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 发帖数: 8613 | 1 相对北方话,南方话的共同特点是嘴形比较小、很多韵音更温和,没有北方话硬朗。
秦统一文字以后,秦汉的书面文字和口头发音逐渐脱离。到了唐代,字体都已经完全定
型。经过分裂后的大量人口迁移、比较稳定的再次大统一、科举制度建立后,隋唐的文
字和发音应该又开始迅速靠拢,汉字数量继续扩大。数以万的唐宋的诗词体现了韵音的
重要。隋朝开始归总韵音。宋韵比唐韵多些。宋朝开始才有了官方的韵书。到了元代,
入声在韵书中被去掉。明朝开始把入声重归官方韵书。到了清朝,入声又被去掉。因此
,满蒙统治对汉语发音造成了很大的改变。儿化音和卷舌音被大量引入或者普遍使用,
其实那是没有必要的。按理,唐宋韵音应该是北方各地“正宗”古汉语发音的折中归纳
。官方的宋韵记录应该比非官方的唐韵记录更完整、更发展、更折中。在那一大段历史
里,越靠现代,汉字数目越多。
客家人口的向南迁移不比福建人的北方祖先晚,但是客家人的大量迁移远时间拉得更长
久,包括宋末。闽南语里古音平均最老(虽然字数应该最少),粤语其次,而更好稳定
的客家话保留的真正古语音的字最多,历史跨度最长。 |
|
S*******s 发帖数: 13043 | 2 你们孩子发团音(jqx)有困难吗?最近发现我儿子经常把团音发成尖音,倒是挺合古音
的。 |
|
w****e 发帖数: 228 | 3 收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啥时候回到万点以下。回来是一定的。
噢年古音【 在 kap (靠谱) 的大作中提到: 】 |
|
f*******k 发帖数: 2187 | 4 粤语是一种不完善的语言,之所以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东东,是因为他不完善,必须借
用外来语。在本质上就像现在的香港话包含了很多英语应用一样。
就像好像要是现在英语灭亡了,过了几千年后,有人发现香港话里有英语因素,这不代
表那时候香港话多美接近英语。现在粤语保留一些古音,也不代表粤语多么接近古汉语。
但是有很多语素是有音无字的
这样口语没有固定的方式书写 |
|
q****3 发帖数: 2223 | 5 专家称粤语非广东人古语 原是古代夏朝官方语言
2009-01-30 05:29:04 来源: 中新网(北京) 网友评论 577 条 点击查看
核心提示:近日,周云先生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称广东话不是原始土著居民原来的
语言,而是原来黄河流域夏朝的古老语言。
中新网1月30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刊发周云先生的文章,称“粤语不是粤人古语,而是
中原夏语”。文章摘录如下:
广东人喜欢看粤剧,首先就要知道粤剧的特点,就是以广东话作为声腔进行演出的。粤
剧的源头在于外江戏,这不是广东本来自己土生土长的戏剧。
更重要的是,广东话也不是原始土著居民原来的语言,而是原来黄河流域夏朝的古老语
言。到了今天,黄河流域已经不再流行这种语言了,已经成为失传的语言。反而广东保
留了这种古老的语言,广东话成为中国汉语的活化石。
汉语是汉人的语言,粤语却不是粤人的语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然而事实如此。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
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并以广州话... 阅读全帖 |
|
g*******4 发帖数: 70 | 6 從古文及辭典各種文獻發掘,及以音聲學作推斷及倒推
周朝的上古音同用此法 |
|
g*******4 发帖数: 70 | 7 從古文及辭典各種文獻發掘,及以音聲學作推斷及倒推
周朝的上古音同用此法 |
|
r*******u 发帖数: 8732 | 8 千古唐音听粤讴(转)
广东旧时称南越,之前是南蛮之地,“南越人”是当时的土著居民。到秦汉特别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因战乱频繁,中原许多人南下避乱,带来了中原的文化与语言。而语言这个
东西,是会随社会与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岭南因五岭与中原阻隔,交通不便,与外地
交流较少,自身变化也不大,所以岭南这片从前的南荒之地倒能够保存一些中原过去的
文化习俗。岭南语言也是如此,与中原主流相比,总是滞后若干个朝代。早在唐代的时
候,这个特点就已显露出来了。唐朝诗人张籍的《元嘉行》有这一句话:“北人避胡多
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岭南一直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很多北方同胞对我们广东话这种“鸟语”很不
以为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千年前他们身处盛唐的祖先,说话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
相去甚远,倒是比较接近于我们的粤语,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粤语是保留唐音最多的方
言,正所谓“千古唐音听粤讴”。千多年来,中原的语音变化得很厉害,古代丰富多彩
的音调被裁减得剩下四个,而末尾带m的韵部连同所有的入声韵部更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粤语这种语言的活化石依然保留有九个声调,自然比只有四个声调的普通话易于组成
更具变化的... 阅读全帖 |
|
a******7 发帖数: 7936 | 9 哈哈
hag是因为汉语古音里学是个入声字!凡是入声字的古汉字在汉语里都加了辅音的收尾!
