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圣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佛陀赞成论议四圣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
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
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尔时、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
,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
,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
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
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19.html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男女感情中是否存在公平?
解脱的直接原因是直接体验四圣谛,跟出家没有关系。看佛经,打坐都是为直接体验作
准备。
直接体验四圣谛的术语,叫现观。
主张如来藏的会说见佛性。
a*****a
发帖数: 64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男女感情中是否存在公平?
不错,不过体验了四圣谛,女友估计已经变成老婆and老太婆了,该磨合的早磨合了,
该合适的早合适了。那个时候就不需要讨论恋人之间的问题了
另外一个可能,体验了四圣谛,女友还是待考察阶段,那自然没这类烦恼了,不过,
可能吗?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不是泛神论
大乘的「佛遗教经」(大正藏编为涅盘部)说∶
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
中决定无疑。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
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
哉。阿[少/兔]楼驮虽说是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
大悲心复为众说。
汝等比丘。勿怀忧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
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
离。勿怀忧也。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闇。世实危脆无牢强者
。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生老病死大海。何有智者得
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
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http://www.budaedu.org/budaedu/buda2_07.ph...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与净土ZZ
不知道。
佛陀对最后的弟子须跋陀罗说,有八正道有解脱,没有八正道就没有解脱。大乘的《佛
遗教经》,说四圣谛决定无异说。
禅师们不知道怎么看四圣谛与八正道。
a*****y
发帖数: 3318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争论的误区-学佛的体会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7.html
杂阿含412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说∶「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我等所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答者当答」!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诤论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堂,敷坐具,于众前坐。告诸比丘∶「汝等莫作是论!所以者何?此诸论议,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盘。汝等当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觉。所以者何?此四圣谛论议,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向于涅盘。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
进修学」。
r****n
发帖数: 825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争论的误区-学佛的体会

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
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答者当答」!
众前坐。告诸比丘∶「汝等莫作是论!所以者何?此诸论议,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
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盘。汝等当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
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觉。所以者何?此四圣谛论议,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
正智、正觉,向于涅盘。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
我觉得挺向涅槃的。
1、此人蠢,不可救药,会尽快断掉度人之心,此是导向涅槃的大障碍。
2、憋着不说,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3、被骂的人,只要有一点反思机会,就有机会导向涅槃。
4、可以避免被人烦尤其是被愚蠢的人烦,更利于修行。
我没什么慈悲心。
S**U
发帖数: 7025
9
不少人体验梵我合一, 因为我见是众生熟悉的,轮回是老把戏;「无我」听起来可怕又难懂。
梵我合一的说法在佛陀之前就存在了。佛陀悟入之后,说四圣谛是「本所未闻法」,不可能是梵我合一。
你可以怀疑释迦佛悟入的是否正确,但是佛陀悟入的不可能是梵我合一。否则《转法轮经》说什么「超越梵」。
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梵...中,为解脱,为出,为离,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S**U
发帖数: 7025
10
修行有成果的人,从经验中对法的信心会增加,思想言行会更如法,依法为人处世。因为法是普遍的真理,「信法」取代「自信」。所以阿含说∶法依止;以四圣谛观察诸法。初果对缘起法、四圣谛会有清楚理解、不可动摇的信心。
b*p
发帖数: 242
11
I recall that the Four Noble Truths are considered categories of experience
rather than beliefs. One do not need to believe in the Four Noble Truths if
he/she can propose some equivalent categories.

