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 发帖数: 1793 | 1 这还没到外戚专权的地步,最多就是皇上大封皇后娘家。
弟弟妹妹肯定沾光。
啥时候皇后弟弟当个宰相,大将军啥的,这个才是外戚专权。
如果真到这一步,我们必须帮助当今圣上配置宦官势力来制衡。
我建议paopao1997作为十常侍之首。
其他九名宦官你们提名,LOL |
|
s********e 发帖数: 13723 | 2 看看封的能留名的将军卫霍都是外戚,再加上一个不牛逼的李广利,很明显武帝就是搞
裙带关系。厉害的的外面的一个将军都没有? 从目前的证据只能说,卫霍虽然是关系
户,但是有两下子的,但是说李广不行理由不充足。
史记上面就那几笔,每次出去多少人,但是精锐士卒,良马怎么分配,后勤支持怎么搞,这些细节都没有。 |
|
p******9 发帖数: 7130 | 3 是邓产党现在内斗的描写,以瘫帝影帝为首的宦官,和献帝平西王为首的外戚进行你死
我活的决斗。 |
|
|
|
|
v****g 发帖数: 11080 | 7 以区别于祖父、祖母。所谓外,就是外戚之意。这两对称谓都是书面化的正式称谓。
外婆、姥姥其实都是口语化的方言,外婆是南方方言,姥姥是北方方言。相对来说外婆
更接近正式称谓。其实教材里应该允许一定的方言存在,尤其是被广泛大量使用的已经
成为通用语言的。不知上海教委脑子进了什么水。 |
|
i*****y 发帖数: 3449 | 8 軍師聯盟: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背後站著滿朝文武|文史宴
因為《三國演義》的描寫,大家多會以為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一個人掀翻了魏國朝廷,
其實不然,司馬懿掀翻的只是專擅朝政、把持尚書台的曹爽一黨而已,而滿朝文武幾乎
都站在司馬懿一邊。只不過政變的成果最後被司馬懿竊取,讓人誤以為是司馬懿靠一己
之力翻的身。
外戚與疏宗——皇帝控制政府的工具
1
要了解高平陵之變的性質,先要了解當時公權私有的政治局面,以及這種政治局面出現
的原因,這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代。
漢初,西漢皇室與豐沛功臣集團共天下,宰相作為豐沛功臣集團的代表,對皇權有諸多
制約作用,皇帝無法對政府運作干涉太深。渾身王霸之氣的漢武帝即位后,為了從宰相
手上奪權,大力提升身邊的侍中、尚書等小官的權力,朝政先跟這些人商議再讓宰相去
照辦。
這些人就是所謂的「中朝官」,是皇帝的私人顧問團,是皇權的延伸。中朝官多數來自
跟皇帝友好的佞幸,或者寒門士子,缺乏號召力,必須找一個有身份的人來做他們的首
領,皇帝用起來才好得心應手。
有身份而又跟皇帝比跟政府親密的,就只有皇帝的親戚了,也就是宗室和外戚。宗室中
跟皇帝親屬近的對皇位有威脅,還不能用,得用...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9 第一章
南宫,玉堂前殿。
御座旁,两盏一人多高的连枝灯光焰四射,将大殿映照得灯火通明。几名戴
着貂蝉冠的中常侍立在御座两侧,乌黑的袍服犹如群鸦。
天子刘骜拿着一册竹简仔细看着,脸色越来越阴沉,还没看完,他就按捺不
住,挥手将简册摔到地上。
「啪」的一声,皮绳断开,竹简在大殿上四处乱飞。刘骜尚不解气,一脚将
御案踢翻,咆哮道:「好大的胆子!」
唐衡、徐璜、左悺、具瑗等人低着头,两眼看着鼻尖,大气也不敢透一口。
中行说倒是满不在乎地扬着脸,但这会儿也识趣地闭紧嘴巴。
一名小黄门爬在地上,轻手轻脚地将散落的竹简一一收拾起来。
蔡敬仲脸色苍白得像死人一样,没有一丝表情,语调也没有丝毫起伏,「非
止京师一地,各郡国商贾名下田地,亦被豪族侵吞。大司农宁成,籍在宛郡,日
前以铜铢五贯,购地千亩,每亩仅五文。」
刘骜愈发恼怒。他专门任命宁成为大司农,主持算缗,没想到连他都在其中
上下其手。
蔡敬仲无视天子和几位中常侍的脸色,旁若无人地说道:「算缗令一出,官
吏视商贾如肥羊,无不染指。连鸿胪寺这等所在也不甘其后。大行令某,前日便
一掷百万,在上津门外购置了大片田地。」
徐璜心里骂了句娘,硬着头皮想站出来...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841 | 10 继续翻看历史,仅汉朝时期的皇位更替就令人目不暇给了。
王莽奪位
宣帝死後,汉元帝刘奭即位[23],西漢開始走向衰落。元帝「柔仁好儒」,對于社會秩
序采取放縱態度,經常下令大赦免,導致盜賊遍地,土地兼併日益嚴重,也致使皇權旁
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他死後,成帝劉驁即位,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后、班
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燕、趙合德),趙氏姐妹不能生育,因而嫉恨其他可以生育的妃
嬪與他們的子女,成帝與其他妃嬪的子女均為趙飛燕姐妹殘害殺死,史稱「燕啄皇孫」
。由於「酒色侵骨」,成帝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之中。由於成帝不理朝政,為外戚王
氏集團的興起提供條件,皇太后王政君的家族權力急遽膨脹。成帝死後,由定陶王之子
哀帝劉欣即位,哀帝有「斷袖之癖」,終日與他寵信的董賢廝混相好,外戚王氏的權力
一度受压抑[24]。此時國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間「再受命」說法四起[24]。元寿二
年(前1年)八月,哀帝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賢成為大司马,並迎接中
山王劉衎即位,是為漢平帝,改元元始。但是,劉衎已淪為王莽的傀儡。五年後,王莽
毒死僅14歲的平帝,並迎立太子劉嬰即位,號「孺子」,自己擔任「假皇...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19 | 11 安史之乱后的太监,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主要原因在于,太监在禁军中有着根深蒂固
