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见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y****s
发帖数: 44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约伯记》
约伯应该是属于和亚伯拉罕同时代的人,而当时的神圣启示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地步,神
真正完成祂的启示是在保罗。我们遭受到的苦难不是神的不义,而是这些苦难是我们能
更好地转向神。只有那次生命的灵才可以给我们真正的平安与喜乐。在约伯时期,基督
还没来,灵更没预备好,所以约伯也不太懂这神圣的启示。而其实,约伯的三个朋友的
辩论,更像我们今天这些人的辩论,不知道神的计划,不知道神的心意,不知道神的爱
。只是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属世的见解,宗教的见解,哲学的见解去理解神,质疑神
,甚至审判神。
而当我们真正读懂神的心意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口献上感谢和赞美。
PS 约伯不是无罪,但在神眼中可视为无罪,因为旧约的人要献祭来遮盖自己的罪,每
次他的儿子女儿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他都要献祭。
纠纷想到这儿,希望对弟兄姊妹们又帮助。
m****r
发帖数: 1904
2
人类的特性(zz)
约迪的工作是替人把遗物分类,估价,并代为出售。他刚接受一个妇人的委托,到她已
故姊姊家中处理遗物及有关出售的事。约迪查看古老壁炉时,发现两个旧箱子。他打开
一看,简直傻了眼,眼前是一叠叠用铝箔包着的百元美钞,合共8万2000美元!四下无
人,约迪该怎样做呢?悄悄地把箱子的钱据为己有,还是把找到巨款一事告知客户?
约迪之所以面对抉择,是因为人类有种特性。这种特性使我们有别于飞禽走兽。《世界
图书百科全书》(英语)说:“人类有种特性,就是能深入思考,衡量对错。”饿狗看
到桌上有肉,绝不会思量到底该不该吃。然而,约迪却能衡量事情涉及的道德问题:侵
吞款项与偷窃无异,但多半不会被发现;这笔钱不属约迪所有,但客户毫不知情。再说
,如果约迪真的放弃这笔意外之财,当地社会大多数人会认为他是愚蠢之极。
换了是你,你会怎样做呢?这取决于你奉行什么道德标准。
何谓道德?
一部词典说,道德是“衡量是非对错的准则”。作家埃里克·伊斯顿指出,这些准则“
由传统和习俗而来”。
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宗教教诲被奉为金科玉律,上帝的话语圣经在许多国家发挥巨大的
影响力。可是,全球各地有越来越多人拒绝让...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耶稣的神通太小了 (转载)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
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又
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个字
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
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我没有创造任何理论
上的见地,因此没有任何过失。”这句话指...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8775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奥古斯丁《忏悔录》卷五 14
十四
我不注意他所论的内容,仅仅着眼于他论述的方式,——我虽则不希望导向你的道路就
此畅通,但总抱着一种空洞的想望——我所忽视的内容,随着我所钦爱的词令一起进入
我的思想中。我无法把二者分别取舍。因此我心门洞开接纳他的滔滔不绝的词令时,其
中所涵的真理也逐渐灌输进去了。
我开始觉得他的见解的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此以前,我以为公教信仰在摩尼教徒
的责难之前只能扪口无言,这时我觉得公教信仰并非蛮不讲理而坚持的,特别在一再听
了安布罗西乌斯解答《旧约》上一些疑难的文字之后;我觉得我过去是拘泥于字面而走
入死路。听了他从文字的精神来诠释《旧约》中许多记载后,我后悔我的绝望,后悔我
过去相信摩尼教对《旧约》律法先知书的谶议排斥是无法反驳的。
但我并不因此而感觉到公教的道路是应该走的,因为即使公教有博学雄辩之士能详尽地
、合理地解答难题,我认为并不因此而应该排斥摩尼教信徒,双方是旗鼓相当。总之,
在我看来,公教虽不是战败者,但还不是胜利者。
这时我竭力思索、找寻足以证明摩尼教错误的可靠证据。如果我当时能想像出一种精神
体,则我立即能驳斥摩尼教的凿空之说,把它从我心中抛出去;但我做不到。可是对于...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与圣灵的关系
来源:《基督教神学教程》 作者:巴文克
基督为了叫我们与他有交通,并得到他的恩益,所以他不单使用浇灌给教会的圣灵
,同时也使用为了教诲与引导而赐下的圣经。于是他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且此关系
对于基督先知、祭司与君王职份的运作极有贡献。但若想对此关系具有正确的观念,或
予以清晰的解说,则颇非易事。论到圣经与圣灵的关系,实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
