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随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e
发帖数: 315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诗歌中有酒与肉及各类蔬菜的。
来源--读书1997.6
始诸饮
唐逸
战前有一个日本作家惋惜地说,东京的点心不好吃了,只有两三家铺子还做得上好的点
心,吃起来那馅和糖和果实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道。这说的实在很好,原料在舌头上分
不出彼此的味道,入口便融合化掉,才是上好的点心。如果芝麻是芝麻,核桃是核桃,则是
面裹着的一包子杂货而已。无馅点心也须浑然融合。晚清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一卷,其
中记萨其玛云:

萨其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白面奶油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
甜腻可食。

甜腻而可食,须得浑然融合。东坡《食猪肉诗》有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
自美。”便着眼于浑然烂熟。南朝士族的“烂热少”三字诀,着重在一个烂字。《随园食谱
》引古人的“有味者令出,无味者令入”,那用意全在浑然融合。
然而一味追求烂熟,失去“存性”之意,似乎流于颓废。粗犷,自然,质朴,原是民间
饮食的本色;而烂熟,炙热,精少,往往是奢侈者饮馔的目标。于是鲁迅提出吃点“带血的
肉”的主张,似乎颇有“割腥啖膻”之风,实在他所抵制的是那过于受用而失去粗犷生命之
力的颓废文化。百无聊
f*r
发帖数: 3968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随园食单 须知单
须知单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人》
先天须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盖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

烹之,亦无味也。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骗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

为佳,乌背者,必倔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溪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搓丫其骨节;谷喂之鸭

其膘肥而白色;变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誊也,

美恶分为冰炭;其他杂物,可以类推。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作料须知
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

容。善烹调者,酱用优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

醋,须求清冽。且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

错误。其他葱、椒、姜、桂、糖、盐,虽用之木多,而俱宜选择上品。苏州店卖秋油,有
上、
中、下三等。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

洗刷须知
洗刷之法,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
y****e
发帖数: 419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文人食事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5年3月30日

李国文
粥和饭,从本质讲,并无不同,只是水放得多寡而已。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
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
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食粥一事,中国旧时文人笔下时常涉及的。宋代费衮《梁溪漫志》里,有一篇《张文
潜粥记》,讲得最透彻了。“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
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将旦,一粥甚系利害,
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
,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
这与宋代陆游的一首《食粥诗》,主旨上颇为相似:“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
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们所以把食粥提到养性命,求安乐,得长
生的高度,其实,这是和我们中国这个农业经济社会靠天吃饭,经常因天灾人祸,十年九
荒造成的粮食匮乏状况相关联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干稀搭
z**********g
发帖数: 209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做不完的红楼梦之---养女随母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每一次读红楼,都能收获一些原来不曾领略的滋味。
这一节,先说薜氏母女。原来,只看出了宝钗的八面玲珑,却不知,是受薜姨妈的影响
。从第一回一路看下来,一直以为薜家养好女,薜姨妈是个再和蔼不过的老好人,成天
只知道依傍亲姐,陪侍贾母。直到,直到看到“薜姨妈爱语慰痴颦”这回。
邢姑娘是个好女孩,配了薜蟠是可惜,可为什么后面去夏家求亲的时候,不这样想了呢
?二个人的姻缘,凭父母本人愿意,天天在一处,若无缘份,再到不了一处。说的这样
明白,那么小心的黛玉,这一回为什么没有再多想想?让薜姨妈进园来照看,找了一堆
的理由,住到黛玉那里,美其名曰最是心疼她。真是机关算尽,步步为营啊。想来从小
有这样一个人言传身教,那宝钗怎得没有心机。各位别拿薜蟠来砸我啊,也得是好料才
能出好钢吧,呵呵。
只是那一回有一句话不明,何谓“四角俱全”?
