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北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j
发帖数: 40861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皇帝的寿命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gsddup (天天向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皇帝的寿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 02:18:06 2015, 美东)
1 秦始皇嬴政 50岁 前259年-前210年
2 秦二世嬴胡亥 24岁 前230年—前207年
3 汉高帝刘邦 62岁 前256年-前195年
4 汉惠帝刘盈 23岁 前210年—前188年
5 汉文帝刘恒 46岁 前202年-前157年
6 汉景帝刘启 48岁 前188年-前141年
7 汉武帝刘彻 70岁 前156年-前87年
8 汉昭帝刘弗陵 21岁 前94年—前74年
9 昌邑王刘贺 34岁 前92年—前59年
10 汉宣帝刘询 45岁 前91年—前49年
11 汉元帝刘奭 42岁 前74年—前33年
12 汉成帝刘骜 45岁 前51年—前7年
13 汉哀帝刘欣 26岁 前26年—前1年
14...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原因
http://www.guoxue123.com/other/jq/han/114.htm
国学导航-剑桥中国秦汉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在三国瓦解之后,西晋(公元265—316年)曾经想重新统一中国,但接着却因蛮族
的入侵而又一次分裂为南北朝(公元317—589年)。在这个时期,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和
宗教生活都越来越显出了重大的差异。南方的建康是六朝(公元222—589年)的首都,
它坚持国家的正统;北方却是杂凑的许多国家,兴亡相继,大小不一,但都是异族人而
又都多少有些汉化,都称为帝国,而都城各异,但主要仍是都洛阳和都长安。毫无疑问
的是,从体制上来说,这种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佛教的普及。
异族人没有汉族人那种反对外国宗教的偏见;相反地,比如公元333—349年统治过
匈奴族的后赵王朝的嗜血的暴君石虎,就这样说过:为什么外族人不欢迎一个外族上帝
,甚至也为了他们的汉族臣民?[1] 佛教最初因为它的魔力和占卜术而受到珍视,这
也是它的代表们所引以自豪的;当佛教最初介绍到日本和西藏的时候,它也在那些地方
起着同...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3
其实也没有怎么吹。
那个时代的人心,北魏鲜卑汉化,人心浮夸,大部人都是爱吹牛爱打酱油。碰上硬仗,
大部分人选择都是溃或者投诚——反正保住小命才能够继续汉化、享福、吹牛皮。
不管怎样,陈庆之从江南开始北伐打下了洛阳是事实。
陈庆之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山西太原人尔朱荣。尔朱荣当年是以七千人平定北
方六镇叛乱的军事天才,七千山西子弟兵VS几十万叛军,尔朱荣七千人挥舞狼牙棒中央
突破、穿插、分割包围,打的是震慑,是勇气,是心理。然后尔朱荣收复了几十万叛军。
当尔朱荣面对陈庆之的时候,虽然尔朱荣军队虽多,但是真正的核心还是那七千山西子
弟兵,其他人都是啦啦队,都是来镀金长个资历的,都是来打酱油的。但是陈庆之的七
千人却很齐心。所以尔朱荣部经常溃败,没办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同时因为尔朱荣
的山西子弟本阵还在,所以每次溃了都能重新约束并收拢溃兵,重新再战。无论如何,
除了本阵,谁都不肯拼命,于是再溃、再收拢、再战......一直这么耗下去。
为什么尔朱荣不用本阵跟陈庆之拼呢,精锐对精锐?你以为尔朱荣傻啊,朝廷大权在握
,把自己的亲兵拼掉了还怎么威慑朝廷掌控局势?所以最理智的是让其他人打先。
...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书]读洛阳伽蓝记
读洛阳伽蓝记的一点感想与总结
先说体例;此记正文与子注并行,正文为地志,子注为史事。中华书局杨勇校笺本自序
中说此书"以地志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纬交织,由地理而及人事。这种体裁,陈寅
恪以为是杨炫之采用佛经文注并存的写法,在南北朝时期并不鲜见,如水经注,如世说
新语注。由一寺之由来,及其里坊,过渡到注中详细叙述人事与历史。文字秀逸,间有
鬼神不稽之谈,叙事繁而有致,而常有麦秀黍离,不胜今昔之感,以及重北轻南之语。
以地理书看,详细勾画了北魏时代洛阳城里坊与建制。书分五卷,前有杨氏小序,辞简
旨约而深有意味。五卷从城内,及城东,南,西,北,由寺,及何人所建,及轶事,及
此寺所在里坊人物事迹。以历史笔记看,则对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不过四十年间,尤其是
元诩/胡太后执政至六镇之乱那段短短历史有不少细致而有趣的轶事补充;不过,自然
轶事不可全当信史。 杨炫之此人魏书与北齐书均不见传。个人事迹,可见本书中,如
叙述城内华林园景致,其中苗茨堂有作者的个人回忆,他曾官为孝庄帝奉朝请,而为孝
庄帝解释苗字由来,应该是他当时得意事。书中也随处可见他奉北魏为正统的情感,想
必他对高欢不以为然。
再说背景,包...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书]读洛阳伽蓝记
读洛阳伽蓝记的一点感想与总结
先说体例;此记正文与子注并行,正文为地志,子注为史事。中华书局杨勇校笺本自序
中说此书"以地志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纬交织,由地理而及人事。这种体裁,陈寅
恪以为是杨炫之采用佛经文注并存的写法,在南北朝时期并不鲜见,如水经注,如世说
新语注。由一寺之由来,及其里坊,过渡到注中详细叙述人事与历史。文字秀逸,间有
鬼神不稽之谈,叙事繁而有致,而常有麦秀黍离,不胜今昔之感,以及重北轻南之语。
以地理书看,详细勾画了北魏时代洛阳城里坊与建制。书分五卷,前有杨氏小序,辞简
旨约而深有意味。五卷从城内,及城东,南,西,北,由寺,及何人所建,及轶事,及
此寺所在里坊人物事迹。以历史笔记看,则对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不过四十年间,尤其是
元诩/胡太后执政至六镇之乱那段短短历史有不少细致而有趣的轶事补充;不过,自然
轶事不可全当信史。 杨炫之此人魏书与北齐书均不见传。个人事迹,可见本书中,如
叙述城内华林园景致,其中苗茨堂有作者的个人回忆,他曾官为孝庄帝奉朝请,而为孝
庄帝解释苗字由来,应该是他当时得意事。书中也随处可见他奉北魏为正统的情感,想
必他对高欢不以为然。
再说背景,包...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6
古代军事史是我的弱项,所以我这个系列里面不打算写太多的战争内容, 而是侧重于
北魏的朝政。但毕竟战争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出于记述的完整性考虑,还是得把
这个阶段南北双方的军事行动粗线条的勾勒一下,fingerling54那样详尽分析兵种战术
的水平我就只能做望洋兴叹状了。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童鞋们指正。
宣武帝时期北魏对南朝的军事行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东线的淮南,中线的南阳-襄阳-义
阳,以及西线的汉中-益州三个战场。
首先取得突破的是东线。南齐末年东昏侯萧宝卷滥杀大臣,逼得驻守在寿春的豫州刺史
裴叔业降了北魏。北魏由此在淮河以南地区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据点。其后南齐朝政愈发
混乱不堪,叛乱四起。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收拾乱局的功臣尚书仆射萧懿,也被萧宝卷诛
杀。萧懿之弟,时任南齐雍州刺史的萧衍率荆雍二州重兵进攻建康复仇。萧衍攻破建康
灭齐建梁之后大肆诛杀南齐皇族,萧宝卷的同母弟南齐建安王萧宝夤逃亡到寿春投奔北
魏。北魏扬州刺史元澄认识到这是一个政治上极其重要的棋子,隆重款待了萧宝夤,并
且派人把他护送到洛阳。萧宝夤念念不忘国恨家仇,屡次向宣武帝请求北魏出兵南伐。
即使遇有暴风大雨的天气他...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7
一 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
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
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
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
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
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
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
,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
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
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
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南史笔记
之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北伐向来是偏安朝代的心头之痛。不伐无以安治,伐之计从何出?从东晋建立开始就陆
