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姜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546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 --阿姜放【转】
记得以前有人提到禅相的时候,似乎暗示是和修行方法有关,
现在看来或许是和个人的“背景”相关, 和方法的关系可能没有那么密切
(当然如果被告知要陷入禅相, 那估计就是有问题的方法, 但是可能不能用比较
纯的“定”不会出现视相, 而比较不纯的定会出现视相这种判断的方法)
--------------------------------------------------------
§有一年,阿姜放在曼谷因皮肤病看中医,住在阿育王寺,一群八戒尼与在家
众每晚来跟他学禅定。其中有人向他报告自己在禅定中看见的这个那个视相,最后一位
八戒尼抱怨道:“我知道自己没有走神; 我一直跟著呼吸,为什么我不像别人那样有视
相?”
阿姜放回答说:“你知道你很幸运吗? 那些有视相的人,总有这个那个的形像
进来干扰。你没有旧业来干扰禅定,可以把注意力直接放在修心上,不必卷入其它事情
。”
§“对看见视相的人,不要有什么神奇感。视相不是别的,只是些梦境。它们
有真有假。你实在不能信任它们。”
§有位曼谷家庭主妇跟阿姜放学禅定,听他的其他弟子说,没有视...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07.htm
第四章  阿姜查 ACHAAN CHAA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 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
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
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着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
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
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
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
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
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
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
里头都有...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念谈自己的修行经历
那时候各地讲法之人,讲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夹杂一些巴利语的话,就会认
为这个人的“闻慧”很好,但事实上,依照他讲的去做,“果”还是摇来摇去的。那时
候也不知道要跟谁学才对。。。。
只是到各地闻法,各处去找,希望有人在法上指引我,依当下法来开导我,但没有结果
,因为他们讲的,不是过去,便是未来,那时候的老师所教的,只有修三摩地,没有别
的,只有闭起眼来,心静下来,只有一个所缘,然后心去思维-----他们所说的内观事
,是去看名色,而要去哪里观却不知道,不知道内观是怎么样知法(在哪里保持“看”
),有人就以SANNA“想”来牵强,思维,想出一个形象来,然后思维这“色”变化成
另一个,像一般经由灯照射说看到的那样,于是说:这是无常,是苦,是非我,是内观
慧。有些人则死抓着SANNA(想)不放,拿过去的跟现在的来对比,说过去是小孩,现
在是老人了,这就是无常,是三相。另外有些人,这让你修三摩地,但CITTA(心)坚
住于所缘暂离了五盖,呆呆地静在那里(知所缘),就以为染污都没了,以为达到不死
法或涅磐了。实际上那时CITTA心没了所缘,以为CITTA(心)是常。完全忘了我们所应
该紧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72677.pdf
(三)阿姜查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在南傳佛教的禪師裡面,阿姜查的開示算是比較特殊的。他的思想圓融而開放,非常具
有彈性。雖然他一再強調無常、苦、空、無我和無二中道的《阿含》教義,並以此詮釋
他的
禪修體驗;而且他也確實具有「人空法有」的有部思想,因為他說:「沒有任何人的存
在,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註 75]但他的開示,已在某種程度
上超出了
傳統有部宗義的領域,而呈現出罕見於南傳佛教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1.中觀思想
龍樹寫作《中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闡明一切法「緣起性空」的甚深了義,同時也附
帶表明,依此正見才能達成解脫與無上菩提的究竟理想。這個要旨在《中論‧四
諦品》中有
明確的開示:「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
從因
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註 76]而龍樹之所以隨順佛陀「大聖說空法」,
其用意不
外是「為離諸見故」,[註 77]只要各種情見、戲論能徹底消除,「莫逐有緣,勿住空
...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 法语微言(摘录)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10072231.html
阿姜敦: 法语微言(摘录)
[编辑]帕-菩提难陀牟尼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Gifts He Left Behind——The Dhamma Legacy of Ajaan Dune Atulo (Phra
