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 发帖数: 1037 | 1 D. 所有善根 至心回向
---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淨心。憶念受持。歸
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為什麼十方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呢?就是想要極樂世界以外(他方)所有的眾生聞到阿彌
陀佛名號,「發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沒有垢汙雜染的淨信的心。「憶念受持」
。「憶」就是憶佛功德。「念」說是念佛名號。「受」就是信受。「持」就是堅持。「
歸依供養」,以自己身心歸向彌陀,依止彌陀,永不捨離。再者,「供養」,「供」有
兩種:(一)財供。香花、飲食、湯藥、財物,你用頭、目、腦、髓、大地、山河等等的
這一切都可以拿來獻供。(二)法供。例如:如說修行,發菩提心,用來獻供。「養」,
指養活、養生、奉養、調養。對於身、對於法,有所利益,就稱為養。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願生彼國」。一念淨信是信,從信起願,所以信願是往生的根
本。所以用自己所有的善根,至心回向求生極樂。「至心」,《觀經》就是至誠的心。
善導大師說:至就是真,誠者就是實。就是要一切眾生的身、口、意業,所修的解和行
,必須是真實心中的...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2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作为修行人,我们都想行持善法、积累功德。但行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积德就更
不容易了。怎样才能行持善法、积累功德呢?有九种方法。
第一,深信。首先就是要深信。深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首先要明白这些佛理。明
白了佛理,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在不明理的情况下,盲目地信仰,这叫迷信,是一种
愚痴、迷茫的状态。不能迷信,要明信。有足够的闻思才能明理,才可以产生真正的信
心,才会产生深信。
第二,肯定。你信佛、学佛,包括依止善知识、学修法门等,心里应该都是非常肯
定的。也就是说,首先经过观察,经过慎重考虑,最后下决心、做决定:“我要信佛!
我要学佛!我要依止善知识,我要好好修持所选择的这一法门!”心里是非常肯定的。
一个智者是不会轻易立下誓言的,他是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最后才会立下誓言。
一旦立下誓言了,失去生命也不会舍弃自己的誓言。
第三,坚稳,就是心里要坚定,身和语要稳重,不能随便。比如,有人在那儿说他
人的是非,自己也跟着说是非。一个人在那儿杀生或者做坏事,自己没有主见,也跟着
干。一说要去娱乐场所造业,自己也跟着别人跑。这都是身和语不稳重的表现。要稳重
,要有...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此名悖俗,而有深义。常言道: 「活到老!学到老! 」 世人学一
辈子,都是学生, 学习如何在世间生活生存,少有愿意学死者。若言学佛之第一大要事
乃是学死者,必招人嫌怪。此不特世人如此,乃至佛门中尚在外门修六度行者亦复如是
。是故临命终时哭哭啼啼丶拉拉扯扯丶牵肠挂肚,舍不得自己死灭.,认定识阴六识灵
知心之自我是不生灭心故,虽然嘴边高挂五阴无我,虚妄, 然一听灭除自我, 便施设种
种有我之变相, 以图自我安慰, 不知此我乃因缘和合而有,於未来无知,故生恐惧。
於生死一.如之理不明,遂生种种妄想,恐惧死亡, 於我见远不能断除, 更何論解脱证
果 ?
譬如世人生儿生女,满怀欢喜,却未曾思: 此儿从何处来? 是去年邻家老奶奶过世来
投生者? 或是去年堂上老爷过世而投生者? .或是去年被我恶性倒债的老王自杀来投生?
.此诸道理都不思索,都不思想我儿我孙今日之生乃是去年之死所致,都不思想如今垂
死都因七十年前之生所致。
错悟之人每谓无妄想之识阴灵知心为真,然却从未思惟: 「若此灵知心为真,应此灵知
心乃从前世来,则应入住出胎皆悉能知,亦应能知过去世事,因... 阅读全帖 |
|
t****z 发帖数: 8931 | 4 三、“真、善、忍”同修
我们这个法门是“真、善、忍”同修。“真”,就是说真话,做真事,返本归真,
最后做真人。“善”,就是生出慈悲心,行善度人。尤其强调能忍,只有忍,才能修出
大德之士来。忍,它是个很强的东西,是超过了真和善的。整个修炼过程都得叫你去忍
,守住心性,不可妄为。
遇事能忍不容易。有人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在亲朋好友之中很丢面子的
情况下都忍下去,这不成“阿Q”了吗?!我说你方方面面表现都很正常,智力一点不
比别人低下,唯独在个人利益方面看的很淡,谁也不会说你傻。能忍不是懦弱,不是“
阿Q”,是意志坚强的表现,是有涵养的表现。中国历史上的韩信,曾经胯下受辱,就
是大忍。古代有句话叫:“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一个常人当他受到污辱时,他会拔
剑而起,他会张口骂人,出拳打人。人来一世不容易,有的人就为一口气活着,太不值
得,也太累。中国有句话叫作:“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遇到麻烦事后退一步的
时候,你会发现是另一番景象。
作为炼功人,对于和你发生矛盾的人,对于当面羞辱你的人,你不但要忍,要高姿
态,而且要感谢他。如果没有他和你发生矛盾,你怎么能够提高心性,怎么会在遭受痛...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5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47 | 6 前言:
禪宗的开悟明心之印证,必须经过三量的检验:也就是圣言量、比量、现量这三量来验
证。圣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须符合 佛陀经典的开示和大菩萨论中的开示,乃至禪宗真
