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礼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据报道,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人职位遍及高于女子,而女子却只能凭仗着汉子糊口。女子要讲究三从四德,所谓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些各种的封建礼教,影响古代女子千年之久。对于女人来说,嫁给一个好丈夫还好,若是丈夫操行不好,那就是享福了。而若是丈夫离世的早,而守寡的女人是怎样度过生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若是丈夫过世的早,由于从小接收的封建教育,她们会严格顺从三从四德。选择终身不嫁,而这也是古代人认为女子对丈夫忠贞的默示。甚至,有的女子在汉子死后,主动或被迫去自尽殉葬。有的地方,为了赞誉这些女子的事迹,会建立贞节牌楼,以受后人敬仰。然而,每块纯洁牌楼下面,安葬着是一个个年青女子的几十年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价钱。
一些女子在丈夫弃世后,会选择改嫁。这事在如今看来是很泛泛的事,但在古代就不是了。一样平常来说,可以改嫁的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子,由于她们就算改嫁了,其别人也不敢说什么。但若是是平民女子想要改嫁,是难上加难了。改嫁这事在宋代从前还好,现实?了局那时辰封建礼教没那么扭曲。但到宋朝往后,改嫁就很难了。唐朝时代,承平公主先嫁给了薛绍,薛绍死后,承平公主又嫁给了武攸暨...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9499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取名为何多为一字?
而讥二名的原因却是二名不偏讳,这就反映了礼制的贵本亲用的原则,是一种妥协精神。
这两篇的作者,基本上都没说到点子上去。

来正
间还
为自
间,
b*****l
发帖数: 9499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取名为何多为一字?
两种解释,主流是训“偏”为“遍”,既二名原则上只讳其中一个。但实际操作上很为
难。
避讳带来不便,这个不便要尽量小。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礼制上的尊重,另一方面尽量
减小社会成本。单名就有这样的好处,而二名则被认为带来双倍的不便,是不仁。
b*****l
发帖数: 9499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取名为何多为一字?
呵呵,没听说过?《礼记 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名讳分国讳和家讳。去邻里家串门,不小心一句话犯了名讳,是可能被打出去的。皇帝
虽然很少去臣子家,上司去下属家的例子却很多,这种情况,去了也一样要避家讳的 -
- 人死为大么 -- 否则就成了笑话。失礼首先失得是自己的身份。
当然,名讳属于礼制,在某个时代,的确有阶层的问题。但名讳的原则,确是人之常情


每个
b*****l
发帖数: 9499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取名为何多为一字?
orn...
这个“为尊者讳”,和名讳,是两码事。。。
你当“礼不下庶人”就意味着底层老百姓就不讲礼制了?越底层,老礼儿才越重。礼崩
乐坏都是从上层开始的,底层往往滞后。

皇帝
常情
T****r
发帖数: 22092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取名为何多为一字?
底层的礼制,更多的是尽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利。
所谓皇帝行礼,大臣必须下车还礼,官员行礼,小吏必须下车还礼,讲礼貌主要是
下对上讲的,当然作为上一层,当然要假惺惺地给下层一点面子,但决不会把二者
等同起来,统治阶级要维护的,就是自己的特殊性,至于规范,因为这整套规则是
统治阶层制定的,所以要带头维护其权威性。
皇帝可以规范百姓,百姓何曾能规范过皇帝了?
