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苦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佛法是为了灭苦,不是为了了悟真理。
你就是了悟了全部真理,但是苦不灭,五蕴不灭,依然没有任何意义。
c***h
发帖数: 2262
2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心经是释迦牟尼亲述的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1 10:50:00 2014, 美东)
也未必,
如果有人宣称王阳明死后升天当神仙了,在天上讲述,
这些书是他死后来年在天上讲述的纪录,那么,我们要以何态度面对?
这些书是他弟子以神通或某种无法考证的方法得之,在他死后几年就集结出来,
只是因为xxx原因,所以这五百年没有流传,如今开始流传了。
那么,我们要以何态度面对?
说王阳明生前在天上讲述,可能没有说服力,但是说死后就有一点说服力了。
无论如何,有人宣称不是在人间讲述,凭的是超自然经验,我们要如何面对?
例如 青海或宗教师也会宣称一些超自然经验的事,上帝超上帝,超越佛陀,N重天….
等等,
那么,我们要以何态度面对?
是的
有关于某些经是佛陀在天上说法而传下来,
以目前人间科学或考证或世间严谨的什么学科, 我来证伪,你来证真,两者都很难。
严格的说,我不知道。
如果能以科学或其它严谨学科的方式验证,那是最好。但好像也没有。
没有科学或其它较严谨的学科的证据,也没有...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心经是释迦牟尼亲述的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1 10:50:00 2014, 美东)
也未必,
如果有人宣称王阳明死后升天当神仙了,在天上讲述,
这些书是他死后来年在天上讲述的纪录,那么,我们要以何态度面对?
这些书是他弟子以神通或某种无法考证的方法得之,在他死后几年就集结出来,
只是因为xxx原因,所以这五百年没有流传,如今开始流传了。
那么,我们要以何态度面对?
说王阳明生前在天上讲述,可能没有说服力,但是说死后就有一点说服力了。
无论如何,有人宣称不是在人间讲述,凭的是超自然经验,我们要如何面对?
例如 青海或宗教师也会宣称一些超自然经验的事,上帝超上帝,超越佛陀,N重天….
等等,
那么,我们要以何态度面对?
是的
有关于某些经是佛陀在天上说法而传下来,
以目前人间科学或考证或世间严谨的什么学科, 我来证伪,你来证真,两者都很难。
严格的说,我不知道。
如果能以科学或其它严谨学科的方式验证,那是最好。但好像也没有。
没有科学或其它较严谨的学科的证据,也没有...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7
4
来自主题: MedicalCareer版 - 不灭的情结
四年后的今天,终于再一次迈进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手术室,熟悉的是那些曾经了熟于心
的手术入路,信手拈来的手术器械,时而紧张严肃时而轻松嬉笑的氛围; 而陌生的是此时
此刻的扮演的角色,再也不是手术室里曾经指点江山的主角,而只是在别人看来到处碍手
碍脚,名字只能出现在黑板最后一行的observer. 心中突然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感觉,我
知道这是因为心中那不灭的情结.
数周前,迈出了CK的考场,虽然已经被折腾得分不清上午还是下午,但为自己终结了2年半
来的黑暗日子欣喜了一把. 等待的日子里,终于有机会每天早早就把儿子哄睡着,好手捧
着热播的电视剧心术一眼不眨的看上个3,4集,不到LD批评决不肯放手. 其实并不在意剧
中的焦点所在--国内的医患关系,因为这就是使我忍痛割爱离开手术台的原因所在. 在
意的是每每镜头中出现的所有脑外科的相关细节:这个太假了,头颅MRI都拿反了...这个
拍的很真,我以前也被血喷在脸上的... 为此常常被LD笑话, 你啊,就是纠结于心中那个
不灭的情结.