悟祖师的开示与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够理解。
然而其中不仅是智慧上的印证,开悟明心的菩萨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萨六度,要有菩
萨种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与功德。
在上一篇「禪宗的开悟明心是什麼意思?」的文章中,( http://www.chinafow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84358&extra=page%3D1 ) 我们提到开悟明心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有祂自己的功能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这些在经典上都有说明。而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明开悟明心时必定要亲证如来藏的这些自性。
以下我们用「圣言量」(经典、论典和真悟祖师之开示)和「现量、比量」来说明开
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7 旁白:二千五百多年前,人天云集,法会庄严,释迦牟尼佛以微妙音声告诉大众:
我涅槃之后五百年,大乘佛法将开始流布,由天竺传到东北方的震旦;文殊师利菩萨长
久以来,一直住锡在震旦中国的清凉山教化大众,无量菩萨眷属追随著祂,到那时候,
将有许多善男子、善女人一起来拥护大乘佛法。
震旦即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世代农耕,个性纯朴敦厚,知足常乐,一切大众广
受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熏陶,普遍知道礼义廉耻,自然向往君子德行;往往有德者登高一
呼,便能上行下效,风俗为之丕变;如是尊重有德的华夏民风,便能敬重大乘贤圣,如
实信受大乘至理,而与大乘佛法相应。
陈正源老师:由于儒家提倡孝道,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以孝传家,成为最重视
孝道的民族,这正好吻合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孝女光目救度母亲的经教所阐扬的
孝顺心,而佛教依众生无始劫以来,除非解脱入涅槃之外,必定都是在三界六道当中,
一世又一世地流转生死的事实,进而了解到一切有情无始以来,都曾经是自己的父亲或
母亲,因而将这种对父母的孝顺心推己及人,所以在佛教出家、在家菩萨戒中,佛陀一
再耳提面命教诫弟子们,对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应该要如同自己的父亲、母...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8 龙凤胎两兄妹成长留影。
2月21日,妹妹释学慈(后)同医院回来的哥哥释学善一起回家。
@华西都市报:因为老住持的善举,一对被遗弃的唇腭裂龙凤胎缘结古寺。转瞬间13年光阴,这对双胎胞改变了庙里的一成不变的清修,却也让这座藏匿在黄龙溪古镇中的寺院收获了不少生机。衣食住行、出门连一元钱公交车都舍不得坐的住持释新耀,对兄妹却很大方。从两个孩子的唇腭裂手术,到学善治腿,13年来,“为了这两姊妹,他们师爷确实费心。”而兄妹俩对释新耀的敬爱,全寺院的人都知道“以后我要开飞机,第一个就载师爷……”
他们的一天
五更起
2月21日凌晨5时整,一声空灵的钟磬回响,叫醒一座藏匿在黄龙溪古镇中的寺院。斋堂二楼的一间客房里,小女孩儿眼珠子微微转动一阵,几分钟后睡眼惺忪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小女孩儿名叫释学慈,2013年底,她从楼下一间两人合住的客房搬到了二楼独自一个人住。把上衣穿好后,学慈斜靠床头,随手拿过来放在床边的一本7年级教科书,顶着泛黄的白炽灯光逐一浏览。半个小时后,寺院的钟声再次响起,天依然那么黑。
又翻看了几页书本,学慈这会儿是真醒了,穿好衣服,整理完书包,她迈着静悄悄的步子走出房门。周围的房间零星泛...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18:57 2013, 美东)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 阅读全帖 |
|
|
H******3 发帖数: 169 | 11 身心调柔 行持善法更容易成就---索达吉堪布
如絮极轻盈,随风任来去,
身心若振奋,众善皆易成。
就像轻盈的柳絮随风飘送、来去自如一样,我们的身心如果调柔,为欢喜心所带动,那
么一切善事轻而易举即可成办。
人的心态很重要,禅宗这样认为,密宗也是这样认为,所以大家先要认识自己的心,尽
量不要被烦恼控制,每天都是苦不堪言。虽然《中观宝鬘论释》说轮回是痛苦的自性,
快乐只是暂时的、虚伪的,这方面讲了很多理由;《中观四百论》也讲轮回的本性是一
种痛苦;诸高僧大德在教言里,也一再宣说轮回痛苦。在这样的痛苦中,心完全快乐有
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学习佛法,心的欢喜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每个人或多或
少都有所感受。
很多人在没有学佛时,对生活、感情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非常执著,为此流过的眼泪若积
在一处,不敢说有大海那么多,但一碗可能没问题,爱哭的人甚至有一大锅。这样的话
,懒惰的人就不用提水了。(听说有些人特别懒,不愿意到很远的地方去提水,节约水
的方法多种多样。)
假如心没有快乐,很多事情都难以成办。现在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对心情进行各种测试
,得出的结论是:心情的放松愉悦很重要,若想长命百岁,就不...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2 索达吉堪布答: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352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十善是不是一种教条?