续有若干次北伐,祖逖率部曲数百,中流击楫,他的对手是石勒与石虎。虽然成功地联
合当地筑坞堡而坚守的汉族豪族,在河南建立统治,但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死后这些地
方还是重新丢失给石勒。殷浩趁石虎死后的大乱北伐,却无领兵之才,终于书空咄咄。
桓温北伐与刘裕相似,是为了把持朝政而立威,桓温攻下洛阳,刘裕攻下长安,能做的
事情似乎只是修复皇陵,抢点东西,再带些愿意南归的百姓班师回朝,以巩固自己的地
位。刘裕之后,北方终于统一于北魏,南朝虽然有刘宋文帝三十年元嘉之治,却依旧“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拓拔焘兵抵瓜步,建康城风声鹤唳。虽然最后
退兵,魏兵所过之处,江淮,淮北赤地千里,杀烧略尽。而后只有白袍将军陈庆之的北
伐,其实也许算不上北伐,只能是北上吧,如烟火一般瞬间闪过南朝天空,在历史上留
下一段传奇。
与乌衣子弟比起来,陈庆之出身低微,以做萧衍的随从起家,长处似乎只有在萧衍发棋
瘾通宵达旦的下棋时,陈庆之独能不眠不休地陪他下,故“甚见...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城的价值 葛剑雄
回来了。。。俺一直觉得高昌和于阗是考察汉文化影响力最佳的两个indicators,一个
是汉人早期历史上不多的域外殖民地,一个是汉人政权在西域最忠实的盟友之一。
在从汉至宋的几千年中他们经历了汉化胡化种种影响又最终彻底的落于伊斯兰文明。唐
长儒先生领导整理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又使得高昌的资料极为丰富。比如前段时间看本一
本研究中国的“村”起源的书,搜遍史籍也没有找到几个北朝时期关于村、里的介绍,
而阿兹塔纳墓地中出土的税务文书关于同时期高昌国所辖里的情况记录的很详细。各位
若要亲赴吐鲁番看到千年前的馕和pizza,以及给死人当寿衣的汉字文书定然会更加惊叹
。正式这些寿衣给了我们了解从古代人真实生活的机会,其涉及范围从吃喝到买卖诉讼
乃至疾病死亡,也成了学界的热门和饭碗。废话不讲了,举几个高昌国在胡汉之间摇摆
的例子。
首先高昌是个宜于农耕的地方,虽然气候干燥却有天山融水的稳定水源,加上日照好,
从来是是瓜甜麦香。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了古人类遗迹,而中国境内最早的小麦,铜器,
铁器都跟这个地方有点联系。汉时这地方有车师人建的车师前国,故址就是交河故城。
班超平定西域后在此建戊己校尉,因为那时候的...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应该不是汉族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493b70100ezkp.html
花木兰·拓跋珪·包头


(史爱平)
直到现在,提起花木兰,许多包头人仍认为和包头有关,甚至认为花木兰即包头
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分析一下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反映的人和事,特别是“
可汗”、“天子”、“木兰从军行走路线”、“参战时间”、“返乡风俗”等情况,即
可知事出有因(“花”字为后人所加,为何叫木兰并加“花字”,说法也颇多,另还存
在认为木兰为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或中原一带山西、陕西、河南省人等说法)。
对花木兰,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史料,唯一依据的,只有一首北魏时代的民歌《木兰诗》
。从这首诗并根据当时背景来分析,怎样以更贴近客观的角度来解释和说明,难免不存
在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现象,但这并不妨碍木兰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影响,反而更
有利于这一文化的推广。
首先是诗中的“可汗”...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11
自从秦赢政称帝后,中国便进入了封建帝制的历史时期,直到清末帝溥仪退位为止,在
这段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诞生了300多位皇帝,其间被毒死的皇帝共有二十
位,大家一起来见识下吧
一、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shì)的孙子,中山
孝王刘兴的儿子,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
刘衎继位时,年仅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而刘衎也只
好成了了他们手中任意摆布的一颗棋子,形同傀儡。
元始五年(公元6年)12月,王莽向汉平帝刘衎进献椒酒时,在椒酒中下毒,致使汉平
帝中毒害病而死。(据《资治通鉴》记载:“冬,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帝有疾,不时崩于未央宫。”)
汉平帝刘衎死时年仅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庙号元宗,谥号孝平皇
帝。
二、汉质帝刘缵
汉质帝刘缵(公元138年—公元146年),也称刘续,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渤海孝王刘鸿
的儿子,东汉第十位皇帝。
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年仅3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梁太后与其弟梁冀立刘缵为
帝,是为汉质帝。
刘缵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761
12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ZT imac 出品:三字经今解
23。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古人说,魏蜀吴三国争霸,为的是继承汉朝的统治权。这段时期叫做三国,之后接下来
是西晋和东晋的两晋时期。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铛铛铛铛……借用一下KOEI三国志的开场音
乐)东汉末年,黄巾作乱,汉朝中央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击溃,却形成了流寇四起
的局面。当时的皇帝汉灵帝没办法,只好把各地刺史升级为地方军区参谋长,允许地方
军区脱离中央军委自由行动。这虽然解决了黄巾之乱,却造成了更严重的群雄割据局面
。(……此处略去三国演义开头几章七万八千六百字)
公元189年,董卓杀掉了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刘协。这就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在当时
被当做宝贝一样抢来抢去,因为谁拥有他,谁就有发兵的“大义”。抢啊抢啊,打啊打
啊,(……此处略去三国演义中间精彩章节几十万字),一直到公元220年的那个秋天
,实在大家都厌烦了打个仗之前都要念一通“汉献帝说,我们是正义的”这种废话,曹
操的儿子曹丕就跟献帝说“你效法古代圣人,传位给我吧,不要让我手下的兄弟们难做
”,然后东汉就灭亡了。曹丕追封曹操为武皇帝,自己为文皇帝,类似于周文王周武王
换了个顺序。
然后...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13
“中国晋朝之后到隋朝统一的这近三百年历史,英雄豪杰辈出,杀戮和温情并存,绝不
缺少剧作家发挥天才想象力的空间,遗憾的是影视界很少有人涉猎。如果若干年后,有
人拍出一部描写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剧,又不失传奇和浪漫色彩,必将成为一
代新的经典。”
你的这段话我很赞同,但是怎么说呢,这三百年的时间跨度太大,头绪太多,要拍一个
反映历史全貌的作品难度是很大的。更可行的办法是,选取一个特定的人物,角度,先
整一个短的。
梁启超曾经说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确实,史家更多关注
的是帝王将相金戈铁马。然而浩如烟海的史书中也有着墨不多的小人物,有时候却更让
人回味无穷。北魏末年曾有一个皇族子弟元树,流亡南朝。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各
自内部斗争中失势的皇室或高官投奔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然而节操如元树的却屈指
可数。他对南梁一直忠心耿耿,对故国也是有情有意。他和一个叫做玉儿的女人的故事
,更是悭于笔墨的史书中难得一见的爱情记载。我为此整了一个小说梗概,现在三天打
鱼两天晒网的写一点,大家可以提提意见。
************************************...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南史笔记
之六 南北之辩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南北之辩最基本的自然是道统之争。东晋时候没有争议,把五胡一概打入索虏传。南北
朝则南北并立,南朝继承东晋,但统一天下的是隋,隋唐都出于北魏-北周这一系。孝
文帝汉化以后,以汉传承自居,胡汉之别不在民族而是文化,如那位嫁给萧综的寿阳公
主,骂尔朱荣为“胡狗”,显然是文化上的分别而非民族。陈庆之打到洛阳,说:“吾
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
轻之” 。
这些衣冠人物,有的是没有南下的士族们,如清河崔氏,有的是从南早就投靠北魏的,
更有的是汉化的胡人:如那一堆姓元的家伙。洛阳伽蓝记记载元略,元乂之乱时候,逃
到北方,
萧衍素闻略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 “洛中如王者几人?”
