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余英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g
发帖数: 9656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霸才无主始怜君――谈周恩来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7932
余英时
化骨扬灰散作尘,一生伴虎有余辛。
先机抱器归张楚,晚节藏鈎赚大秦。
始信秀才能造反,更无宰相解安民。
万千寒士应垂泪,谁为神州护早春。
周恩来死在一九七六年一月,火化后骨灰遍撒在中国大陆,据说这是执行他的遗志。上
面引的一首律诗便是我在那个时候写的,曾以“观于海者”的笔名发表在香港的《明报
月刊》上。不久,徐复观先生来信告诉我说,《大公报》中的人曾向他探询这首诗的作
者是谁。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感觉到诗中对周恩来流露了一点同情的意思。但在那个时代
,毛泽东仍然是“神”,而中共党内的人竟对诗中“伴君如伴虎”的讥讽视若无覩,可
见他们在私底下已经非常不满于毛的专横。一九七三—一九七五年,我在香港住了两年
。听到不少大陆内部的消息,大致都是说,知识份子自所谓“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
遭到有史以来从所未有过的践踏和迫害,而周恩来则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力量保
护了其中一部份的人。所以我这首诗基本上是为大陆知识份子“代言”的,诗末“早春
”两字出于费孝通“知识份子... 阅读全帖
A*D
发帖数: 1783
2
网上查到的一个资料“司马璐,原名马义,初名马元福,江苏海安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同年底到延安。以后离开延安,1941年被开除出党。曾在重庆办《自由东方》、
《人民周报》,组织中国人民党。1949年定居香港,出版《展望》杂志,继续从事反共活
动。1983年移居美国,主持《探索》杂志。”
另外wiki上 司马璐的介绍是:
司马璐,原名马义,曾名马元福,江苏海安人。中国共产党史专家。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到延安。后在延安遭到政治迫害,离开延安,1941年被
开除出党。后一直从事自由、民主活动。曾在重庆办《自由东方》、《人民周报》,组
织中国人民党。1949年定居香港,出版《展望》杂志。1983年移居美国,主持《探索》
杂志。一直以来与中国创始人之一张国焘有较多交往,并且强调中共官方党史中,丑化
张国焘,每多违反事实真相。
司马璐先生一生着述甚丰,1952年他在香港出版了一部《斗争十八年》,写出自己从投
奔共产党到醒悟,到选择自由的曲折历程,轰动一时。五十年后,余英时教授在写给司
马璐的诗里还提到“曾读斗争十八年,香江反共万人传。”司马路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的
研究,他主编...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论韩非子的“法治”制度思想(叶行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1:06 2011, 美东)
关键词:韩非子 法治 制度思想
韩非子秉承了其师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以“严刑”、“重罚”的“
法治”制度思想来对治儒家的“德治”、“仁政”制度思想。荀子认为:“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故圣人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者求节。” (《正名》)人之
得以为善,是因为可以通过后天的“化性起伪”,而“由伪起善”;可以用礼义的规范
化将人的欲望予以适当的节制和诱导。“发乎情,止乎礼”。而韩非则云:“凡治天下
,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八经》)即
谓,在肯定人之本性的前提下,范之“赏罚” 之法度。进而言之,鉴于人性之恶,必
须以法治之;此乃是韩非子“法治”制度思想之立论所在。这一“礼”...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3:47 2011, 美东)
叶行昆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
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
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
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
设计的“礼制”思想,为后来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理论依据,其影响十分深远。笔者以为,荀子的“礼制”思想既是“荀学”的核心,
又是其经济思想的基石,更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制度思想。
关键词:荀子、 “礼制”思想、 制度安排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即是封建领主制瓦解和封建地
主制确立的时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的时期。西周社会...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5
你看过余英时的分析吗?