慢说皇帝,就算是村里的大宗族,规范着族里年轻人的爱情什么的,浸猪笼之类种
种手段,自己三妻四妾玩得不亦乐乎,谁又控制得了的?此时,“礼之”是无效的

当统治阶层已经控制不了局面的时候,礼崩乐坏的时候才算是来到了。
r******j
发帖数: 780
7
大周则天皇帝
政治:天才,五千年来唯一之女帝,出家又入宫,比老邓三起三落更厉害。能颠覆几千
年来礼制,挑战的不仅是反对派的肉体,更是普天下大众的精神,虽无几百万人的死亡
,但是给予别人震撼更大。掌国之后,政治手腕虽然厉害,然而国家平静,上启贞观,
下开开元,可见该人能力
军事:人才,守城景象
才情:与众多帝王比,也是天才,书法好,诗情也好,“看朱成碧思纷纷”
生活:忠于自己,作为女人勇敢追求精神和肉体享受,却也能把握政治和生活分际,地
才。
b******l
发帖数: 1632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挑战孔子的XIUMU:宰予
嗯。用套话说,就是外在的道德规范和制度与内在的感情需要的统一。用荀子的话说,
这叫做“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礼制是人性的外在的社会的体现。而不能发
于中的,就是虚假的礼仪规范,就是应当变更的。
这个原则,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会,尤其重要。这也是儒家的包容性的体现。
f****i
发帖数: 9419
9
琴瑟在形制上不一样,瑟有码子,就是在瑟面板和琴弦之间有支撑物,琴没有。瑟最早
是50弦,有诗云“锦瑟无端五十
弦”传说黄帝让素女演奏瑟,黄帝听完悲伤的很,就把瑟的琴弦砍了一半,以后瑟都是
25弦,琴一般只有七弦。当然瑟的琴
弦也有不同的,古代礼制健全,我记得弹雅的时候有的瑟是24跟,但是颂的时候一定得
是25弦,因为风雅颂里面,颂是祭
祀的音乐。还有就是音色上确实有区别,琴声音总体来说中正平和,你如果会听,那么
就会感到凝神安静,用句老话来说
有煌煌王者之音。西方音乐也有说想要心平气和,凝神静心,那么就去听巴赫的音乐吧
。可惜巴赫的音乐也不是所有人都
能听进去,会听的。瑟的声音则是相对尖锐,变化较多。类似现在的古筝,但是比古筝
更柔和一点。古语说声音类似凤
鸣,但是现代人估计也分不清啥是凤鸣,估计听听古筝声音大概知道意思就行了。但是
要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的古
筝琴弦大多数是钢弦和尼龙弦,而古代则是丝弦,丝弦本身音色就会相对柔和,声音柔
美很多,但是容易断。而且古代由
于琴瑟的音色不同和后来赋予的意义不同,隐约有琴是君子象征男性,瑟为佳人象征女
性的意思。
至于演奏上,瑟主要是做伴
f*****e
发帖数: 939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如果没有文革
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现实篇5)

民主法制并不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实质性问题,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统治中华民
族两千多年的孔孟文化孔孟思想。虽然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文明、富强、民主、法制国
家写入了宪法,但涉及到文明、富强、民主、法制的具体内容,恐怕就远没有国人共识
这么简单,也许是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王道”的文明、富强、民主、法制。社会现实不
可能简单到仅仅抄袭便民主法制,真是如此简单,那么早在清朝的“洋务运动”、“维
新改良”或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运动”中中华民族就应该实现民主法制的夙愿,也就没
有共产党发展的必要,更不可能有共产党的今天。因为那个年代的出国留学热并不逊色
于今天,抄袭的手法不比今天相差多少,同样也有至今无人能比的大手笔,宏伟理想也
曾高耸入云。可为什么一个个都无情地归于失败呢?要知道北洋舰队的将官也都是留学
西方强国的莘莘学子,先进的思想理念也会说得头头是道,可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
全军覆没了呢?共产党的土将领为什么能够打败国民党留洋将领呢?可见今天中国的民
主法制的成功几率仍然是微乎其微。”
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文革”和“批...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11

民主法制并不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实质性问题,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统治中华民
族两千多年的孔孟文化孔孟思想。虽然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文明、富强、民主、法制国
家写入了宪法,但涉及到文明、富强、民主、法制的具体内容,恐怕就远没有国人共识
这么简单,也许是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王道”的文明、富强、民主、法制。社会现实不
可能简单到仅仅抄袭便民主法制,真是如此简单,那么早在清朝的“洋务运动”、“维
新改良”或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运动”中中华民族就应该实现民主法制的夙愿,也就没
有共产党发展的必要,更不可能有共产党的今天。因为那个年代的出国留学热并不逊色
于今天,抄袭的手法不比今天相差多少,同样也有至今无人能比的大手笔,宏伟理想也
曾高耸入云。可为什么一个个都无情地归于失败呢?要知道北洋舰队的将官也都是留学
西方强国的莘莘学子,先进的思想理念也会说得头头是道,可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