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于宗庙之美,百 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
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
这是师从晏子的故智。元略在南过得甚好,但后来北魏平静,他又北返,萧衍依依不舍
,赋诗送别。后终于死于河阴之难。
末代王孙逃亡来来往往的,还有那位元颢,还有刘宋的刘...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15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步扩张到了山西北部地区,进入了长城以南, 形成了北边的盛乐, 南边的平城两个统
治中心的格局。到了拓跋什翼犍时期,正式建立代国,和当时的前燕有姻亲关系。
应该说拓跋什翼犍是一代英主,只可惜生不逢时,当时前秦统一北方的势头已经是不...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16
首先祝贺booker当选斑竹,另外感谢伪币。在斑竹竞选过程中我基本保持沉默决不是装
清高,而是最近一个多月才开始大量灌水(因为换工作原因,业余时间比以前多),
在此之前我潜水多,冒泡少。更多时候是拜读各位大作,更多是关注文章内容而不是ID
名字,所以对ID名字印象不是很深刻。没有调查权,也就没有发言权。
另外感谢hinotori提供的“牛继马后”。我也就记得个大概“以牛代马”意思,不知道
是这样的一句谶语原文。这也反映了我这种业余历史爱好者,虽然“博闻广见”,但还
是基础不牢固。
再就是修改了一处笔误,杀死拓跋珪的是其儿子清河王拓跋绍。这里也有一个“灭清河
,斩万人”谶语在里面,由于偏离主题太多我就不八卦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股购。
还有一些直接的引文加了点注释。虽让相信史版大部分同学的水平都是比较高的, 但
还是觉得考虑周全些好,觉得太浅显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我会做到尽可能的多引用史
料原文, 不翻译成白话文,除了要加点自己的评论这种难以避免的情况。我的资料主
要是魏书,北史,以及宋书,南齐书的一部分。这可以说是研究南北朝历史的一个有利
的地方,双方各自修史随难免有互相诋毁之处,但...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1697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嘉北伐ZZ
自西晋覆亡,南北分裂后,广大中原人民就沦入了无边的苦难之中。这是一个中国历
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一代代优秀人物前仆后继,致力于统一的英雄时代。
在分裂最初的100多年中,有过两次统一的最佳机遇。一次是苻坚伐晋,一次是刘
裕北伐。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两次统一的努力都功败垂成。南方的刘宋代晋后,北方的
北魏也强大崛起,南北达成了暂时的均衡局势。
宋武帝刘裕是一个英雄人物,可惜早死。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当时北魏南有刘
宋为敌,北有大夏、西秦、北燕、柔然等窥伺,战略形势并不很好。且刘宋占有长江以
北的河南洛阳、虎牢、滑台,以及山东济南、东阳等地,直接威胁北魏的战略腹心。因
此,北魏将统一战略的首位定在了南取中原。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刚死,北魏元明帝拓跋嗣就挥军猛攻山东,连陷滑台、高
平、金乡、临淄等地,虎牢和东阳则遭到了猛烈地围攻。宋将檀道济从彭城起兵北援,
因军力单薄,只好专救东阳一路。此处魏军因长期攻城,伤亡很大。加上疫病流行,见
南朝军至,便撤围而去。檀道济解了东阳之围后,因粮草接济不上,加上顾虑魏军强悍
的战斗力,没能及时驰援虎牢。十几天后,虎牢弹尽粮绝,魏军在付出惨重伤亡...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8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12-07/2170416453.html
陈庆之(484—539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杰出的
军事家。
陈庆之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更是通宵达旦而弈。其余的随从皆
已休息,唯陈庆之不睡,招之即到,所以萧衍对其甚见亲赏。
南 齐末年,东昏侯萧宝卷为政残暴,至使陈显达、裴叔业、崔慧景等名将先后反叛。
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萧衍(时为雍州刺史)也起兵反齐,陈庆 之随萧衍一
直攻克建康。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陈庆之被
任命为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普 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
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 应。回军
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五月,魏遣安
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元延明先遣其 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
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9
http://www.ipaigu.com/e8219.html
李世民 唐太宗 唐秦王 唐尚书令 唐天策上将
王莽 新帝,无尊号 西汉摄皇帝 西汉宰衡 西汉大司马
刘秀 东汉光武帝 玄汉萧王 玄汉大司马 玄汉破虏大将军
刘备 蜀汉昭烈帝 东汉汉中王 东汉大司马 东汉左将军
曹丕 曹魏文帝 东汉魏王 东汉丞相 东汉五官中郎将
司马炎 西晋武帝 曹魏晋王 曹魏相国 曹魏中抚军
司马伦 西晋帝,无尊号 西晋赵王 西晋相国 西晋右军将军
司马睿 东晋元帝 西晋琅琊王 西晋丞相 西晋左将军
司马昱 东晋简文帝 东晋会稽王 东晋丞相 东晋大将军
桓玄 楚武焯帝 东晋楚王 东晋丞相 东晋大将军
刘曜 汉赵帝,无尊号 汉赵中山王 汉赵相国 汉赵车骑大将军
李寿 成汉昭文帝 成汉汉王 成汉侍中 成汉大将军
石勒 后赵明帝 汉赵赵王 汉赵太宰 汉赵大将军
石虎 后赵武帝 后赵中山王 后赵丞相 汉赵征虏将军
慕容儁 前燕景昭帝 东晋燕王 东晋侍中 东晋大将军
慕容垂 后燕武成帝 前燕吴王 前燕侍中 前秦冠军将军
慕容德 南燕献武帝 前燕范阳王 后燕丞相 后燕车骑大将军
慕容超 南燕文帝 南燕北海王 南燕侍...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0
增加了一些元树在南梁的经历,引进了萧统,萧绎,陈庆之等人。我对南朝的历史比较
陌生,大家可以多提意见。
孝文帝重病于南征的军营中, 临终前吩咐弟弟元禧元详将淫乱宫闱的冯皇后处死。冯
皇后从小抚养长大的太子元恪以死抗争。为了顾全孝文帝的脸面,两位亲王只能告诉他
因为冯家势力太大,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才不得已为之。元禧甚至威胁说孝文帝留有遗诏
,可以废去他的太子之位。元恪痛苦的屈服了,但是由此也在心里埋下了对两位叔父仇
恨的种子(1)。元恪登基,即北魏宣武帝。
两年后元恪羽翼渐丰开始了复仇,以谋反为罪名处死了元禧元详。在另外一个叔父元勰
的一再劝说下,宣武帝没有株连元禧的儿子元树,元晔,元坦, 元详的儿子元颢。元
勰将他们收养(2)。几个孩子与元勰的儿子元子直,元子攸一起长大。尤其是元树和
元子攸,情同亲兄弟。元颢则显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
元树元晔请求把父亲安葬,被宣武帝拒绝。兄弟俩痛恨朝廷的无情无义,决定投奔南梁
(3)。大哥元子直被他们感动,决定送他们过淮河(4)。
在淮河边三人一时找不到渡船,镇东将军萧宝夤的追兵已至(5)。元子直提议去元勰
的旧部寇祖仁家躲避。不料寇祖仁忘恩负义将三人...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21
撰文/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
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
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
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
。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
进攻与退守
在古代中国,选取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思考国都问题时的首要因
素。大多数时候,统治者会寻找一些具备良好地形据守条件的地方作为国都。但出于加
强防御的考虑,统治者有时会将国都主动设在靠近军事冲突前沿但本身易守难攻的地区
,既能扼守军事要塞,又不易被侵占,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看来,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