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事实上,禁军常常就是由太监直接指挥。更主要的是,安史之
乱后的地方军队,大多已军阀化了。在这种背景下,太监公然废立、杀死皇帝时,可以
借用的力量多的去了。虽然爬上权力顶峰的太监,通常没有善终的。但是,他们通常敢
试图与皇权分庭抗礼。
明代的太监,在军界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也许有人会说,明帝国军队内都有监军
啊。监军系统在军界的影响,是非常脆弱的;监军系统受到文职官员、军事将领两个系
统的共同制约。
说得简单点,监军系统是完全依附于皇权之上的,因为军队的文职官员、军事将领
,恐怕一直都想找机会收拾监军的太监,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罢了。如果监军的太监敢涉
嫌挑战皇权,那机会自然是来了。
安史之乱后的太监,在禁军中的影响那是根深蒂固的;这种力量在宫廷内部、在京
城之内,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制约的。而且因为帝国军队已普遍军阀化了,所以皇帝
也不能(或是不可能),依靠地方军队打击、削弱太监控制的禁军。
更主要的是,皇帝明知道太监掌握禁军的结果,就是太监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问
题是,皇帝不让太监掌握禁军... 阅读全帖 |
|
t****f 发帖数: 376 | 12 安史之乱后的太监,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主要原因在于,太监在禁军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事实上,禁军常常就是由太监直接指挥。更主要的是,安史之乱后的地方军队,大多已军阀化了。在这种背景下,太监公然废立、杀死皇帝时,可以借用的力量多的去了。虽然爬上权力顶峰的太监,通常没有善终的。但是,他们通常敢试图与皇权分庭抗礼。
明代的太监,在军界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也许有人会说,明帝国军队内都有监军啊。监军系统在军界的影响,是非常脆弱的;监军系统受到文职官员、军事将领两个系统的共同制约。
说得简单点,监军系统是完全依附于皇权之上的,因为军队的文职官员、军事将领,恐怕一直都想找机会收拾监军的太监,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罢了。如果监军的太监敢涉嫌挑战皇权,那机会自然是来了。
安史之乱后的太监,在禁军中的影响那是根深蒂固的;这种力量在宫廷内部、在京城之内,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制约的。而且因为帝国军队已普遍军阀化了,所以皇帝也不能(或是不可能),依靠地方军队打击、削弱太监控制的禁军。
更主要的是,皇帝明知道太监掌握禁军的结果,就是太监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问题是,皇帝不让太监掌握禁军,在军队普遍军阀化的背...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1585 | 13 桓灵之际 阉竖当道 党锢祸起 汉室将倾 时清流之首陈蕃欲铲除奸佞 匡扶汉室 虽时运
不济 兵败而亡 然东汉百余年间 乱而不亡 蕃等功不可没 蕃少时遭人讥曰:“一屋不
扫 何以扫天下” 但其终能位极人臣 名扬四海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蕃之浩然正气将永垂青史
东汉自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建立后 又历经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和帝刘肇这三位皇帝的稳定统治 政治 经济达到了顶点 但是在和帝时期 刘肇利用宦官郑众等诛除窦宪 进而摆脱窦氏外戚的控制 为宦官干政开了个头 和帝殁后 其后邓氏擅政 在她精心安排下 先立殇帝刘隆 后立安帝刘祜 安帝不愿为其傀儡 借宦官李闰 江京等人之力 清除邓氏一门 得以亲政 其皇后阎氏一门也随之得势 此后阎氏外戚与宦官集团结合 弄权营私 控制朝政 由此引发清流之士杨震等的不满 双方仇恨增长 冲突加剧 最后以杨震的失败而告终
杨震死后 外戚与宦官的角逐亦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阎后无子 就借江京等宦官之口 使安帝太子子刘保废为济阴王 之后不久 安帝驾崩 阎后先秘不发丧 以防大臣拥立
刘保为帝 同时立久病不起的小孩子刘懿为帝 是为少帝 阎氏一门由此掌握朝...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14 第一章 一滴水珠悬在铜壶的漏管下方,表面映出一株缩小了无数倍的青铜灯树,细小
的灯火犹如繁星,光芒璀璨。 片刻后,水珠悄然滑落,滴在盛着刻箭的承水壶中,发
出一声轻响。
已经是漏下三刻,虽然四周的帷幕密不透风,永安宫内仍然寒意四起。
吕冀躺在榻上,通红的双眼布满血丝,就像一头受伤的饿狼。
他身上受的都是外伤,并不致命。 可这些外伤极为恶心。 中行说一共刺了他十七刀
,伤口从肩到腿,遍布全身,不管他是躺是坐,都至少会碰到一处。 为了镇痛,宫里
的太医用上了麻沸散,使他能昏沉睡去。 结果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吕冀想理事,就无
法止痛,想止痛就无法理事,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好端端的计划被刘建搅成一团乱麻。
甚至那贼子还登基当了天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扶我起来!”
张恽道:“大司马,你一身的伤……”
吕冀咆哮道:“我就脚底下没有伤口!”
张恽只好小心翼翼地扶着吕冀起来。
吕冀用力喘了口气,忍痛对许杨道:“告诉巨君,不用再等了!那帮贼子该跳出来的
都已经跳出来了,挨个杀过去便是!今晚务必攻下南宫,将逆贼刘建枭首示众!”
