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古音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d
发帖数: 1148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夏(Bactria)是什么文明?
赞认真阅读。:)
亚历山大东征对中亚和北印度所产生的影响,从“大宛”这个名字上也能看出一些线索
。“宛”这个字,汉语古音是读作yuan,按照目前相对比较权威的观点(其实还不能看
作定论。。。历史人文的研究,很少会有甚么定论),这个yuan的发音来自印度古时对
希腊的称呼,“Yona”或者“Yavana”,而这些发音则是来自“伊奥尼亚(Ionia)”,
即包括了雅典,米利都等城邦绝大多数人口的古希腊人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伊奥尼亚
人不仅建立了雅典,而且大批殖民到了小亚细亚半岛的西海岸,其中的米利都(Miletus
)可以说是地处亚洲的最大的希腊城邦。故此,西亚-中亚-南亚各民族(波斯人,印度人,等
等)最常见到的希腊人,就会是伊奥尼亚人,于是中亚-北印度的一些民族就用“伊奥尼亚
”来称呼全体希腊人(如同俄语中的“契丹”一般),或用来指代那些伴随亚历山大东迁
的希腊殖民者,甚至一些没有多少希腊血统,但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民族部族。史记上说
,“大夏。。。与大宛同俗”。基于这些,夸张且牵强地说,“大宛”也可以看作是中国
人最早认识到的“希腊”,或最早之一。。。
当然,求取汗血宝马一事,代价是上...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也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其实按照韵律推算古音也有问题,那就是主要是元音
辅音怎么办呢?
jian4 某些方言发成gyan, kyan, 都没发对j这个音,怎么区分呢
甚至在日语ang,iang, ong等都是ou, j,q,x都是k, 拿这样的韵书推,做的准吗?
g***r
发帖数: 3498
3
这种书,国内很是出了不少
有个叫朱学渊的棒子,还写了一本《秦始皇是说蒙古话的女真人》
所谓的“以比较语言着手”,就是连汉字的古音都不知,拿今音生拉硬凑
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国民族报》还隆重推介此书
f********d
发帖数: 52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这玩意儿是明朝普通话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家,花,同属六麻韵部
古音xia
w***u
发帖数: 17713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罗杰瑞的方言划分标准
他的10条标准里有8条都是基本语法词的来源。这个鞋子发孩子的发音,是个很末节的
问题,一来它不是最最最基本的词汇,二来虽然鞋发孩的音,来源和别的鞵的后代一样
,只不过是保留了古音的声母而已(而且为了维持这个声母还牺牲了韵母,户皆切),
三呢,鞋和巷这两个晓母字,在很多腭化且小晓不分尖团的方言里,都保留了,基本不
能确定该方言晓母是否腭化。
q*********9
发帖数: 1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快看独白下的传统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了解中国,帮助非中国人棗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
鬼子棗别再误解中国。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为什么?中国太难了解了。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在世界古国中,
它是唯一香火不断的金身。巴比伦古国、埃及古国,早就亡于波斯;印度古国,早就亡
于回回。只有中国寿比南山,没有间断。没有间断,就有累积。有累积,就愈累积愈多
,就愈难了解。
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山顶洞人”起算
,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
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
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都查
得出来的记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
来的记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
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面前,他告诉博罗:“自
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
,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14763
7
he是正音吧,以前中文系的熟人说的。
虽然古时候没有现代拼音,但有切反了。《说文解字》上“和”是“户戈切”。
但大陆也没有在所有字上坚持古音,所以也不能说按北京土话读就不对。
老汉参加恢复高考的时候,she公好龙,e pang宫都是掉书包必备。好像现在的课本也
是ye公好龙,a fang 宫了。
我们都回不去了……
m***y
发帖数: 14763
8
he是正音吧,以前中文系的熟人说的。
虽然古时候没有现代拼音,但有切反了。《说文解字》上“和”是“户戈切”。
但大陆也没有在所有字上坚持古音,所以也不能说按北京土话读就不对。
老汉参加恢复高考的时候,she公好龙,e pang宫都是掉书包必备。好像现在的课本也
是ye公好龙,a fang 宫了。
我们都回不去了……
k****y
发帖数: 4083
9
越南话和广州话有甚多相似性,尤其是很多词汇的读音,只要懂广州话的就一定能百分
之百听懂。不过整句就比较不同。
这其实跟朝语、日语里的汉语古音词汇跟广州话一样情况差不多。
B*****t
发帖数: 3012
10
原本念ki的字声母都腭化成为qi了
ga也一样,原本汉语有两种a,前a和后a
g+前a的组合,因为g发音靠后,前a发音靠前,逐渐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韵头i帮助发音
最后g也腭化变成j于是就成了jia (北方许多地名叫X各庄,这里“各”就是家字保留
的弱化的古音)
g+后a的组合,后来汉语中后a逐渐变成了o,所以这种字就念guo了,比如过字
T*****y
发帖数: 18592
11
我一直想拍一部精考细究的电视剧或者电影
连尼玛对话都用古音
听不懂没关系
字幕解释
服装器具完全还原
总比尼玛刘邦和几个哥们儿说什么
“五魁首啊六六六啊”
项羽一身魔兽世界的盔甲
要强一些吧
T*****y
发帖数: 18592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陀螺司机, 古音怎么搞清楚?