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从三
河缩小到一个地...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22
张云华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吉林 长春
摘 要:妇女妒悍在北朝是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北朝妇女多将妒悍作为一种检校夫婿的
职责,不惜采取各种方式防止夫婿纳妾和再娶。北朝妇女妒悍得到了一定的社会支持和
默许,北魏时,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迨至北齐,其风日盛。北朝妇女妒悍风气日盛有深刻
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鲜卑族原始社会风习的影响是其历史根源;魏晋以降社会
风气演变的结果;北朝男性重娶和贵嫡贱庶社会风气是其社会根源。
关键词: 北朝; 妇女; 妒悍
北朝诸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的,这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历史时期。此间,
北方地区几经战乱,社会动荡多变,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彼此冲撞融合,使北朝成为一帧繁
杂而独特的历史画卷。其中,北朝女性的生活风貌是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北朝妇女既以勇敢、独立引人注目,又以“妒悍”留名史册。本文不揣谫陋,拟对北朝妇
女的妒悍风气作一考察,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北朝有些妇女素以妒悍著称,其突出的表现是管制夫婿。众所周知,汉民族规范夫妻关
系的传统观念是“夫为妻纲”,但北朝妇女却经常突破这个藩篱,对夫婿严加管制。这
种行为在北朝甚至被视...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23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
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陕西:
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
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
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
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
的概念。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
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
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
“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
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七 六镇始末
北魏末年的六镇之乱影响深远。东西魏以至后来的隋唐都离不开六镇出身的那些名字。
六镇之乱的始末细说其实是蛮有意思的,比如六镇镇民究竟组成如何,他们的来源,民
族,他们的生活,几次起兵的前因后果等等。通鉴讲事情本末清楚,魏书,北齐书,周
书等则具体个人记载详细。大略总结整理一下。
六镇,即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沃野、怀荒。这些边镇位置相近,都是为了防御柔
然所设。对地理盲如我,去找来历史地图,这才看得分明,在从大同(平城)西北到东
北方向,一字排开,呈锯齿形,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怀荒之
东还有个御夷镇。御夷东南是上谷,再更南是左城,冀州等,再更南方是洛阳。现在地
图犹有武川县,宇文泰的故乡。边镇不止这六镇,如统万镇,本是灭赫连氏,毁统万城
后所置,但是相距六镇颇远,在平城西南约几百里,在书中记载却常与沃野一起出现。
再看洛阳遥遥在南,北魏迁都后,洛阳的朝廷之于六镇,自然更为疏离。六镇之乱直接
导致北魏灭亡,陈寅恪的讲演录里关于六镇之乱提及这个镇民地位下降等问题,可惜过
于简略。其中引用魏兰根作为李崇长史,关于六镇问题劝告李崇的一番话,相当著名:
缘...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七 六镇始末
北魏末年的六镇之乱影响深远。东西魏以至后来的隋唐都离不开六镇出身的那些名字。
六镇之乱的始末细说其实是蛮有意思的,比如六镇镇民究竟组成如何,他们的来源,民
族,他们的生活,几次起兵的前因后果等等。通鉴讲事情本末清楚,魏书,北齐书,周
书等则具体个人记载详细。大略总结整理一下。
六镇,即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沃野、怀荒。这些边镇位置相近,都是为了防御柔
然所设。对地理盲如我,去找来历史地图,这才看得分明,在从大同(平城)西北到东
北方向,一字排开,呈锯齿形,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怀荒之
东还有个御夷镇。御夷东南是上谷,再更南是左城,冀州等,再更南方是洛阳。现在地
图犹有武川县,宇文泰的故乡。边镇不止这六镇,如统万镇,本是灭赫连氏,毁统万城
后所置,但是相距六镇颇远,在平城西南约几百里,在书中记载却常与沃野一起出现。
再看洛阳遥遥在南,北魏迁都后,洛阳的朝廷之于六镇,自然更为疏离。六镇之乱直接
导致北魏灭亡,陈寅恪的讲演录里关于六镇之乱提及这个镇民地位下降等问题,可惜过
于简略。其中引用魏兰根作为李崇长史,关于六镇问题劝告李崇的一番话,相当著名:
缘...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26
436年,高句丽派兵援助北燕攻打北魏(鲜卑政权)。馮弘於五月乙卯日,馮弘帶領子
女、後宮、宗族,及龍城之百姓,隨高句麗援軍從都城龍城(今遼寧朝陽)撤退,臨行
焚其宮室、城邑,大火一旬不滅,北燕亡。長壽王將馮弘太子馮王仁押回興京,扣作人
質。馮弘復有歸南朝宋之意,於是又派其子馮業帶著三百人出使建康,請求宋文帝允許
其全家移居建康;宋文帝答應,並派遣將軍王白駒,率兵七千,北上迎接。高句麗王不
欲馮弘南下成仇,好言規勸,而馮弘不聽。遂於438年遣人殺馮弘及其妻子,並為其上
諡號曰昭成皇帝。高句麗乘機兼並了北燕一部分遺民,並穩固了在遼東的地位,從中原
內戰中漁利。
这一时期与北魏对峙的刘宋,原打算指望与北燕和高句丽一同对付北魏,但没能成功。
438年,长寿王因客居的北燕王馮弘想要投奔刘宋而将其杀之。刘宋随后想要发兵打高
句丽,但碍于北魏阻隔,未能成行。次年,由于长寿王想集中精力攻打百济和新罗,于
是派人送800匹骏马给刘宋攻打北魏, 双方和解。459年,长寿王进贡刘宋弓箭和金银
,以作为北伐的军需(璉每歲遣使。十六年,太祖欲北討,詔璉送馬,璉獻馬八百匹。
)。
高句丽与北魏435年曾建交 旨在...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刘裕的北伐
☆─────────────────────────────────────☆
begonialeaf (秋海棠花叶) 于 (Sat Oct 1 17:02:42 2011, 美东) 提到:
http://www.mitbbs.com/article0/History/31557805_0.html
年初的时候 我曾在本版谈过祖逖的北伐 今天我想来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声势最为浩大
的一次北伐 刘裕的北伐 同时刘裕也是在我故乡南京称帝的帝王中 我最崇拜的一位
公元416年八月 刘裕亲率大军 兵分五路 水陆并进 北伐后秦 北府兵能征惯战 骁勇异
常 一路高歌猛进 势如破竹 收复中原 挺进关中 中原百姓 三秦父老 箪食壶浆 以迎王
师 南宋辛弃疾有词赞曰“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
里如虎”
下面我来详细的介绍这五路的情况:
第一路:由王镇恶 檀道济率领步兵自淮 淝进取许昌 洛阳 这一路进军非常顺利 所过
之处皆望风而降 接连攻下项城 许昌 城皋 洛阳守将姚洸开城出降 晋军遂占据洛阳 前
锋进抵潼关
第二路:由沈林子 刘遵考率领水军 与王镇恶的步兵配...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8
有个文笔很好的童鞋看了我的 《从平城到河阴外篇之三 – 乱世中最有情义的投敌者
》后很感兴趣,想以此写一篇小说。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一来这个故事本身很感人,
二来史书上关于元树和玉儿的记载很短,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发挥的空间。于是我大致
写了一个故事梗概,穿插了一些当时其他历史事件在里面。大家多提提意见,见笑了。
孝文帝重病于南征的军营中, 临终前吩咐弟弟元禧元详将淫乱宫闱的冯皇后处死。冯
皇后从小抚养长大的太子元恪以死抗争。为了顾全孝文帝的脸面,两位亲王只能告诉他
因为冯家势力太大,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才不得已为之。元禧甚至威胁说孝文帝留有遗诏
,可以废去他的太子之位。元恪痛苦的屈服了,但是由此也在心里埋下了对两位叔父仇
恨的种子(1)。元恪登基,即北魏宣武帝。