张恽小心劝谏道:“刘建已经是瓮中之鳖,何必...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统治者采取的互相牵制之术:在明朝,是宦官VS文官武将;在清朝,是满官VS汉官
;在红朝,是在军队中安插政委,建立党支部。
所以,清朝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宦官干政,原因倒也简单:利用了异族统治的劣
势,将其转化为这个特定方面的优势。
其它一些导致不良后果的因素,例如外戚,清朝处理得也好。不过这个倒也简单,
明朝的外戚同样危害不大。
外戚被早年的统治者们视为依仗之一,但副作用太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外戚如果
不是依托于夫妻感情,则皇帝连婚姻自由都没了,还有何面目君临天下?而外戚如果依
托于夫妻感情,则感情有变,又如何?而如果皇帝驾崩,更很难保证外戚还是原来那些。
其结果就是,外戚虽然源自“百年好合”,但早晚会反目成仇,不得好死(或者皇
帝或者外戚,反正有一方会倒大霉)。等到皇帝们看清楚这一点,坚决予以防范,防范
住倒也容易。
但另一些因素处理得就一般了,其中最糟糕的是后妃干政。
后妃干政这个事,也是利弊参半。
有利的情况是:君王早死,嫡系后代幼年继位,非后妃干政难以自立。
注意:一般不能因为嫡系年幼就另立长君(成年人君主),那会让皇室之内,人人
有窥伺之心,早晚会出大事。只有当国家将亡的危难...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4370 | 16 第一章
半月状的水潭透出微弱的光芒,随着水波的摇晃,细微的光影在洞窟嶙峋的
石壁上映出层层涟漪。程宗扬抬手抚摸着洞窟的岩石,石壁又湿又凉,残留着湖
水的痕迹,显然不久之前,这里还被湖水淹没。
洛都水温偏高,冬季极少封冻。廖扶施展法术,使得气温剧降,以至于永安
宫旁这处大湖冰封尺许,冰层厚得足以跑马。
可现在冰层与下方的水位几乎相差丈许,也就是说,湖中水位在冰封之后的
一夜之间降低了几乎近丈……
程宗扬抱住肩,一手摸着下巴,望着壁上的水痕。
「大笨瓜,在看什么?」小紫趴在水潭边一块岩石上,她两手支着下巴,半
身浸在水中,紫色的罗裙像鱼尾在水中微微摇曳。
「你怎么又跑水里了?」程宗扬伸手道:「快点出来,小心冻着。别看都是
水,这里的水温和南荒可不一样。」
「水里一点都不冷啊。」小紫灵巧地打了个转,「在想什么?」
「我在想,水都去哪儿了?」
「大笨瓜,当然是流走了。」
「对啊。流走了。」程宗扬皱眉道:「永安宫是洛都地势最高的地方,水往
下流,这么说,湖底有条暗渠……」
小紫往旁边一指,「有没有暗渠,问她好了。」
吕雉软绵绵伏在岸边,她浑身是水,红唇抿紧,湿淋淋的长发贴在苍白的脸
颊上,眼神犹...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17 ☆─────────────────────────────────────☆
ironboy (tinny) 于 (Tue Mar 9 20:20:42 2010, 美东) 提到:
我党自毛太祖,邓太宗以来开创的社会禅让制优势越来越明显了。 首先党支部下
连队做思想工作,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党指挥枪,全党服从中央解决历代甚至民国以
来以来藩镇割据,武将弄权的问题。思想工作有可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不至于象宋朝那
样没有战斗力
领导人采用禅让,七十岁是根线,一般只能做两届就的下台。防止出现独裁者,储
君在登位以前作副手,骑上马在送一程,执政前能够实践一段时间,保证了政权平稳过
渡。
国家主席和国家总理双首长制,加中央政治局常委各有分工,防止专权,权力有制
约。有不会产生两个领导中心。府院不合。
领导人在上任之前要下基层接受锻炼,防止出现以前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接班
人严重脱离群众的局面。领导人要经过层层权斗,虽不流血,但要用权谋,做储君的时
候还要防止被篡位,能脱颖而出的都是厉害角色,邓,江,胡都不是等闲之辈。
相对威权体制在这个时候能够...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asredneck (德州乡巴佬),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史有感(马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 18:08:11 2013, 美东)
读史有感(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
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维基百科》
马援被认为是趙奢(战国时赵人)的后代,因为秦灭六国后,为避祸而姓马。趙奢是中
国古代最出名的将领之一,牛得一塌糊涂, 趙奢大败秦军的那一仗,名将廉頗都不敢
打,现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点。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只好自己找二条,第一,
史料太少;第二,对手太弱,如果对手是白起,王翦,那就不好说了。
马超是马援之后,马超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三国里著名的悲剧人物,大败曹操的悍将。
马援的出生地和早年活动都不在中原,因此他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汉光武帝)真... 阅读全帖 |
|
t**********k 发帖数: 511 | 19
读史有感(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
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维基百科》
马援被认为是趙奢(战国时赵人)的后代,因为秦灭六国后,为避祸而姓马。趙奢是中
国古代最出名的将领之一,牛得一塌糊涂, 趙奢大败秦军的那一仗,名将廉頗都不敢
打,现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点。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只好自己找二条,第一,
史料太少;第二,对手太弱,如果对手是白起,王翦,那就不好说了。
马超是马援之后,马超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三国里著名的悲剧人物,大败曹操的悍将。
马援的出生地和早年活动都不在中原,因此他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汉光武帝)真正
班底。刘秀基本上平定中原以后,有二个最大的对手,一是西北的隗囂,另一个是占据
蜀地的公孙述。马援和公孙述是老乡,老熟人,公孙述见他的时候极讲排场,见面就封
侯,给他大将军的官位。随从都很激动,找到了革命队伍嘛。
但马援却说:“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 阅读全帖 |
|
e****a 发帖数: 3 | 20 在本篇的开始,请欣赏汉朝皇帝的合唱:我家的表舅数不清。
我家的表舅数不清
低于三品的没几人
虽说是,虽说是亲戚又不相认
可老婆说他们都是自己人
。。。
原来,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想当皇帝的心。
一
外戚和宦官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威胁皇权的两大害虫。外戚问题在汉朝尤为严重,西汉政权
就毁于外戚的杰出代表王莽,他通过和平演变,不流一滴鲜血,就成功地把刘氏政权改为
王家天下。后来到了东汉,外戚更是横行一时,大司马,大将军等大字辈官职几乎成了皇
后娘家的囊中之物。不过,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外戚都那么邪恶,有一小撮在开始时抱定了
跟着皇帝走,做他的一条狗的坚定信念,但是后来逐渐为形势所迫,才踏上大逆不道的不
归路。霍光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霍光与皇室的关系用外戚两个字是不能准确形容的,他应该被称为外外外戚,因为严格说
