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圣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546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正念必须奠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我们的心与身。
分析身体构成部分,
显示没有永远的「灵魂」或「自我」;
注意到这一事实,
则基于迷惑的「自我」或「身见」,
将自然消灭,
使我们自痛苦轮回的世界中脱离。
佛教是一个完美的心灵教育或禅修系统。心是佛教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善加训练;祇有
训练的心才能
开发出洞察光明与实相的智能。
整个佛教教学是以四圣谛为基础,它们是:一、不完美或苦的圣谛,二、苦因的圣谛,
三、苦灭的圣
谛,四、通往苦灭的道路的圣谛。这四种圣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的存在是五蕴的身心
和合,是所有烦恼
与痛苦的根源,存在是执取或贪求不可避免的结果。
存在(有)也是对实相不了解的结果,贪造成无止息的存在,祇有摧毁贪才得以止息存
在或苦。要止
息人类的贪或苦,可透过修习八正道达到,包括: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
四、正业,五、正
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依此止息苦会得到四个阶段的解脱,一步一步
走向涅盘,没有经
过这种解脱,涅盘便无法实现或获得。
佛陀的基本教义视「生」是「无明」与「贪」的结果,而「无明」与「贪」则来自需要
保护与满足「我」
或「自我」的错误认识,因...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无明是指不知四圣谛,阿罗汉已知四圣谛。
什么是无明,经典有很明确的定义,请不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乱来。
不知道你说什么
S**U
发帖数: 702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再看了一遍你所有的跟帖,我大概懂你的意思,其他的地方,我没有不同意见。你的「
让我见混入五蕴」等用词,「让我见混入XX」不知道要表达哪个意思。
把五蕴、或者名色中任何一法(触、受...),视为有常、乐、主宰、清净的特性,就是
我见。见五蕴、或者名色中任何一法的生灭等,不是我见。
观触、受等缘起支的集、灭、味、患、离,是四圣谛相应,四圣谛相应是明,明是解脱
之因。贪爱以常、乐、主宰、清净(我见)为本,持续的观五蕴无常、苦等,则喜贪尽
,证阿罗汉。
S**U
发帖数: 7025
4
这个说的很不严谨,作者应该对阿含不熟,任意把大乘概念套在佛法上。
四圣谛中∶
苦(梵语 dukkha)、空(梵语sunya)、无常(梵语
十二因缘属于集谛。
三十七道品属于道谛。
<转法轮经>说修证,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说勤修空观,也不恰当。阿含是以四圣谛现观为核心,空观说得不多。见空得道,还是
见四谛得道,部派意见不一,正因为阿含没有明说。怎能说都修空观?有部说的,正是
见有得道呢。
用圆融无碍来形容中观思想,让人摇头,印度中观师没有圆融的。圆融无碍的是如来藏
思想。
r****n
发帖数: 8253
5

这要看圣者怎么定义。
拥有完整的正见,未来不堕恶趣,未来的不久必定涅槃,这应该属于圣者。
但是证行舍智的菩萨,上面一个都难以满足。
那个十六观智本来主要就是针对声闻果位的。如果完全按照它的标准衡量菩萨道,也恐
怕难以好用。
暂时抛开大小乘经典描述的菩萨道,仅仅根据缘起法,根据三法印,那么一个将来不堕
恶道,拥有正见,能够指引帮助众生的菩萨,最少需要以下条件
1,拥有对无常,苦,无我,以及四圣谛的深刻认识。此方面正见造成强大的善业,使
得他后生无法生出邪见。
2。他要有足够强的善业,使得下一世能够不投生恶道
3。拥有对众生强大的悲心,这悲心使得他不愿导向涅槃,无法证初果到四果阿罗汉。
4.本身仍然有贪嗔,这贪嗔使得他在色身灭后轮回转生,而不是无余涅槃,而且这贪嗔
痴是自然的,而不是故意保留着。
满足以上四点极为困难和稀有。因为走菩萨道的人,一方面要避开声闻四果,一方面又
要不能升起邪见,保证以后不能轮回到恶道,并且具备引导众生的能力。
这样一个走菩萨道的人,在世时候的表现应该是
1.为众生宣讲无常,苦,无我的正见,宣讲四圣谛,鼓励众生“向厌,离欲,灭尽”。
2,劝导众生早日解脱,早日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凡夫菩萨道符合阿含经中的释迦事迹。释迦王子苦行六年,是因为菩萨当时还没有发现解脱之道,如<转法轮经>说。
菩萨要对四圣谛有现观的经验基础,可如<须深经>的修到法住智,或如南传某些法师说的修到行舍智,四圣谛已有三谛现观,唯灭谛忍而不证。不过菩萨若已见解脱之道,又不合阿含经中的释迦苦行。