因为法是普遍的真理,「信法」取代「自信」。所以阿含说∶法依止;以四圣谛观察诸
法。初果对缘起法、四圣谛会有清楚理解、不可动摇的信心。
f*******8
发帖数: 361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其实翻书本身没什么不好,
怕得就是以翻书所得的“理解”当成是“真正见解”,
而妄言内道、外道。
如果因为翻书而把有证无证都混淆了,就错了。
SeeU上来就判断坛经不讲四圣谛,结果被我指出来,
专门写了一篇《坛经论四圣谛》,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3643_3.html
他从哪里得出此类结论,不清楚。
但是不翻书也有坏处,太过相信自己的阶段性经验,也容易迷失。
还是看个人特性不同,各以群分了。
像《清净道论》之类的南传书籍,我就是从这里听到的。
南传好象是对禅定、次第特别细致。
现在对大小乘的分别多少有了认识,也是好的。
f*******8
发帖数: 361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呵呵,你正是有“说药人”的倾向,
我也并不否认“说药”也有用,不是一点用没有,
毕竟学习也是从学说药开始。
不过反对的是把字面上“说药”当成就知道了药。
说药,说病,但不会看病,什么意思呢?
一个人可以背诵“感冒吃感冒药,肺炎吃肺炎药”,
我能说他不对么,当然不会,但是也要看看他是不是懂。
如果他既不能辨别别人是感冒还是肺炎,也不能辨别什么是感冒药,
什么是肺炎的药。那就是“说药人”。
你说坛经不讲四圣谛,就是因为必须要别人有那“四圣谛,苦集灭道”7个字
做标签,才能认得出来。没有标签,就说别人没说。
这就是说药人:
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湣。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你说坛经论四圣谛
佛愍此故,乃示涅盘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道谛)
《转法轮经》论四圣谛
比丘们,此爲趋向止息苦之道圣谛∶正是此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
、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解释一下,《转法轮经》的道谛怎么与坛经一样。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自己对四圣谛有直接体验,就知道佛陀说的是真理。
佛经说法(四圣谛)是「智者所见」。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直接体验过四圣谛的中国人不多。
这版上自称直接体验过四圣谛的,我只知道一个。
w****g
发帖数: 774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SeeU和Runsun童鞋回答一下。
还有,四圣谛讲的就是缘起缘灭。其实,四圣谛,八正道,三法印,缘起,这些都是相
通的。
r****n
发帖数: 825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SeeU和Runsun童鞋回答一下。
刚在另外一个论坛说过这个问题。
天人和天道,是必须要神通才能证实的,但是我没有神通,我没有能力证实天道的存在
,也没有能力否定天道天人的存在,所以对这个问题,我只能放下,而且我认为这个是
很次要的问题,佛教更重要的核心问题,诸如缘起,无常,四圣谛等更加值得验证,值
得质疑。
至于极乐世界,根据佛陀关于四圣谛的法义,根据佛陀一生的讲经开示,是显然不存在
什么极乐世界的,这个是可以否定的,就像尽管佛教徒很多人没有去过天堂,但是根据
佛陀的基本教义,基督教的永生天堂显然是不存在的。
J******s
发帖数: 7538
19
我的意思是佛法就是佛法,为什么非要给它一个哲学范畴的形容词?
佛法非唯物,runsun知道吗?他怎么知道的?难道不是看佛法自己推理的
佛法非唯心,runsun知道吗?他怎么知道的,他的实修我觉得最多到初禅就不错了,不
要提修观了,所以他自己没有真实体验过佛法最重要的四圣谛,只是从理论推理上相信。
所以runsun给佛法这么一个形容限制词,他就是唯心的
另外,佛法为什么不能是既唯物又唯心的?明色不是真实的存在吗?对明色的识虽然是
所谓心产生的consciousness本身不是也是客观存在的吗?不客观的是心产生识的时候
对明色的解释,就是thinking过程中附加的种种。四圣谛,讲的不就是这个过程无常,
无我,苦,通过修行可以灭了吗。就是明色在,识cessation。修观不就是体会这个过
程,pay attention to这个过程,但是不think吗,断的就是附加的种种。
附加的种种就是因为无明,产生的效应就是贪嗔痴。
S**U
发帖数: 7025
20
麻子这篇说的观跟四圣谛没什么关系,照他的观法,怎么可能悟入四圣谛?所以会把四
圣谛看成与现观无关的理论,用别的说法来支持他所谓的观。

有类似身体的冷,热,硬,软移动等特性(身念处)
处或者受念处开始,根性比较利的人,可以选择观察心念处。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现观能解脱?