日语更甚!
比如“北”这个字,现代汉语是bei3,现在南京方言里保留了入声念bek,那个k其实是
个急剧的收音,保留口形而不发声,韩语里是buk,日语里是huk
比如”国“这个字,现代汉语是guo2,南京话是guek,韩语是kook,日语更甚是kuko,
把收音都发出来了
不是入声字的汉字就没有收音了,河he2,南京话huo2,韩语ha,日语ka,就没有子音啦 |
|
a******7 发帖数: 7936 | 10 哈哈
hag是因为汉语古音里学是个入声字!凡是入声字的古汉字在汉语里都加了辅音的收尾!
日语更甚!
比如“北”这个字,现代汉语是bei3,现在南京方言里保留了入声念bek,那个k其实是
个急剧的收音,保留口形而不发声,韩语里是buk,日语里是huk
比如”国“这个字,现代汉语是guo2,南京话是guek,韩语是kook,日语更甚是kuko,
把收音都发出来了
不是入声字的汉字就没有收音了,河he2,南京话huo2,韩语ha,日语ka,就没有子音啦 |
|
m****a 发帖数: 2216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nthroL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daigaku 所发表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看到
这熟悉的歌词,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译自鲜卑语,
但其中的“敕勒”与“穹庐”二词却保留了音译,使我怀疑这首歌原本并非是鲜卑民歌;
又因“穹庐”为匈奴语词(《史记。匈奴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云:“穹庐,旃帐”
。)故我以为“敕勒”也是匈奴语词,《敕勒歌》应为匈奴民歌。其证有五:
一、从地域上看。敕勒川位于阴山下,而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曾为匈奴的势力范
围,因此敕勒川当为匈奴地名。《汉书。匈奴传》明言:“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
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这与《敕勒歌》所描
述的地理风光一致。
二、从语音上看。敕勒与撑犁古音相通。敕与撑同属透纽,勒与犁同属来纽,而撑犁为匈
奴语“天”义(《汉书。匈奴传》言:“匈奴谓天为‘撑犁’。”)另外,《史记。匈奴
列传》索隐曰:“祁连一名天山”。实际上,祁连也是撑犁的音转。
三、从民歌风格上看。匈奴民歌有擅长 |
|
p*****n 发帖数: 1415 | 12 很可能”狮子”这个词因随佛经中的翻译而来。
佛教在东汉正式传入中国,在西汉的文献中没有”狮子”这个词。
古文中都是单辞称呼虎、豹、犀、象等,为何古文用”狻猊”两个字称呼狮子呢?
