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圣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h
发帖数: 2262
1


=================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67282.htm?fr=aladdin

如果在更大的背景中考察,《杂含》在经藏中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据义净《南海寄
归传》所述,佛灭后一千多年,印度(包括周边国家)佛教大小乘并存,其中上座部、
有部势力最大,分传南北。然其大小乘的差别仅在于是否礼拜菩萨、读大乘经,行斯事
者名大,否则号小,馀皆同也,所谓“律捡不殊、齐制五篇、通修四谛”[7]者是。《
瑜伽论》的体例、内容恰应此说,《菩萨地》仅在原始经、律基础上别出一门[8],并
无脱离三藏另立新宗之事。此在早期大乘作品《大智度论》中亦有迹可循,论中安立“
修多罗”为阿含、大乘二分,而以大乘经为三藏外别说者,同时将自宗“空门”与“阿
毗昙”等并提[10]。又,玄奘除了翻译《瑜伽论》等大乘经论之外,还翻译了大量有部
论着,从古论到注释书,这也是当时佛教实况在文献上留下的一个注脚。即此遍观,足
知即使在大乘分支以后,一切法义不离三藏,三藏要义摄归《杂含》。所以,印顺法师
的断语是十分允当的:“无边的甚深法义,都从此根源而流衍出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
龙树菩萨开示现象界外之非现象界
《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
观念上如果只是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容易坠入一切法空的断见思想, 接而误解四圣谛苦
, 空, 无我, 无常之真义,会以误解《中论、中观》之空而否定识阴六识外之空性者,
如此其实为不解四圣谛,亦不解中论中观,因为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不相信蕴处界外实
有第一义故, 由于不相信蕴处界外实有第一义故, 识阴六识又是虚妄, 于是推一切法
空, 坠最严重之断见外道数中, 故龙树菩萨于《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有这麽开
示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壤 一切世俗法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
龙树菩萨开示现象界外之非现象界
《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
观念上如果只是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容易坠入一切法空的断见思想, 接而误解四圣谛苦
, 空, 无我, 无常之真义,会以误解《中论、中观》之空而否定识阴六识外之空性者,
如此其实为不解四圣谛,亦不解中论中观,因为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不相信蕴处界外实
有第一义故, 由于不相信蕴处界外实有第一义故, 识阴六识又是虚妄, 于是推一切法
空, 坠最严重之断见外道数中, 故龙树菩萨于《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有这麽开
示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壤 一切世俗法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是较量长短
内容应该就是从天台宗开始讲起,不过在讲之前还是一样,我们一定要很谨慎地
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讲这部分章节,乃至于我们在学这部分章节的时候,秉持的概念
应该是怎么样呢?第一个就是,我们谈到了独立宗派,乃至于说以单一的一经一论当作
立宗的根本的时候,我们在谈到这些的缺失的时候,我们的心态上不是为了要较量长短
乃至于诋毁先贤;我们最主要是应该是要体会古圣先贤用他一生修行淬炼出来、所呈现
给我们看的修行的历程,我们应该是要从里面学到对我们自己的修行有助益的事情。因
为在佛门修行,真正在乎的其实是生死大事。所以我们不是要用来较量长短,也不是要
用这些事迹来沽名钓誉,都不是。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复到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这
个才是真正缅怀先人的方式。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在每一个讲次里面,我们都会不断的
提醒大家。就是说这个讲次最重要的用意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不应该再去单独再去
立宗派,实际上应该是要全面性的修证佛法。所以在开讲之前的话,都一定要先提醒大
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天台宗。天台宗也跟前面我们所看到的三论宗一样,它都极为尊
崇 龙树,所以甚至有人把 龙树菩萨把祂列为是天台的高祖。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集圣谛