这个,就跟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一样
你一个说法,我一个说法,他一个说法
我用高鹗的本子,还是刘心武的考证
是一码事
但是我根本不用任何人的本子
让刘邦和兄弟们说“五魁首啊六六六啊”
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T*****y
发帖数: 18592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陀螺司机, 古音怎么搞清楚?
猴妈的问题
是经常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
同错误的网友,钻入错误的牛角尖
s****r
发帖数: 31686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陀螺司机, 古音怎么搞清楚?
明白了, 你的意思就是要自成一套, 不流俗就可以
整!
S*******s
发帖数: 13043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陀螺司机, 古音怎么搞清楚?
就是延安墙上刷的弯曲的工字。
R*****d
发帖数: 1148
16
☆─────────────────────────────────────☆
tongxiao (tongxiao) 于 (Wed Jan 25 19:09:49 2012, 美东) 提到:
汉字,汉语的发展是自简至繁,社会复杂程度增大,词汇也会随之丰富,一个字开
始用在不同地方表达相近或是有联系的意思,但逐渐的区别增大,一个意思就有可能变
成多个意思。
说文解字【卷八】【重部】重 :厚也。从𡈼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柱用切〖
注〗徐鍇曰:“𡈼者,人在土上,故爲厚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重 厚也。𠪋者,𣆪也。厚斯重矣。引伸之
爲鄭重,重曡。古衹平聲。無去聲。从壬。東聲。柱用切。九部。凡重之重皆从重。
所以重最初意思是厚,衍生为重量,衍生为多层,西周时重的用法很可能有时偏向前
者有时偏向后者,没有很明显的区分。而读音也应该是一个,“众”和“虫”分开是后
来的事情。
再来看这个三重门
《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周礼是——“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孤卿大夫不重。”
... 阅读全帖
G**8
发帖数: 1209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这个古希腊文明的帖子
“John”在北欧还是东欧的语言里读为“约-翰”。有人说在古拉丁语里也读为“约翰
”,我专门问了学过拉丁语的人,对方不知道这回事。不管如何,拿其他国家的发音或
者已淘汰的古音去音译一个现代词汇,说翻译者脑残不过份吧?难道能拿日文的发音把
“成都”音译为“是一个呆瓜”?
