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古音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c
发帖数: 16
1
所谓“吴国”,是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国对吴国的称呼。事实上,吴国自己从来不把自己
叫做“吴国”。从出土文物来看,吴国一贯自称“邛吴”。 “邛”是发语词,是当时
越族人(吴国是越族)语言的一个特有现象,在特定名字前加一个发音向亮的字来表强
调。 “吴”字的古音读ngo,是属于发音不清的字,前面加一个“邛”字,“邛”字古
音读“gong”,这样读起来就很明确。 “邛吴”后来又写作“句吴”。
同理,越国自己也从来不把自己叫做“越国”。越国一贯自称“于越”。 “于”也只
是一个发语词。至今吴,越各地还有很多地名保留有越族语言传统。比如“苏州”,古
名“姑苏”,很多人不明白,“姑”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中原汉文来看,当然不可能理
解,“姑”同“句”,“于”等一样,都是发语字。其他例子还有“余姚”,包括越王
名字“勾践”, “勾”即是“句”,同样是发语字。 “勾践”之后还有一个争霸中原
的越王,“无强”,“无”也是发语字。
吴越两字,古音读作“ngo”, “e'at”。日本早期,于中国之交流,主要是于六朝交
流,六朝官方语言均为吴越语,故日本吴音保留吴越古音较多。日本吴音中,吴越两字
,读作“go”, “...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
《百家姓》收录了504个姓氏,那么,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
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就已经收入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得的姓氏总数是2587个。
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汇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著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多达7720个。
但这绝对不是最终的数字。根据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
何况,现代中国人使用的汉字姓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调查发现,尤其是那些还保持着汉唐古音的交通闭塞地区,以及一些语言文字沟通不便的兄弟民族地区,肯定还有很多姓氏埋没在民间,比如“死”、“毒”、“蹦”就都是姓。
常见的中华姓氏大多是一个字的,复姓基本是两个字的,《百家姓》记载就是如此。那么,还有没有更长的姓氏呢?有的是,最长的竟然是9个字!《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揭露台湾国立彰化大学教授胡瀚平长期抄袭剽窃我的易学研究论著
揭露台湾国立彰化大学教授胡瀚平长期抄袭剽窃我的易学研究论著
刘 正
国立彰化大学校长郭艳光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长李清和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长陈明飞教授([email protected]/* */)
国文学系系主任、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年双教授([email protected]/* */)
您好!
本人是大陆前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日本国大阪市立大学文
学博士、日本国京都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旅居美国,为美国汉纳国际作家协会副会长。
今日在网络上和刊物上惊讶地发现贵大学国文学系暨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胡瀚平长期抄
袭我的论著,贵所胡瀚平的《易学在西方》一文不加任何说明地全文百分之七十以上全
文抄袭剽窃我的论著。在此,我将贵所胡瀚平的《易学在西方》一文(《国文学志》第
二卷,页89-103,1998年6月。)全文附上,并附上我的《中国易学预测学》(1991年
,大陆红旗出版社初版)中的中...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4
呵呵
客家人的起源尚有争议,甚至有学者发现客家人与日韩人有类似基因型和语源。
我文中说的主要是客家话的起源。以梅县话为代表。
家族传说不完全可信。
