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魏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晒晒你下载后从没读过的书……
什么耆那僧?
因为是说魏晋。估计评选中国人最喜欢的朝代的话,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有的一拼。
l*********y
发帖数: 208
2
来自主题: Movie版 - 刚看了《颐和园》
恩,娄导的颐和园,如果说是想学魏晋风度,政治黑暗,所以才纵情酒色
但是魏晋那些人都是饱学之士,说话有趣,风骨也分明,不象颐和园里的男女,旁白象
小学生日记,气质风度和常人无
异,看着也许觉得亲切,但是只觉得平庸,了无新意
如果说是在搞纪录片,又不够生动真实全面,
如果说是在刻画一个啥迷惘的一代,似乎也没什么代表性
如果说是在强调几个小人物的特立独行,标榜浊世清流,又或者标榜新新存在主义,又
不够大胆怪异
如果上升到用电影作为政治工具,我怀疑娄导也只是人云亦云,他应该也没什么过人的
政治见解
很多人,在野之时只能对政治发发牢骚,真要让他治理国家,他多半也手足无措,或者
和前人乌鸦一般黑而已
而且以思想高度来要求本质是娱乐工具的电影,是缘木求鱼了

neglec
t
complain.
a*t
发帖数: 2596
3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大家给分析分析这个
我也是觉得这个比较怪。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但中国最好的诗我觉得是魏晋南北朝
及以前,情感真挚,大开大阖。叙事清楚,不搞花样。
唐诗也还好,无论浪漫的还是写实的,虽然搞些花样,
但那花样是天成的。
后来就烂了,一堆华而不实的东西堆砌起来就是诗了。
现在很多歌词都是秉承了这个传统,这是我为什么最喜欢
崔健的词,崔健的词有魏晋古风。
这个词虽然没有堆砌陈词滥调,但还是有堆砌的感觉,
当然歌有只写给自己听的,只有自己能听懂的。也许
只是我们听不懂吧。
我比较主张些记叙文式的歌词.
d******e
发帖数: 54
4
来自主题: Supershow版 - 揭《芈月传》六大致命败笔
“娘亲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被誉为“年度大戏”的《芈月传》在开播前备受期待,豆瓣评分8.0期待值,然而,开
播以来口碑却持续走低,昨天豆瓣评分仅为5.8。网络上吐槽不断:从“某宝爆款”型
的服饰、逻辑不通的剧情,到成人化的画风、各种典故用语的穿越,再到为了抻到81集
多卖些钱而拖沓的情节……有网友说:《芈月传》与《甄嬛传》之间,差了不止一部《
琅琊榜》。
上演“超时空恋人”
《芈月传》一大看点就是主人公的三段爱情。第一段是芈月与黄歇的青梅竹马恋。由“
初恋专业户”黄轩饰演的黄歇,从小和芈月一起长大,说尽了各种温柔情话,可是却没
有真正意义上在一起过。
有关历史学家在受访时表示,关于芈月的早年经历,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据推算
,真实的芈月和黄歇有着不小的年龄差。
“公元前306年芈八子成为太后,她当时大概是30岁,春申君是公元前314年出生,比芈
月要小20岁左右。”也就是说,芈月都当上了太后,黄歇才8岁——怎么可能相恋,还
青梅竹马?
穿衣打扮太前卫
作为古装戏,道具服装一直都是一大看点,但《芈月传》的部分道具却被网友盯上了。
各种艳俗颜色的羽毛,从小公主到妃嫔,甚至是占星师身上...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93
5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步步惊心好看吗?
哎呦,步步是什么神剧神书啊,我非得多仔细看啊。我承认我没有很仔细的看,我觉得
这部剧这部书不值得我很仔细的看啊。我说的是我的印象。有偏差您指出来也不错,比
如掌掴八福晋,但是我觉得八福晋和若溪两人居然动手动脚,我觉得不合逻辑。我没有
说女主年龄小怎么样,我是说lss扮活泼扮可爱很不自然
说实话玛丽苏不是不可以,可是这部剧电视照搬小说搬的挺失败的(目前收视率低迷可
以体现,说实话别瞧不起种田文,指不定种田文也可以拍得很好),不少人反映剧情跳
跃,感情发展生硬。女主角颜不够美艳抓人,内涵没有表现出来(比如我就看到有人吐
槽若溪和13谈魏晋,结果就是,你喜欢魏晋啊,我也喜欢啊,就完了,难道女主的内涵
就是被毛爷爷的诗词?),可爱活泼装的很维和,很多人看了的反应就是女主每天和一
众阿哥聊两句的剧情之后,莫名其妙就恋上了,暧昧上了。
说女主圣母,是因为我觉得8、4之间的争斗,结局,其实跟女主没有什么干系。女主自
己(至少给我的印象)觉得是因为自己给了老8名单之类的所以导致双方两败俱伤。女
主后来居然因为这个自己苦逼死了,我觉得这种设置我很无语。难道女主觉得自己不给
名单神马的双方就相安无事啦?反...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1325
6
☆─────────────────────────────────────☆
boohockey (Pursuit of Dreams!) 于 (Tue Sep 13 16:27:34 2011, 美东) 提到:
吴奇隆和郑嘉颖都40开外了
郑嘉颖看起来还稍微年轻些
其他的阿哥演员都是不到30岁
☆─────────────────────────────────────☆
sky (天) 于 (Tue Sep 13 16:51:16 2011, 美东) 提到:
其实阿哥们的年纪也都不小了,你看看八福晋,多老态啊。。。
☆─────────────────────────────────────☆
kejieer305 (杨儿) 于 (Tue Sep 13 17:10:10 2011, 美东) 提到:
都还比较有演技
☆─────────────────────────────────────☆
rainyrry (Flora) 于 (Tue Sep 13 21:49:44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两位都41。这部戏时间跨度有二十年,要从...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78
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胡侃文化扩张和国家利益
By: 乌之名
(题目太大,本人下室琐男,不能管窥全豹。抛砖之见,欢迎大家赐教。也欢迎有心人
对这个观点加以发展。版权无有,引用自便。)
文化扩张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许起到了维护大一统的重要作用。在中国这种多民族,
多信仰的国度,能够维持几千年的大一统,在历经多次外族入侵之后仍然保持对所谓正
统汉民族的认同,这在世界历史上,恐不多见。
传统中国文化并无国家之概念。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天下是有德
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所以几千年的中原逐鹿,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正统。即使日本人侵
华,最初打着反满清的旗号,按中国文化的道理,似乎也是师出有名。当然也有皇帝一
高兴,把国土赏赐给所谓的属国的事发生。包括毛时代把白龙岛送给越南,造成今日西
沙的难题,也多少有些皇帝老子的心态吧。
中国所有的,是所谓的华夷或教化之分。天子居于中,是为中国;各诸侯国居于周围,
这是化内。四方的化外之民,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注意这个化内化外即不是种族概
念,也不是宗教概念,而是纯粹的文化概念。这些早期的夷狄蛮戎,逐渐通过接受华夏
文化,而归化成为化内之人。在整个的所谓儒家文化圈内,(似乎不能包括新加坡,新...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695
8
索易上曾有网友声言不信中国历史书,只信外国历史书。此话当然过