两年后元恪羽翼渐丰开始了复仇,以谋反为罪名处死了元禧元详。在另外一个叔父元勰
的一再劝说下,宣武帝没有株连元禧的儿子元树,元晔,元坦, 元详的儿子元颢。元
勰将他们收养(2)。几个孩子与元勰的儿子元子直,元劭, 元子攸一起长大。尤其是
元树和元子攸,情同亲兄弟。元颢则显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
元树元晔请求把父亲安葬,被宣武帝拒绝。... 阅读全帖
z*******3
发帖数: 13709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应该不是汉族人

说得最多的第一是北魏,其次是柔然
北魏是鲜卑为统治阶级,也就是武士阶级,类似日本的武士,欧洲的骑士
汉民为生产阶级,被统治阶级的这么一个国家,类似日本幕府以前的农民,欧洲的农民
到今天印度也还是这个局面,就是刹帝那统治着下面一堆种田的农民阶级
然后木兰诞生的北魏是什么时候的北魏呢?
到底说的是哪场战争呢?
这个时候就要看出现第二多的词汇,which是柔然
柔然和北魏的战争,是北魏太武皇帝时候的事情
可以说是北魏改汉制之前的事,所以是太
而汉化的孝文帝是太武皇帝后的第四个皇帝
还没到汉化的时代呢,所以木兰所处的时期多半就是拓跋鲜卑时期
所以木兰即便不是鲜卑人,她也是被奴役的汉人
记住,当时还没有汉化呢,而且当时被北魏打击的柔然
恰恰是汉化的主力,柔然自称汉,北魏当时可没这个觉悟
所以怎么看,这个天平都倒向了胡人一边
z*******3
发帖数: 1370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应该不是汉族人
再强调一次,总共就三条
第一,木兰辞里面大量汉习惯,是隋唐文人加的
除了这个版本的木兰,其他版本的木兰歌都没有如此明显的汉习俗
当今保存的木兰辞至少两个,另外一个版本我贴出来了
第二,木兰生存的年代,极有可能是北魏第三个皇帝
太武皇帝,而汉化的那个,是北魏孝文帝,第七个皇帝
包头考证那个,明显有问题,看molen说的
但是即便那个说的是对的,那个也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年代
比太武皇帝还要早,所以木兰所属的北魏是一个未汉化前的北魏
所以说北魏如何汉化是毫无说服力的,因为木兰的北魏还没有汉化
第三,讨伐的对象是柔然,which是非常早汉化的一个鲜卑族
在柔然那个年代,柔然自称为汉,虽然血统上不是汉
但是柔然已经汉化,而且汉化得更彻底,而打它的北魏还没有汉化
所以当时的局势是柔然联合南朝抗击北魏
这个柔然也是鲜卑的一支,后来被灭了之后
残存下来的变成了今天蒙古人的一个祖先
蒙古人祖先很多,不只这一个了,所以轮回的血液里也流淌着柔然的基因
l*****f
发帖数: 13466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墓志里的8g
北魏宫人墓志
北魏墓志中有几篇正光年间埋葬的后宫执事宫人,虽篇幅不长,拿在一起来读却颇有意
思。宫廷女官制度由来已久,北魏原无后宫制度,汉化后方承晋制而有变改,嫔妃等级
而外,另有执使品级,而按魏书皇后传所记,这些执事人员品级不低:
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
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
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这些位号五品以至二品,只不知后宫位号与朝堂位号可否一体看待。顾名思义,女酒女
飨女食想必掌管酒食,女侍中之类估计类似总管。这些名目也在墓志中可以看到。读这
几篇墓志的大概印象,其一这些宫人身份,多汉人中下层官吏之女,而因父或夫之罪在
年少时候没入掖庭,家破人亡,流离播迁,为后宫役使。其二这几位平均寿命颇长,她
们生活时期刚好是北魏比较平静的一段时期,后宫生存条件较民间好。其三她们不知道
是出于自愿还是制度如此,都是孤身老死宫廷,亲近的也只有一起境况相似的朋友。如
正光二年去世的刘华仁,品级是大监,去世时是62岁,"故太原太守刘银之孙,深...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墓志里的8g
北魏宫人墓志
北魏墓志中有几篇正光年间埋葬的后宫执事宫人,虽篇幅不长,拿在一起来读却颇有意
思。宫廷女官制度由来已久,北魏原无后宫制度,汉化后方承晋制而有变改,嫔妃等级
而外,另有执使品级,而按魏书皇后传所记,这些执事人员品级不低:
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
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
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这些位号五品以至二品,只不知后宫位号与朝堂位号可否一体看待。顾名思义,女酒女
飨女食想必掌管酒食,女侍中之类估计类似总管。这些名目也在墓志中可以看到。读这
几篇墓志的大概印象,其一这些宫人身份,多汉人中下层官吏之女,而因父或夫之罪在
年少时候没入掖庭,家破人亡,流离播迁,为后宫役使。其二这几位平均寿命颇长,她
们生活时期刚好是北魏比较平静的一段时期,后宫生存条件较民间好。其三她们不知道
是出于自愿还是制度如此,都是孤身老死宫廷,亲近的也只有一起境况相似的朋友。如
正光二年去世的刘华仁,品级是大监,去世时是62岁,"故太原太守刘银之孙,深...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平城到河阴 楔子
蒙前任斑竹Reynold错爱,以及希望我继续保持“神勇状态”的鼓励,我打算献丑在写
一点东西,和大家交流,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对我前面的拙文还有些印象的各位,也许发现我比较关注南北朝,尤其是北魏的历史,
这个确实不假。我对北魏历史的兴趣,大概还要源自小时候外婆教我背三字经。三字经
总体来说通俗易懂, 大部分内容不需要太多地解释当时我也能够明白,唯独这一句
“北元魏,分东西”
很是让我困惑,当时我问外婆,他们到底分的是什么东西?外婆笑着给我解释了。再加
上下一句“宇文周,与高齐”, 我才知道原来在历史上还有这么一段波澜壮阔,精彩
跌宕的“后三国”时期。其中涌现的文臣武将,刀光剑影,智谋心机,丝毫不逊于街头
巷尾所熟知的那部三国演义。
本来我的野心比较大,打算写一个孝文帝之后北魏,名字也打算用一个比较煽情的那种
, “帝国黄昏“,“河阴落日”之类。开始准备材料才发现,自己实在没有那个水平和
精力。尤其是 东西魏几次惨烈的大战,不可能忽略跳过去。更何况已经有不少通俗笔
法的历史作品,例如《悠悠南北朝》,《后三国风云》等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 阅读全帖
p**j
发帖数: 293
34
想不到继“杜甫很忙”之后,“花木兰”也突然在网络上成了“红人”。起因是演员贾玲在一出小品节目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形象滑稽,硬是将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
许多网友不干了,纷纷抗议贾玲“侮辱民族英雄”。还有一个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机构,发出公开信要贾玲及剧组道歉。赶明儿我也成立一个“中国茶叶蛋文化研究中心”,谁要是再拿茶叶蛋开涮,我就发函要求他道歉。
我这么说,并不表示我支持恶搞花木兰,实际上我对这类轻薄的改编很瞧不上眼。但如果有人非要恶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花木兰不姓花
至于称花木兰为民族英雄云云,我想首先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花木兰究竟是一位传奇人物,还是一个传说人物。传说人物显然不可以拿来当民族英雄,否则孙悟空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你看他杀了多少外国的妖啊。还好,许多研究者都相信历史上确有花木兰其人,并考证出花木兰为北朝女性,很可能是北魏的鲜卑族人,因为“木兰”就是一个鲜卑姓氏(花木兰并不姓花,花字明显是后人加上的);而《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句,“可汗”即为北魏皇帝的称呼。
木兰家是军户
为什么花木兰非得要代父从军...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六朝建都与军事重镇的分布(zz)
作者:郭黎安
一、守卫建康的重镇——京口和历阳
都城的选址与确立,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皇朝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因为它将影响
到政权的稳固和国祚的长短。六朝定都建康(今南京),除了一般都城所考虑的交通条
件、经济腹地以及有利于控制其所统治的地区等因素外,基于南北分裂的形势和限江自
保的基本国策,则更注重防卫。而防卫所持者重在长江。古人云:“长江千里,险过汤
池,可敌十万之师。”(注: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上《江河门》注引《江南野
史》,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但是,能否守住这一天险,确保首都安全,关键
又在京口和历阳。
京口(今镇江)位于建康以东八十公里的长江南岸,除本身山水险峻,可资设防外,在
地理位置上尚有以下特点:其一,六朝时期,建康—京口段的长江江面十分宽广(注: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八九引《舆地志》:“天景清明,登之(指北固山)望见广陵
城如在青霄中,相去鸟道五十余里。”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刻本。),风高浪急,而江的