终于拿到了成绩,居然四天之后就收到了到Fedex寄来的certificate. 周围的朋友都在
为我高兴,也在为他...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南传:相应部41相应6经
「但,大德!如何有想受灭等至?」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不这么想∶『我将入想受灭。』或『我正入想受灭中
。』或『我已入想受灭。』而是先前心已这样修习,导引他到那样的情况。」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但,大德!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什么法第一个被灭?身行或语行或心行?」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语行第一个被灭,然后身行,然后心行。」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大德!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们的差异是什么呢?」
「屋主!当死者死时,他的身行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心行已灭、已
安息,寿命已灭尽,热已平息,诸根已完全破坏。
但,屋主!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的身行虽也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
;心行已灭、已安息,寿命未灭尽,热未平息,诸根是明净的。
屋主!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这是他们的差异。」
北传:杂阿含568经
「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
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
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6
中观金鑑(自序)
孫正德老師著
佛法中观之立论乃至中道之履践,皆是真实可证、务实可行而有其不可攻破、不可
毁坏、常不变异之真实理為根基。此真实理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皆常常时、恆恆时,
法性安住、法住法界,而有其法尔如是、永不颠倒之理成就性与如成就性。真实法性如
是安住於法界,在在处处所呈现者皆是其无二之实性,有二者则非实性,有二者则落於
两边之一边,或具足两边而不涉中道;若不能处中而含摄两边,并且不落於一边者,即
非实性。意即具有实性之法性,方能处中而含摄两边,不餘一法而不堕一法,才是中观
立论之依据,才是中道履践之行跡,才是佛於经中所说之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
道跡。
所谓二法者,例如:常、无常,生死、涅槃,有、无;或如空、有,我、无我等等
,皆是二法,凡是因缘所生法皆是落於二法中者,不涉中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四念处等三十七道品皆是因缘所生法,皆不是能够含摄二法而不落於一边者。例如色受
想行识五蕴,是无常之法、是生死之法、是世俗之有、无真实我之法。因為,五蕴是因
缘所生念念生灭变异故為无常法,五蕴乃本无今有而有生相与死灭相故為生死法,五蕴
乃三界中之有法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与缘起
你的错误。
经说「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不是「涅盘却不是有因的。不是缘所生的。」
你如果要主张「世间灭」不是涅盘,要有阿含经根据。
你如果要主张「五蕴的灭尽」不同于「涅盘」,也要举阿含经根据。
这不是择灭无为跟非择灭无为的区别。
杂阿含53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09.html
婆罗门白佛言∶「云何为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佛告婆罗门∶「多闻圣弟子,于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已,于
彼色不爱乐,不赞叹,不染著,不留住。不爱乐、不留住故,色爱则灭,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恼苦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
罗门!是名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婆罗门!是名论因,是名说因」。
此经在讲四圣谛。还是你要主张四圣谛的灭谛不是「涅盘」?
f****o
发帖数: 810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三武一宗灭佛遭惊天果报 贵为帝王难逃厄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7 13:04:34 2015, 美东)
历史总是在重复中警示后人,但总有自作聪明的人,想标新立异,自负英明,妄图改变
这果报的规律,结果反而再次告诉后人谤佛之人必遭报应。图为张大千的一副名山水画
。(大纪元图片库)
神州华夏是神传的文化,对神佛的敬仰贯穿着整个五千年的历史。纵观中华历史上仁德
之君,无不敬天顺道,对修炼人也非常敬重;老百姓普遍信奉神佛,相信天理,遵守神
给人定下的生存准则,相信因果。而那些谤佛的人都没有善果,历史上记载的最有名的
就是三武一宗灭佛造成的灾难,不仅百姓受苦,灭佛者也都遭到果报。
中国历史上有道明君,敬仰神佛,惠泽八方,使万民安康,文化发达,天下归顺,四海
景仰。如汉文帝、唐太宗、康熙分别开创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流芳百世。
而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敬佛的帝王,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他... 阅读全帖
J********2
发帖数: 354
10
第十九章
神迹奇事
使徒行传里面常常提到神迹奇事,但是每一次提到神迹奇事的时候,都有一句话,就是
恩道得着证明。今天我们常常在讲台上讲神的道给人听,别人听进去了才会受感动。但
若是神迹奇事,使恩道能得着证明,果效就会更大。所以虽然在讲台上讲得很要紧,神
迹奇事能够显明出来,也是很要紧的。我在这里要提到四件事。
精神病人得着医治
有一天,一位台大精神病科的医生打电话来说,他非常冒昧。原来他是万华长老会的一
个执事,他常常听见关于我的事情,所以才打电话给我。原因是他那里有一个病人,这
个病人在医院里面进进出出,已经有好几年了,他 的病情非但没有见好,反倒是一天
比一天恶化,他原是在一个洋行里面做会计主任,因为这个洋行的生意兴旺,用的人也
很多,他对他的老板说,洋行职员那么多,应该有一套制度来管理,他 的老板听他的
建议,很赞成,对他说:
“你去拟一套制度,拿来给我看看。”经过了一段时间,他把这一套制度拟好,拿给了
老板。老板看完之后,觉得很好,就委任他来施行这一套制度和办法。其他的人就议论
纷纷,大家都是同事,为什么老板只单单欣赏他一个人?有许多人妒忌他,而联合在一
起,从中作梗,处处为难...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9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手应该怎么对佛教入手
你讲的八正道很不错。这里有个比较完整的讲解,是经中原文: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示八支圣道,谛听,当善思念之,我宣说。”彼诸比丘
应诺世尊曰:“唯唯!大德!”世尊说曰:“诸比丘!云何为八支圣道耶?谓:正见[正思惟
、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
诸比丘!云何为正见耶?诸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顺苦灭道之智是。
诸比丘!此名之为正见。
诸比丘!云何为正思惟耶?诸比丘!出离之思惟、无恚之思惟、无害之思惟是。诸比
丘!此名之为正思惟。
诸比丘!云何为正语耶?诸比丘!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诸比
丘!此名之为正语。
诸比丘!云何为正业耶?诸比丘!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非梵行。诣比丘!此名之为正
业。
诸比丘!云何为正命耶?诸比丘!于此圣弟子,断邪命,于正命为活命。诸比丘!此名
之为正命。
诸比丘!云何为正精进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为不令生而起
志欲、精进、发勤,以持策心。为断已生之恶不善法,而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
以持]。为令未生之善法使令生起,而起志欲,[精进、发勤、以持策心]。以往已生之
善法,令不忘失,而倍修
a*******g
发帖数: 867
12
