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禅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4
发帖数: 178
1
此处就顺便说下禅宗吧
我个人目前只比较认可禅宗的六祖,其他的了解不多,也不好评价。
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禅宗的所谓西天二十八祖,包括灵山法会,拈花微笑的公案
,这些基本都是伪造。
禅宗或者说六祖非常像大乘里面的一股清流,就像他在坛经里面说出世破邪宗。而且整
个坛经充满了否定精深,这是我所欣赏的。
六祖的无念,无住,无相就是观禅四念住的核心。但禅宗目前整体已经衰落了。
大乘现在就以念佛和密宗为主,这二者都是大有问题。
我当初受到清海吃素思想的毒害,曲解了上座部佛教,直到现在,才真正明白上座部佛
教才是目前最接近原始佛法的。
b*******n
发帖数: 1267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渐悟什么叫顿悟 zt
什么叫渐悟什么叫顿悟
我国五世纪顷,以涅盘经为主,产生顿悟成佛、渐悟成佛说之论争。其后,道生之‘顿
悟成佛说’由于四十卷涅盘经之译出而获得确认。我国禅宗,依使用教义之差异,遂产
生不同之宗风,即南方之慧能系(称南顿)与北方之神秀系(称北渐)。在法相宗,菩
萨不定性者,须经声闻、缘觉之过程,始能回心入菩萨道者,称为渐悟菩萨,又称回心
菩萨;菩萨定性者,不须经此过程而能即刻进入菩萨阶位者,称为顿悟菩萨,又称直往
菩萨、顿大菩萨。
向来中国佛教界所称颂的证悟有二∶(1)道生的顿悟,(2)禅宗的顿悟。道生与禅宗的顿
悟是不同的∶道生以为证悟到的真理是无差别的,不悟则已,一悟即圆满究竟。所以道
生是主张顿悟成佛,也即是主张渐修顿悟的。在平时修集种种资粮,达到究竟时,一悟
永悟,一了百了。众生流转生死至成佛的中间,都可说是在梦中,唯有佛才是大觉者。
禅宗所说的顿悟,不是渐修顿悟,而是直下顿悟的。主张学者先求自悟本心——本来清
净的佛性,一旦廓然大悟的,即参学事毕,也有以为从此应圆修万行。这两种顿悟论,
相差极远。道生是约究竟佛位的圆满顿悟说,禅宗是约众生初学的直悟本来说。
依大乘佛法的共义,应该是
b*****l
发帖数: 3821
3
关于急证问题,印顺法师持否定的态度,而现代禅则给予完全的肯定。这个问题之所以
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最初是源于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先生对印顺法师的批评性评论。
他说:「至于,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萨行』?以及重视修证的禅者是『小
乘急证精神之复活』吗?我认为那是印顺法师个人的看法而已。」对此,印顺法师并不
认为自己批评禅宗为「小乘急证精神之复活」是「个人的看法」,相反,他认为李元松
先生对他的批评没有道理。印顺法师说: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说禅宗是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他自己却说:「临济与德
山,都是禅门的天王巨星,死在他们手下,证得阿罗汉的不知凡几」。原来禅门所证得
的,是阿罗汉,这不是声闻乘──小乘的圣果吗?这是现代禅的新解说,在古代禅师们
,怕都说是「见性成佛」的。我曾说:禅宗是「小乘急证精神之复活」,现代禅批评说
:「那是印顺法师个人的看法」。不过事实确是如此,禅师们是证阿罗汉的,那就与我
见解相同了!
这就是说,双方都肯定印顺法师的确认为禅宗的行为是「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争论
点仅仅在于这个主张是不是正确的问题。对此,印顺法师最初立论的出发点是禅宗表现
为寻求急证,缺乏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季羡林的无知与轻浮(转载)
我没读过季羡林的作品,只说两点。
三十七道品的阐述,不是佛陀对机说法的风格,口头传诵的教法,三十七对记忆要求太
高,道品又有重复,彼此次第也不明显,如果是佛陀所说,系统性应当更明显。反而是
论师将教法分类整理,比较有可能作三十七道品的阐述。
"禅宗甚至可以说几乎完全是中国的创造"这是历史事实,很多佛教研究者都承认。印度
佛教历史上缺乏禅宗的记载。禅宗修行又符合哪一位印度论师的思想呢?宗喀巴广论中
的大乘和尚就是禅宗,禅宗自由的引用解读佛教理论(有些中国人很喜欢这种自由),
被宗喀巴批评为邪见。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坛经自称最上乘,顿悟成佛,看不上证初果吧。没看过禅宗从四圣谛的角度解释参话头。用如来藏角度,可以解释参话头-参到妄念不起,见不生不灭的佛性。禅宗后来有人立三关,证果次第也不同声闻。
原始佛法承认有辟支佛,可以见飞花、落叶而证果,禅宗开悟成辟支佛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最好是有阿罗汉与禅宗彻悟的见面,看是不是认可证果。禅宗彻悟的是不是没有失念的时候,长期共住观察也可以知道。
z*****n
发帖数: 633
6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契入空性的关键
契入空性的关键
越尘居士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2
二、特殊的引导方便 4
三、对方法与环境等因素的考量 6
四、常见错误辨正 7
五、 心闻无遮出尘初步(略去)
5.1第一步引导,心闻无遮扯脱根尘
5.2明晰出尘
5.3第二步引导, 毗婆舍那
5.3契入空性前常见错误的校正
5.4伴随进展的现象
六、 广大无边菩提道――继续深入(略去)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