于偏激,然而却发人深省。我们的历史研究常常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要想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对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式的历史,只好姑妄言
之,姑妄听之了。
(一)中国、朝鲜与韩国
本人现在在韩国,入乡随俗,比较系统地读了有关中、朝(韩)关系
的历史书,中国与韩国(朝鲜)两方面的书都看了一些,收获良多。
先给大家概要介绍一下朝鲜(韩国)的历史。
朝鲜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千年的“檀君王俭”朝鲜(其实应算
是中国历史),当时它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位于我国东北辽宁。但这
“檀君王俭”实为中原大陆的少昊氏后裔。之后是“箕子朝鲜”。箕子是
我国著名暴君商纣王的叔父及大臣,武王灭纣后,箕子不食周粟,东渡朝
鲜半岛,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受周册封,臣服朝贡于周。
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汉初,被秦所灭的燕国的贵族卫满反汉,东逃
到箕子朝鲜,并推翻箕子第40代孙,建立了卫满朝鲜。卫满朝鲜同样臣服
于汉,成为汉的一个藩国。
由于卫满朝鲜隔断了周边其他一些小国与汉的联系,从中作梗,因此
汉又灭了卫满朝鲜,在其地建立了乐浪郡,即今北朝鲜首都平壤一带。
至此...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9
九品中正就是魏晋搞起来的吧……

魏晋南北朝可是又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封地
class出
股势
h*****i
发帖数: 9112
10
刘安就是炼丹大家,所以说三国魏晋是外丹大发展的时候
查了一下,说魏晋时外丹最高峰不恰当,唐朝的外丹也很盛行,到了宋才穷途末路
A*******s
发帖数: 85
11
猪肉价格又疯涨了,而且比2011年更凶猛。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一反过去三年
的跌势,大幅反弹,多地均出现“一天一价,人人喊贵”的现象。这不但抬高了CPI指
数,更是触动了国人的钱包,毕竟猪肉是国人的主要肉食。但是,今天这样猪肉占领中
国人餐桌的局面,却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魏晋:羊肉开始统治中国人的餐桌
关于人类畜养家畜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遥远的先秦时代,那时就已有了包括马、牛
、羊、猪、狗、鸡的“六畜”之说,并常以“六畜兴旺”来形容国富民安的盛世之景。
除了古代日常骑行使用的马匹外,六畜和江海湖海中的各种鱼类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人
的肉食链,而其中牛羊猪三者又独居鳌头,称为人们日常饮食的宠儿。
古代的人们虽对以牛羊猪为主的各类肉食也爱得深沉,但无奈经济条件和生产能力
的限制让他们常常与各类肉食无缘,只得在节日庆典上才能浅尝辄止般地满足一下味蕾
。因此周代的《礼记》中将牛、羊、猪称为“大牢”,并记述道此为只有国君及卿大夫
才有资格享用的佳品。而底层百姓们只能逢年过节或大型庆典时才能和肉类们来个亲密
接触。
牛肉虽贵为“大牢”之一,但自从春秋后期推行铁犁牛耕的农耕政策后,牛作为劳...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ureleaf123 (pureleaf),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人大教授宣布断绝与一新生师生关系 斥其狂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1 12:37:32 2015, 美东)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申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的
师生关系,该学生随后做出回应。
公开信是通过微信公号“点墨轩艺术空间”发布的,题为《中國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
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 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 #》,随后散
布于微博等社交传媒。下面是公开信正文:
师生之交首重道义。是我多年来与弟子相处的重要原则。今天中午,我在微信上看到了
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发出的微信,居然对阎步克先生 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
我极为震怒!当即发出公开评论,怒斥狂徒。我的评论,无法显示。随后,我发现他把
狂言撤销了。但是,问题已经暴露无遗。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
#道不同不相为谋 #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在此宣布:郝相赫从现在起,已经不是我的弟子。我在半个小时前
已经把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13
来自主题: Arts版 - 王羲之 (转)
“唐诗,晋字,汉文章。” 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
成就。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末年(约公元307年)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
东晋太和年间(约公元365年)卒于会稽(今绍兴)。幼时随家族渡江南下,
定居建康(南京),住所就在刘禹锡诗中所言的乌衣巷(现在夫子庙一带)。
王家是仕族世家,王羲之的伯父王敦,王导,父亲王旷,都是东晋元老,
“司马与王共天下”,权重一时。由于门第的关系,王羲之早年入仕,颇为
顺当。但他生性恬淡,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深,对仕途不很在意,而是流连
山水,热衷于佛、道、音乐书画。父辈相继离世后,他在政治上连连失意,
于是称病去职,定居会稽,专心书画。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
今体的楷、行、草的转化,开创了妍美俊健的书风,框定此后数千年中国书
法的大致面貌,而被后人尊为“书圣”。
最初的汉字,是图象性很强的大篆(甲骨、金文、籀文)和小篆。
后来逐步被简化、抽象,成为隶书。隶书体的出现标志着汉字正式由具象的
“图
g***y
发帖数: 16371
14
来自主题: Arts版 - 想起一幅画
中国在唐宋时期的绘画其实是相当写实的
而且不光写实,是形神兼备
那个时候的五马图,五牛图什么的就已经是相当写实了
即使是今人的画马也未必能把马的结构交代那么清楚之外还能如此写神
相比之下,徐悲鸿画马就狠可笑了
更早一些时候就别提了,比唐宋还牛B
看到敦煌北魏西魏那会儿的绘画我直替马提斯和毕加索汗颜啊
我很怀疑他们后来走的路子就是受到那个法国强盗叫什么来着
把敦煌的东西带到巴黎做展览并出版成册以后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马提斯的纯色彩论很多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的画论和青绿山水画给他很多的借鉴
所以毕加索说,你们中国人不该来巴黎学艺术
