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龙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H****y
发帖数: 1321
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關於神通的真假 一句話說完
嗯,好,终于。
龙树给偷换成了一滴水,对吧?
实际上滴水里面没有那么多虫,对吧?
(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若找不到,你就麻烦了呢)
r****n
发帖数: 8253
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關於神通的真假 一句話說完

我不知道龙树是否说过类似的话。
八万四千是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
一滴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这个我觉得也可以。
一滴水还是一钵水,不重要。
s**o
发帖数: 114
3
Runsun同学,在下看您似乎有独尊南传的意思,希望下面的摘录对您有点帮助。
“印度第一期(佛后初五百年)的佛教势力,都在小乘僧团的掌握之下,自由思想并且
鼓吹在家菩萨精神的大乘经,不会受到小乘僧团的欢迎。所以近代的太虚大师把它称为
“小行大隐”的时期。大乘经典可能就因此而隐于僧团之外的在家人的口头传流。
凡是口传的,绝不能保持原始的面貌,大乘经的内容里,含有后人的加入及时代思想的
成分,当也不必置疑。但是,若要因此而说大乘不可信,那就大错而特错,试问:当母
亲生下你时的你,跟现在的你,仍是一人呢?还是另一人呢?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
?你的母亲爱护你是爱护的那一个你呢?如果没有神经错乱,当然会说:小孩的你和长
大的你,都是你母亲生下的你,不过长大的你是更坚强、更有智慧、更有作用了;然而
,你的血统,绝不会因你长大而就变成另外一个人的。
大乘佛教的可敬可爱,就在它的成长与成熟,所以比小乘的更加可敬可爱。特别经龙树
、无着以及中国历代诸大师的光大再光大,充实再充实,直到今天乃至永远的未来,还
要继续光大和充实下去,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这就是“大乘非佛说”的另一面。
是佛说与非佛说,不是
z****r
发帖数: 5
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汉传因明学习笔记
一、因明概述
(一)因明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因明产生于古印度,是古印度五种学问之一。五种学问即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
,因明、内明。因明梵音醯都费陀,属于论理的学科。由宗,因、喻三部分组成,其中
因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叫因明。
据传说,因明是一位叫“足目”的仙人创立的。足目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印度正理派
的创始人,其主要因明著作是《正理经》。不过,按照现在的学者的看法,《正理经》
虽然托名足目,但实际上是正理派学者在他死后在公元250至350年间编纂而成的,因此
它是正理派的集体成果。在佛教徒中,龙树,无著,世亲等大师都对因明有专门的论述
。后来,陈那深入研习并著述,对因明学的完备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到了法称
则使因明理论更加完备.唐玄奘大师西游求法,将一些因明论典带回中华传授。在其弟
了窥基等人的帮助下,使因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学习因明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因明是在辩论中产生,并在辩论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关于思维
和辩论方法的学问。因明在古代印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在
欧洲学术中的位置。因此掌握因明,其主要用途有二:
第一,自悟。
由于
o**1
发帖数: 6383
5
估计他都不知道这个文章是怎么回事。
google 佛教 骗局 邪教 之类的找来就贴了。
佛教分大乘小乘,还有的加上密乘显乘。
乘就是车,不同的车都可以通向目的地。类似于条条大路通罗马。
龙树菩萨是大乘的主要奠基和弘扬者。
大乘小乘其实不是对立的关系。
即使修大乘也是要以小乘为基础,不修好自己无法利他。
这个作者其实真是不应该这样做。释迦摩尼佛当初对僧团分裂的事是有专门讲法的,一
个僧团不能分派互相攻击,不能分开诵戒。
历史上佛教僧团基本上还是按照释迦摩尼佛的教导去做的,佛教的不同宗派没有你死我
活的争斗,顶多是理论上的争辩。这一点还是比基督教文明的多。
当然了到现在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都过去了,寺院中也很多魔王弟子。什么事也
都会有。
l*****y
发帖数: 9433
6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爱自由),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揭开佛教歷史的大骗局(zz 2010年最新版) 跟one,d同学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8 12:31:15 2010, 美东)
历史:
大乘建立的几个重要人物
0. 马鸣 公元100年,
他写了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概论,阐述了如来藏思想。
他写的佛所行赞,记录了佛的一生,文学价值极高。历史价值也极高。
1. 龙树,公元180年, 中观派
他是跟随上座部中的一切有部出家学佛的,他后来被大龙菩萨带到龙宫取回大乘经典
华言经. 他在中国大乘被叫做八宗共祖. -- 他不是大众部的.
2. 世亲,公元300年, 唯识派重要理论家
也是上座部一切有部的高手,后来被他哥哥无著影响,转入大乘
(然后痛悔自己当年诽谤大乘) .
3. 无著, 唯识派创始人
在禅定中和弥勒学过, 并得到瑜伽師地論.
他出家的开始是跟 化地部, 也是上座部的.