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 菩提心,广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趋向解脱;正见
,缘起性空,无主宰,非实有。 此三主要道见诸三藏十二部,前贤大德均已广说。若
圆满三主要道,则行人业已成佛。这里作为契入空性前的基础,对出离心方面的大致要
求是对世间法知虚妄而有节制,菩提心方面要求大致是愿菩提心及少分行菩提心范围,
而对正见的要求则是闻思范围。 在此基础上,行人以戒律为防护,以禅修为增上,依正
见经毗婆舍那而契入空性。由思维所成见通向空性现量见道的关键过渡是毗婆舍那,即
在思维心下对自心相似相续正观缘起。 若得相应,则行人得以现量体会无生本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与不见”都是一种修行
无一法可求是对的。 我们几乎随时都在法的缠绕中,而棒喝就是用来把这个缠绕打破
的,我们凡夫的妄想坚固胜须弥山,大梦深深, 棒喝就是叫人醒的闹种, 而不是什么
法, 因为人要是醒了, 闹钟自然也就没有了。
我刚开始接触禅宗的时候也觉的挺神秘的,尤其是公案, 都像是火星上的人说的。 深
入下去, 其实禅宗一点也不神秘, 只所以神秘, 是因为"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拣择, 所以才有很多不好说的地方。这是实践上的限制, 尽管如
此, 在道理上, 禅宗从六祖开始,从来就不曾神秘化过禅宗。 向临济的临济录那样
把道理明白地讲的禅宗大德们应该是有一大批人的。
r****n
发帖数: 825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对南传和大乘的态度

SEEU是游离于南北传之间,界限模糊,有点高深,呵呵。
我把他划分为大乘人,极少数比较值得尊敬的大乘人,他应该是真正的那种大乘,龙树
,印顺,还有他应该都是这类,他们走的是菩萨道,崇高的理想,伟大的悲心。而那些
自称大乘的,比如禅宗啊,净土啊,密宗啊,这些都是伪大乘,是应该被痛斥的伪佛法。
我个人是完全反禅宗的。这是附佛外道。
我对禅宗的评价,和胡适一样,“禅宗佛教里百分之九十,甚或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一
团胡说、伪造、矫饰和装腔作势”
当然,现在的禅宗,已经是一种文化,还有什么禅茶之类,这个就很难评价了。
单从教史和法义上来说,它充满问题。
b*****n
发帖数: 662
10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Fri Oct 14 11:10:12 2011, 美东) 提到:
This talk is about the chemical, Dopamine, that people feel in ecstas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rywDP9Ii0
It makes people want, without even knowing what is to be wanted. It is a
major chemical that people show in infatuation or new relationships. The
speaker also mentions its similar effect in some people's religious
pursuit.
When this chemical fades, the rosy glasses fall, and then t...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z围棋境界与平常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xponentc (dalu),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zz围棋境界与平常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3 13:26:49 2011, 美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头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其实“境界”说可以适用于一切艺术,甚至学术,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中也有一个很
重要的观念,即“taste”,汉语通译作“品味”,也和“境界”有相通之处。“品味
”所指的是欣赏自然和艺术的能力。有一次我听一位科学家演讲,他特别用“品味”两
字来区别科学家的高下。同是第一流的科学家,“品味”仍有高下一步之异;行外的人
也许分辨不出来,但在同行之间则自有公论。爱因斯坦不仅科学成就超人不止一等,他
的科学“品味”也远非一般物理学家所能望其项背。如果用“境界”两字来代替“品味
”,我想意思还是没有太大出入。
围棋中境界为上
围棋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在中国文人传统中,琴、棋、书、画并列,它的艺术
身份是无法否认的。今天在它的发源地,围棋已归入“体育”一类,但它的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25 10:30:47 2011, 美东) 提到:
鬼仙---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中.
人仙---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
地仙---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寒暑不侵,水火不惧,具有神通.