且这些不同的见解也一直延续迄今。
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只要传扬圣道就够了,但却忽视了圣灵的工作。从前有伯拉纠的
跟从者,现今也有人追逐此异端。他们根本视基督教为一项教义,耶稣只不过是一高尚
的模范,并将福音当作一新的律法。他们主张罪的确使人软弱、衰败,但却不是说那人
在属灵上死了,他仍保有意志上的自由,故主张只要传福音就够了。如果人有听信福音
的倾向,他就可来追随耶稣的榜样过生活,根本不需要圣灵重生感化的工作。他们否认
并攻击圣灵的位格与神性,认为圣灵充其极只不过是从神,特别是从基督而来的能力,
而且仅是在教会中促进一种道德的性质与理想的目的而已。
还有些人则遵循另一种不同的思想路线。他们被称为奋锐党、反律主义者、狂热份
子或神秘派,他们大谈特谈...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与圣灵的关系
来源:《基督教神学教程》 作者:巴文克
基督为了叫我们与他有交通,并得到他的恩益,所以他不单使用浇灌给教会的圣灵
,同时也使用为了教诲与引导而赐下的圣经。于是他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且此关系
对于基督先知、祭司与君王职份的运作极有贡献。但若想对此关系具有正确的观念,或
予以清晰的解说,则颇非易事。论到圣经与圣灵的关系,实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
且这些不同的见解也一直延续迄今。
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只要传扬圣道就够了,但却忽视了圣灵的工作。从前有伯拉纠的
跟从者,现今也有人追逐此异端。他们根本视基督教为一项教义,耶稣只不过是一高尚
的模范,并将福音当作一新的律法。他们主张罪的确使人软弱、衰败,但却不是说那人
在属灵上死了,他仍保有意志上的自由,故主张只要传福音就够了。如果人有听信福音
的倾向,他就可来追随耶稣的榜样过生活,根本不需要圣灵重生感化的工作。他们否认
并攻击圣灵的位格与神性,认为圣灵充其极只不过是从神,特别是从基督而来的能力,
而且仅是在教会中促进一种道德的性质与理想的目的而已。
还有些人则遵循另一种不同的思想路线。他们被称为奋锐党、反律主义者、狂热份
子或神秘派,他们大谈特谈...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78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oard 讨论区 】
【 原文由 Paramita 所发表 】
申请开解脱道实修版(Liberation)
修改于9/23/99
WaiChi
Paramita
从担任佛道儒版副以来,感到佛道儒版多为研究佛理之用,所以建议开辟一个新
版 "解脱道-实修版". 以提供"实修出离三界之解脱道"的修行者一个交流自己
实际经验,互相帮助以达最究竟解脱的园地.
欢迎各种背景的"实修解脱道"的修行者把自己修行的实际经验或见解,以及进行
修或练中遇到的困难,和如实修证的见解拿出来大家一起交换意见,希望能为"实
修解脱道"的修行者提供实际上的帮助.
所有帖子需不离"真心希望实证-即生解脱-或最究竟解脱之道"的主题,并须是来
自修行者自己如实进行中对"解脱或最究竟解脱之道"的大前题下之真实经验或见解,
而不是转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精华
6: 大乘见解和外道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
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
。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曰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
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
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分 大乘,小乘两各版就好了
其实四阿含经就是共同平台,南传、汉传、藏传都接受四阿含经是佛法,不过对四阿含经定位不同而已。
初期大乘论师都引用阿含经成立自宗,如龙树中论,无著摄大乘论,弥勒瑜珈师地论,世亲俱舍论,不少还是指名引用阿含经。这是延续「与契经相应,律、法相应者,便受持之。」(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的古老传统。初期大乘论师都尊重四阿含经,不过汉传佛教徒不明白而已。
如果要随顺版上现况,一个分法是∶
* 原始佛法∶以四阿含等原始结集的经律为本。非南传的部派可归于此项,或另立部派佛法一项。
* 南传佛法∶南传佛法是部派;如原始佛法不主张有分心而南传主张。南传大德说法归于此项。
* 印度大乘∶重要的大乘论多出自印度祖师,大乘经更不用说。必须知道见解来自那部大乘经论或印度大德。
* 汉传佛法∶汉传祖师说法归于此项。版上所谓大乘其实很多是汉传祖师见解,与印度大乘祖师不合。如果你不知道大乘见解出处,假定是汉传。
* 藏传佛法∶包含藏传显教与密教。
* 大乘佛法∶如果内容跨越印度、汉传、藏传至少两项,归类为大乘。
简写就是
原南印汉大藏

大乘观点
S******0
发帖数: 227
10

我的看法是,中观主要是用来破的,能告诉人还没有到家,但是实践上如果没有修行,
把中观的理解当成重点,就会提不出问题,不知道努力方向。
最后中观就变成一堆边见的诡辩和折中。
你这里说“印顺法师以中观为本理解一切佛法”,如果严格用“理解”这个词,
有一定道理,因为“理解”不是“见解”。
