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汪曾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n
发帖数: 21641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的昆明zt
孙郁
1
1939年,汪曾祺到了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直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春城。关于那一段
的生活,他晚年写了很多短文,都传神得很,乃至成了人们研究联大重要的感性资料。
也由于他的神来之笔,昆明时代许多泯灭的故事悠然地走来,仿佛一幅幅写意的画面,
贫瘠时代的一切竟有了趣味流溢。
我读他写下的那些文章,觉得年轻时代的他不是一个好的学生,起码是个不合格的
学生。也因了战乱与动荡,学校显得松散,得以自由地读书。他入的是中文系,那里好
的老师多多,对大家要求也并不严格,随随便便。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中文系的系主任是罗常培,教师有朱自清、刘文典、闻一多、王力、浦江清、沈从
文、许维通、余冠英、陈梦家等。他们多是清华来的老师,治学颇为严谨。学生们大概
可以选修别的课程,像哲学系的金岳霖的课,汪曾祺就喜欢。外语系的名家很多,钱锺
书、吴宓都在,他旁听过吴宓的课,没有太大兴趣,就远离而去了。沈从文那时在中文
系讲写作,这是汪曾祺最喜欢上的一门课。闻一多的也不错,给他很深的印象。但对他
最好的是沈从文。沈从文开设的课程是个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汪曾祺选
他的这三门课,一是老师好;二是自在,...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672
2
王安忆论汪曾祺: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2017-05-16 王安忆 凤凰网文化
http://mp.weixin.qq.com/s/FGa4kHPCf6i0bBUZaVF5YQ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
什么口福的。
——汪曾祺(1920.3.5 - 1997.5.16)
今天,5月16日,是汪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的日子。1997年的此时此刻,这位被誉为“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的77岁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无论是《人间草木》中的自然
风物,还是《岁朝清供》中的人生百态,亦或是中学课本里那令人难忘的“咸鸭蛋”…
…在汪老的笔下,一切都显得趣味盎然,而又充满哲理;旁征博引,而又如邻家长者,
娓娓道来。恰如王安忆所说:正好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得百折千回的风气相反,他
则把最复杂的事物写得明白如话。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回复了平静
,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本文原题《汪老讲故事》,感谢活字文化授权发布。
汪曾祺与沈从文
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最平凡的句子,
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10764
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老头汪曾祺
一直不太喜欢看名人之后拿先考先妣作文章的书。第一很多作者和名人除了血缘没有太
深厚的关系,比如周海婴写的鲁迅,厚厚的一本书,还不如萧红的一篇小文生动亲切。
倒是他在书里“顺带”写到的许广平,看得出很多母子情深。第二很多人写这些的目的
不过是夸耀家世,借以自重。比如洪晃和她亲爱的大红门,说来说去,就是广大人民还
没见过猪跑路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把猪肉吃腻了。作为几代贫农的后人,猪肉我从来就没
吃腻过,对于这样赤裸裸的显摆我一向是捂着眼睛装作看不见的。
可是好几年前看到网上有人录入的一段《老头汪曾祺》的节选,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在网上找了好几次没有找到完整的电子版,朋友带孩子过来过暑假,问我要带什么,我
赶紧屁颠屁颠地跑到网上把这本书给订了。带过来一看,好不惭愧 -- 居然这么厚一本
,朋友拖着孩子飞越重洋还要给我带砖头那么厚的书,我真是太任性了。
除了这点惭愧,这本书看下来真觉得物超所值。
看名人传记多少有点偷窥名人私生活,吃了鸡蛋还要看鸡跳舞的意思,可是《老头汪曾
祺》在这方面真没多少新鲜爆料。我看汪曾祺的书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吧,因为喜欢投缘
,反反复复地看,再加上他一贯是生活...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10764
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关于吃
关关有一次听我说起汪曾祺的一篇文章,马上问是不是有什么好吃的,我当时就替老头
惭愧了一小会儿,因为他的文章里面专门讲“吃”的比例不大(估计还比不上梁实秋)
,可是很少有不提到“吃”的。
所以不管他多不情愿被称为美食家,好(四声)吃这个名头估计无论如何是摆脱不了的
了。相比之下专门为写吃而写的散文,我更喜欢他写人物讲故事的时候“顺便”念叨出
来的那些好吃的:叶三给画家季陶民送的四季时鲜水果,尼姑庵里的全素小饺子,让八