l*****f
发帖数: 13466
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宋亡、明亡烈女词诗各一首
随园诗话里提的
袁枚很爱道听途说的,未必真
C********g
发帖数: 9656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去茶馆喝茶有如碰上水灾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58
·梁文道·
我有时候跟别人开玩笑,我每次去北京,其中一个最头疼的东西是什么,是喝茶。什么
意思呢?在北京跟朋友吃饭、聊天,要是喝茶的话,我发现大部分都在喝花茶,这个饭
馆问都不问一上来就给你倒花茶。我觉得花茶是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好像很爱喝,但
是在我们南方人看来,这是什么?这简直就在糟蹋茶,这根本就好像不懂茶的真滋味,
搞什么花茶,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它的作者跟我有相同的想法,这本书就叫《茶
可道》,作者是小说家潘向黎。
潘向黎在这本讲茶的小书,这本文集里面,有一篇文章叫花是花,茶是茶,她就说到了
我们这种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喝茶的这些故事。它里面也说,我没有地域偏见,唯独在
这一点上,觉得是南方人高出一筹,北方人喝一辈子花茶,其实是不懂真茶滋味的。可
是她又有一个反省,她说后来读《浮生六记》,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
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为芸娘的慧心感动,
从此对花茶虽敬而远之,但可以坐视别人弃明前龙井而痛...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547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拜个年
新年快乐,龙年大吉
正好前阶段记录了近期的阅读,而且多是关于文史的,转帖过来
==========
这个月回国,在各大城市间奔走,倒是得空看书不少,好书若干,略述如下
山阴道上(祁兄赠)
石头的心事(王兄赠)
惭愧,这两本书这次才仔细读过,都是让我手不释卷的那种。祁小春的文笔比迈世之风
好,可能上部是先用日文写的缘故。
巨流河,..的同学推荐,在来美的飞机上一口气看完。打算送给..。
季惟斋的书史,檀溪同学在湖州送我的,文笔不错,作者看书极多,也有想法。可是有
些地方过于文艺青年了。檀溪的序不错,表扬一下。另外檀溪还送我本徵圣录,我翻了
一下,似乎好于书史。
严迪昌的清诗史,这书找了很久,以前在网上下载了台湾版,然后全书打印,这次重新
复习了一遍简化字版,觉得好于他是清词史。后者有蛇尾之嫌(不过远好于莫立民的近
代词史、杨海明的唐宋词史,主要是才气大)。我这两年是迪老的粉丝,这次还买了本
他注的纳兰词,大概过了一遍。
人美的龚自珍诗词选。是个普及本,我在湖州去北京的火车上看完,第一次系统把龚的
诗词过一遍
另外还看了书法文化地理研究(吴兄赠),学史帚稿(虞先生赠)和板桥杂记(购于北
京...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典小说里的地方名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ood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Food
标 题: 古典小说里的地方名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7 18:47:08 2013, 美东)
http://www.xzbu.com/5/view-3741053.htm
古典小说里的地方名吃
发布日期:2012-12-05发布:www.xzbu.com
美文2012年第23期
王清和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
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现居住于美国新泽西州。除历史论著、译著外,在海内外发
表大量散文、诗、随笔、评论等,在多种报刊辟有专栏。近年致力于文史研究,出版有
《〈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金瓶梅词话》(最新校点本)上下册等。
一次,显仁太后说:“最近子鱼大的很少。”王氏说:“我家里有的是,马上就孝
敬您一百条来。”她回来后告诉秦桧。秦桧责备她口无遮拦,无事生非。
秦桧与幕僚商量一番,于是进献了一百条青鱼。太后拍掌大笑说:“我说这个婆子
是个土鳖,果然不错。连青鱼和子鱼都分不清楚。”
秦桧拿出一百条子鱼不成问题,...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典小说里的地方名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ood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Food
标 题: 古典小说里的地方名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7 18:47:08 2013, 美东)
http://www.xzbu.com/5/view-3741053.htm
古典小说里的地方名吃
发布日期:2012-12-05发布:www.xzbu.com
美文2012年第23期
王清和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
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现居住于美国新泽西州。除历史论著、译著外,在海内外发
表大量散文、诗、随笔、评论等,在多种报刊辟有专栏。近年致力于文史研究,出版有
《〈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金瓶梅词话》(最新校点本)上下册等。
一次,显仁太后说:“最近子鱼大的很少。”王氏说:“我家里有的是,马上就孝
敬您一百条来。”她回来后告诉秦桧。秦桧责备她口无遮拦,无事生非。
秦桧与幕僚商量一番,于是进献了一百条青鱼。太后拍掌大笑说:“我说这个婆子
是个土鳖,果然不错。连青鱼和子鱼都分不清楚。”
秦桧拿出一百条子鱼不成问题,...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流传下来的菜谱究竟是谁撰写的
文人掌握美食话语权
曹丕在《典论》中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便是说,三辈子做
官,方懂得穿衣吃饭。
中国美食史上,掌握话语权的并非厨师,而是文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会做菜,