我们上一集有讲到,苦圣谛是由于生、老、病、死苦,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
不得苦,还有五阴炽盛苦,总括而来是这个八种苦,就是苦圣谛所说的内涵。生、老、
病、死苦它是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是属于心苦,而五阴炽盛是总括
身心二苦。这个前面的七苦是过去所感之果,后面的这一个苦总括来说是身心诸苦而说
,也就是说是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因。因跟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的,所以痛
苦就没有一个止期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必须要依止著声闻的解脱道,或是说大乘的佛
菩提道,才有办法解脱这八苦的这样子的一个烦恼。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舍梨子尊者才会这样说: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
是苦圣谛;这样子的圣谛,它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的;这个真谛审察确
实,合于这样子的谛,合于这样子的苦圣谛——这个诸谛,圣者之所有,圣者之所知,
圣者之所见,圣者之所了,圣者之所得,圣者所觉悟的;这个是说苦圣谛真正的道理。
所以,过去时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
理,绝不虚妄的。这个苦圣谛并不离于如,什么是如呢?这个“如”字表示,苦谛它不
离于真实而如如不动的...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6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信”是不是一种执着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信”是不是一种执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0 08:33:47 2010, 北京)
不对,正确的信,不是执着。
佛法所说的执着,它的对象是五蕴世间法。比如执着于五蕴是我,执着于五蕴能够带来
真实的快乐,执着于五蕴为恒常。。。这种执着导致贪爱,并造成了轮回。
而在如理思维,实修实证基础上的对佛陀,佛法,四圣谛,八正道,涅槃等的坚定的“
相信”,则不属于执着之类,因为佛陀所揭示的佛法是出世间的,四圣谛,八正道,涅
槃等也是出世间法,对他们的相信或者说执着导向的是解脱,而不是轮回。
对世间有为法,对五蕴的执着,相信造成的是轮回,
而对出世间法,对四圣谛,对八正道,对涅槃的相信执着,造成的是解脱。
佛法否定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佛陀没有这么说过,这句话是假冒佛陀的大乘假和尚说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否定佛陀
的四圣谛,让人变成糊涂蛋。
r**********g
发帖数: 22734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教是无神论
佛也不脱轮回。
佛说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者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有情皆苦,佛也难逃
集乃苦之因,贪、嗔、痴三毒,有情皆因无明而生三毒,而终于难逃苦海
灭谛乃论涅槃,若能去三毒,则可脱离苦海
道谛最后论修行之法,何以靠修八正道来达到涅槃
这些都是上座部的教法,大乘佛教好比天主教,早已堕入票人钱财的地步,烧香拜佛,
这些都不是佛祖所教。
佛教的逻辑严谨,通俗的说,四圣谛的逻辑是:
我们观察到人类有种种烦恼与痛苦(苦谛),而这些痛苦都来自于人性的缺陷(集谛)
,如果能消灭这些缺陷,就能脱离苦海(灭谛),而让我(佛陀)来教你们一些具体的
方法。(道谛)
那些神话,佛,天,龙,轮回等,无非一些寓言故事,跟“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一样
,只是为了发论方便而已。无奈大乘佛教以此为教,却忽略了佛教本意四圣谛。
所以说,大乘佛教(包括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不是真正的佛教。
G****t
发帖数: 1799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信佛的人够多的啊
西方人普遍认为佛教非常科学先进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转载)
佛法严格来说并不是宗教,首先佛法里没有主宰世界的神,其次佛法提供了各种修心的
方法可以实证。浩如烟海的佛经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描述越来越多地被不断发展的科学
证实。近代科学和佛法的交流并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而是良好互动的。
西方人普遍认为佛教非常科学先进
-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外国人里学习佛学的人多吗?