Rajavuddhacariya)
Compiled by Phra Bodhinandamuni
Translated Ven. Thanissaro Bhikkhu
*
“觉醒者不谈他们觉醒了什么,因为它超越了一切言语。”
*
“无论思考多少,你不会知道。
只有止息思考时,你才知道。
不过,为了知道,你还得依靠思考。”
*
“当你能够把心从它牵涉的一切事物中分离出来时,心就不再系缚于忧伤。色、声、香
、味、触,是好是坏,取决于心去外面以该种方式的造作。心无明辨时,它误解事物。
当它误解事物时,就在一切绑束身心的事物影响之下痴迷。我们在身体上所受的恶果和
惩罚,是别人多少能够帮助解脱的。但是,内心在杂染与渴求的绑束下造起的恶果,只
有我们自己才能学会解脱自己。”
“圣者们已经...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森林里的一棵树——阿姜查
这个很久以前贴过,现在自己再翻出来看看。
“所有的教导只是譬喻,用来帮助心灵看到真理。佛陀为我们指出修行的道路,却不能
替我们修行。”阿姜查将自己的修行经验总结成一个又一个的譬喻来教导弟子,而他自
己就像森林里的一棵树。
http://ybamswk.cdc.net.my/ebook/faq-tree/index.htm
序言
阿姜查提醒我们佛陀只能指出修行的道路,却不能替我们修行,因为真理是不能用语言
文字来说明与奉送的。阿姜查教导:“所有的教导只不过是譬喻,用来帮助心灵看到真
理,如果在心里建立起佛陀,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切事物,视一切事物与我们并没有
什么差异。”
许多阿姜查自己用来教导的譬喻来自於他广泛的森林生活经验。他的修行就是注视,同
时完全地敞开心胸,觉察所有发生於自己身心内外的一切。他曾说,他的修行并无特殊
之处,套用一句他说的话,他像森林里的一棵树。“树只是树。”他曾这么说;而阿姜
查就只是阿姜查。然而从这“并无特殊之处”中却产生了对他自己以及世界的深刻了解

阿姜查经常说:“在任何时刻,佛法一直在示现著,但只有在心灵宁静的时候,我们才
能了解佛法所教导的,因为佛法...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9
有人说阿姜查是南传公认的成就者,并借阿姜查的一些言论为大乘尤其是禅宗的一些
理论来辩解,但上面这句话是错误的。只能说阿姜查在泰国森林派当中是一位比较公
认的成就者,但绝对不能说是南传公认。
南传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包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
在这里,泰国的佛教比较特殊一些,他的很多思想特征非常接近大乘,一些有名的禅师
的奇怪说法也是缅甸体系所否定的。所以如果深入了解南传,就会发现泰国森林派佛教
和缅甸佛教存在很多观点的冲突。比如泰国就能接受承认中阴的思想,但是缅甸佛教绝
对不会承认。因为泰国佛教本身不太重视经论,但是缅甸佛教非常重视经论,尤其是阿
毗达摩,一些缅甸尊者甚至可以全文背诵三藏经典和疏钞。对于法义的精通,导致会拒
绝否定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包括一些大乘特色很重的理论。
泰国有几个知名禅师的奇怪言论,是绝对不可能得到严谨的缅甸尊者的同意的,诸如阿
姜曼,阿姜摩诃布瓦,包括否定三世缘起,否定觉音的佛使尊者。
南传本身是分很多派别的,内部也并不团结和谐,在缅甸,帕奥尊者的体系和包括马哈
希尊者等其它体系的矛盾就难以调和,另外还有戒律等等的一些争议。
而且实际上南传也不能完全...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
xiaoputi (xiaoputi) 于 (Mon Mar 23 02:52:09 2009) 提到:
"把「我在坐」的观念变成「坐的色身」,这样可以改变你对「我在坐」的我见。
所以不管你坐的时候是什么姿势,只管看着它。不要用一些不寻常的姿势走路或打坐,
如果你那样做的话,你的心早已经远离了中道法,因为你是用贪染心在做。"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阿姜念的内观问答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
第一个学生是一位比丘,练习毗婆奢那修法已经一个月左右。
阿姜念:你如何知道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
学 生:我只是用心知道。
阿姜念:你说的「用心」知道是什么意思?
学 生:我知道我坐的样子是坐的色身,我走的样子是走的色身。
阿姜念:坐的色身或走的色身-是用眼睛看到的吗?
学 生:眼睛只能见到颜色或形状,而不能见到坐的色身等等。但心能了知坐的色身等。
阿姜念:当你知道坐的色身,你是用想象的或者其它方式?
学 生:我是用觉照得知是坐的色身。
阿姜念:想象或觉照-他们是同或异?
学 生:想象是在心中一再重复告诉自己是坐的
Y**u
发帖数: 5466
11
☆─────────────────────────────────────☆
runsun (runsun) 于 (Tue Jul 19 10:53:10 2011, 美东) 提到:
有些人只是不想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如果生活中没有多少麻烦事需要操心的话,他们就
会沉迷在那长长的电视剧中,为剧中的人物操心。很多人把焦虑当作激励,把受罪看成
乐趣,因为太执着于负担,所以他们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
两个比丘终生都是密友,他们死后,一个在美丽的天界生为天人,另一个则在一
堆粪里生作出屎壳郎。
不久,天人开始想念他的老朋友,可不知他生在哪里,他在自己所在的天界找不到
他,于是就去其它的天界也找了一遍,可是也遍寻不获。天人运用神通,把人类世界也
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他想,他的朋友当然不会当在动物界,不过,为了以防万一
,他还是找了一遍,也是没有找到;接着,天人搜寻了我们称之为“爬行昆虫”的世界
,让他万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的朋友竟然转生在臭烘烘的粪堆里,成了屎壳郎!
