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发帖数: 4596 | 1 当时那些史官都是家传的,子承父业那种,所以写官史类似一种家族世袭的职位。在统
治者看来,只有这类家族需要学习书写。掌管天文的也是一个道理。
呢? |
|
D*****i 发帖数: 8922 | 2 如果要栽赃,直接就说是日食了。实际上,当时的史官也没有看到日食,这可能是日食
发生在地平线以下,如前面所讨论的。几千年来的封建学者,也没人搞得清天再旦到底
是什么,不存在栽赃问题。直到民国的董作宾第一个提出这是凌晨的日食现象,以后韩
国人、华裔美国人还有现在的红朝学者都有人就这个日食现象作了研究,难道这些不同
国家的人都来对懿王吐唾沫,这个英国佬的诛心轮也太强大了。 |
|
d*****n 发帖数: 3033 | 3 日食现在看起来只是一件天文奇观,
但是古代发生日食可不是一件小事。
比地震死个几万人还要严重。
你要是史官,就用“天再旦”三个字来糊弄一下,砍你一百次头都不够!
你找遍古书,看看什么时候记录日食使用天黑了,天又亮了这种胡掰的?
日有食之,这才是正经的记录。皇帝是要反省的,百官是要倒霉的。
竹书纪年 存世几千年了,什么时候把天再旦解释成日食了?
那么多老学究都白活了? |
|
d*****n 发帖数: 3033 | 4 我现在说的是这种太阳落山两次的现象是不是经常见到。
同样,太阳升起来两次的现象也不一定要日食才能见到吧。
我起床晚,所以经常看到的是太阳落山两次。
那么起床早的人,应该经常能看到太阳升起两次。
------------------------------------------------------
看到天阳升起来两次就记录下来,那么就有点奇怪。
那么说明这个 天再旦于郑 就不是太阳升起来两次的意思,
如果史官不八卦的话。
--------------------------------------------------------
另外一种可能,这种事情在郑地确实很罕见。
这不奇怪,我以前认为暴雨总是在夏日的午后比较多,春夏之交总有阴雨绵绵的天气。
后来上学到外地,发现有个地方总是半夜下暴雨。早上起来看到地上有积水,却是晴天。
午后的暴雨倒很罕见。
有些地方是从来没有阴雨绵绵的天气的,连续阴雨超过三天都很罕见。 |
|
d*****n 发帖数: 3033 | 5 突然想起来,
要是某个白痴史官看到天亮两次就激动地写“天再旦”然后说这就是日食日食啦。
你说皇帝会不会灭了他九族!
影射都不行!
所以这种荒谬的事情也只有民国以后没有皇帝了大家古文也都忘的差不多了才会出现。 |
|
d*********2 发帖数: 48111 | 6 现在这个世代, 有良知的青年历史学家太多了.
你以为中国这么悠久的史家传统是白给的?
如果这样干脆啥都别看好了, 全靠自己去想.
李世民不过去看一下起居, 给记录历史原始资料的史官一些心理压力.
你以为他真有这个power影响力从无到有的编? 赢政都没有这个本事.
何况后世写记传的还有取舍, 历史资料又不是只有官方一个版本. |
|
d*********2 发帖数: 48111 | 7 中国古代文人的数字感, 根本就不需要编就很离谱了.
一般以史官的资料来源, 李二这边的数字相对比较可靠, 浮夸也是窦那边的数字.