西方人看佛教:相似科学超越科学的宗教
作者: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1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葛印卡老师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释都来得重要。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爱别离)皆带来痛苦。 因此,第一圣谛,苦谛,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圣
谛,集谛,痛苦的因由,这从内心去体会和从外在看来有所不同。 我感到痛苦,似乎
是因为外在世界发生了一些我不想要发生的事,或发生了一些不符合我期望的事。 然
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源自于我所起的贪爱或瞋恨反
应。我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贪爱。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瞋恨。」此第二圣谛对
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2
作者: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未来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个人化的神,无需教条主义和神
学,它涵盖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将所有的自然和精神世界作为
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所获得的那种宗教意识之上。”
——西方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三大宗教优劣之我见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里的情况的差异。
 
在欧洲,总的来说,对于佛教的看法是:佛教是非常先进、非常理性和非常复杂的。所
以,当我来到新加坡,发现这里的许多人认为佛教是过时的、非理性和与封建迷信过从
甚密的宗教时,着实使我大吃一惊。这种态度是阻挠人们了解佛教的两种态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1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教义

四圣谛(苦集灭道)
它是最权威的经典里 所说的最核心的教义
其它的说法是由四圣谛展开说起 但不能取代四圣谛核心的地位
更简单说 苦与苦的止息
p*****n
发帖数: 141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5
证悟的次第 5
那么何谓﹁现观﹂?︽巴利辞典︾记载此词的意思是﹁完全地理解﹂、﹁
洞見﹂、﹁了解﹂、﹁实解﹂、﹁明确的理解﹂、﹁彻見﹂
等,例如:法现观、义现观、诸圣谛之现观等,表示明确的理解、彻&#
64010;人生的真理。﹁现观﹂一词是玄奘大师的新译,汉译︽阿含经︾中﹁无间
等﹂则是旧译。在︽阿含经︾中记载﹁无间等﹂的文词有不少。例如︽杂
阿含经︾四  经:佛告比丘:﹁莫作是說!当置头衣,于四圣谛起增上欲,勤
加方便,修无间等。……﹂四 二经:﹁…,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
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修行者若未无间等者,必须精勤不放逸的学习无间等。完成无间等
︵现观︶者,就是体验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了。
a*******g
发帖数: 867
19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
(54)又,比丘们!什麽是老?如果有所谓的老,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衰弱、老朽、牙齿脱落、头发灰白、皮肤松皱、寿命将尽、机能退化,比丘们!这
就是老。
r******3
发帖数: 586
20

这话自相矛盾了。有人承认初期大乘符合佛义,但是否定中期和后期大乘。比如印顺这
种。
有何根据说明我说的离事实太远?
论藏确实有夹杂后代佛弟子自己的东西,但是整体并不偏离四圣谛。
而大乘是彻底背离四圣谛,实际是反四圣谛,反佛法。
大乘的所有核心理论都是原始佛法的反面。二者可是说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团体。
凭的是理性思考,凭的是全面求证,
凭的是佛陀留下的三藏经典,
凭的是我个人的实修实证。
我敢冒着下无间地狱的风险,否定所有的大乘经典,大乘祖师,没有足够的把握,显然
是不行的。
我足够资格。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中舍利弗以知善不善根、知食、知四圣谛、知十二支缘起、知漏等十六项目及知其集、灭、道,来解释有关概念正见所理解、经验知见所洞澈的缘起法则。每一个项目都以简要与详细两种方式加以说明,所以说《正见经》是所有巴利五尼柯耶中,唯一各以32种情况解释四圣谛与阿罗汉境界的一部经典。
《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正见经》是属于法义问答的毘陀罗体裁,因此经里每一问答,必有领解赞叹的定型句,相对的汉译《杂阿含·344经》(《大正藏》卷2·页94)却完全没有领解赞叹的定型文句,如此就与一般的问答没有什么差别。了解毘陀罗的体裁形式之后,就可以清楚《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首先,舍利弗提出要具足何种正见,才能对法产生不坏净信且悟入正法。舍利弗自问自答后,比丘们欢喜、赞叹之外,再问舍利弗是否还有其他获得正见的方法,如此共问了十五次。
舍利弗解说的十六个方法可以「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的获得来了解。知「善不善」、知「食」属于世间正见的解释;「四圣谛」、「十二支缘起」与「漏」则是出世间正见的说明。下图说明本经的架构。
S**U
发帖数: 7025
22
佛陀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说四圣谛。最后一次对须跋陀罗说法,说没有八正道就没有
圣者的沙门果。
如果佛陀悟入的真心如来藏,却对弟子说四圣谛,那你是把佛陀看成骗子了。佛陀成千
的弟子,都是悟入四圣谛证果,没有一个悟入如来藏。大乘传说中悟入如来藏的有情,
来历不明,都不能肯定是释迦佛的弟子。
外道五通,也包括可以知道别人生于何处。佛法的漏尽通,断尽烦恼不再轮回,才是不
共外道。版上有人以共外道的神通来简别是否佛法,只能说缺乏佛法常识,难怪分不清
谁是外道。
q****n
发帖数: 4574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样做才是受持经典?