他们的友谊如此深厚,即使死后还依然延续,天人觉得自己必须去拯救老朋友,无
论是什么业报造成了他如此不...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46
12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UBLIC/XIUZHENG/south/9.htm
阿姜摩诃布瓦
ACHAAN MAH^A BOOWA
修禅的真正目的是为心灵带来宁静,
如果一个人无法用初步的方法缓和心境,
就必须用强制的方式驯服它。
换句话说,
依个人智慧的熟练度,
来寻找与检查出那些事物让心黏着,
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管制不驯的心,
直到心屈服于智慧,
而且看到黏着事物的真相,
然后不再混乱、不安。
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
在泰国东北部的森林苦行僧传统里,阿姜摩诃布瓦(Achaan Mah^a Boowa
1913~)是一位著名的住持与老师。 他读了几年的基本佛法后,精通巴利经典,之后
开始禅修。 阿姜摩诃布瓦于森林禅修数年,其间大多时间接受说寮国话的老师阿姜曼
(译按:有摩诃布瓦着,曾银湖译《尊者阿迦曼传》)的指导,这位老师是本世纪泰
、寮森林最著名的老师之一,他出名的是对禅定与入观的教法、巨大的影响力及严厉
的教学方式。 据说阿姜摩诃布瓦去见阿姜曼之前,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已经精通了佛
教的一些禅定方法,并于静坐中获得了极大的喜悦,仅仅是这样的精通,
r****n
发帖数: 8253
13
现代奇僧的忏悔:「我们爱抚、亲吻……」
一位英国裔僧人公开忏悔道:「我渡过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在另一个男人的
妻子温暖的双臂里。」
众所周知,佛教的僧人必需单身生活。「我们相互拥抱、爱抚、亲吻……」话毕,
僧人低下头默然无语,空气中只余下大众惊吓的呼吸声。
「那女人就是我的母亲……她是另一个男人的妻子――我父亲的。」僧人接著抬头
说道,人们都松了口气,大笑出来。
这位语出惊人的僧人,就是世界知名的高僧阿姜布拉姆法师 (Ajahn Brahm)。他这
样说,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不可光看事情表面而妄下判断。[1]
破解「成人话题」
活跃在西方世界的阿姜布拉姆法师,作风开明前卫,勇於处理当代佛教界发展的议
题;他说话幽默,辩才无碍,经常以有趣的故事带出深刻的道理。虽然身为出家人,却
能对世俗人的工作、家庭、爱情等问题,给予简明清晰而实用的建议。
一次,法师应邀参与某电台节目,到场后才发现该节目当晚讨论「成人话题」,同
场还有一位性学专家接受听众来电提问。法师虽然对有关话题毫无认识,但他运用佛家
智慧分析听众烦恼的根本,很快,打来的电话几乎都是找法师的!
节目录完后,说话不多的性学家得到电台给...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 讨论区 】
发信人: pattern (狼狼来唬他扯眉毛 ), 信区: Taiwan
标 题: 当代阿罗汉尊者--阿姜摩诃布瓦—亲身说明证果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4 07:34:07 2006)
当代阿罗汉尊者--阿姜摩诃布瓦—亲身说明证果过程
http://tw.home.yahoo.com/member/cgi-bin/forum_read.z?tid=dhammachanda_1@F1058978490&p=17&i=3&rand=1062855446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请教尊者阿姜摩诃布瓦的问题是请你教导我如何探索死亡的真相与基本原理。
Acharn Maha Boowa尊者阿姜摩诃布瓦
佛历2545年(公元2002年)5月2日宣讲
讲题: 感动的眼泪(佛法的真理实相使我震惊感动而泪流满面)
死亡的基本原理存在于我们的心识(注1)。生(结生心)与死(死亡心)二者皆呈现
于心识。心识(有分流)本身是没有生或死的。实际上,潜伏在心识污染的业力使我们
轮回生死。
你知道吗?详细的观察我们的心识,如果你
r******4
发帖数: 178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朱連关于修行的开示
ACHAAN JUMNIEN
在山中,我教導革命軍正法,
也教導巿鎮的政府軍,
但祇在他們放下武器後。
真正和平,真正快樂,
不是來自社會秩序的改變,
這些戰鬥的雙方可能有合法上的爭執,
但真實的和平是內在的,
僅能經由法而體驗到。
阿姜朱連(Achaan Jumnien)出生在一個鄉村,早年從學於村中民俗醫生。這
位醫生是位失明的在家傳道士和占星家。阿姜朱連六歲開始禪修。他最先學習的是專
注禪修和慈悲禪修。他被訓練為一名民俗治療師,被訓誡持續禪修,並保持獨身。到
了青少年時期,許多當地人向他求助,到了二十歲,他在上座部佛教出家為僧。他跟
隨泰國許多有名的師父,修習各種專注和禪修,他四處雲遊,然後在托國寺(Wat
Tow Kote)追隨阿姜達摩答羅密集的內觀禪修。
八年前,阿姜朱連被要求教學時,才三十出頭,已漸被當地人知道他闡述佛法的
智慧和慈悲願力。世康塔瓦斯寺(Wat Sukontawas)的人,特別延請他前去教導,
因為他們那時有很大的問題。這個在泰國南部,樹林、橡膠樹茂盛的山區,是政府軍
和山區共產黨叛軍,長期以來偶有激烈衝突的焦點。當他到達那裡開始教學時,別人
告訴他,離開這
a*******g
发帖数: 867
16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07.htm
第四章  阿姜查 ACHAAN CHAA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 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
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
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着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
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
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
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
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
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
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
里头都有
r******4
发帖数: 178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朱連关于修行的开示
問:你是否通常用內觀禪修或專注修習來開始教導你的學生?