“理解”,只是根据别人的见解,想象性意会、理解一下。属于猜测性质。
我是感到印顺法师喜欢考证和空对空,针对真实修行基本是提不出问题。
属于有一定“理解”,但是没“见解”的人。
不过关于印顺法师,我不准备再说了。就此打住了。多说也是无益。
想起一句话:即使卖假劳力士的人,也是在宣传劳力士。
也让人知道有劳力士这么个东西。
Y**u
发帖数: 546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一, 如何学佛法
师开示给大家说: 今天我们学佛法, 一定要有真正的见解。有了真正的见解,才能生
死不染,去住自由。 不要去追求殊胜, 殊胜自己就会来。学道的人啊, 以前的
大德们, 都有度人的方法。 我在这里, 只要你不被别人迷惑。要用就用, 千万不要
迟疑(迟疑是住)。今天的学人不明白, 毛病在什么地方呢?毛病就在不自信。你要
是不自信,就会来来回回被一切境转而不得自由。你要是能停下时刻向外追求的念头,
就跟祖师们没有什么区别。你认得佛祖吗? 你面前听法的就是。学人自不信, 所以
向外求。就算有所得, 也都是文字胜相, 到头也不能理解佛祖的意思。 大家千万不
要搞错呀,现在不去认识, 又是万劫千生后的事了。三界中轮回, 依境而转,驴头肚
里生。学道的人啊, 我的见解和释迦佛是一样的。今天这里, 自性时刻作用,不是全
在吗?一道神光,也从来没有停过。 如果能看到这里, 就是一生无事人。各位,三界
犹如火宅,再不是你安全停靠的地方。无常要命的鬼, 随时要命, 不管男女老少。
要想和佛祖一样,千万不要向外追求。你一念心上清净光,就是你屋里的'法身佛';你
我一念上无分别光,就是你屋里'报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师又说 求道的人啊,你们一定要有真正的见解, 才能不管到哪里, 都不被哪些野狐
精魅迷惑。 没事就是贵人, 千万不要搞怪。只需要平平常常, 向外向别的地方去追
求自我,都是大错特错。 你想求佛, 佛只是空名文字。你还认识是哪个在求吗? 三
世,十方佛祖来到这个世上,也就是为了求法。 今天你们在这里参学, 也是为了求法
。得法就算结束了。 没得就还要跟以前一样去轮回。 什么是法呢?我所说的法是心法
, 此法没有形状,却通贯十方, 目前处处是用。 人都不能信, 所以在名句上下功夫
, 希望在文字中能得到佛法, 这之间的差别可是天上地下的差别。诸位, 和尚我说
心地法门, 可以入凡入圣、入净入秽、入真入俗。 即不是真, 也不是俗, 一切真俗
凡圣都可以有个名字, 只有此不能安个名。 你体会到了就知道如何用, 没有什么秘
密,也根本不用称之为玄旨。和尚我说法, 和别人不同。 假如文殊、普贤现在各化身
来向我问法,才刚开口说请问和尚, 我就知道是他们了。 为什么?因为我的见解不
一样。 我外不取凡圣,内不执着自性, 所以看的透彻而没有疑惑。
师又云 道流!切要求真正见解,向天下横行,免被这一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有人接着问:"那什么是您说的真正见解呢?" 师回答说:" 真正的见解是这样的。 你应
当在一切时中, 不论是入凡入圣,入染入净, 哪怕是入诸佛国土,弥勒的楼阁,毗卢
遮那的法界,都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成住坏空的。佛来到世上,为我们讲解最甚深的法,
却最后进入涅槃,看不到他来去的踪影。 要想知道他的生死,实在是不可能。因为他
进入了无生无死的法界,遍游大千国土,到无数的世界,所到之处,见不到任何实在的
东西,也就是诸法空相。只有当下这个听法的无依道人, 才是诸佛的本源,你们不能
分明看到,就是因为你们的道眼被各种名句所障碍,乃至有凡圣的分别。教内十二部文
字, 都是用来表达显意的方便,不是真正的见解。 学法的人不了解,便落在了文字的
理解上, 这都是依靠。 凡有依靠,就一定在因果中,不能免除三界轮回生死。你要是
想在生死上解脱自由, 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当下这听法的无依道人,此人无形无相,无
根无本,无住处,生机活泼,在一切造化中体现。你越是寻它, 它就会越远,你越是
去求它,就越弄巧成凿而不能得到, 这就是所谓的最大的秘密。诸位求道的人啊,千
万不要把你们的身体当成我所说的这个, 你们的身体迟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师又说 求道的人啊,你们一定要有真正的见解, 才能不管到哪里, 都不被哪些野狐
精魅迷惑。 没事就是贵人, 千万不要搞怪。只需要平平常常, 向外向别的地方去追
求自我,都是大错特错。 你想求佛, 佛只是空名文字。你还认识是哪个在求吗? 三
世,十方佛祖来到这个世上,也就是为了求法。 今天你们在这里参学, 也是为了求法
。得法就算结束了。 没得就还要跟以前一样去轮回。 什么是法呢?我所说的法是心法
, 此法没有形状,却通贯十方, 目前处处是用。 人都不能信, 所以在名句上下功夫
, 希望在文字中能得到佛法, 这之间的差别可是天上地下的差别。诸位, 和尚我说
心地法门, 可以入凡入圣、入净入秽、入真入俗。 即不是真, 也不是俗, 一切真俗
凡圣都可以有个名字, 只有此不能安个名。 你体会到了就知道如何用, 没有什么秘
密,也根本不用称之为玄旨。和尚我说法, 和别人不同。 假如文殊、普贤现在各化身
来向我问法,才刚开口说请问和尚, 我就知道是他们了。 为什么?因为我的见解不
一样。 我外不取凡圣,内不执着自性, 所以看的透彻而没有疑惑。
师又云 道流!切要求真正见解,向天下横行,免被这一...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15
我觉得LZ能亲近这么多善知识多少会有所收益.但如果总换来换去,很可能只学了些皮毛
.其实学得怎么样看看见解就知道了.见解是用来指导修行的.见解上不去,修行肯定没希
望.