中国现存的最早建筑,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官方说法,是唐代的什么塔,在山西的某
个角落。不服气你上门挑馆好了,就在南二环边上。赵州桥应该不算建筑(
architecture),是个结构(structure)。
这些都是枝节。倒是你,拿<<周易>>当信史,笑死个人!我还猜你特崇拜孔子。
Y**********n
发帖数: 1930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古、中古汉语语音
不能100%。但1%也太低了。中古音的擬構相對容易,可靠度也較高。各家的音值表會有
差別,但總體趨勢比較一致的。至於混吃的磚家,非此行獨有。
在 bobolan88 (波波熊) 的大作中提到: 】
Y**********n
发帖数: 1930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古、中古汉语语音
中古音主要是靠韻書吧。由韻書可以把字按音歸類。至於每一類的具體音值可以參考各
方言,朝日越中的漢字音,結合語音演變的規律反推。
Y**********n
发帖数: 1930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古、中古汉语语音
詩經對上古音擬構有很大作用。所以用詩經去檢驗恐怕不太合適。
r*****i
发帖数: 581
21
朝鲜语和日语都是孤立语言(至少大部分人是这么认为,有不同意见),所以说是因为
“东亚语言的特点”恐怕不合适。但是这些语言都受到汉语的巨大影响,所以有同音现
象也不奇怪。
其实汉语拼音系统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很多字母发音其实完全都是独创的。作为一个
教学用的注音系统,只要符号好用就行了,就跟中国人列方程还是用x,y一样。这样用
拼音打字也方便很多。不过现行汉语拼音系统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有些声母,老外很难看
着拼写来猜测读音,比去x, q,之类的。
中国的大部分方言还是可以用汉字写个大概的,个别的字词只需要一些类似于“粤语汉
字”这样的东西,或者用已有汉字造词补充就可以了。方言特有的词汇和用法,即使是
在官话方言里也有很多,但是这并不影响用汉字作书面书写,因为就算是区别较大的方
言如粤语,发音和汉字之间的联系也是极其紧密的,很多是古音。这点上和朝鲜语和日
语的“表意”还是有着巨大区别的,因此方言注音系统除了教学使用之外,我觉得并不
是很有必要。
x*********h
发帖数: 2223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古漢語 將進酒
re。 都是相当部分接近, 仔细听,有一部分中古汉语的音调与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
相似。 只不过不如粤语,闽南话,吴雨那么明显罢了

多。講了反而會少很多無意義的口水仗。
聽說贛方類似客家話,在下不太瞭解),其中個人認爲粵方言第一(另兩種與中古音出
現分歧情況多過粵方言)。
作用。
己的母語的感情(有意或無意)有可能干擾判斷,此其一。演講朗讀時的發音技巧也影
響聽感,這方面普通話與廣州話發展比較成熟,自然在聽感上佔優,此其二。
l*********1
发帖数: 936
23
你土了,很多方言里,我的发音是“ng"
"ng" 就是吾的古音。
l****g
发帖数: 209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汉语发音 (转载)
其他还好,这个什么中古音怎么像俄语啊?
c*********l
发帖数: 3438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tcoin (米特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些中文、英文,音义都相似的词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2 00:56:05 2014, 美东)
焙bei4: Eng. bake, 古之部,just a 轉 away from -k in Wang Li's systems.
陋lou4: Eng. low
擰ning2: Eng. wring [if wr were n would match] e.g., wring dry
民min2, {Cantonese, Mandarin]: Eng. people: man
賠pei2: Eng. pay, 費, 費:fee! ...free...
設S. Min. set [siat]: Eng. set [up]; Setting: 設定!
殺Cant. etc. saat: Eng. -cide (suicide...)
毒Hakka: tuk: Eng. tox[ic]
割S. Min, etc. got: Eng. cut...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的读音
这几天看何新的"诸神的起源", 里面提到羲字, 说先秦古音均读作双音结, 读 xi-e,
或连读成 xie. 亦即"羲俄" 或 "些"
有什么书专门讲古代的读音, 及其变迁的?
c********c
发帖数: 80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几段古汉语录音
音韵的东西确实是个有意思(虽然几乎每用)的东西,不过这样念出来放在youtube上
就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
找个老外,给他一本汉语拼音的教材(没磁带),然后让他念一段注音的报纸,结果肯
定很走样,听着也别扭。而音韵学的最高成果,离这个程度也还十万八千里呢。
倒不如为不了解的人科普以下古音古韵怎么考证,我觉得有意义多了。
o***e
发帖数: 3526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个蒙古史问题
不好意思,这几天实在太忙,顾不上继续讨论了。
从绝对富裕程度来说,整个蒙古部落别说和南宋或是金比,就是比边上的塔塔儿人那也
是穷得一P。后来老成在金的召唤下和克烈部的首领,他老爸的安达王罕率领下洗劫塔
塔儿人,蒙古人被塔塔儿的财富都吓到了。我是指也速该在蒙古人内部的地位。
Weatherford的叙述是这样的,蒙古当时娶亲,正规一点的(也就是不用强的方式),
要么给女方牲畜,要么给女方家打工几年(跟indentured servant地位差不多吧)作为
聘礼。也速该付不起聘礼,于是就抢亲。不过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不说也速该作为部
落首领,应该不缺几头牲畜,他抢柯额伦之前就有女人了,就是生别古贴和别勒古台的
速赤吉勒。我觉得吧,也速该就是见色临时起意,抢就抢了,反正蒙古人抢老婆也是常
态。
另外继续说也速该的地位。也速该的部落当时应该属于游猎部落。草原民族的等级(按
经济地位)应该是游牧>游猎>狩猎(也就是林木中人)。一级看不起一级的意思。可能
可以用香港人看不起大陆表哥类比。像后来铁木真的安达扎木合就是属于游牧部落,自
诩是白骨头(white bone),看不上铁木真这些游猎的所谓黑骨...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589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广东白话的确最接近中原古音
但并不是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是到江表,从来没有大规模迁徙到岭南的。
但汉人实际是从缅甸广东一代进入中国的,现代分析遗传学对此是公认的。
现在发现的汉代人的头骨复原像,比如马王堆,都是非常接近岭南人的。其中,鼻子扁
而宽而低,这个特征和马来人相同
t*****n
发帖数: 158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广东白话的确最接近中原古音
复旦的分析遗传学实验室的采样,中国70%的人都是马来亚种,只不过中国人接受不了
这个事实,不好报道罢了。
g******n
发帖数: 53185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广东白话的确最接近中原古音
那你的杂种优势体现在哪个层次?