这和史馆资料来源采自当事的兵将有关, 跟李二有毛的关系. |
|
f**********4 发帖数: 2617 | 8 鄙人龟速更新的陋作《查士丁尼 时代》的前奏篇中曾经提到一位权臣叫做鲁菲努斯(
Flavius Rufinus)。最近读布里(Bury)的《晚期罗马帝国史》重温了他的事迹,发
觉颇有意思。这里单拿出来八一八。
鲁菲努斯可能是晚期罗马帝国最遭人痛恨的权臣。若放眼大约同时的天朝,略可比作东
晋的司马道子,但恐怕名声还要更糟。与仅靠 出身高贵掌握朝政的司马道子不同的是
,鲁菲努斯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受到皇帝提奥多西大帝的赏识而开始自己的权力之路的。
鲁菲努斯生于高卢,凯尔特族,成年后前往君士坦丁堡学习法律并成为一名律师。罗马
法是现代文明世界法律体系的基础。与现代国家一样,在重视法律的罗马帝国,法学也
是一门“帝王之术”。律师这个行当做得好,就很容易进入政府部门开始掌握权力。大
律师鲁菲努斯凭借自己的才华,辅以他高大的身材和富于男子气概的长相所带来的魅力
,进入宫廷,相继担任了“Master of Offices”和 “Praetorian Prefect of the
East”这两个当时帝国最重要的文官职位。
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给鲁菲努斯的权力生涯下了评语:“他践
...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9 这哥们死得比董卓痛哭
鄙人龟速更新的陋作《查士丁尼 时代》的前奏篇中曾经提到一位权臣叫做鲁菲努斯(
Flavius Rufinus)。最近读布里(Bury)的《晚期罗马帝国史》重温了他的事迹,发
觉颇有意思。这里单拿出来八一八。
鲁菲努斯可能是晚期罗马帝国最遭人痛恨的权臣。若放眼大约同时的天朝,略可比作东
晋的司马道子,但恐怕名声还要更糟。与仅靠 出身高贵掌握朝政的司马道子不同的是
,鲁菲努斯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受到皇帝提奥多西大帝的赏识而开始自己的权力之路的。
鲁菲努斯生于高卢,凯尔特族,成年后前往君士坦丁堡学习法律并成为一名律师。罗马
法是现代文明世界法律体系的基础。与现代国家一样,在重视法律的罗马帝国,法学也
是一门“帝王之术”。律师这个行当做得好,就很容易进入政府部门开始掌握权力。大
律师鲁菲努斯凭借自己的才华,辅以他高大的身材和富于男子气概的长相所带来的魅力
,进入宫廷,相继担任了“Master of Offices”和 “Praetorian Prefect of the
East”这两个当时帝国最重要的文官职位。
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给鲁菲努斯的权... 阅读全帖 |
|
e***z 发帖数: 7126 | 10 英雄不问出处
真成了英雄之后,出身如有为尊者讳的地方,史官一般会因循祖制蔽之 |
|
s*******h 发帖数: 485 | 11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
就是抗战的胜利。中國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國掼掉了扣在头
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长的岁月
;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毕竟与美苏英...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12 ☆─────────────────────────────────────☆
stansmith (stan_smith) 于 (Sat Sep 22 16:43:41 2012, 美东) 提到: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 阅读全帖 |
|
e***z 发帖数: 7126 | 13 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
历朝历代圣旨都拿这句话开头,
证明任何一个朝代,四海归一之后,奉天承运,弃武从文,休养生息都是众望所归,所
以释兵权是
理所当然的。史官,言官,对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微词。
其实需要皇帝主动去释权,已经是为臣之道中的瑕疵了。(这也再进一步彰显了皇恩浩
荡,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因为臣子们已经让皇帝不舒服了,但是皇帝不但没有报复,
反而完美的处理了这个事情,给所有当事人都留下了高尚的历史评价。)
对比文正公,主动奏请裁军,彰显高手风范,为后人所传颂。
鸟尽弓藏没错,兔死狗烹猥琐。这两句虽然是一起的,可是有本质区别。 |
|