千岁滴下泪来的满汉全席,螺丝姑娘为爱人准备的油煎豆腐,还有贫寒的生物系大学生
生前来不及尝一口的气锅鸡。
汪曾祺骨子里还是文人,吃归吃,吃过了还有一些小小的情绪和思想,必须传达给读者
。《老头汪曾祺》说老头读书很杂,记忆力不错,小聪明是有点的,说起用功,绝对不
如他的老师沈从文。他的这些小聪明散散碎碎地撒在他写“吃”的文字里,非常生动,
看过以后让人过目不忘,功利一点说,还是文盲提高文化修养的好捷径。
比如他说过最欣赏裴度的话“鸡猪鱼蒜,逢著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我觉得好
得不得了,恨不得贴在墙上当座右铭,当然最近几年才明白,座右铭这种东西,喜欢是
一回事,能...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164
5
怀念一位纯粹的文人——汪曾祺先生十年祭
信源:中华读书报
汪曾祺先生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前,即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他的心脏
停止跳动,与世长辞。十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被人们经常提起。有的作家,身后
相当落寂,真是“人一走,茶就凉”;可是汪曾祺却不一样,他身后的影响远远超过他
在世的时候,这大概同他作品的艺术魅力与人格魅力有关。
十年来,我经常回忆起同汪老相处的往事,借十周年祭之机,再作一次回忆吧!
汪老最后十年同我过往甚密,我们一同出席各种会议,一起在鲁院和外地讲课,一起外
出游历,我曾陪同不少文学青年到他府上求教,在他家品味他亲手烹制的美食,也在一
起畅聊文坛的各种事体,可以回忆的事和场面实在太多。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1997
年5月8日晚上到他府上取稿、辞行的情景。从1997年起,我应邀为《时代文学》杂志社
主持一个专栏“名家侧影”,每期推出一位著名作家,请几位熟悉这位名家的朋友一起
来聊聊他,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些了解作家创作背后的第一手材料,也为当代文学史研究
者提供第一手资料。那一年,在陆续推出汪曾祺、林斤澜、艾煊三位文坛宿将之后,准
备于第四期推出著名
x***n
发帖数: 10764
6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关于身世
名人后代写名人,包括名人写自己,少有不给自己身世贴金的,看多了真是不耐烦,好
像出了一代名人还不够,光辉必须回溯到三代之外。这一点汪曾祺和他的孩子们很好,
不夸耀,但是看得出来有感情。
汪家肯定是行医的,似乎还做点药材生意(跟西门大官人一个行当哈),汪朗开玩笑地
说就是现在说的“儒商”。不知道这个“儒”字怎么定义,汪的父亲属于读过些书但是
不因为读书显达的小知识分子,他的形象除了在汪曾祺自己写的《多年父子成兄弟》里
面出现过以外,还在很多汪的很多家乡风味的小说里找得到影子: 比如喜欢“一庭风雨
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乡间名医,还有妻子得了忧郁症自己无法诊治而远走他乡
的年轻医生,他们都姓汪,都多多少少有点像汪增其的父亲,好诗书,开明,有点小小
的迂,为人散淡而不冷漠。
汪曾祺说过反感别人说他是乡土作家,他觉得乡土这个词用地域定义作者,让人感觉很
受限制。他一生游历全国,少年时代离开家乡,再回去的时候已是暮年游客了,比起山
药蛋派的赵树理,凤凰城出来的沈从文,确实不够“土”。但是我觉得乡土二字,一是
乡,二是土,乡不一定是故乡,也可能是他乡。他去哪里都喜欢揣摩当地的风土人情...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8648
7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黄永玉本来用的名字是黄永裕,是汪曾祺建议改为的黄永玉。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
而汪曾祺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沈从文介绍的。
x***n
发帖数: 10764
8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是故宫博物馆那份工作吗?我怎么记得不是沈介绍的。。。他离开西南联大的时候非常
潦倒,是沈给他在上海介绍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书里面还是说到汪曾祺前脚离开故宫博物馆,沈从文后脚就被发配过去了,然后埋头做
文物研究,直到最后。。。汪朗还说要是他家老头留在故宫,肯定做不出沈那样的成就
,做这些学问学生不如老师。
裕比玉好吗,听着多有钱啊。。。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里没有单独开篇讲汪曾祺,写
沈从文的时候提到过,说等沈身体好了带他去哪里玩,“叫上增其”。。。不知道黄和
汪之间发生了什么,总感觉他们应该很说得来才对,。。
C****a
发帖数: 7186
9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俱乐部 】
发信人: sasa (灰巴笼耸), 信区:
标 题: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3 01:00:39 2014, 美东)
这篇有点小长。夏安看这篇一定有得聊,因为这篇写一个小人物在文革前中后的命运,
又是汪曾祺熟悉的戏班生活,联系到文革和戏对汪非同小可的意义,夏导一定能开出很
多的意思来哈。
-----------------------预备,开始--------------------------------
云致秋是个乐天派,凡事看得开,生死荣辱都不太往心里去,要不他活不到他那个岁数。
我认识致秋时,他差不多已经死过一次。肺病。很严重了。医院通知了剧团,剧团
的办公室主任上他家给他送了一百块钱。云致秋明白啦:这是让我想叫点什么吃点什么