答:最通常的是學生開始內觀修習。然而,有時我開始是教專注修習,尤其是如
果學生曾有禪修經驗或是他們的心容易傾向專注。最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回到內觀修
習。
==============
这段话说明阿姜朱連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选择从观禅还是止禅开始,但最后都要
修习观禅,显然阿姜朱連是以教导纯观为主的,这种纯观不经过任何四禅八定。
阿姜朱連对于止禅和观禅做了明确区分。
t******g
发帖数: 1752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转载)
勤奋修行
因此我讲了自己的经验和修行的几个故事。我没有那么多外在知识,也没有彻底研究经
文。藉着实践与探索,我自然学到了。每次欲喜升起,我就观察它,看它把心引向哪里
。它所做的,不过是把你拖向苦。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观照自己的心,直到逐渐
培养了意识与理解,直到亲眼目睹了法。但是你必须完全有诚意,下决心去做。
你要是真想修行,必须下决心不要繁殖思想、不要想太多。你要是开始禅定时执意要有
什么体验、想达到什么境界,最好停下来。你开始经历一点宁静,就想: “这就是吗?
” “我达到了吗?” 那你就休息一下,把所有理论知识收起来放进盒子里、收到一边
去。不要拿来讨论。在禅定中升起的知识,不是那一类的。它是全新的一类。当你经历
一点真正的洞见时,它与理论是不同的。比方说,你把 “贪”字写在纸上时,它与心
里经历的贪是不同的。“怒”也一样。文字是一回事,真的在心里发生时,你来不及读
什么,直接就在心里体验过了。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书面上的理论是对的,但是佛法必须直指内心(opanayiko)。你必
须把它化为内在的东西。如果你不化为内在,不会真正获得理解与洞见、不会亲证真相
。我年轻时也那样...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9
禅那
禅那[jhāna] 意谓全神贯注、聚焦于单一对象或所缘,譬如观呼吸。
一. 初禅有五要素[五禅支][16]。
(1) 寻想[vitakka,寻]: 默想呼吸,直到能够使心连续想着呼吸,不受干扰。
(2) 一所缘性[ekaggatārammaṇa,一境性]: 心系呼吸。不让它偏离,
去追逐其它概念或所缘。监督你的思维,使之专意调息,直至气息舒顺。( 心合一、随
气安憩。)
(3) 评估[vicāra,伺]: 对如何让这股舒顺的呼吸感[气感] 传播开来,与体
内其它的气感相连,有所领会。让这些气感传播开来,直到它们在全身相互贯通。一旦
身体得到呼吸[气] 的安抚,痛感将平息下来。身体将充满良好的气能。(心只关注与呼
吸相关的事件。)
为了升起初禅,必须把上述三要素汇合起来、作用于同一道呼吸流。这道呼吸
流接着能把你一路带到第四禅。
寻想、一所缘性、评估,此三者为因。因缘俱熟之时,显现以下果报——
(4) 喜[pīti ]: 为身与心一种强烈的满足...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0
阿姜查听说的慧能,只是他听说的慧能,他承认的是他听说的慧能,以为的慧能,而不
是真实的慧能。他连完整的坛经都没读过,又怎么可能了解真实的慧能。
如果阿姜查知道真实的慧能认为自性能生万法,知道慧能认为佛陀成佛后还可以自由出
入三界,度无量众生,他是不是还会这样说,就不一定了。
更何况,六祖也确实是个智能挺敏锐的人。但是不是真的解脱,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用阿姜查这样一位已经死去的人,这样一位实际根本就不了解慧能的一个泰国森林派的
禅师,往六祖脸上贴金,往大乘脸上贴金,不是什么高明,甚至可以说是可悲。
p*****n
发帖数: 1415
21
感动的眼泪
http://tw.home.yahoo.com/member/cgi-bin/forum_read.z?tid=dhammachanda_1@F1058978490&p=17&i=3&rand=1062855446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请教尊者阿姜摩诃布瓦的问题是请你教导我如何探索死亡的真相与基本原理。
Acharn Maha Boowa尊者阿姜摩诃布瓦
佛历2545年(公元2002年)5月2日宣讲
讲题: 感动的眼泪(佛法的真理实相使我震惊感动而泪流满面)
死亡的基本原理存在于我们的心识(注1)。生(结生心)与死(死亡心)二者皆呈现
于心识。心识(有分流)本身是没有生或死的。实际上,潜伏在心识污染的业力使我们
轮回生死。
你知道吗?详细的观察我们的心识,如果你没有看清心识污染的本质,你将没有办法看
清事情污染的状态与过程。此刻心识(我执污染的心识 kilesas of citta)是真正的
危险所在。所以不要只顾虑你珍贵可爱的心识(我执)而忽略潜伏的危险(业力)。如
果你能审视心识中的我执,你将看见深埋内心的潜在危险。
你了解我的意思吗?如果你继续执着心识
r****n
发帖数: 8253
22
对于尊者阿姜(迦)曼书中的迷思
发言人: 不通者 218.162.31.100 2003-09-27 00:22:19
对于尊者阿姜曼书中的迷思
笔者在此发表并无侮蔑阿罗汉之意