南岸正是宁镇丘陵所在,矶石绵延,“高岗逼岸,宛如长城,未易登犯”(注: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中华书局1955年版,下同。)。京口以下接近长江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高敖曹(491—538),即高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南北
朝时期东魏大将。

高敖曹是东魏徐州刺史高乾的三弟,年少时便有壮气,长大后更是倜傥,胆力过人。史
称他「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北齐书.高昂列传》。其父高翼为其求得严师,并令
其对高敖曹严加捶挞。 可高敖曹却不遵师训,到处走动,并常说:「男儿当横行天下
,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北齐书.高昂列传》。
此后,高敖曹随高乾四处劫掠,州县莫能治理。高翼常对人说:「此儿不灭我族,当大
吾门,不直为州豪也」《北齐书.高昂列传》。
后高乾向博陵人崔圣念之女求婚,但被拒绝,二人便将此女劫走。 到村外野处后,高
敖曹对高乾说:「何不行礼?」《北史.高昂列传》于是高乾与此女野合后而归。
由于二人常到处劫掠,高翼也受到牵连,常被关在监狱中,只有遭遇大赦才能得以出来
。高翼曾对人说:「吾四子皆五眼,我死后岂有人与我一锹土邪?」
高翼死后,高敖曹大起坟塚,并说:「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锹土,今被压,竟知为人
不。」《北史.高昂列传》。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六月,高敖曹与高乾聚集流民于河、济之间起事,响应葛荣起... 阅读全帖
B*********i
发帖数: 197
37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鲜卑篇(一)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一生都在为光复大燕国而
疲于奔命,慕容复更为了祖宗遗训,舍弃钟情于他的表妹王语嫣,厚着脸皮要当西夏国
的姑爷;甚至不顾手足之情,亲手杀死跟随他多年的、既是仆臣又是兄弟的包不同和风
波恶,还厚颜无耻的欲认大恶人段延庆为父。在路卫兵看来,慕容复所有作为都只是为
了能重登龙位,兴复燕国。可谓费劲了心机。那么慕容复一心想光复的大燕国,在历史
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我们先来看看慕容氏的起源。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姓氏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根
据《三国志·鲜卑传》中记载,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阙
,居慕容寺,慕容氏因而得名。二是从《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
古时期,是高辛氏的后裔,其部族首领自称“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
星)之容”,因此便以慕容为姓,称慕容氏。鲜卑族东迁后,慕容氏便随之在辽东一带
定居下来,辽东一地,后来也成为了慕容氏最先发迹的福地。
西晋末年,中原丧乱,五胡趁机涌入,北方陷入战火纷飞的乱世。西晋灭亡后,东晋偏...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719
38
《花木兰传奇》近期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花英雄身上的那点忠孝节义,足够今时今
日借鉴。至于该剧拿出二十多集在“当户织”上玩想象力,不能算错,说明年轻人爱劳
动,弘扬祖国古老的刺绣文化。让一个民间绣女与敌国王子谈恋爱,也不能算错,没有
爱欲纠缠,怎么吊观众胃口?吐槽是网友们玩的,我们还是说历史吧。
《木兰辞》有“民间述史”性质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
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
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
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
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慧眼独具。
乐府歌辞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木兰辞》显然属于后者
。重读,我们眼前会呈现这样的景象:一个利落朴素、自恋成痴的姑娘,在娓娓叙事,
旁边还有一个小秀才做记录。
实际上,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
桑》、《孔雀东南飞》等乐府经典,无不带有上述“写实”的特点。
这种民间“写实”非常可贵,我们称其为“...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60
39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
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
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
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
。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
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
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
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
。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
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
获,...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256
40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东 北 简 史》-ZT
作者--贝才刀巴
序言:
我们今天所说的东北地区,一般是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也有的说法还包括了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资源丰富,是我们国家
的一块宝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生息繁衍;也不知有多少人觊觎这片大好
河山。千百年过去了,她从一个偏远的荒凉之乡,到了今天成为闻名中外的重工业基地
,其间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经历了与中原的几次离合,经受了无数次的战争创伤,可以
说一路坎坎坷坷。令人失望的是,对于这些历史,我们却知道的太少。做为一个东北人
,同时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觉得我应该为此做些什么。于是我查找了各种资料
,把东北地区从先秦时代直至今日共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头到尾地做一个简介,告
诉给大家。
一、肃慎、东胡时代
肃慎:
肃慎又称为“息慎”、“稷慎”,是东北早期居民中的重要构成。以后的挹娄、勿吉、
秣曷、女真乃至今天的满族,都来源于古肃慎人。
在商朝和周朝的时候,肃慎人居于“不咸山北”。《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大荒
之中,有山名不咸”,这里“不咸山”经考证就是今天吉林和朝鲜边界的长白山。肃慎
人以不咸山为依托地,向北到达了...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1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最奇特朝代:妃子怕上龙床,新皇登基先封保姆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Oct 18 08:30:17 2017,GMT)
在古代社会,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不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同时也用着众多的后宫妃嫔,有时候妃嫔少了大臣们还不乐意,抢着上书求皇帝选妃。这是因为皇帝的继承人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如果后宫不够充实,皇帝就缺少龙子。
但是皇帝只有一个,而后妃却有众多,为了争夺这仅有的一个储君名额,后妃们往往会使尽浑身解数博得皇帝恩宠,以期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很多时候往往还会使用一些毒辣手段。