就像山西的洪洞县大槐树一说,还有四川的湖北麻城一说,都代表了一种文化认同,
却不能当作起源的最有力证据。
一般认为客家人有四批:
1。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南迁的中原汉人(颖川堂,东海堂等)
2。唐末黄巢之乱从长江流域南迁的汉人(迁往赣南、粤东,和闽西;
不少以宁化为据点向外迁徙,所以greenolive说宁化是客家人源头,其实是局部现象。)
3。南宋至明代,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汉人。(客家人的称呼也是这时候形成的。)
4。清代(主要迁往四川、台湾、海南等地)
四川的客家人几乎都是湖广添川时过去的,口音是粤东四县腔。
现在成都市洛带镇开辟了客家民俗旅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四川客家话。

究竟
到了
d*****u
发帖数: 17243
5
呵呵
客家人的起源尚有争议,甚至有学者发现客家人与日韩人有类似基因型和语源。
我文中说的主要是客家话的起源。以梅县话为代表。
家族传说不完全可信。
就像山西的洪洞县大槐树一说,还有四川的湖北麻城一说,都代表了一种文化认同,
却不能当作起源的最有力证据。
一般认为客家人有四批:
1。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南迁的中原汉人(颖川堂,东海堂等)
2。唐末黄巢之乱从长江流域南迁的汉人(迁往赣南、粤东,和闽西;
不少以宁化为据点向外迁徙,所以greenolive说宁化是客家人源头,其实是局部现象。)
3。南宋至明代,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汉人。(客家人的称呼也是这时候形成的。)
4。清代(主要迁往四川、台湾、海南等地)
四川的客家人几乎都是湖广添川时过去的,口音是粤东四县腔。
现在成都市洛带镇开辟了客家民俗旅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四川客家话。

究竟
到了
w******i
发帖数: 131
6

。)
m******r
发帖数: 4351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蒲将军是何许人也?
司马迁项羽本纪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做蒲将军。跟着黥布一起跟随项羽作了几件大事,巨
鹿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都有它。问题是后来蒲将军就没了,没有由来,也没有结局,
诚可怪也。
几种说法:
1 蒲将军就是黥布本人,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
2 蒲将军是黥布的老丈人番君吴芮,番与蒲古音相同。理由:按蒲将军的作战经历、战
功与英布相近,亦应被封为王。
3 蒲将军另有其人。这是后来人纠正1的说法。据说蒲在古代是一个挺常见的姓。理由
:黥布起于江湖之间,也就是梁山泊那样的盗贼,不是蒲
T****r
发帖数: 22092
8
我记得吧,以前学诗歌,说这些读音呢,古今有些比较大的相差,
比如白,
而白,据称古音常常读成bo2,
所谓青黄赤白(bo2)黑(he4),又说青天白(bo2)日,响晴白(bo2)日,白(
bo2)日依山尽什么的。
那我想知道,是不是李白这个名字在当时应该是读成李白(bo2)啊?
那就有意思了,李白(伯)字太白(伯)……
w********9
发帖数: 8613
9
古音更接近粤语音和闽南语音,而非普通话。
lei boai
有点像普通话里的“来”音。古时李和老二字同音。老子就是李子。李伯阳的前二字读起来和李白应该是
一样的。李白的名应该同受到“太白”和“老子”的双重影响。“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w********9
发帖数: 8613
10
官方语音在历代发生了不少变化,当今在全国范围内,文读和白读是一团糟。
历史上的文读和今日的文读会有很大不同。今日不同地方的文读或白读也有很大的不同。
语言上的北方(包括西南很大的地区和部分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地方)的语音,由于人口
震荡更大,或地势相对平坦,不可能像南方一样有那么多地保留了古音的活化石(地方
语言)。
一般认为:闽南保留了不少唐音作为文读音。粤语保留的宋音更多。原来的大本营在广
东附近的客家话更接近唐音。
唐韵经典不存,隋的韵音资料不全,宋的韵音更广。这就造成了对唐音推断的一定困难
。虽然如此,基本上应该是可以在南方方言里找到。
h*******r
发帖数: 1083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各方言存古程度大致评析
搭车问个问题:是不是语音的发展,就是把古音不通的字合流?那么是不是越演化,语
音系统越简单呢?难道还会语音分化么?
p****e
发帖数: 350
12
唐宋音的韵书存世吗?