所以两难。初期大乘论师应该很明白这些问题的。圣位菩萨观,符合众生心理需要。大乘经就离开阿含,另说十地等。
我的解读,佛在阿含经不明说成佛之道,是因为难以重复,当时圣弟子除弥勒,无人能行,所以不说。
信什么,看个人罗。
r****n
发帖数: 8253
7

这要看圣者怎么定义。
拥有完整的正见,未来不堕恶趣,未来的不久必定涅槃,这应该属于圣者。
但是证行舍智的菩萨,上面一个都难以满足。
那个十六观智本来主要就是针对声闻果位的。如果完全按照它的标准衡量菩萨道,也恐
怕难以好用。
暂时抛开大小乘经典描述的菩萨道,仅仅根据缘起法,根据三法印,那么一个将来不堕
恶道,拥有正见,能够指引帮助众生的菩萨,最少需要以下条件
1,拥有对无常,苦,无我,以及四圣谛的深刻认识。此方面正见造成强大的善业,使
得他后生无法生出邪见。
2。他要有足够强的善业,使得下一世能够不投生恶道
3。拥有对众生强大的悲心,这悲心使得他不愿导向涅槃,无法证初果到四果阿罗汉。
4.本身仍然有贪嗔,这贪嗔使得他在色身灭后轮回转生,而不是无余涅槃,而且这贪嗔
痴是自然的,而不是故意保留着。
满足以上四点极为困难和稀有。因为走菩萨道的人,一方面要避开声闻四果,一方面又
要不能升起邪见,保证以后不能轮回到恶道,并且具备引导众生的能力。
这样一个走菩萨道的人,在世时候的表现应该是
1.为众生宣讲无常,苦,无我的正见,宣讲四圣谛,鼓励众生“向厌,离欲,灭尽”。
2,劝导众生早日解脱,早日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凡夫菩萨道符合阿含经中的释迦事迹。释迦王子苦行六年,是因为菩萨当时还没有发现解脱之道,如<转法轮经>说。
菩萨要对四圣谛有现观的经验基础,可如<须深经>的修到法住智,或如南传某些法师说的修到行舍智,四圣谛已有三谛现观,唯灭谛忍而不证。不过菩萨若已见解脱之道,又不合阿含经中的释迦苦行。
所以两难。初期大乘论师应该很明白这些问题的。圣位菩萨观,符合众生心理需要。大乘经就离开阿含,另说十地等。
我的解读,佛在阿含经不明说成佛之道,是因为难以重复,当时圣弟子除弥勒,无人能行,所以不说。
信什么,看个人罗。
l*******l
发帖数: 13923
9
佛教与科学-----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两千多年前出来的佛法告诉大家,天道和我们人道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佛
陀(释迦牟尼)以神通去到天道(这次去的是忉利天,也就是三十三天,其天主是帝释
天,也就是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由于处于六道中的天道,也没有脱离轮回)为他往生
到天道的母亲摩耶夫人及众天人说法。他先将身体高度增加到一由旬(忉利天天人的标
准身高,相当于我们的19.5公里高。当然,质量肯定也增加了许多),为专心说法不被
弟子们打扰,还以神通力隐藏身行,使人间有天眼神通的人也找不到他。
接着,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夫人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也
就是帝释天)与许多三十三天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
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
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后
,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后,在座的天众们,有
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后,帝释天请问佛陀:
“世尊!我应当...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一个大念住经的问题
没成熟的观,对四圣谛、无常、无我还没有达到「无疑」。只是有时「随顺」。
成熟的观,与四圣谛、无常、无我相应,无疑。
c***h
发帖数: 226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禅定不是初果 也不是二果 更不是三果
初禅离五盖(离贪嗔),会有’无我”的感受,很美好,
但那不是初果 也不是二果 更不是三果
二禅也是。
须深经里,须深一直问禅定,以为禅定能干啥大事,
佛陀说,要先见缘起(先有法住智),然后才有涅盘(断欲贪,断无明)。
光有禅定,啥都不是,就是震惊一番,然后自我高深一番,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有些高深的经典似乎了解了,可下辈子该墬恶道的,还是墬恶道。
据一位修四念处原始佛法有成就的人士说,
见缘起,必见苦,必对佛法僧不疑,对四圣谛不疑,不会轻视四圣谛。
“不疑”之后,会有股强大的推动力,让你往涅盘直冲过去。
绝不会借故说,要赚钱、要读完博士、业力阻恼、要闯一番事业、….