全军覆没了呢?共产党的土将领为什么能够打败国民党留洋将领呢?可见今天中国的民
主法制的成功几率仍然是微乎其微。”
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文革”和“批林批孔”,弥补上西方世界
所就读过的“...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12
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现实篇1)
问题、理论、主义,认识上有着“王道”与“民道”的天壤之别。认识是唯心和唯物的
对立统一,可见就是“王道”唯心还是“民道”唯心的不同,都能直接决定着所形成的
唯心和唯物对立统一的不同,也构成认识不同;就是同一理论同一主义也会因“王道”
与“民道”心灵眼镜的不同有着大相径庭不同解读的版本,最终影响到问题的不同。这
是上世纪“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论争,却是就“王道”而“王道”的思想争论,今天
不同的是就“民道”这个思想战略而阐述。道理都明白,可隐藏在其背后的“道”(“
王道”或“民道”)的启蒙作用却未必人人皆知。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前五年胜利实现,这确实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进步发展。但能就
此认为是本质性、革命性和历史性的?这点从“道”的角度倒是值得商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管什么人,怎样的看法,甚至偏激性的,想必对于中华民族今后的社会发
展应该是大有益处的,社会声音都是赞美辞藻沉浸在沾沾自喜,反倒觉得不正常不现实
了。成功中知失败,失败中知成功,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倾诉不同于“王道”赞美的、不
同于具象感觉的“民道”另类观点、知觉另类观点。
...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3
一直在想,古代也好,现代文革也好,皇权或者其他形式的最高权力是如何得到有效地
控制的。也就是皇帝的旨意是如何一层一层地传递到普通民众而不走样。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管理问题,皇帝作为金字塔尖,如何向下扩展自己的权力。
例如皇权,皇帝一人在宫中,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的摄政皇帝能够直接掌握的军队,
也就是禁军(当然这个名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外加一些在特殊朝代有的情报机构。
这几乎就是天子能够直辖的军队总和了,其他各种形式的军队都是虽然归天子管辖,但
是都应该是间接的:皇帝通过对将领的任命间接领导军队。但是细细想想,这种领导好
像并不可靠,因为自从陈胜吴广开始,至迟从刘邦开始,王侯将相可以布衣为之的理念
似乎已经被接受,或者说深入人心了,汉代开始就有陈豨所谓的谋反(这还是异姓),
还牵涉到韩信,三国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天下人人觊觎之,加九锡而后登皇位者,不可
胜数。
当然,有效的控制皇帝周边的军队,这还是成年的摄政皇帝能做到的,还有未成年的,
或者成年而未摄政的,例如被曹操挟之的汉献帝,擒鳌拜前的康熙帝,清末的光绪帝等
等。这些皇帝在这些时段对军队的控制力就更差了,皇帝是如何控制全国的军队的?控...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4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论韩非子的“法治”制度思想(叶行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1:06 2011, 美东)
关键词:韩非子 法治 制度思想
韩非子秉承了其师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以“严刑”、“重罚”的“
法治”制度思想来对治儒家的“德治”、“仁政”制度思想。荀子认为:“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故圣人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者求节。” (《正名》)人之
得以为善,是因为可以通过后天的“化性起伪”,而“由伪起善”;可以用礼义的规范
化将人的欲望予以适当的节制和诱导。“发乎情,止乎礼”。而韩非则云:“凡治天下
,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八经》)即
谓,在肯定人之本性的前提下,范之“赏罚” 之法度。进而言之,鉴于人性之恶,必
须以法治之;此乃是韩非子“法治”制度思想之立论所在。这一“礼”...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16
韩国以前是中国的附属国
从礼法上就看的出来。中国皇帝称帝,朝鲜只能称王,礼制上不可僭越。朝鲜也是到了
后来被日本占领后才敢称帝的。
l*****i
发帖数: 2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民本
先秦很多人谈民本,也说得很好;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民本应该是目的,而不只是手
段。
西周提出“天命糜常”、“敬德保民”,开启了民本的滥觞。但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一改殷商“天命
论”,为西岐小国弑君篡位建立理论基础。虽然“敬德保民”有其实际的利民意义,但礼乐仁政的根
本,是用来“定亲疏”、“明尊卑”、“别贵贱”,其目的是使贵者恒贵,使贱者恒贱。
儒家继承周德的衣钵,除了孟子以外,没有很大的突破:所谓“仁者爱人”,也是为了服务于“贵贱有