历代汉朝代音韵有典籍如下:
[编辑本段]
隋代
《切韵》系韵书 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
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
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见《切韵》音)。
[编辑本段]
唐代
《唐韵》 这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勉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因为它定名为《唐韵》,曾献给朝廷,所以虽是私人著述,却带有官书性
质,比起较它早出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还更著名。
[编辑本段]
宋代
《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等
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
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
、《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广韵》共5卷,计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
去声60韵,入声34韵。每一个声调中的每一个韵部和其他声调中相应的韵部,有一定的
搭配关系。入声韵只和有
a***n
发帖数: 3633
13
daigaku啊,我听说有种说法,说秦灭亡时有只部队留在了闽南,
所以现在广东的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音。这种说法是不是讹传?
s*****e
发帖数: 1090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将进酒》中古拟音和闽南语
应该是这道理。越封闭,就越能把古音保留下来。客家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个人感受,粤语还是受了很多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来到美国后隔远了听越南人讲话
,感觉他们在讲
粤语,走进了却是什么也听不懂:)
d********g
发帖数: 745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论上古汉语
中古音的视频找不到,能不能贴一下?
d*****u
发帖数: 17243
16
是的
汉语作为一种孤立语,拼音文字必须考虑到减少同音字
也就是说,在纯粹表音之外要有附加成分
途径无非是两个,一是附加表意成分,这个可能违背了拼音方案的初衷
另外一个就是搞综合音系、历史传承
这样让拼写规则变得复杂一些,需要一些记忆,但好处是兼顾历史
其实法语不就是这样吗?当然没有汉语那么复杂
藏语比较极端,是直接记录古代读音
这个我虽然觉得不太好,
但是也从侧面表明这种基于古音的表音系统是可以推行的
上世纪后半叶我国的整个意识形态是简单主义盛行,加上国民素质偏低
所以也就必然是造成文字方案的“速成”
很多值得讨论的东西甚至没有机会摆上桌面就彻底死菜了
h***i
发帖数: 8903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侃侃阀谈,置之河之干
彼中古音
向不素餐
a*****a
发帖数: 112
18
再和你这种不学无术的人耗下去也是浪费时间。告诉你类似的例子其实多得很。辟如“
捨”就是从“舍”分化出来的。你还有什么可以狡辩?
作为结束,最后给你致命一击吧。你妄言什么“樂”和“兑/说/曰”(上古根本无“悦
”字)上古发音相近,纯属胡说八道。按照王力的上古音系统,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韵
部,既不同声,也不同韵,有任何可能发音相近吗?如果你不认同王力的系统,那你的
根据又是什么?与其继续在这里现眼,不如回去埋头读二十年书吧。
d*****g
发帖数: 1616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古漢語語音教程(YouTube)
http://www.post-concrete.com/blog/?p=899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NzI0NTY0.html
中古漢語線上教材!
談中國古音韻的書太多,但聽不到音,怎麼寫都是白搭。北京的專家、好老師
polyhedron 製作的一系列中古漢語語音教程 video 短片,不可思議地強。
看這教程,並不只是為了滿足對古代中國人發音實体情況的好奇,更可以了解自己的母
語方言、他人的方言發音的背後原理,與當下中國國語的關連,甚至日本語中的漢字發
音是怎麼形成的。
漢人都應該上的基礎課。And it’s fun!!
g****g
发帖数: 85
20
日本韩国越南以及我国东南各方言的汉字读音
均鲜有儿化音,而且大规模保持入声
这些由于各个语系不同时间的引入
所以保持了汉音各个时代的正音
元曲中的儿化音摆明就是蒙古音
上古时代的作品,春秋的那些作品,汉唐的那些作品,哪有儿化音?
a******7
发帖数: 7936
21
朝鲜语里的朝鲜语固有词、黏着词这些属于阿尔泰语系吧,朝鲜语里还有大量的(50%
)汉字词,这些很多保留了古音
a****t
发帖数: 7049
22
同理,我相信古时写诗的也没那么傻,虽然谈不上复节奏,但是许多地方用入声应该是
用心的。
《蜀道难》闽南话朗诵。这种东西用音节一样长的普通话来朗诵简直就是催眠,根本不
行。再怎么激昂也没用,没顿挫还是会睡着。(其实学校里读过古诗的人都有这体会。)
另,第一句,普通话居然是yi xu xi,哈哈哈,笑死人了!本版二宝觉得这么弱智的象
声会是古音么?