起来,他其实与皇帝没有任何直接联系。让我们把这跟皇家裙带从头捋顺吧:像“北方佳
人”里提到的那样,汉武帝的皇后是卫子夫,卫少儿是子夫的妹妹,也就是皇帝的小姨子
,卫少儿在嫁人前曾经与一个叫霍仲孺的杂役私通,生下霍去病,那么霍去病就是武帝的
私生外甥。少儿在姐姐大贵后,毅然决然地抛弃仲孺 |
|
o**********e 发帖数: 18403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shjj (H3-> ?4),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读史有感(马援)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3 00:31:02 2013, 美东)
发信人: texasredneck (德州乡巴佬),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史有感(马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 18:08:11 2013, 美东)
读史有感(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
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维基百科》
马援被认为是趙奢(战国时赵人)的后代,因为秦灭六国后,为避祸而姓马。趙奢是中
国古代最出名的将领之一,牛得一塌糊涂, 趙奢大败秦军的那一仗,名将廉頗都不敢
打,现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点。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只好自己找二条,第一,
史料太少;第二,对手太弱...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4434 | 22 东汉的问题比较有意思,因为是皇帝制度刚建立,实际上是第一个长时间试验的王朝,
皇帝的权威根本没建立起来。西汉的时候哪怕是汉武帝都没有绝对权威,小小笔吏司
马迁都敢对其指指点点。武帝之后的外戚霍光更有胆搞废立,而且废完还留个千古贤
相之名。经过王莽之乱,东汉皇帝的权威性就更糟糕,于是就沦为物件式的天下之柄,
被外戚,宦官和权臣三方抓来抓去。东汉皇帝很多都很短命,我怀疑根本不是自然结
果,是整个刘姓家族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所以说东汉没有权威,并不会产生一人
独尊的现象,反而是派系斗争纷繁复杂,政治意识多元化。问题就来了,多元化是任
何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文明就催生出民主制度,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解决
纷争。而中国则走向相反道路,在大一统潜意识指导下,意见不同者永远是你死我活
的关系,结果只有血流成河。东汉外戚,宦官和权臣三方斗争是一浪高一浪的来,最
后在何进和十常侍的斗争中,外戚宦官集体两败俱伤。剩下的权臣,又一个个都是你
死我活,于是三国来了。别看《三国演义》里写的多么的让人向往,那个80多年里中
国人口减少了80%以上,而什么都没得到。后面的魏晋南北朝,继续这种情形,没有
一个... 阅读全帖 |
|
d****z 发帖数: 9503 | 23 你这个里面就方孝儒被夷族一个例子。大多数人就是觉得中国被夷族的例子很多。真正
说起来,如果不摆渡,基本就是方一个例子。
另外,中国直到唐朝以后科举盛行,政治上大多数还真是和皇帝沾亲带故的人。先秦
就不说了,都是贵族政治。秦尚军功,亲戚少些。汉初打天下,这个不能完全靠亲戚。
不久外戚专政,啥叫外戚呀?就是母族妻族。王莽就是外戚,呵呵。王莽以后的东汉,
外戚也是整个汉朝贯穿始终的问题。包括曹丕,那是献帝的小舅子。晋,八王之乱,
八王都姓司马,里面夹杂些不幸司马的人物,大多都是外戚。后来东晋,世族政治,
大家都是亲戚。南北朝有些乱,靠实力了。隋统一天下。隋文帝自己就是外戚,而
八柱国之间更是互相通婚不止。后来唐得天下。李氏和杨氏的亲戚关系不要太近。
唐之后,科举盛行,高层政治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才比较淡了。 |
|
w****j 发帖数: 5581 | 24 没有逗号句号?
的稳定统治 政治 经济达到了顶点 但是在和帝时期 刘肇利用宦官郑众等诛除窦宪 进
而摆脱窦氏外戚的控制 为宦官干政开了个头 和帝殁后 其后邓氏擅政 在她精心安排下
先立殇帝刘隆 后立安帝刘祜 安帝不愿为其傀儡 借宦官李闰 江京等人之力 清除邓氏
一门 得以亲政 其皇后阎氏一门也随之得势 此后阎氏外戚与宦官集团结合 弄权营私
控制朝政 由此引发清流之士杨震等的不满 双方仇恨增长 冲突加剧 最后以杨震的失
败而告终
安帝太子子刘保废为济阴王 之后不久 安帝驾崩 阎后先秘不发丧 以防大臣拥立
对宦官势力逐一打击 东汉的朝政完全归于阎氏的手中 然而少帝短命 执政两百天后就
疾笃而病入膏肓 不久死去 宦官孙程趁机拥立被废皇子刘保为帝 是为顺帝 孙程等宦官
皆被封侯 朝政又从外戚手中转入宦官手中 而顺帝开了宦官养子悉袭侯的先例 于是宦
官开始利用贿赂为人求高官增食邑 朝政益加混乱 这引起当时清流派官僚左雄 李固的
反对 却也无可奈何 清流派官僚便冀希望于依靠外戚对抗宦官 李固等人于是与顺帝时
的外戚梁商联合 而梁商一面交好宦官 另一面又笼络李? 陶庋氖咳?所以博得皇帝与
士人的...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1585 | 25 我们再来看看外戚势力 西汉东汉始终没有解决好外戚的势力 不光两汉 西晋出现过贾
后的专权 就连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也是靠外戚的身份夺权称帝 到了唐代 还出了个
顶顶大名的武则天 我们可以看出 外戚问题从汉朝一直到唐朝前期 都一直是个极大的
隐患 但是唐代以后 尤其是明清时期 外戚势力不像以往那么强势(除了慈禧)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我想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科举制的确立 这使得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参与政治 2
、皇权的加强 从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 再到明代的内阁制 皇帝的权利愈加牢固 3、
门阀制度的瓦解 家族势力的衰落 也是外戚式微的一个原因吧
大家有什么其他意见和想法也可以说说 |
|
r****p 发帖数: 1854 | 26 历史给孝文帝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当年他给几个兄弟包办婚姻的时候(王婆卖瓜一下
哈,背景见我的旧文《躺着也中枪-孝文帝的包办婚姻》) ,指责他们“婚多猥滥”,
“舅氏轻微,违典滞俗”。但是他自己却被冯太后包办了一门婚姻也就是宣武帝的生母
文昭皇后高氏, 却有一个更轻微更猥滥的哥哥高肇。
根据《魏书 外戚 高肇传》记载,高肇“自云本渤海脩人,五世祖顾,晋永嘉中避乱入
高丽”。这件事情仔细想想就不怎么靠谱,人家都衣冠南渡或者避祸凉州偏偏你南辕北
辙。另外这里的高丽我觉得其实应该是高句丽,中国史书很多时候两者混淆不分,给了
棒子乱认祖宗的口实。“自云”两字真可谓传神的刻画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心态,一下
子就和北魏历代名臣高湖,高允,高道穆等成了渤海高氏的同族。高肇权力炙手可热的
时候,高氏子弟中没有fxxking defense的也依附于他。高允的孙子高绰对高肇巴结奉
承,被同僚封轨瞧不起。高绰背地里也痛心疾首的说,“吾平生自谓不失规矩,今日举
措,不如封生远矣。”
除了国舅的身份外,高肇的侄女高英是宣武帝的贵人后来也被立做皇后。如果按照广义
上外戚的定义是和皇族有姻亲关系的外姓,那么高肇自己还...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7 原创:周舆 周舆 微信号
功能介绍
自由之路
恶魔以什么姿态在地上行走?——波尔布特与红色高棉是怎样炼成的?
周舆
0、楔子
这两天,久违的红色高棉又有了新消息。