d*****0 发帖数: 68029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Xentar (思考猪), 信区: paladin
标 题: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 21:45:31 2012, 美东)
http://bbs.hupu.com/4382334.html
新海瑞上书(一)
(本文与历史人物、历史团体、历史事件没有关系,绝无影射,如有雷同,均属历史必
然规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7463 | 15 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或者实际利益
全然不顾是非黑白,颠倒乾坤,无理狡辩,中华民族如果秉承这种思维方式的话,你不
但得不到领土或者利益,反而招致其他民族的嘲笑。
炎黄子孙,自有DNA标记来确认,不是一个史官一句话就能改变的。更跟你你多一点少
一点文化全然无关,你就是文化在多,没有公正的逻辑体系,也难以服众。 |
|
m********8 发帖数: 7463 | 16 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或者实际利益
全然不顾是非黑白,颠倒乾坤,无理狡辩,中华民族如果秉承这种思维方式的话,你不
但得不到领土或者利益,反而招致其他民族的嘲笑。
炎黄子孙,自有DNA标记来确认,不是一个史官一句话就能改变的。更跟你你多一点少
一点文化全然无关,你就是文化在多,没有公正的逻辑体系,也难以服众。 |
|
s******8 发帖数: 7105 | 17 本版历史大牛写了八百人打败数万人之成名作品后,意气风发一举抄写了《一坛老醋引
发的血案》,其内容是夏桀跟其他美女3P, 皇后妹喜吃醋,与是跟伊尹合伙,一举把夏
桀搞翻了。
可认真想想,妹喜把夏桀搞翻了有啥好处呢?伊尹再牛逼也不能让她当皇后吧?伊尹要
不要这个二手货都是问题。带这些疑问,网上放狗查了查发现妺喜传说是有三个版本。
一是《列女传》、《帝王世纪》 里面记载的,夏桀宠爱妹喜,荒淫无度,汤商造反,
抓住二人流放,一起死了。虽然夏桀残暴昏庸,可是与妹喜的爱情却是可歌可涕,根本
没有什么3P内容。 怪不得本版历史大牛不感兴趣。
二是报仇说,妹喜是夏桀夺来的,怀恨在心, 跟伊尹合谋搞定桀。 其根据就是《国语
•晋语一》中的:“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
尹比而亡夏。”这个说法全在一个“比”字。 到底是解释为比赛还是密谋,就很难说了
三就是大牛的3P说了,这种说法来自《竹中纪年》“桀命扁伐岷,岷女于桀二人,曰琬
,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
曰末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 可是《...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18 三国的例子举的不好,
除了蜀国没有史官外,陈寿基本是各国国志采用本国的说法,
等于被告原告的说法都有,而非一面之词,这样有矛盾的地方很正常.
旁观三国的,可以看证据.
1.以赤壁之战为例,吴书讲的很厉害,但是曹操有名有姓的将领
没有一个在此役阵亡的--相比夷陵,刘备损失了冯习,张南,
马良等部下,比较而言,中立旁观的也许认为魏书里的说法更靠谱.
2.诸葛北伐与司马懿的交手:最早说诸葛小胜的是汉晋春秋,
此书成书于东晋,一般被认为可信度很高.说司马懿大胜,
斩俘万计的晋书,成书于唐,晚了三百年不说,里面不靠谱的记载
极多.从更靠谱的三国志看,自此一役后,司马懿开始坚守不战,
中立的旁观者大概也可以判断出他肯定是吃亏了,即汉晋春秋大概是对的.
3.至于说到逍遥津,魏书说800破十万,几复获权,在孙权都几乎被抓的
情况下,吴军大概没有闲心数枪数炮,不知道来了800人不奇怪吧.
相反,吴书的记载没有任何与魏书的矛盾的地方:
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
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以上记载几乎证实了张辽袭击孙权差点把丫抓了的事实,
只是没说对方兵力而已.似乎旁观的不... 阅读全帖 |
|
s*******d 发帖数: 270 | 19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当了17年天子,就
稀里糊涂地死了。976年,他刚刚50岁。虽说,官修《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
各种各样的遮掩和粉饰,但仍通过形形色色的破绽证明: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光义谋杀
的。
宫廷疑案,玄机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摸“狐狸尾巴”。老