序”、“亲疏有等”的等级宗法制度。荀子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这君子,就是君主;“水则
载舟”,但水永远不会是舟,永远是处于被利用的地位。贾谊说“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和他的师祖荀子一样,贾谊也从来没有把百姓作为国家的主体。这都是本末倒置的。
先秦的法家打破了这世卿世禄的礼制,提出了自己的民本政策。商鞅说“上爱民”,但其目的是“民死
上”;韩非说,“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咋一听,和孟子
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很像。但商、韩的民本也是无一例外地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其功利目的就是要做到“民死上”。
那为什...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18
周公墓地是值得周公庙墓地么,就现在的发现似乎还无法证明其制比天子,现在似乎还
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哪个墓对应的是周公。虽然其中的四墓道大墓是已经发掘的西周墓
最高规格了,不过琉璃河燕候墓地同样有四墓道的墓,而且现在还没找到西周周天子墓
地,怎么能说明其制比天子呢。要论葬制,现在也就是洛阳的天子驾六墓算是比较公认
的周天子墓地,还是东周的。可周公庙墓地又似乎没有类似天子驾六这种天子礼制的代
表性发现。
至于诸侯封地变化也算是热门话题了,事实上鲁燕齐等国也不是改封,而更类似家族的
迁移,鲁国在其始封地鲁山还有封地,而燕国也是逐渐迁至北方,甚至到了战国又迁下
都。迁徙的也不止这几国,其实大多数诸侯国都在迁移中。
g*****g
发帖数: 6798
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思想理论简析
【作者简介】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邮编:210016
【摘 要 题】现代人物研究
【正 文】
在孙中山时代,国民党内唯孙马首是瞻,无论是在领导权或是在理论权威性上,党
内没有人敢于超过孙中山而凸现自己。那些舞文弄墨的国民党文胆们,如胡汉民、戴季
陶等人,也只不过埋头于为孙中山的思想理论做进一步的诠释工作而已。但到了1926年
,国民党进入蒋介石时代以后,由于蒋氏长于行动的特色,使其在理论上显露出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内出现了多种理论派别,他们都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继承者
自居,并对之加以大同小异的各自解释,演变成为不同的“三民主义”理论流派。在20
世纪30年代前后,这些论说成为蒋介石时代国民党思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蒋介石不算是一个理论家,在他一生中所崇尚的是“行动高
于理论”的原则,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力行主义”。在他统治中国的几十年内,先
后由他的秘书陈布雷等人代笔,按照他的意图,对国民党的政治理论多次进行了修订和
阐述,而蒋本人除了由他人代写的各种演讲稿、报告书外,并没有出...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个避讳的问题
多谢,并且对后面Communipig的赐教一并致谢。
前几天看《晋书》,看到刘元海(刘渊),石季龙(石虎),所以想起了这个问题。
如果北魏也严格遵守“天子七庙”的礼制,那么一段时间内他们的宗庙拆迁工作是很重
的。452年太武帝拓跋焘被弑,到471年孝文帝拓跋宏登机,不到20年跨越了五代皇帝,
赫赫。
R*****d
发帖数: 114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问一个避讳的问题
☆─────────────────────────────────────☆
rotvap (湖南神策军) 于 (Mon Jul 11 06:31:04 2011, 美东) 提到:
《捕蛇者说》里面“观人(民)风者得焉”,为了避讳李世民。
那么为什么可以说 “苛政猛于虎也”? 不用避讳李虎么?
因为是圣人言,可以直接引用?
☆─────────────────────────────────────☆
Mythesis (almost done!) 于 (Mon Jul 11 14:48:17 2011, 美东) 提到:
古礼规定“天子七庙”,即供奉尊崇七代祖先,超过这个极限,位次就要撤除,避讳自
然也就没有了。李虎是李渊的祖父,柳宗元被贬在永州,写捕蛇者说的时候,皇帝是宪
宗,为李世民的第八代子孙;柳宗元出生时,唐代宗,即李世民的第五代子孙,还在位
上。可见至少在柳宗元幼年受教育时,“民”字还是避讳的。此外,李虎毕竟是皇室祖
先,而非某位真正的先皇,对他的避讳原本也不严格。
此外,“观人风者”这个说法,很可能远在宪宗之前就有了,当时为了避讳李世民,
后来即使不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315
22
不是祭祀
也不是礼器
而是 礼制的发展 被国内学者探讨早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f****i
发帖数: 9419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虽然看过,但是楼主转载的目的是赞同这个观点的话,那么我和楼主观点应该一致。而
且这个文章虽然本身是属于略论,比较肤浅的概论类型文章,但是里面对于祭祀体系(
或者我改为礼制吧,也就是文章中礼乐制度)重要性有着充分描述,我不清楚你在其他
帖子对我内容的挑剔是为了什么?我的意思和这个文章内容在考古论据中说的内容很一
致呀,祭祀体系是考古很重要的一环这个观点和你赞同的文章内容有冲突?