c*c
发帖数: 2397
6
余英时《胡适日记中的“一二·九”运动》
或者《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m********1
发帖数: 368
7
我从台湾弄来了大部分钱穆先生还不算太年迈的时候写的史学经学书。余英时的书,我只看过他的集子里面钱穆先生写给他的“论学书简”,讨论的是看书做学问的方法问题。钱穆先生集义理派之大成,李零先生讲他义理的味道太浓反而有些地方不是很符合文献学上面的解释,新竹清华的张元先生认为钱穆先生经历的时代多忧患而由考据走向义理,和古代先贤注重由心性义理出发的初衷一样。我自己是凡是一流的书都想读,用几个大家(好的注家/经学家/史学家对我来说定义得比较狭义)的著作参照着读。
贤兄既然读了很多钱穆先生的书,不妨效法钱穆先生这么想,正是因为史版争论的风气不太好,正是因为新的一代相比前人较少去实践忠恕仁义、温良恭俭让,所以才需要有识之士去行为世范,在前人的大作中已经有比较完善结论的问题,尽量通过札记或者概要来引导史版上的学人和历史爱好者去读一流的书。

买此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又言治
经宜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先生自言平生
最喜读《易》。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
,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8
目前我还是有空翻翻论语(我读的是钱先生的《论语新解》),我读了不下十遍,但是
自己感觉还需要反复揣摩。我目前的打算是熟读四书,希望在中国文化的源头发现一些
东西,能够打下好的基础。我随身有一套朱子语录,但是因为中庸读的不透,对佛禅也
没有了解,对理学就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即使读完论孟学庸,不读诗经和易也觉得缺了
什么。总体上中国的书需要反复揣摩,欧美的(至少象科学/经济)书读一两遍就基本
可以读懂。这也许就是中西方的差别之一,象中国的茶,和国外的咖啡,感觉是不一样
的。
因为我的专业既不是经,也不是史,我用于读这些书的时间很有限。以前在国内,反而
有大量的时间去读专业以外的书。所幸中国的学术重要一点在于践行,读的多也好,读
的少也好,关键就是读了它之后自己的品格修养能不能得到提高。因此论语第一句就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钱先生有一篇演讲举了丁龙(哥伦比亚大学丁龙讲座的丁龙)的例子,就是
普通人,做到了文行忠信,也可以成为君子。再如《大学》,很短的一篇文章,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起来不难,做... 阅读全帖
m********1
发帖数: 368
9
多谢分享余英时的文章,看来和张元老师讲的朱子读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邀贤兄为好友,也回复了站内邮件。
诸如 Kant 和 Hegel 的许多观点、方法已经被更现代的人继承了(跟梁启超、胡适倡导的观点、思想被广泛继承一个道理,以至于现在的人会低估他们在那个时代的贡献)。内容和方法是两方面。如果要看内容,那么就得看原作或者概要。如果要看方法和思想,那么一本文章写得漂亮的、作者本身也是大家的导论类著作完全可以达到。我觉得Kant 和 Hegel 的东西(比如 Critique of Pure Reason)对于现在而言就是方法更重要。
An Introduction to Karl Marx, Jon Elster 是我赞赏的导论类的书。原作厚重但是觉得仍然有读的必要的、政治伦理和法理的书,如 John Locke, Thomas Jefferson,如 John Rawls 的 A Theory of Justice
需要结合许多历史背景的,如足下所举 The Federalist,不太容易研究。象征性的、比较隐晦的,比如 Animal Farm: A Fairy Story, George...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无斋笔记 - 药家鑫
还有好熊熊逸, 老金在线,老砍,偏思想,宗教方面的。
不知道最近如何,想想06年以前,特别是一塌糊涂关掉以前,网上思想创作的交流很多
,好文章层出不穷,加上陈寅恪钱穆余英时等的文集在国内相继出版,那时的感觉就是
中国是不是要到了思想解放的前夜了,结果,螃蟹上台以后,急剧左转。
G********C
发帖数: 456
11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12
反正第一步无论如何也是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就说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到底如何运作?光这个就有很多需要挖掘的。因为这玩意在教
科书中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扭曲最严重。
l*****s
发帖数: 2109
13
这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表现如何?猪狗不如。
所谓反智,实质是反对知识分子的垄断话语权,反的好。
知识分子总喜欢把自己和知识划等号,无耻。
t******o
发帖数: 2792
14
余英时说二十世纪的中国乱世,毛蒋要负小责任,孙文要负大责任。
大小可能一时谈不清楚,但要说毛蒋都是孙暴力哲学的好学生应该是有道理的。
孙的二次革命,常公的412,往深里说都是绕开体制(不论他有没有缺陷),只问目的
,不择手段的典型(甚至包括10来年前灭某功),毛自然就不必提了。
说来说去,民国以来,兵燹战火,是孙文开启的,蔑视体制,靠枪夺权的路数是他最早玩的,不管有没有这个能力玩,这个始作俑者他是逃不掉的。
比起上面的,什么把KMT从一个准现代政党整成一个帮会,先勾日后联俄,促成极左坐大这些烂事都算不了什么了。
他现在也就是个符号而已,民国之哀,一定程度上就在于摊上这么一个国父。
c*c
发帖数: 2397
15
余英时哪篇文章?