八支圣道:巴利语atthangika ariyamagga,又作八圣道分,即圣道的八个要素。道(
magga),即道路;导向正觉与涅槃的道路为圣道。
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北传佛教多作“八正道”。
正见(sammàditthi):见,巴利语ditthi,即见解,意见,观点。若加上前缀即为正见
,单独使用则专指邪见。
正见与智(nàna)、慧(pannà)、明(vijjà)、无痴(amoha)等同义,为慧根(
pannindriya)心所的异名。
正见包括观正见(vipassanà-sammàditthi)与道正见(magga-sammàditthi)两种,但
多数是指道正见,即对四圣谛的智慧。
如《大念处经》说:“诸比库,什么是正见呢?诸比库,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
、导至苦灭之道之智。诸比库,这称为正见。”
正思惟(sammàsankappa):思惟,即思索,思维,专注,为寻(vitakka)心所的异名。
有三种正思惟:出离思惟(nekkhammasankappa)、无恚思惟(abyàpàdasankappa)、无
害思惟(avihim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厌离
痴,就是无明,狭义的说,就是对四圣谛的无知,就是错误的把世间法看成是常,乐,
我,净。而不知世间法是无常,苦,无我。因为错误的把世间法看成是常,乐,我,净
,于是有了贪爱的行,于是轮回不已。
痴,或者说无明,广义的说是包括不知四圣谛,不知无常苦无我,不知缘起,不知善恶
,不知轮回。。。
经典里面,佛陀从来没有说过无明是不知三界的成因,这个问题实际本身已经超越佛法
,违背佛法。违背缘起。
「彼云何名為无明?所谓不知苦,不知习,不知尽,不知道,此名為 无明。」(对四圣
谛的无知)
在《杂阿含490经》中舍利弗说: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无明者,云何為无明?
舍利弗言:所谓无明者,於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中际无知,佛、法、僧宝无
知,苦、集、灭、道无知,善、不 善、无记无知,内无知、外无知;若於彼彼事无知闇
障,是名 无明。」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鉴别邪师说法 ?
佛说限于四圣谛相应。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者,佛不说。
杂阿含408经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
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
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尔时、
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敷座
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
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如上广说」。佛告比丘∶「汝
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
正觉,非正向涅盘。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
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
向涅盘。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414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汝等宿命,作何等业?为何工巧?以何自活」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鉴别邪师说法 ?
经文本身就有回答。
汝等比丘当共论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此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常住真心是否符合四圣谛?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无我的最新歪解

初果就已经破我见,就已经知四圣谛,已经明白佛法,已经正见圆满
但是,修行不是为了所谓的全部明白,而是为了灭除贪嗔痴,为了要证涅槃,实现彻底
的轮回熄灭,彻底的苦灭,对于初果以上的人,重点已经不再是学习了解佛法,而是重
点灭除贪和嗔。
这个是必须要努力修行的,因为哪怕你破除我见,但是累世以来养成的习气还在那里,
还需要通过对五蕴的无常苦无我的观察,而不断灭除生起的贪嗔,最后成功彻底破除。
一个人如果不懂佛法,不懂四圣谛,不懂缘起,正见没有升起来,他再多的打坐都是没
有任何作用的。甚至只会有负面作用,邪见会越来越强,你以及waichi的那些信徒就是
这样的例子
S**U
发帖数: 702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佛陀赞成论议四圣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
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
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尔时、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
,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
,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
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
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19.html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8
生气、害人都是浪费生命,没有利益。
大念处经说修行法念处,之一是以四圣谛了解我们的所有经验。过去行为所造成的果,
成熟时想要改变是困难的。它只是提醒我们现在要有不同的行为,才能解脱不可爱的果
。当下正念正智,断除愤怒心,害人心。修习慈心,希望所有人,包括我的亲朋好友,
不熟的人,以及视我为敌的人,都能快乐。
修慈心无量的果报,如果不解脱,也是生天。
这是智者所赞叹的。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7.html
杂阿含409经
汝等莫起贪觉觉,莫起恚觉觉,莫起害觉觉!所以者何?此诸觉,非义饶益,非法饶益
,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盘。
汝等当起苦圣谛觉,苦集圣谛觉,苦灭圣谛觉,苦灭道迹圣谛觉。所以者何?此四圣谛
觉,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向于涅盘。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当
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进修学」。
S**U
发帖数: 70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争论的误区-学佛的体会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7.html
杂阿含412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说∶「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我等所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答者当答」!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诤论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堂,敷坐具,于众前坐。告诸比丘∶「汝等莫作是论!所以者何?此诸论议,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盘。汝等当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觉。所以者何?此四圣谛论议,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向于涅盘。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
进修学」。
r****n
发帖数: 825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争论的误区-学佛的体会

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
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答者当答」!