a**u
发帖数: 810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
augustina (augustina) 于 (Wed Mar 10 18:32:20 2010, 美东) 提到:
不常来这个版,偶尔来一下常常撞见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骂人帖,觉得跟这个版的
主旨很不相符。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把所谓大小乘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好像两
千多年来,这两个乘都不曾发展变化过。我最近读了一些书,跟大家念叨念叨,也许会
有一些帮助。(本文中的“小乘”指的的是产生在大乘以前的主流佛教,仅仅为了方便
用此词指代。)
中国的佛教自称“大乘”,中文佛经中有很多对“小乘”的批判。但我们必须知道
这只是一面之词,如果我们把这一面之词当真理或事实,肯定有偏颇。比如说,很多人
以为“菩萨”是大乘才有的,其实在上座部的经典(也就是巴利文佛典)里,“菩萨”
一词出现了无数次。更有一部Buddhavamsa,“佛史”,讲述了释迦之前的24个过去佛,
在前世给作为“菩萨”的释迦受记(prediction)的故事。这听上去就有一点大乘的味
道了。再比如,大乘说小乘不懂得慈悲,只自己修行...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理性人”假设[转载]
这里已经有两个问题了,一个是情绪的干扰,一个是见解是不是正见。
情绪可以干扰见解使之不成为正见,这不假。
那么,如果没有情绪的干扰,见解是不是一定是正见呢?

noble
a*****y
发帖数: 33185
18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一)
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
学的批判)》一书是列宁1908年2-10月在日内瓦和伦敦写的,1909年5月由莫斯科环节
出版社出版,署名弗拉·伊林。这部著作的手稿和准备材料,至今没有找到。
本书是针对当时俄国知识界出现的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而写的。早在
1906年秋,列宁读了亚·亚·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第3卷以后,就曾写了一封
长达三个笔记本的关于哲学问题的信,并打算用《一个普通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札记》
为标题把它刊印出来(此信至今没有被发现)。1908年初,俄国马赫主义者出版了一批
书,特别是出版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一书,对辩证唯物主义公开进行修正
。列宁读后异常愤慨,决定写一批文章或专门的小册子来批评这些新休谟主义和新贝克
莱主义的修正主义者(参看列宁1908年2月12日(25日)给高尔基的信和《马克思主义
和修正主义》一文,见《列宁全集》第2 版第45卷第178-185页和本卷第11-19页)。尽
管列宁当时忙于《无产者报》的出版和其他党的工作,但他仍以巨大精力投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四)
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这第二条路线。
阿芬那留斯在他的第一部著作《哲学--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中清楚
地说明了他的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我们在第81节里读到:“我们既然感觉不到
〈没有在经验中认识到:erfahren〉某种引起运动的力量,也就感觉不到任何运动的必
然性…… 我们所感觉到(erfahren)的一切,始终只是一个现象跟着一个现象。”这是
最纯粹的休谟观点:感觉、经验丝毫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必然性。断言(根据“思维经济
”的原则)感觉是唯一存在的哲学家,不能得出任何别的结论。我们往下读到:“既然
因果性◎第119页◎的观念要求力量和必然性或强制作为决定结果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所以因果性的观念也就和它们一起完蛋。”(第82节)“必然性是表示期待结果的
或然率的程度。”(第83节,论题)
这是因果性问题上的十分明确的主观主义。只要稍微彻底一点,那么,不承认客观
实在是我们感觉的泉源,就不能得出别的结论。
拿马赫来说吧!我们在关于“因果性和说明”的专门一章(《热学原理》1900年第
2版第432-439页)中...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问放生
关于放生
慈诚罗珠堪布 开示

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
,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讲讲有关放生的问题。
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六种,这就是六度,六波罗密多。本来,大乘菩萨的
见解、行为、修法,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事业浩如烟海,但所有这些方便,均可以归
纳成为六度。
如果我们能如法放生,即使是放一条生命,也有办法具备六度。如何具备呢?下面我们
分别讲述:
第一,布施。
大乘菩萨的布施有三种:无畏布施、法布施和财布施。
无畏布施:
放生本身就是无畏布施。但要成为真正的无畏布施,还需要一些条件。
1. 放生时,要看生命放完后是否安全。譬如藏地也有泥鳅卖,是从汉地运过去的,当
地的牧民以为是鱼,就买了放到河里。那儿的河底下没有泥,全是石头,河水也很冷,
因为它的源头是雪山。泥鳅放下去后,对环境不适应,活不了多久,都死掉了。
1991年、1992年时,我们也欠缺常识,在康定买了鳝鱼,然后放到康定城中的一条河里
,结果可想而知,它们根本活不了。我们发了救度它们的心,却不能使它们真正得到救
护,实在很可惜。...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点联想
1.你们一直讨论的就是理解的见解而不是实修的见解
2.你怎么知道他修止观不如这里的IDs?或者直接说不如你?
3.妄断与否,谁为标准?
真实的见解,向来都是有理论的有实际的
难道这里一直讨论的是实修?