同意。
马哈西的纯观,从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可以现观四圣谛。葛印卡的内观,理论上也是可以
现观四圣谛,实践上不清楚是否有人证果。

脱。
S**U
发帖数: 702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现观能解脱?
我想说的是∶马哈西的修行方法,从推理可以知道∶可能现观四圣谛。实际还要现观成
就,才能对四圣谛清楚无疑。
S**U
发帖数: 702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现观能解脱?
汉译本文字不流畅,对照巴利本,就是∶
没有对四圣谛的如实知见,不能成佛;因为有对四圣谛的如实知见,所以成佛。
这表示∶佛与阿罗汉的如实知见,性质相同。
O*********9
发帖数: 55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现观能解脱?
(佛陀在结束此经时说:)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在我没有真正以此十二种形式,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
理之智之前,我没有于此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中,宣称我已证
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Anuttara sammasambodhi)。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我以十二种形式,真正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智慧之
后,我即向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等,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
正等正觉(Anuttara sammasambodhi)。
===========
这个白话翻译对么?
J******s
发帖数: 7538
25
你一直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自然科学在研究什么,还有佛法在干什么。
自然科学在研究各种对象的存在情况,存在规律,过程的规律,过程的机制,现象的机
制等等,这些是自然科学追求的真理。
佛法不是研究这些,佛法关心的重点只有一个就是意识,意识和物质,以及精神的关系
。因为人类所有的关系,人类所有的认识,人类研究科学的手段和方式都离不开人自身
的意识和认知。佛法产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消灭烦恼,断贪嗔痴。
佛法的真理是四圣谛,讲得是苦,无我,无常。修观是佛法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亲身体验
四圣谛,不停去训练mind认识到苦,无常,无我一直到灭掉对五蕴的执取,导向寂静涅
磐。
f*******8
发帖数: 361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科学
真实,真理,科学真理,这几个词需要认真考察。
真实,是本体,
真理,是对真实从道理上描述一下,
科学真理,如果没有门户之见的话,这个词可以不用。
你可以说四圣谛不是科学真理所可以解释的,但不能说四圣谛不是真理。
靠科学发展,其合理的地方在于,你最好遵守一个环境的共业。
当然除非是明师,他要强力打破此共业,勇于受苦,那另当别论。
呵呵。
S**U
发帖数: 702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怀疑论
原始佛法是否定第 1, 2 点。四圣谛的现观,由亲身体验(触证),肯定苦的熄灭-涅盘。杂阿含经说「以知,以见(四圣谛)故,得解脱。」就是直接否定第 2 点。
至于证明给别人看,法是智者内所证知,别人只能推理。参见「舍利弗如何知道佛陀正觉无人能比?」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60289.html
r****n
发帖数: 825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其实佛法本身并没有禅宗那个顿渐问题,那都是宗派斗争的产物。基本是神会一个人搞
出来的。
佛法的修行过程显然是渐的,至于在开悟的刹那,则有顿现四圣谛和渐现四圣谛的区别
,二者都有比较明显的经典支持,我个人认为两种都有可能,不存在优劣差别。
J******s
发帖数: 7538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顿现四圣谛和渐现四圣谛?
really?
J******s
发帖数: 7538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道与出世间八正道-zz
一、经中内观道出现的地方
” 内观道“一词出现在《长部14*大本经》中,其内容指的是十支缘起的还灭门,只是元亨版的译法
是”观道“而不是”内观道“:
诸比丘! 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此正觉之观道,由我所证悟: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
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受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
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此等全苦蕴灭。”
诸比丘! 于 “灭尽!灭尽” 之思惟,毗婆尸菩萨,于诸前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此经英译本的译者Maurice Walshe 的用词是:insight (vipassana) way ,所以译成观道或
内观道都应该是正确的,不过insight或vipassana通常都译为内观,所以译成内观道更为清楚。
二、内观道亦是八正道
和上面同样的内容,在相应部12.65经被称作八正道。过去由于没有见 到相应部12.65经的中文版,
我对此经英文版(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 ... /sn12.065.than.html )的
相关段落作了翻译,下面是这部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我的两分钱:
首先金刚经的对象是菩萨和立志大乘菩萨道的人. 六度中的各个方面都多少提到, 直接
集中在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上, 禅定和智慧是间接的内容.