但对美食却有着天然的热爱和追求。凭着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或臆
想或具操作性的菜谱。袁枚的《随园食单》,以其条理清晰的讲解成为离我们最近的古
代食谱,精致浪漫的江南菜式让如今的不少女性对这位隔世“大厨”充满了迷恋和想象
。同样是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提倡清淡、自然的饮食观,
与现代很多健康养生理念十分相近。而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则记录了很多
精致而朴实的太湖菜,比如烧鹅、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现代的“苏锡
帮”菜肴多出自这本菜谱。
文人菜系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红楼菜”。《红楼梦》中的食谱菜单受到考据学家
和美食家们的重视和青睐,有关这一菜系的研究专著洋洋洒洒不下几十本。另一位在自
己的小说中大费笔墨描写美食的作家是金庸,在其作品《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师父
洪七公费心制作了多道美食。2011年5月,800年前一本记录金华主流菜系的古菜谱《吴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1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
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
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
,名曰“胡饼”。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
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
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
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
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
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
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
京、津、苏、广、...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472
1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来来来,让我说说这个吧
各种小说当中,我最喜欢的,嗯,其实没有最,很多类型的小说我都会很喜欢。例如说深
刻型的「活着」,传统型的「高山下的花环」,教育型的「青年近卫军」,乱煽型的「动
词安顿」,诡异型的「青蛇」,腐败型的「喜宝」,颓废型的「随园」,等等等啦。就象
我说不出我最喜欢的颜色一样,我说不出我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我只能说,魔幻小说是
我一直特别喜欢的种类之一,如前所述,硬科幻因为我本身功力的欠缺,基本无法接受,
而软科幻加魔法,真是我非常偏爱的一种类型。
最近读了两本很好的魔幻小说,咳咳,这个,本来我是很舍不得说出来的。一本是可蕊的
「都市妖奇谈」,还有一本就是「龙族」。大家看到题目可能会觉得很熟悉很亲切,嗯是
的,我那个“写字版妖传奇”就是仿这个的,只是很不成功而已。「龙族」呢,我在我的
责任田里贴过一部分,可惜没有人识货,唉,让我十分吸嘘。
这两个小说的人物介绍,我会在后面贴出来,嗯,十分十分那个。我跟影子曾经讨论过「
都市妖奇谈」,伊认为这个小说的想象一流,而文字欠丰满。如果是这样的话,「龙族」
的文字就丰满的会让人流鼻血了。
记得在哪一篇「科幻世界」的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力的科幻
x*n
发帖数: 305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金缕曲
顾梁汾赋“赎命词”
金庸
http://www.wenyi.com/literature/JINYONG/jysw/jysb3.htm
梁羽生兄在这随笔中连谈了三次纳兰容若,曾提到他救吴兆骞(汉槎)的事,这个
故事说起来倒也有趣,不妨比较详细的谈谈。
吴兆骞是江苏吴江人,从小就很聪明,因之也颇为狂放骄傲。据笔记小说上说,他
在私塾里念书时,见桌上有同学们除下来的帽子,常拿来小便。同学们报告老师,老师
自然责问他,他的理由是:“与其放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
老师叹息说:“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因名气大而惹祸!”这话说得很不错,在封建皇朝中
,名气大正是惹祸的重要原因。
另一部笔记中还说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同出吴江县东门,路上忽对汪
钝翁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本为刘宋时袁淑语)旁人为之侧目。
吴兆骞虽然狂放,但颇有点才气,对朋友也很有热情。吴梅村把他与陈其年、彭古
晋三人合称,名之为“江左三凤凰”。吴的诗风格遒劲,当时传诵的名句有“山空春雨
白,江迥暮潮青”,“羌笛关山千里暮,江云鸿雁万家秋”等。他的诗集叫做“秋笳集
”,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他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
h****t
发帖数: 1640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风满楼诗社---分别天涯各自老】
没有韵,当然可以是诗歌。许多现代诗全不用韵,至于古诗,也有,看看袁枚的随园诗
话吧。
这个东西,如同信仰一般,谁也说服不了谁,呵呵。
h****t
发帖数: 1640
15
钢琴
历历黑白恨水澜,萧萧落木坠琴弦。
折戟项羽悲天意,念国肖邦碎指尖。
函谷云低声断线,乌江水冷梦飞烟。
寂音只为子期死,泣玉方知广陵绝。
哈哈,还有自己往刀口上送的,既然如此,送上门的买卖,岂能不做?
此事问题颇多。
历历黑白恨水澜,萧萧落木坠琴弦。--- “恨”字似乎下笔太重,没有任何铺垫伏笔,
却突兀而来,是否不大合适?一般而言,开始笔调淡些,有了铺垫烘托之后,可用“狠
”招。
萧萧落木坠琴弦 --- 此句似乎不错。
而问题最大的是后面,苍天啊,大地啊,你一共用了 6个典故!一下子把读者给砸晕了
,不知道诗意的指向。
记得袁枚在随园诗话里面曾说,有一书生一诗而用数典,罗列堆砌,被他恶骂了一通。
你可以 google 一下看看。
实际上,你不妨一联写景,或者抒情,只有一联用典就可以了。
减肥,减肥,要轻装上阵!