而东汉前没有狮子的雕塑、玉器、青铜、画像。
再者,中国有虎的化石,但没有狮子的化石出现过。
因此推断中国古代有野生狮子的可能性,其证据很薄弱。
中国古代应该没有野生狮子。
汉初尔雅用”狻猊”这个词称呼狮子。
称狻猊/狻麑 (古音”酸己” swn-ngieg) 是古印度suangi 的对音。
而“狮子”是吐火罗语sisak的对音。
应该是西汉狮子从印度传到中国,所以中国以印度古语,称狮子为”狻猊”。
东汉,狮子又从西域传到中国,所以又用西域语称狮子为”狮子”。
以后,就固定以”狮子”来称呼狮子了。
后汉书章帝本纪记载,班超击莎车,月氏国献扶拔、师子。
但为何就此固定下来,以”狮子”来称呼狮子呢?
可能和佛经的流传有关,佛经翻译称呼狮子为”师子”。
狮子的造型何时开始变化呢?
从东汉杨君墓石狮就开始变成简单造型。
而写实的狮子图都是宫廷画师画的,民间都是简单的变形狮子图。
这很可能是民间看过狮子的人很少,而宫廷画都... 阅读全帖 |
|
h******c 发帖数: 330 | 13 那是因为闽南语保留了唐代的古音
(日语也是)
所以有音读也有训读 |
|
h******c 发帖数: 330 | 14 那是因为闽南语保留了唐代的古音
(日语也是)
所以有音读也有训读 |
|
发帖数: 1 | 15 揭露臺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胡瀚平長期抄襲剽竊我的易學研究論著
劉 正
臺灣教育部領導 暨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長郭豔光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長李清和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長陳明飛教授([email protected]/* */)
國文學系系主任、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王年雙教授([email protected]/* */)
您好!
本人是大陸前 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日本國大阪市立大學文
學博士、日本國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現旅居美國,為美國漢納國際作家協會副會長。
今日在網路上和刊物上驚訝地發現貴大學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胡瀚平長期抄
襲我的論著,貴所胡瀚平的《易學在西方》一文不加任何說明地全文百分之七十以上全
文抄襲剽竊我的論著。在此,我將貴所胡瀚平的《易學在西方》一文(《國文學志》第
二卷,頁89-103,1998年6月。)全文附上,並附上我的《中國易學預測學》(1991年
,大陸紅旗出版社初版)中的中篇第四章《西方易學史》的145...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7166 | 16 显然已经变杂了。
不过我见过有人用考据出来的古音朗诵唐诗宋词,那真是一个字都听不懂。 |
|
G**U 发帖数: 5492 | 17 明明有上千年的历史古音也保留的很多,为什么五胡乱华的北人称你们为南蛮呢! |
|
G**U 发帖数: 5492 | 18 杭州好像不讲吴语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
福建,使
用人口约八千万。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
上最大的
非官方语言。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也有人因上海话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
而将其当
作代表。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吴语语音和北方官话差别大,词
汇和语法
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这也是
吴语与其
他众多中国方言(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重大区别(徽语除外)。 |
|