谋深算的赵光义怎么能躲开这些穷追猛打的诘问呢?说他是“窃国大盗”,自然有几分
道理。
其一,赵匡胤之死,赵光义的嫌疑最大。
赵匡胤比赵光义大12岁,他们一块儿参与了“陈桥兵变”,都算是赵宋朝廷最重要
的奠基人。《宋史·本纪》热情洋溢地赞颂这哥儿俩如何情深意长、肝胆相照。赵光义
病了,赵匡胤亲自到床头去服侍,烧艾草热灸的时候,哥哥惟恐烫坏了弟弟,就先在自
己身上烧几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赵匡胤常对身边的近臣夸赞赵光义说:我这位
兄弟,降生的时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仔细瞧瞧,他龙行虎步,威风凛凛,将来必定是
太平天子。甚至还谦虚地表示:“福德吾所不及。”宋朝皇帝怎么了?“一把手”居然
给“二把手”拍马屁!令世人狐疑的是,春秋鼎盛、耳聪目明的赵匡胤,竟然在一夜...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20 ☆─────────────────────────────────────☆
northsnow (北雪飘) 于 (Wed Nov 21 21:09:56 2012, 美东) 提到: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后,是立有太子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打算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匡
义。关于宋太宗以不当手段夺取君位的说法,有很多版本:有说他是弑兄夺位;还有说
他调戏哥哥的宠妃,当场把卧病的太祖活活气死。
不过,不管掩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这种兄终弟及、而不是由事先册立的太子
继位的继承方式,名义上总不是那么正当。因此,太宗继位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
安定内外,巩固帝位。《铁围山丛谈》载有一事:宋太宗嗣位之初,某日微服出行,在
市集上看到一个乞丐向店家乞讨不得,遂倚门大骂,店家不断赔罪道歉,乞丐犹自骂不
绝口,引起众人围观。太宗见乞丐可恶,抽出随身携带的短刀,从人群中跃出,将乞丐
刺死。杀人后,太宗也不表明身份,只是留下行凶的短刀在现场,就迅即离开。第二天
,开封府尹向朝廷奏报此事,太宗做出很愤怒的样子,声称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在大白
天公开杀人,限期将凶手缉拿归案,不然就拿开封府尹问罪。
... 阅读全帖 |
|
d*********2 发帖数: 48111 | 21 李二只是去看, 也没改。
就看当时的史官们是不是现代写党史的穿越过去的, 一般的会体和上意。 |
|
v*****s 发帖数: 20290 | 22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23 公元前722年,郑国发生了京城太叔段、公孙滑父子叛乱事件。虽然郑庄公早有准备,
将国内政局迅速稳定下来,但是叛军首领太叔段却逃亡至共国。由此叛乱事件演变成国
际纠纷。
此时卫庄公已经去世,其庶长子卫桓公继承君位,其异母庶弟州吁是个战争狂
人,很快就与太叔段勾结起来。太叔段让儿子公孙滑去了卫国,给卫国当带路党。卫国
本来是和晋国一同勤王的主力,结果平王东迁之后反而被压在郑国之下。如今郑国发生
内乱,自然要借机打击一下郑国的嚣张气焰。于是乎卫国组织军队夺取了郑国的廪延(
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郑庄公一看这还了得,这事务必要做大声势,让卫国知道朝廷中的卿士号召力
可不是盖的。郑庄公不但拉上了王室中剩余的武装力量,还刻意让虢公忌父出兵支援。
虢公忌父认为,只有讨好了郑庄公才有机会回归朝廷,于是同意让郑国暂时统领自己的
军队。郑庄公还想进一步拉上山东的鲁国和邾国前来造势。邾国答应了请求,但是鲁国
似乎对周宣王干涉鲁国内政之事心有余悸,不肯趟这浑水。只是鲁国的大臣公子豫以私
人身份带着私兵支援。
郑庄公拉上王师、虢师、邾人、鲁国公子豫的联军反攻卫国边...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24 魏国的竹书纪年记录西周末年就侧重晋国,这些信息应该来源于晋国先人的记录。又如
穆天子传按杨宽的说法是一个游牧民族关于周穆王的传说被魏国史官记录下来。要是没
有掘魏墓也就没有这俩部书,这还是战国末期的史书,可以遇见其他各诸侯国也应是有
典有册,但是却没有留存下来。从战国末到西晋是500年,而从西晋到西周少则都有500
多年了,连西周的帝系都模糊了何论诸侯的世系呢? |
|
j******1 发帖数: 1315 | 25 晋简来了,《乘》还会远吗?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951
“浙大楚简”必为晋简!《左传》为晋国或三晋某国史书!