但有一个朝代却显得非常另类,这个朝代就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政权—北魏。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王朝,在它的100多年里,后宫嫔妃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祈祷,祈祷什么呢?祈祷别被皇帝选中上龙床侍寝,如果“不幸”被选中侍寝,则祈祷自己生公主。
而那些诞下龙子的妃子,则要想尽办法让孩子早夭。在母凭子贵的古代社会,生下儿子就算不能当太子,封个王爷那也不错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现象呢?
《魏书》解释说:椒庭之中,嫔妃皆愿生公...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1697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前秦解体之后ZZ
沮渠蒙逊的卢水胡人是匈奴的一支,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种官职),于是子孙都
姓沮渠。沮渠蒙逊从小就聪明过人,阴险狡诈,又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五胡录》里他就多次依靠天气预报来取胜)吕光对他非常忌惮。沮渠蒙逊的伯父沮渠罗
仇和沮渠麹粥都是吕光的部将,结果无故被杀。在他们的追悼会上,沮渠蒙逊就鼓动宗
族造反,联合兄长沮渠男成进攻后凉重镇酒泉。并拥立酒泉太守段业为领袖建立了北凉。
但段业性格猥琐,众将都不听他的指挥。不久北凉敦煌太守汉族李暠叛变独立,建
立西凉。这样凉州很快就出来了六个国家。
李暠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后代。顺便说一句,在《晋书》中李暠的传记和其他十六国
人物都不在一块,而是放到所谓的忠臣名单里,并尊称为"凉武昭王"。(在《晋书》列
传第五十七,一开始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实际上李暠从头到尾都和晋朝没有一星半点的
联系,而且西凉是五胡十六国里面最最弱小的国家。从建国到灭亡都只和北凉打仗,还
屡战屡败最后被赶到西域流浪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祖宗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说李暠只是李渊名义上的祖宗,换句话说就是冒认的,因为北魏
经过改革后开始搞门阀世族制度...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5277
43
波斯与中国:两种文化在唐朝的交融
荣新江
中国学术,2004.04
[关键词] 伊朗文化 回族与波斯文化
一、引言
在他们为《唐朝的概观》(Perspectives on the Tang)一书所写的引言中,
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和芮沃寿(Authur F.Wright)曾经总结了唐朝为什么具有如此
巨大的生命力:一是它的折中主义(eclecticism),即把前此四百年混乱的历史中的各
种文化统一起来;二是它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即对各种各样的外来影响兼
容并蓄。虽然两位作者首先谈到唐朝极富国际号召力的特性,如周边民族对唐文化因子
的吸收,整个亚洲不同类型的人纷纷入华,而长安更是一个大帝国的盛大国际都会,但
他们认为要理解唐代文明的国际特性时,更主要的是要从它自身过去的历史遗产中去寻
找。因此,我们在这本概观唐朝的论文集中,主要读到的是一组有关唐代政治、制度、
思想、宗教和文学方面的高水平论文,而没有特别涉及到唐朝与外部世界的关联问题。
这和西方中古历史研究的总体走向是相一致的,因为史料的贫乏和缺少像伯希和(P.
Pelliot)那样兼通多...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烟花易冷
《烟花易冷》的故事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
帝拓跋珪为首的北魏,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公元420年开始,南北朝之间
因势力扩张以及疆土兼并,战争不断,其间南朝负多胜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
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430年,宋文
帝刘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迫使魏军主动撤退,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同年
,北魏全线反击,连克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之后兵指刘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南下,发兵北攻。由
于宋文帝舍功采对,自戳良将,杀害裴方明等名将,使士气大挫,加上连年征战,国力
渐衰,军中久无御敌之将,又不顾朝臣之反对,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发兵攻魏,魏军后发
制人,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近,宋军无奈只得南撤,从此宋文帝再也无力
争夺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频繁南下攻齐(479年,宋中领军将军萧道成代
宋建立齐朝),至此,北魏、南齐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
而《烟花易冷》的故事,正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描述。
天下起了雨,将军看着...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北朝时期两位忠义的降臣
侯景之乱中当数十万“勤王”的兵马在健康城外袖手旁观之时,城内却有一位叫羊侃的
忠义之臣在独撑危局。他击退了叛军的数次进攻,为梁武帝赢得了本应是难得的翻盘的
喘息之机。可惜由于猪一样的队友,最终无法力挽狂澜。十分具有讽刺的是,这样的一
位忠臣居然是由北魏叛降而来的。
羊侃之父羊祉,曾出仕为刘宋的任城县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时,羊祉降魏并得到
重用,拜雁门太守, 后迁梁州刺史。羊侃的兄长羊深也是北魏后期的一位名臣,父子
二人于《魏书》,《北史》都有列传。而羊侃的事迹则见于《梁书》与《南史》。这一
家虽然比不上萧宝夤等一人兼跨南北史书,也算得上是南北朝时期朝秦暮楚的典型了。
羊侃降梁的动机和缘由,南北史书记载不尽一致。根据《南史 羊侃传》的记载,羊侃
是受父亲的遗命回归祖国的怀抱。“初,其父祉恒使侃南归,侃至是将举济、河以成先
志。”
然而根据《魏书 羊深传》的记载,羊侃是在河阴之变后为了避祸而降梁,这对于当时
在外地幸免于难的北魏大臣和宗室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初,尔朱荣杀害朝士,深
第七弟侃为太山太守,性粗武,遂率乡人外托萧衍。深在彭城,忽得侃书,招深同逆。
深慨然流涕,斩侃使人,并... 阅读全帖
x******5
发帖数: 189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梁的转折点其实是539年
这几天,刷屏未名新闻的app,有关《琅琊榜》的内容纷至沓来,让我不由得对这部热
播剧产生了兴趣。
看过几集,感觉还算可以。随后,又把前面没看到的剧集基本都补上了。而且,还提前
看了后面尾声阶段的剧透。
坚持看《琅琊榜》的原因,就是觉得这电视剧基本上能符合真实的历史。
电视剧开端是,12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犯,大梁的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为
国出征,却因奸佞陷害,蒙受血海沉冤。而故事正式的展开是,12年后,隐姓埋名的林
殊背负着巨大的身世秘密和血海深仇重回帝都,报仇血冤。
从个人角度讲,我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比较有兴趣的,而故事的大背景正是被设定在
南朝南梁时期,这给了我继续看下去的理由。
历史上,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历经了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是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的演变。而《琅琊榜》的原型就是被设定为南朝梁。
故事的开端就是从南梁抵御北魏的进犯展开的,而看过剧透后就会发现,故事结局是以
南梁抵御已取代北魏而立的东魏军的南犯收场。
在我看来,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历史。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整体军事实力要压过南方
。因此,电视剧中的南梁一直处于防守地位,这是正常的。
客观来...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7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高宗挂是真的了

这些人里,比如曹叡和隋炀帝,是“重新打一遍天下”还是粗鄙?