“受持”这词的基本普遍含义就是信受和按照做,不是专指“记诵、能背”。 在经典
中,常有“受持读诵”, 这里的读诵,和受持是有区别的。还有常说的“受持戒律”
, 是说你能背诵戒律吗?持法者,是专指能背诵法者?那录音机和鹦鹉都是持法者了。
你把英文佛经中“remeber" 做为“受持”是背诵记忆的证据,你的逻辑就是错误的。
因为英文佛经翻译远在汉传佛经和南传佛经之后。英文的佛经是根据南传或者汉传的翻
译过来的。它的翻译,有时甚至不是真正佛教人翻译的,错误是难免的。
“受持”这词,在不同的场合下,也许有点差异。即使在你贴的的这篇《杂阿含416经
》中,它的意思,也不是特指能不能背诵。至少有"理解和信受"的含义,看看这段文的
意思:
“佛告比丘;「汝云何受持四圣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言∶此是苦圣谛,
我即受持;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如是世尊说四圣谛,我即受持
」。”
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
佛问比丘:“你们怎么受持四圣谛的?”比丘回答佛说:“世尊说,这是苦圣谛
,我就受持(它), 这是关于苦怎么生起的圣谛, 这是关于苦怎么灭的圣谛,这是灭
苦之道路方法
a*******g
发帖数: 867
24
上座部佛教把菩提或觉悟分为三种:全自觉或三马三菩提(sammàsambodhi)、独觉菩提
(paccekabodhi)、声闻菩提或弟子菩提(sàvakabodhi)。修行者可以随自己的意愿修习
至证悟三种菩提的任何一种。
此三类觉者皆证悟彻知四圣谛的四道智,皆成为阿拉汉,在证悟涅盘或解脱方面是没有
差别的。但是,佛陀除了证悟阿拉汉道智之外,还证得了唯有诸佛才能具足的「一切知
智」(sabba¤¤uta-¤à?a),能明了一切值得了解的事情,并能断除过去世的习气。
在三类觉者中,一切知的佛陀称为「济渡者」,能无师自通地觉悟四圣谛并教导他人;
独觉佛只是「自渡者」,能无师自通地觉悟四圣谛,但无能力教导他人;弟子称为「受
渡者」他们必须受到佛陀之助才能觉悟。
根据上座部佛法,有三种人不能再证悟佛果:
第一、佛陀,因为他已经证悟了佛果;
第二、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独觉佛或声闻弟子的人,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
陀所授记的那样;
第三、已经证悟任何一种道果的人也不能证悟佛果。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大师 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是很清楚的如来藏思想。可以与佛陀初转法轮说四圣谛对比一下,差别有多
大。
佛陀在菩提树下如果悟入的是如来藏,为何阿含经中佛陀说缘起甚深,而没有说如来藏
甚深?
缘起甚深,主张如来藏的又作何理解?
四圣谛与如来藏又有什么关系?佛说四圣谛,五比丘就证阿罗汉,如来藏又有何用?
S**U
发帖数: 7025
26
定境神通感应都不是证果的标准。佛经入结集,是用阿含经(修多罗)相应等作标准,不是某人发誓这是真的。
佛陀在阿含经说四圣谛,许\多弟子悟入四圣谛而证果。
楞严经的内容四圣谛相应否?

誓?