余粗读《浙大楚简》,发现其字体与楚简殊为不类。“吾”、“许”、“赵”、“
魏”、“者”等字秉承西周籀文体系,而楚文字则多用音韵假借为之。因四字皆源于中
原,故浙大简使用其本字,而楚人传抄中原史书,方言音韵皆不同,故用他字假借,或
可为证。,
自《春秋左传》第39简始,简文记晋国率十二国诸侯伐郑,诸侯之师除先记“季得
武子”外,其余记“齐得崔(之)予(杼)”、“宋皇瑗从荀罃”,“士得丐门于……
”、“乍(曹)人邾人从荀偃”,“胜(滕)人得之”、“薛人从栾黡”、“杞人郳人
从赵武魏绛”,唯独不书“晋”。《春秋》为鲁国史书,故“季得武子”前可不书“鲁
”,而作传者可能为晋人或三晋之人,故按照春秋笔法,“荀罃”、“士得丐”、“荀
偃”、“栾黡”、“赵武魏绛”前亦可不书“晋”。所以《浙大简》的创作者当系晋人
,进而可推《左传》的作者也确系晋国史官。 |
|
b*******8 发帖数: 37364 | 26 应该是和老毛类似的人物,和底层打成一片,平时不太注重穿着外表这些东西,讲话也
比较随意。臭老九最讨厌这样的了,难免抹黑。
同样一件事,好坏全由史官一张嘴说了算。逃跑的时候把女儿踢下马车,要夸也很容易
,就说为了保全革命队伍,忍痛牺牲自己亲属。同样江青不厌其烦的修改样板戏剧本,
却被历史学家说成权力欲望大,瞎指挥,不信任别人。 |
|
j****c 发帖数: 19908 | 27 哎,居然是JJ左右了我们怎么写历史
应该把史官改成女的 |
|
r*******5 发帖数: 3413 | 28 肯定是在胡扯
从记录者的角度上来讲,史官在数字上夸张乃至胡扯是家常便饭
从项羽的角度上来讲,虽然项羽是千年才出一个的大牛人,也不太可能在没有充分休息
并且逃亡了快一天的情况下还有力气砍死几百个人。
从汉军的角度上来讲,汉军是剩胜追击,并且有动力,刘邦悬赏了铜千斤和万户要项羽
的脑袋,而且后来也确实封赏了,汉军的素质也不至于太差,比如说最后击死项羽的人
就是在巨鹿之战中杀敌过百而成名的(当然这个数字也可能有假),以此推之追杀项羽
的人也不至于全是废物 |
|
R*******a 发帖数: 2463 | 29 以一当百,是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的,我们先假定事实存在,然后来探讨背后的客观条
件是什么。
项羽,人称双瞳。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视觉神经系统异于常人,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反
应极其敏锐。天生神力,这又是一个相对优势。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假设他左右手能各
持一件兵器,在近身搏斗中能像郭靖一样左右互搏,那以一当百则并非虚言。所以项羽
很可能是视觉神经系统结合运动系统能做到在搏斗中一心二用。
刘裕,身材魁梧,轻功盖世。史载他不止一次以一当百,险中求生。这应该是经过事实
检验的。同时,刘裕的征战史中常常有“异相”,也就是人力所不能解释的现象,类似
于刘邦的母亲打雷受孕之类的故事 。但刘裕当了皇帝之后严令史官不得渲染这类事迹
,导致无所传世。所以我个人的猜测,乃是寄奴其实是唐门高手,又善于营造战场上的
恐怖气氛。那极大的可能是,他身有锦囊,内装生石灰,而自己又有自制的护目镜。敌
人将他团团围住时,他一跃而起,遍洒石灰粉,而自己有护目镜防身,能在敌人猝不及
防时刀劈斧砍,暴烈克敌。这种手段,登之史书则为不宜,那一系列的悬案就可以解释
了。 |
|
l******f 发帖数: 744 | 30
但是认为他没来过中国的争论更多。
如果他来过,元朝史官一定会记录的啊,毕竟这是这是一件大事啊,即使他不受重用,
很普通。 |
|
l**********3 发帖数: 10970 | 31 你说的当然有道理。
在成王败寇的中国社会,项羽当然是被当作鲁莽愣头的角色来描绘,韩信则越描绘越神
奇了。
即便是史记里的记载估计也不乏夸大的成分,毕竟是本朝的史官写本朝的开国将领,必
然下笔如有神了。 |
|
l**********3 发帖数: 10970 | 32 你说的当然有道理。
在成王败寇的中国社会,项羽当然是被当作鲁莽愣头的角色来描绘,韩信则越描绘越神
奇了。
即便是史记里的记载估计也不乏夸大的成分,毕竟是本朝的史官写本朝的开国将领,必
然下笔如有神了。 |
|
c*****1 发帖数: 3240 | 33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Thu Jul 19 22:45:35 2012, 美东) 提到:
我们也许冤枉秦始皇了。
现在有点理解顾喆刚了。假定聪明人任何时代都一大堆,老实的不老实的聪明人都不计
其数,推理下来,比较黑暗。
比如,周人似乎对商毫无所知,除了商汤灭夏,盘庚迁都。但我们现在知道,商人其实
有更多的辉煌的历史,还有一屋子一屋子的甲骨文。
☆─────────────────────────────────────☆
goodegg01 (goodegg) 于 (Thu Jul 19 23:31:40 2012, 美东) 提到:
周人对商毫无所知说不过去.