联合国柬埔寨特别法庭于2018年11月16日裁定,2名仍在世的前红色高棉高层农谢和乔
森潘种族灭绝罪成立,判处终身监禁。这场世纪审判,可与“纽伦堡大审”相媲美,尽
管迟到了40年。
红色高棉的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这场审判了。那个红色政
权的覆灭距今不到40年,而杀人魔头波尔布特则死于20年前。那个红色政权统治柬埔寨
尽管只有3年零8个月,却让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死于非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枯燥”的数字恐怕很难引起国人的关注,甚至一丝丝情
绪波动,至少不如马蓉又抖了小强啥料更能吸睛。不过红色高棉过去跟我们有关系,现
在也有关系,我们还是应该关注一下。
关注红色高棉,不仅仅要知道事情的原委,更要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在那个以原始丛林为主的土地上会冒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贡产主意?
为何这个贡产主意还有这么多人去信?
信了那个主意也就罢了,为何那个魔头要杀那么多的人?
杀人的刽子手为何这么听那个...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40 | 29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解读,除却些耳熟能详的观点外,也颇令我耳目一新的惊喜之处
,但其实对于
专业人士来看又是常识。
一、历史编纂学对于塑造我们的偏见所起的使用,读钦定教材或是本国史学名家如钱穆
、吕思勉的通
史时,我很洋洋得意地得到与流行的偏见一样的观点:专制王朝的接班人是一代不如...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30 ☆─────────────────────────────────────☆
mistory (Michelle) 于 (Sat Apr 23 16:12:31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解读,除却些耳熟能详的观点外,也颇令我耳目一新的惊喜之处
,...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2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Sat Sep 1 16:36:02 2012, 美东) 提到:
已经读到王莽了。做一些读书笔记备忘。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 命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的评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
分莫大于)
-- 魏斯(魏文侯)
-- 智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家灭智,张孟谈说二子
-- 豫让刺赵襄子
-- 魏文侯,魏桓子之孙。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
--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
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 吴起杀妻,残忍薄行之人。
慎靓王二年(前319年)
三年(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伐秦,秦败五国之师。
四年(前317年):苏秦被刺杀。张仪说魏襄王事秦。
五年(前316年):秦司马错伐蜀,蜀属秦。
周赧王元年(前314):燕国内乱,齐伐燕,杀子之与燕王哙。
二年(前313年):楚王中张仪之计,绝齐而六百里地不得。
三年(前312年):秦大败楚师,取汉中地。燕昭...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633 | 33 景帝的本纪不是太史公写的,史记原本有十篇没有流传下来,是后人补上的,孝景本纪
是其中之一,太史公亲笔撰写的外戚世家可信度更高。根据孝景本纪里【孝文在代時,
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只能推断出三子更
死的发生时间是孝景得立太子之前,可没说是在文帝得立之前,而且这里的“三子”明
显跟外戚世家里记载的“四子”矛盾,这个记载是有问题的。
史记里太史公对文帝的评价【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是评价文帝的施政治
国理念,不是人品,治国和为人是两回事,景帝同样施仁政,不妨碍他整死长子刘荣,
而且看史书记载,真没看出文帝对亲人仁在何处,杀亲舅舅薄昭显然不仁,淮南王刘长
是文帝唯一幸存的兄弟,他收拾刘长的手段很像郑伯处置共叔段一事,而且比郑伯更狠
,文帝不但把刘长整死了,为掩人耳目还把无辜的沿途县令全杀了,唯一能看出些许温
情的记载居然是对男宠邓通。。。
代王后四子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不过十来岁,没什么势力和反抗手段,要除掉并且掩盖
起来难度应该不大。汉和帝连续死了十几个儿子,史书上也就一笔带过,这里面到底发
生了什么也没流传下来。太史公能搜集到的有关此事的信息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曹丕称帝不是诱骗是政治交易 其次 对像不是司马懿是陈群
帝国国是三个力量在支持着:外戚、宦官、士族。董卓进京之前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联
合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和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进行斗争,结果两败全俱伤,何进被宦官
杀了,宦官被袁绍杀了,这两个柱就没了,倒了,剩下一个士族,董卓进京以后还是想
跟士族合作的,他甚至把一些士族绑架来到朝廷来做官,但是问题是董卓这个人他不会
合作,他不懂怎么跟士族合作,士族也不愿意跟他合作,最后董卓和士族闹翻,董卓变
成孤家寡人烧了洛阳、劫持皇帝,跑到西安,这些士族们纷纷在各地拥兵自重变成军阀
了。
画外音:董卓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给士族当头一棒,士族阶级才知识他们的好日子就要
结束了,他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们选出士族代言人袁绍准备重新夺回士族的统
治地位
这个时候历史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或者说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中国向何处去,大家都在
思考这个问题,最有想法的两个人就是袁绍和曹操。袁绍的想法很简单,走东汉的老路
,恢复东汉的秩序,而且甚至不再有外戚和宦官这两股政治力量,最好就是我们士族这
一家来统治这个国家,奉行一条“儒家士族路线”,所以当时很多人支持袁绍啊,...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13878 | 35 “宦官政治”:组织的长寿基因
在史学家的笔下,宦官或许是集所有负能量之最大成的历史群体,他们道德败坏、
无恶不作,不仅造成了政治黑暗和经济腐败,也破坏了行政官僚制度的正常运行,即所
谓“宦官乱政”。在职业官僚眼里,宦官几乎要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灭亡负全责。
但从家族企业治理和代际传承维度出发,却给宦官政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
视角。如果中国家族企业要做世界500强,不必关注这个群体,但如果想做500年基业长
青,则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国的宦官政治。
长寿基因还是致命毒瘤?