天仙---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
大罗金仙---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
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从鬼仙以上, 层次级级加深。
至于“神仙”,这应该只是一种世俗对仙的一种统称
☆─────────────────────────────────────☆
Yisu (大头教主) 于 (Fri Nov 25 10:46:00 2011, 美东) 提到:
吕洞宾是不是也只修到了天仙还差一点。。?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25 11:05:05 2...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上篇 东土二三
回首宗门往事,末学大致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大篇幅。
上篇叫做“东土二三”,讲述了从公元526年至820年这段大约三百年的禅宗初创
和繁荣的往事。我们准备从达磨初祖航海来到中国开始,顺延讲述到六祖三世法孙百丈
、南泉、智藏、天然、药山这些超级祖师的一生。
中篇叫做“五家七宗”,讲述了从公元813年至1215年这段大约四百年的禅宗由盛转衰
的往事。我们将从唐末沩山祖师开创沩仰宗这“一花开五叶”的第一叶,谈到黄龙宗这
“五家七宗”最后一宗的最后一位传人(还是日本人)荣西逝世为止。中篇展现的是中
华禅宗最为蔚然壮观、璀璨夺目的时代,也是份量最为厚重的一个篇幅。
下篇叫做“将军士民”,讲述了从公元1209年至1959年这段七百多年的禅宗衰落和中断
的往事。这段往事不再是“五家七宗”的事了,而只有临济“将军”和曹洞“士民”支
撑着禅宗门庭。我们打算从云门宗最后一代尊宿雷庵正受禅师入灭,一直讲到近代宗门
巨匠虚云老和尚圆寂,就此为宗门往事划上逗号。

为什么不划句号而划逗号呢?因为宗门往事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相信宗门仍然
还有未来。
自古以...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八章 四宗并立
六祖经营岭南,永嘉回到浙南,怀让祖师和青原祖师挺进湖南、江西,此时南宗顿
法主要在长江以南弘化。
与此同时,牛头宗据守江东,西宗留驻巴山蜀水,北宗在广袤的北方占据统治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和洛阳得到当时君臣的拥护。
这时正好处于大唐的黄金时期——开元盛世(公元713-755年),禅门四宗呈现良
好的发展势头。
01 北宗最为强势
神秀大师法嗣19人,其中四大弟子分别为洛阳嵩山普寂禅师、长安兰山义福禅师、
洛阳嵩山敬贤禅师和西安蓝田惠福禅师,特别是大弟子普寂禅师受到了国家级待遇和无
上尊崇。
普寂禅师651年出生,山西河东人,少小出家。
您有没有发现:大祖师几乎全是童贞出家,比如四祖14岁开悟,五祖12岁出家,六
祖24岁悟道,怀让15岁出家,行思幼年出家,神秀四大弟子全都少小出家,还有马祖、
石头……不胜枚举,这说明什么?
普寂到湖北当阳县玉泉寺拜神秀为师,亲近六年。神秀大师非常器重他,将浑身本
领悉数传授,并且向武则天郑重推荐。唐中宗时代,神秀已经百岁高龄了,皇帝特令普
寂替代本师统...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五章 超群逸众
在马祖铺设的星光大道上,一时群星璀璨,争研斗艳,除了至伟至圣的百丈南泉以
外,还有三位杰出禅师深受马祖或其子孙的赞誉。
他们分别是西堂智藏、盐官齐安和归宗智常三大禅师。
西堂智藏亲受马祖袈裟,子承父业,作为禅林翘楚,自不待言。盐官齐安深受马祖
器重,是个传奇性人物,“犀牛扇子”天下闻名。归宗智常机用别出,风华绝代,受到
黄檗大师的无双激赏。
这三位禅门巨匠并是一时俊杰,龙吟虎啸,气吞山河。
01.马祖亲授袈裟
智藏是江西赣州人,735年出生。童年出家,比南泉还早两岁就离家学道。
小智藏相貌不凡,骨格清奇,有位高人算定他“当为法王之辅佐”,于是特地跑到
福建建阳佛迹岭投奔马祖。当时马祖刚刚出道,正好需要得力弟子辅弼,小智藏成为马
祖最为早期的弟子,也是侍奉时间最长的弟子。从此,直至马祖圆寂,智藏一直是马祖
最为倚重的股肱高徒。
智藏与怀海同为马祖入室弟子。当时人们称为“二大士角立”,小师弟南泉到来以
后,就鼎立而为“三大士”。
怀海是首座,智藏是西堂,他们都是马祖的左臂右膀。就像古代皇帝上朝分为文武
两...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上篇 东土二三
回首宗门往事,末学大致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大篇幅。
上篇叫做“东土二三”,讲述了从公元526年至820年这段大约三百年的禅宗初创
和繁荣的往事。我们准备从达磨初祖航海来到中国开始,顺延讲述到六祖三世法孙百丈
、南泉、智藏、天然、药山这些超级祖师的一生。
中篇叫做“五家七宗”,讲述了从公元813年至1215年这段大约四百年的禅宗由盛转衰
的往事。我们将从唐末沩山祖师开创沩仰宗这“一花开五叶”的第一叶,谈到黄龙宗这
“五家七宗”最后一宗的最后一位传人(还是日本人)荣西逝世为止。中篇展现的是中
华禅宗最为蔚然壮观、璀璨夺目的时代,也是份量最为厚重的一个篇幅。
下篇叫做“将军士民”,讲述了从公元1209年至1959年这段七百多年的禅宗衰落和中断
的往事。这段往事不再是“五家七宗”的事了,而只有临济“将军”和曹洞“士民”支
撑着禅宗门庭。我们打算从云门宗最后一代尊宿雷庵正受禅师入灭,一直讲到近代宗门
巨匠虚云老和尚圆寂,就此为宗门往事划上逗号。

为什么不划句号而划逗号呢?因为宗门往事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相信宗门仍然
还有未来。
自古以...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八章 四宗并立
六祖经营岭南,永嘉回到浙南,怀让祖师和青原祖师挺进湖南、江西,此时南宗顿
法主要在长江以南弘化。
与此同时,牛头宗据守江东,西宗留驻巴山蜀水,北宗在广袤的北方占据统治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和洛阳得到当时君臣的拥护。
这时正好处于大唐的黄金时期——开元盛世(公元713-755年),禅门四宗呈现良
好的发展势头。
01 北宗最为强势
神秀大师法嗣19人,其中四大弟子分别为洛阳嵩山普寂禅师、长安兰山义福禅师、
洛阳嵩山敬贤禅师和西安蓝田惠福禅师,特别是大弟子普寂禅师受到了国家级待遇和无
上尊崇。
普寂禅师651年出生,山西河东人,少小出家。
您有没有发现:大祖师几乎全是童贞出家,比如四祖14岁开悟,五祖12岁出家,六
祖24岁悟道,怀让15岁出家,行思幼年出家,神秀四大弟子全都少小出家,还有马祖、
石头……不胜枚举,这说明什么?