S**U
发帖数: 7025
27
转法轮经说的很明白,佛陀悟入四圣谛而成佛。此经南北传合计至少有六七个译本,内
容相当可靠。
杂阿含379经(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
,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6.html
大乘中观派延续阿含的立场,认为大小乘智慧的区别是量,不是质。到唯识或如来藏说
,才主张佛智慧与阿罗汉是质的不同。
f*******8
发帖数: 3612
28
我的意思是:
即使生在佛陀(确切说是释迦摩尼)时代的人,跟佛有接触的人,
即使当时听人说了“皈依佛”,他们也会因为没法判断释迦摩尼
是不是佛(觉者),也不会皈依的。
也不会甘心自认我是释迦摩尼的弟子的。
原因很简单:我都不知道你是否佛,我干嘛是你弟子。
现在的学者可能会举出反驳说:因为佛讲的四圣谛很对。所以我皈依。
那么反过来我们问问他,现在会讲四圣谛的人很多啊。
不是因为有人会讲四圣谛就自称为导师的么?为什么不皈依他?
有充分条件么?
S**U
发帖数: 7025
29
生气、害人都是浪费生命,没有利益。
大念处经说修行法念处,之一是以四圣谛了解我们的所有经验。过去行为所造成的果,
成熟时想要改变是困难的。它只是提醒我们现在要有不同的行为,才能解脱不可爱的果
。当下正念正智,断除愤怒心,害人心。修习慈心,希望所有人,包括我的亲朋好友,
不熟的人,以及视我为敌的人,都能快乐。
修慈心无量的果报,如果不解脱,也是生天。
这是智者所赞叹的。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7.html
杂阿含409经
汝等莫起贪觉觉,莫起恚觉觉,莫起害觉觉!所以者何?此诸觉,非义饶益,非法饶益
,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盘。
汝等当起苦圣谛觉,苦集圣谛觉,苦灭圣谛觉,苦灭道迹圣谛觉。所以者何?此四圣谛
觉,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向于涅盘。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当
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进修学」。
a*****y
发帖数: 3318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Wisdom版1月精品文集
发信人: JeanIris (碧螺春·桂花乌龙),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6 19:03:45 2011, 美东)
mark

度须跋陀罗成阿罗汉,说八正道(道谛)。从头到尾,佛陀开示觉悟的内容,包括在四
圣谛里。
也是以四圣谛分类所有经文。龙树中论,结构也是四圣谛。这表示教法重视四圣谛。
的度人能力(十力)。阿罗汉要听闻教法才能觉悟,所以叫「声闻」。阿罗汉度人的能
力与愿力不如佛陀。
圣弟子心中。「八正道」能催破所有烦恼,断除所有不解脱的错误见解,所以叫「法轮
」。圆形的轮,代表圆满无缺,解脱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南传画「法轮」,用八支轮
辐代表「八支正道」。
J******s
发帖数: 7538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不是吧,我可是持续观战呢
你这第二句话就是妄语
是你先指出SeeU说坛经不讲四圣谛的,说他虽然翻书,但是也出错
你说你纠过他的错,还给了一个link
坛经讲不讲四圣谛,和坛经符合不符合四圣谛是一个概念?
SeeU最重要的观点是,坛经没有讲 道谛
晕,你也太能编了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确切的说,坛经是四圣谛的一个谛都没有讲,而且freeman所指出的苦谛和灭谛和佛陀
所说的四圣谛正好完全相反。它所指出的集谛和道谛完全弄错。坛经作者也显然是个对四圣谛极其无知,甚至可能听都没有听过,更遑论去讲呢?
