居然连
中国共产党党史都没读过就来党报上写文章。 “挟洋自重”这种话怎么可以乱说?
这不明摆着让我党难堪吗?
说起“挟洋自重”这件事,这还是从我党开始的。 在我党成立之前,虽然那些满清遗
老遗少们也崇洋媚外过,但“挟洋自重”这件事和他们不沾边。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
挟洋自重”事件,要追溯到1926年4月在北京发生的那件事。 那个时候张学良的老爸张
作霖的奉系部队控制北京,搞了个“安国政府”。 张作霖当时的对手是冯玉祥。 那时
冯玉祥开始和国民党、共产党勾勾搭搭,这就让张作霖对共产党、国民党也很恼火。
而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和冯玉祥联络的,便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 张作霖在东北和老毛子较量过多次,很不喜欢老毛子。李大钊
同志不但是中共中央负责人之一,也是国民党第一屆中央執委,他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說:“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而李大钊同
志曾代表中共立场,公开向当时的...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共産豬2),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我党挟洋自重的光荣传统小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9 22:57:29 2012,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365
解滨
昨天在我党的一个重量级的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读完后俺大吃一惊。如今我党培养的年轻写手的历史知识怎么如此匮乏?居然连中国
共产党党史都没读过就来党报上写文章。“挟洋自重”这种话怎么可以乱说?这不明摆
着让我党难堪吗?
说起“挟洋自重”这件事,这还是从我党开始的。在我党成立之前,虽然那些满清遗老
遗少们也崇洋媚外过,但“挟洋自重”这件事和他们不沾边。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挟洋
自重”事件,要追溯到1926年4月在北京发生的那件事。那个时候张学良的老爸张作霖
的奉系部队控制北京,搞了个“安国政府”。张作霖当时的对手是冯玉祥。那时冯玉祥
开始和国民党、共产党勾勾搭搭,这就让张作霖对...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人民日报1966年05月03日第3版
丁伟志 王正萍
提 要 在解放战争时期,吴晗大写特写“反内战”的文章,一方面为蒋介石反动集团
开脱罪责,另一方面恶毒地攻击共产党,要人民解除自己的武装。当蒋介石反动集团面
临崩溃的时候,吴晗站在崇美、反共的立场上,幻想按照美国的样子,在中国建立资产
阶级专政。
长期以来,吴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招摇撞骗,为自己制造了两套资本:一是标
榜自己从三十年代起,就是一个“接受历史唯物论”、“同情农民”的“进步学者”;
一是吹嘘自己“二十多年来”,一贯是“反蒋”、“反美”的“民主斗士”。
吴晗是个很懂得政治的人,他又特别看重“民主斗士”这块金字招牌,企图以此作为他
反党反人民的“政治资本”。当《海瑞罢官》这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被揪出来以
后,吴晗除了打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幌子而外,也抬出了“二十多年来”的“光
荣”历史,作为抵制批判的挡箭牌,作为向批判他的同志们进行反扑的武器。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吴晗抛出了他的“政治资本”向我们挑战,那么我们就必须
翻翻他的老账,特别是要翻一翻他经常夸耀于人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荣”历史,剥掉
这个惯于说谎的...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80后看知识分子
无知的知识分子
分享到:
时间:2017-08-25 13:44
•来源: 察网
•作者: 尹帅军
•浏览:1062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费孝通有一次说:“我对知识分子也看穿了,没有多大本领,都是假的本领。自己吃饭
的本领有,真的要管理世界的本领没有。对旧知识分子,我一直看不起。在我眼中,真
正好的没有几个。”而我们这些自视甚高的现代“知识分子”,莫说是管理世界的本领
,仅仅是穿透表象、看到本质的本领,我们是否真的具备呢?我们是否真得认识这个世
界呢?
有朋友邀请我写一篇文章,纪念魏巍老师。
接受这个邀请的时候,只是很随意、很自然地就接受了。但是准备写的时候,却感觉忐
忑不安。
纪念文章的意义,在于回顾一个人的一生,回顾其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总结其一生,将
其一生中最有价值的精神提炼出来,同时将这种精神发扬流传下去,影响后人。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这个做总结的人,至少需要是一个与逝者,也就是魏巍老师同
等分量的人,要有类似的经历,经历过历史的风风雨雨。要经历过抗日、抗战、抗美援
越,经历过建国初在...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8729
46
都是农民?