y****e
发帖数: 1785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哈,礼制当然是考古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在中国的考古中,但远远不是全部,说最重要
都有些过头,特别以青铜礼器为文明/王朝出现的标准是非常不严谨的,至于我对你观
点的理解正确与否你可以自己看原帖,我不想再多说了。如果我们都认同许宏的观点那
更好了
m********c
发帖数: 13337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议恢复官服
我支持。通过礼制约束官员及其家眷的行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x****o
发帖数: 29677
26

你完全逻辑混乱了,本文讨论主题是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会不会造反,从历史看,基本
不存在弟弟造哥哥反,儿子造父亲反的,这就是礼制
反过来叔叔造侄子反的很多,你要拿什么封地说事,叔叔的封地在侄子继位之前和之后
也没有变化,为什么就敢造反了呢,比如宁王,论辈分下来他是朱权五世孙,跟武宗他
爹一个备份
f****i
发帖数: 9419
27
别人都是傻13,就你聪明。还“没有哪本历史书不说朱元璋滥杀人的”,真是无知者无
畏。我看你才是要么是士大夫集团自居,要么就是二。你丫的都是读的是历史评论吧?
扯淡不是这么扯的,还“没有哪本历史书”。这话就充分暴露了你读的都是二道贩子的
东西,史书你就没看过多少。也就掌握着笔杆子的贪官污吏集团,没事就抹黑反贪反的
厉害的皇帝,从朱元璋,朱棣到雍正,这就是屁股问题。光以为自己是文人集团士大夫
了,可笑的要死。
教你个乖,所有正史史料里面,包括不断抹黑明朝的明史,评价朱元璋都是朱元璋时期
,休养生息,吏治清明,国力发展迅速。反过来最让文人狠的就是朱元璋,文人捧的建
文,反而是削藩削的朱元璋三十多年家底都败光了,朝令夕改,恢复礼制的口号下,搞
得全国皆乱。都骂朱元璋剥皮添草,就没看都被剥皮的是什么——都是贪官!还朱元璋
滥杀人,知道明朝农业税率多少么?三十税一,整个封建王朝时期最少。明朝所有的负
担都是后来的东林党文人集团造成的。没有这群特权阶级,哪儿来的农民负担越来越重
?还好意思说朱元璋杀人,怎么不看看自己为什么贪污?
a***k
发帖数: 563
28
塔老板说得很好啊 -- 基于现状的秩序重建
彻底革命是有难度的,是不现实的
周的礼制是非常pragmatic的
y*d
发帖数: 2226
29
秦只是伯爵,晋国只是侯爵。秦公、晋公所谓的“公”是尊称的意思。这个用法类似于
:(齐)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这个话是小白跟一个
平头百姓‘愚公’讲的。
吴国的始封君是周太王长子,伯爵。但是因为地处荒蛮,后来沦落到蛮夷一样的地位。
(吴贵族是周王之后,但百姓是当地荆蛮。)越国就完全是未服王化的蛮夷了。
中原诸国基本上看不上吴越。比如,申包胥哭秦廷的时候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
上国,虐始于边楚。”。楚在齐鲁等国眼里,本身也是不大开化的地方。秦同样地处边
陲,文化落后。而在这两家眼里,吴不过是封豕长蛇,跟秦楚这样的“上国”比还要低
一等。孔子做春秋,不称吴君。所谓“吴无君、无大夫”。
越国比吴还差一大节。更不用说了。
中原诸国称王顾虑重重。一则,使用周的封号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周天子受命于天。有
周天子分封,则名正言顺。二则,对内提倡礼制:大诸侯自己还分封卿、大夫。要让这
些卿大夫守规矩,自然自己要以身作则,严肃礼仪。(前两点和后来朝鲜王“至诚事大
”的用意类似)三则,担心别国以僭号为由讨伐。比如齐小白要扬刀立威,就首先拿楚
国开刀,名正言顺。其他力量不够强的诸...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30
应版主要求,单独发帖
先说吴越
吴国的始封君是周太王长子,伯爵。但是因为地处荒蛮,后来沦落到蛮夷一样的地位。
(吴贵族是周王之后,但百姓是当地荆蛮。)越国就完全是未服王化的蛮夷了。
中原诸国基本上看不上吴越。比如,申包胥哭秦廷的时候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
上国,虐始于边楚。”。楚在齐鲁等国眼里,本身也是不大开化的地方。秦同样地处边
陲,文化落后。而在这两家眼里,吴不过是封豕长蛇,跟秦楚这样的“上国”比还要低
一等。孔子做春秋,不称吴君。所谓“吴无君、无大夫”。
越国比吴还差一大节。更不用说了。
中原诸国称王顾虑重重。一则,使用周的封号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周天子受命于天。有
周天子分封,则名正言顺。二则,对内提倡礼制:大诸侯自己还分封卿、大夫。要让这
些卿大夫守规矩,自然自己要以身作则,严肃礼仪。(前两点和后来朝鲜王“至诚事大
”的用意类似)三则,担心别国以僭号为由讨伐。比如齐小白要扬刀立威,就首先拿楚
国开刀,名正言顺。其他力量不够强的诸侯,当然不敢贸然称王,授人以柄。
总得来说,中原诸侯从原有的分封体系里还是能得到好处的。所以本身并不急于破坏礼
乐。
吴越则对这个分封体系没有什么感... 阅读全帖
A****0
发帖数: 12393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给红朝爵位排排序吧~
其实没那么多公候伯
当初楚国那么大,国王才是个子爵.即便按照清代的礼制,公爵也是很鲜见的荣耀.