普寂到湖北当阳县玉泉寺拜神秀为师,亲近六年。神秀大师非常器重他,将浑身本
领悉数传授,并且向武则天郑重推荐。唐中宗时代,神秀已经百岁高龄了,皇帝特令普
寂替代本师统...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五章 超群逸众
在马祖铺设的星光大道上,一时群星璀璨,争研斗艳,除了至伟至圣的百丈南泉以
外,还有三位杰出禅师深受马祖或其子孙的赞誉。
他们分别是西堂智藏、盐官齐安和归宗智常三大禅师。
西堂智藏亲受马祖袈裟,子承父业,作为禅林翘楚,自不待言。盐官齐安深受马祖
器重,是个传奇性人物,“犀牛扇子”天下闻名。归宗智常机用别出,风华绝代,受到
黄檗大师的无双激赏。
这三位禅门巨匠并是一时俊杰,龙吟虎啸,气吞山河。
01.马祖亲授袈裟
智藏是江西赣州人,735年出生。童年出家,比南泉还早两岁就离家学道。
小智藏相貌不凡,骨格清奇,有位高人算定他“当为法王之辅佐”,于是特地跑到
福建建阳佛迹岭投奔马祖。当时马祖刚刚出道,正好需要得力弟子辅弼,小智藏成为马
祖最为早期的弟子,也是侍奉时间最长的弟子。从此,直至马祖圆寂,智藏一直是马祖
最为倚重的股肱高徒。
智藏与怀海同为马祖入室弟子。当时人们称为“二大士角立”,小师弟南泉到来以
后,就鼎立而为“三大士”。
怀海是首座,智藏是西堂,他们都是马祖的左臂右膀。就像古代皇帝上朝分为文武
两...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3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六祖接引惠明-- 南怀瑾
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哪个是本来面目? 南怀瑾
一个问题:“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这三句话就是《六祖坛经》上六祖接引惠明
的时候,六祖叫惠明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于么”就是唐代的术语,客家话
里头好像有这一句。这个还保存。闽南话有没有相(似的话?)……这个时候——“于
么”这一句话,中原、湖北人还有这句话——“么子”,你来做什么?有什么事啊?么
子,就是“于么”的么子。“于么时”,这个时候,“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这个“那(哪)个”是问号。后来有许多人讲禅学的,把“于么时”、正是这个时候
,不思善,“那个”——变成肯定语了,他说这个就是本性,完全错了,这个禅学这样
讲很危险了!
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时候,你要晓得,如果有一般人认为这是得道的境界,刚才首先
提过,是错误的。“不思善、不思恶”,当我们不思善不思恶,你就要看自己;有时愣
住了,也没有想好的、也没有想坏的,这是属于“无记性”。
那么无记性你说是哪一种“量”呢?这就很难讲。怎么很难讲呢?这个拿“三量”来讲
,意识境界——不思善不思恶是意识停止作用一下,暂时——不是“停止作用”,这个
话有语病,讲唯识讲因明...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2
藏密的特点及思想精髓——陕西师范大学演讲
『 2011年11月9日下午』
今天,你们师范大学的师生开这个学术研讨会,我本人而言,虽然说没有什么智慧,也
谈不上是什么智者,但非常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当然,我不是在这儿故作谦虚,而是
有一点自知之明,很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学问。但尽管如此,跟你们进行佛学交流,在
这方面我还是有很大的兴趣。
学校这边让我讲一下“藏密的特点及思想精髓”。不过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想了一下,
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入手。毕竟藏密的教义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只用短短1个多小时
的时间,肯定无法一一道尽。所以,下面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让你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一、略述藏传佛教的历史
不少人认为,藏密就像唐密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兴盛一时的教法,如今都已退出了历
史舞台。这种想法不太正确。藏地从有佛教开始到现在,尽管经历了不同朝代的风风雨
雨、兴衰变迁,但藏密不管是历史、教义、仪轨、修法等,至今仍完整无损地保留着,
而且非常圆满,所以它跟唐密不能划等号。
还有人认为,藏族喇嘛是学密宗的,故藏密又称为“喇嘛教”。这种说法也不合理。所
谓的“喇嘛”,有出家人的意思,但学藏密的并不只是出家...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z7622,偶有个不情之请
“当然,对佛教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以不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佛陀不一定有
如是伟大,他的教法不一定有如是深广。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先潜心研究佛教
之理,在此过程中,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会被佛法的甚深所折服。以前我看过一
本书叫《幸福的蓝本》,里面就讲了一位雷斯·戴维斯博士,他是英国著名神父的儿子
。最初他钻研佛教的初衷,是想证明相较于佛教,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后来他
这个任务虽失败了,但却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通过长
期的深入研究,佛教真理让他口服心服,于是他发心将巴利文佛典翻译成英文,令数以
千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珍贵的佛法,对利益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人,如今相信也不在少数——为了破斥或推翻佛教,利用漫长的时间作研究
,最后却臣服在佛教真理的脚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应当明白的是什么?就是佛教的甚
深广大之处。这一点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自赞毁他,而是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通过
观察所得出的真实结论。”
--摘自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复旦大学演讲
全文如下: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开 篇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4
sure:
《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二拜):
一心观礼,显密一体,身土不二,称名无异持咒,教主即是本尊,大日遮那,同归光寿
,华藏、密严,不离极乐,竖穷三际,横遍十虚,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十二拜)
上一段的文字是说明禅净不二,而这一段是说明密净不二。
“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的。目前,大家好象有点分别,显教
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把密教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明喇嘛和
僧人不一样,比如服装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经也不一样,他们用西藏话、蒙
古话念经,我们都是用汉语念经。他们在服装上保留着印度的原样,冬天用的被子也还
是毡子,偏袒右肩是因为印度热的原故。中国内地的和尚大袍子一穿,袈裟还是露出来
的,但是里面却是大棉袍子,不坦露了。里面的袍子是中国古代俗人穿的袍子,不是僧
人的服装,袈裟才真正是僧人的服装。袈裟虽然还是露在外头,但是加了一件袍子。
有的人就是互相轻视,显密之间的轻视,这种现象目前超过禅与净。显教说密宗都是邪
魔,反过来密宗说显教是小乘,于是互相看不起,这些都是错误的。我常说显宗就是这
个拳头的手背,...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ho am I?