宦官在西周时开始出现,当时主要负责杂役、传令等内务工作。宦官政治则从秦朝
才开始出现,在封建官僚制度下作为制衡职业官僚阶层的对立集团而存在。宦官也由负
责皇宫的勤杂工变成维护皇权的政治势力。
宦官政治主要集中在汉、唐和明三朝中后期,史学家们把这三个时期一致描绘成政
治腐败黑暗的时代,同时也把三个王朝的衰亡归咎于宦官专政。
但在中国二千年封建史中,先后存在过48个王朝,其中汉人建立的寿命200年以上
的王朝仅4个:汉、唐、宋和明,竟有3个是...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40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story (Michel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剑桥中国秦汉史》读书笔记(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3 16:12:31 2011, 美东)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7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1621 | 38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47:31 2013, 美东) 提到:
说它经典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情产生的过程,“既悦其色,复恋其情”。这
是比较自然的,人本来就是动物,人最先感知的也是一个人生物特征,生物特征的相互
吸引,带来了情感和肉体的交流,然后是各种社会经济现实,决定了最终的关系走向,
李瓶儿和西门庆是情,欲,钱,交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
☆─────────────────────────────────────☆
charmed (仙境别红尘) 于 (Sun Dec 22 11:55:55 2013, 美东) 提到:
情,欲,钱,交织的关系,的确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不过我就读不进金瓶梅,它太不
风花雪月了,不适合YY。。。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59:0... 阅读全帖 |
|
j*****x 发帖数: 18139 | 39 总结一下太史公的记录,应该说,尽管他对李广褒扬、对卫青和霍去病暗贬,
但是总体而言,他是客观地讲述了事实,只是在事实的选择和表述的方法上用了些技巧
,属于可接受的技术范围。他对卫青和霍去病的批评也顶多就是说这二位不重文人,不
懂得士大夫的重要性。可是司马老先生没想到,这个批评的头一开,后世自然会有人来
发扬光大,于是黑卫青,黑霍去病一时成为了文人圈里的时尚。
关于卫青不重文人,司马迁当时大致是这么说的:
说啊,苏建跟卫青提过:您战功赫赫位极人臣,可是全国上下作为劳动人民一
部分的广大知识分子对您夸得太少,这跟您平时跟大伙距离太远有关。如果您向那些古
代名将多学学,没事就开个讲习所办个party啥的,把知识分子团结到您周围,那效果
就不用说了吧。
结果卫青拒绝了他,说窦婴啊田蚡啊,他们养了一大帮人,知识分子happy了
,后果是啥?惹皇上恨啊。那是皇上该干的事,我遵纪守法认真上班干好本职的工作,
用不着操那份心。
客观的说,卫青这么做完全没有问题,他这就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而已,当然
你可以说他过于谨小慎微,可是...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3199 |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宴死 祭生 多谢,愉快~```恩,张君拿戴震寻开心的几篇文章看到我快笑死了。。。哎,读伊
底文章,虽然看不懂,噼里啪啦满眼金星总是不停 -.- 短命死矣 T.T
恩,安石有意思底,呵呵,元祐诸君子里二程为学,照钱穆的意思实际和他很有渊源。
。。朱子也是一脉。。。小光光和他们其实稍远。。。喔,二程不清楚,王氏、朱子屡
被“误国玄学”,蔡京是“王衍”,喔,虽然都是一面偏激之辞,总不是空穴来风。
窦何啊,昨天才补看了下,哦,不懂乱讲,感觉东汉底中、外朝很不像样啊。看上去窦
、何为两位女弟(太后)妇人之仁所累,但也可见她们(中朝小皇帝)没有名正言顺和
外戚、名士(外朝)合作的途径,何太后这话我觉得尤有深意:
“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最后这个奈何。。。好像体制上连“权宜合作”的空档都没有的味道。与其说两位太后
都懦弱寡断,不如说中外朝关系恶化到皇后(连结的皇帝)和族兄(连结的士大夫)联
手都做不到。
反过来,中常侍们伏击何大将军前底发言,也很有意思:
“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
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3455 | 41 第六章
偃师在洛都以东,紧邻洛水。中秋在汉国虽然只是不起眼的平常节日,但正 逢望
日,城中熙熙攘攘,尽是赶集的人群。
程宗扬挤了一身的汗,用袖子扇着风道:「都挤成这样了,怎麽找?」
「先找客栈。」
程宗扬上下打量着卢景。
「看什麽?」
「我看你这回扮成什麽身份。」
卢景把外衣翻过来,变成一身绿色的吏服,然後挑开袖口的丝线,把袖口一 翻,
放开来,变成公服的宽袖,接着取出一条衣带系在腰间。
「追拿逃奴的。」
卢景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只革囊,像模像样的系在衣带上,露出囊中的黄色绶 带,