就像是………
你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你也知道有位名医能完全治好你的病
你爬都会爬过去,恨不得下一秒就冲到名医面前,不会有什么借口。
”见缘起”不只是初步,也是决胜的一步。
可见”见缘起”是多么关键的一步。
见缘起,请修四念处。
c***h
发帖数: 226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在爬悬涯时,手中紧握绳索时,依赖它拼命爬时,手中紧握的绳索别放掉呀
并非所有欲望一开始都要舍弃,”善”的欲望刚开始不要舍弃,
(这里的“善”,常指趋向涅盘,出世间的善。佛陀说的善,常指这个,
不是人间善法,世间的善,捐钱做善事等)
顺序不对,会修成精神错乱喔。这是真的,不是骂人或唬人。
为什么呢? 因为修行步骤的逻辑不对,说服不了自己,却硬要奋力去做,常会出状况。
明明想要,程度还没到那地步,又乱舍,那不是,轻则摔下悬涯没成果,不修了
重则非要奋力一搏,精神压力大,心力又耗损,常常造成精神状况出问题。
有人说入魔,我看八成就是顺序有问题,逻辑有问题。
话说入魔,我又想起佛陀说的修行平衡的问题,
常常的例子是太重视”定”,尤其一开始就奋力长期修”定”,缺少修”慧”,那会心
力耗损,
有幻觉,精神状况出问题,等等,有人说入魔。
五力要平衡,至少定力、慧力要平衡吧。 不平衡,就出问题。
初期,修念(四念处),念力(觉知、注意、警觉)强。
但同时,也一定修”定”(心的清净,没有噪声),两个同时进步。
定不强,再修下去念力不会太强。这时,如要特别修定,也是为了念力。
如要特别修念,也可以说为了...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编跑大水神棍健身操

南传,我很早以前就表示对一些观念的不认同,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南传的尊重,包
括对南传的大力推荐。我从来不推荐别人跟随我,不推荐向我学习,而只推荐南传。
因为南传在四圣谛,无常,苦,无我,缘起等核心法义方面没有错误,但是在一些细节
的方面,存在缺陷,但这样细节的一些错误,并不影响解脱。
我照样也可能出现一些细节的错误,毕竟我还没有佛陀本人那种超级智慧,对某些方面
的认识还不够完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四圣谛,缘起,无常,苦,和无我等重要法
义上,南传没有错误的,我所说的也没有错误(否则我就肯定不是初果)
我非常希望有人能够指出我所说的核心法义的错误,但是至今我还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至于类似你这种人,最好碰的次数越少越好。
不过,能够碰上你这类人,对我也大有利益,因为会大大断除掉我想要救度众生的愿望
。这种愿望,对我而言是错误的,越早断掉越好。
我也确实见识过很多类似你这种人。愚昧、贪婪、无知、恶毒,乃至邪恶,而且大部分
都还是这种人。这其实本来也正常,毕竟那些心单纯,真心追寻真理的人,极为少数。
如果要在这个世界活着,还不得不去忍受这些散发着恶臭的人,不得不忍受这些猥琐,
垃圾的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制嗔心和心念住的个人体会

如果不以厌离五蕴,导向涅槃为基础,就没有多少共识。
四圣谛是佛法的基础,整个四圣谛都围绕“苦”,既然是苦,必定要导向厌离舍下。
而你把佛法的核心给改了,觉得可以不需要出离世间,这就不是什么佛教徒。
佛陀的菩萨道,和你的所谓菩萨道,也根本就是两回事。
更何况,既然是佛弟子,自当正邪分明,是非分明,而你在这方面,一直极为欠缺。
你的糊涂毛病,到现在也没看出改了多少。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憨山大师的三次梦
梦与四圣谛毫不相应。
佛陀的圣弟子,是修观明见四圣谛,于法无疑,自知证果。跟这作梦遇到谁谁,大不相
同。
b**d
发帖数: 7644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憨山大师的三次梦
不同意。
四圣谛是没错的,但是认识四圣谛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不同。
既然你也觉得有天人和神通的存在,不明白你为啥不能接受菩萨显灵这种事情。我觉得
要么都不接受,只接受半截,不大说得通。
S**U
发帖数: 702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人对程朱理学感兴趣的吗?