所以金刚经不但提供了顿悟的心要(无住离相), 也讲述了次地的内容(当然这部分内容
也是为了说明而顿法服务的).
从八正道的角度来看, 金刚经用了很多的笔墨来讲正见. 最后结尾的偈就是一个总结.
什么是无为, 破一切有为就是无为. 非法, 非非法, 最后连破本身都要破掉.
从四圣谛的角度来看, 一切有为法都是苦. 破一切有为法就是苦灭.
当然我觉的不能简单地去套四圣谛和八正道, 因为金刚经的重点不是这个. 金刚经的目
的是指出究竟义. 就像一个大楼的房顶, 虽然不是地基, 但是一定和地基是一致的.
不管金刚经有多么重要, 同其它的经典一样, 金刚经也只是一定范围内的指导, 这在经
中也说了.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来藏思想
大乘的《解深密经》说∶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观)。
《广论》云∶「圣无著说『正思择者谓思择尽所有性,最极思择谓思择如所有性,以有分别慧作意取诸相时名周遍寻思,真实观时名周遍伺察。』
原始佛法,部派的论,中观,唯识,都说般若、慧以思择分别为性,修观才能从世俗(一般经验)通达胜义(圣人境界),达到如实知见(四圣谛或空)。如来藏的修法,却是从无分别下手,无法真正了解世俗,能通达胜义嘛?以无分别的定力降伏烦恼,并不是解脱。
所以修如来藏的,无法说清楚如何现观四圣谛,因为无分别是看不到苦谛与集谛的。大乘应该了解声闻法,成佛后才能像佛陀一样度声闻,如来藏自称大乘,却连声闻法怎么修现观都不懂。
J******s
发帖数: 7538
33
“四圣谛”是从向初果到究竟解脱之前,人人所必修的学分。四圣谛有浅有深,行浅则
见浅,行深则悟深。
J******s
发帖数: 7538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几乎我们要彻底了解认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追本溯源才可能有更加宏观清晰以及自
己的认识。佛法讲究缘起其实道理类似,虽然无明到底哪里来是个问题。但是佛说的我们日常意
识和妄念的产生,佛法最本质的是四圣谛,要现观四圣谛,就是通过一种超越日常经验和思维模
式,意识状态去实现求真求实!
J******s
发帖数: 7538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正见
又作谛见。相对于妄想而言,指的是正确的佛理知见,特指具有佛说“为人悉檀”佛法
的四谛知见,也就是佛教对于世间谛理与出世间第一义谛法义的如理如实智慧见地。
你显然把正见局限化了,hohoho
===========================================================
对四圣谛的智慧就是正见[1]。在八正道中,正见是最基础的内容[2][3]。
佛陀将见解分为三类:邪见[4]、有漏正见[5]、无漏正见[6]。
在《巴利大藏经》中,舍利弗尊者开示了获得正见的十六种方法。分别为:道德、食、
苦、十二缘起支、漏。
道德:指分辨善、恶、善根、恶根[7]。其中不善为十种不善业道,也称“十恶”(杀
生、不与而取、邪淫、妄语、两舌、粗恶语、绮语、悭贪、嗔恚、邪见),而不善根是
指“贪、嗔、痴”(三毒)。
食:指作为强大助缘以维持(其他法)之法。[8]。
苦:是了知四圣谛。
十二缘起支:逆向按十二因缘法分别了知其本身、集、灭、道,亦称四十四种智。
漏:其方法为“知漏、知漏之集、知漏之灭、知达漏灭之道”。[9],原意为从脓疮流
出来的脓,也代表已发酵许久的酒,...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在这个版获得的-欢迎跟贴
你其实是反驳了,开始是说坛经不讲四圣谛,
我说讲了,怎么讲的,
然后你只好退了一步(当然是不声不响地),
说坛经不讲道谛,我又说讲了。只不过要看什么程度的人去看。
到底是年终总结那样讲,还是初入门那样讲。
刚才你又负负得正那么反驳,当然更不对。比佛陀时期的外道都不如了。
这个原因,我也多少看出来了,就是不太听佛的话。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说,不要因为我说的你们就信,一定要
亲自检验了再说。
而很多人,他们上来就自认是真理的化身,也不管听谁说的,
甚至是过路的说了,坛经不讲四圣谛,也不检验,他就信了。
但是我还是觉得你贴很多经典是好的。
唯有对一些东西的妄断不好。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原始佛法说无明是不如实知四圣谛。因为不如理作意,作意与常乐我净相应,而有无明。