又整了整头上的方巾,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的东西,折了几下,变成一顶进
贤冠,戴在头顶,最後脸色一板,不多不少流露出几分官威。
卢景拿出一支崭新的毛笔,簪在冠侧,然後递给程宗扬一顶便帽,让他扮成 隶役。
眼看着卢景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食禄二百石的低级官吏,连跟班都有了,程 宗扬
不由笑道:「好主意,好手段!」
「还差了点。」
「差什麽?」
「狗。」卢景道:「你要带条狗就更像了。」
程宗扬倒是见过汉国隶役带狗的,问题小贱狗被小紫带走了,即使没带走, 自己
也不能带条哈巴狗上街巡逻。
程宗扬道:「凑合点吧,这模样我瞧着已... 阅读全帖 |
|
h******t 发帖数: 872 | 42 家天下的悲剧——说说岳飞和赵构
"这种传统的文化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自于正统的侠义精神,其根源是来自墨子;另
一个是民族历史的民间沉积。儒的精神价值不管被吹捧到多神圣,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人
格形象,则除了孔夫子之外,谁也无法活在人民的心里。叔孙通、董仲舒、颜回、孟子
、韩愈、二程,老百姓一个也不认识他们,他们的心灵纯洁也好,卑污也好,他们的形
象不能感动人,他们对民间精神的影响力就几乎等于零。相比之下,项羽、伍子胥、关
羽、秦琼等活生生的英雄形象对民间精神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儒教圣贤的影响力,这使
得中国民间始终保持着一股尚武的英雄气概。和平时期,狭义和尚武的民间精神被统治
阶层的犬儒精神压制着,一到政局变乱或是异族入侵的危亡时期,民间精神就被激发出
来并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事实上,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紧要关头,都是这种民
间的狭义和尚武精神担当着民族的命运,儒教的弟子在这种时候躲了、藏了,他们要等
到刘邦、赵匡胤、朱元璋、李自成"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中国人都知道。然而若问在岳飞和秦桧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没
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连研究历史的专家...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7244 | 43 呵呵,关于官制,终西汉一代,只有在汉初丞相才有大权,从武帝开始,丞相权力渐衰
,从霍光辅政起到西汉灭亡,丞相一职的权势始终不及大司马权势大,而大司马又多由
外戚担任,干政的外戚往往冠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或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譬如许延
寿,王凤)的头衔。
而大将军一职也不一定是大权在握,军政包揽。譬如西汉初的灌婴,窦婴等都是大将军
,但并无太大的实权(特别是文职的权力,后来的卫青也被封为大将军,有了军权,但
无政权),权力仍在丞相的手里,又譬如东汉初的吴汉、耿弇等也因为军功而得到了大
将军的头衔,但是并没有实权,大将军不过是一个尊号。
真正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是当这个称号与外戚结合起来的时候。譬如西汉的大司马大将
军霍光,又譬如东汉的窦宪、邓骘,梁商以及“跋扈将军”梁冀等。东汉由于外戚接连
专权而又多冠以大将军的称号,所以直到东汉末年,大将军都权倾朝野。
西汉初,大将军与丞相与同时存在的,譬如卫青作大将军,朝中仍然有丞相(譬如庄青
翟,石庆等人)。 |
|
k***g 发帖数: 7244 | 44 呵呵,关于官制,终西汉一代,只有在汉初丞相才有大权,从武帝开始,丞相权力渐衰
,从霍光辅政起到西汉灭亡,丞相一职的权势始终不及大司马权势大,而大司马又多由
外戚担任,干政的外戚往往冠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或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譬如许延
寿,王凤)的头衔。
而大将军一职也不一定是大权在握,军政包揽。譬如西汉初的灌婴,窦婴等都是大将军
,但并无太大的实权(特别是文职的权力,后来的卫青也被封为大将军,有了军权,但
无政权),权力仍在丞相的手里,又譬如东汉初的吴汉、耿弇等也因为军功而得到了大
将军的头衔,但是并没有实权,大将军不过是一个尊号。
真正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是当这个称号与外戚结合起来的时候。譬如西汉的大司马大将
军霍光,又譬如东汉的窦宪、邓骘,梁商以及“跋扈将军”梁冀等。东汉由于外戚接连
专权而又多冠以大将军的称号,所以直到东汉末年,大将军都权倾朝野。
西汉初,大将军与丞相与同时存在的,譬如卫青作大将军,朝中仍然有丞相(譬如庄青
翟,石庆等人)。 |
|
v*****s 发帖数: 20290 | 45 嗯,这个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论,把外戚宦官看成内外朝之间的争斗,有一种理论就认
为后汉因为外朝/相权过大,所以外戚才能和宦官争斗不休。可为啥外戚这个皇帝的自
家人会成了外朝的首领,而不是通过太后统领内朝呢?相权在这个斗争里面的位置又在
那儿?为什么唐的宦官可以取得领军的权力,而汉明的宦官无论多么权势滔天,都无法
控制禁军?我宋又是如何限制了宦官参政的?