h****t
发帖数: 1640
16
2. 温心二字只“爹娘"
俺刚开始读诗学诗的时候,那时是少年心性,很喜欢明快豪放的类型,对于沉郁和简淡的诗,总觉得乏味和读不进去。自己下笔,喜欢奇句峻语,剑拔弩张,比如 “水阔一帆远,月冷数星稀”这样的句子。
实际上那时读诗,也听前人说过,为诗之道,豪峻语易,简淡语难。但是却似懂非懂,体会不深。
古人说,少年好酒,中年好茶。岁月荏苒,数年转眼而过,这时人生阅历和积淀不同,心性自然不同,这时口味也才由“浓”转 “淡”,逐渐体会古人所言“诗到清平能动主, 花虽富贵不娇人”之意境。此时写诗,对于分寸最是小心。以前是唯恐不夺人眼目,唯恐别人看不懂,恨不得店小二上菜---和盘托出。而现在,却唯恐别人一览无余,宁愿门前先立照壁。
近来读袁枚《随园诗话》,其中说,“诗宜淡,文宜奇”。这个似乎也是袁枚中年之后的体悟,他早期的作品,也多绮丽峻拔。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的淡,实际上不是平淡,而是浓后之淡,是留白,是休止符,如果用心去读,无声之处更动人心魄。
这样语淡味长的作品很多,比如张籍的“每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韦应物的“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等等。个中恬淡意味,如同清茶
M******8
发帖数: 8425
17
俺最近刚刚又看了遍《随园诗话》。。。。
M******8
发帖数: 8425
1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浮世掠影 (7)
那个,其实俺就是休假无聊乱写的。主要是看到随园说学诗当从五律入手,上可攀五古
,下可接七言。俺觉得有道理。然后就想说说五言。后来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就在后面
又多加一段说词的。呵呵,别的都是8卦了。后面说不定还有,让俺想想。
这些东西都是聊博一笑的,说不上深入:)
j******n
发帖数: 21641
1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浮世掠影 (7)
我看到不止一人说出国的时候挑要带的书,随园都是被丢下了,现在又觉得可惜
M******8
发帖数: 8425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浮世掠影 (7)
康熙初,吴兆骞汉槎谪戍宁古塔。其友顾贞观华峰馆于纳兰太傅家,寄吴《金缕曲》云
:“季子平安否?”“谅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曾一诺,盼乌头马角终 相救。置
此札,兄怀袖。”“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
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太傅之子成容若见之,泣曰:“河梁 生别之诗,山阳
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当以身任之。”华峰曰:“人寿几何?公
子乃以十载为期耶?”太傅闻之,竟为道地,而汉槎生入玉门 关矣。顾生名忠者,咏
其事云:“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一说:华峰之救吴季子也,太傅方宴
客,手巨觥,谓曰:“若饮满,为救汉槎。”华峰素不 饮,至是一吸而尽。太傅笑曰
:“余直戏耳!即不饮,余岂遂不救汉槎耶?虽然,何其壮也!”呜呼!公子能文,良
朋爱友,太傅怜才,真一时佳话。余常谓:汉槎 之《秋笳集》,与陈卧子之《黄门集
》,俱能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者。
出自《随园诗话》
M******8
发帖数: 8425
2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相遇】
恩,从结构上的确如此。你后面的议论也是太多了。俺一直不喜欢议论太多的。让人觉
得失去了意趣。
可能男的写诗多半喜欢议论。看袁随园就爱议论。有的挺好,有时候就过了:)
M******8
发帖数: 8425
2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逝者如斯夫
呵呵。袁随园喜欢洪升多过汤显祖,俺倒是喜欢汤显祖多点点。。。。。
M******8
发帖数: 8425
2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
那个,然而,随园和白雨斋都录了不少逸诗词,想要看这些就得读它们,呵呵
R*****g
发帖数: 682
2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流传下来的菜谱是谁撰写的
文人掌握美食话语权
曹丕在《典论》中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便是说,三辈子做
官,方懂得穿衣吃饭。
中国美食史上,掌握话语权的并非厨师,而是文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会做菜,
但对美食却有着天然的热爱和追求。凭着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或臆
想或具操作性的菜谱。
袁枚的《随园食单》,以其条理清晰的讲解成为离我们最近的古代食谱,精致浪漫
的江南菜式让如今的不少女性对这位隔世“大厨”充满了迷恋和想象。
同样是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提倡清淡、自然的饮食观
,与现代很多健康养生理念十分相近。
而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则记录了很多精致而朴实的太湖菜,比如烧鹅
、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现代的“苏锡帮”菜肴多出自这本菜谱。
文人菜系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红楼菜”。《红楼梦》中的食谱菜单受到考据学家
和美食家们的重视和青睐,有关这一菜系的研究专著洋洋洒洒不下几十本。
另一位在自己的小说中大费笔墨描写美食的作家是金庸,在其作品《射雕英雄传》
中,黄蓉为师父洪七公费心制作了多道美食。
2011年5月,800年前一本记录金华主流菜系的古菜谱《...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画里的中国男人
中国画家眼中的理想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安享诗酒田园之乐,远离功名利
禄之途。美髯?可以有。腹肌?不存在。
2014年年中,中国男人的外貌突然成了传媒热门话题。一群专栏女作家大声讨论“
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以及“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针对的是今天的中国男人
。而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上,中国男人到底是以何种外表示人的呢?