现观无常、苦、空、无我,如实见四圣谛,则明,解脱。
S**U
发帖数: 70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信仰大乘15年后的认识
http://hi.baidu.com/youlinshan/blog/item/ecf2864632b3d51d6b63e5
愿将此文献给在我心灵深处留下错误知见的印光、宣化、广钦、虚云、净空等「菩萨教」中诸位大德。
数万千百年来的人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亲眼看到自己身边人们的出生、衰老、得病、和死亡,但是绝大多数人只限于暂时的沉思一会儿,因为受制于自己的知识
、智慧、毅力与能力等诸多元素的束缚,很快又重新投入世间的生活和娱乐中。如同今天的人们沉醉于流行歌曲、麻将、扑克、舞蹈等之中一样,只是身心在这种专注操作地
过程中,让自己暂时忘记了面对的严酷的事实。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内心世界中对真实的,必将到来的老、病、死的恐惧、慌张和无奈!
永远是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去思索生存的意义和去尝试彻底解决生、老、病、死的解脱道路。这些人,哪怕是终生无法完成自己的解脱目标和理想,仅仅是从其
勇敢地去思索,而不是回避、转移、随波逐流和得过且过的起点看,他们已经是人类社会中伟大的探索者。
我对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诚实勇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杂阿含105经
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0.html
离开五蕴而有如来,杂阿含经很多经是明确反对的。中观论、入中论用与杂阿含经同样的方法,离开五蕴寻求常住不变、独立、觉性的「神我」,找不到。
阿含与中观要破「离开五蕴的真我」,是因为这是修禅定容易落入的陷阱。八正道以正见为先,正定最后,就是因为以我见相应修定,定境就会有常乐我净的「神我」特性。佛陀觉悟,就是舍弃各种「神我」见。如来藏修行者,不爱说自己的体验是否只是四禅八定,而要强调定慧一体,否定阿含对止观的分别对待,也是因为如来藏修行其实只是禅定,没有如实观慧。离开观五蕴的缘起,哪有因如实观而生的慧?如来藏修行的体验
,是对定境的肯定(不空如来藏),以舍弃烦恼的境界(空如来藏)为慧,所以解脱不稳定,因为对烦恼的根本-五蕴,没有因观而生的慧,只能不断的趋向定境,依靠定境舍弃烦恼。这是杀烦恼贼不尽。
修如来藏离开观五蕴的缘起,自然认为说四圣谛没必要。如果现观依四圣谛修,到了「道非道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谛--Wiki
四谛
四谛(巴利文:cattāri ariyasaccāni,梵文:catvāri āryasatyāni',又称四
真谛[1]、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是佛陀一代时教之基本教法,南传
佛教的基本教义[2]。其中“谛”原义是事物的内在含义或者意义,在佛教中用来翻译
梵语“Satya”,意思是真实无谬的道理[3]。
目录
1 四聖諦
2 苦谛
3 集諦
4 滅諦
5 道諦
6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7 四谛十六行相
8 參考文獻
四聖諦佛陀悟道後最早傳授的真理:“苦、集、滅、道。”又稱四真諦、四正諦[4]。
佛教不管支派如何衍流,必根本依據四諦,否則將非佛教。
四谛概括了两重因果关系: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
的因果。這是從表面現象到深層原因的逆推過程。反過來說,就是修道除惡、滅貪嗔癡
,就可以避免痛苦,脫離輪回。
释迦牟尼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5],即为憍陈如等五位贤者宣讲了四圣谛,五人
各有所证悟,而求出家成为五比丘僧[6]。
苦谛参见:三苦、八苦及五蕴
苦谛(Dukkha):根據對現實的深刻觀察,佛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
、愛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佛陀教导四圣谛是要彻底灭苦,不是什么和苦受和谐共处。不得解脱于苦有啥好?还不
是贪恋轮回?