索达吉堪布答:除了三皈依以外,佛教中还提倡十善,也就是要行持十种善业,
断除十种不善业,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
十不善业包括: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
语、粗语、离间语、绮语;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断除了这十不善业
,即是十善业。
这些要求,实际上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想想,普通人需不需要行持十善,
断除十种不善?肯定需要。所以,佛教徒应当遵守的,非佛教徒也不例外,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下面对十善进行具体分析:
1)身体的三种善业
一、不杀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
法律。
不过,现在的法律规定,不能杀害已出生的人,而杀害未出生的胎儿,即堕胎,
却是允许的。这有点不太合理。为什么人在肚子里可以杀,出生之后就不能杀了呢?这
在逻辑上说不过去。但由于没有法律制止,如今中国的堕胎现象非常严重,据官方数字
显示,每年记录在案的堕胎手术,就...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13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
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
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
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
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
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
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
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
。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
,觉所显发;觉圆 |
|
d**********l 发帖数: 647 | 14 [日期:2006-04-09] 來源:摘自《佛教對因緣的看法》 作者:
星雲大師 [字體:大 中 小]
有人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佛經
上也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謂結緣,就是和他人建立融
洽的關係和良好的溝通。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
悅,也為了大家的生命快樂,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麼,怎麼樣才
能廣結善緣呢?
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
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樑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
供養大眾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鐘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
善緣。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我現在大略
舉出幾種結緣方法:
(一)經濟結緣── 有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塊錢跟別人結善緣,
不但帶給別人親切感,甚至也許因此救了他人一條命。比如說公路
上出了車禍,有人想打電話報案求援,偏偏只有鈔票沒有銅板,根
本無法換錢,這時候你借他一元,馬上救護車也來了,醫生也來
了,許多流血垂危的傷者都得到了及時救護,你這一塊錢的善緣就
廣大無比了!
(二)語言結緣──別人灰心的時候,你鼓勵他一句話,對方就...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751 | 15 天生公平
就算在平时,王天逸也绝不多碰酒这种东西,更何况他现在有有务在身,所以抿了一口
敬酒后,就把杯子倒扣在了桌面上,不理其他三人略显尴尬的表情,他翘起二郎腿,侧
转身子对主人笑道:“洪先生,让我们谈正事吧。wWw,QuAnBen-XIaoShuo,cOM”
“好、好、好!”洪宜善看见王天逸的动作愣了一下,但马上明白了这个人的心思,翘
起大拇指连声说好。
“这里方便吗?”王天逸看了一眼叶管事和洪筱寒两人。
“自己人!”洪宜善本来就是要让儿子学习的,哪里舍得把儿子和亲信赶走,说着就把
他知道的情报详细的说了起来。
洪宜善矛头直指贾六义,还顺带带上了风枪门。
据他说,贾六义和风枪门的店铺都曾卖过数目巨大的盐货,而且价格相当便宜,要知道
此地的盐都是从长乐帮的地盘运来,若是从长乐帮手里买卖,价格不条要贵多少,因此
他怀疑这两个人是买的私盐,并自己收买了一个知情人打听。
这个知情人是贾六义手下一个掌柜的副手,虽然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他告诉洪宜善的
情报已经让人更加怀疑这些廉价盐的来路了,至于风枪门,证据就没有对贾六义这么充
分了。
在听洪宜善说话的时候,王天逸发觉到这个大富翁谈到贾六义之时,...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16 发菩提心在佛教中是非常根本和重要的事情。很多部佛经都有专门的“发菩提心品”。
对于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如何能发菩提心,作了详细的说明。
以下是《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的“发菩提心品”。这个比《庄严菩提心经》中讲得要好
懂一些。
《大方便佛报恩经》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427.htm
(失译人名出后汉录,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部)
发菩提心品第四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仰白如来
。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
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发菩提心云何而发。菩萨因何事故。所以能发。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立大誓愿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
波罗蜜。是则名为自利。亦名利他。
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
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 |
|
z*****n 发帖数: 633 | 17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有智慧的人,善护自心,带给自己当下与未来的幸福。不护自心,带给自己苦恼与麻烦,也带给别人苦恼与麻烦。
善护自心,不愿意在语言语行为上伤害别人,这是佛说戒学的目的。因为不伤害别人,心安理得,与人关系良好,有智有德的人乐于亲近。
善护自心,能将心安住于选定的一个事物,这是佛说的定学。即使是做简单的事情,也能感觉愉快。如果做复杂的事情,也能专心致志,有条不紊。