众前坐。告诸比丘∶「汝等莫作是论!所以者何?此诸论议,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
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盘。汝等当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
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觉。所以者何?此四圣谛论议,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
正智、正觉,向于涅盘。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
我觉得挺向涅槃的。
1、此人蠢,不可救药,会尽快断掉度人之心,此是导向涅槃的大障碍。
2、憋着不说,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3、被骂的人,只要有一点反思机会,就有机会导向涅槃。
4、可以避免被人烦尤其是被愚蠢的人烦,更利于修行。
我没什么慈悲心。
Y**u
发帖数: 5466
21

为什么? 还请明示. 尤其是如果如来藏思想不是梵的情况下.
为什么见苦灭苦要一定先理解涅磐? 还请明示.
错。
我认为相反, 目标应该是见苦,灭苦, 而不是先理解涅磐.
r****n
发帖数: 8253
22

你说小乘不究竟,那么解脱后要直接涅槃的佛陀也不究竟吗?他为什么还需要梵天劝请
呢?
世俗道德是个屁,那是无明愚痴人自己弄出来的。
阿罗汉和佛陀都有身苦的,如果没有必要,为什么非要经受这种身苦呢?
色身灭后,阿罗汉和佛陀都彻底无余涅槃,涅槃的寂静之乐超越世俗之乐无数倍,解脱
者干嘛傻傻的不取涅槃呢?
你应该换成舍不下五蕴,总是幻想什么真如起用,变着法子试图保留五蕴,冠以所谓度
众的借口。
导向涅槃,这是佛陀的明确教导,整个佛法都是围绕这个。而不是什么小乘人厌生死。
魔王才会出来想办法篡改佛法,将涅槃说成是不究竟,将正确的路说成是方便,发明所
谓的不取涅槃,不住涅槃,真如起用,于是有佛法的灭亡。
《增支部第七集导师言教经》
优波离,对於某些法,如果你知道: 『这些法并非导 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
正觉,涅盘』 ,优 波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 『这是非法,这是非律,这不 是导师的言
教.』 优波离,对於某些法,如果你知道: 『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
,正觉,涅盘』 ,优波离, 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 『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言 教.』.
佛陀这样明确的...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

贪欲的产生,主要存在两个错误
1,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视为恒常存在的,这个恒常存在,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永远
的存在,任何有点常识的人也都知道世间没有什么真正永久存在的东西。佛法所说的无
恒常并不是这个,而是指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在过去刹那,当下刹那,和未来刹那持续存
在。而一旦认为事物具有持续存在性,就容易引发贪爱的产生。这方面佛法通过无常观
来进行破除。
2.将观察者视为具有主宰性,支配性,它是建立在自我恒常存在基础上的,认为可以控
制主宰事物,比如以为有个自我可以品尝苹果,享受苹果的美味,尽管这看起来很真实
,但实际是错觉。这方面,佛法通过此有彼有,此无彼无因缘观来破除,
佛法否定持续存在的恒常个体,但是并无否定抽象个体的存在,但后者却是很难被理解
,尽管我上面所说的其实已经很清楚,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仍然会完全错解。或者会认
为我所说的是我见,常见。
所以佛陀在回答谁证涅槃的问题,直接说是苦的灭除。这个更加实用。
谁般涅槃?唯苦灭、苦息、清凉、没。【契经 道品诵】
注意这里的苦,指的实际是五蕴,不是什么所谓的狭义的痛苦。
P******n
发帖数: 329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
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
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尔时。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
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
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
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槃。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
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
.正觉.正向涅槃。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依佛所说,讨论这个对解脱无意啊。
J******s
发帖数: 753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爱用心,用心爱
透视行法(苦谛与集谛)生灭本质是无常,透视其生灭逼迫是苦,透视其没有恒常自我
为无我。对行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明记不忘是世间正念,对涅槃明记不忘是出世间
正念。
那个作者涉及的是粗浅的being mindful,距离佛法实践中的正念差很远。
那个作者基本不可能观到十二缘起的,see what it is不是粗泛的。
佛法修行的see what it is 是要观察的名色法的最基本的单位:色聚里的色法,名法
里的六门心路过程与离心路过程心的所有名法,触,受,想,思,识。还要观照这些
名色的因,无明,爱,取,行,业。
所以,那本书和佛法理论以及实践其实深度上差很多,不过还是蛮有一些价值。
另外,佛法里的名词有严格定义,没有所谓的宽泛的角度说“缘觉”。
r*****g
发帖数: 47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灭的问题

经典是以前的证悟而已。
>:众生只所以不能解脱, 经书上都说是因为有五蕴生灭的存在
这个你有自己看到经书上说吗?