冯友兰先生不懂大乘的中观,他理解的佛家,只怕以如来藏为主。
新儒家讲心性,连四圣谛、解脱都不讲了,从原始佛法来看,比如来藏说更接近外道。
如来藏系的<胜鬘经>至少还提四圣谛。
新儒家要说坚持佛家的基础,不如说是中国特色的儒佛混合。
c***h
发帖数: 226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辨别是否佛法?

就如同上一位网友说的那样,
当下即证,是指活着证果时,当下即证。
也就是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相对的,非当下即证,就是活着没法知道,总之不是活着的事了。
我这么说,当然是耍嘴皮子啦,你知道的,我还没证阿罗汉果。
我对轮回涅盘可还没净信不疑,疑的可多了。
前世今生,生前死后的我不知道。
不过,活着现在发生的,略知一二。(不见得正确)
举一个现下就轮回例子说明。
轮回,这里指缘起法则里,
”无明”以至”老病死忧悲脑苦”,然后有产生下一个”无明”以至”老病死忧悲脑苦”
我们从小到大,发生千万件烦脑(苦)事情,
就说现在吧,如果仔细一点,大一点也总有十件,
总而言之,就是一大堆烦恼事。
这么多烦恼(苦)事,整个断除,是大工程,整个来看,也看不清,
So,就只看一样,比较清楚,e.g.---上儒释道版。
我想可以这样看,就像,一个NP-Completed问题求得,polynomial time算法,
其它NP-Completed问题也解开了,一定有polynomial time算法。
这件事的烦恼(苦)真正的断除,心清净,其它烦恼也比照办理,也可断除。
那么,为什么我们每天还在上儒释道版...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爱用心,用心爱
以前经常看见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佛法所讲人生皆苦,修习佛法的终
极目的是为了解脱,不堕轮回,那我们今生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单纯是因为业
力的原因不得不在轮回中继续打转麽?
佛法的核心四圣谛,讲得就是苦,集,灭,道。其实就是了知苦,如何灭苦,以及实践
灭苦。佛法的实践就是八正道。
今天早晨我突然觉得,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在轮回里,我们是人,我们在不停地经历人生
,经历五蕴所构成的一切。这不恰恰是最好的让我们了知苦的机会麽?关键在哪里呢?
在用心,用心活着其实很重要,只有用心才能感知人生的诸多困惑,才能感知生命的不
圆满,才能感知原来无我,无常,才能感知苦。知苦才可以想到要灭苦。当苦的逼迫感
迎面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候,我们自然很想离苦,于是寻找解脱之道。发自肺腑想要灭
苦,才能认真学习和实践灭苦之道。也就是说,人生其实给我们提供了觉悟的机会和基
础。这样看待轮回和今生就会积极很多,因为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件事情都是绝好的让我
们体验实践四圣谛的机会。
虽然禅修是最好的实践正见,正思维,正定和正念的方法,但是其实八正道的实践应该
是贯穿整个生命的一切的。为了达到最终灭苦的目的,我...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0
莫名其妙。。。
SeeU好几次公然谤佛,也没见你封过。
我随时可以举出好几个例子,
1. 宣传不要成罗汉,成了罗汉就不能成佛。
我指出他这种说法就是跟释迦摩尼对着干,也没见他做任何忏悔。
因为释迦摩尼教的徒弟都是让他们成阿罗汉,没说过有什么危险。
2. 他说坛经不讲四圣谛,公然诽谤大乘经典。
我指出坛经确实讲四圣谛,也没见他做任何忏悔。
3. 说佛不度所有众生,
我指出他这是曲解佛经,也没见他做任何忏悔。
● 佛度一切众生否?
http://www.mitbbs.com/article3/Wisdom/31519237_3_tp.html
然后他就举出个英文链接来了事,也不看看是否英文的总结者是否错了。
就好象人说:既然赵高丞相都说那个鹿是马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凡夫,偶然有点自己的观点探讨,很是正常。。。
即使谤佛,也是凡夫愚昧,智慧不足,只要不是故意骂人就行了。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25 12:07:46 2011, 美东) 提到:
依原始佛典,佛陀成道后,认为众生难以证悟微妙之法,并不想说法,浪费力气。经梵天劝请后,佛以天眼观察,有ㄧ些众生烦恼不多,可以证悟,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四圣谛。
依大乘经,如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盘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扒搿媚肽獭>谝磺蟹鹕布⒊臼伲忠磺兄谏H缡切榭战缇。谏缇。谏稻 V谏衬站 N掖巳扒胛抻星罹 D钅br />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大心大愿,多么令人动容。
两个说法比较,从佛陀不想说法,到菩萨愿度尽众生,这是巨大的差别。以佛陀的智慧,难道不清楚自己想作什么,能作到什么吗?从另一角度想,佛陀是如何看众生呢?是只有少数能解脱,还是一切众生都会成佛?