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
b********7
发帖数: 12906
23
你确定你的"HAN"和"FAN"是古音吗?
d*****u
发帖数: 17243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语言没有优劣,广东话不比北方话优等,普通话也不比方言优等
支持推广普通话,但不应该在政策上打压方言
这就行了
b********7
发帖数: 12906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语言只是交流工具. 没有先天优劣. 只有好学不好学. 显而易见普通话的推广是因为它
好学(跟很多方言比, 包括粤语). 所以为了达到语言本身的目的, 普通话比粤语有优势
, 政策上应该支持普通话.
d*****u
发帖数: 17243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如果只是“好学”,那为什么不推广四川话呢?
四川话的音比普通话少,而且讲四川话的人有一亿多,算上云贵鄂等有两亿
所以显然不是好学那么简单
A*******s
发帖数: 394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没错啊,我支持推普。但推普又不意味着非得政策上压制方言。学好两三种语言本来就
不是什么难事。
s*****e
发帖数: 1090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本来就是这样的。
推广普通话很好啊,我老婆说云贵方言,我一下就听懂了,哈哈。
d*****u
发帖数: 17243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过去操西南官话的人走遍全国都不改口的
在推广普通话之前,其实西南官话比北京话的交流功能更强
因为它跟南音和北音都切合比较好,是一种公约数方言
当然现在交流功能就大大不如普通话了
p*****i
发帖数: 201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公共场合应该讲英语
p*****i
发帖数: 2019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胡人,滚出汉土!
p*****i
发帖数: 2019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胡人,滚出汉土!
b********7
发帖数: 12906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呵呵..原来是长尾巴的蛮夷.
p*****i
发帖数: 201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胡轮窃国
中华胡民共和国是你的母国
h***i
发帖数: 89031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赫赫
还说不悲愤
i**c
发帖数: 14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FT了. 还在讨论古音.
O2a回你的东南亚老家吧
x******a
发帖数: 6336
37
帝制期都过去了
现在都三皇五帝年代了
a****t
发帖数: 7049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用普通话读诗歌简直就是催眠
说到诗歌里的节奏感,复杂的节奏需要长短音节配合,或者节奏之间错位。我相信古时
写诗的也不会比今天的黑人说唱家还不如,诗写多了自然也不会再觉得“对齐”是什么
“建筑美”,反而会觉得乏味。原因很简单,都对齐的诗歌根本不能朗诵,要睡着的!
古诗虽谈不上有复节奏,但是许多地方用入声应该是用心的。这种东西用音节一样长的
普通话来朗诵简直就是催眠,根本不行。再激昂也没用,没顿挫就会睡着,相信学校里
读过古诗的人都有这体会。
下面贴一个用闽南话朗诵的《蜀道难》。这首的原貌应该和视频里一样有节奏感的。
另,注意里面的第一句,普通话标音居然是yi xu xi,哈哈哈,笑死人了!本版二宝真
觉得这么弱智的象声是古音么?
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
e****e
发帖数: 975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全国都要改回古地名?