不过是对此禅境的迷思 当然禅境的是否正确度 应该是有规范的吧
举以下书中的例子
016阿罗汉们的说法
偶然地,佛陀的阿罗汉弟子们,在晚上,当他静坐禅思时,会为他说法。
102阿罗汉弟子逝世的方式
大多数来拜访他的阿罗汉都会示范他们完全逝世(般涅盘)的方式。
069诸佛和阿罗汉弟子们的赞叹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后果证之后,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有许多佛陀跟他们的阿罗汉弟子们
一起来探视他,赞赏他的解脱。有一个晚上,一位佛陀和数万个弟子们前来;另一个晚
上,一位佛陀和数十万个弟子们前来。随从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数并不一样,要看每位
佛陀的成就而定。
092帝释天来访─心即是法
当住在清迈梅平区的那矛村里作雨期安居时,帝释天和他的随从们经常来拜访尊者阿迦
曼。
到底这些显相的真实性如何呢?
还是来自个人热切思念所产生的幻相呢?
还是真正的神圣来到眼前呢?
如果是幻相,它是全然虚妄的吗?还是有些可靠的?
我们要如何来判别它?
t******g
发帖数: 17520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转载)
利用大德的美文给俱乐部打个广告, 好像动机不纯, 嘿嘿
http://mitbbs.com/club_bbsdoc/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html
有空去发发文, 谢谢!!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俱乐部 】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Inspiration_from_
Nagarjuna
标 题: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7 20:02:46 2015, 美东)
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Ajahn_Chah_Key_to_Liberation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英译] 美国无畏山寺
[中译] 良稹
The Key to Liberation
by Ajahn Chah
Translated from Thai by the Sangha of Abhayagiri Monastery
我们学习佛法的根本原因,是要找到超越苦、获得宁静的方法。无...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4
禅定开示[19]
呼吸禅定入门
1957年9月27日
禅修包括三个重要的部分: 寻想、觉知、呼吸。这三个部分,都必须随时紧密
结合。不要让任何一个脱离其余。『寻想』的意思是,随着呼吸,默想『佛陀』。『觉
知』的意思是,对出息入息有觉知。只有当寻想与觉知时时刻刻与呼吸牢系在一起时,
你才能说,自己是在禅修。
出入息是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换句话说,(1) 它好比大地,支撑世上的一切。
(2) 它好比梁桁,使楼层牢固不散。(3) 它好比木板、纸张: 我们入息时默想『佛』,
就好比用手在木板上擦一遍; 出息时默想『陀』,好比再擦一遍。每擦一遍,必然有尘
粒沾在手上,因此,如果我们来来回回不停地擦,那块板就会变得光亮起来。等到它光
滑明亮时,我们会在上面看见自己的映像。这正是我们寻想的果报。不过,我们若是擦
起来漫不经心,不要说木板,连镜子这样擦也看不清。
换个说法,呼吸又好比一张纸。我们入息时默想『佛』,就好比拿起一支铅笔
在纸上写一个字。连续写下去,以后就可以读一读写成的字句。可是如果我们的心,不
能够一直跟着呼吸,那就好比一时写对、一时写错,杂...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念说刹那定
剎 那 定
阿姜念
在這裡,我們適切的討論純內觀行者所發展的一種定。內觀行者使用剎那定,它來
自專注於內觀目標,就是注意發生在心與身的各種精神與生理現象。被稱做「剎那定」
是因為它僅發生在內觀中剎那間的注意力,不是像奢摩他那樣固定住目標,而是專注伴
隨心與身所產生的改變目標或現象,一旦當內觀行者達到強大且精細的注意時,產生一
系列綿密不間斷的剎那定,這種定,剎那剎那沒有中斷時,會變得非常有力,它能克服
五蓋從而帶來心的清淨,這清淨的心能給行者有能力去達成所有的內觀智,直到阿羅漢
的水準。純內觀行者能夠激賞並了解剎那定力,當他們觀察的注意力變成一種慣性,他
們自己能看到那注意力,綿密不中斷,這注意力似乎自發地連續形成的,如水蒸氣網,
行者不需做任何協調或刻意的努力。因此,它通常能讓行者坐上一個鐘頭,甚至好幾個
鐘頭,全神貫注地注意。在良好的注意力期間,特別是平衡的「行捨智」時,心祇安置
於它的目標上,而絕不會散亂,即使行者想讓心散亂,也辦不到,且退回到它所注意的
內觀目標,有些行者能夠一
d******y
发帖数: 3668
2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爱自由),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5 01:45:40 2011, 美东)