杂阿含经中,佛陀回答...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Aug 9 12:20:14 2011, 美东) 提到: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13:1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念住经:
。。。。。。(7)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
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
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
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
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石记:
依经,在断除烦恼之前,要观察。超越执著之后,还是只有觉照。
问题:
超越执著之前的“观察”与“如实知道”跟超越执著之后的“了知与觉照”是一样的吗
?是同一种觉照吗?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Aug 12 11:28:55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Aug 26 21:28:57 2011, 美东) 提到:
只问耕耘,不是只管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讲方法。
原来我心里一直有一种理解,好像只问耕耘纯粹就是一种踏踏实实、老老实实的心理态
度,不要使劲问。
最近发现这个不对,不全面,有偏颇。
现在理解,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说的是一种方法,一种科学方法。
只问耕耘的意思不仅仅是只管耕耘。
而是指:当你真的遇到过来人了,你重点应该问他:
这树,这庄稼,你怎么种的?每一步,每一阶段,你到底怎么耕耘,才结出你的果实来。
我想要你的果实,不过你的果实是你的,什么味道,我吃不到,也就不麻烦你解释太多
了,解释再多。我也不知道。
我只想自己也种出来。所以你就告诉我怎么种就是了。我严格按照你的方法,种出来的
就应该是同样的果实。
---------
这是正解。
要问方法,而不是让人傻乎乎地,一厢情愿地刨地球。
也不是不问耕耘,只问收获,一定要想像别人的东西自己都有了。
然后问了半天,只是想说你那个东西就是我家的梨。
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
wuyu (wuyu) 于 (Sat Aug 27 09:00:11 2011, 美东) 提到:
自己体会对制嗔心的最有效方法是一旦发现自己起嗔心(不管是“愤怒`”,“焦虑”
,“悲伤”,“惊恐`”)的时候,只简单标记“烦恼”,越快越好,速度是关键。不
要去体会细微的感觉,不要去压制。
我一标记“烦恼”时,心一下就清凉了不少。
这方法可能对初习心念住,正念还不强的同学更有效。
“贪心""慢心"比较难觉察一点,但也只简单标记“烦恼”。
对我来说,人生的”烦恼“或”漏“主要是“嗔”“贪”“慢”
“痴”“疑”太笼统不易明确对制
大家都来向“烦恼断尽无漏”的目标努力吧
☆─────────────────────────────────────☆
JeanIris (Iris) 于 (Sat Aug 27 11:10:54 2011, 美东) 提到:
赞!
☆─────────────────────────────────────☆
SeeU (See you) 于 (Sat Aug ...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9
认真回你这帖,曾经那个坛经的帖子当时我初学佛法。刚才点你给的link看了一下,贴
主基本不知道什么是四圣谛。
坛经讲得那个不是四圣谛,苦,集,道,灭没有个讲对的。
f*******8
发帖数: 3612
30

你也不想想,佛法是要实修才懂得。
没有实修,就敢说自己懂佛法,那本来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佛的教义。
已经是邪魔外道对佛法釜底抽薪了。
我还怎么说?
这也叫论证? 这是典型的诡辩,邪恶的诡辩。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人人都知道四圣谛是佛法的核心。
而你又说坛经不讲四圣谛。这就已经是在说坛经讲的不是佛法了。
然后你有巧言说没否定坛经的价值。
这么邪恶的论辩,我还能说什么呢?
这是你否定有字经的表现。
然后你又诽谤“无字经”,说什么不要成阿罗汉,成了阿罗汉就不能成佛。
这不是直接否定“用字写的经典”,
而是 直接否定佛的身教,也就是无字经。
因为佛的身教就是让弟子成阿罗汉,从没说过你们千万别成阿罗汉。
然后你又曲解小乘经典,曲解经文说什么佛不关心谁谁得度。。
上面三种说明,你披着佛教的外衣,干的都是从根上否定佛法的事情,
你才是真正的附佛外道。
S**U
发帖数: 7025
31
<转法轮经>说现观四圣谛。你说你的实修,如何看到,看到什么样的四圣谛吧。
Y**u
发帖数: 5466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苦-爱用心,用心爱
☆─────────────────────────────────────☆
JeanIris (Iris) 于 (Sun Oct 9 06:13:28 2011, 美东) 提到:
以前经常看见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佛法所讲人生皆苦,修习佛法的终
极目的是为了解脱,不堕轮回,那我们今生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单纯是因为业
力的原因不得不在轮回中继续打转麽?