农耕社会,乡土中国。
1949年,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112人生活在城镇;
1978年,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180人生活在城镇;
2008年,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456人生活在城镇。
今天,6.06亿中国人生活在655个城市和20000个建制镇,基本上是农民的后代,是中国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儿。
今天,7.2亿中国人生活在乡村——其中,每年有2.26亿乡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和进入
城市就业,成为农民工。
“三农”问题悬而未决,中国城市与农民已纠葛为一体,又壁垒分明——中国社会的封
面是城市,封底是农民,但农民在城市缺失公平待遇。部分城市政府和市民作为城市的
既得利益者,强化了以户籍为前提的“出身论”,在认同农民(工)的能力之前,就剥夺
了他们的机会。他们歧视农民,却忘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根。
改革开放30年最值得致敬和表彰的群体、被忽略的中国骄子,是农民工。没有他们粗糙
的双手,所谓崛起的大国,所谓中国奇迹,所谓世界工厂,所谓城市化,根本不成立。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要感谢和帮助农民和农民工——他们是我们的来自,也是我们亏欠
多年的兄弟。
农民与城里人三十年的纠葛
农...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1249
47
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60729.html
在高校扩招的大潮里,文凭贬值的现象我们并不陌生。
一年过去,中国与世界、社会与国家、经济与我们的生活都为大问题所左右,于愕然之
中,知识分子声音的消失或者湮没于嘈杂,更增添困惑与茫然。或者,此时可能是拐点
将现。而在任何时代,睿智思考都是稀缺品,有见识者更是指引我们看清前路的保障。
因此,我们“2018 年度图书推荐”希望尽可能多元化地介绍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书。
依照旧例,我们视野所及的书,采编人员都已经读过,并以真诚态度介绍给读者。
我们也借助特约作者之力来一起完成。他们总是得风气之先,而且见解更加深刻。在此
一并感谢。
这是非虚构图书推荐系列的第二篇,探讨教育在社会平等和流动中的作用。作者陈心想
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之前供职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国家战略
规划与分析研究中心等。著有《让教育多一点理想》《走出乡土》《明尼苏达札记》等
,译有《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公共舆论》。

教育的最大神话之一就是促进社会平等。而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
社会:教育与社会分层的...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48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zz
这所只存在8年的大学,何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链接里有图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920/n468811315.shtml
**
很多专家都说过这样一句话:西南联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
人文大师。
2016年,中国启动了大学“双一流”建设: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
数量和实力,双双进入世界前列。
实现“双一流”目标,很难,不妨向西南联大取取经。
联大长征
1937年8月28日,本是个平常日子,
但因为一封公函而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别日子。
这一天,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
接到了来自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公函。
公函要求:三校南迁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一个多月前,“七七事变”爆发,
硝烟弥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但课桌未稳,部分教授和学生还没到来...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8160
49
☆─────────────────────────────────────☆
JGG (人间四月天) 于 (Sat Apr 4 19:27:06 2009) 提到:
投诉人(ID):
JGG
投诉对象及职务(限版主):
中新版macrowave
投诉标题:
删贴无度,胡乱删贴
投诉目标(更改处理决定/更改板规/弹劾板主...):
希望大波不要滥用职权,完成私人任务
投诉理由及证据:
我转贴的以下文章,没有任何问题,被大波删除多次,毫无道理,蛮不讲理。
发信人: JGG (人间四月天),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费孝通:民主,就是这么简单(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4 19:21:52 2009)
发信人: JGG (三月的天真), 信区: Salon
标 题: 费孝通:民主,就是这么简单(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 23:50:13 2009)
费孝通:民主,就是这么简单
投票自由不受约束
我还记得前年在美国北部一个农家做客,主妇太太和我们谈起了罗斯福的新
政,我就问她你是哪一党的?她很
G**U
发帖数: 5492
50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百年校训依在,静静地注视着一百一十个春去秋来,一
百一十届莘莘学
子,一百一十年的苏州大学;无数个日夜里,以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的怀抱,养育
了无数年轻的
学子们,也放飞了他们渴望翱翔的心。
费孝通: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1910——2005)苏州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出生于吴江县县城。
1928年,费孝通考入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
会学系,
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赴英,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
获博士学
位,撰写并发表了《江村经济》等著名论文、文章,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同
时,他积极投身
反对内战、主张团结,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运动中,成为著名的“民主教授”。
费孝通对于中国社会学有着令人瞩目的贡献。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以前,费老关于
社会学的大部
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这是费老
潜心著述、才
华横溢、卷帙浩繁的年代。第二个阶段是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这是费老
经历坎坷的一
段时间,尽管身处逆境,费老还是仗义执言,提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