最早玩的,不管有没有这个能力玩,这个始作俑者他是逃不掉的。
左坐大这些烂事都算不了什么了。
t******t
发帖数: 15246
16
余英时就是文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在权利面前,政治家会因为所谓的宪政而束
手就擒么?真那么搞了,你就是曹爽,你就是华国锋。
c*c
发帖数: 2397
17
余英时造反过吗?
c*c
发帖数: 2397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终于搞清楚了什么是“物自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4 15:41:45 2011, 美东)
当初有人给我介绍几本必读书,其中一本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于是买了本好像是
蓝公武翻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可是实在太费劲了,一堆“物
自体”“本体”“先验”就把我搞的晕头转向。从此不敢问津。
其他的西哲,上帝啊,存在啊,本质啊, 自然法啊, 天国啊,等等,极其难懂,难以
理解,从此专心致志读东哲。
直到最近读了点余英时的《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网上下载的扫描pdf,在kindle上
读,还没读完,才搞清楚了“物自体”“本体”“先验”上帝啊,存在啊, 天国啊,
等等,都是差不多的一个意思:
这个现实的世界是污浊的,混乱的,猥琐的,恶心的,灰暗的。西哲们认为,在这个猥
琐的世界之上,有一个所谓的光辉的公平的干净的纯洁的正义的“上帝之城”,或者叫
“物自体”“本体”“先验”,等等,不管怎么叫,就...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19
蓝公武哪个版本我正好也读过.我还读过牟宗三版本的.
邓译时我出国后的事情,没读过,
我认为,你的解释表明,你完全没搞懂啊.
康德首先是个科学家,文科生是弄不清楚的.
"物自体"之类的东西,就像你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辅助线一样.
或者"点"这样的不实存的东西一样.如果没有这些辅助概念,那很多东西解释不了,理论
成不了体系.为什么"物自体"之类的东西不存在则解释不了那些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则需要具体研究理论.
当然,历史上到今天仍然存在另外一派:
一张和世界上任何东西无关,不依赖于任何东西,即便不为人感知仍然存在的桌子,
是没有必要的假设.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终于搞清楚了什么是“物自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4 15:41:45 2011, 美东)
当初有人给我介绍几本必读书,其中一本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于是买了本好像是
蓝公武翻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可是实在太费劲了,一堆“物
自体”“本体”“先...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0
余英时的《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
这题目是学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吧?话说他写的儒教与道教,对中
国历史上的财政制度的评价那叫一个低啊。
m********y
发帖数: 21909
21
我记得利玛窦说过,中国人不够思辨,所以无法接受基督教,所以要锻炼他们的抽象思
维----
说起来,利玛窦还是看得很准的。中国哲学著作中,似乎确实没有思辨的,佛学里面有
些, 魏晋玄学里有些思辨的东西。
余英时说的,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保存文本即可,改造是当务之急,这个观点你从他
的什么书里看到的?