佛法的核心四圣谛,讲得就是苦,集,灭,道。其实就是了知苦,如何灭苦,以及实践
灭苦。佛法的实践就是八正道。
今天早晨我突然觉得,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在轮回里,我们是人,我们在不停地经历人生
,经历五蕴所构成的一切。这不恰恰是最好的让我们了知苦的机会麽?关键在哪里呢?
在用心,用心活着其实很重要,只有用心才能感知人生的诸多困惑,才能感知生命的不
圆满,才能感知原来无我,无常,才能感知苦。知苦才可以想到要灭苦。当苦的逼迫感
迎面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候,我们自然很想离苦,于是寻找解脱之道。发自肺腑想要灭
苦,才能认真学习和实践灭苦之道。也就是说,人生其实给我们提供了觉悟的机会和基
础。这样看待轮回和今生就会积极很多,...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阿含经说到佛陀的修行过程,只有「正觉」、「未成正觉」两种状态,没有再细分。
杂阿含379经初转法轮,说∶
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本所未曾闻法,表示四圣谛对佛陀也是第一次。佛陀现观四圣谛,才生起法眼,明了四
圣谛。
c***h
发帖数: 2262
37

依佛陀的说法,三果不还,
至少,佛陀自觉的前世,不是三果。
“成佛”,杂阿含中有强调过吗? 有一套方法,要人去追寻”成佛”吗?
看到的是1.前几世一直思考灭苦 2.四圣谛如实知见可以达阿罗汉、辟支佛、佛,
那么成佛的方法就是如实知见四圣谛。这样而已呀。
如果”成佛”这么重要,岂会不强调,不提供一套方法让人去做?
相反的,佛陀却一直强调今世解脱。
还是,这只是机缘巧合,有人自觉成佛。
即使是真的佛陀受记有人成佛,可没说那人的为何可以如此。
唯一呈现的方式就是一直思考灭苦,如何灭苦,但思不出来。
可,弥勒已经经过佛陀教导,已经知道如何灭苦方法,
下一世,算是”自觉”吗?
还是”被教导”?
我觉得还是”被教导”呀。
我怀疑”成佛”在当时没那么重要,就是机缘巧合有人自觉而已。
之所以变重要,有可能是后世怕佛法毁灭后,无人知晓。
S**U
发帖数: 7025
38
你一再模糊焦点。
我指出的是佛说四圣谛,而大乘的如来藏违反四圣谛。
接受龙宫和天人等的存在,跟接受如来藏没有逻辑关系。
龙宫和天人等的存在,并不表示佛在这些地方、这些人说过如来藏。你主张是,负责举
出可靠证据。
c***h
发帖数: 226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辟支佛与佛

这是我能找到最可靠的经文了,
不知你能不能找到杂阿含相应部修多罗其它相关经文?
不是修多罗也可以。中阿含长阿含也可以。
我的看法是
当佛灭渡当时,五百阿罗汉集结后,
当时的佛弟子,不管南传、北传,也是看到这份经文而做出各自解释。
我们也看这份经文来解释,比较不受历代论师的影响。
那么我们就尽量还原佛陀灭渡那时,各部派到底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我的看法是
佛陀主说是说四圣谛一定要如实知见
不管是弟子还是阿罗汉、辟支佛、佛。
衍伸一点 就是证阿罗汉果可能成为阿罗汉、辟支佛、佛。
也就是有阿罗汉、辟支佛、佛 这几种情况。
这很好理解,因为当时有阿罗汉、有无师自通者佛陀,那么当然有阿罗汉、佛陀。
辟支佛,这就没看过了谁跳出来说他是辟支坲,都是听佛陀说的。就是信任吧。
要再衍伸
也许有人解释,辟支佛、佛 是另一种更高深的果位。
但我的看法是,看来比较不像更高深的果位,
因为经文是一贯对四圣谛如实知见。反而更像是阿罗汉、辟支佛、佛 都是同一果位。
Y**u
发帖数: 5466
40
☆─────────────────────────────────────☆
Yisu (大头教主) 于 (Mon Dec 5 09:37:28 2011, 美东) 提到:
请专楼专用, 谢谢..
发信人: rapier (Avant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5 00:37:50 2011, 美东)
要说汉传佛教不是佛法,有点冤枉它,它会理直气壮地把三法印拿出来挥舞:我都有,
我都有!