善护自心,心远离贪、瞠、痴的影响,则能如实知见事情的真相与因果法则,舍离错误的认识,毫无疑惑。这是佛说的慧学。 |
|
a*****y 发帖数: 33185 | 19 中国哲学中的心物问题
张岱年
心物问题,亦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西方近代哲学
中,关于精神与物质的问题讨论较多。在中国先秦哲学中,对于心物问题已有所讨论。
到中国近古时代 (宋元明清时代),许多哲学家更对于心物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所以,应该承认,心物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心亦即主体,物亦即客体。但是主体客体的名称是古代所未用的。在古代哲学中,
与主体相当的名词是“己”,与客体相当的名词是“物”。《中庸》云:“诚者非自成
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己与物即主体与客体,亦称为内外,《中庸》又说:“合外
内之道也”。外即客体,内即主体。近几年来,有些论者认为,中国哲学专讲“天人合
一”,而忽视“主客”之别,其实并不符合事实。中国哲学确实强调“内外”的统一,
但也承认内外的区别。
在西方哲学中,哲学史家常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与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来
讲,或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归并到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西方哲学中所谓“理
念”或“观念”往往是与思维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哲学史家将关于“理念”的问题归结
为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加鼓励,但知识分...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1 对大乘修行人而言,为什么菩提心如此重要?请从教证、举例、比喻、推理等方面具体
阐述。
答:1)教证:《华严经》云:“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
,永尽诸漏利群生。”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
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成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尽力而修行。”
2)举例:以前有位修行人,一生专修密集金刚,最终却获得了预流果。为什么修无上
密法,却只得了个小乘初果呢?原因是他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
《文殊根本续》中也有个公案:一个叫那自扎的修行人,凭借自己修成大威德的力量,
杀害了很多众生,最终悲惨地堕入地狱。这说明即使修成了大威德,如果不具足菩提心
,也只是堕入恶趣的因。
3)比喻: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能
洗濯一切烦恼垢,犹如净水;能长养众生白净法,犹如大地……。《华严经》中宣说了
二百五十种比喻。
4)推理:菩提心具有两个条件——缘众生的悲心、缘佛果的智慧。缘佛果的智慧可净
治我们无始轮回的染污习气,若无此智慧,一直耽著五欲六尘为实有,则永无解脱之日
;缘众生的悲心可对治我...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2 访谈简介: 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作客新浪佛学,畅谈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烦恼与
压力,与网友交流佛法智慧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访谈时间2012年9月27日 下午14:00
-15:00 。
主持人:索达吉堪布谈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微访谈即将开始,欢迎各位网友踊
跃提问,共同学习佛法智慧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问:总是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如何是好呢?
索达吉堪布:压力来自于对自己太执着,只要经常想着利益别人,压力自然减少。
问:堪布好!请问藏传佛教允许吃肉吗?
索达吉堪布:凡是大乘佛教,原则上不允许吃肉。你可以看看我写的《藏密素食观》。
问:顶礼上师 ! 我在闻思过程中,遇到家人的巨大阻碍;请上师加持并开示,怎样善
巧方便,改变他们的想法。
索达吉堪布:自己要有坚定的立场;但有时候也需要随顺他们。
问:大师您好,如何减少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呢?
索达吉堪布: 贪少利他,开心。
问:对一个在家女居士,又要上好班,又要照顾好孩子,还要做好家务,对不学佛的家
人,要顾及他们的情绪,在他们的夹缝中找时间修学佛法,有时候真的感觉力不从心,
请上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想挤,总是...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3 菩提心的修法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若讲广一点,内容就比较多,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给大家略说。
大概在半年以前,我要求大家每天早上要观菩提心,时间最少是半个小时,可是我当时
比较忙,没有详细讲怎么样观修,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茫然。有些人早上起来之后
,想一想“我今天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可以了,有些人观到胜义菩提心的空性方
面去了,这种现象最近比较多,所以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观修方法。
一、观修菩提心的必要性:
学过《入行论》等大乘论典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修行当中,菩提心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果没有修成菩提心,一切显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甚至很可能修偏了,所以首...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4 【杂阿含经】第279经 (第11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
必受苦报
何等为六根。眼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修习.不执持。于未来世必受苦报。耳
.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执受相。执受随形好。任彼眼
根趣向。不律仪执受。住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执持律仪。防护
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于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