大唐西域記》卷五:「無著菩薩,健馱邏國人也,佛去世後一千年中,誕靈利見,承風
悟道,從彌沙塞部(即化地部)出家修學,頃之迴信大乘。」
r****n
发帖数: 8253
7
您可能是一位对国学挺了解的人,但是对佛法您恐怕还没有真正深入研究过。
我想说的是,佛法并不是你认为的与世无争的样子。和道家很多思想都是大大的不同。
在佛陀的时代,婆罗门是主流,而佛陀对婆罗门来说就是个“刺头”,因为他的很多思
想直接就是反抗婆罗门的,和婆罗门也有很多辩论。
在大小乘对立的时代,无论是上座部还是大乘,都出现了很多爱好争辩的论师,甚至有
人为此付出生命。象龙树,龙树的弟子提婆,都是大辩论家,平时主要的活动就是四处
找人辩论,尤其提婆,最后还被外道杀了。
对于佛弟子来说,他们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与世无争,当真理被玷污,他们会站出来
催邪显正,哪怕付出生命。
这里由于有比较多的佛教弟子,而且各种宗派,必然会出现各种争论,而且这里也没有
任何一个是灭尽贪嗔痴的阿罗汉。表现出一些贪嗔痴也都很正常也是必然,如果你想找
大德,那也一定失望。
这里很多人也在学习,也在进步,这个更可贵。
O*********9
发帖数: 552
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13 22:20:04 2011, 美东)
龙树菩萨开示 念佛往生佛净土是易行道,而其它法门则是难行道,易行道好比水上修
船,自然比在路上行走容易的多。净土的念佛法门最终目的不是修禅定,而是往生净土
,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就容易多了,莲池大师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
悟?我们在此污浊恶世修行,能有几人脱离轮回,超脱三界的呢?
不过净土大门易修难信,佛在经里讲是极难信之法。在小乘经典没有提到,也不足为怪
。因为佛最初的门人以前多修苦行,听到这样的法门,实难生信心。
n*********s
发帖数: 256
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
法要偈)
一、孝顺父母的意义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
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
(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遭饥馑劫,脔割碎坏,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三)手执利刃,剜眼供佛,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思。
(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五)百千刀戟,刺于己身,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六)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七)吞热铁丸,遍身焦烂,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孝顺父母的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
次:一般的人对父母甘旨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
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
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才是最无上的至孝。所以,克
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一)孝...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0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1
为响应百日大放生活动, 10月13日(星期日)美国菩提学会纽约组的道友们准备在纽约
举行放生活动,欢迎朋友们积极参加。
详细信息请联系:
纽约:圆怡师兄:(917)375-5303 ;
新泽西:圆胜师兄:(973)652-8036
附1: 放生功德略述: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放生贊》云:「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需求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
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无别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
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
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
印光大师总结了放生的十功德:无刀兵劫、集诸吉祥、长寿健康、多子宜男、诸佛欢喜
、物类感恩、无诸灾难、得生天上、消灭恶业及四季安宁、生生不息善心相感。
附2: 美国菩提学会简介:
美国智悲讲修菩提学会(简称美国菩提学会)成立于...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2
45.犀牛头师具义金刚
虽说是词句传承,实际上也是续部传承。大多数续部传承是那洛巴和梅志巴传下来的,
有些是从龙树菩萨——胜天——罗睺罗——月称论师——光源论师——智称——仙得巴。
数量不菲的续部传承是由文殊友传给婆罗门智慧金刚和菩提金刚。
还有一种传承:吉祥智慧洲—寂友论师—吉祥部—芝乐巴—那巴洲(黑生)—曼巴侠(
医师足)。这后四位传给文殊智——具义金刚——思得布拉——阿底峡尊者——尊瓦巴
——大金刚座者。
另一个传承是:芝乐巴—拓嘎那—仙得巴—加纳西尔摩卡—阿底峡尊者—大金刚座者—
中金刚座者。
还有一种传承:游舞金刚,他从邬金迎请了许多续部——勒勒班扎——文殊吉祥智慧。
这位阿阇黎以带牛角的威猛坐式修持大威德瑜伽,流传有一位大日国王曾被他掀翻在地。
文殊吉祥智慧传给具义金刚——又称秀拔瓦或婆罗门华筝,获大手印果位。有一次,南
方贝塔那有一位外道国王要将一位讲经说法的三藏比丘斩首示众,阿阇黎闻讯前往,请
求外道国王手下留情。外道国王说:“既然你替他求情,我可以放他,但有一个条件,
你要用自己的头来交换。”
阿阇黎当即砍下自己的头,把它送给国王。随后,他又在自己的头部安了一个犀牛的...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谤法的过失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显密深广虚空中,传承加持集浓云,
放射教理巨雷声,遇痴邪众当躲避。
前世宿缘虽成熟,亦于密法具正见,