如果把真正的佛法比喻成一颗明珠,汉传“大乘”佛教就是一大团包裹着这颗明珠的大
粪,大粪的基本成分是各种各样的外道学说,但是它们在汉传里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做
“方便”,和“大便”押韵,而大部分的汉传佛教学人都啃着大粪津津有味,同时陶醉
在可以用这个“方(大)便”度脱世人上。
============================================
在印顺法师的著作《印度佛教思想史》中,第169页~170页中说:
『佛法说无我,而现在极力说如来藏我,到底我是什么?《大般涅槃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1

因如何产生果?
‘业’是如何作用的?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要再细看……
整个说来,有因未必有果。要有缘,才会有果。
什么是”有缘”? 缘起法就是告诉你, 什么是”有缘”
-- 无明 行 识 ….爱取有 生老病死
“业”这看起来很像缘起法 无明缘“行”(身口意) ,那个”行”
(或者更核心的说 ”思” )
佛陀驳斥耆那教主尼干子(大雄),
佛陀说 “行”是以”意”为主角而发动,不是以”身”为主角而发动
这个”意”,看起来就是这里说的(”思”+善心不善心)。
不知对不对。可能要请教SeeU法友。
“因如何产生果” ?
亲自”见缘起”时,就知道。
四念处中,法念处会以四圣谛为所缘,也就是观察四圣谛,
其中,苦集,苦灭,可以观察缘起法,见缘起缘灭,苦与...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因如何产生果?
‘业’是如何作用的?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要再细看……
整个说来,有因未必有果。要有缘,才会有果。
什么是”有缘”? 缘起法就是告诉你, 什么是”有缘”
-- 无明 行 识 ….爱取有 生老病死
“业”这看起来很像缘起法 无明缘“行”(身口意) ,那个”行”
(或者更核心的说 ”思” )
佛陀驳斥耆那教主尼干子(大雄),
佛陀说 “行”是以”意”为主角而发动,不是以”身”为主角而发动
这个”意”,看起来就是这里说的(”思”+善心不善心)。
不知对不对。可能要请教SeeU法友。
“因如何产生果” ?
亲自”见缘起”时,就知道。
四念处中,法念处会以四圣谛为所缘,也就是观察四圣谛,
其中,苦集,苦灭,可以观察缘起法,见缘起缘灭,苦与...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关照

我所了解,大致如下,讨论讨论,说说知道的而已,无他意。
通常初入门为了易学,由易而难,会观察特定所缘,最好是容易观察的,
后来熟炼,就会开放所缘,观察六根六受等等,
那个明显就观察哪个,不限某特定所缘,
再更熟练,心更清净,能观察到更细的东西,可能会观察心,有人叫念头吧。
识的产生、行的产生、想的产生,
然后更开放,观察五盖、五蕴、六入处、七觉支、四圣谛,
观察四圣谛,就包含观察缘起法,苦是如何由无明、五蕴运作、贪爱、一步一步产生,
当苦还灭当下,也会有以涅盘为所缘的情况。
可能以涅盘为所缘,比较像你说的无住境禅修吧??
到此,是观察得很熟练很清楚了,”定”很强,
不见得生”智”(或慧)。要配合正见、正思维,而生正定,得稳定的智慧。
大家共勉,大家加油。
c***h
发帖数: 226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关照

我所了解,大致如下,讨论讨论,说说知道的而已,无他意。
通常初入门为了易学,由易而难,会观察特定所缘,最好是容易观察的,
后来熟炼,就会开放所缘,观察六根六受等等,
那个明显就观察哪个,不限某特定所缘,
再更熟练,心更清净,能观察到更细的东西,可能会观察心,有人叫念头吧。
识的产生、行的产生、想的产生,
然后更开放,观察五盖、五蕴、六入处、七觉支、四圣谛,
观察四圣谛,就包含观察缘起法,苦是如何由无明、五蕴运作、贪爱、一步一步产生,
当苦还灭当下,也会有以涅盘为所缘的情况。
可能以涅盘为所缘,比较像你说的无住境禅修吧??
到此,是观察得很熟练很清楚了,”定”很强,
不见得生”智”(或慧)。要配合正见、正思维,而生正定,得稳定的智慧。
大家共勉,大家加油。
S**U
发帖数: 7025
45
天文学家该说天文学与占星术殊途同归,表示大度嘛?
佛陀第一次说法<转法轮经>,就说明四圣谛是佛法的特色。最后对须跋陀罗的开示<
大般涅盘经>,说唯有八正道,才能有正解脱,除此无余道能解脱。
道教没有四圣谛八正道,从佛法看,自然只是人天善法。与大度无关。
S**U
发帖数: 7025
46
天文学家该说天文学与占星术殊途同归,表示大度嘛?