禅宗的和尚,尤其是慧能这个体系下的所谓顿宗,对佛法的无知程度有点惊人,超出了
我的预想。这是我这两天又读禅宗史所了解到的。
论门派斗争和作假撒谎能力,他们应该是中国佛教第一。
r****n
发帖数: 825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对,坛经根本就不是走四圣谛的路。禅宗祖师尤其是六祖这之后的,如果真了解四圣谛
的具体内容,会斥为渐教,甚至是邪见的。
禅宗自认为自己是教外别传,佛陀向阿罗汉教导的那套四圣谛,显然不是他们学的。
J******s
发帖数: 7538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mark

度须跋陀罗成阿罗汉,说八正道(道谛)。从头到尾,佛陀开示觉悟的内容,包括在四
圣谛里。
也是以四圣谛分类所有经文。龙树中论,结构也是四圣谛。这表示教法重视四圣谛。
的度人能力(十力)。阿罗汉要听闻教法才能觉悟,所以叫「声闻」。阿罗汉度人的能
力与愿力不如佛陀。
圣弟子心中。「八正道」能催破所有烦恼,断除所有不解脱的错误见解,所以叫「法轮
」。圆形的轮,代表圆满无缺,解脱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南传画「法轮」,用八支轮
辐代表「八支正道」。
w****g
发帖数: 774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我只是奇怪,净空法师好像也提小乘。
下面是另一段:
一位名为晓恩的基督徒,在一篇题为「佛教的疑惑」的文章中说:「净空法师说佛教是
佛陀教育,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现代的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存在:第
一、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第二、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
教了。第三、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第四、邪门外道的佛教,这是最近三
、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中国佛教把小乘舍弃了,以儒道来代替小乘,特
别是以孔老夫子的德行,与道家的因果教育,作为我们入佛门的根基,是中国大乘佛法
的特色。净空法师好像是释迦牟尼佛的亲传弟子,最瞭解佛教的真意。」

度须跋陀罗成阿罗汉,说八正道(道谛)。从头到尾,佛陀开示觉悟的内容,包括在四
圣谛里。
也是以四圣谛分类所有经文。龙树中论,结构也是四圣谛。这表示教法重视四圣谛。
的度人能力(十力)。阿罗汉要听闻教法才能觉悟,所以叫「声闻」。阿罗汉度人的能
力与愿力不如佛陀。
圣弟子心中。「八正道」能催破所有烦恼,断除所有不解脱的错误见解,所以叫「法轮
」。圆形的轮,代表圆满无缺,解脱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南传画「法轮」,用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SeeU和Runsun童鞋回答一下。
我从经验相信四圣谛,缘起。这是原始佛法的核心。
原始佛法里面说佛为天人说法等,与四圣谛无关。信不信、有没有不重要。
先弄清楚,我没有主张不要修净土。欢喜老实念佛的人,我也随喜赞叹。
净土宗相信有阿弥陀佛净土是根本,如果没有净土,怎么往生净土?这与信佛为天人说法的重要性不同。
原始佛法的经是佛教界公认的结集,大小乘公认。
大乘经(包括净土)不是经过公认的结集,公信力不如原始佛法的经。所以大乘经之间会矛盾,阿含经之间很少矛盾的问题。
这是文献的可信度不同。
佛经不断结集的标准,是依原始佛法的经审查新的经,所谓「修多罗相应」。这就是阿含经之间很少矛盾的原因之一。
我对光修净土没有信心,认为修净土的人也学四圣谛,缘起比较保险。阿弥陀经就说净土也说八正道等,这是密意。我说的比较直白。
S**U
发帖数: 7025
37
现观是四圣谛还是灭谛,部派说法不同。
有部十六心见道,是(一刹那前后)现观四圣谛。
南传是次第见四圣谛,清净道论的七清净,见苦谛、苦集得初果向,见灭谛证初果。
f*******8
发帖数: 361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aichi所谓的“四证”
说别人恶知识恐怕不妥当。
我觉得有些人只是没有真实的佛法经验,
有时候又严重误导。误导表现有:
1. 比如根据自我理解妄加诽谤禅宗。
2. 让人把实际解脱修行的事给忘了。以读书诵经为能事。
...
但是,别人毕竟也是在多少试图宣传佛法知识。

破除无明,本来就跟四圣谛互相一致,只是不同的说法。
无明是对什么无明,就是对苦集灭道无明。
争论的关键点在于,
怎样才算是明白了四圣谛,怎样才能破除无明。
有些人可能嘴里说的四圣谛,而实际完全不懂,
真药现前的时候又不认识。故而会妄加诽谤。
以上是个人看法。
J******s
发帖数: 7538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现观能解脱?