比如心经说的是: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这里说观自在菩萨在甚深禅定中,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当其时,菩萨有无解脱? 菩萨应该已解脱。
当其时,五蕴生灭是否存在呢?你说?
看我说的话,我可不是那个意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灭的问题
生灭灭已, 就我的脑袋瓜瞎琢磨, 大概是
生灭可以说是包含了我们生命的全部,不管是物质的, 还是意识的,没有什么可以离
开生灭的现象。 不得解脱, 也是因为被生灭牢牢禁锢的缘故,生灭是苦, 生灭是无
明作用,生灭灭已就是当生和灭的作用熄灭以后, 心经中说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不是
说有个什么东西不生不灭, 而是说从来就没有生, 也不存在灭,非生非灭, 非不生
, 非不灭, 非非不生, 亦非非不灭。 是真寂灭现前。
r*****g
发帖数: 478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灭的问题

经典是以前的证悟而已。
>:众生只所以不能解脱, 经书上都说是因为有五蕴生灭的存在
这个你有自己看到经书上说吗?
比如心经说的是: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这里说观自在菩萨在甚深禅定中,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当其时,菩萨有无解脱? 菩萨应该已解脱。
当其时,五蕴生灭是否存在呢?你说?
看我说的话,我可不是那个意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灭的问题
生灭灭已, 就我的脑袋瓜瞎琢磨, 大概是
生灭可以说是包含了我们生命的全部,不管是物质的, 还是意识的,没有什么可以离
开生灭的现象。 不得解脱, 也是因为被生灭牢牢禁锢的缘故,生灭是苦, 生灭是无
明作用,生灭灭已就是当生和灭的作用熄灭以后, 心经中说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不是
说有个什么东西不生不灭, 而是说从来就没有生, 也不存在灭,非生非灭, 非不生
, 非不灭, 非非不生, 亦非非不灭。 是真寂灭现前。
l*****a
发帖数: 3840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帮我扫个盲,什么叫正信
没看懂, 我问的是这个名词本身,不是这个名词指的东西

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
如实现观四圣谛。
了如实现观四圣谛。
现观四圣谛。
c***h
发帖数: 226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苦

假设你说的身苦指肉体产生的痛
那佛陀就不太可能灭身苦了。
因为佛陀一直有背痛之疾。
可以灭因为肉体产生的痛而产生的各种忧愁烦恼,
不过这应该叫心苦。
c***h
发帖数: 22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在流行退而不休,归而不隐

其实也很好理解,(仅是理解而已,不是体会。)
吃过好吃的满汉大餐(假设非比寻常的好吃),
对于一般巷口粗糙、油腻、死咸、死甜的食物,自然没兴趣。(厌离)
如果真厌离,那就会餐餐都是满汉大餐(涅盘),那多好。(假设没有腻不腻的问题)
又有个比方,
有只老鼠,他的心变成人了,可肉身还是老鼠,还在老鼠堆里过日子,
(”人”只是比喻,比喻更高的清净之心,不讨论人也很多烦恼,没好到哪儿。)
他自然知道他目前的生活只是在垃圾堆里而已,
而他的心还是清净快乐的人的生活,他的心过着人的明白、清净,(明)
他对目前发生的老鼠争食一块发霉的面包、争着住小纸箱避雨,只是感到没兴趣,
他知道只要在意老鼠之间的争执,或者烦恼或者,
又会变成老鼠,继续留在垃圾堆里。
他厌离老鼠之间的争执、老鼠在垃圾堆的生活。不为这些争执所烦恼,如此而已。
他只是的心过着比老鼠更高的清净、平静、无烦恼的日子,
如此而已。(见缘起(见苦、苦集、苦灭、苦灭道迹),见涅盘)
庄子说,有大鹏要飞,小麻雀无法理解大鹏。
不过,也不是真那么难理解就是了。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见”的深刻剖析
阿含的“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四种观,配合五蕴,成二十种观法,中论也用来观无
我,我提过,也引过经。
非我∶佛陀解脱了,你没解脱,佛陀解脱不等于你解脱了。
非异我∶那佛陀解脱了,与我有关吗?佛陀解脱的方法,不是只适用于佛陀,我也可以
用来解脱。
佛陀解脱了,你没解脱,能说世俗现象上没有众生与佛的差别吗?从究竟观点观察,没
有众生,也没有佛,只有烦恼与涅盘(苦与苦灭)。苦与苦灭,都可以当下如实知见。
i********7
发帖数: 808
34
先向你忏悔,之前讲话不够客气,谢谢你没有和我一般见识。
其实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我也不敢说我就知道。
这些也就是我自己的想法,你参考就好。
我觉得四圣谛很务实,很真实。
佛陀说四圣谛,苦,苦集,苦灭,苦灭道迹,
就是要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先发现问题,然后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那么就知道如何才能解决问题,最后指定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那我们就看看在现实中,是否是这样子,发现,对啊,是这样啊,
佛陀说得很有道理啊。当然这是开始,四圣谛没有这么浅,会越学越深入。
所以不是以谁说的为唯一的依靠,不能因为信仰就放弃独立思考,
而是用事实检验真理。不能用事实至少逻辑上要说得通。
不能检验的就先放一边,比如说净土,这个是死后的世界
我根本没有办法经验,就先不讨论。当然,这是我个人的选择。
依据是杂阿含和南传的相应部,你有兴趣,我去帖几篇过来。
因为这两部经是目前所有的教派都承认的最古老的经典。
即使是看这两部经典,也要看讲得有没有道理。
i********7
发帖数: 808
35
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沉浸于无限法喜的感动之后,他考虑到现实问题:
如此全然超越世间的真理,有谁能信解奉行呢?于是他曾打算立即入灭。
倘若佛法在于阐述因果报应,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神话!