t******t
发帖数: 15246
22
韦伯的书看上去合理主要有一些历史事实支持,如果中国升级成功,而且也吸收了儒家
思想作为治国理念(这是必然的),写一本儒的书也能言之有物。当然不知道余英时的
书写的是不是同一个事情。
t******t
发帖数: 15246
23
说学贯中西,余英时确实比韦伯有资格
c*****1
发帖数: 3240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汤出征与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多次朝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礼物,余英时算下来汉朝大概要把年
收入的7%用于“贿赂”边疆少数民族。而中国这十年来财政收入中买美债送外援的比例
应该低于5%,看来中共还有潜力。

城晏闭
w****j
发帖数: 558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通过余英时来了解康德
还真是一条怪异的路径啊。要看浅显一些的,还不如翻出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好歹罗素
还算是个哲学家,而余的学术训练在中国历史这边。
t******t
发帖数: 15246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通过余英时来了解康德
我看国内有个叫邓晓芒的,写过很多康德的书
C********g
发帖数: 9656
2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4/c_122189314.htm
2011年10月24日 09:06:54 来源: 光明日报
考试场景
殿试录
殿试
试卷
访谈嘉宾:
李弘祺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讲座教授
刘海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陈文新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金惠经 韩国国立Hanbat大学中国语科教授
水上雅晴 日本琉球大学教育学部国语教育讲座准教授
丁克顺 越南《汉喃杂志》副总编辑
主 持 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杨 华)
(光明日报 国学版 梁 枢)
时 间:2011年9月24日晚
地 点:武汉大学珞珈山庄
主持人(杨华):各位先生,去年开始,我们就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共同筹划发起一
个讨论,叫做“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专注于中国文明的独特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
题目。前一段时间,主要就20世纪思想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留下的思想遗产进行梳
理,这方面的讨论今后仍将继续进行;而同时另外一种讨论正在酝酿开展,就是讨论文
明发展过程中,中国文明所独有的一些侧面,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宗法制度,
中国的礼乐制度,等等。今...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72
28
转贴这篇狗到的文章是为了回应:“看起来中华文明真的是起源于苏美尔文明” 一文。
C. J. Ball 的《汉语与苏美尔语》是“中华文明西来说”重要文献。“中华文明西来
说”确实不令人信服,实质上已经被放弃,只有学术史上的意义了。如果想要重新提出
,需要有新的材料支持。仅仅把旧的资料翻出来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的文章算是讨论学术观点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但是对“中华文明西来说”有比较
好的总结。
中国文明西来说的流播与文明的自我认同
2011-02-09 13:51 白钢 来源: 四月网
核心提示:中国文明西来说就其所依凭之语言、器物、文化证据言,以今日之学术视之
,根基虚浮而多臆想凿空之论,本不足待言,唯其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所产生之影响及其
折射之文明认同意识,颇有可道者。本文试图稍稍勾勒其生成流播之轨辙,进而讨论其
与文明认同特别是中国文明自我认同之关联。
中国文明西来说,并非某种孤立的有关文明发生-流播的表述,而是整体性的世界文明
一元论之分支。这种一元论就其实质而言,是将某一系列特殊的文明属性上升为普遍的
人类共同文明经验的冲动,是具有高度自信的特殊文明体将自我意识外化为它者并构成
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53
29
戚本禹谈李志绥的回忆录
原载《明报月刊》
访问: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整理:锺志林
一度担任毛泽东「御笔」、前中央文革风云人物戚本禹近年深居简出。他不接见记者
,不谈政事,不写往事回忆。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的父执辈,是戚本禹的好友
。前不久,陆源因公务去中国大陆,两人会见,谈及往事。谈话中陆源曾就李志绥写的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征询戚本禹的意见。戚本禹坚决驳斥了李志绥,并透露了许
多文革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历史秘闻。
陆:前不久,台湾、美国出版了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写的回忆录,这本书轰动海外,
不知您看过没有?