用笔墨描绘,使理想中国男人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美男子的形象。轮廓柔和
慈眉善目、高贵富态威风凛凛,或者瘦小精干骨骼清奇,中式审美与帅气无关,与传神
有关。
魏晋风度流行时,褒衣博带、袒胸露臂的闲逸高士是审美主流;隋代阎立本《历代
帝王像》、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展示了当时体面的男性形象:正襟危坐、衣冠
楚楚;北宋李公麟的人物画兼用白描和淡墨,注意人物外貌特征和神态的刻画;17世纪
充满独创精神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又用变形夸张把传说中的高古人物画出传神境界。
中国画家不对人写生,他们观察或想象,把性格特征牢牢记在心中,再画出来。他
们想表现的不是生理特征和服饰外表,而是人的心相。工笔也好,写意也罢,重点在传
神。画的是名人高士,表达的是画家的价值判断和做人态...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房四宝”的别致雅称
文房四宝雅称 笔管、寸翰、柔翰、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毫锥、毛锥
、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墨元光、青松子、松滋侯、玄圭、乌金、组圭、龙宾、
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陈玄纸楮知白、楮先生、楮生、云肪、云蓝
砚石虚中、居默、即墨侯、石友、石泓、黑白月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
“文房四士”。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
与予。”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
先说笔(毛笔)。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
用。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
其娈,贻我彤管。”这里称笔为“管”。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左思称笔为“柔翰”,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卓
荦观群书。”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中山人也
,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
先生友善。”此传问世...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2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明末清初奇葩------陈佐才
陈佐才(公元1627-1697年),字冀叔,别号睡隐子、隐石山人,巍山人。大约出生于
明朝摇摇欲坠的1627 年。在他18岁的1644年,吴三桂大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加速
了明王朝的灰飞烟灭。吴三桂不仅“引狼入室”,而且替皇太极打下清王朝半壁江山。
更令冀叔先生这样严守“君君臣臣”的信条的忠义之士咬牙切齿的是,身为汉人的他,
在明朝享受不少“恩宠”的他,还要赶尽杀绝,在苟安的南明小朝廷倒台之后居然自告
奋勇将永历帝斩草除根——那时的永历帝惶惶如丧家之犬,从金陵(南京)这个江南繁
华地一路奔云南、逃缅甸,想在这个国人心目中的烟瘴、蛮荒之地了此失落的后半身。
而这时,热血青年陈佐才投奔明将沐天波,任把总一职。与以李定国为首的农民军一道
扶持逃亡的永历帝在云南东躲西藏,高举反清复明旗帜。一直坚持到1659年,陈佐才被
派到四川催饷。等他回来却不见了永历帝——清军已经占领了云南,永历帝一路逃到缅
甸——按流行词汇来表达的话,就是他“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可两年后的1661年,永历帝被吴三桂诛杀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将他打击得心灰意冷。满
怀亡国之痛的他回到家乡蒙舍川,开始隐居。他面北而拜,发誓:...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2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区域文化与唐诗创作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27/content_121364.htm
本页位置: 主页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004年10月27日
戴伟华
区域文化对诗歌创作在不同作家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诗歌创作中使用方言应该视
为是对地域文化表现的结果。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云:“唐人诗中,往往用方言,孟
浩然诗:‘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不当作’,犹言先道个不该也。”
民间歌谣对作家的影响,民间文学向文人创作的渗透,往往孕
育新的艺术品种。刘禹锡喜爱民间创作,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吸收其营养。”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并引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
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者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
,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
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
,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竹枝词》这些创作具有地方特色,主要体现民歌韵味,便
s***n
发帖数: 821
29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不忘斋诗话 之六
白雨斋词话,闻名已久,置之身侧,有经年矣。而一朝读之,惊为天人,如百年醇酒,
色香绝伦,令人爱不释手也。岂书亦有缘乎。白雨斋境界甚高,两千年事,如在手眼间
耳,吾以为此君,别具慧眼,似高出随园,静安一筹。而梁启超之饮冰室诗话,则简直
可以不论矣。
白雨斋,天分极高,而判断高下,沉着有定,语多独断,信心十足。莫不令人惊疑也。
初学读者,亦不能不惊疑也。若无惊疑,是无思考之人也。古人读书,读古人书,贵在
印证。何谓印证,古人读某书,我亦读某书,古人有所感,我亦有所感,两相较量,见
异见同,相印相证。而后始知学问进也。又读古人书,有不解处,不必盲从与排斥也,
当存而疑之。而年光渐长,或当自解,或学力日增,触类旁通。善读书者,其如参禅乎?