倘若佛法在于昭示佛菩萨和上师的感应加持,那么它并没有超越信仰!
倘若佛法在于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那么它并没有超越慈善救济!
倘若佛法在于解释宇宙万法的生灭,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科学!
倘若佛法在于五戒十善的劝导,那么它并没有超越道德!
倘若佛法在于禅境的修练,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瑜伽冥想!
倘若佛法在于阿毗达磨及自性空、有的论议,那么它并没有超越哲学!
虽然这些都是世人所熟悉、赞赏的,但它们全都属于世间,不能超越世间。即使将它们
全部加在一块,也不值得释迦牟尼感动得直欲入灭。
 
人们在生、老、病、死之间承受着忧、悲、恼、苦,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佛陀成道之前
深切关注这项无可避免的残酷事实,并为此出家寻求因应之道。终于,佛陀以智慧觉观
务实地解决了这项困境。这震古烁今的伟大功绩,正是正法的珍贵之处!
 
许多人无视于老、病、死的胁迫,或是听天由命、或是自恃少壮、或是忙于追逐世俗价
值,...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我也认为如此
再说,一下入深定叫涅盘苦灭尽,一下又出来日常生活不涅盘苦没灭尽,
这不也是不稳定,基于无常吗?
我认为,
还没有证阿罗汉果的修行人,五蕴当灭。
(还没证阿罗汉果,五蕴只是五取蕴,五取蕴当灭)
证了阿罗汉果的阿罗汉,五蕴当舍。
c***h
发帖数: 2262
37

五取蕴没灭,岂能成为阿罗汉。
那是还有对五蕴的贪爱吗?
色集色灭 色没灭吗?
受集受灭 受没灭?
我举的很多经说的不是更清楚?
比对很多经,都与此经不合。只有这经这样”暗示”。
不该做阿罗汉还有五取蕴解释。
只能做阿罗汉还是戒慎五蕴造反来解释。
不然
你举哪个南传法师同意阿罗汉五取蕴没灭的。
(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
.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
欲.灭尽.涅盘
(一○三)
如是,多闻圣弟子{离}[虽]于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灭論是大邪見
拨无因果的断灭大邪見
《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遭到
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导下,这样
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
《长部》的第一经,叫作《梵网经》。里面就列举了六十二种邪见,这六十二种邪见,
就有关于常见断见。
关于这个断灭见的大邪说, 危害甚巨 :(ucchedadiṭṭhi),uccheda是断
,diṭṭhi是邪见,称为断灭见。断灭见又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无因论(ahetuka)。认为人的苦乐并没有原因、没有因的。也就是说我们现
在的人,有的人享福、有的人受苦,这些都属于偶然的,都没有原因。否定了业果,认
为我们现在的这些生活、这些经历,并非由业产生的,他们是无条件的,你很偶然可得
到享福,你的生命也是很偶然才得到的,你的世界也是很偶然才存在的。没有因果的关
系,没有因果的连结。人的生命是很偶然的,甚至我们处的这个社会,广而推之,也是
很偶然的存在著,因为没有因。
第二种是无作用见(akiriyavāda)。这种邪见认为说,它们现在造...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9
我不知道跑日啦,偏不偏门,还是想办法回到经文当中
看看大量的经文指向的脉络与方向
大家都认可的,不见得就符合经法
毕竟原始佛法的出现也就几百年,最近才开始有进一步的进展
路还很长,至少我活着的时候,这个原始佛法应该都还不会成气候
我和跑日不一样,不会钻到涅磐里面去,对涅磐很淡然
苦的灭尽就够了,因为我是从灭苦的角度出发的
但他是追求不死的存在,所以对涅磐情有独钟,没有搞懂涅磐,
他会不会觉得这个佛法就没有办法学了?