而且各个爵位还有等级.
w*********r
发帖数: 613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团大战的105个团
加一句,你如果跟我争论什么震灾,灾情,礼制,教育,税法什么的都不是社会各个层
面,这些都是政治军事方面,所以写的都集中在政治军事,一定要说城门官穿的丝绸还
是棉麻才是风替人情。那么你自己玩吧,没功夫陪你扯淡这个浪费生命。
c*****1
发帖数: 3240
33
呵呵。。。两个文明是否同质人家讲的很清楚,例如比较器物和礼制,比如你但凡翻一
本专业考古书,里面大篇幅的各种陶器器型的比较和演化分析,从口沿的样式到花纹的
风格,正是有了这些才能比较文化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后面说真正考古学是很枯燥的
原因。下面就是中原地区钺的形态演化。
如果只是看看某些字符和图画就猜,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归根到底那就是感性
的猜而已,跟科学以及科学方法无关。
l*r
发帖数: 79569
34
这个各代的庙制是挺有意思的,没研究过,吃饭前胡说两句
七庙的话,太祖,昭穆两宗(高祖,孝文,孝武)不动,后四庙好像一般是四世祖先,
亲近迁毁,移到祧殿。刘秀那会儿好像就有庙制的争论,刚开始是为亲生高祖祖父立四
亲庙,终究不合礼制,后来也改成元、成、哀、平四帝,如果中间有兄终弟及好像又乱
一些,闹不清楚。。。。(朱祁钰、朱祁镇那会儿是怎么整的?估计更乱)
萧齐还是没有根基,跟西汉没法比。所以萧衍大概就干脆推到了重来吧。
l*****f
发帖数: 13466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崇左崇右?
杜先生肯定明白,俺看不懂,被他的讲礼制的什么南面北面东上西上的完全搞晕了。。
。。
l*r
发帖数: 79569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崇左崇右?
哈哈, 白白浪费了我的好马屁。。。
他要往礼制上附会,讲圆了没有。。。
l*****f
发帖数: 13466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崇左崇右?

礼制似乎是木有变过?
所以觉得上面那个说得是,作为方位不变,作为职官原来因地域文武等因素不定,魏晋
后才定下尚左。
v*****s
发帖数: 20290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前面我们提到,周桓王生前为了平衡郑庄公和虢公林父,将卿士一分为二。但是很快将
郑虢二君先后驱逐出朝廷。郑虢二君离开朝廷,不仅使得王室内部更加混乱,如果说之
前卿士还能代表天子主持天下的秩序,那么之后卿士也开始像周天子一样呈现出架空的
趋势。即使如此,畿内大臣们依然对于卿士之职的争夺乐此不疲。诸侯们开始寻求绕开
王室朝廷维持秩序的方案。在这样的形势下,齐襄公应运而出,谋杀鲁郑二君,灭掉周
桓王的亲家纪国,干涉卫国内政。其手段之凶残,令人发指,这股子狠劲儿不亚于西周
时代的周天子。齐襄公死后,作为齐襄公庶弟的齐桓公,也是有模有样地学着兄长的姿
态,借口鲁国收留了公子纠,对鲁国进行大举侵犯。齐鲁之间的争斗,成就了春秋史上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曹刿。
曹刿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沫是同一个人。乃是鲁庄公侍卫出身,在鲁
国面临齐国攻击之际主动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建立国内抗齐统一战线,凭借一鼓作气挫
伤了齐国的锐气。齐桓公不甘心失败,又拉上宋国继续和鲁国交战。此时与郑国对峙多
年的宋庄公已经去世,其子宋闵公捷继位。鲁国借着宋国列阵未毕发起攻击,又打击了
齐宋联军。伴随宋国接连的败仗,重... 阅读全帖
M****7
发帖数: 2334
40
http://collection.sina.com.cn/fcys/20120615/100471351.shtml
陕西 王长启
上世纪70年代有两位陕北人到我工作的单位上交玉器,即玉刀(图1)。长17.7厘米
,宽4.5厘米;片状呈梯形,两侧短边略斜,边长有刃;背面较短,整体很薄,刃部两
面磨成;近刀背处有三孔,间距相等,孔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马蹄状。当时两位陕北
人称自己是由神木高家公社石峁来的,玉刀在“铜川”拾到的,可能属文物,在那里挖
了很多,到西安办事顺便带来一件,看能否卖钱。我认真看后,认为是一件有价值的历
史文物,时代很早。当时我感到疑惑,就问:“神木距‘铜川’很远,你们怎么在铜川
挖出。”他却说:“我们家距‘铜川’很近。”我接着又说:“你们回去及时给当地文
化部门汇报,将拾到的其他玉器上交给他们,他们会奖励你们的……”我面对这件玉刀
便产生很多疑问:神木离“铜川”很远,怎么能说距“铜川”近,在那里挖到很多玉器