你混淆了问题的重点
a***n
发帖数: 199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2.htm
第二章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
第一节 时代背景、生平和著作
商羯罗(ZaGkara)是印度中世纪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不二论理论家。关于
他的传记保存下来的至少有11个,但都为传说、神话一类。其中最有名的是14世纪的吠
德耶罗耶(VidyAraNya)所作的《商羯罗世界的征服》,但也由于它是商羯罗以后数世
纪的作品,故难以让人相信。首先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就很难确定。1882年印度的波答迦
(K.B.Pathak)提出,商羯罗的生卒年代约为788~820年,此说法为学术界沿用。现代
日本学者中村元对此说法进行了再考证,他认为700~750年更为妥当些,他的意见获得
了雷诺(L.Renou)和英戈尔(D.H.H.Ingalls)的赞同。1
公元5~6世纪之间,匈奴人从中亚向印度入侵,曾一度造就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的
笈多王朝的政治制度,在6世纪遭到了全面的崩溃。7世纪时戒日王又恢复了印度北方的
和平,但在他死后北印度又很快再次遭到政治上的分裂。而南印度在6世纪中叶以后大...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24
一、推翻六识的见解
建立“如来藏”见解首先要推翻六识的见解,我们的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的功能
是有限的。这些功能局限于某种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这些器官就无能为力了。而
我们的第六意识虽然有观察的功能,但观察的依据也来自于眼耳鼻舌。譬如当人在回忆
往事的时候,他对往事的记忆仍来源于眼耳鼻舌。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思维的依据来
自于眼耳鼻舌。但眼耳鼻舌等器官本身,不但不能看见或了知“大光明”、“如来藏”
、“空性”等,而且,就连我们平时自认为看得一清二楚的东西,其实都没有真正分辨
清楚,看个究竟。
比如我们以肉眼观察某个事物,认为它处于静止状态。但佛告诉我们,它们不是静止的
,是一刹那一刹那运动变化的事物。从科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我们以肉眼
看桌子,就会认为它是完整的木板,看不出它中间有缝有孔。但《俱舍论》中却认为:
一切物质由微尘构成,微尘之间是有间隙的。众所周知的科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桌子是
由无数微尘组成,微尘之间并非相互连接,而是存在间隙的。这就像我们远看银河,认
为是一片光明,但如果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或者从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银河并非一片
光明,而是由很多星星构成的...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25
二、显密的不同点
显密之分主要是在证悟空性的方法上。虽然证悟空性的总体目标没有差别,但方法却有
许多不同。
先看看显宗是用何种方法来证悟空性的。净土宗以念佛作为证悟空性最根本的方式;禅
宗的方法则主要针对根机极好的人,所以显得很简单,缺乏从加行到正行的一整套系统
。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证悟的过程,对一般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个方法,但是,对于像他
那样根机如此成熟的人而言,这确实不失为一种证悟之法。
除此之外,其它的显宗证悟方法就是因明(逻辑)的思维。譬如一个瓶子,我们确实看
到它存在,但它也是由许多的微尘组合而成,不是一体性的东西,而这些微尘也可再分
,到最后分完时,就是空性了。这并不是说,它到最后变成空性,而是它永远没有离开
过空性。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个空性的,而这种方法只是教给我们一种理论上的概
念,并用因明去作推理。譬如这一块布,把它拆开来就是一堆毛线,那么布到哪里去了
呢?是消失了吗?而我穿的到底是布还是毛线?这毛线也是由羊毛织成的,那我穿的是
布、毛线、还是羊毛?如将羊毛分割至最细的微尘然后放在一旁,则当初的那块布去了
那儿?难道我原来穿的就是微尘?显宗是经由此种推理方法去了解...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哲学沉思集 [法]笛卡儿
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
我昨天的沉思给我心里装上了那么多的怀疑,使我今后再也不能把它们忘掉。可是
我却看不出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它们;我就好像一下子掉进非常深的水潭里似的,惊慌
失措得既不能把脚站稳在水底也不能游上来把自己浮到水面上。
虽然如此,我将努力沿着我昨天已经走上的道路继续前进,躲开我能够想像出有一
点点可疑的什么东西,就好像我知道它是绝对错误的一样。我还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
去,直到我碰到什么可靠的东西,或者,假如我做不到别的,至少直到我确实知道在世
界上就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时为止。
阿几米德只要求一个固定的靠得住的①点,好把地球从它原来的位置上挪到另外一
个地方去。同样,如果我有幸找到哪管是一件确切无疑的事,那么我就有权抱远大的希
望了。因此我假定凡是我看见的东西都是假的;我说服我自己把凡是我装满了假话的记
忆提供给我的东西都当作连一个也没有存在过。我认为我什么感官都没有,物体、形状、
广延、运动和地点都不过是在我心里虚构出来的东西。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认为是真实
的呢?除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而外,也许再也没有别的了。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哲学沉思集 [法]笛卡儿
神学博士阿尔诺①先生作
阿尔诺先生致麦尔赛纳神父的信
尊敬的神父:
承你好意把笛卡尔先生的《沉思集》转交给我让我阅读,我十分感激。不过由于你
知道它的价值,所以你就索取了很高的代价,因为如果我不首先答应向你奉告我阅读后
的感想,你就不肯允许我享有一读这本杰作的快乐。假如不是见识一下这样好东西的这
种欲望是这样强烈,对于这个条件我是不接受的,我是由于这种可赞扬的好奇心所驱使,
才落得如此天地;假使我认为有可能很容易得到你的宽免,我宁可要求免除这个条件,
就象从前古罗马执政官对那些在逼供之下答应的事予以宽免。