时人多有两误,一者自以为是,不知承袭,不知顺序,发语惊人,自谓独醒。是轻狂浅
薄之人也。二者,自谓宽容,一切异同,归于喜好品味,只能浅议,不能深思。此二者
,学者之大忌也。且一旦坠入,苦海无边,不知道何时能返也。此理亦常,惜乎人之不
能行也。
h****t
发帖数: 1640
3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春 (新作七绝 新韵)
诗不应该过分艰深晦涩,但是如果一马平川一览无余也少韵味。
枝头见绿鹊争鸣
散落黄花浅草青
历尽长冬千处苦
春风一起万般兴
前2句写景,虽然清浅,还是不错的。而后面之转结,“历尽长冬千处苦,春风一起万
般兴”,把话说尽了,再无余韵,所以不耐品。
随园诗话说:诗以进一层为佳。若有言外之意,则自佳耳。
你不妨比较一下你和那个 MicroSoFat 的守坐四首,自己找找差别在何处吧。
唉,忠言逆耳。不再多言。不过你对诗歌的热情还是值得鼓励的。
u**b
发帖数: 5366
3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整理精华区发现的好东西
我看的很少,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好,基本上学古诗是必看的,但是不是所有观点都正
确。
袁枚的随园诗话很受推崇,建议也看看,但是里面很多观点很偏颇,另外袁枚同学本身
诗写的好像也不是非常出色。另外我看过一本怀麓堂诗话,基本上也不出人间词话的框
架。所以我觉的先看人间词话,然后有空可以看看其他的。
l*****d
发帖数: 7963
3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茶酒谈诗】5. 诗人轶事
先来个李白的。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曾在泾县桃花潭受到隐士汪伦的盛情款待,对此
李白还留下诗作,写了两首《过汪氏别业》五言古风(见《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
诗里对主人别墅幽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主客间酒酣耳热之际的尽情歌舞,都作了
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
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厚礼,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
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抒发情怀、脍炙人口
的《赠汪伦》,被后人广为传诵,短短四句,充分表述了诗人和汪伦的深情厚意,成为
友人相送的绝唱。
但您可知道,李白是被汪伦“骗”到桃花潭去的。
汪伦是什么样的人呢?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汪伦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
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知识分子。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因久慕李白诗名而修书“骗”他来作客,这个趣闻佳话不光
是当地老少皆知,在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中也曾有记载: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
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
无桃... 阅读全帖
u***l
发帖数: 2997
33
来自主题: Prose版 - 习作:绝句两首
写诗归根结底要看作者的文字功底,各种文体间没有本质区别。俺喜欢你这两首,主要
是看重里面表达的感情,平仄韵律都是小节。袁枚《随园诗话》里说,“不可以词害意
”,就是这个意思。
r****y
发帖数: 26819
34
像粉丝一样的东西
第一次读到“鱼翅”这个词,竟然是在鲁迅《拿来主义》文中:“看见鱼翅,并不就
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拿
来主义”没弄懂,“鱼翅”二字,倒是在饥饿时代里给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希望有朝一日能“拿来”一吃。
作为满汉全席上的“海八珍”之一,翅馔是中华料理的巅峰之作,也一直是富贵的象
征。在海鲜卖价无比“生猛”、“渔利”这个词分外生动的今天,鱼翅是我认为唯一值得
在餐馆里引颈待宰的东西。炮制鱼翅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随园食单》说:“鱼翅难烂
,须煮两日,才能摧刚为柔。”在此之前,需经过浸水、焖煮、除异味、去枯骨等一系列
复杂的工序。而在“摧刚为柔’的漫长过程中,要加入老鸡、金华火腿、陈皮、瘦肉等物
陪炖。即使在工业化的厨房里,一个负责任的厨师要煮出一道及格的鱼翅,至少也要花上
五、六个小时。赔不起的时间和心思,就花钱从饭店买回来,也不能说不公道。
鱼翅价格的增值,在于其后期制作。在鱼翅产地之一的马达加斯加集市上,土著居民
出售的新鲜鱼翅,每公斤才几块美元。不少人会恨恨地说:“那种像粉丝一样的东西。”
当然,
c****i
发帖数: 2635
35
随园食单
古意又有趣,唔,还蛮实用的。嘿嘿
r****y
发帖数: 26819
3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大家推荐些好书吧
调鼎集,随园食单
都很有意思
d********a
发帖数: 3698
37
能8g也是本事。
袁枚也就是随园食单才出名的。
f*****n
发帖数: 293
38
来自主题: FDU版 - 80年代的复旦校园(6)
随园以前有个挺可爱的女招待~
不过自从搬到国定路可的旁边就不好吃了
w*******s
发帖数: 624
39
来自主题: FDU版 - 80年代的复旦校园(6)
我觉得随园比较贵,亲子饭的确不错
Mr. Pizza原来在留学生院旁边的时候,还被说的挺玄乎的,比较多轶事,现在想不起
来了
对大学餐馆印象深刻的就是得利,川妹子,年年红,故乡,长白山。
偶尔想起五角场的老丰阁,菜的确做的不错,我就去过一次,一个老乡请客,请大家吃
了大蟹饭,让我念念不忘到现在,美国的大蟹饭做的比较一般....
f*****n
发帖数: 293
40
来自主题: FDU版 - 80年代的复旦校园(6)
我记得大一第一个国庆节 一寝室女生除了上海的两个回家了
其他的都不知道干嘛好 于是十一晚上一起去随园fb 雪菜黄鱼汤很好喝
当时我最喜欢吃的不是亲子饭 可是现在想不起来了 >,<
然后溜达到后来的金贝壳对面 老得利和后来的桃屋旁边 有个蝴蝶书屋
几个人租了一堆言情武侠小说 于是十一七天都在昏天黑地的看书中度过了-,-b
得利川妹子去得最多了.. 怀念素鳝和香蕉球.. 雅舍也很好
i*********a
发帖数: 6504
41
期待更多给力版本。。。
我为什么选南京师范大学而不选哈佛大学?