我。。。。说的够明白了。。。。再重复一次
这三个,都不是月亮,都是指月。 而了意,不是说描述月亮本身,
是是否直接指着月亮。
中观如果敢自称我就是描述月--这是错的,佛说了,那个东西不可说
中观的确号称更接近月,(也的确如此),因为他什么都不说,而只说别人说的的
都需要进一步“空”和破--这显然也是对的。他破一切执,而自己什么都不立,
连对自己立的一个“空”,都加个“空空”,最后就是一笑。
这里也丝毫没有矛盾,这只是说明了其他2个都是指月的手指,从那里到最终,
的确需要把那个也破掉。
理解了唯识,真常,也是手指,中观是。。一个没有手指的手指。。。就完事了。
呢,
知其用,而不执其用,不把真心只用,作为佛法“那个那个最终的月亮“--
看看,这个只能用这样的虚幻比喻来说,具体了什么,中观都会过来空一把。
如此就好了。
中观不承认真心的用,并...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7

沒有正見,去不了煩惱。
走了歪路,去不了煩惱。
阿姜查說的不錯,可惜這裡沒幾個人能真正讀懂。
q****n
发帖数: 4574
28
还有阿姜曼尊者的传记,非常值得认真读读.
J******s
发帖数: 7538
29
发信人: Yisu (大头教主),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 阿姜查法师问答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8 09:13:05 2011, 美东)
再发一些他的法语, 原来在我的俱乐部, 转过来再看一遍。。关于 修行, 中道,
正念, 苦, 灭苦, 以及正确的生活方式。。
* 修行的目标:
修行就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让它能平
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
This is misleading.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 苦:
世間充滿著什麼? 充滿著生、住、滅的事物, 執著就苦,
不執著就不苦。 哪個地方有執著,那兒就有束縛,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束縛,兩者同樣都會捆綁人。 所以, 如果有執著的話(即使是執
著善), 便是苦。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这篇文章我几年前读过英文版,很有意思,用白话描述修止观中遇到的情形。
认为如来藏是大乘不共法的人应该读这篇文章,看“阿姜摩诃布瓦”说的和如来藏有何不同。
这篇文章说的「心的真正本性」就是如来藏,从无明解脱就是如来藏出缠。
这篇文章说的解脱符合「诸法无我」吗?
S**U
发帖数: 702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第八章 阿姜念 ACHAAN NAEB
内观的开发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Theravadian-Masters/chap0
S**U
发帖数: 7025
32
阿姜布拉姆 (Ajahn Brahm) is a lovely and wise teacher. I highly recommend
his books, whether you are a beginner or veteran, or just curious about
dharma.
S**U
发帖数: 7025
33
阿姜 布拉姆著<牛粪一卡车>可以介绍给刚学佛的人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issue.asp?article=90.96.6.20
English version:
Who Ordered This Truckload of Dung?: Inspiring Stories for Welcoming Life's
Difficulties
http://www.amazon.com/Who-Ordered-This-Truckload-Dung/dp/086171
b**d
发帖数: 7644
34
人在美国,会有些特殊优势。 阿姜布拉姆的很多师兄弟在北美泰国寺庙教授禅定和观
禅。 美眉不如直接去附近的泰国寺庙问问,找个师傅直接学。 泰国师傅都很慈悲的。
t******h
发帖数: 177
35
莲花中的珍宝——阿姜查·须跋多传
http://www.suyuan.org/fbyd/test/201208/1839.html
q****n
发帖数: 4574
36
我很喜欢阿姜查尊者的,还有阿迦曼尊者等等。这些是公认的真正阿罗汉。
s******y
发帖数: 17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我把问题再问清楚些吧。
生活中不乏”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例子。亲近的子女在父母年老多病的时候开始疏远甚
至嫌弃他们。我们是否应当接受如此的道理,”孝心难免无常,亲情无非缘起“?当父
母健康能干的缘消失了,子女的亲爱就消失;当父母老病拖累的缘生起了,子女的厌烦
就生起。这也符合无常与缘起的”现实“原则,是不是?