太祖
汉高帝 刘邦
魏武帝 曹操
吴大帝 孙权
晋文帝司马昭
后赵武帝 石虎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北燕文成帝冯跋
前秦惠武帝苻洪
后秦武昭帝姚苌
后凉懿武帝吕光
夏桓帝刘卫辰
楚太祖桓温
刘宋文帝刘义隆
南齐高帝萧道成
萧梁太祖萧顺之
陈太祖陈文赞
北魏太祖拓跋郁律
北周文帝宇文泰
隋武元帝杨忠
唐太祖李虎
后唐太祖李克用
武周太祖武士彟
后梁太祖朱温
后周太祖郭威
吴太祖杨行密
齐太祖徐温
闽太祖王审知
南汉太祖刘安仁
宋太祖赵匡胤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西夏太祖李继迁
大理太祖段思平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夏太祖明玉珍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高祖
商高祖王亥
魏文帝曹丕
晋宣帝司马懿
前赵光文帝刘渊
后赵明帝石勒
前燕武宣帝慕容廆
前秦明帝苻健
后秦文桓帝姚兴
刘宋武帝刘裕
萧梁武帝萧衍
陈武帝陈霸先
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周武帝宇文邕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吴高祖杨隆演
前蜀高祖王建
后蜀高祖孟知祥
南汉高祖刘龑(yǎn)
... 阅读全帖
x******5
发帖数: 189
48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琅琊榜的剧情设计还算符合历史
这几天,刷屏未名新闻的app,有关《琅琊榜》的内容纷至沓来,让我不由得对这部热
播剧产生了兴趣。
看过几集,感觉还算可以。随后,又把前面没看到的剧集基本都补上了。而且,还提前
看了后面尾声阶段的剧透。
坚持看《琅琊榜》的原因,就是觉得这电视剧基本上能符合真实的历史。
电视剧开端是,12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犯,大梁的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为
国出征,却因奸佞陷害,蒙受血海沉冤。而故事正式的展开是,12年后,隐姓埋名的林
殊背负着巨大的身世秘密和血海深仇重回帝都,报仇血冤。
从个人角度讲,我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比较有兴趣的,而故事的大背景正是被设定在
南朝南梁时期,这给了我继续看下去的理由。
历史上,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历经了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是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的演变。而《琅琊榜》的原型就是被设定为南朝梁。
故事的开端就是从南梁抵御北魏的进犯展开的,而看过剧透后就会发现,故事结局是以
南梁抵御已取代北魏而立的东魏军的南犯收场。
在我看来,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历史。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整体军事实力要压过南方
。因此,电视剧中的南梁一直处于防守地位,这是正常的。
客观来... 阅读全帖
h********m
发帖数: 6049
49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查查你的姓有少数民族血统吗?
你是汉族吗?还是少数民族?先别急着回答,就算你姓着赵、钱、孙、李这样的汉
族大姓,说不定也隐藏有少数民族血统。因为在遥远的历史繁衍中,一些少数民族姓氏
改姓了汉姓。哪些姓氏中,含有少数民族基因?昨天,记者就此访问姓氏研究专家田恩
科,“南京人的姓氏血亲”系列报道,今起再度为您揭秘:快来看,你有没有少数民族
的血统?

少数民族血统常见
 田恩科告诉记者,就他所研究的100个主要大姓,这些大姓的起源,有不少都来
自少数民族。比如李姓,这个姓的来源有28支,其中14支都是少数民族。这是100大姓
中少数民族血统最多、最丰富的一个。其次是周姓,也有5支起源于少数民族。之后金
、石、杨、赵等汉族大姓,也都有起源于少数民族,包括羌族、满族、鲜卑族、突厥、
匈奴等等。
 他表示,这是因为历史上政治、经济等原因,常有汉族皇室赐汉族的姓给少数民
族,因此改为了汉姓,比如李、武。另外就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进行了缩减,原来三
个字、四个字的姓缩简成了一个字,并且并入汉族的姓中。比如破多罗氏改为罗氏、吐
伏卢氏改为卢氏、可朱浑氏改为朱氏等等。

“李”少数民族血统最多

田...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5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墓志里的8g
两晋南北朝墓志的范阳卢氏女墓志:
其一:
【铭文】魏故充华嫔卢氏墓志铭。谥曰昭。」嫔讳令媛,范阳涿人,魏司空容城成侯之
十一世孙,录事府」君之元女。衣冕盛于累朝,风猷懋于弈叶。固以昭晰简牍,纷」纶
秘图,冠盖缙绅,羽仪邦国者矣。嫔膺积善之余庆,禀妙气」于山川。爰始设帨,灼然
秀异,姿见详密,举动温华,故以擅彩」平林,标声灌木。年甫九龄,召充椒掖。天不
慭遗,构疾弥留。正」光三年龙集壬寅,夏四月壬戍朔,十六日丁丑,卒于京室,时」
年十二。以其月卅日辛卯窆于芒山成周西北廿里。铭曰:」姜水激波,大风扬烈,且清
且素,载抟载●。迈种无巳,龟符相」迭,显焉必大,宜哉仍世。仍世克昌,遂衍英芳
,萋萋莫莫,日就」月将。修姱窈窕,玉莹金相,似星环极,如日照梁。苹藻毕闲,蒲
」椒洞启,九十其仪,三千其礼。玉钩曜室,金纽映陛,朝露溘尽,」山原共体。共体
无际,山原有归,灵修眷命,改物迁衣。乐池一」尽,就馆长违,空嗟佪顾,帷中是非
。」曾祖度世,字子迁,散骑常侍太常卿使持节镇远将军济州」刺史固安惠侯。夫人清
河崔氏。父赜,散骑常侍大鸿」胪卿使持节平东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清河侯。」祖讳渊,
字伯源,散骑常侍尚书始...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