k*******8 发帖数: 2320 | 19 尔笃 确实是正字
尔的中古音大概是ni/nie一类的音 在苏州话里简化成鼻音n
吴语输入法现在貌似只有上海话的 我也没下载 懒得搞那么麻烦 |
|
k*******8 发帖数: 2320 | 20 写“尔”多古雅 又是正字 干吗不用呢。。。
普通话发音一般和古音差距比和吴语大 所以吴语不能照普通话发音来写 |
|
n****r 发帖数: 5801 | 21 嗯,我是故意写成好吃的。。。但是没想到有确切的汉字对应。:)我在油管看到的古
汉语诗朗诵,字还是同样的字,就是和现代发音不同,所以没想到会有另一套呢
粤语是古汉语,还是仅仅是保留了古音的汉语?南方其实不少地方方言都保留古调的。
但是粤语和客家话还是不同啊,客家话算是最正统了的吧 |
|
g***t 发帖数: 2278 | 22 因为古代“南无”二字的发音接近“那摩”。
南方方言保留古音较多,你可以问问这里说广东话和闽南话的人,南无二字在他们的方
言中是如何发音的。 |
|
c*********8 发帖数: 273 | 23 吴的汉语古音可能是"ngo",似乎广东话,闽南话,越南话都这样念。 |
|
p****m 发帖数: 59 | 24 朴在南韩写成park 北韩有时写成pak 其实这个r在发这个单词中没有发音 同样k也没有
发音 k的存在只是作为入音的标记而已
顺便科普一下 入音是中国古音 在北方方言中已经基本消失了 普通话里也没有入音的
概念 南方很多方言还保持入音 如粤语和沪语 韩语中凡是以辅音结尾的字都是基本入
音的读法 |
|
n***a 发帖数: 971 | 25 ☆─────────────────────────────────────☆
taniame (谷大师) 于 (Thu May 22 16:52:46 2008) 提到:
据雄
说话要凭良心, 是大齐国在那边嚷嚷
我们上海北京怎么了
真要说地域歧视,我看中国境内是广东最甚吧
我ex就是广东的,她非常歧视我,而且对我有身体上的攻击
☆─────────────────────────────────────☆
taniame (谷大师) 于 (Thu May 22 17:02:28 2008) 提到:
俺ex就是你们老广,我的广东话都是跟她学的,上一个公司的几个supplier都在广东呢
哈哈
而且我一路给你推广广东话及汉语古音,你们应该给我颁奖。
☆─────────────────────────────────────☆
zligt (UtahJazz) 于 (Thu May 22 17:31:14 2008) 提到:
看到这个贴,我终于愤怒了。
一周多以来,每次都是你和jlzhao1980一起恶意攻击HQ. HQ想和你讲道理,你们还是强
词夺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6 可能因为他们没受过文革冲击,传统保持得较好,所以文章比较平和?我印象最深的是
去听一次香港诗人朗诵会,那些诗歌很朴素平实,完全不是大陆那时流行的怪异佶屈的
路数。粤语又比普通话更接近古音,读起来更有音律。给我感觉就是他们很重视音律、
节奏这些传统的诗歌要素,而不是盲目跟新。
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是香港现在有很多大陆人,但大陆人写起来就是和香港人感觉不同
。我看许子东的文章,怎么看怎么是个上海人,就是没有香港的感觉,哈哈。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7 是,粤语和福建方言保留古音多。你咋会说那边的话?潮汕话和福州客家粤语还都不同。
qiang1? |
|
J********i 发帖数: 50662 | 28 哈哈。。。我老什么话都会说。。。一点点。。。
是,粤语和福建方言保留古音多。你咋会说那边的话?潮汕话和福州客家粤语还都不同。
qiang1? |
|
s******e 发帖数: 16668 | 29 害怕吵架。。。
有时候想,如果古代就有录音机就好了,我们便可以欣赏古音。
转头又一想,或许录音机的发明,加速了语言的统一和方言的消失。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0 我把以前iliad写叶嘉莹讲座的帖子、我百度叶嘉莹生平的帖子、一些跟帖以及她的作
品下载链接和照片等一块贴在这里。
发信人: Iliad (飞鸿)
标 题: 叶嘉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30 14:25:07 2009, 美东)