①阿尔诺(Antoine Arnauld,1612—1694),法国哲学家、神学家。
因为,你要我干什么?我关于著者的判断吗?决不是;你很久以前就知道我对他本
人的评价多么高,对他的智慧和他的学识是多么敬佩。对于现在使我脱不开身的事务你
也不是不知道;假如你对我的评价高过我所应得的程度,这也不等于说我对我的浅薄的
才能没有一点认识。虽然如此,你交给我去检查的东西要求一种非常高的能力和很多的
宁静与闲暇,以便精神一旦摆脱了世俗事务,所思维的只是它自己;你自...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金刚经》说的修行,我的看法跟浪子与 Yisu 差不多。先参考《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段经文。
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卷四十八·释四念处品第十九
〔经〕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内受、内心、内法,外受、外心、外法,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循法观,亦无法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内身中循身观?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时知行,住时知住
,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如身所行,如是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来若去,视瞻一心,屈伸俯仰,服僧伽梨,执持衣钵,饮食、卧息,坐立、睡觉、语默,入禅、出禅,亦常一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时,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譬如镟师,若镟师弟子,绳长知长,绳...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科玄论战的过程
http://www.confucius2000.com/20century/kxlzgc.htm
黄玉顺
20 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
称“人生观论战”。这场论战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然而论战涉及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不
能说已经彻底澄清了。论战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是哲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前沿
课题,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玄论战自1923年2月开始,一直到1924年年底基本结束,历时将近两年之久;(1)此
后仍然断断续续,但已不是那么集中。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
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
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
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
、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3)论战的转折与结局:从1923年11月
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直到
1924年岁末,其间“科-玄”论战...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四章 性行与业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3:34  点击:186
第四章性行与业处
性行
性行有六种,即贪行、瞋行、痴行、信行、觉行、寻行……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
《清净道论.第三章.第74段》依据《清净道论》的定义,性行和本性、增性是同一意
义,皆指人的个性倾向。精确地说,这里所指的性行是一个人在禅修上所显的性行。有
些人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但他在禅修上却很可能有着过人的潜能或造诣。将人
分为六种性行,是种相当简约的方法。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具备贪、瞋、痴、信
、觉、寻六种性行当中的某几种性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多人有多重性格。再者
,俗语说得好:「一种米养百种人」,世上实有千千万万不同种类的人,怎么说只有六
种性行呢?虽说人可以五花八门,但也不离这六大种,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很多
修行人在修行时都忘了关注自己所属性行。一人的良药很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比如说
,现代健康学大多建议我们多吃生菜,喝生水,但对某些体质偏寒,特别是胃虚的人可
不要盲从。同样的,诸如:「完全放松」、「不需决意」等禅修口诀并不适合痴行修...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郑: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既与现象界并存,心所察知的一切事物必然也和那个世界一致。
马: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所能想像到的事物,在宇宙间必然有个相同物!但是
,不管是逻辑上还是数学上,凡是一贯的概念系统必定是在反映意识和世界之间的互动
关系。理由很简单,除非将两者消灭,否则必定无法把它们分开。
郑: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回归到柏拉图和纯数学理念世界的观念。
马:佛教的立场很清楚。佛教虽然没有跟希腊哲学家辩论过,倒是碰过怀有类似观
念的印度教思想家。佛教从逻辑上批驳唯有理念的概念。譬如说,在印度有些人认为,
理念“树”是现存所有的树的基本本质,所以后者不过是“特例”,或这理念的粗显现。
郑:这就是柏拉图的论点,而且几乎是一字不变。
马:印度教哲学家宣称,如果这“树”的本质不存在,我们便无法构思出树的抽象
概念。它独立于任何特定的树之外,同时又可应用在所有的树上。佛教的答复是,我们
必须在这理念树和自然树之间找出有无存在性的关连,若有,那么这个关连必须在我们
可以体验的现象中出现。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这理念“树”本来就跟所有的树相连,