英文那个就是“北京”,古音而已,不如改成阉京
x*******n
发帖数: 969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妲己为什么被称作九尾狐
看来是土耳其,也就是突厥话里狐狸的音转
tilki(http://translate.google.com/#en|tr|fox
如果熟悉中古音训诂的,应该熟悉妲己的普通话da ji,应训为tal ki。
照此,史记里的上古的简狄、飞来、恶虎都应做印欧语系的训诂处理,而不是姓简名狄
S*******C
发帖数: 7325
41
☆─────────────────────────────────────☆
aptget (apt) 于 (Thu Jul 29 18:03:28 2010, 美东) 提到:
李白写的诗,当时用的中古音韵,通过语言学家的拟音,也可以按原貌念出来。
中古拟音:
比较一下闽南语版本:
普通话的在这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gr9I9ZffY
不懂为什么会这样的北方人,去复习一下我的那张表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467997_0.html
☆─────────────────────────────────────☆
savylee ( New Life) 于 (Fri Jul 30 06:36:21 2010, 美东) 提到:
晕,不知道这个中古音韵有多准。我乍一听还以为在用我老家的话在读。太像了,估计
读音相同,相
近的没有9成也有8成。
我用粤语读了一遍,相差还是蛮大的。感觉粤语比较脆,我老家话读起来比较沉稳。
因为崖山,伶仃洋就在我家边上,我现在非常怀疑我老家...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794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教中文,用粵語(上)
辨別人與其他動物的其中一個標準,是語言能力。發出聲音,產生意義,而意義的單位
,即是語素
(phoneme),可以自由組合,變成詞與句。語素有元音、輔音和滑音三種。原則上,
語音和意義的
配搭是任意的,但經歷悠長的文學創作之後,也有約定的對應關係。例如英文的輕重音
與中文的平仄
聲,各有其感情對應。做詩文、作演講、寫通告,要打動人心,音韻節奏,不可不通也。
中文的文言創作,語音以隋唐的中原音或北宋的中州音為本,輔以當時的方言鄉音,故
此,繼承自明
清北方官話的普通話,丟失了音韻,特別是入聲和合口音,頗不利於文學之傳承。文學
一旦失陷,則
品味教育與言辭修養,無從說起矣。
北方人無可奈何,只能接受語音殘缺的現實,嶺南人有來自秦漢隋唐的粵語,就不要屈
就北方官話,
自我作賤,用普通話教中文了。普通話是中國交流語,是必須學的,然而普通話語音簡
單,極容易
學,是毋須改換中文堂的授課語言來學普通話的。真的要加強鍛煉普通話,可以闢出一
兩個術科來做
教學語言,中文堂則須堅持粵語教學。這是語言科學的通則,也是文化傳承的宏願。粵
語區用普通話
教中文,是以俗變雅,用夷變夏,違背孔門之教。
普通話讀舊...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蒲将军是何许人也?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39:15 2006) 提到:
司马迁项羽本纪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做蒲将军。跟着黥布一起跟随项羽作了几件大事,巨
鹿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都有它。问题是后来蒲将军就没了,没有由来,也没有结局,
诚可怪也。
几种说法:
1 蒲将军就是黥布本人,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
2 蒲将军是黥布的老丈人番君吴芮,番与蒲古音相同。理由:按蒲将军的作战经历、战
功与英布相近,亦应被封为王。
3 蒲将军另有其人。这是后来人纠正1的说法。据说蒲在古代是一个挺常见的姓。理由
:黥布起于江湖之间,也就是梁山泊那样的盗贼,不是蒲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58:57 2006) 提到:
我觉得1多半不对。
史记黥布列传里面说:“怀王使...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
注意这个"皆"字,司马迁的年代距离那时候不算太久,不会这么轻易搞错吧
还有为什么叫...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蒲将军是何许人也?