戚:看过,是友人从日本带回来的,谈这个问题之前, 先要学孔夫子来个「正名」。
毛泽东没有私人医生。毛泽东的医生、护士、秘书都姓「公」。李志绥原是北京中南海
门诊部的医生。我一九五O年进中南海时,他 负责给中南海的干部、工人看病。他是从
国外留学回来的「洋医生」,医术要比当时从解放军训练出来的土医生高,加上他看病
认真负责,而且能讲出个道理来,所以大家部愿意找他看病,由此有了名声,并被选为
工作模范。他给当时中南海的警卫局长汪东兴看病看得也不错,汪东兴喜欢他,...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2.9运动幕后真相!
转自薛蛮子微博:
#历史上的今天#1935/12/9,“一二九”运动,刘少奇主持中共北方局的一大杰作。当
时中共为了解脱在陕北的困境,决定发动全国舆论以促成中日战争的及早爆发,学生们
沸腾的爱国热忱,自成这一新策略的突破点。因此潜伏在清华、燕大和北大的地下党员
及其组织便在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动了。(余英时先生)
#历史轶事#所谓的「一二九」运动发生后,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胡
适先生痛心疾首,读先生日记,鲜见此愤慨。「孟真(傅斯年)说我近日脾气不好!其
实我这几天的失望比前二十天更大。青年人没有知识,没有领袖,单靠捏造谣言来维持
一个浮动的局面,是可痛心的。」《胡适日记》1935/12/12
#历史轶事#「一二九」,抗日名将冯治安奉命不开枪,用高压水枪、军棍、大刀背镇压
学生,打伤30多人。举国责难,冯将军愤然:「29军未开一枪,未杀一人,怎么说是残
害青年?学生手无寸铁,个个手无缚鸡之力,咱要想杀,甭动枪炮,光大刀片也早就血
流成河了!这算什么镇压?不过是军队和学生打架罢了!」
#历史轶事#一二九运动(1935)直接矛头所向的29军,用刀背镇压学生的29军,正是《大
...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31
原文链接 http://is0.eu/5f
读李剑农先生这本《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因为一些争论:辛亥百年纪念,乃至百年
纪念之前的近些年,一直有些声浪指责革命党,指责孙中山先生,认为如果他不一而再
再而三地革命,晚清的政治会因着立宪派的改良而逐渐好转,而这一百年的中国会更加
顺利,承受更少的伤痛。
在百年纪念前读到余英时先生的文章,他指出当时是因为 立宪派改良的路已经走不通
啦,革命成为唯一的选择,并推荐读者阅读 李剑农先生这本《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对于辛亥革命前后的近代史,我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与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郭廷以先生的著作 《近代中国史纲》。教料书有关这段历史的每一页,都令我心中期
待“永不谋面”,快速翻过,好在这段内容在官方考试的要求也是希望读者知道得越少
越好,愈糊涂愈佳。郭 廷以的著作是客观罗列事实,由读者自行评判,较少史论;徐
先生写作这本《中国近代史》暗怀一种目的是希望写出中国在近代以来面对外侮与内乱
,主动寻找应对的过程。这两位的著作自是佳作,然而,读后能令我对自1840年至1920
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势力的演变、源流、中国所面临的道路、取舍及其后果而...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华并不反毛
反毛和佩服毛是两回事儿吧。
毛泽东无疑是具有个人魅力的,就像余英时说的,具有浪漫主义乌托邦的魅力。但客观
评价他,他是个斗人整人的天才,或者说是专职制度下整人的天才,又不懂经济,其政
策可想而知了。
我本人对他当时敢上井冈山很钦佩,个人英雄主义总让人美丽无穷。
z***c
发帖数: 2959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余英时-打天下的光棍
井岡山,打天下的光棍─毛澤東與中國史
標簽: 井岡山遊記
今年大陸上傳說全年都在慶祝毛澤東的「百年誕辰」,但到現在為止似乎尚未見到任何
特別值得注意的報導。由於中共內部已隱然分裂成所謂「保守」和「改革」兩派,而十
幾年來鄧小平的改革和幵放政策基本上是棄毛澤東的浪漫烏托邦路線,中共官方對于毛
澤東的態度已陷於褒貶兩難的困境:一方面,毛澤東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
在此「百年慶典」中加以褒揚,則等於否定了這個王朝的合法基礎。但另一方面,如果
慶祝過于熱烈則又恰是以助長「保守派」的氣焰,而否定了現行政策的合法性。所以大
陸的慶毛活動事實上是為了黨內兩派的鬥爭提供了一個意識形態的戰場。
在中國大陸以外,我還沒有聽見有什麼地方注意到這件事。「人間」副刊主編約我
寫一篇談毛澤東的文字,當然部署于「紀念的性質」。毛澤東對于現代中國人「影響」
之大是無可估計的。無論我們怎麼看待這個「影響」,這一事實的本身畢竟無可否認。
在臺灣和海外的中國人當然也希望對毛澤東其人有較深切的認識。但是我決定接受這項
任務是頗費躊躇。首先,這幾年來,大陸上雖出版了不少有關追憶毛澤東生平的作品,
但其真實性都尚待考察,...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余英时-打天下的光棍
今年大陸上傳說全年都在慶祝毛澤東的「百年誕辰」??