阿罗汉以正念正智舍五蕴,何来执取五蕴?
你说的是如来藏观念,不离苦与轮回,正与四谛要彻底灭苦相违。
你现在应该明白∶不可能同时相信四圣谛与如来藏了吧。
r****n
发帖数: 8253
42

佛经本就已经如实记录了阿罗汉在证果后自杀的状况,而且远不止一例两例。另外还有
等首阿罗汉在证涅槃刹那即当时死亡。这些本就如实记录。
难道众阿罗汉都犯蠢,竟然将这些保留下来???
而且这也是佛陀所认可的,经中明确记载,难道你认为阿含经是伪造???
证果自杀,那是符合法义,符合四圣谛的,禅宗那些怪异行为,符合四圣谛吗?
这个就是重要关键点了,佛陀所说的涅槃,是绝无可能生出有为法的。因为佛陀所说的
涅槃,是针对有情众生的,有情众生一旦无余涅槃,则不再有任何可能转为有为法。这
就是如来藏致命错误之一。
但是佛陀并没有讲关于涅槃界的详细状况,避而不谈。
你懂不懂缘起法是什么?既然缘起,怎么可能是宿命决定论?
条件变化,则果报一定发生变化。
我今天去北京,遇到一个朋友,此时导致相关的业缘成熟
我改变计划了,改为去上海,遇到另外一个朋友,此时相关的业缘也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命运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尽管有一定的大势,但是当中种种条件却可以
发生变化。这就不可能是宿命论。
r****n
发帖数: 825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贴“在世明师与名师”
"明师"即-在世佛-可是生生世世百千万劫难遇之事, 遇不 到"明师"者则并无解脱之因
===============================
偷梁换柱,导致解脱的因,不是什么必须遇到在世佛,而是听闻佛法,是听闻四圣谛,
是听闻缘起法,并且如理实践,重要的是“法”,而不是“人”,更不是什么在世佛。
这个四圣谛的法,可以通过在世的佛陀听闻,也可以通过佛陀遗留的经典,通过那些四
双八辈弟子而听闻。佛陀遗留下的法清清楚楚,佛陀也明确说过如来不是握拳之师,没
有秘法可传。从部派时代,到大乘,从来都是围绕佛陀的佛法而展开,从无强调什么所
谓在世佛,佛陀临终前明确教要以法为洲,以自为洲,不以他人为洲,并且佛陀也说何
处有八正道,何处就有沙门果。
这些都是佛教非常清楚的,而waichi,青海这类魔头,利用人们对佛法的无知,鼓吹所
谓的在世佛,在世明师,甚至所谓什么转因缘的法脉,全是放屁胡扯,害人无数。
这些附佛外道的骗子,虽然不是杀人放火,但是却是这个世界最邪恶的一类人。
r******2
发帖数: 102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希望新的版主和未来新版副

是不是佛说不是问题,所谓的不究竟就是对别人的贬低,不仅是对声闻弟子的贬低,也
是对佛陀的诽谤。
因为佛陀经典里面说阿罗汉和佛都是究竟的。
佛陀曾经说如果有人说他无所不知,就是对自己的诽谤,而现在有人说佛陀一生教导的或者对声闻弟子教导的都是不究竟的,那不是更严重的诽谤吗?
这个意思就是是原始佛教不是直指人心的,还是对原始佛教的贬低。而且也是对佛陀的
攻击,因为佛陀本人曾经说如来不是握拳之师,如来没有秘法可传。可是佛陀又为啥教
外别传,给迦叶开小灶呢?