至少纪年不是这样的.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Thu Jul 19 23:38:35 2012, 美东) 提到:
你再想一想。就跟现在的BBS一样,春秋战国的时候,当时主要两派,民主派和专制派
,争得不可开交。结果...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4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
|
|
s*****c 发帖数: 753 | 36 照你说,历史如何记述。
就算我是当事人,我的叙述也会有我的添油加醋。而对任何一件历史事情,没人知道来
龙去脉 (因为没有一个god观察所有事而且知道人的心理活动。
史官的职业是,尽量忠实记录历史原貌。但是他们的资料一般都是N手的。像鸿门宴,
你怎知是司马迁润色的,还是别人润了100遍了? (对于当朝的典故,可能早有官方版
本了)
对于历史,本来就应该有保留的接受。尽信书不如无书。 |
|
m********a 发帖数: 12601 | 37 那你再说说刺客列传吧,莫非还是史官跟着几个二流子长期调查的结果了? |
|
e********3 发帖数: 18578 | 38 相对而言西方人对军队人数还是更加写实一些,罗马军队的人数很精确,因为军团建制
数数参战几个军团就能算出来多少人参战,中国古代军队人数写意为主,史官也是数字
盲,随便大笔一挥就是几十万大军,真实人数起码缩水到1/3甚至更少.
西方人也能吹倒是真实的,凯撒习惯性的把妇孺老弱算到蛮族军队总人数里面夸大自己
的战绩。 |
|
R******o 发帖数: 1572 | 39 低到还不如三俗了
王莽被史官黑的那么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it抑制豪强反对兼并
不然看看历史怎么写赵大赵二的 |
|
r****p 发帖数: 1854 | 40 北魏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神秘人物,应该说是一时间权倾朝野的权臣。但是他在《魏书》
中却只出现了三次(反正我只找到这三次),而且连列传都没有。此人就是献文帝一朝
初期的丞相乙浑。
《魏书》中第一次关于乙浑的记载,在《帝纪第六 显祖纪》里面。一出场就大开杀戒
,威风八面。
“(和平六年)车骑大将军乙浑矫诏杀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禁
中。戊申,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自汤泉入朝,浑又杀之。己酉,以侍中、车骑大将
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
“(和平六年) 秋七月癸巳,太尉乙浑为承相,位居诸王上,事无大小,皆决于浑。”
然而真可谓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天安元年)二月庚申,丞相、太原王
乙浑谋反伏诛。”
“和平”是文成帝拓跋浚的最后一个年号,一般来说古代帝王登基一般会继续用前一个
年号直到年底,第二年在改元。“天安”就是献文帝拓跋弘的第一个年号。因此可以大
致推断出,乙浑是在献文帝登基之初,利用主少国疑打算欺负孤儿寡母,不料却被文明
太后冯氏秒杀。
“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
浑,遂临朝听政。”
《皇后列传 文明冯皇后传》...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41 这篇辩伪文章从方法论上来说,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关于“戎服”的辩伪,这篇文章就
隐含了一个三段论:
大前提:左传之前没有“戎服”这个词汇。
小前提:《耆夜》里出现了“戎服”这个词汇。
结论:《耆夜》不可能是左传之前几百年的周公写的。
但是这个大前提是否成立呢?该辩伪者没有论证。其实辩伪者顶多能说:在现存的传世
文献中,左传之前的文献里没有“戎服”这个词汇。但是我们知道,现存的传世文献不
等于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文献,它只是后者的一个零头。所以该辩伪者在其三段论的大
前提中玩了一个“部分代替全部”的花招。因此,该辩伪者的论证方法是有缺陷的。
那么,这种有缺陷的论证方法是否曾经造成过冤假错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历史
上曾认为五行学说是汉代才出现的,但是郭店简才出土证明最晚战国时就已经有五行学
说了。另外比如,以前认为十二生肖东汉时才出现,但是睡地虎秦简出土证明最晚在战
国末期就已经使用十二生肖了。
这篇辩伪文章中大量地使用了大前提有缺陷的三段论,他们推出来的结论是否靠谱就不
言而喻了。
另外,该辩伪者还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论述,比如,说当时史官在场,为什么没有把
写诗这一段记下来。其实,记... 阅读全帖 |
|
K**********i 发帖数: 22099 | 42 你们这些高级明黑太过分了。
一会儿说就算朱勇带着五万头猪也不会被也先抓干净,一会儿说土木堡就算有几万只鸡
也先也没法全抓了。
感情大明朝的军人都是猪和鸡?或者这些人都被也先抓住搞死了,说明他们连猪和鸡都
不如?