无力遮止邪说者,欢喜谛听我宣说。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度化无边有情,适合种种不同的根基而宣说了八万四
千法蕴。《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
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如是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根性、意乐的不同,佛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及密续部等无量殊
胜法门,后来以印、藏、汉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众多教派而饶益无边有
情,如雪山之水分流四方,普泽了大地。对各宗各派的如来清净教法本应普皆推崇,然
有少数人或基于凡夫情见,除自己的宗派外不承认其余宗派是正教,尤其对无上密宗多
有疑惑,甚至诽谤。为了昭明正理,故于此简略阐述涉及到密宗的有关问题。
谤法的过失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对佛法轻易评论甚至诽谤的过失。佛法是佛陀从大觉
智海中流露出来的度人方便,是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
诸佛的“法身舍利”来显示...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五毒与五智
索达吉堪布
又有些人说:“密宗将烦恼宣说为智慧,五毒宣说为五智,因此无法为显宗所接受。”
此实是未领会到烦恼即智慧的深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明确指出并非烦恼的现象,
而是它的本性是智慧。而这并不是密宗所独有的见解,显宗中也同样可找出类似的教证
。《文殊游舞经》云:“诸烦恼为菩提金刚之基。”《文殊幻化经》云:“非除轮回而
修涅槃,是缘轮回即是涅槃。”龙树菩萨在《中论》中也说轮回和涅槃无有稍许差别。
《无垢称经》云:“诸烦恼即是善逝舍利”,《六祖坛经》云:“烦恼即是菩提”。禅
宗五祖弘忍在《最上乘论》中广说了本来清净之见。无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网广释》中
引用显宗的教证说:“若食牛犬马,人肉象肉等,则成诸功德,吾等之誓言。”《摄乘
论》云:“若见诸大方便者,烦恼即成菩提支。”《华严经》中论述云:“吾与一切佛
,自性平等住,不住亦无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识,无数善逝众,彼成大能仁。”
《摩诃止观》云:“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即生于非道,通达佛道。”《无行经》
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人离贪欲,而更求菩提
,譬如天与地,贪欲即菩提。”《维摩诘所说经》云:“为...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5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
」上称为「交换神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7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8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公元一世纪时 马鸣菩萨往生,二世纪时 龙树、提婆菩萨往生,约五世纪时 无著
、世亲菩萨往生。至公元664 年唐朝高宗时,玄奘菩萨往生;约早于此十多年前,印度
戒日王往生,相对稳定的中印度政权随即开始分裂斗争,全印度相继陷入动荡战乱的纷
争时期,于是印度全境形成比戒日王时期更为四分五裂的状况,直到十三世纪时全印度
才被回教军队完成统一,结束各国割据的局面。然究其实,印度自从公元前232 年左右
,孔雀王朝阿育王死后,就已陷入各国分裂的情形了;后代之印王就算是勇猛如戒日王
一般,只能够统一掌控中印度以北的国土,也只是五天竺的国王之一而已。因此可说,
自阿育王死后,印度全境即已陷入列国分据,互相争战,政治混乱,各自为政的状况了。
从宗教上来看,无著、世亲菩萨在世时的笈多王朝,并不是以佛教为国教,而是以
婆罗门教为国教,当时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在全印度各地兴盛弘传、广建寺庙。佛教
势力并不是主导印度宗教的主流思想。至八世纪时,更出现了大规模的印度教排挤攻击
佛教的活动。换句话说,印度在四、五世纪时,传统婆罗门(印度教)思想等早已泛滥
,当时 世尊的正法,虽然号称有 玄奘菩萨等诸大菩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心与物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
“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
,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
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
,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
、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
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
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
——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1459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日本的双层屋檐是从中国传入的吗?
佛经名录
大藏经 药师经 观音经 六祖坛经 金光明经 阿弥陀经
金刚顶经 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龙树心经 苏悉地经 佛说佛名经
大方等大集经 仁王经 高王观世音经 天龙八部赞 阿含经 佛母经
伽耶山顶经 达摩心经 释迦经 大光明经 三世因果经尊胜陀罗尼经 提谓波利经 大
有经 观普贤经 华严经
理趣经 四品法门经 十二部经 中论 唯识二十论 因明入正理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 金錍论 十二门论 三十唯识论 杂阿昆昙心论 释摩诃衍论
百法明门论 四分律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首楞严经 楞严经 楞伽经 地藏本愿经
小乘经 维摩诘所说经 大宝积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广宝箧经 方广大庄严经
大方广师子吼经 大方等无想经 灌顶经 灌腊经 观无量寿经 四十二章经
大树紧那罗五所问经 菩萨善戒经 佛印三昧经 孟兰盆经 善生经 弥勒上生经