呀!——吃!涮牛肉,一天涮二斤。那阵牛肉便宜,也好买。卖牛肉的和致秋是老街坊
,“发孩”,又是个戏迷,致秋常给他找票看戏。他知道致秋得的这个病,就每天给他
留二斤嫩的,切得跟纸片儿似的,拿荷叶包着,等着致秋来拿。致秋把一百块钱牛肉涮
完了,上医院一检查,你猜怎么着:好啦...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3422
1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 (转载)

和我想法一样,看到汪曾祺,就想起夏安了,小夏不知道这些时忙啥去了?。。。
言归正传,汪曾祺 到底是干啥的?
哎,明天要去看画展,周末回来看吧。。。
p******e
发帖数: 164
1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受 戒 (汪曾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host 讨论区 】
发信人: buddyboy (hello), 信区: Ghost
标 题: 受 戒 (汪曾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0 19:53:22 2007)
发信人: buddyboy (hello), 信区: Family
标 题: 受 戒 (汪曾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0 19:48:27 2007)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
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
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讹
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
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
,小者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
。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
w***s
发帖数: 7132
12
来自主题: Southwest版 - ZZ昆明菜——汪曾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alks (踏实做事,诚恳做人),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ZZ昆明菜——汪曾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5 18:58:28 2011, 美东)
昆明菜(汪曾祺)
我这篇东西是写给外地人看的,不是写给昆明人看的。和昆明人谈昆明菜,岂不成
了笑话!其实不如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离开昆明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

昆明菜是有特点的。昆明菜——云南菜不属于中国的八大菜系。很多人以为昆明菜
接近四川菜,其实并不一样。四川菜的特点是麻、辣。多数四川菜都要放郫县豆瓣、泡
辣椒,而且放大量的花椒,——必得是川椒。中国很多省的人都爱吃辣,如湖南、江西
,但像四川人那样爱吃花椒的地方不多。重庆有很多小面馆,门面的白墙上多用黑漆涂
写三个大字“麻、辣、烫”,老远的就看得见。昆明菜不像四川菜那样既辣且麻。大抵
四川菜多浓厚强烈,而昆明菜则比较清淡纯和。四川菜调料复杂,昆明菜重本味。比较
一下怪味鸡和汽锅鸡,便知二者区别所在。
汽锅鸡
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 阅读全帖
x*w
发帖数: 891
13
来自主题: Oklahoma版 - 受戒(汪曾祺)
受戒
汪曾祺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
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
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
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
。“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
,小者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
”。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
,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
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
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
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
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
j******n
发帖数: 21641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小说)
汪曾祺
张百顺年轻时拉过洋车,后来卖了多年烤白薯。德胜门豁口内外没有吃过张百顺的烤白
薯的人不多。后来取缔了小商小贩,许多做小买卖的都改了行,张百顺托人谋了个事由
儿,到太平湖公园来看门。一晃,十来年了。
太平湖公园应名儿也叫做公园,实在什么都没有。既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游船茶座,
就是一片野水,好些大柳树。前湖有几张长椅子,后湖都是荒草。灰菜、马苋菜都长得