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云何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多闻圣弟子
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世间贪.爱.恶不善
法不漏其心。能生律仪。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六根善调
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即说偈言
于六触入处 住于不律仪
是等诸比丘 长夜受大苦
斯等于律仪 常当勤修习
正信心不二 诸漏不漏心
眼见于彼色 可意不可意
可意不生欲 不可不憎恶
耳闻彼诸声 亦有念不念
于念不乐着 ...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石铭:在大善大恶并存的时代须弃恶从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4 17:01:16 2015, 美东)
最近山东省乐陵市法轮功学员孙连英女士在控告状中叙述:
二零零七年三月份的一天,“610”人员张文杰、王建强闯进我家,抢走我的全部大法
书、手机、我儿子张凯上大学用过的电脑,把我绑架关进看守所,第二天张文杰看到绑
架我的情况已给曝光出来,他气急败坏的多次闯进我家威逼恐吓我丈夫,不说出谁给上
的网,就抓我儿子顶罪,同时也多次提审我,恐吓我说:“不说就抓你的儿子”。
后来张文杰、王建强伙同青岛610的人员把我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张凯抓进青岛大山看守
所,同时我也被劫持到济南劳教所,由于在乐陵看守所四十多天的精神摧残,我身体已
非常虚弱,体检结果不合格,又把我带回乐陵,本应放我回家,可张文杰为了管我丈夫
要钱,又把我关进了看守所,我丈夫交给张文杰、王建强三千元钱,又请他们吃了一顿
饭,才把我放回家。
就这样我和丈夫第二天,找到青岛...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782 | 26 好奇,查了资料看到底说的是啥意思。好像是说耶稣并没有提倡不洗手或者说反对洗手
。他们争论的好像是仪式问题。
**********************************************
據這兩位聖史記載(谷七1至23;瑪十五1至20),耶穌顯現了五餅二魚的奇蹟後,又
回到了葛法翁,並在那裡治好了許多病患。那時,曾有幾位法利塞人及一些從耶路撒冷
去的經師們,他們見耶穌的門徒竟在吃飯前不先洗手,於是責問耶穌為何他們竟敢如此
「犯法」?「你的門徒為什麼不遵守先人的傳授,而用不潔的手吃飯?」(谷七5)
所謂「先人的傳授」,對猶太人來說,首先是梅瑟所頒佈的天主十誡,其次則是記載
在「梅瑟五書」中的各種規律及生活法則。由於這些規律及法則只是一種原則,因此如
何遵守,對當年的猶太人有很大的伸縮性,正如我國傳統的所謂禮義廉恥及孝道等,各
人有各人的解釋,並無絕對的準則可言。可惜這類傳統的生活法則,到了法利塞及經師
時代,幾乎漸漸地成了一種「教條」,強逼猶太人非遵守不可!耶穌最討厭這類墨守成
規咬文嚼字,只注意表面工夫,但法律的真精神卻被疏忽甚至遺忘的陋習。耶穌當年如
何痛責法利塞黨人及...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782 | 27 好奇,查了资料看到底说的是啥意思。好像是说耶稣并没有提倡不洗手或者说反对洗手
。他们争论的好像是仪式问题。
**********************************************
據這兩位聖史記載(谷七1至23;瑪十五1至20),耶穌顯現了五餅二魚的奇蹟後,又
回到了葛法翁,並在那裡治好了許多病患。那時,曾有幾位法利塞人及一些從耶路撒冷
去的經師們,他們見耶穌的門徒竟在吃飯前不先洗手,於是責問耶穌為何他們竟敢如此
「犯法」?「你的門徒為什麼不遵守先人的傳授,而用不潔的手吃飯?」(谷七5)
所謂「先人的傳授」,對猶太人來說,首先是梅瑟所頒佈的天主十誡,其次則是記載
在「梅瑟五書」中的各種規律及生活法則。由於這些規律及法則只是一種原則,因此如
何遵守,對當年的猶太人有很大的伸縮性,正如我國傳統的所謂禮義廉恥及孝道等,各
人有各人的解釋,並無絕對的準則可言。可惜這類傳統的生活法則,到了法利塞及經師
時代,幾乎漸漸地成了一種「教條」,強逼猶太人非遵守不可!耶穌最討厭這類墨守成
規咬文嚼字,只注意表面工夫,但法律的真精神卻被疏忽甚至遺忘的陋習。耶穌當年如
何痛責法利塞黨人及...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善知识」与修行的关系
相应部45相应2经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是梵行的一半,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
「不是这样,阿难!不是这样,阿难!
阿难!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当比丘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时,这应该可以被预期∶他必将修习八支圣道、必将多修习八支圣道。
而,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如何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呢?阿难!这里,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见;依止远离……(中略)修习正志……(中略)修习正语……(中略)修习正业……(中略)修
习正命……(中略)修习正精进……(中略)修习正念;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定。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这样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
阿难!以此法门,依此应该也能被体会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由于以我为善友,生法的众生从生脱离;老法的众生从老脱离;死法的众生从死脱离;愁悲苦忧恼法的众生从愁悲苦忧恼脱...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9 关于这颗心——事实上,它实在没有错。它本质上是清净的,且原本就是平静的,若不
平静,那是因为它跟着情绪走。真心与这些无关,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绪欺骗,
而变得平静或扰动。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让它陷入快乐、痛苦、愉
悦与忧伤之中。不过心的真实本质并没有那些东西。欢喜或悲伤不是心,它只是欺骗我
们的情绪,未经训练的心迷失后,就跟随着情绪而忘了自己。于是,我们便以为是自己
在沮丧、自在或其它等等。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修行就只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于其中迷失,
让它能平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希望获得佛法 必须培养心中的戒、定、慧
人们从许多来源听到佛法,例如不同的老师或比丘处。在一些例子中,“法”被以非常
广泛与模糊的字眼教导,以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其它例子里,它则以华丽的语
辞或...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1525 | 30 ☆─────────────────────────────────────☆
weewow (梭影清遊) 于 (Sun Dec 18 22:05:29 2011, 美东) 提到:
我比較後知後覺,熱潮時沒看,這幾日才在youtube上看的。 越看越火滾啊,若曦真是
cheap到貼地!