弥勒下生经 解深密经 大般涅盘经 梵网经 顶生王经 观所缘缘论
杂集论 摄大乘论 成实论 无著摄论 辨正论 大宗地玄文本论
百论 世亲摄论 文殊师利问经 阿毘达摩发智论 王法正理论 文殊悔过经
大乘玄论 大智度论 大乘五蕴论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成唯识论 大乘起信论
五教章
r****r
发帖数: 755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你说的这些都是混入后期佛法中的典型外道见,汉传佛教徒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佛
其实都是学的外道法。
http://www.mitbbs.com/bbsann2/literature.faq/Wisdom/yuanchuang/
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
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
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
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直到最后被印度教给彻底吸收了。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
土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
人 ,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所以waichi不断强调转物
,不断强调突破物质限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而以出离轮回为根本,以涅槃
为取向的原始佛法,也就是大乘污蔑的小乘佛法(小乘在印度是很粗俗的恶语,指低劣
的意思)则受...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金刚经》开示
《金刚经》开示 - 《金刚经》开示(一)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台湾,台北,2003 年9 月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
誊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
----------------------------------------------------------------------------
--------------------------------------------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5174
2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转自光明日报
王国维(1877——1927),早年治西方哲学,后转治文学,最后以古史研究终其一生。
重读他的《人间词话》,可以发现:他剔发出来的关于中国哲学的智慧,对于理解中国
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建构未来的中国哲学,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
《人间词话》关于哲学的中心观念,可一言而蔽之,曰“中观”。何谓“中观”?龙树
菩萨著有《中观论》,创立“中观学派”的智顗这样发挥《中观论》的主题:“中道第
一义谛者,遮二边故说中道。言遮二者,遮凡夫异见有边。遮二乘所见无名相空边;遮
俗谛、真谛之二边;遮世谛、第一义谛之二边;遮如此等二边。名为不二,不二之理,
目之为正。”可见,所谓中观,又称中道,就是不执着于空、有二边,但同时又承认空
、有各有其合理性的立场。其实,中观不仅是中国大乘佛学的共法,而且也是中国哲学
,包括儒家与道家看待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法。正因为如此,中国哲学各派重要
经典,如《老子》、《论语》、《庄子》、《周易》等等,都异常强调中观方法的运用
。而且,中观既有认识论的意义,更有存在论的意义。对于中国哲学来说,中观本来就
是认识论与存在论的统一。
虽然如此,但中国哲学的中观思
t*********d
发帖数: 3398
25
当徐凤年和老和尚来到湖边牧民营地,发现才扎下的毡帐就已经拔出,重新装上马车,
看来又要迁徙流亡,一路牵马缓行的龙树僧人转头对徐凤年问道:“殿下,已经是第四
次动杀机了,为何次次都不出手?”
徐凤年笑呵呵道:“老方丈既然是圣僧,自然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不都说佛
头着粪佛不忿,与我计较什么。”
老和尚深深看了一眼这个记仇的年轻人,笑道:“殿下倒是心思活络的真小人。不
过你这要杀不杀的,也不是回事,老衲还是想请殿下一口气出了心胸那股恶气,也有个
好聚好散。”
徐凤年这一次没有隐瞒,收敛起故作玩世不恭的浮躁神色,平淡道:“杀机确实是
真,杀心不敢有,怕被老方丈当成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以后回到两禅寺这座佛门圣地
,随便一口唾沫就能钉死我。我可是见识过道教大真人的心性了,一个赵黄巢,一个赵
宣素,都不是好东西,偏偏境界奇高,都说道门清静无为,真不知如何修行出来的境界
。”
老和尚轻声感慨道:“这两位龙虎山大真人啊,说到底还是都没能放下那个姓氏,
也怪不得他们岔入了一条旁门左道。就像老衲,这些年也总是经常守不住本心。不求执
着,本身执着,如何能解?老衲当上主持以后,没能想通许多事情,想来想去,实...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609
2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zt 《梦幻泡影》47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m/f?kw=%C3%CE%BB%C3%C5%DD%D3%B0%B0%C9&f[s=yqtb
感谢船兄
【第一章】—— 强势改变
【第二章】——彻底放开
【第三章】——背后捅刀子
【第四章】——我要造反
【第五章】——真相.真相
【第一章】—— 强势改变
「有这样的事?」阑瞪大眼睛,牠不是不相信谢小玉,而是这个消息实在太
让牠吃惊了,道:「这可开不得玩笑,千万不要搞错。」
此刻阑听到的,正是李太虚告诉谢小玉的那个消息。
「我特意去看了 一下,那个地方果然有问题,藏着一座翻转阵,不过我不敢
直接进去,怕打草惊蛇。」谢小玉相当肯定地回答道。
阑对谢小玉很信任,这个消息不容牠迟疑。
「我马上通知老祖。」
因为事关重大,阑没敢用一般的方法通知飞廉老祖,而是直接将牠弟弟叫来。
阑的弟弟看到谢小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傲慢无礼,变得恭敬许多,进来就
打招呼。
妖族的世界很简单,有实力就能得到尊重,以前谢小玉只是大妖,牠当然可
以不在乎.,现在谢小玉是天妖,还半步踩在天君境界上,牠哪里敢摆什么架子?