很肥。牵牛花,野茉莉。飞着好些粉蝶儿,还有北京人叫做“老道”的黄蝴蝶。一到晚
不晌,往后湖一走,都瘆得慌。平常是不大有人去的。孩子们来掏蛐蛐。遛鸟的爱来,
给画眉抓点活食:油葫芦、蚂蚱,还有一种叫做“马蜥儿”的小四脚蛇。看门,看什么
呢?这个公园不卖门票。谁来,啥时候来,都行。除非怕有人把柳树锯倒了扛回去。不
过这种事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因此张百顺非常闲在。他汉事时就到湖里捞点鱼虫、苲草
,卖给养鱼的主。进项不大。但是够他抽关东烟的。“文化大革命”一起来,很多养鱼
的都把鱼“处理”了,鱼虫、苲草没人买,他就到湖边摸点螺蛳,淘洗干净了,加点盐
,搁两个大料瓣,煮咸螺蛳卖。
后湖边上住着两户打鱼的。他们这打鱼,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
l****r
发帖数: 5317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小说)
我临睡前看汪曾祺小说集看了大半年了,前段看到这篇,看了几行就搁下又看别的书去
了,今晚把这篇解决掉。看这种书很舒服,但是没有一气呵成的欲望。
m**e
发帖数: 27062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小说)
据说汪曾祺的东西很合我口味,可我老提不起劲,特意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居然也只
零星看了一半。可能是对他人品有点抵触情绪。
wh
发帖数: 141625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小说)
谁说汪曾祺对你口味,为啥?我看他的印象不深,有个模糊的感觉是他比沈从文装。
w***s
发帖数: 7132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昆明菜——汪曾祺
昆明菜(汪曾祺)
我这篇东西是写给外地人看的,不是写给昆明人看的。和昆明人谈昆明菜,岂不成
了笑话!其实不如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离开昆明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

昆明菜是有特点的。昆明菜——云南菜不属于中国的八大菜系。很多人以为昆明菜
接近四川菜,其实并不一样。四川菜的特点是麻、辣。多数四川菜都要放郫县豆瓣、泡
辣椒,而且放大量的花椒,——必得是川椒。中国很多省的人都爱吃辣,如湖南、江西
,但像四川人那样爱吃花椒的地方不多。重庆有很多小面馆,门面的白墙上多用黑漆涂
写三个大字“麻、辣、烫”,老远的就看得见。昆明菜不像四川菜那样既辣且麻。大抵
四川菜多浓厚强烈,而昆明菜则比较清淡纯和。四川菜调料复杂,昆明菜重本味。比较
一下怪味鸡和汽锅鸡,便知二者区别所在。
汽锅鸡
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山东的炸八块,湖南的
东安鸡,德州的扒鸡……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来一次大奖赛,哪一种鸡该拿金牌?我
以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
是什么人想出了这种非常独特的吃法?估计起来,先得有汽锅,然后才有汽锅鸡。
汽锅以建水所制者最佳。现在全国出陶器的地方都能造汽锅,如江... 阅读全帖
i*****c
发帖数: 1322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的昆明zt
好长,不如直接读汪曾祺。他的“随遇而安”里数篇都写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很有意思
j**p
发帖数: 1257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黄油烙饼—汪曾祺
----------------------------------------------------------------------------
----
作者:汪曾祺
萧胜跟着爸爸到口外去。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这些年一直跟着奶奶过。他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
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
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
米面饼子,长高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褂子,接裤
子,接棉袄,接棉裤。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
。奶奶还给他做鞋。自己打袼褙,剪样子,纳底子,自己绱。奶奶老是说:“你的脚上
有牙,有嘴?”“你的脚是铁打的!”再就是给他做吃的。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
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他整天在外面玩。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
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食堂。奶奶把家里的两口锅交上去,从食堂里打饭回来吃。真不赖!白面
馒头,大烙饼,卤虾酱炒豆腐、闷茄子,猪头肉!食堂的大师傅穿着白衣...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6211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黄油烙饼—汪曾祺
内蒙的黄油不凝固?