佛陀第一次说法<转法轮经>,就说明四圣谛是佛法的特色。最后对须跋陀罗的开示<
大般涅盘经>,说唯有八正道,才能有正解脱,除此无余道能解脱。
道教没有四圣谛八正道,从佛法看,自然只是人天善法。与大度无关。
D******r
发帖数: 63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
zan

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
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
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br />
传递他深广、超凡的觉悟。有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教导如何才能今
生安乐,来世安乐,以及如何修行现观四圣谛而灭苦。释尊觉悟与开示的教法,后来透
过许\多宗派传承下来,并扩展到许\多国家。其中还有不
教团体的重心还是在出家众,包括众多的阿罗汉(即「应供」,此生成就涅盘者)。
行大会,结集佛陀教法。在大会中,身为佛陀侍者的阿难尊者,背诵出佛陀所有开示的
内容、说法地点和当时的情境。优波离则背诵出佛陀为规范僧团生活而制订的戒律。摩
诃迦叶背诵出「本母(matr
说)、律藏(戒律仪制)和论藏(对法专门的解析)─三藏,成为佛教的核心典籍。在
摩竭陀国国王阿闍世王的护持下,此次大会于王舍城举行,称为「第一次结集」。学者
们对于「第一次结集」是否
及僧众所共住的大型寺院。
主。阿含经现在大致保存在南传佛教的五部 (Nikaya)中的前四部(《相应部》、《
中部》、《长部》、《增支部》),...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论之观四谛
问: 如果说一切都是空, 一切都是不生不减的,这样, 就没有四圣谛的教法,如果
没有见苦和断集,证灭和修道, 那就没有四沙门果,没有四果, 就没有四得和四向,
没有僧宝, 没有法宝, 没有佛宝。 所以说一切皆空,那就是破坏了三宝。
另外, 空法破坏了因果,破坏了罪福报应,和世间一切事物。这些都是种种的过失。
答: 你今天不能如实了解空相和说空的因缘,所以会有这些疑问。。诸佛依据二谛,
为有情众生说法,第一以世俗谛, 第二以第一义谛。一切事物, 其性本空, 但是世
间之人由于颠倒错误的认识,产生虚妄之法, 以其为实, 这就是俗义谛。
假如不依靠俗义谛,你就没有办法得到第一义谛, 所以只讲第一义, 而不讲俗义是不
对的。而且第一义谛有言说而有,言说是世俗的言说。
假如主张第一义而否定世俗罪福, 那就落去偏空。偏空不能得到第一谛。 因为第一谛
而否定世俗是很大的过失, 也是对第一谛的偏离。这就好像有人会咒语, 却不知道正
确地去使用, 最后反害了自己。。
而且正因为有空义, 一切才可以成立。 原因如下:
如果一切法本性不空, 就是说有自性,那么一切法的生灭就不需要因和缘,这是破坏了
因缘法。...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谁先见佛陀(转载)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只树给孤独园。
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
,得到佛陀的默许。
隔了几天,佛陀心想: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有许多
是懈怠不十分乐意听法的,他们不努力使自己证果,也不努力求进步,我应当离开他们
一阵子,以重新激起他们对法的渴望。於是,佛陀离开给孤独园,以神通力来到三十三
天。
释提桓因看见佛陀来了,领着天众们迎接佛陀,向佛陀顶礼请安。
这时,佛陀又展现神通力,将自己的身体变大到一由旬,并隐其形,让人类即使以
天眼神通也看不到他。
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与许多三十三天
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
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
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後,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
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後,在座的天众们,有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後,释提桓因问佛陀说:
「世尊!我应当以什麽类的食物供养如来呢?用人间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劝诫各位佛弟子
杂阿含302经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于
正法律心得无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2.htm
这是阿含经证初果的定型句。
得法眼净,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这个「法」,指「四圣谛」或「涅盘(解脱果)
」。得法眼净,是不被我见染污,没有错乱的直接体验(现观,汉译<杂阿含经>是翻
成「无间等」)四圣谛。
对于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证初果,我也不明白。有人说是这些能亲闻佛陀说法的人善根深
厚,多有禅定,所以一修观就能见法。我想至少佛陀说的修观方法应该不复杂(清净道
论的十六观智就不是一座能说完的,不要说修了),所以能现学现用。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经文简略了,其实不是当场见法。如初转法轮的五比丘,是在
七天内全部证果。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