不懂幽默就别瞎胡扯。当年国军将领这么说,是悲愤的一种表现,是对自己人的实力和
战斗意志的否定,到你们这里倒成了“证明”明军没有大败的证据?
虽然我也瞧不起明军的战斗力,但我也不想看别人把大明朝军人比成猪和鸡,因为蒙古
和满洲的对手如果只是猪和鸡,那么对他们本身也是侮辱。
根据你们类似的逻辑,历史上“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
感情把汉民的人数和牲口数相加了?当时的汉人史官后来就没更正这些?我都不知道当
时写历史的人都怎么想的,难道跟你们一样,把明军明民当成那啥?
还是你们太不悲愤了? |
|
l***y 发帖数: 1166 | 43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周穆王巡游事。
西晋时出土,经当时人整理分为五卷,今本将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卷并入,共六卷。
《穆天子传》是《汲冢书》中唯一流传至今的一种。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凖盗发魏襄王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竹书。经荀勖、卫
恒、束晳等人整理成《汲冢书》七十五篇。《穆天子传》前五卷详细记载周穆王在位时
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也记述了周穆王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
、绿耳等八匹好马,御者造父,伯夭作向导,在十三年至十七年进行了一次西征昆仑山
的远行,越过漳水,行程九万里,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见到西王母,又驱驰阴山、蒙
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等地,最后一卷抒写了周穆王对其美人盛姬的执著情爱和刻
骨相思,称《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
《穆天子传》有别于《左传》的历史传记体裁,以日月为序,虽名为传,实属编年,是
以周穆王的活动为中心的实录性散文。《隋书·经籍志》最早归列为“起居注类”。但
神话色彩强烈,胡应麟称之“小说滥觞”[1]。姚际恒以为《穆天子传》为伪书,法国
学者沙畹甚至以为穆天子并非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西晋时...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2463 | 44 先秦子书只能当旁证,因为那时没有史官,对于上古史一家一个说法,家家说法不同,
都是为了自己立论方便。 |
|
s*****V 发帖数: 21731 | 45 http://www.cchere.com/thread/3355320
考虑坛中不少朋友对夏王朝的认定很关心。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难于了解真相。为使各
位对目前夏朝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在这篇夏王朝系列文中尽可能详细解说。至于文
笔枯躁,读之味同嚼蜡。。这个。。其实你不说,也心知肚明。然此类文章既不能瞎说
,又要幽默风趣。。弱弱的问句;仁兄要求似乎高了点吧?看在本公子辛苦查资料的份
上,将就着看吧.
我是楚歌的朋友,他目前在外地,走时请我帮忙把文章作者名找到.就是说这篇文章我们
不确定是谁,但考虑到这里的朋友对考古情况不了解,因此打算系统的介绍,这里申明一
点,文章不保证全部是原创造,有借用,有部分调用资料,有原创.但我们会注明,初发此文
由于没查出作者,只好暂时空置,目前已确认此文是;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
王勇老师作品.
我国这几十年来田野考古进展迅速,成果颇丰。较早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遂公盈(西周中
期)和叔夷钟(春秋时期)都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殷墟卜辞的研究,除非了证明
商朝的信史地位,实际上也证明了夏朝的信史地位。{1}
因为商朝的历史从成汤算起,则见于b辞的先公先...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46 看来明朝官家负责修史的史官是螨虫了。呵呵呵。。。。
奇葩
害老 |
|
o****d 发帖数: 5454 | 47 这个八成是赵坨去了以后叫史官写的,不然怎么知道他们说的那个人就是华夏的神农呢? |
|
r*****y 发帖数: 53800 | 48 金哀宗欲與宋連和,派使者向宋人說:「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
及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宋人不許。天興三年正月己酉(儒略曆1234年2月9日)
,宋蒙聯軍攻破蔡州,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把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自己在蔡州
幽兰轩上吊自尽。末帝完顏承麟聞知哀宗死訊,“率群臣入哭,諡曰哀宗”,“哭奠未
畢,城潰。”末帝同日死于亂軍中,金亡。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
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
|
|
d********f 发帖数: 43471 | 50 鸭的乱修战略耗尽大明国力,坚持修大凌河简直是给皇太极从天上送馅饼。就这么一条
废材,难怪清代史官给鸭打扮成一代脊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