以上这些还只是对fact的思考,如果要引入value的判断,问题就更复杂了,后汉为什
么会“亲小人,远贤臣”?黄门和外戚们为什么个个都面目狰狞,一心迫害清流,他们
这么做的利益是什么?什么样的制度设计可以限制他们? |
|
d******a 发帖数: 32122 | 46
北宋并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
zz
北宋建立后,最高统治者在处理皇室婚娅问题时,开始出现倾向与武臣结亲的独特现象
。在此,首先就北宋历朝皇帝娶将门女为皇后的例证列举如下:
赵匡胤于后晋时娶军校贺景思女,但在入宋前贺氏已死,后被追为皇后。后周显德
五年,又娶彰德军节度使王饶女。宋太祖登基后,王氏被册为皇后。乾德初,王皇后死
。宋太祖再立前节度使、左卫上将军宋偓之女为皇后。
宋太宗在后周时娶滁州刺史尹廷勋女,但早死。再娶五代时强藩符彦卿女,符氏卒
于宋太祖开宝时。尹、符二氏后同被追为皇后。宋太宗李皇后,为宋初枢密副使李处耘
女[7]。
宋真宗为太子时,宋太宗为其娶大将潘美女为妃。端拱时,潘氏卒,后追为皇后。
再娶宣徽南院使郭守文女,宋真宗登基后为皇后,景德四年,“以疾崩”。宋真宗刘皇
后,则出身低贱,本人原为蜀中歌舞女。但刘氏为皇后之后,便为自己营造出身将门之
后的说法[8]。
宋仁宗郭皇后,为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据记载:天圣初,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
曾孙女与郭氏同入宫,尚未亲政的宋仁宗属意张氏,但临朝主政的刘太后却立郭氏为后
[9]。以后, 宋仁宗废郭后,有意立富商陈氏女,却遭到群臣的反...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47 孝文帝病逝于南征的军中后,十六岁岁的太子元恪继位, 这就是北魏世宗宣武帝。这
个登基的年龄相对于北魏前面的几位皇帝, 比如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浚,已经不
算小了。但是我前面说到过,他的皇位来自于元恂被守旧派利用而被废了太子位。元恪
作为皇次子十四岁才被立为太子,两年后就登基。不管从政治经验,还是朝中的威望上
看,这都是很有疑问的。
出于这个考虑,孝文帝临终指定了六个托孤大臣。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任城王元
澄,广阳王元嘉,尚书令王肃,吏部尚书宋弁。我估计这个安排大概是为了平衡各方的
势力:元禧,元祥作为孝文帝的弟弟,是宗室近支;元澄,元嘉则属于威望较高的宗室
元老,分别是孝文帝的堂叔和叔祖;宋弁的背景是久居北方的汉人世族大户,王肃则是
南边投降过来的, 从代表先进文化上说比较对孝文帝的胃口。
不料宋弁不久后也病逝了,剩下的五个人也是勾心斗角,内部矛盾重重。元澄就很看不
起王肃,绕着弯子说:“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阳(指元嘉),宗室尊宿,历
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后来有人向元澄报告说王肃暗中和南齐裴叔业来往
打算谋反,元澄想都不想就把王肃给抓了起来。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7128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atblackliar (轻风拂山岗),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家天下的悲剧——说说岳飞和赵构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1 19:43:47 2012, 美东)
家天下的悲剧——说说岳飞和赵构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中国人都知道。然而若问在岳飞和秦桧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没
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连研究历史的专家也莫衷一是。
中国人研究历史的思路是宿命的:历史只好如此,甚至也只能如此。借用黑格尔的那句
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研究总是把我们带进历史宿命论的陷阱之中,研究的
目的不是分析历史、总结历史,而是替历史辩护,把历史的已然解释成历史的必然。这
种现象近一段时间有所改正,但研究的主流仍然是把历史解释成必然。
说到中国人的深刻的奴性,历史宿命论是它的民族心理基础。一种理论如果把失败理解
成不可避免的,就意味着他将会迎来另一次失败。反复地失败,反复地替自己的失败辩
解,奴性的而且是宿命的思想意识就会在民族心理中站稳脚跟。
尽管传统得历史观把两宋定位为历史的正统,在实际上,...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crdd (上比广德 下比狭行), 信区: Prose
标 题: 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6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6 03:26:41 2012, 美东)
这两集情节进展有点慢,主要是为以后作铺垫。元树虽然是主人公,但是小说不止他一
条线,上一集出场的都是会有各自的线索比较重要的人物。所以有必要刻画一下各自的
言行性格,争取做到每个人都有特点,也为以后各自的命运打下伏笔。
元树离开洛阳后,一晃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这段时间边境没有大的战事,国内政局也
是十分的平稳。唯一不和谐的声音就是,前不久元禧奏请按照子贵母死的旧制将冯氏赐
死。他的这一举动在朝中着实引起了一番震动。自从孝文帝改制以后,大多鲜卑旧制已
经被明令废除。但是因为元恪还未被立为太子时生母高贵妃就已经去世,所以子贵母死
这条规矩反倒这么阴差阳错的保留了下来。元禧的上奏里说当今皇上从小就受冯皇后抚
养情同母子,所以仍应按照旧制行事以免牝鸡司晨。小皇帝元恪自然是苦苦哀求,朝中
大臣尤其是支持汉化改制的人对此反对的也不少。元勰大致猜测出了其中...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888 | 50 除了老牛说的董卓的能力外,也与董卓入洛阳的局势有关。
我们知道东汉自安帝以来,朝政就一直被宦官和外戚两大势力所左右。黄巾起义后,双
方矛盾激化,势同水火。外戚何进以及其背后的士大夫集团(党人集团)为了铲除宦官
,进而改变士大夫集团自党锢之祸以来在政治上的从属地位,才招董卓、丁原等人入洛
阳,形成逼宫之势。但是事情败露,于是以张让为首的宦官谋杀了何进,袁绍袁术闻之
后入宫杀尽宦官2000人,张让等也被迫投河而死。由于宦官和外戚的这次火并,双方同
归于尽,这两股长期把持东汉朝政的核心政治力量的消失,就为自黄巾起义以来日渐强
大的士大夫们掌权扫清了道路。
董卓此时刚好进洛阳,外戚和宦官们都被杀光了,而袁绍袁术又无法统领大将军何进和
车骑将军何苗手下的兵马,这些部队就都归董卓;同时董卓诱使吕布杀了先于他应诏来
洛阳的丁原,又兼并了丁原手下的兵马,这样京城洛阳的兵权全被董卓掌握,权倾朝野
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