这事啥时候写的?
b*****s
发帖数: 1124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华:蒋校长如何被赶出大陆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
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东方早报: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
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
“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
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
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
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
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东方早报: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36
黄仁宇自己好像没怎么提过年鉴学派,倒是说过跟主流历史学界不太相容的话。
华人历史学家的话,张光直何炳棣余英时三个算是混出头的了。
l*****s
发帖数: 2109
37
黄在美国学术界没地位,就是在大陆台湾炒作的厉害。
他那个学校差不多是个社区学校,档次本来也不高。
到大陆台湾出书算是救了他一命。
余英时也是,他不是历史学家,到大陆炒作,死炒钱穆。
出头的也就是张何。
何有回忆录,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不过西南联大的人对他印象不太好。
而且说自己文革说的话不作数,没必要,作为研究历史的不用这么急功近利。
张地位高,但是不爱出风头。
w****j
发帖数: 5581
38
老黄从明财政入手,倒是年鉴派的路数。不过他的成就还是比较有限的。他的书不经看
。俺最早看15年的时候也是相当惊艳,不过俺那会儿对明清史根本就是史盲,看什么都
觉得好。现在再看老黄的书就不觉得如何了。他不断鼓吹的数字化管理是让我最反胃的
东西,说了半天都没有一个清晰概念什么叫做数字化管理。我觉得他想从明清两代的历
史里面摸出条粗绳子来把社会发展的线索串起来(这个和年鉴派还是比较一致的吧),
这个方向是对的,不过按照学术要求来看他的作品,就觉得严谨性上不足,有点虚张声
势的味道。
另外,张光直主要还是人类学和考古学,严格的说和历史学方法上就不一样,路数毕竟
不同。何炳棣那个也是从社会学入手搞历史,我决得对历史学家有意义,对历史爱好者
来说太专门了一些吧?就像物理学爱好者一般不会考率怎么算圈图吧。余英时么,我对
新儒学没啥好感,不提也罢。
在美国搞汉学确实不容易,没多少美国人对中国历史有兴趣吧?欧洲史那就不然了,爱
好者写的书都一堆一堆的。
h***i
发帖数: 89031
39
余英时就是个纯扯淡的八,学术上一屁
C*******r
发帖数: 10345
40
黄仁宇其实最主要的学术著作是"十六世纪明代的财政与税收”。不是万历十五年,这
只是一本小品书而已,因为易懂生动,所以畅销而广为人知。一般人谁去啃财税这种枯
草的学术书?