则应该是一树荣万树皆荣,一树枯万树皆亡。
如果这理念没有和自...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科学家的结语
对谈结束,我对佛教分析现象界的方法佩服之情大为增长。老实说,计划之初我还
心存怀疑。我熟悉和欣赏佛教的实用面,诸如在引导自我认知、性灵进步和变为完美的
人。据我所知,佛法基本上是证悟之道,是以内视为主的思证方法。
我知道,科学与佛学在研究实相的方法上大异其趣。科学以知识和理性为主,科学
家藉由分离、归类、分析、比较和测定,以抽象的数学语言表述自然律。科学虽不排斥
直觉,但后者只有在可以做成一贯的数学结构式时扮个小角色。相形之下,思证方法则
是以直觉或内在体验为主角,不去分解实相,而是以彻底了解实相为宗旨。佛教的叙述
重质不重量,不用量度工具,毋需依赖构成实验科学基础的精密观察。因此,我完全没
有把握科学与佛学遭遇会有什么意义。我生怕佛学对现象界本质不会有太多想法,因为
这不是它的旨趣所在,但这却是科学的根本。若真是如此,很可能会落得两个议论平行
,永远找不到共同的立场。
不过,随着对话进展,我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疑虑太过无稽。佛学不只想到世界本质
的问题,更是以深入极具创意的方式思考,其目的不在于替现象界找出本质,而是藉由
了解物理界的本质——空性和相依性——去除无明迷雾,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如来在经典中说,「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重要的句子在玄奘法师的
翻译典籍中,就有八部经论提到,一般众生没有办法区别如来藏和我有何不同。《楞伽
经》一再说如来藏是无我,称之为「无我如来之藏」,实叉难陀翻译为「无我如来藏」
。经典说的「阿陀那识」就是执持身根的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执藏一切种子功能作
用的识,就是如来藏,就是能够发起如来一切德能的宝藏,就是真心,每位众生都有的
真心,祂不是现下的我,不是我目前见闻觉知的心,不是这个第六意识心。
到了《大般涅盘经》说如来的境界是「我」,让这些「凡愚」更无法理解,而《
大般涅盘经》说的如来的我,是甚深的境界,以如来的真如可以有五别境心所有法,又
有善十一的心所有法,连一般的学者都不清楚,何况是一般众生呢?这样哪里有能力来
对此议论说「有我」,说「无我」。
而一般经典所要说的「我」,是因为佛教的观点是在宣说其根本的内涵。如来藏
本身没有世间人「瞭解的我」的特性,因此从这一个观点,就无法说祂是「我」,可是
祂是真实永恒不坏灭,这又是一般住在世界...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5章 沩仰法脉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第12章 曹洞法系(下)——元明清时期
一、福裕少林系传承
在为时不满百年的元代,中国佛教禅宗在南方的传承多为临济宗等的法脉,而曹
洞宗则多在北方弘扬,其中又以报恩行秀禅师(系雪岩如满师法嗣,为曹洞宗第十五世
)的法嗣雪庭福裕、华严至温、林泉从伦诸禅师以及俗家弟子耶律楚材、李之能居士等
为代表,尤以福裕在嵩山少林寺传承的一系为突出。
 (一)嵩山少林寺系
福裕禅师(1203-1275),字好问,号雪庭,太原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张氏子。自幼陪颖,五岁解悟《论语》,日了千言。九岁入学,读书一目十行,于乡
邻之中有“圣小儿”之佳誉,少时遭乱丧家,得道逢和尚劝导,于宋嘉定十七年(12
25)至仙岩投古佛和尚薙发脱俗,次年受具足戒。在古佛和尚处从学七年后,转投燕
京(今北京)行秀禅师,随侍十年,严受钳锤,精修猛进,久得印可,列为曹洞宗第十
六世。此后,应请主法于燕京奉福寺,时值金元交战,嵩山(今属河南省登封市境)少
林寺因战火波及,毁损严重,福裕禅师奉朝廷之命入主少林祖道庭,目睹殿堂荒芜破败
之状,发心重振。数年后,少林寺面貌一新。福裕...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原始佛法的经典包括四阿含,与某些<小部>经典,如法句经、经集。原始佛法有没有
论典,看法不同。我倾向于认为存在,但没有公认的结集里。理由是∶
部派间对论的名称、性质与数量,没有一致的传说。
九分教里三类指阿含,一类指论,而论典其实不只一类。
各教团自己内部流传,比较有可能。
部派论师的著作不算,因为部派时代对法的见解已经开始分歧。所以像大毗婆沙论、俱
舍论等都不算原始佛法。不过如果不同部派对某一个问题见解类似,就很可能接近原始
佛法的见解。
S**U
发帖数: 7025
42
原始佛法的经典包括四阿含,与某些<小部>经典,如法句经、经集。原始佛法有没有论典,看法不同。我倾向于认为存在,但没有公认的结集里。理由是∶
部派间对论的名称、性质与数量,没有一致的传说。
九分教里三类指阿含,一类指论,而论典其实不只一类。
各教团自己内部流传,比较有可能。
部派论师的著作不算,因为部派时代对法的见解已经开始分歧。所以像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都不算原始佛法。不过如果不同部派对某一个问题见解类似,就很可能接近原始佛法的见解。
Y**u
发帖数: 5466
43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康德的"mind"
准确的说,上面我列出的那些,都有否定存在认识之外的独立事物的特征,但是却产生
了很大的区别。
这里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就是,这个认识之外的事物,是不是具有"主动性",即主动性
的产生被认知的事物。这个就是我见和非我见的关键点了。
只要是主动性的,无论再怎样掩盖,必定是我见。因为它具有了我见的最主要特征:主
宰性。
就如这个stonebench所认为的心外无物,它的心外无物,是将认识之外的事物,当成了
一个本心,因为是心,必定要有主动性,如此必定是神我见。
他这个大心和小心,和外道的大我小我之类,上梵下梵都几乎完全一样。
这类见解,是高度唯心的见解,所有的事物,本质都是“心”,
而类似马哈希尊者所说的,包括佛陀本人的见解,以及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和上面的完全
不一样。
佛陀本人在经典当中,从无讨论过认知之外的事物。
马哈希尊者明确说事物只在六识的条件下存在,否则无物存在。
以上这两个,都没有对认识之外的事物赋予主动性,尤其是心,或者识的功能。
而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测量之外不可知,或者只是抽象存在,,更不具有任何心或者
识的功能,更不具有任何的主动性,波函数坍塌本身是完全被动的,是意识介入的...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康德的"mind"
这里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就是,这个认识之外的事物,是不是具有"主动性",即主动性
的产生被认知的事物。这个就是我见和非我见的关键点了。
只要是主动性的,无论再怎样掩盖,必定是我见。因为它具有了我见的最主要特征:主
宰性。
》》》我见最主要的特征是主动性或者主宰性?想听听师兄有没有经典上的证据?