上次说要八一八的,一直没时间。现在来。
话说俺当初在某大念Ph.D.的时候,经常去旁听一些乱七八糟的课,其中不少都是东亚
系的课。某大的东亚系在美国还是不错的,俺在那个系又有个好朋友,所以连一些
seminar啊,马屁大会啊什么的都去过,很多人都认识,所以对他们还挺熟的。某大的
东亚系以现代文学为强项,学生们的古代文学知识也不多,这方面的课也很少,所以有
一年,系主任就把叶嘉莹从加拿大请来了,客座了半年,开中国诗词鉴赏课。话说某大
东亚系的学生有个习惯,只要有从外面请人来开课,学生不论中国人外国人,不管选不
选,都齐刷刷的来听课,叶嘉莹之后清华的汪晖也来过,也是如此。
那个时候俺已经在东亚系混了一阵了,对他们中国古典的东西比较失望,听说叶嘉莹来
了,俺也去听。俺不怕被人笑的说一句,因为俺自小欢喜古典文学,自认为对诗词歌赋
的东西比...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1 再贴两个当时的回帖。昨天听了个汉学讲座,也说到中国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还没
有达到同一个层次对话的程度,现在大多是用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中国本身的理
论传统较弱,和西方还有个融合过程,自身也需要加强。但怎么加强,还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文论讲究意会,和重逻辑推理的西方学术思维很不同。不管怎样,像叶嘉莹、刘
若愚、叶威廉这些人都做得很出类拔萃。而stephen owen(宇文所安)这样的西方的汉
学家又是完全不同的路数。国内对stephen owen非常重视,他的所有书都翻成了中文。
可惜我都没看过……
发信人: wh (wh),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Re: 叶嘉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30 16:40:38 2009, 美东)
我很相信叶嘉莹很有中国精神,充满古典诗词气息。不过我看她书倒没觉得是拿西方理
论装门面,我觉得她把那些理论化为己有,用在诗词的解释上还是挺成功的,挺有道理
,也挺有新意。不过我是本科的时候看过她的书,可能印象不一定对。
她算过时了啊,这么可惜。讲古典诗词的现代书里面,我对她印象最深。不一定是她理
论过时,文学其实...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2 古音后鼻音多,语言越往现代发展,发音越靠前。后鼻音好听,发起来费力,因为需要
共鸣腔,哈哈,语速相对慢。 |
|
j******n 发帖数: 21641 |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明骏女孩 这两天做了些研究
因为我对古音也不熟悉,可能也不对,我诗词都按普通话读的,惭愧
根据我的所谓研究,jz之所以浑淆是舌尖位置造成的,酱紫接近这样子基本属于官话中
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征,其中也分很多片,所以安徽安庆和滁州虽然属于不同大区
,也就连片也根本不一样,当地爱上网的人都认为酱紫是他们方言不足为奇,从声调来
细看,可能安庆更接近,安庆和湖北部分地区的方言非常奇怪地与合肥乃至苏北很接近
,而与皖北皖南差别较大,皖南据说是个方言岛,可见古代人到处迁徙也造成复杂性
以上可能还是自以为是了点,可能误解了前辈如赵元任等先生的努力 |
|
b*s 发帖数: 82482 | 34 汉语又不是拼音文字,找古音简直就是无聊,这帮人居然能搞到funding,也忒有本事
了…… |
|
p***r 发帖数: 20570 | 35 这个演化是这样的,
现在zh开头的字,很大一票在上古汉语里面读d。因为那时候没zh这个声母。
耽这个字大概太常用在口语里了(或者什么别的原因),所以保留的古音。枕,鸩这些
就都发zhen了。当然还有地方这个音清化了,就又变成沈。
所以'之'古代就是di,de之类的发音,就是古代的'的'。这么读古汉语,很多结构就
和现代汉语也差不多了。
还有说法是an和en在上古一些方言里也不区分的。 |
|
p***r 发帖数: 20570 | 36 古音大概相对现代音发音要容易很多。不过那样的话,上古汉语同音字肯定也非常多吧。 |
|