我以前也喜欢汪曾祺的小说,这篇没有看过。
w******g
发帖数: 10018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
看得我想哭。就是对话太多,删掉点就是精品。想起94年汪曾祺来我们学校做讲座,下
面就稀稀拉拉不到十个人。我顺便问了他一句何立伟的文字。老头一乐,说何立伟的序
就是他写的,你觉得我怎么看他?
w******g
发帖数: 10018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
汪曾祺写北京文化终究不如他写江南风物那么自然。我也爱北京,但是我绝不写北京,
因为写出来的东西一准不真。就像北京以前的羊肉串是用油炸,终究不如烤出来的好吃。
w******g
发帖数: 10018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
汪曾祺在文革中的表现总是让人诟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绍棠是走的太早了,像这种类型的作家都要等到六十以后意味淡薄,才能出最好的东
西。
x***n
发帖数: 10764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
墨酥这个惑解得好。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我都极喜欢,这一篇我倒觉得不是最好,我还是
喜欢他写江南风物的文章,写云南的也不错,北京也好,不过感觉有一点点“隔”,而
且这一篇说理的腔调太重,简直有点主旋律了,我觉得不算顶好。
受戒好,文字美,意境也好。我最喜欢的是八千岁,他翻写的聊斋故事也很好看,尤其
是《田螺姑娘》,我觉得男同学们都应该好好看看,哈哈。
x***n
发帖数: 10764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
汪曾祺在文革中到底做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啊?楼主详细讲讲。
我记得看他自己也提过在江青手下做过事,写样板戏之类的,如果只是这样,也算不得
什么吧,那个时代,一个文人,还能怎样呢?他的政治立场本来就很淡,没有主动或被
动的搅进浑水里,参与派系斗争或诬害什么人,虽然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风骨,也算洁
身自好了吧。
C***3
发帖数: 2226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八月骄阳
承你转贴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按常规说已经狠不错了。其实还是在用琐事写“圣人
”,不过文人积习,重复中国奴隶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而已,看多了也就释然乐。沈从文
就那么超凡入圣?不过文章写得好点而已。
我突然把中国人民改成了中国奴隶,可能吓了你一跳,先行致歉!其实我也是通过重重
桎梏,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算咂摸出点滋味来,我想只有到了评选世界最佳奴隶的时
候,中华民族才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吧?单凭国籍是很难改变一个“中国人”的,中
国人要想真正成人,必须牢记一个常识,就是在你不由自主地又要葱白一个人的时候,
先回答自己一个问题:他的便便会不会和你的一样的气味。。
俺一直就有点纳闷汪先生为什么要扛起沈先生的大旗,从艺术才华上看,我觉得汪先生
并不低于沈先生,就是他的东东总是格局狭小,无法开展,写人状物,老是非常琐细,
呒啥份量的样子。可能和人的性格有关吧。
我也转帖一篇可以做为他的搂扣的小说,给汪先生做个评断吧:
陈小手
汪曾祺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
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
,差不多都...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937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晚翠园曲会