T*****9
发帖数: 3015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广东白话的确最接近中原古音
游牧民族后裔表示无所谓
c*****h
发帖数: 14923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广东白话的确最接近中原古音
别乱说了
广东白话更接近客家话
w***u
发帖数: 1771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粤语哪朝才自立门户的?
我觉得这本来就有的,而且梧州稍微往北走就是湘语区的边界,这片保留浊音的可能性
就大,特别这带山多,啥古音都可能保留,所以老梧州的勾漏话存古比东面的广府话存
古多。我的母语都官话化了,存古都很厉害。
G**8
发帖数: 1209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何古文无需标点
有助词。比如“兮”的古音很可能根本不发音或者只发吐气音,作用是标志一个句子的
结束(句号)。不知道从什么年代起,什么笨蛋说“兮”发“xi”的音,弄得古诗读起来
象抽风。
D*****i
发帖数: 892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有些形声字转音了?
这些字的中古音跟吴语的对应关系很清晰。“工攻功”在吴语里拼写成kon,“杠扛肛
豇江”吴语里拼写成kaon,这里的k发音类似普通话的拼音g。在非吴语人听来,kon、
kaon这两个音很接近,都介于普通话的“公”和“刚”之间。
D*****i
发帖数: 8922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有些形声字转音了?
这些字的中古音跟吴语的对应关系很清晰。“工攻功”在吴语里拼写成kon,“杠扛肛
豇江”吴语里拼写成kaon,这里的k发音类似普通话的拼音g。在非吴语人听来,kon、
kaon这两个音很接近,都介于普通话的“公”和“刚”之间。
d******a
发帖数: 32122
38
《咬文嚼字》2009年11期“众矢之的”栏目有一篇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文章认为“甫”应读作fu,因为普通话中“甫”根本就没有pu这个音,的确是这样。
我们要接着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方言中把“甫”读作pu呢?
原来,这与语音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有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声母
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个结论是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得出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唐末宋初时期
从中分化出轻唇音。有的方言中个别字词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以前的重唇音的读法。例如
:浮起来,广州话念作“蒲起来”;番禺,广州话念“番”如“潘”;孵鸡,湘方言中
“孵”读如“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不同古籍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异文的现象来证明“古无轻唇音”的结论,下面仅用以“
甫”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例。
《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詩经》作“扶服”。
《诗经》“铺敦淮濆。”《经典释文》注:“《韩诗》作‘敷’。”
《诗经》 “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最后笔者详尽考察了汉字中以“甫”为声旁的形声字的在普通话中的...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0596
39
就连契丹名字的来头都没有定论,这些更难考察了
我瞎猜,不负责任
契丹语是蒙古语族
“的卢”跟“德勒”有点相似
假设就是德勒的古音
那么大概就是“又多又长又辽阔”的意思
y*d
发帖数: 2226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陕西关中种水稻么?

那个字是酿
繁体作釀。说文:从酉襄聲。襄部的字,比如壤、讓、攘、瓤、嚷,都读rang(日母)
。中古音'孃'和'釀'两个字转入娘母,普通话又把娘母归入了泥母(前鼻音n)。所以
现在这个字在普通话里被读作niang
陕西人读rang是这个字的正音,应该更接近上古汉语的读法
顺便说一下,釀皮制作过程中要发酵,故称釀
面皮有两种,不发酵的叫擀面皮,发酵的才是釀皮
k*****a
发帖数: 7389
41
秦汉古音,就是广州话
k*****a
发帖数: 7389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卫和魏战国时代读音相同?