而且他们的成名先后与那个巴黎敦煌展的时间还是相对比较吻合的
那些匠人在天花板的随手作画显然比他们强了不是一个档次
而且早了1500多年啊,可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比之西方的湿壁画,文艺复兴早乐六七百年时间
其实西人玩过的东西早在中国一个半世纪以前就玩过了
我觉得应该大力提倡和科普中国的敦煌文化
好让绝大多数的wsn长长自信
记事中国的历史是否真的有5000年咱不说吧
但是汉唐文化的博大真的是狠超前意识的
好在我们还有敦煌可以留做印证
比汉唐早的呢,当然有...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15
(上海书评)
阿城先生来沪,在文化圈颇为引人关注。以至于孙甘露先生从别的活动赶过来旁听,一
进门就说有多少人羡慕他,想跟着一起来围观。阿城先生每回来,都会分析天下大势,
然后讲几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一回,有画家孙良先生在,就聊起了物质材料对艺术的
影响。他们二位从纸、墨、笔一直谈到透镜、装颜料的吸管,涉及古今中西,极具启发
性。
孙甘露: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幅大英博物馆藏的拈花微笑佛陀像,宋代陈用志的
画,那个色彩和技巧跟传统中国画完全不一样,乍一看以为是梵高的作品呢。所以老听
到有人说,西方现代的技巧传统中国画里全有了。
阿城:台北故宫藏有一幅锦鸡图,黑底描金,可以归到现在说的漆画里面去。
孙良:唐宋时代的有些佛像的画法跟后来的确是不太相同的,后来引发了日本的禅
画和书法,它们是中国画的分支,但又不是文人画的路数。宋代散落在海外的画,风格
变化很多,包括泼墨、泼彩都有,但国内的正统教学里这类画看到的就不多。
阿城:文人画已经被明、清整理出了一个绘画传统,尤其在董其昌那里。这个传统
的规格很高,话语权很重,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这个传统,核心人物是官和僚,我们
常常忘了他们是官和僚,就像...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6
他的线条和颜色好像都很柔和噢。好像少一点魏晋人士的飞扬。第二幅背景的淝水之战
可以更激烈些么,对比前景的轻描淡写。其实谢安心里也紧张的,魏晋故事常有矫情。
wh
发帖数: 141625
17
他的线条和颜色好像都很柔和噢。好像少一点魏晋人士的飞扬。第二幅背景的淝水之战
可以更激烈些么,对比前景的轻描淡写。其实谢安心里也紧张的,魏晋故事常有矫情。
wh
发帖数: 141625
18
第一幅枯枝萧瑟,第二幅空远,都喜欢。嗯,不用和国画比,就是觉得更突出魏晋的个
性和孤峭,会更像魏晋;类似速写那样的简笔说不定更有效果?不懂瞎说。雪夜访戴是
很著名的题材;其他几个给我感觉要么有局限,要么表达有点不到位似的。不过他画插
画的话,应该是画了一本世说,这些只是其中几幅?世说挺值得画的,故事都好玩。
c***i
发帖数: 188
1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载] 酒与中国文化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酒是世界上各民族所共享的文化传统之一,但饮酒文化在各民族间却有所差异。酿酒、
饮酒在中国起源甚早,先民或者用以祭祀祖先,以示诚敬;或者藉酒自适,成就诗
文;或者亲朋饮宴,把酒言欢。酒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上无疑占有一席之地。
中古时期,魏晋名士、唐代诗人豪客善饮的记载很多,是「酒与中国文化」各种关
系之中,足堪留意的一面。推测起来,与当时的学术思想、社会风气不无密切关系。
文人和酒的
渊源极深,并非从魏晋名士开始。但是像酒占据竹林七贤生活中显著地位,甚至几
近生活的全部,却是不容忽视的事。
酒与大部分中国文人有密切关系,与历代一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密不可分。古
代君王、诸侯的朝会宴飨,少不了酒,各种酒器因此成了重要的一种礼器。中国古
代多用谷类酿酒,因此五谷丰登与否,成为历代政府是否开放酒禁或者徵取酒税轻
重的一项根据。酒与历代民生、赋税遂产生直接关系。但是,酗酒狂欢,可能败德
乱性、损己害人,因此从道德意识上有人讲酒德、作酒训,劝人节饮。也有人从医
学观点,讲究酒的药效,制作药酒,或以酒补身
c****y
发帖数: 829
2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千古第一奇MM谢道韫评传zt
但谈魏晋风度,从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到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
无不拿阮籍嵇康来说事。即使金庸先生笔下的黄药师,也动不动就以“非汤武而薄周孔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自居。阮籍嵇康固然是风采绝代,谈得太多了也未免让人生
厌,而这里要说的千古第一奇mm谢道韫,文才自然直追阮嵇,虽是女子,胸襟风度也丝
毫不弱他们,沉着静气更是犹有过之,可惜在中国数千年男人粗暴的话语霸权之下,这
位mm平淡而又精彩的一生像一块压缩饼干一样被冷冰冰地夹在《晋书.列女传》中,实在
令人觉得不公之至。
(一)
说起中国数千年来mm的命运,其实一直是相当的悲苦。自古而来,mm最为人所关注
的当然是容颜,四大美女个个国色天香,谈论他们的话题千古不绝,但她们的下场一概
很惨。如果西施mm真的如传说一样最终能与范蠡携手共游西湖,那是唯一的例外。男人
们每论及此,无不感叹红颜薄命,其实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导致薄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的贵妃李夫人是深通此理的。李延年那首著名的佳人歌写的就是这位贵妃,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
得!”光看歌词就可以想象
c*c
发帖数: 2397
21
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述评
陈来
2003-12-17 19:05:56 阅读 2250 次
刊《二十一世纪》2003年10月号,摘自北大中古史研究中心国史网
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
文章搜索
研究论文问题讨论读史札记史籍整理学界动态研究综述学林春秋图书评论新书选介史林
书话论著目录期刊索引吴简研究商周断代古籍下载资源导航数码文史访古纪行读史随笔
试题讲义
近期热点文章
累计热点文章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写法漫议 (林川)
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读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张帆)
读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余太山)
近半个世纪日本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最新总结—读《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史的基本
问题》 (李凭)
评田余庆著《东晋门阀政治》 (祝总斌)
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述评 (陈来)
《汉唐外交制度史》评介 (张金龙)
评陈爽著《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 (赵立新)
中国通史教材建设的积极探索——评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刘后滨)