「你立刻和老祖联络,我们有重要事情需要禀...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8
2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梦幻泡影 48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m/f?kw=%C3%CE%BB%C3%C5%DD%D3%B0%B0%C9&f[s=yqtb
感谢船兄
【第一章】——讨伐军
【第二章】——讨伐军覆灭
【第三章】——乱世的开始
【第四章】——求援
【第五章】——合道大能等于肥肉
【第一章】——讨伐军
鬼族变聪明了,不再纠结于一时的胜负,也不再执着于一地的争夺,它们舍
弃迟钝缓慢的僵尸大军,只凭鬼王和鬼尊带着鬼魂大军四处攻伐,而且绝对不打
硬仗,纯粹就是騒扰,这是鬼族独有的战法。
鬼魂原本就是虚体,几千万鬼兵可以压缩成一团,由鬼王或鬼尊带着跑路,
所以每一个鬼王、鬼尊都相当于一支大军,每到一个地方,它们总是第一时间把
这些鬼兵撒出去,肆意杀戮一番,然后在妖族大军到来之前收起鬼兵,溜之大吉。
这套打带跑的战法让妖族头痛无比,才短短几个月,不只是漠北,连中土都
连连告急。
在万般无奈之下,妖族只能采用天宝州最早的办法,把人员集中起来,安置
在一些大城里。
最后,一些城变得越来越大,另外一些城则荒废了。
即便谢小玉没有提出那个计划、即便他没有改变原来的规矩,规矩也在不由
自主地改变着...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8
来自主题: Prose版 - 没有任何一个人单独存在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曾说,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仍然相信轮回中有某个小部分可能还
会有用,或甚至能对世俗问题提供究竟的解答,果真如此,你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心
灵探寻者。若是相信生命中的问题会自动解决,相信一切损坏的东西都会自动修补,相
信在轮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奋斗的,那就不可能培养出一种真诚的、完全投入的态度
来修持佛法。对佛法修持者唯一有用的见地是:痛苦没有解答,轮回无法修补。
当我们思维死亡时,就很容易持守这个见地,因为死亡是绝大部分人类最恐惧的事情。
从另一个方面而言,「生」却会引起非常不同的反应,毕竟,「生」不就是关于美好未
来的希望与允诺吗?然而,像印度学者龙树(梵Nagarjuna)这种圣者就不这么想,龙
树认为「生」与「死」同样的可怕,因为「生」意即回到轮回,佛法修行者应该恐惧它
,恰如恐惧迫在眉睫的死亡一般。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世俗的一生或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看似有正面的品质
,然而它终将失败,因为在轮回中绝对没有任何事物会真正的成功。虽然这种心态非常
难以培养,但是如果能够至少在知识的层次上去接受,它就会提供我们步入心灵之道必
要的诱因(其他的诱因包括:试图...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412
29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它太朴素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些话大有深意吗?是这样吧——当它加以解释的时候。
譬如一粒微尘,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
超弦理论全都应用上去而解释不完。是这粒微尘本身大有深意,还是
那些解释赋予它深意?这样的问题到了现代已经是不必问的了。这两
者对于人类认识不是完全等价的吗?可以这样说,“这粒微尘大有深意,
当且仅当,有了那些解释”。认识和实践——解释和方法,这才是我们
关心的。这些解释和方法是谁给出的?是佛陀吗?我看是龙树,还有
鸠摩智:)
我对Leizhou的一篇文章印象深刻,他用量子力学的语言逐字翻译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对venusfire的零星火花也印象深刻。
但我愿意把光荣归于Leizhou和venusfire,而不是佛陀。
《金刚经》是怎么解释的?“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就不是如来”。这是解释吗?《道德经》是怎么解释的?“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不是至为简单的道理吗?它是
对的,只是——它太朴素了!
H****y
发帖数: 1321
3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笑死人了:“Jesus died for you ......”
首先,我觉得耶稣并非常人,有大能异能,觉得。
然后,我觉得他应该还是有疼痛感的,可能性大。
在佛教的传说中,有大能的人很多,佛陀、慧能、
米拉、宗喀巴、龙树都是这样的人,跟神差不多。
没说他们没有疼痛感。
那耶稣,能忍这么久的疼痛,为世人,所以我佩服。
菲律宾的人,若仅仅是钉钉,然后放下来,也没啥。
泰国人在自己脸上身上穿过很多刀子钉子,表演,
很恐怖的。但是都不是死掉,是表演。我佩服他们的
表演,我不会做。
w********g
发帖数: 1168
3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老E,请你裁判一下这个对话吧:
太扯了。。。。 《瑜伽师地论》 是龙树菩萨上升dushua 天 记录弥勒菩萨 完成的
。。
你看过吗?
禅定可以 打开 神通, 比如神足通。 弥勒日巴 白日飞升。。。 是不是所有藏人都患
听环视了。。。
有机会 你可以看看穿墙术等 法术。。。
j*******7
发帖数: 6300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Wisdom
标 题: 陈铭慧:论“恒变的佛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4 14:06:45 2012, 美东)
索引:编者按:你若在华人中随便找人问,许多人都会自称是“佛教徒”。然而你会发
现,每个人对佛教的认识都不同,所下的定义也不一样。这是因为佛教从创始到今天一
直都在变。作者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印度哲学系攻读佛学博士。如今,澈悟反省,揭示佛
教之实质所在。
在印度:小乘与大乘佛教的创立
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原是贵为王子,生长在婆罗门教盛行的印度。当时社会分四个“种
姓”(奴隶、平民、贵族、祭司),极不平等。释迦目睹社会人们遭受生老病死的种种
苦难,于是出家苦修,在菩提树下悟道。他提出的第一个主张是“反种姓”,也就是后
来的“众生平等”。
由此看来,释迦原是一个心怀悲悯的哲学家,他把人生看得很透彻,发现一切痛苦的缘
起在“因果”二字,有因就有果,而因果之间必须有“缘” 才能存在。因此,解决人
生问题的方法就是把“缘”去掉。
小乘佛教的修行就是...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6
33
请GoLost同学指正下面对佛法所说的“空”的观点。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
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
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台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
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
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
不应沿用『空』字」,台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
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
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
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
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
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4
佛法也未说过世界永恒啊,四法印第一就是诸行无常。成住坏空往复循环更符合现在的
宇宙观。
龙树菩萨在中论一开始就提出了诸法缘起性空的观点,也就否定了第一因: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中论本身非常系统的论证了这个观点。
Y**u
发帖数: 5466
3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信佛教呢?还是信基督教?