1.南京师范大学是我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立大学,校长宋永忠同志更是江苏省政
协委员,哈佛大学是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私立大学。两种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南京师范
大学地位必然高于哈佛大学,这是谁也无法抹杀的。
2.学校的占地规模决定了南京师范大学强于哈佛大学,占地面积3100亩,分为“随园校
区”、“仙林校区”、“紫金校区”三个校区。而哈佛大学总共占地才500英亩,小得
可怜。
3.学生人数上哈佛大学再次告负。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人数已经达到4万多,而哈
佛大学才1.3万,相比南京师范大学少了3万人。为什么会少了3万人?不正是说明世界
人民心目中喜欢南京师范大学的人多于喜欢哈佛大学的人吗?
4. 学生的素质。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不但全部流利掌握中文,并且还通过了英语大学
四级考试。而哈佛的学生除了会说英语,懂中文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同样,作为学校
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南京师范大学有很多老师既有中国的教育背景,又有国外的留学
背景。而哈佛大学,全校竟找不出几个有完整中国教育背景的老师来。
5.学生的学识。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每个人...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736
42
和尚庙悲催往事
我们02级无线电系大概5:1吧,已经算女生比较多的系了。文学院都放丁家桥了,在浦口
半天看不到几个女的。帅哥泛滥成灾,至少同一届山寨版古天乐吴彦祖余文乐潘玮柏的
都能找到,03硕士还有个拿全国男模冠军的。
据说12级四系江苏籍已经女多男少。。。。师弟们真幸福。
在东大打了四年光棍,后来回四牌楼后经常去南师随园跳舞,一天看到的女的比四年看到
的都多。不过那边都是研二研三的师姐,一听我比她们小,就不理了。仙林倒是有不少
,每到周末70路一车车的美女送到四牌楼来团聚的。可惜当时没人人网。
考G时经常去南大自习 原来想搭讪mm 结果被gay搭讪过。。。
。。。。。
现在继续单身硅工中 都是命啊T_T
l*********o
发帖数: 736
43
仙林,随园都来过的,当时感觉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堂?
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闪烁着曾经那唯美的回忆
记得,那次,去仙林,从体育馆西门进去的,快到中午了,没什么人,就去西区食堂吃
饭,刚进去时,人还稀稀拉拉,买了6元钱的饭票,南师食堂的鸡腿长的都挺大,也不
贵,吃着吃着,就听见外面好听的音乐响起(难道是天籁),接着无数靓丽的身影蜂拥
而入(天使听到了天籁,自然下凡了),当时真的是惊为天人,每隔0.00001秒,就有
一个安琪儿跳进我的瞳孔,促使我的大脑的视觉神经向潜意识输入一个字:

美!!!
啊,我看见了!
我终于看见了天使! 闪烁着天堂的光辉,降临在这人世间!
神迹啊!!
基督显灵了!阿门!!
在那之后的1又3分之一秒,我敢确定,我几乎彻底的陷入神经感官的麻痹状态,或者通
俗的说,我的内存溢出了。
直到一个plmm端着盘子向我走来,我才清理完内存,她的盘子里装的好像是番茄蛋饭
,量十分足,扑腾腾的冒着热气,正如我已经长久麻木的心又扑腾腾的开始乱跳,
那个香啊,
我是说,
plmm身上...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4
来自主题: SEU版 - 【东南印象】随忆
我06年回去的时候,正好是初冬,所以树木凋零,空气混浊,似乎东南还是15年前的东
南,死气沉沉,没有新世纪的朝气。在四牌楼校园逛了一圈,有一两座新楼,其他倒也
都没有变样,因为学校扩展的中心早已经转移。我竟也没有思绪万千。乃至可以说是大
变样的南京城,也没给我带来欣喜或新奇感。细想想,大概是我出国后一直生活在非常
舒适的城市,而南京虽然在国内算最舒适的之一,相形之下,还是显得小气。
大一的元旦,开完联欢会,我们宿舍几个非南京人觉得无聊,想家,半夜了,出去买酒
。从文昌桥宿舍跑到鼓楼,心想能买到啤酒花生米甚至熟鸭,结果是一路的黑灯瞎火,
在省电视台门口的树丛里倒是见到几个人,是扛着枪的武警。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社会进步加快,南京的夜生活丰富得多。但起初主要是多了很多
舞厅,社会上的也乱七八糟。再说了,去那些地方总要点点啤酒花生米,穷学生也没钱
买。所以平常无聊啥的就在宿舍看书,我不大爱看武侠小说,宿舍区门口有很多租书点
,我没什么兴趣,我都是读普希金之类的。
九十年代末,南京一跃成为全国重点娱乐城市,文体演出很多,我也开始做研究生了,
时间上比较自由。不过从小我比较内向胆小,不敢和不三...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45
发信人: Onews (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网友怒了:中国饭菜在美是下层饭?二鬼子为何自认是屌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8 20:42:05 2014, 美东)
睡前看到一个二鬼子婆姨网上发帖子说舌尖上的中国全是扯淡,中国菜全是穷人屌丝食
品,油腻不堪档次极低云云,高档菜得是欧美牛排之类。话说崇洋媚外之徒,我所见甚
多,但拿中国菜外国菜说事的,我第一次见到。
我工作二十多年,大江南北去过不少地方,虽不能像汪曾祺、蔡澜先生那样,在美食上
博学多闻,但各大类菜系也都品尝过,日常对此较为用心,日常得闲也下厨洗手做羹汤
。至于西餐、日本、韩国料理之类,也大多吃过——不过都是在国内的外国餐馆,最大
感受是,美食还是在中国