阿姜查用不净观教育弟子认识爱情的无常(http://www.xuefo.net/nr/article0/3746.html ),他怎么不用不净观教育弟子认识亲情的无常?厌离而不嫌恶,喜爱而不贪求,说得很容易啊,真的有人做到了?只怕更容易落入没有爱恨的麻木吧。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0 10:38:17 2013, 美东)
缘于前一次轮回的贪爱,
例如
缘于 昨天、前天、大前天,小时候,父母给你美好的感受 (或前ㄧ世的种种)
你贪爱这种感受,对于这种感受,ㄧ要再要的贪爱,非常执着,
又认为这样的美好感受、爱是自己的或自己的一部分,或为自己所拥有。
而你无法断除这种贪爱的影响(也就是”业”,或称为”行”、”业行”),一直让贪爱
影响你,
无法摆脱这种影响,这称为”无明”。
“无明”依于自己的无知。累世的无知,也许是生物的习惯了吧。这就不知道了。
因为不知这种贪爱在影响你,
或者知道了,却不知这种贪爱如何在影响你,
或者知道了,却不知这种贪爱及其影响,是可以灭除的,不知这灭除后的平静清净清凉
或者知道了,却无法ㄧ步一步的消除贪爱及其影响。
都称为无明,或无知。又叫痴。
我称为”挡不住轮回”
因为无明(无知)而有”我”(行、业、业行)。
因为”我”,而有之后五受阴(被”我”污染的、有贪爱的五蕴)运作,而称为缘起...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1 14:10:09 2013, 美东)
:先把无始无明的问题放一放,请教一下“内观”。我总觉得这“内观”和我们普通的自
:觉自知有不同之处,但无法描述,只能用例子来说明。
嗯……太晚了 你都笑了才观察,太晚了
不过, 我们初练习可能也只能先这样了
通常要内观,先要加强心的纯净程度,观察力的纯净程度。
(也就是不要心有旁鹜,有人说”专心一点”,更精确可能叫”更纯净”)
否则,不够细,很浮面,很粗。
另一方面,不够熟练,那就观察得不够快。
这已经是事后回顾,回想,不是内观,
内观是”当时”发生什么事,不是事后回想
这表示内观的功力还不够深,
也就是不够细,不够快。
当然,我也不怎么样,只能把知道的方法说一下,
我知道也不多,也许有误 要请其它法友纠正。
要够细,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是一项大工程,非一蹴可及。
最粗的身体变化是否观察得到? 也就是通常说的 地水火风 湿 黏 凉 温 膨胀….
这要……禅修……
观禅的禅修会一...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72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我把问题再问清楚些吧。
生活中不乏”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例子。亲近的子女在父母年老多病的时候开始疏远甚
至嫌弃他们。我们是否应当接受如此的道理,”孝心难免无常,亲情无非缘起“?当父
母健康能干的缘消失了,子女的亲爱就消失;当父母老病拖累的缘生起了,子女的厌烦
就生起。这也符合无常与缘起的”现实“原则,是不是?
阿姜查用不净观教育弟子认识爱情的无常(http://www.xuefo.net/nr/article0/3746.html ),他怎么不用不净观教育弟子认识亲情的无常?厌离而不嫌恶,喜爱而不贪求,说得很容易啊,真的有人做到了?只怕更容易落入没有爱恨的麻木吧。
c***h
发帖数: 226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0 10:38:17 2013, 美东)
缘于前一次轮回的贪爱,
例如
缘于 昨天、前天、大前天,小时候,父母给你美好的感受 (或前ㄧ世的种种)
你贪爱这种感受,对于这种感受,ㄧ要再要的贪爱,非常执着,
又认为这样的美好感受、爱是自己的或自己的一部分,或为自己所拥有。
而你无法断除这种贪爱的影响(也就是”业”,或称为”行”、”业行”),一直让贪爱
影响你,
无法摆脱这种影响,这称为”无明”。
“无明”依于自己的无知。累世的无知,也许是生物的习惯了吧。这就不知道了。
因为不知这种贪爱在影响你,
或者知道了,却不知这种贪爱如何在影响你,
或者知道了,却不知这种贪爱及其影响,是可以灭除的,不知这灭除后的平静清净清凉
或者知道了,却无法ㄧ步一步的消除贪爱及其影响。
都称为无明,或无知。又叫痴。
我称为”挡不住轮回”
因为无明(无知)而有”我”(行、业、业行)。
因为”我”,而有之后五受阴(被”我”污染的、有贪爱的五蕴)运作,而称为缘起...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人: sunnysky (碧空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1 14:10:09 2013, 美东)
:先把无始无明的问题放一放,请教一下“内观”。我总觉得这“内观”和我们普通的自
:觉自知有不同之处,但无法描述,只能用例子来说明。
嗯……太晚了 你都笑了才观察,太晚了
不过, 我们初练习可能也只能先这样了
通常要内观,先要加强心的纯净程度,观察力的纯净程度。
(也就是不要心有旁鹜,有人说”专心一点”,更精确可能叫”更纯净”)
否则,不够细,很浮面,很粗。
另一方面,不够熟练,那就观察得不够快。
这已经是事后回顾,回想,不是内观,
内观是”当时”发生什么事,不是事后回想
这表示内观的功力还不够深,
也就是不够细,不够快。
当然,我也不怎么样,只能把知道的方法说一下,
我知道也不多,也许有误 要请其它法友纠正。
要够细,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也是一项大工程,非一蹴可及。
最粗的身体变化是否观察得到? 也就是通常说的 地水火风 湿 黏 凉 温 膨胀….