阎步克著《乐师与史官》读后 (许兆昌、侯旭东)
理解中华帝国历史的一把
u****e
发帖数: 118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礼崩乐坏,这也是孔子当时所困惑的问题,
到了端午,想起韩国的韩国江陵端午祭,突然想到这句话,
端午只是一个小时候好玩的记忆,
一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风俗,
端午是五月和夏天的开端,夏天来临的时候,
尤其是南方,虫子和疾病都会
增加了,所以端午最早来源于祛病辟邪的风俗,
该是可以理解的,又有言五五极阳,古人
最初以为恶日,
据传周时已经有五月五日浴兰的风俗,
屈子曰:“浴兰汤兮沐芳 ,华采衣兮若英。”
这个兰,据说释就是艾草,
诗经·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而至于魏晋时期,端午和屈子的纪念联系起来,
想想魏晋士人,颇推崇屈子,自视高洁,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端午节条载:
“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再就是一个饮雄黄酒的风俗,倒是没有喝过,
但是最近注意到,这个牛黄解毒丸里面
就有雄黄,这个以前上火的时候吃过,
白蛇好像就是端午节,饮了雄黄酒现了原型
的,白蛇传也是看了好几个电影电视的,这个
印像比较深,忘了电影是谁演的了,赵雅芝,
叶童 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
S***n
发帖数: 2932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滥竽充数贴钢笔字
当初写这玩意有点对“魏晋人物晚唐诗”不以为然,自以为抱打不平的意思。
晚唐诗风后世后或者在别的文体中能再现,魏晋文章却恐怕真是奇葩,昙花
一现。不是没有后来人,只是长河中这一瞬可怕再没有了。
g****z
发帖数: 1135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笔短趣长话苏轼
嗯,我尊重你的看法,你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我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基础上的,即我并不认为明清的奇异风格是能与
魏晋书风并驾齐驱的。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奇异风格是因为书者功力不逮所致,说句
大白话,是因为他们在“正道”上不能更上一层楼了,才独树一帜。所谓书之”正道“,
便是魏晋行书,其他的都是旁支,包括草楷隶。因为行书是人们书信,写字最常用
的书体,是书之基本。其他的都是为艺术而存在。
话说的有些极端,但为表达意思,就不妨极端些。
g****z
发帖数: 1135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笔短趣长话苏轼
帖个黄道周的,你看看。写得很老辣的,堂主说的对,明清之后书坛更加呈现
百花齐放的态势。我想他更注意他们与早期魏晋风格的不同吧,而我更看出
这里面的传承吧,因为这些作品中都可以看出魏晋瓤。
wh
发帖数: 141625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几千年不变的男女性心理 (转载)
这个一定是女方主动吗?也可以是男方邀请她到家里来?网上看到一篇评论说诗经的爱
情是发乎情止乎礼;秦汉礼法更重;魏晋隋唐纵情;宋明理学灭欲;改革开放又纵欲。
几度轮回。摘几段:
……主人公所渴望的是中正平和的夫妻正道,所追求的是和谐圆满的夫妻生活,而这恰
恰是循礼的表现……“礼”所要求的就是中正平和,中规中矩,不越分,不过度。 在
“礼”的统治下,西周及春秋时期的青年人即使是因感官上的愉悦而产生爱慕之情,也
往往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主人公所反复陈述的只是对异性的思慕、痴迷,而鲜有
直接的言告,而且对于这种爱慕,主人公所最终渴望的结果就是走向婚姻。体现这类爱
慕之情的诗篇主要有:《周南?关雎》《周南?汉广》《邶风?简兮》《齐风?东方之日》
和《秦风?蒹葭》等。
……朱熹《诗经集传》云:“雎鸠,水鸟也。状类凫(音服)鹥(音一),今江淮有之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这些注解就写得非常清楚,雎鸠是一种水
鸟,后人称之为鱼鹰。这种鸟有一个特点,只要找到它理想的伴侣结婚了,就再也不跟
其它雎鸠往来了。另外,一般的动物发情的时候,是乱来的,但是雎鸠就不一样,它发
情的时候是躲起来的...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宴死 祭生
赞少有魏晋风度,lol
魏晋有此好的人还真不少,那谁,袁山松道上行殡

^
M******8
发帖数: 10589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建安抒情小赋的文学价值
姓名:蒋程安
学号:200440101559
指导老师:李洪亮
摘要:作为两汉主流文学形式的赋,发展到东汉末年,其创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
张衡的《归田赋》开始,大赋渐渐向抒情小赋转变。到了建安时期,则形成了以抒情小
赋为主的创作高潮。比如曹植赋,除8篇仅存数句而无法详勘内容外,现存44篇,骚体
赋2篇,散文大赋1篇,而抒情小赋却有41篇。这时期的小赋相对于汉大赋来说在文学史
上有其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对象上的转变,二、人性的回
归,三、形式上的灵活风格,四、艺术风格——楚骚传统的回归。
关键词:抒情小赋 建安时期 文学价值
赋是两汉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样式,但到了东汉末年,赋体文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出现了由以体物、叙事为主的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趋势。到了建安时期,抒情小赋则
成了赋创作的主要形式。所谓的抒情小赋是一种灵活多变的赋体,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在汉大赋兴盛的同时,小赋已有所发展。这些小赋一般没有大赋的主客对答结构,句式
则以韵文为主,[1]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或借物抒情,或序志述行”。刘勰曾评
价这类小赋:“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9
“国学”一词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的学术名称。上世纪上叶,国学出现与
民族文化自救有关。国学热有几次潮流,上世纪初是第一次。以前是没有国学这个概念
的。
国学就是本国的各种各样的学问,都可以称为国学。国史,中国的历史,国文,中
国的文学。国语,中国的语言。国术,中国的武术。国画,中国的绘画。国医,中国的
医学,都是国学。佛学也是国学。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佛学。佛学也体现了中国
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儒释道三教,就包括了佛学。以道学为例,魏晋玄学中的“得
意忘言”、“得意忘形”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以佛学为例,其要义在“空
”、“无常”、“缘起缘灭”,而佛学与人生的交汇处在于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
在人。
一、了解儒家从何处下手?