,我从来没有听说“铜川”出土古老玉器,就是陕北地区,也不可能有古老的玉器啊!
如果真在“铜川”能挖到此类玉器,那里一定是遗址区域。这件玉刀具体是什么时代?
...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41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秦始陵,网上议论纷纷。有些网民认为,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
迹,如果挖掘秦始皇陵地宫,肯定再次世界。有人还列举出挖掘秦始皇陵会带动旅游业
大发展等诸多的好处,至于“秦陵地宫八大待解谜团”之类的“说法”,也搅动着许多
人的好奇心。
秦兵马俑及秦始陵,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
人类共同的财富。对于秦始皇陵的保护与发掘,最有发言权的当数考古专家。为此,记
者于日前赶往陕西临潼,采访了秦始陵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及文物保护专家。
必须一个
秦始陵博物院副院长曹玮研究员指出,秦始皇是一代君主,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
历史,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制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
他开创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其雄才大略的多项统一措施和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华
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国版图。“百代都行秦”,虽然始也备受争议,但是“功莫大过秦
皇汉武”,始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奇陵。
如果说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么,秦始陵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它
的修建耗时36年之久,征集劳力70多万人,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42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7636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是中国最自卑的朝代之一
稍微查了下明会典,只是最多编到正德。就算你说的数字真有(高度怀疑),难道可以
赖当时还没出生的东林党?
《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弘治十年奉敕撰。十五年书成,正德四年重校刊行。故卷端有孝宗、武宗两序。其总
裁官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官为吏部尚书梁储,纂修官为翰林院学士
毛纪、侍讲学士傅珪,侍读毛澄、朱希周,编修潘辰,并列衔卷首。然皆武宗时重校诸
臣。其原修之大学士徐溥等,竟不列名,未详当日何意也。其体例以六部为纲,吏、礼
、兵、工四部诸司,各有事例者,则以司分。户、刑二部诸司但分省而治。共一事例者
,则以科分。故一百八十卷中,宗人府自为一卷弁首外,馀第二卷至一百六十三卷,皆
六部之掌故;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七十八卷,为诸文职;末二卷为诸武职,特附见其职
守沿革而已。南京诸曹,则分附北京诸曹末,不别立条目。惟体例与北京异者,乃别出
焉。其官制前后不同者,如太常司改为太常寺之类,则书其旧名,而注曰后改为某官。
其别开公署者,如鸿胪寺本为仪礼司之类,则书其新名,而注曰本为某官。其户口贡赋
之盈缩、制度科条之改易,亦相连并载,以见变通创建之由。大抵以洪武二十六年诸...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4
是。感觉周朝对华夏这个概念狠重要。
姓氏,文化,礼制。。。。
j****c
发帖数: 19908
45
大清没按汉人的礼制
搞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多罗贝勒、奉恩国公、奉因辅国公、不
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c******i
发帖数: 409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人什么时候上床的?