在佛法, 你这是落入了边见, 把涅磐和世间分离开来。 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结论, 实
际上涅磐和世间, 根据龙树菩萨的观点, 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所以涅磐的信息量是
全部,而不是没有。
Y**u
发帖数: 5466
3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信佛教呢?还是信基督教?
不要说佛陀, 天人的阅读记忆能力都不是人类可以比的。 比如说龙树菩萨说大乘经是
龙宫里龙族听闻佛法后记录下来的, 内容之多非常人听一便就能记录下来的。 当然你
要说这都是神话故事那也不是不可以, 既然相信有天人,人和佛的区别, 那他们之间
的能力差别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g*******r
发帖数: 1414
37
因为本帖跟基督版有关,而且基于Yisu版主有基于个人主观偏好删帖的特点,就把此贴
发到不大删帖的基督版。
支持开明开放式的理智讨论。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标 题: Yisu 版主,在你到隔壁去普及“佛法”知识之前,咱们先讨论一下开明讨论
和提升智慧的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0:30:24 2015, 美东)
--------------------------------------
首先第一,从你在隔壁基督谈的
“在佛法, 你这是落入了边见, 把涅磐和世间分离开来。 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结论,
实际上涅磐和世间, 根据龙树菩萨的观点, 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原始佛法里涅槃是时间就是对立的。这才让释迦牟尼创立的原始佛教在逻辑上保证完整
。在支持不一不异之始,就留下了让对方攻陷的漏洞。
而且如你所言如果涅槃和世间不二的,那我想请你发表一下禁言删帖如何能成为走向涅
槃的积极手段。如果不是,为何要这么做?
我很赞扬卡拉玛经中佛祖的智慧,很赞叹你转卡拉玛经到隔壁去,但讽...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38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为辜恩始报恩(序7)
学佛的人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清楚的话,那么佛法就不是佛法,只以沦为婆罗门教的
“婢女”和“
伥鬼”。不幸的是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这里,经文中明明白白,大写特写,把婆罗门教的
琰魔王等迷信
的观念引申为佛法的教义。佛法沦落成为了如同天主教等末日审判,把智慧当作灵魂,出
卖给婆罗门教,
只是为了一时的群众市场,这是印度教派的悲剧,最后连原始佛法的最后一滴血流光之后
,诸如龙树、
提婆等大师的相继去世,就成了婆罗门化的佛教密教的天下了。
比“琰魔王之使”还要婆罗门化的论调,从以下经文中就可知道佛法堕落到了什么地
步,也就是佛
法最后从印度消失的主要原因。
“尔时具寿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恭敬供养彼七如来,其法云何?救脱菩萨言
:大德,若有
病人及余灾厄,欲令脱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持八戒斋,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其所有,
供佛及僧,昼
夜六时恭敬礼拜七佛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象七躯,一一像
前各置七灯。
其七灯状圆若车轮,乃至四十九夜,光明不绝。造杂彩幡四十九首,并一长幡四十九尺,
放四十九生。
如是即能离诸厄难,不为诸横恶习鬼所持。大德阿难,是为供养如来法式。若有于此七
r****n
发帖数: 825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aichi:题出者自己有见解:

现代物理学进一步佐证了这个观点。而没有证伪。相反,大乘那种反对极微的存在,倒
是基本被证伪了。量子理论,就是建立在最小不可分割单位的基础上,这个最小不可分
割单位是真正的“极微”
大乘对极微的破斥,都是有严重漏洞的,无论是龙树,还是世亲,还是后代的那些大乘
祖师,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破斥了极微的真实存在,以及生住灭的真实性。有些破斥也是
非常低级的,比如世亲完全混乱物理分割和数学分割的区别。
而大乘的理论基础实际就是建立在反对极微和生住灭的真实性上,只要极微和生住灭的
真实性是成立的,则任何一种大乘理论,无论是中观还是唯识还是如来藏,全部彻底坍
塌。
极微的存在,以及生住灭的真实性,实际是无常和苦的基础。
这是上座部的统一观点,现在的南传也坚持这种观点。
上座部坚持认为名色是究竟真实的,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并且生住灭都是真实的
,这个和大乘是完全对立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变当然是相对于变来说。
不变是绝对性的,变也是绝对性的,无论你换什么参照物,它都是不变。这个和参照物
也根本没关。
而且实际上你也根本不能换参照物,认为如果有了另外一个参照物的生起,则此参照物
也必须依赖于观察的条... 阅读全帖
k**d
发帖数: 431
40

那个龙树菩萨那么厉害,深入龙宫,八宗祖师,觉得比释迦牟尼还厉害,怎
么才是个菩萨?
四大互溶? 水火怎么互溶? 这个怎么检验?
记得有个阿罗汉能在空中肋部出水,这是真的假的?
佛在世的时候怎么那么多表现神通的? 现在怎么一个没有?