净土宗说有极乐世界,和一个虚假的阿弥陀佛,那就是对过去真正的诸佛的不尊重,一
个低劣的,通过别人念诵自己名号就让别人上自己佛土的假佛,像卖门票的,和过去通
过四圣谛了悟佛法,宣说四圣谛的诸佛怎么能比呢,将这个卖门票的假佛混到真正的过
去诸佛里,那就是降低了诸佛的形象,给诸佛抹黑。
v*******e
发帖数: 171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我对南川,原始经典,看到不多。因为很多是不了意 。
理论上的核心,四圣谛,是很不错的。这些当然不是简洁方法,但
恐怕大乘里的解释更深入,我会建议看华严经里佛在不同世界讲四圣谛的那部分。
而且。。您说话能说完么”不仅仅是。。。。而且还包括了。。。。“,后半句不必
让我来填空吧?
S**U
发帖数: 7025
46
四念处是以五蕴为对象,
了解四圣谛,四念处是一个完整的修行方法,可以一段时间偏重某一念处,但不必孑然
分开。
身念处以色蕴为主,对无色蕴也要了解四圣谛才能断身见、断疑,所以受心法也要修。
S**U
发帖数: 7025
47
香光庄严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香光首页
香光庄严
电子邮件
提供给新世纪的佛教社会道德
菩提比丘著 何蕙仪译
今日世界,充满了环境暖化、贫富悬殊、饥饿、家庭破裂、人心疏离等种种问题,作者
拟订出一套以南传佛法为本的议案,表证佛陀在社会问题上清晰独到的见地,希望能够
依循它来建立社会道德,对治现今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个新世纪的来临,往往会在人们情绪高涨的同时,对将来充满许多冀盼;而当这新世
纪刚好又是另一个千禧的序幕时,我们的期望也必然更为热切。潜藏在心底乐观的一面
,会令人们认定新的总比旧的好,因为新的一年或新世纪的到来,往往象征著一切美梦
就要成真。可惜生命并非这么简单,在过去经年累月中,因仓促判断或疏忽行事,而长
期累积下来的种种缠结,根本不可能在年节更替或分秒移动的瞬间,得以化解。
从过去的经验中,我们应该可以深刻体会∶许多事情的背后,其实早已潜伏著伤及未来
的因素,因此要了解一切事物,便须深究表层以下的根源。为明了这种处事态度的重要
性,我们大可回顾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转接期间的历史,以资引证。十九世纪末期,正
值西方...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SeeU法友,会问这问题,实在是因为有亲人一再要我念经回向给前世冤亲债主(大概就
是我得罪的一些人),或死去的亲人,颇困恼。
阿含中很明确记载,油酥瓶的故事。我也不想念经,更别提回向给谁。
如您说“佛法是缘起法。缘起的原则是此有故彼有,包括业力的自业自受。超度亡魂,
是要改变别人业力的结果”
可我后来有不同看法,阿含中记载天人、魔等与佛陀对话,有所利益。
那么,念经给过世亲人或所谓前世冤亲债主,不也是如同与他们对话吗?
他们听闻佛法,或许不会因为我们”念经的功德”(我也不知要如何说什么叫念经的功
德),他们就因此改变转生的方向。
可听闻佛法,如同他们听闻佛陀的话一般,对他们岂不是也是有利益吗?
有利益的是,他们自己也自我领会,自我改变。
所以,这又引发我第二个问题,
人世间的佛法—四圣谛缘起四念处七觉支八正道,适合天人或鬼来修行吗?
如果不适合,就不用念这些,改念适合的,例如四圣谛缘起就可。四念处七觉支就不用
念了。
甚至第三个问题,那么天人、鬼的身心合成元素是什么? 不是五蕴?
四念处应该是人修的,那么不修四念处,他们要如何选择适合他们身心修行的方式? 如
何觉悟?
由第三个问题...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 中 庸 》- 道不远人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 中 庸 》- 道不远人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