学习国学,过去拿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入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的门径,我们如果要了解儒家的思想
,还是从四书入手。四书可以从《大学》《中庸》入手。道家是道德经。再进一步就读
周易。读周易不应仅仅停留在象数,更要去了解义理,了解宇宙的变化。
四书五经
二、中学生读什么?
过去有一本蒙学读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正教授论文《当代易学研究的困境 》
当代易学研究的困境
即使是不懂易学的人恐怕也不会否认《易经》在今天再一次成为显学这一事实。很多城
市的书摊上将易学的书与反映性生理、心理学的书及有浓厚色情描写的“文学”刊物并
列在一起出售,这却是让我们些讲惯了高雅的大《易》哲学的人不愿承认,却又根本不
能否认的事实!近十年来,国内大小出版社先后出版和再版了三、四十种易学著作,学
术刊物上发表了二、三百篇有关论文,易学界召开了十几次大小规模的研讨会。于是乎
,易学由此便日益热闹起来,而且大有继续升温的趋势。人们从各个角度展开了对它的
研究:如哲学、史学、文学、经济学,医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以及占卜、堪舆
,气功、六壬、遁甲等等。真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备!”乃至大有视《易经》
为古今全部科学之源的趋势。
然而,仔细研读了近十年来主要的易学论著之后,我不禁想大声疾呼:“当代易学研究
正处于困境!”
具体说来,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研究方法的陈旧。其二,理论思
维的贫乏。其三,着眼点及论证材料的狭隘。在上述三者中,最首要的问题是研究方法
的陈旧,它是当前易学研究处于困境的核心问题。
我们知道,方法论问题是从事科学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潘安是个伪娘,貌比潘安原来是贬义
潘安是魏晋时期的美男子,那个时候不是很流行伪娘的么,也就是说,美男子都是喜欢
涂脂抹粉的类型,像女人一样的妩媚,这样的审美标准,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所以潘安既然生在了那个时代,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娘呢,每天拿着女人用的镜子,甚
至用女人的口红和香粉,还有女人的发梳和香膏,哦买噶的,这画面简直太美,我真的
很想看看啊,虽然是阴柔之风盛行,但是定当别有一番风情,哇哈哈哈!!
然鹅,既然潘安是个阴柔老爷们,那么如今动不动就做的比喻,貌比潘安,说男人长得
好看,这就是贬义词了,潘安是伪娘啊,也就是说像鹿晗这样的,或许可以用貌比潘安
,其他人等都用不了这个词儿呢,鹿晗这样的长相,如果是到了魏晋时期,会不会比潘
安更火呢,说不定潘安就被比下去了呢。
还有一些当时的名人,都是伪娘,比如王羲之还有曹植,这个真的是挺意外的,毕竟以
前只知道人家都是些搞文学的,谁知道还是伪娘呢,走路都是摇曳多姿的那种,因为这
就是当时的美貌的标准,男人要像女人这样的柔美,腰软,身段美。
u***************r
发帖数: 11227
32
来自主题: Ghost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glory0607(without), 信区: Ghost
标题: 中元节: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Sep 5 08:22:54 2017,GMT)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
天官生日,故定为上元节(即元宵),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故定为中元节,以十月十
五为水官生日,故定为下元节。到后来,民间又流传七月十五地府开门放鬼魂的传说(
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比如广东),于是中元节渐渐具有了“鬼节”的意味。又适逢佛
教超度亡魂的“盂兰盆节”也在这一天,所以七月十五便成了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节日。
在汉魏六朝以前的观念中,“地府”的所在是泰山,因为泰山府君掌管着人间的生
死,而人死后要为泰山府君干活。《搜神记》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叫胡母班的人
走在泰山,突然被一个红艺人带进了泰山府君的宫殿。泰山府君让胡母班给阳间的女婿
河伯送信。谁知胡母班死去的老爹见到儿子,也要求他向泰山府君求情免了苦力。泰山
府君因胡母班有功,便放了胡母班老爹并让他做土地爷。谁知过了几天胡母班的孩子都
死了,原来是胡... 阅读全帖
v*****n
发帖数: 133
3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金缕鞋zz
韩松落 2003年10月24日
金缕鞋。书上的解释说,那是一种用金缕编成的鞋子,也有的说,那鞋面上的图案是
用金缕编就。不论哪一种,都不是平常的富贵人家所能拥有的。它让我经常地联想起“宫
廷”或是“侯门”。第一次读到周梦蝶先生的《金缕鞋》,我立刻觉得它所描绘的背景应
该在晚明——印象中,晚明是和魏晋两汉一样狂暴的年代,然而魏晋与汉的事迹,该留的
都留了,轮廓清晰。惟独晚明却在这严厉与狂暴之外,多了些欲念的气息,因而永远还有
些什么待发掘。《金缕鞋》仿佛就是个和政治阴谋、倾轧、家族冲突、毒酒、流血有关的
爱情故事。我的联想没什么道理而我深陷其中,真是不可饶恕的偏执。这首诗是简短的,
可以完整地抄在这里。
再为我歌一曲吧,再笑一个凄绝美绝的笑吧。
等待你去踏着,踏一个软而湿的金缕鞋。
月亮已沉下去了,
露珠们正端凝着小眼睛在等待。
等待你去踏着,踏一个软而湿的金缕鞋。
走呀走回去,在他们的眼上,
像一片楚楚的蝴蝶。
这首诗的好,就在于它完全没有由来,根本不寻求什么解释,金缕鞋好像就放在床前
,等着出窍的魂灵,踏起它来就走出去。阴谋结束了,她作了牺牲品,躺在床上,还没有
咽气,吐着黑
F**********e
发帖数: 2135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阿城 常识与通识 2
爱情与化学
这个题目换成“化学与爱情”,也无所谓。不过,我们的秩序文化里,比如官场
中接见时的名次序列,认为排在前面的一定高贵,或者比较重要,就好像判死刑之后