这个问题,在佛教的传统里,都是反着回答的,
因为正着回答,会让人觉得他脑袋里想的那个东西是对的。
而普通人脑袋里想的那些个东西,其实都是迷中所想的。
反着回答的传统,从佛到禅宗是一脉相承的。
佛的回答是:这个非我,非我所;那个也非我,非我所。
禅宗的回答稍微变化,其实还是一样:说似一物即不中。
是说,你拿任何东西比拟“它”,都不对。
意思还是说,这个也不是我,那个也不是我。
对于不修的人来讲,只能这么说了。
而很多所谓的欣赏小乘,诋毁禅宗的人,其实不知道,本来大家都在说同样的事情,
只是用语不同而已。所以,他们在诋毁禅宗的时候,其实已经诋毁了阿含经和佛教。
但是这事情并非不能正着说,只不过正着说,只能对那些有能力多少“看见”
的人才有用。(这个见,不是一般人的眼见,而是觉见)。
这个正着说,就是禅宗里的直指人心。
师父已经直指了,不过你看不见,听不懂,那只好退而求其次,
用否定的方法说了。

他的观念的错误,应该是一看就知道,是唯物主义的死后断灭的观点,
如果把唯物主义的观点当成佛教来推销,当然是中了附佛外道的观念的流毒了。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讨一下 "以定为禅" (2)
禅宗是反对境界的, 不管定的功夫有多好, 那还是个境界。 因为有境界, 就有非境
界。 好比有常, 就有无常。 这是禅宗认为不能究竟解脱的地方。 从一切相对中走出
来, 从一切割裂中走出来。 然而又不破坏一切相对, 一切割裂, 一切分别。 归于
寂静,纳于百用。 如果说禅宗的自性是个"常" 的东西可以去追求, 那就已经离开
禅宗的意旨了, 如同禅宗不重禅定, 一切可以和"常"联系上的东西都无干涉, 更
不要说"无常"了。
l***o
发帖数: 111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云老和尚谈参禅与念佛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和
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要虚云出来与各位说法。我想趁这个因缘。把
念佛与参禅的关系随便谈谈。以便给初发心学佛的人作个参考。今天是和平法会念佛坛
开始的一天。本是由妙真和尚来讲的。他很客气的不讲。故由虚云出来与诸位谈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
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
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
有无量的法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与密宗五派。这在老参饱
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的人。
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个话头
。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著他的。为什
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浮云。
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我们修...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8
怎么给删了?? 重贴。:-))
----------------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9
二、无门关的思想内容
http://hk.plm.org.cn/gnews/201222/201222255755.html
。。。虽然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方法,但是到了宋代,这一宗风发
生了很大变化。宋代的很多禅师所采用的教化弟子的方式与前代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为
了接引后人,着书立说,撰写颂古、诗偈和语录等皆不能离开“文字语言”,语言文字
成了引导众生,见性成佛的阶梯之路。禅宗的语录、颂古也就成为表述禅宗宗旨,启发
学徒开悟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表达如无门慧开在‘无门关’自作序文中所说:“大道
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中把赵州禅师“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列为第一则,可见禅师
深得六祖慧能大师“无念、无相、无性”的思想宗旨。“无门关”的特征是全篇始终贯
穿一个“无”字。慧开禅师在《无门关》序文中云: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既是无门,且作么生透,岂不见道。从门入者,不是家
珍。 只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
便可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
底,要么将三百...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0
二、无门关的思想内容
http://hk.plm.org.cn/gnews/201222/201222255755.html
。。。虽然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方法,但是到了宋代,这一宗风发
生了很大变化。宋代的很多禅师所采用的教化弟子的方式与前代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为
了接引后人,着书立说,撰写颂古、诗偈和语录等皆不能离开“文字语言”,语言文字
成了引导众生,见性成佛的阶梯之路。禅宗的语录、颂古也就成为表述禅宗宗旨,启发
学徒开悟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表达如无门慧开在‘无门关’自作序文中所说:“大道
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中把赵州禅师“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列为第一则,可见禅师
深得六祖慧能大师“无念、无相、无性”的思想宗旨。“无门关”的特征是全篇始终贯
穿一个“无”字。慧开禅师在《无门关》序文中云: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既是无门,且作么生透,岂不见道。从门入者,不是家
珍。 只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
便可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
底,要么将三百...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释永信和尚
宗教界人士是怎么看待释永信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701424
匿名用户