你的思维还是二分对立的:假设有一个认识之外事的事物。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假
设。既在认识之外,就不可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它根本上不可能进入人的意
识之中。说什么可知或者不可知,都是意识自己跟自己玩儿的游戏。在这个基础上,讨
论什么主动被动,就更是无稽。你的这个半生不熟的混杂哲学与物理学的逻辑,不是佛
的逻辑,不是王阳明的逻辑,也不是我的逻辑。只是你自己的逻辑。走这条线,最后的
结果,是思维游戏。无论你列举什么理论来支持你。
就如这个stonebench所认为的心外无物,它的心外无物,是将认识之外的事物,当成了
一个本心,因为是心,必定要有主动性,如此必定是神我见。
他这个大心和小心,和外道的大我小我之类,上梵下梵都几乎完全一样。
这类见解,是高度唯心的见解,所有的事物,本质都是“心”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守株待兔
楼主在说普遍的规律(is),我在说趋向或目地(ought to)。
例如希特勒用煤气室杀犹太人是比较科学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每个步骤,这种优化的步骤具有普遍性,要用来杀俄国人,也一样有效率。
问题是研究科学的目地,该是有效杀人么?这是价值问题。科学不管价值,佛法有价值观,有目地。
佛陀教导佛法有明确的目地,是使人离苦得乐,而不只是价值中立的规律。善行是离苦得乐的条件。觉悟自己过去的恶行(当时不知是恶),舍恶向善,这是佛法(ought to)。观察别人因为恶行受到恶报,了解因果业报的规律,符合佛法(is)。若认为恶行可以导致快乐,这是对因果的错乱认识。
认为善、恶自性本空,是大乘的见解;即使有这种见解,也不能认为作恶没后果,否则大乘也说这是恶取空。三乘共同的见解,是证果的人戒清净,不会有意犯五戒。
r*******c
发帖数: 1060
47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从小学起,
教科书里就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是想一想,我们活到今天
,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这些思想又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变呢?我们在小学和
中学接受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很少有自由思想的空间。到了大学以后,一下子面对五
彩缤纷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怀抱很
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
远。许多人渐渐选择了一条道路,却仍然觉得远离自己的本心;另一部人选择了随大流
,周围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却想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我们也许会从师长和同学那里,从网络上得到一些关于专业、社会、政治、人生的意见
,通过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分析抉择,得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乃至于能与同学辩论。
但这些观点不系统、很可能只是一家之言。而最关键的是,这些观点只关注于外在世界
的一些局部,对于人生的重大问题没有回答——乃至于很少有人觉得自己能想清楚这些
重大的问题。对于一些现实的学业、求职、爱情等问题,这些观点也经常显得很空洞、
不切实际。...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不是整天念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如果不明白佛法修证的目标在哪里,没有树立正确的
见解,去念的话,很难说会念成什么样。比如说念佛的人认定有个恒常的“我”去极乐
世界,这样子会成就吗?
如果有了正见和正念,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也是不错的。
我不敢说南传不南传,我就接触了杂阿含,觉得里面把这些见解讲清楚了(比如无我)
。有了这些见解,再去依一些法门精进才是正精进啊。
P******n
发帖数: 329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我相信净土宗有实修有证悟的人,有正确知见明白轮回没有主体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你
提到很多大乘人提到要以杂阿含为基础。但是我接触到的好多涉及净土的书或者影像,
大多没有这些,讲的多的反而是念佛生活好了,癌症好了之类的。即便是这样,我也不
去说大乘的不好,只能说我接触的一些东西还没有上道。
见解的用处应该很大,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凡夫来讲,慧根不上不下的,没有正确的见解
很容易有邪见。慧根高的,不会有邪见,慧根低的,老实念佛,什么也不求,也行。那
些不高不低的,又想搞明白,有没有正确的见解做指导,很容易有邪见。现在难就难在
找一个好的老师,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去亲近最接近佛陀原始教义的经文了,这样
还确实有些收获。
实修当然最重要,但是我不同意说没看见就相信什么东西就称之信仰。有些道理,你不
一定非要看见才明白的。就像亚里斯多德一直说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下落得快,而伽利
略说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东西和轻东西落的一样快,我们不去做这个实验,我们
也知道伽利略说的是对的。对吗?更何况,佛法说的无我,即使我们不能看见全貌,我
们也能体会到一些。
如果无神论者要把原始教义也叫做迷信的话,也许是因为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守株待兔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Jul 29 09:32:23 2011, 美东) 提到:
刻舟求剑,盲人摸象,买椟还珠。。。。。。
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误区:把有限的言语当成无限的真理本身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Fri Jul 29 09:37:46 2011, 美东) 提到: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还是可以的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Jul 29 10:26:50 2011, 美东) 提到:
不可以又能怎么样呢:)
事实是,语言就是这个半通不通的世界的反映。语言要是能百分之百的传达意思,而且
放之四海,大家就都是圣人了。
☆─────────────────────────────────────☆
Se...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