,最先拉出去枪毙的总应该是首犯吧。鲁迅先生有过一个讲演,题目是《魏晋风度与
药及酒的关系》,很少有人认为其中三者的关系是平等的,魏晋风度总是比较重要的
吧。因此,把“爱情”放在前面,无非是容易被注意,查一下页数,翻到了,看下去
,虽然看完了的感想可能是“煞风景”。
那这个容易引起注意的爱情,是什么呢?我猜这是一个被视为当然而可能不太了
解所以然的问题,不过题目已经暗示了,爱情,与化学有关系。
一定有人猜,是不是老生常谈又要讲性荷尔蒙也就是性激素了?不少人谈到爱情
的性基础时,都说到荷尔蒙。其实呢,性荷尔蒙只负责性成熟,因此会有性早熟的儿
童,或者性成熟的智障者,十多年前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可以是一个例子。顺便
说一下的是,当代中国大陆的小说里,疯子和傻子不免多了一点,连带着电影里也常
搞些疯子傻子说说“真话”。中国古典小说中常常出现癫僧,说出预言或题旨,因此
“癫”是有传统的。
性成熟的人不一定具爱情的能力。那么爱情的能力从哪
M******8
发帖数: 8425
3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沔水诗话 (卷一)
18 标题:买书的乐趣(2)
Mon Jul 2 16:39:12 2001
有的时候朋友义气也挺害人的。
有次去泰安玩,住在在当地教书的一位同学
那里。白天没什么事,在城内随便逛逛。
有家书店倒是不大,但还不俗。记得当时买了两本书,
一本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乐府诗选〉(挺喜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这套诗选的,
惜乎颇有一些是我到如今还没买到的)
买了书回去,那朋友见了,说挺喜欢<乐府诗选》,
我当时挺慷慨,就说你喜欢就送你吧。就送她了。其实也
没多想,只是觉得什么什么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再说
天津比泰安大,应该还能买得到。结果回到天津才知道什么是
后悔,因为直到现在也没买到那本书。
其实这种情况实在是不罕见。就连我们学校教授出的书在天津
也很少见到。
有次在图书馆读到中文系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顿时为先生之学问人品所折服,非常仰慕。尤其是他在后记还是
什么里写的青灯黄卷,乃人生一大乐事,道尽读书之乐。还说
每当看到阳光下绿色的树叶,就感觉到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
后来就注意搜寻他的著作。不过只买到一本《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却怎么也
g***y
发帖数: 16371
36
我靠,你的问话太强大了,看得我目不暇接。。。
我在伦敦前后四年,00-04年,你呢?
敦煌还没有封窟不过他们的3d数字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再有俩年就会封了,最多
我们跟着学校去的,一共看了40个窟左右包括2个特窟和七八个不怎么对外开放的窟
普通人好像最多只能看十个窟。。。不知道你看了几个?
我们开始是一群人走,后来就慢慢的少,现在除了学生以外就剩我一个人了
学生为了赶时间走的比较快,所以我就开始自己走,可以慢点转,时间充分
不过我有我老公赶过来陪我走剩下的全程,倒也不会太寂寞
天水去了,那里的麦积山石窟相当不错,里边的佛像比敦煌的好
不过敦煌的石像大都毁了,都是后来清代时候重修的
西海固我们没去,我们此行只看石窟,壁画和博物馆
武威就是古凉州,那儿的文庙和博物馆很好,张掖路过,不过我们上次去看了丹霞地貌
就那么回事。芮城是去看明代壁画的,保存还算不错
记得跟你说过,南北朝隋唐到五代甚至一部分的宋代壁画在敦煌,之后就是明代的永乐
宫壁画和清代的法海寺壁画,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北京法海寺,这几个点几乎构成了中国
古代的一部完整绘画史。还有酒泉有个魏晋墓壁画填补了魏晋时期的空白。
R*****g
发帖数: 682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陶渊明与中国菊花文化
《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晋末宋初的某年
,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了。他揭开坛盖,是空的,逸出的残香让他难以消受。他叹口
气,摇摇头,踱出门外。菊花是有的,宅外篱边,一簇簇地,开得正盛,黄灿灿地喷张
如盖,散出阵阵馨香,惬人心意。陶渊明摘了一大把,不时凑到鼻间,又想到了酒。此
刻,有酒人家正痛快地享用吧?他索性坐在菊边,想着多采些菊花,多开些荒田,等到
明年的九月初九,就可以喝到菊花酒了。然而,老妻稚子,一大家子人,粮食总是不够
。他又想起做彭泽县令时,在250亩公田里种了高粱,未及收获,他却回乡务农了。如
今的生活不免寒苦,他淡然一笑。往事如烟云,不知过了多久,恍惚间,一袭白衣飘然
而至,原来是老朋友王弘送酒来了。太好啦,他已等不及,抓起酒杯痛饮,很快,他沉
醉在菊花丛中。
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柳、荷、牡丹等
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梅之于宋
代林逋,竹之于东晋王子猷,菊之于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
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3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画里的中国男人
中国画家眼中的理想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安享诗酒田园之乐,远离功名利
禄之途。美髯?可以有。腹肌?不存在。
2014年年中,中国男人的外貌突然成了传媒热门话题。一群专栏女作家大声讨论“
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以及“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针对的是今天的中国男人
。而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上,中国男人到底是以何种外表示人的呢?