按陈晓卿的说法,饮食其实和性生活一样,是完全私密的东西,因此美食完全是个性化
。所以说,美食具体什么标准,其实很难用尺子去衡量。但酒色财气,人性之常,东西
好不好,一般人,只要不是有特别癖好,大致都会有共识,不会分歧太大。
我是经济学发烧友,看东西,手里拿着锥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譬如美食,在我看来,
是...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1424
46
一、游戏类
1、打吹响子(野碗豆)米米(种子)仗:吹响子是雅安人对麦田里的一和类似野碗豆
的称呼,约几个伙伴,到农村麦田里去搜寻,拿回家后,把吹响子米米剥出来,包在嘴
里,通过一根竹筒,用力向外吹出,打在脸上还真有些痛。可以分成两批队伍打吹响子
米米仗。(后演变为大米、棕娃娃(种子)也可)。
2、打竹筒枪:嘴里嚼着烂草纸,手里拿着竹筒子,外加一根筷子,这就是当时CS部队
的全副武装了。
3、打沙包:分成两帮人,一帮人在两边站好,用沙包打中间的人,如被打中,下来外
头耍,剩下的同伴如果能接住飞来的沙包,则可救你上场,接多了还可以存起来,就像
现在游戏中的增加生命值。
4、打板羽球:当时比较高档的娱乐健身方式,现在耳边还时常响起板羽球清脆的响声
,很怀念。
5、产灯儿(打陀螺):到新民街车旋厂去买灯儿(陀螺),三分钱一个(普通型),
有钱的话可选择二角钱一个的响灯儿,当然是很拽的一件事,然后再到雅安皮革厂去“
偷”胶绳,绑在竹杆上就可以干事了,可以对撞,争个输赢。有诗曰:群童奋臂打陀螺
,满院飞旋笑声多。老翁捻须相视久,唾手上前露绝活。
6、打三尖角:把课本书撕下来(为此经常挨打)折叠成三...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47
发信人: Onews (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网友怒了:中国饭菜在美是下层饭?二鬼子为何自认是屌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8 20:42:05 2014, 美东)
睡前看到一个二鬼子婆姨网上发帖子说舌尖上的中国全是扯淡,中国菜全是穷人屌丝食
品,油腻不堪档次极低云云,高档菜得是欧美牛排之类。话说崇洋媚外之徒,我所见甚
多,但拿中国菜外国菜说事的,我第一次见到。
我工作二十多年,大江南北去过不少地方,虽不能像汪曾祺、蔡澜先生那样,在美食上
博学多闻,但各大类菜系也都品尝过,日常对此较为用心,日常得闲也下厨洗手做羹汤
。至于西餐、日本、韩国料理之类,也大多吃过——不过都是在国内的外国餐馆,最大
感受是,美食还是在中国
按陈晓卿的说法,饮食其实和性生活一样,是完全私密的东西,因此美食完全是个性化
。所以说,美食具体什么标准,其实很难用尺子去衡量。但酒色财气,人性之常,东西
好不好,一般人,只要不是有特别癖好,大致都会有共识,不会分歧太大。
我是经济学发烧友,看东西,手里拿着锥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譬如美食,在我看来,
是... 阅读全帖
b******b
发帖数: 2070
48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洛杉矶的苏州园
洛杉矶Huntington的图书馆是一个集图书馆,艺术馆,植物园的大园子。Huntington家
族捐献出土地园林和私家收藏,后来逐步完善壮大。
第一幅是图书馆的收藏,是1930年一位中国移民在准备移民材料中回忆中国老家的格局
,非常详细,因为移民官会根据一个人的回忆来考问这个人家族其他人,来看有没有人
说谎。想起Lisa See邝丽莎在其小说《上海女孩》里对这个细节的描写几乎一摸一样。
可见从小在洛杉矶中国城长大的她肯定来过这个图书馆无数次吧。
Huntington的图书馆以收藏图书珍本和珍贵手稿著名。它的园林设计也颇为别致。大大
小小有十来个园中园,各具特色。
Huntington的中国园令人眼前一亮。苏州园林的风韵,恍惚中牡丹亭的乐曲也随微微湖
风飘至。在这繁华都市中,能有一片这样的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t******u
发帖数: 449
4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黄酒的历史zt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黄酒产地较
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
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兰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连
黄酒等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
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绍兴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
屡有出现。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
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绍兴酒之所以闻名于
海内外,主要在于其优良的品质。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
,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调鼎
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
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
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
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