问题是,他自己设计的一个陷阱,然后自己跳进去
佛陀都已经说了无因缘可以记说
w**u
发帖数: 311
40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我的求道之路 (5)
------“味患离”在生活中的对制嗔心应用体会及修行次第的联想
佛陀呈经把修行比喻成从金沙中练金子 (杂阿含经:1246经 ;47卷),先去出粗浅的沙
石(烦恼),其次去除较为深层的细沙,再次去除缠结黑土,最后再去除微细的杂质。 这
个去除的技术细节我理解为”味患离”(从Cpath 法友学的)。随着观禅修行的深化,
我自觉念力有所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观察到不同形式的嗔心。然而,虽知其患,
却无法有有力的调伏出离。最近遇到巨大挫折,两天之内,观察到各种嗔心。有意思的
是,第三天早上静坐行慈心禅时,却由正思维体会到“味患离”的苦灭道迹,对法的信
心大为争强。因“疑”结的减弱,打坐和身心都有所细微改变。特此记录下来,希望能
给象我一样的网友一个参考。
此事源于我付予重望的一个课题忽然出现重大的漏洞,导致我陷入极大绝望之中。而
后两天,在微弱的正念下,我观察到不同嗔心的先后升起和逝去:先是“焦急”:绞尽
脑汁在想结果是不是错了;其次是“失望悲伤”:确定结果后,对结果很难过;再次是
“抱怨命运”:感慨运化弄人,运气真差;...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佛陀对于没有真实利益的事,是鼓励修行人不要去做的,只作有真实利益的事。
杂阿含408经
佛告比丘∶
「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
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
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08.htm
佛陀没有说修行人不见他人过。而是如实的、在适当时间、有益的、言词柔和的、慈心
的指出过失。
杂阿含497经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
义饶益、柔软不麁涩、慈心不瞠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97.htm
S**U
发帖数: 702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佛陀对于没有真实利益的事,是鼓励修行人不要去做的,只作有真实利益的事。
杂阿含408经
佛告比丘∶
「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
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
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08.htm
佛陀没有说修行人不见他人过。而是如实的、在适当时间、有益的、言词柔和的、慈心
的指出过失。
杂阿含497经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
义饶益、柔软不麁涩、慈心不瞠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97.htm
c***h
发帖数: 22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调心的过程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调心的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4 12:03:58 2013, 美东)
我了解很多人如上认为,把涅盘看得太太困难,太过于遥不可及。
但要断疑,凈信不疑,没有现观,说不过去。
主要是现观四圣谛,也没那么难。
我认为是基础的、必要的工夫。
我还是认为要现观四圣谛(苦、苦集(缘起)、苦灭(涅盘)、道)。
其实,观察缘起后,修习八正道,出离、正思惟,暂时体会苦灭,应该没那么难。
南传有人也如我这么认为。初果,会体会涅盘,以涅盘为所缘。
没关系,听听就好。
只要修行方法正确,走到就知道会不会体会涅盘了。
法友可能误会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
空三昧的清凈,不坚持是 “初果体会涅盘”,因为也可能是三果的情况.
可对于, 初果会体会到涅盘,这一点,还是有一点点坚持的。
b*****l
发帖数: 382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一個人不需要禪定
http://www.mitbbs.com/article0/Wisdom/31542813_0.html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f*******e
发帖数: 5594
45
不错,在杂阿含经411经也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
论王事、贼事、斗战事、钱财事、衣被事、饮食事、男女事、世间言语事、事业事、诸
海中事。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堂。敷坐
具于众前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为何所说。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于
此聚集。或论说王事。如上广说。佛告比丘。汝等莫作是论。论说王事。乃至不向涅盘
。若论说者。应当论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
此四圣谛以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佛说此经已。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br />
、國
r******3
发帖数: 586
46

先验是经验的之前,这个之前根本不是时间上的之前(时间上的之前也是经验之物),
而是逻辑上的之前。所以这根本不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因为鸡和蛋都是时空内的
经验对象,而先验的,根本不属于时空内之物,它是形而上的。
先验是本体的特性。
凭什么说同一律是经验的产物,同一律不是经验的产物,同一律本就存在于宇宙,先于
人之前,人只是发现了它,而不是发明了它。
意识是属于自然界,然而自然界本身就分形而上和形而上,本就分先验和后验的。你对
自然界的认识不过是肤浅的现今自然科学的认知,而不懂哲学上的自然界。自然这个词
,本身就有本体的含义。本体是自足自为的,是自然的。
意识是宇宙的根本特性之一,它分为我们经验感知的粒性意识(佛陀经验观察到的名法
)以及无法直接经验感知的波性意识,后者正是真正的“我”
波性意识存在逻辑等先验性认知,连续性和同一性也是波性意识的先天认识,这二者产
生了自我感。这些认识论的深刻内容,佛陀是肯定不懂的,也从无认真思考。他只执迷
于经验性的肤浅感知以及实用性的灭苦。
他能灭苦吗?他能解脱轮回吗?做梦吧,方向都根本错误了。