用笔墨描绘,使理想中国男人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美男子的形象。轮廓柔和
慈眉善目、高贵富态威风凛凛,或者瘦小精干骨骼清奇,中式审美与帅气无关,与传神
有关。
魏晋风度流行时,褒衣博带、袒胸露臂的闲逸高士是审美主流;隋代阎立本《历代
帝王像》、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展示了当时体面的男性形象:正襟危坐、衣冠
楚楚;北宋李公麟的人物画兼用白描和淡墨,注意人物外貌特征和神态的刻画;17世纪
充满独创精神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又用变形夸张把传说中的高古人物画出传神境界。
中国画家不对人写生,他们观察或想象,把性格特征牢牢记在心中,再画出来。他
们想表现的不是生理特征和服饰外表,而是人的心相。工笔也好,写意也罢,重点在传
神。画的是名人高士,表达的是画家的价值判断和做人态...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3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代文人中的诗酒情调与个性
这种文人的酒文化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人文环境,以及个人际遇是分不开的
。用通俗的话来说,玩情调,彰显个性。
古代文人嗜酒,是不争的事实。与酒结缘一生,尽管有悲喜愁苦诸味杂陈,却从饮
酒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追寻文化的品味。这种文人的酒文化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现状、
人文环境,以及个人际遇是分不开的。用通俗的话来说,玩情调,彰显个性。
陈遵投辖及刘伶随行随饮
中国有个成语叫“陈遵投辖”。西汉嘉威侯陈遵,性嗜酒,善书。史载,汉平帝时
,陈遵“以列侯居长安,宾客满门,酒肉相属”。热情好客,酒肉管够。他立有“规矩
”:宾客满堂,立即紧闭大门,命人把客人来车的车辖投入井中,让客人无法离去。辖
,一种小物件,用来插车的軎孔,固定车轴,阻止车轮外脱。去其辖,车不能行。后人
用“陈遵投辖”褒誉盛情留客。还有一位孔融,少好学,博览群书。汉魏时,曾举为北
海相。明代曹臣《舌华录》载,当孔融失势在家,居然宾客日满其门,他不禁感叹:“
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一个位高列侯,一个失势居家,境遇迥异,他们的诉愿相同:客常满,尊不空。倘
若说,聚众群酗,追求的是氛围热闹,酣兴意畅;那么,三几知己...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4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酒中仙”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
宋真宗宴请百官,问起唐朝酒价,大臣丁谓说:“唐朝一升酒卖三十钱。”真宗问
有什么凭据。丁谓说:“我读过杜甫的诗,‘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一
斗是10升,一斗卖300钱,一升自然卖30钱。”宋真宗听了很高兴,夸丁谓有学问,脑
子好使(参见《玉壶清话》卷1)。杜甫那首诗我也读过,题目叫《逼仄行》,末尾两
句写道: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
足证丁谓没有乱盖。
不过仅凭杜甫两句诗,就断言唐朝一升酒30钱,实在太武断了些,因为酒的品类有
很多种,黄酒跟白酒不一样,高档酒跟低档酒也指定不一样。比如说,我喝过路易十三
,8300元一瓶,还喝过晕头大曲老烧缸,农村老家自酿的,只卖两块8毛钱一瓶。倘若
杜甫花300钱买了一斗路易十三,那他实在是赚了,如果是我们老家那种晕头大曲,我
只能说,这诗圣买酒买的不是地方。李白跟杜甫是同时代的人,也有诗提到唐朝酒价: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斗酒十千,跟杜甫喝的300钱一斗比起来,足足贵了30多倍,假使丁谓读的是李白
的诗,他大概就会认为唐朝一升酒卖1000钱了。我...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072
41
恩,犹豫了一下,還是贴一下吧,类似,有一个我觉得和陶有点像的人,陈寅恪同学。
。。他对魏晋一些人物的分析,我觉得很汗很雷的说,他对陶渊明的推崇我觉得尤其有
趣:一反主流提出陶是“内道外儒”,@___@ 好吧;和朱光潜辩论,咬定陶潜是纯道家
,莫有受(哪怕是无意识的)佛教一丝小惠,介还没完,继续发展内道外儒说,认为陶
潜是对道家理论有卓越贡献的哲学家...当时看的我快笑死了,尽管如此,众说纷纭当
中,我还是最相信(或者说最同情)他对陶潜的分析、评论,因为他作了一件和陶潜的
纪年很像(也是我在相似场合会作)的事情:《柳如是别传》专门提到,(大意)为了
讨论的便利,巴拉巴拉巴拉,我不得不用清庭纪年来记叙明遗民的事迹,我感到很不安
,因此需要特别说明我的不得已。
(恩,这样对照看陈称呼东晋渡江子弟皈依佛门甚至改姓(比如“支”)的为胡人,是
否也不奇怪了呢?)