顶一下,喜欢汪曾祺写的关于“吃”和“戏”的文章。

“枇杷晚翠”摘下来的。月亮门的门额上刻了“晚翠园”三个大字,是胡小石写的,很
苍劲。 胡小石当时在重庆中央大学教书。云大校长熊庆来和他是至交,把他请到昆明
来,在云大住了一些时。胡小石在云大、昆明写了不少字。当时正值昆明开展捕鼠运动
,胡小石请有关当局给他拔了很多老鼠胡子,做了一束鼠须笔,准备带到重庆去,自用
、送人。鼠须笔我从书上看到过,不想有人真用鼠须为笔。这三个字不知是不是鼠须笔
所书。晚翠园除枇杷外,其他花木少,很幽静。
一个小教室,摆两张乒乓球桌,二三十张椅子,曲友毕集,就拍起曲子来。
谱,借教室,打开水等杂务。陶光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教员,教“大一国文”的作文。“
大一国文”各系大一学生必修。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有一些和别的大学不同的特点。一是
课文的选择。诗经选了“关关雎鸠”,好像是照顾面子。楚辞选《九歌》,不选《离骚
》,大概因为《离骚》太长了。《论语》选“冉有公西华侍坐”。“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这不仅是训练学生的文字
表达能力,这种重个性,轻利禄,滞洒自如的人生: 龋杂诹笱... 阅读全帖
K**3
发帖数: 74
29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坐在沙发上狠惭愧啊,竟然连汪曾祺是谁都不知道
要不我腾开沙发让给更有资格坐的谁?
w***s
发帖数: 15642
3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顶!说得我都想找找汪曾祺的书来看了。没系统看过,有特别推荐的吗?
x***n
发帖数: 10764
3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八千岁》和《受戒》。。。这是他比较有名的两篇,我觉得你应该看过了。这本书里
收了好多汪曾祺的画,改天我照下来请你鉴赏一下。。。
l*****f
发帖数: 13466
32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可能是因为文革里俩人渐行渐远
汪曾祺好象是江青看中帮她弄样板戏的?
x***n
发帖数: 10764
3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这个靠谱,汪曾祺说过不少秦少游的好话…
x***n
发帖数: 10764
3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茨菰比土豆格高,是汪曾祺写的沈从文的轶事…他说沈从文啥都讲格…我当时就觉得很
汗,感觉我吃东西格很不怎么高…
y*********o
发帖数: 700
35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黄永玉是个会专营的市井之徒,和汪曾祺肯定会闹翻。。。
x***n
发帖数: 10764
36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老头汪曾祺
有变化…我看文不怎么注意年代,他大部分选集选的都是80年代后的文章,实际上那也
是他的创作高峰…年轻的时候他算小有名气,好像是何兆武还有谁在回忆西南联大旧事
的时候说过汪在联大时期是著名的才子…
受戒是年轻时候构思的,能看得出来老头闷骚式的浪漫~老头汪曾祺里有篇汪在联大替
别人写的读书报告,讲李贺的,非常感性,跟后来他的风格挺不一样的…
C****a
发帖数: 7186
37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八千歲 by 汪曾祺
(安妹推荐的,先贴过来,有空看。。。)
八千岁
作者:汪曾祺
據說他是靠八千錢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後叫他八千歲。八千錢是八千個制錢,即八
百枚當十的銅元。當地以一百銅元為一吊,八千錢也就是八弔錢。按當時銀錢市價,三
弔錢兌換一塊銀元,八弔錢還不到兩塊七角錢。兩塊七角錢怎麼就能起了家呢?為什麼
整整是八千錢,不是七千九,不是八千一?這些,誰也不去追究,然而死死地認定了他
就是八千錢起家的,他就是八千歲!