j******n 发帖数: 21641 | 37 在有些存留古音的地方(比如宜兴,溧阳, 闽南, 越南)不有这个发音【fe】(按英语
音标法来发,音类似),阴平。但是【f】和国际音标的音不一样发唇齿,塞擦音。上齿
轻抵下唇
在普通话中,有些字会发生变调,下面是“不”的变调规律:
原来读音:bù
例子:不能、不行
变调读音:bú
例子:不是、不要
判断方法:“不”后面的字是一声、二声、三声时,“不”要读四声;“不”后面的字
是四声时,“不”要读二声。 这是普通话的变调现象。“不”是第四声,“是”也是
第四声,“不是”两个字连在一起读时,须把第一个字即“不”读成第二声。而“买”
是第三声,和“不”声调不同,不须变调。类似的变调现象在汉语拼音中还有很多。此
外,“一”、“七”、“八”、“不”还牵涉到很多的不同语境的变调问题。
当读二声时, 类似放屁, bú的一声, 必须是善听的耳朵呢 |
|
p***r 发帖数: 20570 | 38 华夏本来就是龙凤崇拜的融合。所谓龙凤呈祥。凤就是凤鸟,前身就是玄鸟,燕子,燕
,殷古音相近,指的也是一类,就是各东夷部落的偶像。 |
|
b*s 发帖数: 82482 | 39 实际上,是客家话里面的古音最多……
韵文不是韵书?韵书应该就是按照当时的发音编的,为什么不可靠?嗯一般都认为粤语
吴语里保留古汉语最多。为啥北方方言都相似啊?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0 古音是概括而言吗?我听说的是粤语保留的音调最多(闽粤桂的一些方言比标准粤语的
音调更多),吴语保留的声母最多。 |
|
y******i 发帖数: 2584 | 41 二、子龙鼎
受孙德萱1987年伪造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龙文化)的影响,文物贩子打起
了伪造殷周青铜器的歪主意,子龙鼎就是龙文化造伪的延续。
所谓子龙鼎,本来是日本商人千石唯司随意摆放在客厅门外的摆件,价值不超过10
万元(人民币)。2004年被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和陈佩芬发现,经李学勤
、朱凤瀚等人以及文物贩子炒作,到2005年已经炒到上亿元。后经谢小铨等人进行说服
工作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文物贩子同意把子龙鼎优先转让给国家。2006年4月,花足
了4800万冤枉钱和大把佣金,才把子龙鼎弄回,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围绕“
殷商瑰宝,国之重器”子龙鼎,李学勤、朱凤翰、王冠英、于成龙、谢小铨等专家有编
不完的故事圆不完的谎,文物贩子遥相呼应,业内领导大揽政绩工程,导演了一处文化
闹剧。下面,我们就看看子龙鼎的真面目。
子龙鼎的铭文“龙”字不承上也不启下。商末有龙字铭青铜器,如龙母尊;周初有
龙字铭青铜器,如昶仲鬲。已知金文、甲骨文龙字字形都是龙头连着龙身,头、身浑然
一体。子龙鼎的 “龙”是一条被斩首(角)的断头龙。
画龙点睛的思想源于晋代。金文、甲骨文龙字突出表述两... 阅读全帖 |
|
|
|
b********n 发帖数: 16354 | 44 lol,这个古音,好像是鲁迅童鞋的通假字啊~~ |
|
p***r 发帖数: 20570 | 45 "比如,「二零一二年」是
错误写法,应该是「二〇一二年」。"
这也太神经了
其实读音这个大多不必太计较,古音根本和现代音两码事。 |
|
b*s 发帖数: 82482 | 46 2012年有问题么?
"比如,「二零一二年」是
错误写法,应该是「二〇一二年」。"
这也太神经了
其实读音这个大多不必太计较,古音根本和现代音两码事。 |
|
w******g 发帖数: 10018 | 47 我写的时候跟平时说话不同的是,会有入声的发音。其它时候大多是基于普通话构拟所
谓的中古音,这个基本上是瞎扯,只是自己感觉比较舒服。重庆话基本不用,只有在写
白话文的时候才会用到。 |
|
w******g 发帖数: 10018 | 48 因为所谓的中古音其实谁也不知道真实发音是什么。就好比平水韵,宋朝人的发音就和
这个不大一样了。 |
|
w******g 发帖数: 10018 | 49 我表达不准。我说有入声,就是把这个字读得比较短促一点。其它的所谓中古音,其实
是在普通话基础上稍微变变韵母什么的。比如欢,我会发成hu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