这要……禅修……
观禅的禅修会一...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43
为何我们生于此?
我是谁?我为何出生?
因此,你们所有的人,无论在家与出家,今天来到这里,请仔细思考这个教导
。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为何出生?”有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想要快
乐,但痛苦却从不曾停止,无论贫富、老少都同样痛苦。一切都是苦。为什么?因为他
们没有智慧,穷人因贫困而不快乐,富人则因拥有太多而不快乐。
当我还是个年轻沙弥时,曾说过一个譬喻,是关于拥有财富与仆人的快乐——
男仆与女仆各一百名,大象、乳牛与水牛各一百头,任何东西都是一百件。这在家人真
的非常享受这一切,但你能想象照顾各一百头水牛、乳牛与各一百个男、女仆人的情形
吗?你能想象必须照顾这一切吗?
人们未考虑到事情的这一面,他们只想拥有上百的乳牛、水牛、仆人……但我
说五十头水牛可能就太多了,光为那些畜生绑上绳子就不得了了!但人们从未想到这点
,只想到获得的快乐,而未想到涉入其中的麻烦。
想要是苦,想不要也是苦
若没有智慧,身边的每样事物都会成为痛苦的根源;若有智慧,这些事物则会
带领我们脱离痛苦。眼、耳、鼻、舌、身、意……你知道,眼睛不一定是...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念谈自己的修行经历
阿姜笑了,说道“十岁以上的孩子都知道,人们出生后,必定会老,病,死;拿
这个来修内观,不是很累吗?这不需要佛来教,大家都知道了。
内观之见无常,不是简单世俗(之无常),而是一定要见到第一义谛名色(之无常)
n********n
发帖数: 833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阿姜查这里说得很对。
但是你会认为大乘小乘也不二吗?为什么?
t******g
发帖数: 17520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Samādhi is the firm mind, the one-pointed mind. On which point is it fixed?
It's fixed onto the point of balance. That's its point. But people practice
meditation by trying to silence their minds. They say, ''I try to sit in
meditation but my mind won't be still for a minute. One instant it flies off
one place, the next instant it flies off somewhere else... How can I make
it stop still?'' You don't have to make it stop, that's not the point. Where
there is movement is where understanding can ar...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阿姜查說出個問題是說對概念的糾結對入定是阻礙
你的論述的目的是什麼內?
c***h
发帖数: 2262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首先的重点在观察贪爱的发生及因为贪爱而升起的身心运作(五取蕴)
对应的是我们会先观察到贪爱生灭,然后继续观察集灭(往上ㄧ步探索升起的原因)。
最终观察到为什么我们身心的习性无法阻止贪爱的影响,让五取蕴一直出现,如何阻止
用一些方法阻止,直到确定贪爱止住了,五取蕴不再出现。
为了阻止贪爱,会采e.g.无常观,看看五取蕴生灭集灭会变异不恒常不踏实,
总之,目的是用ㄧ些方法提醒我们的脑袋,我们以为恒常踏实自以为是的五取蕴是不恒
常不踏实的。
不要被骗,要止息。
久了,我们的脑袋的ㄧ些习性就开始改变,慢慢贪爱不再发生,也慢慢不会让贪爱影响
身心运作。
所有杂音止息后,剩下的身心(五蕴)如同被抽离柴枝后,空中飘着的一点余光。
综合起来就是观察集、灭、味、患、离。 或说七处三观
发信人: atman (奥特曼),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非大非小——阿姜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1:00:30 2016, 美东)
问题就在于什么是正确的缘起观

c***h
发帖数: 226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这里”真实”或”误解”,可否再详细说明或举例
发信人: atman (奥特曼),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非大非小——阿姜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1:45:32 2016, 美东)
怎么样能确定被观察到的“贪爱”是真实的而不是一种误解?
c***h
发帖数: 226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发信人: atman (奥特曼),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非大非小——阿姜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1:56:21 2016, 美东)
了解
通常我们ㄧ般人是先会感受较大的,是这样没错
也就是会先有一种 总的说 表现在外的心情不好的烦恼
总之较复杂 较粗大的
然后,我们也不知为何这样,归结于e.g.身体不舒服 或 其它…
以为e.g.身体好了,就不会这样
这是因为我们心还没清净下来,还看不到更细的
如果心更清净一点,就发现它是怎么来的
就如同上述你说的,心情不好,再更仔细一点,观察怎么回事
发现是”身体有些部分的某种感觉”而已,不算是”心情不好”
于是,我们还要再更仔细观察
举你的例子,“身体有些部分的某种感觉”与”心情不好”之间到底如何连接?
也有可能是因为其它甚么事导致”身体某种感觉”,再引发”心情不好”
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身体某种感觉”,引发”心情不好”
也可能其它事引起”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又引起”身体某些感觉”
实际情况,我也不知,可能要你亲自观察才知
不过你的观察已经胜过许多人了,赞。
总之,”心情不好”先观察到...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