这个好像在哪里看到过,经常讲无始无名,一念无明,别人都没说过的。他也成佛了?
应该没有六祖厉害吧,六祖成佛了没有?
g**r
发帖数: 4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一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初标部类品会
此经按西域记。说有二部。上部有十三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部有四
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上中二
部。非凡夫心力能持。遂记下本流通人间。今传来此方者八十卷三十九品。以经来未尽。
故所行者为略本耳。然此经乃我卢舍那佛初成正觉。于菩提场称性所演。一时顿说。周遍
法界。故部类之多寡。第随见闻有异。今说此经之处有七。其会有九。其品有三十九。所
诠之义。统四法界。摄五周六位因果。清凉疏以信解行证四分科释全经。七处九会三十九
品者:
初会菩提场。普贤菩萨说毗卢遮那如来依正因果法门。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经。六
品者:世主妙严品 如来现相品 普贤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华藏世界品 毗卢遮那品。
二会普光明殿。文殊师利菩萨说十信等法门。自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经。六品者:如
来名号品 四圣谛品 光明觉品 菩萨问明品 净行品 贤首品。
三会忉利天宫。法慧菩萨说十住等法门。自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
m*********r
发帖数: 3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空性略说
我不是高人,但愿意和你一起探讨。
原始佛教阿含语境中的“空”,是指通过内观/四念处达到“无我”。于此果位中,行者
每一刹那都保持对生灭法的观察,而不受六识的虚假引导。
大乘说空有多种,我个人认为大概如下:
1、般若空:不仅相空,而且体空。
2、龙树的“中观”空性见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诸法无自性无主体无主宰,完
全因缘而起,是故空)亦是为假名(虽然是空但名相是有的,有,却为假),亦为中道义
(不偏离空、假,取其中道)。此思想为对原始佛教中部分修者的某些潜在消极倾向之面
向更广阔世界之超越。
3、瑜伽行派(唯识宗)空性见:众生境界中的一切万有都生自阿赖耶识,此识“体”有
;万相空。
金刚乘:有不同次第;最后的大手印、大圆满见地是“现空不二”、“明空不二”、“乐
空不二”。

in
a*******g
发帖数: 867
43
节选自《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
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
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何谓阿鞞跋致?请参阅《大智度论》释阿毗跋致品。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阿毗跋致品第五十五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以何等行、何等类、何等相貌,知是阿鞞跋致菩萨
摩诃萨?”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知凡夫地、声闻地、辟支佛地、佛地;是诸地,
如相中无二无别,亦不念,亦不分别。入是如中,闻是事,直过无疑。何以故?是如中
无一无二相故。是菩萨摩诃萨,亦不作无益语,但说利益相应语,不视他人长短。须菩
提,以是行类相貌
a*******g
发帖数: 867
44
古印度大乘佛教世亲菩萨
一、生平
世亲菩萨,又作天亲,梵名婆薮盘豆(Vasubandhu)。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
创始人之一。生于释迦牟尼佛灭后九百年顷(约公元四、五世纪之间),後於龙树菩萨约
二百年,西元五世纪初,为北印度犍陀罗国富娄沙富罗城夏普拉(即今白夏瓦)人。婆罗
门种姓,父为国师,共兄弟三人,兄名“无著”,弟名“师子觉”。兄乃菩萨根性人,
於小乘教之说一切有部出家,修定得离欲,数次以神通往兜率陀天就学於弥勒菩萨,悟
得大乘空性,故名“无著”(没有系缚、执著),并悉皆通达大乘经义,造大乘经论,
解释佛所说一切大乘教。而弟“师子觉”亦於说一切有部出家,得阿罗汉果。
天亲菩萨亦於说一切有部出家,他博学多闻,遍通坟籍;神才俊朗,无可为俦;戒
行清高,难以相匹。造《阿毘达摩俱舍论》二十卷,深受当时新日王及王母尊信,受王
及王母请留,住其都城阿红(此处“红”字改“工”字为“俞”字)?国,受其供养。
世亲菩萨于有部出家,起初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受业,由于聪慧颖悟,博闻强识
,成为一个典型的有部学人。后兼学经部理论。因《大毗婆沙论》不外传,世亲菩萨便
匿名来到迦湿毗罗学习《大毗婆沙论》,
r******4
发帖数: 178
45
龍樹,名氣很大,在印度大乘史上被譽為第二釋迦,在中國大乘史上被尊稱為八宗共祖
。然而他的身世卻很模糊,推測大約是在公元150年到公元250年間的一位傑出大乘人物。
綜合羅什所譯的「龍樹菩薩傳」和西藏布頓的「佛教史」以及「大唐西域記」卷十
,可予概略的描述如下:文龍樹,生於南印度婆羅門家,天性聰穎,博學四吠陀、術數
、天文、地理、圖緯、秘讖。迎親時,因為愛妻猝逝,深受刺激。曾與三個契友以化妝
術混入小國王宮中,淫亂宮女,恣情縱慾。後來事情敗露,三友被殺,龍樹倖得身免,
遂感「欲為苦本,眾禍之根」而出家於那爛陀,就學於沙羅訶婆羅門。爾後追隨長老羅
~FKT64;?~T74;羅跋陀羅,學習有部的教典。後來遊學東南方,在龍國得閱王宮(大乘
說是龍宮)中珍藏的「十萬頌般若」和「華嚴經」等方等經典而得大悟。從此歸心大乘