载寝之床
古代家具:笨拙神秘的夏商周家具
来源:名鼎檀红木家具网 作者:名鼎檀红木家具网 发布时间:2011-03-12 查看次数
:8979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家具的各种类
型都已出现,但是少而简陋,且往往一物多用,例如床既是卧具也当坐具。但由于当时
人们的文化局限性所制,反映该时代的家具历史罕有文字记载和绘画描摹,而多出土文
物。
床的最早实物出土于长台关战国楚墓的竹竿缠丝加铜构件作栏大床,长225、宽136厘米
。床屉很低,仅高21厘米。还有一件大床出土于湖北荆门战国楚墓,长2208毫米、宽
1356毫米、屉高236毫米,作折叠式构造。山西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数件最早的木案,
这批木案仅高不到20厘米,可见当时节席地坐卧的生活。湖北随县战国曾候乙墓出土过
漆绘凤足书案、漆几、衣箱,信阳楚墓出土了彩绘大食案、雕花几、彩绘大床等等。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其中也有关于家具方面的记
载。例如,“宿”好似人坐卧在室内,“梦”尤如人卧于床榻上,“疾”像病人因疼痛
而汗滴如雨躺卧在床上。许慎在《说文解字》释为“判木为片...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7
秦公墓中出土过四轮马车模型。这东西我们应该有的。
礼制社会,什么等级用多少马多少轮子都有限制。商人地位低下,不好太招摇。两轮车
是安全和效率综合下的最优。
T*******x
发帖数: 8565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 评秦始皇(2)
原文地址: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作者: 畫者一劍
三,秦始皇, 赤裸裸的愚民政策,一个改变中国国运的恶棍!
关于秦的崛起,很多文人归因于商鞅变法,说秦军从此勇于公斗怯于私斗.这是不对的,战
国七雄中,士兵战斗力最强的是魏国, 魏国实行武卒制,武卒即武功高手,但战国时期的
武功高手主要是指箭术高超的人而不是格斗能力强的人.就象现代军队一名优秀士兵主
要是指优秀射手而不是拼刺刀高手一样. 武卒在平时负责训练士兵,战时担任基层军官,
类似于今天的士官.
而士兵战斗力最弱的是齐国.管晏之道虽然富了人民,但过于消极备战,导至军备废弛.但
马陵之战用事实说明: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最窝狼的士兵,只要指挥得当,照样战胜
最优秀的士兵.所以从士兵身上推断秦国崛起的原因是很昏庸的. 从政治制度上推断也
同样荒唐.不能说希特勒战胜了法国, 希特勒就更长于治国,斯大林战胜了希特勒, 斯大
林就是全世界人民的治国楷模.
对于秦灭六国,我觉得用西方人的一句评语更准确:没有希特勒,不会有古德里安,但如果
没有古德里安, 希特勒就不会震惊世界! 只需要改变一下名词,就可以正确的总结出秦
灭六国的原因: 没...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5530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士人免税的问题
老大啊,蒙元落后不假,你还真当城里就没有大户、没有读书做官的南人和汉人了?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剧作家关汉卿 白朴 王实甫 农学家王祯
元朝礼制的设计者赵秉温 水利专家郭守敬
词人马致远 张养浩
元代名臣,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
画家赵孟关汉卿 马致远 黄公望、元好问 刘基了当过元朝的官
M******8
发帖数: 10589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维护哪些奴隶制
高亨
我国西周时代仍是奴隶社会,春秋时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战国
时代是封建社会初期。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工具广泛使用铁器,生产力迅速提高,奴隶
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展开激烈的斗争,加上各国内部贵族与贵族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斗争、
各国王侯进行着争城夺地的战争,因而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奴隶主与奴隶的生产关
系——逐渐向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地主与农民的生产关系——转变,奴隶社会的上
层建筑逐渐向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转变,奴隶社会制度逐渐崩溃,封建社会制度逐渐产
生。在旧的生产关系下,奴隶主仍旧是奴隶主,奴隶仍旧是奴隶。在新的生产关系下,
有些奴隶主转变为地主,奴隶转变为农民。同时由于土地可以买卖,有些大商人买得土
地,成为新兴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在社会的阶级和制度新旧交替地向前发展的
过程中,奴隶主们特别是王侯大夫,都顽固地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的某些制度,来保持他
们世世代代占有土地、掌握政权、统治人民的特殊权利。而地主,尤其是新兴地主则要
求摧毁那些制度,取消那些特权。奴隶主与新兴地主也在斗争,但新兴地主的势力尚未
壮大。
生于春秋后期的孔子,正是站在奴隶主立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