又勢利又虛偽還要扮聖母。她一個穿越回去的25歲現代人,又不是情竇初開沒拍過拖的
小女孩,難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直到死都不知自己要什麼? !
口口聲聲要自由,K,不是沒有機會出宮,卻偏偏留在步步驚心的皇宮,美其名曰留在
外面的小鳥籠還不如留在紫禁城的大鳥籠。這日日做奴才的日子可叫喜歡自由平等?
真有那麼多皇子要娶她,她找8,10,13,14任何一個,先嫁出來了,日後再尋個錯處
休了,或去尼姑庵住幾年,終究還是有法子自由的吧。
水性楊花,這個就不用細說了。不喜歡8就從一開始就別接受,戴上去的手鐲回身就退
還不行嗎,給老八希望做什麼。說什麼“讓我放縱一次吧”,3個月過後就以老八選皇
位不選她為藉口分手。 K,這和玩弄感情有什麼區別。哪個頭腦正常的男人會選擇一個
隨時劈腿的女人而放棄苦心經營20幾...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31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
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
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
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
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仔细体会一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果然是真实语,智慧语。 |
|
w*****r 发帖数: 7106 | 32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3 (神变修行的方法及引经的解释)世尊曾经指示神变修行的方法说 ∶「彼如是心得等
持,清净洁白无秽离诸随烦恼柔软适于作业安住不动时,引导其心倾向于神变,及证得
种种神变。即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显身,隐身,穿壁,穿墙
,穿山无有障碍,如行空中,出没地上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趺坐空中而复经
行如鸟附翼,日之与月有大神力有大威德手能扪之,虽梵天界身能到达」。
依上面的圣典文句解释而抉择神变之论。此中∶
「彼」──是彼证得第四禅的瑜伽者。「如是」──是指次第证得此第四禅。即是说次
第的证得初禅等乃至第四禅。「等持」──是以第四禅而等持。「心」─是色界的心。
「清净」等的文句中,以舍念而清净故为「清净」。因清净故即为「洁白」──光洁之
义。
由于破了乐等诸缘而离贪等之秽故为「无秽」。无秽故「离随烦恼」。即彼心不为秽之
染污。
心善修习,故为「柔软」。即心得自在之义。因以自在活动故说心得柔软。因柔软故「
适于作业」──即可作业及合于作业之义。因为只有柔软之心才适于作业,犹如经过炉
火的黄金相似。这(柔软和适于作业)二者都是依于心善修习之故,即所谓 ∶「诸比
丘!我实未...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4 达真堪布仁波切慈悲开示:
问:如果做不善的事能使他人高兴是否可以做?
答: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所以一定要饶益众生,不能伤害众生,不能让众生不高兴
。但前提是什么?完全是为了救度众生,饶益众生,没有丝毫的自私自利心。在完全是
为了众生的前提下,你才可以做。首先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发心,是不是清净的?是不是
完全为众生的?大乘佛法里强调的就是这个:不能有丝毫的自私自利心,完全要为众生
。完全为了救度众生,为了饶益众生,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善事,所以没有罪过。
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什么是心善?不为自己,只为众生。饶益众生的心就是
善心,自私自利的心就是恶心。不管什么事,动机恶了,就是恶事;不管什么事,动机
善了,就是善事!你完全是为了众生,都可以做,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但是,如果你
的发心没有到位,还有自私自利,你还不是一个大乘修行者。这个时候,还是不能做这
些恶事。如果做了,还是有罪过,是要承担因果的。 |
|
发帖数: 1 | 35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
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
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 〈禅定与静虑
之异同〉一集节目中,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
精地去思惟如何是实相?也就是去寻觅自身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万法的实相,而
不是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
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说明,首先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
是经教中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修习的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多。而这六度本来就有著先
后的次第关系存在。
就是说菩萨如果能践行内财、外财等种种布施,对于自己的色身及财物,就能无所
眷顾、无所吝惜,然后就能受持清净禁戒。受戒之后许多不如法、不如理的身口意行都
应调整改善,那就必须修忍辱行,来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恚、憍慢等烦恼性障。能修忍
辱行以后,就能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有了精进向道之心,就能不攀缘外境,成办在静
心境界中,专精思虑的静虑功夫。具备了一切时、一切处寂静思虑的功夫以后,待因缘
成熟便能一念...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650 | 36 都是我自己吃素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呵呵,有说错或者说的不准确的地方,大家多多