法,以「一切智者」自居,返歸俗家宏法,不重戒律,方便演說,甚至穿插黎俱吠陀的
戀歌,頗具大眾親和力。傳統佛教僧團視之為異端,稱之為破戒者,而龍樹則發揚般若
空義,抨擊當時傳統佛教的主流「說一切有部」的思想,形成更具體的教義對立;他與
徒眾更穿起不同於傳統僧服顏色的黃色衣袍,明白地彰
r******2
发帖数: 102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pattern (放手 )请进

除了色受行想识之外,也就只有涅槃了,识的作用已经足够
情绪,只是五蕴的生灭流传。
在五蕴之外,并无一个集起的心,这是一个很关键的。
你上次说的名色识,已经被我指出是错误的,只是名身,色身,和识,这些全部是五蕴。
只有大乘的论才是龙树,无著这样的所谓菩萨所造。
上座部佛教的《论》,被公认是佛陀所讲,不是后人所造。
r******2
发帖数: 102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pattern (放手 )请进

除了色受行想识之外,也就只有涅槃了,识的作用已经足够
情绪,只是五蕴的生灭流传。
在五蕴之外,并无一个集起的心,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五蕴的生灭流转可以解释任何心灵现象,根本不需要一个蕴外的心,那也和缘起法冲突。
你上次说的名色识,已经被我指出是错误的,只是名身,色身,和识,这些全部是五蕴。
只有大乘的论才是龙树,无著这样的所谓菩萨所造。
上座部佛教的《论》,被公认是佛陀所讲,不是后人所造。
如果你认为你自己的理解,可以超越阿毗达摩,超越目前几乎所有的上座部佛教的修行人,你认为他们都错了,那么你可以坚持,但我不得不说,正是这些超越经论的新奇说法以及对经典的误读才是后期大乘产生的原因之一。
t********e
发帖数: 48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宝积经序, 大唐太上皇制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
不生不灭,拯沉沦于沙劫,救焚灼于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于
宇宙,其小则隐于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汉日载
其通晖,周星彰其降诞。鹫头峰下,演金口之微言;鸡足山中,舒玉毫之瑞色。干戈不
用,梵志摧锋;甲胄无施,波旬溃旅。辟圆明之净域,启方便之禅门。慧晷耀于昏衢,
慈云清于朽宅。无得而称者,其惟正觉乎!然则教自西方,法流东夏,马鸣、龙树肇阐
琼编,罗什、道安承宣宝偈。关中道俗,虽传贝叶之文;江左黎元,未极莲华之旨。又
以元魏迷于释典,宇文扇于魔风。开皇之初,暂为修建。大业之末,遽即分崩。我大唐
之有天下也,睿圣重光,文思御历;吞沙静[薛/女],练石称神;巢燧执鞭,羲农拥彗
;悬法王之镜,转梵帝之轮;被正朔于蟠桃,混车书于细柳。
三藏沙门菩提流志者,南天竺国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也。年十有二,外道出家
,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佉等论,并历数咒术,及阴阳等。年踰耳顺,遽乃心归,知外
法之乖违,悟释教之深妙。隐居名岳,积习头陀,初就耶舍瞿沙三藏学经论,其后遍游
五天竺国。
o*****s
发帖数: 193
49
佛教共有多少宗派

圣严法师著述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因为,佛法虽只有一味,由于接受者的程度──根性的
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
释了。佛经中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指的这一层意思,站在
佛的立场看佛法,法法可通涅槃城,站在佛弟子的立场,那就各有各的专长的法门了,
比如最有名的十三位弟子,他们各有一种第一的特殊的性格,也各有他们的伴侣(杂阿
含一六.四四七)。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征兆。
佛陀涅槃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印度境内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个部派之多,他
们往往仅是为了一个很小的问题的争执,动辄就结成一团,分成一派。
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统一教化的依准力量之际,马鸣龙树的般若空的
大乘佛教,便在印度境内应运而兴。
到了佛陀涅槃后约一千年之间,由于无著世亲以至清辨护法的唯识有的思想抬头,
印度的大乘佛教,也就分成了空有二宗;稍后一些,由密宗的兴起,又将大乘佛教分为
显密二教,把空有二宗,归入显教一类。
这是印度佛教的大致情形。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没有宗派的门户之见,后来由于翻译事业
z********y
发帖数: 10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哈西尊者说无常

在只发生一种的情况。
我不认为,这三者绝对是同时发生的。无常较浅,无我较难。领悟也分为理入和行入,
我想你指得是行入。我看的大乘的书,对苦的描述不太多。
这些是无我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些只是人无我。无我包括,人无我和法无我两方面
。人无我易见,法无我难立。(相对而言)
我理解的证无我次序是,先见人无我,再通万法,最后立法无我。
坛经里讲定和观很少。坛经里有一部分论真常和无常的,和龙树菩萨的中论结合起来看
,很有意思。
有个问题问一下,坛经里提到了六祖的传承,从迦叶到惠能共33代,小乘有没有类似的
传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