理论上只能说明四圣谛,读理论的只能从理论上理解四圣谛,其实非常抽象的理解
只有现观才可以体验并彻底理解四圣谛
S**U
发帖数: 702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科学
用四圣谛检验现观过程,不是以四圣谛为必然结论的现观,就不会达到佛说的解脱。佛
陀初转法轮就说明这一点。
非毕竟解脱,就要用各种其他理论来解释,修观也就避免提四圣谛,因为无法自圆其说。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观有如实观与胜解观,解脱必依如实观。什么是如实,佛法各宗见解就不同。
他观到念头的无常,没有观到佛性的无常。
他有观到念头与色法的缘起吗?
他没有说集谛,你就不要替他加上。还有八正道是道谛,照他这方法怎么肯定八正道能
灭苦?
原始佛法的修行与教理是完全一致的,有逻辑的必然性。教理是四圣谛,修观也就是四
圣谛,一个不少。叔本华从哲学角度去思考四圣谛,结果只接受苦与集,不接受灭与道
,所以悲观。这是因为四圣谛不可缺少任何一谛。
S**U
发帖数: 702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小止观讲修止不错,讲修观细节就太少。
懂得四圣谛的理论,不代表懂如何修现观四圣谛。我不记得智者大师有说清楚如何现观
四圣谛。
S**U
发帖数: 70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可见-正法的特性之一
原始佛法的六随念法门,包括了随念法的功\\德。其中正法是「当下可见」,意义深远。当我们用是否「当下可见」来决择是法非法,佛法中的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
杂阿含1136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25.html>
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盘。
什么法是当下可见呢?
杂阿含215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2.html>
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
......
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留那!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
相应部 SN 1.20
Sandiṭṭhiko ayaṃ dhamm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eyyiko paccattaṃ veditabbo vi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Zz
佛说十二支缘起,以无明为生死根本,谈解脱生死,自然要说明什么是无明。
南、北传的阿含经,一致说无明的意义是不如实知四圣谛,没有其他的含意。如实知见
四圣谛,则断尽「见所断烦恼」,渐断「修所断烦恼」,解脱生死。
初期大乘龙树的中观宗,立场是大乘与「佛法」基础相同,没有改变「佛法」对无明的
定义。中期大乘弥勒、无著、世亲所传的唯识宗,著重大乘与「佛法」不共处,如无著
<摄大乘论>以十事显示大乘胜过声闻,扩大了无明的范围,要经历十地才断无明所治
障。后期大乘的如来藏说,如<胜鬘经>等,提出了「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两种
生死,以不知如来藏(佛性)为无明。如来藏是声闻、缘觉所不能见的,所以他们没有
断根本无明,只断「分段生死」,还有「变异生死」,依此解决自宗「回小向大」理论
上的难题。其实中观、唯识两宗主张三乘究竟,认为「回小向大」不可能。<胜鬘经>
说两种四圣谛,而实以佛性为生死依。
汉传佛教流行的,是如来藏说。「佛法」的主张少有人懂。
中观论 观十二因缘品∶
众生痴所覆 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 随行入六趣 以诸行因缘 识受六道身
......