指出来,也很希望大家写写自己的吃素感受,一起交流:)
吃素久了,心会变得特别柔软,呵呵,容易掉眼泪。可掉眼泪并不是为了自己不开心
或者受了委屈遭了苦痛,而是为了其他人的苦痛或者感动。我知道佛家讲究慈悲二字,
慈是予人快乐,悲是拔人苦痛。有一颗慈悲心,就会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为别人的
苦痛而难过,想办法去帮助别人,为别人的展颜而欢笑。这颗慈悲心就是我们本来的
心,也就是儒家的“大学之道无他,求其放心”的那颗心,也是佛家说的“本来无一
物”不染尘埃的那颗心,时时刻刻“但用此心”,自然简单快乐,智慧无碍:)
我从小就很倔强不喜欢哭,觉得爱哭的小孩是胆小鬼,尤其是在别人面前哭,太丢人
了。吃素以后其实我没觉得有特别的变化,是有一次看一个纪录片,是讲一些孩子和
癌症搏斗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眼泪就掉下来,到后来看到孩子最后还是走了,哭得
泣不成声。当时感冒,本来鼻子就不通气,加上鼻涕眼泪,差点喘不过来气。那个时
候才忽然发现我那么容易掉眼泪了,呵呵。
后来注意到了,果然常常会掉泪,不是因为自己的小女生情绪,而是一种更深切的... 阅读全帖 |
|
x*********h 发帖数: 2223 | 37 任教主---Mao
神教---tg
岳掌门---Zhou.......
卯金刀---Liu
士豆三---Peng
章节大致划分,首章十月围城,以清廷立场为基准点,次章五色迷局以孙宋袁段吴的五
人棋道为基本视角,三章青云之路以小浙江的十年发家史为线索,四章白日梦尽,观察
黑道漂白后的大哥是如何由永乐直接奔永历,把明朝二百年余年的沧桑浓缩在自己的头
上,五章黑木崖上,任教主的爱与哀愁,六章金水河畔,烟花放炮过春节,无风无波又
一年。
第五章,黑木崖上
任教主的爱与哀愁部分,篇幅长,猛料多,人物众,小熊只能用每晚餐前一个主题
的方式,来逐一解读。
第一夜。韩战。神教基业初立,韩战爆发。站在神教的角度来看,出兵绝对是有利
可图的。这是为什么呢?
新朝开基,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获得所谓的正统性。正统性分两个方面,
一是法统,二是道统。法统尚力,道统讲理。前者,神教兵强马壮,已经具备让国民服
从自己的硬实力,可后者还没有。凭甚能让黔首从心理上认可自身统治的正当性?这是
个难题。光有法统,没有道统,先天不足,法力总有潮涨潮落,到那时,如果没什么道
义上的理论支撑,又何以维持?
既想要大义名份,...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8 杂阿含经对涅盘的形容词∶
无所至趣,寂灭、清凉、清净、真实、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
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记说。
杂阿含经的修多罗部分对涅盘不形容为常。
杂阿含905经
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
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
则为色。
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言有后生死者,此则不然;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
、非无后生死,此亦不然。
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
舍利弗!若说如来有后生死者,是则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
为有为,为爱;乃至非有非无后有,亦如是说。
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是故说后有者不然;后无,后有无,后非有非无者不然。
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
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缘故,有问世尊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
,不可记说」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 |
|
b*****l 发帖数: 3821 | 39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造个风车来打呢? 诸如如来藏无现观之类的
承不承认如来藏系经典是一回事,
但是给别人安个帽子前,至少要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
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
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
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
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
,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
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
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0 生:老師!我想報告最近的修行心得!
師:好的,請說!
生:我自從學習自我觀察以後,愈來愈發現內心有著許多複雜的念頭,有時候看到自己
生起慢心,有時候又會有自卑感。
師:可以說得具體一些嗎?
生:最近參加一些禪修營以後,覺察能力增強,身心也覺得更為柔軟。偶而接觸過去的
朋友,發現他們還是像過去一樣,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相形之下,覺得自己在心靈頗
有進步,感到自傲。可是,這次禪修時,老師特別稱讚一位同修,說他的修行很有魄力
,該斷就斷,該離就離,心很清澈。猛然發現自己正缺乏這樣的勇猛精進心,覺得比人
家差得太遠了!我到底怎麼了!
師:你有沒有看到慢心和自卑感是怎麼生起的?
生:不太清楚,是不是因為匱乏感?
師:很接近。繼續看,是「誰」感到匱乏,需要被關心、受人肯定、覺得有價值?
生:「我」!
師:正是!我見、我執是內心不安的根源。
生:那該怎麼辦?
師:怎麼「辦」意謂要「作」些什麼。這是想要「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的思惟模
式!無法破除我見、我執,因為這種思惟模式是有為造作法,隱含我見、我執在裡面。
生:難道想要「身心柔軟」「內心清澈」「精進修行」也是錯的嗎?