他如果不是一年到頭穿了那樣一身衣裳,也許大家就不會叫他八千歲了。他這身衣
裳,全城無二。無冬歷夏,總是一身老藍布。這種老藍布是本地土織,本地的染坊用藍
靛染的。染得了,還要由一個師傅雙腳分叉,站在一個U字形的石碾上,來回晃動,加
以碾砑,然後攤在河邊空場上曬乾。自從有了陰丹士林,這種老監布已經不再生產,鄉
下還有時能夠見到,城裡幾乎沒有人穿了。藍布長衫,藍布夾袍,藍布棉袍,他似乎做
得了這幾套衣服,就沒有再添置過。年復一年,老是這幾套。有些地方已經洗得露了白
色的經緯,而且打了許多補丁。衣服的款式也很特別,長度一律離腳面一尺。這種才能
蓋住膝蓋的長衫,從前倒是有過,叫做「二馬裾」。這些年長...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10764
38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八千歲 by 汪曾祺
八千岁算是我最喜欢的汪曾祺的小说了,在他的小说里难得有头有尾有完整的故事…其
他很多他的小说都像铅笔素描,给人物留个简洁生动的影子…
q**x
发帖数: 3763
39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八千歲 by 汪曾祺
看了简体字的。汪曾祺写的凡人小事都很有趣味啊。
“米店稻仓里照例有许多麻雀,叽叽喳喳叫成一片。宋侉子有时在天快黑的时候,拿一
把竹枝扫帚拦空一扑一扫帚能扑下十几只来。宋侉子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卤熟了还给
八千岁拿来过”
卤。。。麻雀啊。。。有人敢吃吗?呵呵。。。
b*s
发帖数: 82482
4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八千歲 by 汪曾祺
法国人吃songbirds……

看了简体字的。汪曾祺写的凡人小事都很有趣味啊。
“米店稻仓里照例有许多麻雀,叽叽喳喳叫成一片。宋侉子有时在天快黑的时候,拿一
把竹枝扫帚拦空一扑一扫帚能扑下十几只来。宋侉子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卤熟了还给
八千岁拿来过”
卤。。。麻雀啊。。。有人敢吃吗?呵呵。。。
x***n
发帖数: 10764
4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 (转载)
谢谢飒妹和娜总,这篇很认真,不过没有他顺手写的小人物有趣…汪曾祺是天生应该吊
儿郎当写东西的人…

数。
b******y
发帖数: 2729
42
来自主题: Ghost版 - 受 戒 (汪曾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ddyboy (hello), 信区: Family
标 题: 受 戒 (汪曾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0 19:48:27 2007)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
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
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讹
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
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
,小者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
。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
,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
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
b******y
发帖数: 2729
43
来自主题: Ghost版 - 受 戒 (汪曾祺) (转载)
看《受戒》已经是十年以前的事情了。
其时我还很年轻,捧着年少的一点轻愁,踟蹰在秋日明丽的阳光中。世界清明,我
懵懂不知世事的艰难。
再读《受戒》的时候秋阳依然明丽,轻愁随着年少的风早已远去,世界仍然清明,
即使我已身在江湖。
所谓成长就是这么回事情:你总以为你没有改变,但摸着寸寸流逝的光阴时,才恍
然明白原来已经改变了很多。
对《受戒》,却喜爱如初,才明白原来也有些事情不会改变。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且“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明海在安静地踏上自
己既定命运的路上,遇见了小英子。
小英子住在荸荠庵的隔壁,荸荠庵就是明海将要出家的地方,出家在当地不叫“出
家”,叫“当和尚”,和劁猪的、织席子的、箍桶的、画匠的一样,也就是一种营生。
除了烧香拜佛敲钟念经以外,仍旧是该当家的当家,该打牌的打牌,娶妻生子吃肉唱歌
,没有一样错过,也没有人认为有必要错过。
“明子(明海的小名)老往小英子家里跑”,画鞋样子、打场看场、看流星许愿望
……合该着青梅竹马路线的种种,明子和小英子都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做着,绝不做作
,毫不扭捏――倘若世间情事,都能这般坦荡自然,怕要少掉大半自寻的烦恼了罢。
汪曾祺作
p*********i
发帖数: 188
4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by 陈徒手 z
http://www.bbsland.com/newland/messages/143034.html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陈徒手
送交者: aguang 2002年10月02日09:01:53 于 [新大陆]http://www.bbsland.com
p*********i
发帖数: 188
4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by 汪曾祺 z
http://www.bbsland.com/newland/messages/143075.html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汪曾祺
送交者: 小昭 2002年10月02日21:48:33 于 [新大陆]http://www.bbsland.com