但以是因缘 而集大苦阴 是谓为生死 诸行之根...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乌巴庆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标是启发自身内的「活化无常」
──完全经验到真正无常,
即身心连续体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时,心灵产生净化力──
或感受内在自我的无常,
最终希望能达到内、外宁静和平衡的状态,
个人全神贯注于身内无常时,
即可达成此一目标。
根据字典上意义,佛教不是个宗教,因为它不像其它所有宗教,有一中心的上帝。严格
说来,佛教是
结合身体和心灵道德规范的一套哲学体系。它的目的在于灭绝痛苦和死亡。
佛陀第一次说法的四圣谛,奠定本哲学体系。事实上,前三个圣谛阐明佛陀的哲学,而
第四个圣谛(八
正道,是道德兼哲学的一套规范)则作为达成目的的方法。这第一次说法,系对憍陈如
(Ko&n&da^n^na)
领导的五苦行者,他们是佛陀早期求道的同修。憍陈如是佛陀第一个完全证悟的弟子。
现在我们谈到四圣谛,它们是:
一、苦谛
二、集谛: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
三、灭谛:苦之止息
四、道谛: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
要完全了解佛陀哲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白苦谛。为了说明苦谛,佛陀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来探讨这问
题。
首先,利用推论过程。佛陀让弟子了解,人生是苦难,人生是痛苦的,生是痛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一、前言
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部分或澈底)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无我我所离贪瞠痴」,真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涯。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即在契机(适应不同根机)的原则下,将一切法门(不论是主张空或有)以四种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统摄,并以「第一义悉檀」许\为真实而不可破坏的究竟了义。
与佛有缘的朋友,不论是新学或老参,假如他是真诚的关注生命,而且不一味的「信仰增上」(以信仰为先,不重视理性的分别观察力,致缺乏适当的简择批判精神)应当含触及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法海汪洋,固然是法书无量,在遍尝法味云深不知处时,到底洲褚(彼岸)在何方?」本篇习作除尝试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外,更愿意与道友们共同探讨、寻找并归向那「清净解脱宁静」的「第一义洲褚」。
二、世代圣典的启示
面对多方面传出的经与律,应如何的不轻信、不诽毁,古来在南北传阿含及各部律典中(如《增壹阿含》「声闻品」及《长阿含》「游行经」等)即有「四大教说」的提示。
四大教说的大意为∶各处传来的经律,如果与固有经律之...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辨别是否佛法?
初果断的三结,疑结是对四圣谛的疑惑,因为对四圣谛的现观而断,从经验上完全肯定
四圣谛的正确。
初果有没有涅盘的体验,到部派有了分歧。<须深经>说的「先得法住智,后得涅盘智
」,对象是阿罗汉,不是初果。<转法轮经>中,挢陈如尊者证果之后说「所有集法,
皆是灭法」,可能只是法住智。
南传是主张初果有涅盘的体验。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缘觉与声闻
大乘佛教认为,辟支佛是缘觉乘,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缘觉乘和声闻乘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
而现今原始佛教之研究,则于经典提出,大乘佛教对二乘的区分方法有错误,依阿含经的记载,缘觉所思惟修证的十二缘起,包括在四谛之中,而后世不解,以为有修十二缘起的缘觉与四圣谛的声闻乘,为佛教发展与大乘化后所产生的错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E%9F%E6%94%AF%E4%BD%9B
依原始佛教,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两者都是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
r*****d
发帖数: 92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缘觉与声闻
对于灭谛,声闻在证果之前可以从佛得知这个是目标。但缘觉证果之前不可能知道灭谛。
如同一个做engineering而另一个做science。。science因为目标不清楚,比
engineering难太多了。

理而觉悟。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缘觉乘和声闻
乘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
经的记载,缘觉所思惟修证的十二缘起,包括在四谛之中,而后世不解,以为有修十二
缘起的缘觉与四圣谛的声闻乘,为佛教发展与大乘化后所产生的错误。
证苦集灭道四圣谛。
Y**u
发帖数: 546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法的真精神Zz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Jun 23 13:39:00 2011, 美东) 提到: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
,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
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转辗,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主独立性体,虽然一时糊涂
妄作,一觉便回到本来。所谓悲欢苦乐,和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再上当,这是
个自主独立的伟大精神。佛不自称是佛的功能,是一切人无贤无愚无大无小自有的功能
。佛法的真精神就在此。
人生欲解决这个大问题,借佛的导力是一二,靠自己的努力是八九,若全然想靠佛
或定要靠自己不依佛法,这都是大迷信,不是佛子。
佛说因果,不是有了佛才有因果,佛说平等,不是有了佛才有平等,佛说众生与佛
,本来不二,不二即是平等,是众生自己本来平等,特地做来不平等。论到外相,自然
有大小高下美丑种种的不同,不同就不平等了,但一切相是缘生缘灭,幻起幻落,同一
不实,这是平等的,所以平等是实,不平等是幻,而世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