一位僧人眼中真实的永信法师
文/道源法师(杨岐普通寺监院)
与永信大和尚相识的缘起,还缘于禅宗杨岐祖庭的筹备修复,2010年3月,家师慧
通老和尚应四众弟子之请,至杨岐山礼祖,见祖庭荒废,不禁潸然泪下,逐发愿重兴杨
岐祖庭。
禅宗尊宿慧通老和尚亲口称赞的永信大和尚
由于家师已经83岁高龄,经他的考虑,决定由我出任杨岐普通寺监院一职。起初,
我并不愿意出任此职,我对老和尚说:“师父,我出家的初衷并不是 修建寺院,当时
我从北京到云居山的后山茅棚礼您为师出家,是想参禅悟道,并不是想做当家、住持的
,而我在五台山求受三坛大戒时,所发的愿也是生生世世护持 宗门一法,我只想跟着
您在禅堂用功,并不想入世去修建寺院。”家师回答我说:“你说你发愿护持宗门一法
,你现在不站出来修复祖庭,不护持常住,只想在禅堂 用功,到最终来也只是成就了
自己,你看人家少林寺的永信大和尚,护持宗门,照顾大家用功,不遗余力,少林寺禅
堂的钟板是我挂的,寺院平时游客人山人海,但 禅堂是一块真正的静地,大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您不懂禅宗就不要乱讲, 什么禅宗就是佛道教。。同一片土地上一定会有所影响, 但
是修行方法上那哪里是一回儿事。。你既不懂道家的修行, 也不懂禅宗的修行, 看了
点历史就以为什么都明白了, 真的让人很无语。。
禅宗的师父更没时间和你葛藤, 你去跟禅宗的师父说要研究一下历史试试, 你能得到
要不就是呵呵, 要不就是板子。 还想再多套一个字出来, 门都没有。。
t******g
发帖数: 17520
35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深妙禅偈
(二)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
名无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
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
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
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
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
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
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
要长时间修持的,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累积多了就
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的过程,
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
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
这些知识修学佛法;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
出质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既然
是这样子,后学就举经典与禅宗证悟祖师为例来说明。
首先,以经典为例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
于圆满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大患存焉
今时佛教有大患存焉,谓外道化、世俗化、法义浅化、密意失传、悟后进修诸地之
道次第混淆,此五乃佛教未来弘传之大患也。
云何言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佛教之密教化也。西藏密教虽然身著佛教法衣
,住于佛教寺院中,本质却是外道法,完全不具备佛法之法义基础,乃是以种种取自外
道之世间法,冠以佛法名相及修证果位之名相,取代佛法所说之种种修证境界,令佛法
之本质消失于无形中,令佛法转易成外道法。如是身现佛教僧宝之相,暗中和平转易佛
教法义成外道法;今时若不加以揭穿及阻止,未来将再度重演古天竺密教兴而佛教亡之
故事;如是身住如来寺院、穿如来衣、食如来食,却是假说如来法、以灭如来法,消灭
佛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将令佛教唯余佛寺、佛像、僧人、及佛法名相,本质则同于印
度教享受淫乐之世间宗教,重蹈古天竺晚期密宗佛教僧人公然享受女欲淫乐之覆辙,师
徒同堕地狱重罪中。如是而修、而传者,皆是破坏佛法者,将来必令佛教李代桃僵,故
说密教化、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
云何言世俗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诸方大师同以建大庙、办大型诵经法会、说种种
肤浅佛法、作种种世俗服务,作为佛法修行之主要内涵,而不弘传真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大危机
佛教之最大危机,亦即是佛教之永远危机,即是全面藏密化;全面藏密化之事实,
在两方面显示无遗:
一者:印顺(1906年-2005)、昭慧、传道法师…等人,一生努力弘扬西藏密宗黄教
之应成派中观邪见,令佛教原本非断非常、不生不灭之中观境界,堕于藏密应成派中观
之无因论中,成为“断灭见”本质之外道见,成为印顺个人臆想所得之“八不中道”;
而佛光山星云法师,与慈济功德会之证严法师,一生追随推广之;昭慧及传道法师更以
弘誓学院及妙心寺为根据地,而专门弘传之,如是破坏佛教正法。
如是偏差之行为,必定导致佛教之局限化与世俗化,必定使得三乘菩提之修证成为
空谈。既然不能倡言自己于三乘菩提实有修证,亦无能力于三乘菩提中获得见道之功德
,印顺与昭慧、传道……等人当然必须大声疾呼:“禅宗追求证悟、追求解脱,即是小
乘急证精神之复活。”印顺于书中作如是邪说,阻止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如是言语,
亦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邪见:“若是勤求证悟三乘菩提者,即是小乘自了汉。”如
是开示之结果,便是削除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之心志。然而 世尊之开示,却是劝诸弟
子:人人皆应进求三乘菩提之开悟,而后始能以法度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更严重千万倍的过失
双身法的藏传密教到底是喇嘛教还是佛教?如影随形跟随佛教约有一千五百多年
的密教,到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分不清藏传密教到底是不是佛教?有人说佛教不是有禅、
律、密、净吗?那密就是佛教的一宗又复何疑?可是佛教之密就是喇嘛教之密宗吗?把
喇嘛教称为藏传佛教而说它是超越佛教显宗的金刚乘密宗,这就是密教借壳上市,绵延
一千多年而不绝的原因。造成这个误会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佛教界的僧伽、居士们没有智
慧去辨别,任其渗入佛教,最后将是李代桃僵,由密教取代了佛教,而真正的佛教就不
见了!这不就是印度佛教灭亡于密宗的历史写照吗?