蒲将军就应该姓蒲名将军吧
俺以前好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韩王信跟韩信是一个人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39:15 2006) 提到:
司马迁项羽本纪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做蒲将军。跟着黥布一起跟随项羽作了几件大事,巨
鹿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都有它。问题是后来蒲将军就没了,没有由来,也没有结局,
诚可怪也。
几种说法:
1 蒲将军就是黥布本人,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
2 蒲将军是黥布的老丈人番君吴芮,番与蒲古音相同。理由:按蒲将军的作战经历、战
功与英布相近,亦应被封为王。
3 蒲将军另有其人。这是后来人纠正1的说法。据说蒲在古代是一个挺常见的姓。理由
:黥布起于江湖之间,也就是梁山泊那样的盗贼,不是蒲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Fri Oct 6 00:58:57 2006) 提到:
我觉得1多半不对。
史记黥布列传里面说:“怀王使...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
注意这...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影视剧中的古兵器
希望能严谨到用古音发音,用古代汉语口语对话
按照春秋时代的美人标准选用女演员
hia hia hia hia
v***a
发帖数: 452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说音调平仄问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vhida (把剑罗汉),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也说说音调平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6 06:03:52 2011, 美东)
民国初年审定国音,邀举国通小学音韵学的学者参与。小组内大多是江浙人,闽粤亦有
之。根本不是根据某种方言来审,而是逐字审定,结果审定出的国音还是和各北方方言
接近。
另,岭南云贵地方,在明中期始有改土归流,清朝时才建立有效统治,教化乃行。说粤
语保留古音,康有为都不这么说。闽中除福州建州外,大体说来,在宋朝开化。说是古
音古韵,实在是想当然了。
现在文科研究是看funding,宋代GDP尚且能算,其他研究可想而知
w***u
发帖数: 17713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普通话”竟是粤语
粤语含有比较多的中古残余,这是事实。
但粤语最引以为傲的证明自己中古残余多的特点----完整的入声,恰好和上古音一个特
点有冲突,那时还没进化出声调来,起码没有严格的调,这个我们当代汉语的最显著特
点。而且现代粤语还是少了浊声。
就说平水韵中原音韵吧,你们谁说的话一东二冬分得清?
t******o
发帖数: 2792
48
我就是说古字的意思是可以发散的,就是又有厚实,又有重叠的意思,不重就是不重叠,有什么问题?
如果把重单解释为层,三层帐幕好解释,"不层"呢?不一样很别扭?
我觉得你要想证明我在洗地,至少应该说明王丧礼的三重帐幕不可能对应“王天下有三重焉”才对。
无去声说清楚是古音。柱用切可没说清楚,段是清人。他有可能知道这个字后来变成去声却不知道千年前是不是也一定是柱用切
所以这个字是不是白字很难说了,而且普通话没有读平声的zhong,
所以即便是zhong2,那“虫”对了音调,“众”对了声母,你也不能说后者就一定对,韩是作者,读什么可以自己决定。
J*******l
发帖数: 133
49
奉Mandarin為「國語」是對漢文化的嚴重侮辱。Mandarin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
Mandarin的由來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
?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
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
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
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
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
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裏之內的漢人
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裏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
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
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
的...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50
很奇怪的是,男性生殖器的说法一直在变,各地很不同,而女性生殖器的说法,却深深
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之中。
这个男性生殖器,在造字的时候,就写做祖先的祖的右边,发挥下想象力啊,那两横可
是人字那么画的,头是圆的,毫发毕现啊,对不对?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我们祖先
的祖崇拜,祭祀这个且(不读并且啊,和沮丧,具体同音),就是生殖崇拜,就是拜阳
具,不要害羞,说明我们古来是真正的人。
这个女性生殖器的发音,从古至今顽强地保留在大部分汉语地区,很神奇吧。匕,比,
必,是也,再发挥下你们的想像力,怎么写的来着?两瓣对开的东西嘛,比翼双飞啊,
比目鱼啊,就这个匕了。至于牝嘛,长了匕的牛,对不对啊?(说明一下啊,牝的发音
中古音还是並和脂的声韵母合成的啊,不似后世俗人音变越变越远离低级趣味).后世造
字屁也取此意,第一小说金瓶梅选字(毛必)就很不错,那个二等小说红楼梦取字屄,
就很没有文字功底,形声皆无,没文化啊没文化,和现在网络上流行写逼字一样没文化。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史版聊这个东西要有学术深度嘛,对不对?我牺牲我的高级趣味
的名声,恐怕以后再没有女ID给我写仰慕信了,虽然以前也没有。科普到这里,有...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