用秦汉古音--广州话一读就知道不一样
x****o
发帖数: 29677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卫和魏战国时代读音相同?

广州话是秦汉古音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d****z
发帖数: 9503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卫和魏战国时代读音相同?
说文解字里面陈是直真切,实在和田差太远。缅甸华人怎么读,不能说明古音如何。
l*****i
发帖数: 20533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卫和魏战国时代读音相同?
‘古音定母’
f***g
发帖数: 316
46
坊间有说法:想看唐代的中国,去日本;想看宋代的中国,去韩国。对此,我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小小的例证:史料载,在武大郎和潘金莲生活的宋朝,馒头一直都是有馅的,相当于今天的包子。而在保留了很多汉语古音的韩国语中,恰恰称包子为“满嘟”,写成汉字词,就是馒头。
这样想来,我们可不敢小瞧了唐宋元明清的包子,它就是古代的麦当劳啊,曾作为代表,为中华文化名扬海外做出了先锋贡献。只是,如今的韩式包子里头往往放辣椒,会让一些不加提防的异邦人流出意外的眼泪;或者放起司,结果好端端的东亚食品,生生变成了比萨味。
在包子界,名头最响的依然是“狗不理”。去天津时,友人请客,在本店吃过,说实话,味道没留下什么强烈印象,店堂内的拥挤嘈杂倒是久久不忘,而且,语音南腔北调,看来多是像我一样慕名尝鲜的外地客。北京人不逛故宫,肯塔基人不吃肯德基,看来天下的道理大多触类旁通。
但我知道,“狗不理”在韩国开有分部,是一位朴姓女士买下了商标使用权。此女老板雄心很大,在首尔最昂贵的会展中心开了一家旗舰店,誓言要让全韩国人民都热爱“狗不理”。我曾经以采访的名义去免费试吃过一次,感觉她的梦想很难实现。一小屉包子,五六千韩币,折人民币四十多...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朝宋三个皇帝同名
有人说古音可以查广韵,不过完全看不懂
h*****1
发帖数: 93
48
忌讳这个词,含有以下两层意思:“封建迷信,①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
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过年过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②对某些可能产生不
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在学习上,最忌讳的是有始无终。”主要的意思还是说人的见识
问题,导致了迷信。然而,也有的是处于对父母的尊重,或是因权势胁迫的忌讳等等。
这种迷信的忌讳,给世人造成了多少痛苦和灾难。我国古代也是迷信的重灾区,因为迷
信、忌讳而闹出的悲剧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我们先从盛唐时代开始说起,自从李唐替代隋杨以来,李姓掌握了天下。朝代虽然更替
了,但是世界观还是那个样子,该迷信的还得继续迷信,因此,朝廷特颁布一条不许吃
鲤鱼的禁令。当时有学者叫段成式的在著作《鳞介篇》中曾这样写道:唐代律条规定,
鲤鱼叫赤鲟(草鱼)公,禁食之;若捕获后,应疾放水中;出售者打60大板。
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意思是说:“不准吃鲤鱼,如果逮着鲤鱼了,必须马上放
掉,否则打60个大板子。”那么为什么要颁布这么一条法律呢?很简单,是因为“鲤”
与“李”是同音。吃鲤鱼的意思就等于吃李氏家族,那李氏家族可是皇族啊,是能随便
吃掉的么?所以,必须得禁止屁...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49
我比较没文化,随便读读通鉴,由于魏晋时期普遍用的是单名,发现似乎名字的用字是
有个极小的范围,我推测,单名用字的字库不可能上千,上百我都怀疑。
按理说能载入史书的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不过似乎名字的用字无外乎那些字,很
难看到一个例外的。
举几个例子,苻坚手下有:苟苌、姚苌。
名字叫冲的,桓冲、窦冲(苻坚部将)、石冲、慕容冲、姚冲,很明显后面这几个一定
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来的。
还有南朝名字叫诞的,也是一大堆,我估计诞的古音是延。
p*********3
发帖数: 8525
50
不光江西,江南很多地方都念古音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