为什么密教取代佛教,佛教就会灭亡?这就值得学佛人认真地去探讨其中的道理和
原因,才不至于被误导。否则像印顺法师他明明知道密教的所作所为,却还是把它当作
佛教,而且努力弘扬它的某些教义,看来密教对于无智慧的修行人还真是有它致命的吸
引力。大家可以想一想,修行人是背俗的,所谓“俗之所珍,道之所贱;道之所珍,俗
之所贱。”学佛人努力要远离财色名食睡、酒色财气,贪权力、名闻利养等等都要舍离
,可是密教却不必舍离,反而要你大贪特贪,美名为以贪止贪。所以密教当人王也要当
法王,既喝酒也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佛教中的一本奇书
这一本《大乘起信论》自从公元六世纪译成汉文后,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本,全书只有一
卷,一万多个字;但是它不仅仅在中国佛教的内部生起了极大的影响,几乎成为汉传佛
教绝大部分的宗派的根本论典之一;不论是禅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地论宗、净土
宗等等,都对它有著极高的尊崇。它还有更大的影响层面,那就是在对于整体的中华文
化建立了一种质变,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我们中华民族成为唯心、唯正、唯理的民族
,使得所有的大汉子民,从根本上都流著心性本净的血液,这是与世界的其他民族所截
然不同的地方,更是中华文化中最珍贵的传统文化;不论我们每个人知道与否,这一种
如来藏本净、本有的想法,都存在您我的内心深处。所以研读本《大乘起信论》,也正
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工作。
我们先来谈谈《大乘起信论》这本书。公元六世纪多,《起信论》第一次在中国被
译成华文;很快的,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简洁洗炼,它成为了中国佛教界中最有
名、最多人深读的经论之一。在隋唐时代,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受它的影响很大;即
使是到了宋元明清,《起信论》仍然被教界广泛地演说与注释。因为《起信论》讲的是
大乘佛法的根基,是进入大乘佛法的...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62
42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
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
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西行入川。曾任教于中央军校,
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
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
川北禅宗大师袁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
潜心研修佛学。
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
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
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
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最近一件事情很让我伤心,我的一个好朋友离婚了,他以前在上海做出口贸易的,两口
子本来感情很好的,女孩很有气质,我们大家都很羡慕他们,有一年他们去南怀瑾先生
的上海番寓路长发花园15楼别墅去帮忙,他们是自己带车子干粮去的...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3
(二)密宗。
从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称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于这是佛自己亲
证的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明白,以此名之为密。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
都如聋如盲,虽在道场中看见佛在说法,但和瞎子和聋子一样,没有领会,从这个意义
说“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个等次,从众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称为
秘密庄严心,从这个秘密庄严心显现:真言、种子字、手印、曼陀罗等,称为如来的身
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来亲证的秘密庄严心的无量殊胜功德。至于我们众生的身口意,
身造身业,口造口业,意造意业。善业、恶业,总之都是业,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
业。密宗的方法,是让凡夫的身口意三业顿时契同于如来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
证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为众生用功下手之处,这就是从果上起修,所以称为
果教派。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
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
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
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凡夫三业顿同佛的三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4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然而,我们都知道很多国宝在海外,真要数个一二三四,却知者寥寥了,所以我特此总结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国十大国宝。
十:《菩萨处胎经》五贴
等级:国宝
价值: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年代: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来头极大,它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这个宝贝我见过一次,是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日方展出了几件唐朝时候流入日本的写经,精美至极,特别是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日本茶庭的美学境界