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
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位四妹对三姐夫沈二哥真
是非常了解。——荒芜同志编了一本《我所认识的沈从文》,写的最好的一篇,我以为也
应该是张充和写的《三姐夫沈二哥》。
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苗族都
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
作出一个名堂。黄永玉就是这样的人。沈先生瘦瘦小小(晚年发胖了),但是有用不完的
精力。
他小时侯是一个顽童,爱游泳(他叫“游水”)。进城后好像就不游了。三姐(师母张兆
和)很想看他游一次泳,但是没有看到。我当然更没有看到过。他
s*******e
发帖数: 47
4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读《边城》- 汪曾祺
读《边城》
汪曾祺
请许我先抄一点沈先生写给三姐张兆和(我的师母)的信。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
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
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
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
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
,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
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的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
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
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
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
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这是一封家书,是写给三三的“专利读物”,不是宣言,用不着装样子
w******g
发帖数: 10018
47
来自主题: Xiqu版 - 汪曾祺:晚翠园曲会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king (Mr Doctor),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汪曾祺:晚翠园曲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9 00:53:37 2012, 美东)
云南大学西北角有一所花园,园内栽种了很多枇杷树,“晚翠”是从千字文“枇杷晚翠”摘下来的。月亮门的门额上刻了“晚翠园”三个大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胡小石当时在重庆中央大学教书。云大校长熊庆来和他是至交,把他请到昆明来,在云大住了一些时。胡小石在云大、昆明写了不少字。当时正值昆明开展捕鼠运动,胡小石请有关当局给他拔了很多老鼠胡子,做了一束鼠须笔,准备带到重庆去,自用、送人。鼠须笔我从书上看到过,不想有人真用鼠须为笔。这三个字不知是不是鼠须笔所书。晚翠园除枇杷外,其他花木少,很幽静。
云大中文系有几个同学搞了一个曲社,活动(拍曲子、开曲会)多半在这里借用一个小教室,摆两张乒乓球桌,二三十张椅子,曲友毕集,就拍起曲子来。
曲社的策划人实为陶光(字重华),有两个云大中文系同学为其助手,管石印曲谱,借教室,打开水等...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4445
4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说说汪曾祺吧

正在肚饿,看到标题先想起来的是汪曾祺谈吃(各位见笑了)。他在西南联大时见识的云
南菜,N年前实践过一次,果然有意思。
j******n
发帖数: 21641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程绍国:林斤澜说沈从文
核心提示:林斤澜说:“大约去世三年前,一位美国女记者问起沈从文先生‘文革
’时的情形。沈从文先生说:‘我在文革里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
扫得可干净了。’女记者很感动,就走过去拥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
了!’不想先生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很久很久。”
几十年中,林斤澜和沈从文接触很频繁,为此几乎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林斤澜的家里,留有沈从文的一幅字,内容是刘桢的诗。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
和曹丕至交。一天曹丕设宴招待众士,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因曹
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曹
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一死。
这首诗是这样的: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沈从文这幅字不标年月,林斤澜说是六十年代。这个并不重要,我想到的是,沈从
文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给林斤澜呢?
林斤澜说,建国后,沈从文的处境就非常艰难。当年鲁迅就不喜欢沈从文,但鲁迅
毕竟是鲁迅,终年时改变了,和美...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