師: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7 | 41 《联合早报》2003 年5月23日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描显示,他们确实
是快乐而心境平静的人。其实,凡是正信的佛教徒,由于长期受到佛教教育的熏陶,在
现实生活中都体现出良好的调伏烦恼、处理矛盾的自制能力,保持良好的情感;在面对
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所有这些,就是当代心理学上所讲的决定人的“
情商” 高低的重要因素。
“情商”是心理学上相对于人的“智商”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学的实验研究
表明,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较高的“情感商数”。换言之,是人的情
商、而不是智商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幸福。这表面上看起来与佛法不相干甚
至想违背。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它实际上证实了佛法上所常讲的 “境随心转”,
“一切法从心想生”的道理。
佛教的心理学广博深奥。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取得的新成就,其实在佛经上早就有所表
述。例如,“情商”概念提出后,当代心理学和成功学都把人们处理压力、承受挫折和
面对困难的能力,看成决定人事业乃至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提高人的“情商”的方
法上,他们提出了“积极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
两个方...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094 | 42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文字简练,内涵深刻,
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其中内涵是联语的精髓,
古时对联多以阐述人生道理和处世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劝善为其重要宗旨,很多优秀联
作思想深邃,句句皆金,实为劝善箴言,如春风润物,又似当头棒喝,常能给人以警醒
和启迪,从而引发人们去静静的思考人生的本真,敬天信神,惕励因果,时时处处遵守
天理、道德和良知!古籍中记载的关于劝善方面的对联很多,以下摘录数则:
神目极明,明天下未明之事;
圣心至正,正世上不正之人。
一心学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忠心依日月,正气壮山河;
大义参天地,精忠贯古今。
天地君亲师,大恩难报;
仁义礼智信,至德当修。
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
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道法广大,难度无缘之人。
小善不积,难成大德;
小恶不止,终成大错。
君子固穷,莫虑天心终不佑;
善人是富,须知神道最无私。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为善不为恶。(网络图片
朋友在电话上痛斥她十六岁半的儿子如何忤逆、不服管教,最后竟然把她这个为其倾尽
所以的年轻母亲告到社安局两次,听一些西方孩子起哄说母亲虐待他!还离家出走让人
寒心!我静静听着,一开始还在劝说,要慈善,要理智,要原谅他……虽说“旁观者清
”,而等我决定放下电话前,心里已然感受到了同样的怒气。
良久,我才洗净心尘,找回祥和。不由想起相由心生的典故。
以前在中国山东有一个手艺高超的雕塑家,他非常喜欢雕塑夜叉及各种妖魔鬼怪的塑像
,并且雕塑得惟妙惟肖。但是有一天照镜子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面貌越来越丑了。丑
并不是说肤色和五官(他原来长得非常英俊潇洒)改变了,而是指神情与神态,变得狡
诈、凶恶、古怪了,以至于自己看到这个面相也觉得有些可恶可怕。于是他遍访名医,
均无办法治愈。因为吃药也好,整容也好,人世间的医生谁也无法医治五官之间的关系
——无法医治一个人愁眉苦脸,无法医疗满脸横肉,凶神恶煞。
后来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一座庙宇,向庙中的长老说了自己的苦衷。长老说,我
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给你治,你必须为我先做一点工——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
像。雕塑家接受了这个条件。...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1271 | 44 每次我看他灌的这篇,都绝望地想哭。妈逼傻屄弯弯拿这个来忽悠邓婵也算了,邓婵自
己也信,真是不可救药。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
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 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
,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
,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
,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
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
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
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 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
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
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
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565 | 45 你一直说的无住生心, 只属 "不思善不思恶" 之无住心; 并非
无住生心; 金刚经说的是真如金刚自性本来面目; 而不思善
不思恶之无住心非金刚自性本来面目.
可听过六祖言, 不思善不思恶, 正这么时, 如何是本来面目?
(实际上不思善不思恶这种无住心, 只属前尘影事, 连小乘解
脱四果也不达). |
|
z**n 发帖数: 22303 | 46 不是什么玄不玄的,看问题的角度,层次不同罢了。
关于这个世界和人体,佛法讲地水火风。密宗的气脉明点和道家养生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要说是迷信,怎么能殊途同归呢?如下是园觉经里描述人体的组成,当然,佛法的目
的不是为了益寿延年,而是为了跳出六道轮回: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
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
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
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
|
d**********l 发帖数: 647 | 47 有人认为念佛往生,临终的心不颠倒,是个人修行的功夫,因此也让很多修行者起了担
心,唯恐临终做不到心不颠倒,甚至起了退转之心。而根据玄奘大师的阿弥陀经译本,
心不颠倒是诸佛加持的结果。佛经原文如下: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
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还是国内有家的感觉。还在找工作中,闲来翻墙,祝各位师兄师姐兔年吉祥,道业更精
进! |
|
S**U 发帖数: 7025 | 48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