这样说,情感上,我相当喜欢陶/陈,然而,早陈三百年的李笠翁的态度,在我看来,
不仅与这两位都有不同,而且是更进一步的发展,说千年来孤臣之集大成者我觉得也不
过分。这也是我感到很不幸的地方,三百年兜兜转转,牛人陈寅恪竟然只是返还到魏晋
而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42
乱谈越剧之五--《五女拜寿》
越剧有四大名剧——《梁祝》、《红楼》、《西厢记》和《祥林嫂》,这四部名剧
都完成于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那是越剧的黄金时代,是越剧的青春期。就象一个人成
长的经历一样,越剧在此时此地,完成了其发育定型的过程,杨家有女初长成,在繁华
似锦的上海滩,越剧出落成一代名媛。四大名剧以后越剧是否还出现过五大名剧、六大
名剧……以至于N大名剧呢?好象现时还难有定论。俺翻箱倒柜找来找去,翻遍了抽屉
,摸遍了裤兜,硬生生地掏出了一枚硬币,这枚硬币就是《五女拜寿》。俺以为,越剧
如果要排五大名剧,非《五女拜寿》莫属。为啥呐?道理很简单,她本来就以五字开头
,让她做五小姐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五女拜寿》的故事情节脱胎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编剧
顾锡东先生是个老手,他从莎翁那里借了一个故事轮廓,再填上中国人的纲常伦理,就
成了《五女拜寿》。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尚称饱满。加之当时选调的演员个个都出类
拔萃,萃全浙越剧界之精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百花们,茅威涛、何英、何褰
飞、夏赛丽、周美蛟、陶慧敏、董柯娣皆值妙龄,一时间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一出戏要成为名...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43
乱谈越剧之五--《五女拜寿》
越剧有四大名剧——《梁祝》、《红楼》、《西厢记》和《祥林嫂》,这四部名剧
都完成于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那是越剧的黄金时代,是越剧的青春期。就象一个人成
长的经历一样,越剧在此时此地,完成了其发育定型的过程,杨家有女初长成,在繁华
似锦的上海滩,越剧出落成一代名媛。四大名剧以后越剧是否还出现过五大名剧、六大
名剧……以至于N大名剧呢?好象现时还难有定论。俺翻箱倒柜找来找去,翻遍了抽屉
,摸遍了裤兜,硬生生地掏出了一枚硬币,这枚硬币就是《五女拜寿》。俺以为,越剧
如果要排五大名剧,非《五女拜寿》莫属。为啥呐?道理很简单,她本来就以五字开头
,让她做五小姐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五女拜寿》的故事情节脱胎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编剧
顾锡东先生是个老手,他从莎翁那里借了一个故事轮廓,再填上中国人的纲常伦理,就
成了《五女拜寿》。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尚称饱满。加之当时选调的演员个个都出类
拔萃,萃全浙越剧界之精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百花们,茅威涛、何英、何褰
飞、夏赛丽、周美蛟、陶慧敏、董柯娣皆值妙龄,一时间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一出戏要成为名... 阅读全帖
f*x
发帖数: 196
4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不俗"的unix----回bigL

不俗的人到处都很多,如果仅仅以"不俗"就开始怪话连篇的话,那
心里眼中的天地也未免太小太小---到底还是俗了.
bigL要unix来唱和诗词,这种情况下他现在还敢嘛?我猜八成是来句
"狗屁不通,不和"之类搪塞过去.
对木木的诗挑鼻子挑眼儿我也干过,上次说他韵用串了,后来又指责
他平仄不合...基本上这种技术层面的讨论不会导致人身攻击.反正我
是不会去和人争什么下雨了木头是发黑还是发白,或逮着别人的一个
笔误得意洋洋.木木(和我的)诗里不好的地方可能很多,结果unix就只看
出木头颜色之类的问题(是不是问题还不一定),口气还特大,这种人
实在...只好说他"不俗"了.
如果我们也象unix一样拉下脸来,互相攻击别人的笔误什么的,难道unix
自己能幸免?他在前面上来就是一句"不知魏晋",其实陶的原句是"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这<<桃花源记>>可是unix熟读的中学课本里有的,不应该错吧.
如果unix真的肚里有货,请倒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真是那样他怪话多点儿
也就无所谓,顶多我们背后骂句"德行"什么的,当面不服也不行.现在他在
这里上来就是"狗屁不通""最不学无术"的乱骂一气,至于真
P****e
发帖数: 389
45
———————————————————————————————————
题记:
卫玠总角乘羊车入市,风神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魏晋,是个风姿飘摇的年代。风流的年代里盛行着风流的思想,譬如老庄、玄默;风流
的年代里盛行着风流的衣着,譬如大袖翩翩的绮罗衫子;风流的年代里甚至盛行着风流
的药物,比如五石散。
当然,风流的年代里最不应当缺少的,就是风流的灵魂。正如孙子荆回答王武子的:“
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浃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当薄衫、木屐、五石散都烟消云散了之后,文字的世界里,却留下了一部《世说新语》
。翻开《世说》的纸页,魏晋时那些或悲伤、或骄傲、或狂放、或秀逸的灵魂,一下子
又都被召唤了回来,在你的眼前,开始了他们流风回雪的舞蹈和叹息。
这许许多多的灵魂中,有一个,非常安静。他活了二十七岁,长眠了一千八百年。他活
着的时候,名满天下,游洛阳、到南京,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自己却“终生喜愠不行
于色”,成为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谜语;后来他死了,谜底也就破了。
人们忘记了他的身世、思想、经历、才华,只记得他传奇般的容貌。卫玠的名字,从此
变成了一
w********h
发帖数: 12367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weety2006 (抵制日货),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现在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些是历史上最差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1 23:23:25 2010, 美东)
当下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些是历史上最差的,理由如下(咱们只和中国历史比,不拿西
方那一套比较;另外,您要骂街,出门右拐,谢谢)。
1. 首先现在官员及人才的选拔机制,和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最为相近。一个人
才的选拔,从上学,到找工作,现在的制度就是拼爹妈,看看谁的爹妈是李刚(当然李
刚也有大小的说)。而且,现在的权力控制使得平(贫)民从下往上升的路基本堵死了
(个例当然会有)。通俗地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从秦以来,
尤其唐宋以后,包括明清,以及太祖爷的时代,底层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到最高统治集团
(比如两汉的察举制,唐以后的科举等等,太祖爷早期时的高考),惟有东汉开始,盛
行于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把这条由下而上的路堵得比较死。现在的中国的政治制度
有如此演变的趋势,官二代(还有富二代)的盛行就是一个...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4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 李敖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序
谈中国名著,得先谈中国书;谈中国书,得先谈中国的文字历史。
中国历史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
山顶洞人”起算,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
百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
挖出的商朝文化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
人有了每一年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
了每一月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从何处说起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
相前,他告诉博罗:“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
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有几帝几王?我弄不清楚,你
给我说说看。”文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过去了,十七史变成了二十一史,一位不同黑暗统治者合作的大思想家黄
宗轰回忆说:“我十九、二十岁的时候看二十一史,每天清早看一本,看了两年。可是
我很笨,常常...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