邪见生邪智,生邪性,生邪解脱,他自己说的,用在他身上...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硕: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上篇
文王八卦
据说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被商纣释放。这似乎流于野史传说。但在商
人的殷墟遗存和甲骨文献里,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
公元前一千余年,《旧约》中以色列大卫王之世,《封神演义》的传说时代。正当壮年
的商纣王君临“天下”,统治着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北平原。
此时的周文王,只是一个远在西陲(今天陕西)的小小部族酋长。好几代人以来,周族
都臣服于商朝。文王周昌已经年过五旬,[1]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
于怪异的八卦占卜,更给这个撮尔小邦笼罩了沉沉暮气。
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将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这是商人一次惯
常的惩戒征讨。数百年来,商王对于他征服之下的数百个邦国、部族,都是这样维持统
治的。
这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尘封梦魇
三千年后的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黄土掩埋着殷商王朝最后的都城:朝歌。
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
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累累骸骨告诉世人:这里掩埋了被忘却的血腥文
明,梦魇般恐怖而悠长的岁月。
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How about this one?
Does it not mean
想受灭尽定->有身灭
杂阿含456经
佛告比丘∶
「彼光界者,缘闇故可知;净界[者],缘不净故可知;无量空入处界者,缘色故可
知;无量识入处界者,缘{内}[空]故可知;无所有入处界者,缘所有[故]可知;非想非
非想入处界者,缘有第一故可知;灭界者,缘有身[故]可知。」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彼光界……乃至灭界,以何正受而得?」
佛告比丘∶
「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此诸界于自行正
受而得;非想非非想入处界于第一有正受而得;灭界者于有身灭正受而得。」
相应部14相应11经
「比丘们!有这七界,哪七个呢?光界、净界、虚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
有处界、非想非非想处界、想受灭界。比丘们!有这七界。」
当这么说时,某位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但,大德!这光界、净界、虚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有处界、非想非非
想处界、想受灭界,这些界缘于什么而被了知呢?」
「比丘!这光界,此界缘黑暗而被了知。比丘!这净界,此界缘不净而被了知。比
丘!这虚空无边处界,此界缘色而被了知。比丘!这识无边处...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49
新修改的版本,进一步完善了一下。runsun02的ID暂时被封,所以无法改主贴。
-----------------
@rainclear 不管有没有前生今世,就在一生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相貌会
完全不同,身体细胞会完全不同,讲话方式会完全不同,思维模式会完全不同,爱恨会
完全不同,性格会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是“我”?
===========
佛陀对于无我的认识其实是有错误的,佛陀只是用了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将经验
性的身心现象分解为五蕴,还原成微观上分立的生灭现象,发现五蕴身心都是刹那生灭
的,这当然会得出没有“我”的结论。因为现象都是生灭的,前后现象都是各自相异的
,所以杂阿含313经说:“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这里的异阴就是
前后相异的五蕴。而自我必须要建立在持存性和同一性基础上,五蕴的刹那生灭性否定
了持存性,前后相异性否定了同一性,所以不可能有同一自我的存在,而佛陀的原始教
义并不承认非五蕴的阿赖耶识以及如来藏等梵我化的本体,认为自我只不过是五蕴的因
缘聚合。杂阿含1202经说:“如和合众材,世名之为车,诸阴(五蕴)因缘合,假名为
众生”。斯里兰卡...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758
50
来终结一下这个洋洋洒洒帖子的灭佛逻辑。
1. 无我有错
2.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基础上' --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假设自我必须
是有同一性的本体。
3。佛的方法没法否定有本体
4. 佛有局限性,本体存在。
有了2的假设加结论,佛还需要逻辑来灭吗?
标 题: Re: 灭佛者天行:破佛灭佛,掘墓佛教,兴我中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9 00:28:18 2018, 美东)
佛陀无我教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局限
@rainclear 不管有没有前生今世,就在一生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相貌会
完全不同,身体细胞会完全不同,讲话方式会完全不同,思维模式会完全不同,爱恨会
完全不同,性格会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是“我”?
===========
佛陀对于无我的认识其实是有错误的,佛陀只是用了经验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将经验
性的身心现象分解为五蕴,还原成微观上分立的生灭现象,发现五蕴都是刹那生灭的,
这当然会得出没有“我”的结论。因为现象都是生灭的,前后现象都是各自相异的(这
就是佛教所说的异阴相续)。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基础上,五...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