家居福冈市博多区,区内有座庭园叫乐水园,是被高楼大厦围拢的恬静之地。乐水园的墙垣很特别,叫做博多墙(博多屛,土字旁加屛),是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后重兴博多时,瓦工们利用被战火毁坏的瓦片、石块筑起的土围墙,它有博多独特的美感和历史感。乐水园的墙垣内是一个被枫树遮天蔽日、被竹林环绕围拢的日本庭园。弯弯的一池水卧于庭园中心,池水源自一道一米多高的人工瀑布,水池上架着木桥、石桥,池旁布置着石灯笼等景饰。
乐水园,本是明治时期博多豪商下泽善右卫门于1905年修筑的私人别邸,1995年由福冈市整修成了日式庭院。依修筑样式看,它是一处池泉回逰式庭园。但是,你看乐水园北部一角,可通过石板路,穿过一道竹篱笆门,走到一座被“露地”围拢的一座茶室,那小小一区庭园是个园中园,它被单独称为茶庭,是茶庭式庭园。
什么是茶庭呢,简言之,它是附属于茶室的日本庭园,因为它是没有屋檐遮盖的一片地面,所以又称露地,它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种园林。
欲讲茶道、茶室、茶庭,说来话长,只简述如下: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里,茶自唐土传入日本,但以它的珍贵,饮茶仅流行于僧侣和贵族之间,是为贵族茶。镰仓时代的日僧荣西,入宋学习归来成了日本临济禅宗...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传佛教是个阴谋
仪式就是仪式,是一种外在的辅助。也是区分敌我的工具,如同南昌起义的红领巾。
人多半需要一些看的见的东西作为寄托。好比长老会和国教会的仪式有些不同,这并不
重要。
禅诗当然算。诗歌是艺术的女王。是宗教的灵魂。在文体上,无论圣经还是金刚经、心
经,多半文字是诗歌和散文诗(圣经因为翻译的原因,很多原本的诗歌都变成了散文)。
诗和宗教本质是同一的。没有诗歌,就没有宗教。宗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诗。不同的宗
教是不同风格和气质的诗:如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一样。还有花间派。
大牛的话:
– “Art is the tree of life; art is Christianity. (William Blake)”
-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 红楼梦
– “Poets are the unacknowledged legislators of the world. (Shelley)”
在认识论上,科学和逻辑是分析与综合,诗和宗教是直观和体验。用佛经的语言:“如
香象过河,截流而过。”
也就是禅宗的:“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索,一朝尘破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你瞧不起禅宗,只能说是...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23606
47
你懂个p
少林是禅宗祖庭
禅宗的和尚什么时候跟大悲寺那些和尚一样了?
中国的禅宗几百年来都是吃香的喝辣的. 过的真是不要太滋润.
你说全国和尚都要跟大悲寺学习, 你这是不是干涉了禅宗和尚的
自由啊? 你说你这人, 你怎么跟土共一样啊?
q****n
发帖数: 4574
48
几个轮回转世的故事:
---------------------------------
轮回转世的实例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
历史上许多贤哲文人的著作中不乏轮回转世的记载,可以证明六道轮回是不容置疑
的事实。
明儒王阳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
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
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
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
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打开来
看看!’
由于王阳明一再请求,知客师父碍于情面,无法违抗,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
让王阳明进去。
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
!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 阅读全帖
x****e
发帖数: 623
49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都是"拈花"惹得祸

本版贵为“拈花惹草”,看到拈花二字,有感而发。写下以下灌水小文一篇。
(不知道有没有违反版规啊,如果违反了就直接删掉吧。)
释迦拈花,迦叶惹“祸”
佛祖在灵山法会上,捏花示众,众生愕然,唯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佛祖这下心里可高
兴了,然后说:“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
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可怜的迦叶尊者,这一笑可惹了大祸了,接下禅宗这个大棒子
,佛陀还让他留行驻世(通俗一点,千年不死),直到把衣钵传给下一个佛,也就是所谓
的弥勒佛。现在弥勒佛还是兜率天,等到他成佛,掐指算来还有几十亿年的光阴,当然
每个世界的时间的概念和我们所在的婆娑世界的时间概念不同。据说,迦叶尊者现在入
定在云南的鸡足山。 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不会偶尔出来晃悠晃悠,譬如来本版灌灌水,
加加油。
迦叶之后传给阿难,一直到第28代的达摩(中国禅宗始祖)。达摩掐指一算未来的大乘
气象在震旦,然后就坐船到广州上岸了。所以,达摩的粤语(不知道他有没有TA 助教)
应该学的挺好的。达摩被梁武帝请到南朝的首都建业,但因话不投机,然后就一苇渡江去
了洛阳嵩山。可惜他身名远播,无奈只得面壁以求清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50
双身本意有很深的哲学内涵,可是你们却只知道性交。。。
常看到人自豪的说起汉传的禅宗如何如何,殊不知从达摩大师入藏的时候起,禅宗在藏
地的各个宗派至今都有很好的传承,大手印大圆满和禅宗并无二致,极有修为的上师就
算在当今这个末法也不鲜见,现在的汉地,我看到佛法的主流是敛财,参政,禅宗的传
承在哪里?
關於<雙修>的問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有人問及我關於藏密裏面雙修法的問題。我要說一般人觀念都錯誤了,事實上雙
修法是金剛乘的方便道,有人認為是受印度教的影響,這種爭論不是現在才有的。以我
自己的體驗來說,不論你使用雙身、雙修或雙運的名詞,它事實是一個很深奧的哲理,
沒有提到行為,沒有提到事業和手印等等。自古來我們便習慣結合並聯想許多東西:男
生和女生的結合、善與惡的結合、美和醜的聯想……等等, 但金剛乘的教法則認為它們
在實相和本體上是沒有分別差異的,是一體不可分的。在究竟實相中,一切都具平等的
空性與清淨。所有這些最初、最原本的結合只是一種善巧,讓人了解說:是的,是有一
些東西可以結合修身的,進而讓他們瞭解結合、雙修的本初狀態和其意義。有很多人誤
解,認為這種去貪的教法未免太過世俗。其...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