黄的最大问题是把经济史带入传统史学,比较不被传统史学接受,比如余英时之流(窃
以为余就是谈一大堆不好评论对错的狗屁,却往往如此混得上去)混得差。但是黄没有
正规经济训练,所以其作品比经济史又显得不够严谨。
黄的经历不是本版一大批wsn能比的。
s*******h
发帖数: 485
41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
就是抗战的胜利。中國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國掼掉了扣在头
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长的岁月
;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毕竟与美苏英...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2
☆─────────────────────────────────────☆
stansmith (stan_smith) 于 (Sat Sep 22 16:43:41 2012, 美东) 提到: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反法之儒”学习西方的几个特点
当时这些人论证学西方,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他们是从追求道德理想的角度来学习西方的。当然,这种道德理想带有很明显的
古儒“三代”色彩。本来传统儒家一直有一种不满现实的情绪,对这种情绪不同的人会
有不同的评价。五四以后,反儒的人认为这种情绪就是复辟倒退,开历史倒车。鲁迅先
生专门塑造了一个“九斤老太”来形容这种情绪,这种人总认为过去比现在好。按照儒
家的传统说,三代是盛世,到后面就一代不如一代了。而称赞儒家的人如余英时先生,
则说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良知。
但是,说是批判良知也罢,说是复辟倒退也罢,所指的事实是一样的,就是说这些真正
的儒家从传统上就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心理,认为三代是很理想的,到了后来就越来越
糟糕了。他们带着这种理想去看西方,忽然发现有一个很理想的地方,就是西方。这个
所谓的追求道德理想,也就是带有古儒三代色彩的理想,是这些人学习西方的主要动力
,而富国强兵的功利主义反而只是次要的或者是顺带的动机。
第二,这些人普遍地从“反法之儒”的价值观出发,面对西方,他们第一个感觉就是我
们的“秦政荀学”如何如何糟糕,他们往往说西方这样的...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毛似洪武,习如崇祯
毛泽东曾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其实不恰当。毛是心狠手辣的政治流氓、权谋大师
,马克思只是埋首书斋、愤世嫉俗的激进思想家,二人的性格修养、精神气质格格不入
;作为草莽“革命家”、山大王,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事与天潢贵胄秦始皇亦相
去甚远。
在共产主义“神圣家族”里,与毛泽东言行举止最相近的人其实是斯大林;在中国历代
帝王中,与毛泽东极其神似之人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毛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是自我
膨胀、自我陶醉,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寓自勉自励之意完全不同,试想,一身而兼祧
古今中外之主义宗师、帝王魁首,岂非世间“伟光正”之极致?然而,说毛是“马克思
加秦始皇”,实不如说毛是“斯大林加朱元璋”,或“中国的斯大林、现代的朱元璋”
更加传神,更加入木三分。
毛泽东神似朱元璋
关于毛泽东与朱元璋的相似之处,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写道:“就性格言,两人尤为肖
似,都是阴狠、猜忌、残暴兼而有之。除了语录、红卫兵、整肃干部,以及因自卑感而
迫害知识分子等仿制品之外,毛泽东师法朱元璋有时甚至到了亦步亦趋的境地。例如他
所提出而在大陆上一度广为宣传的口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便完全是抄袭朱元
璋的‘高筑...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59
45
上世纪40年代,作为驻美大使的胡适得到了美国民众欢迎,自然引起日本人的惊恐与愤恨。特别注意收集资料的胡适,在日记中保存了一份1940年10月31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内中转述了东京英文《日本时报》的评论。这篇评论对美国国务院在幕后支持胡适大使于北美各地巡回演讲极表愤怒,指责胡适以大使身份到处演讲,是刻意激起民众对日本的仇恨,并将美国引入和日本可怕的战争之中。
对于这篇恨意咄咄的文章,史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可以想像,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持,因为它决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
胡适在最后一分钟争持的是什么,为何世界两个强大帝国由于胡适的争持而导致谈判破裂并爆发大战。
据美国新近解密的档案透露,当时的具体情形大致是:1941年9月,美日两国政府开始秘密谈判中国与西南太平洋的局势,为了挟击胡适,日方果然派了两位高手——野村与来栖大使在华盛顿执行谈判任务。胡适闻讯,立即上...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6
张玉凤与江青之间鲜为人知的战争
大中小 2015-08-22 02:33:18 多维历史
由于毛泽东晚年根本不愿见江青,江青曾不断地对张玉凤“巴结”、“献殷勤”,即便
如此,张和江的关系仍然不和谐。一方面,她们之间的“大妇”和“小妾”的争宠夺利
关系极难缓和;另一方面,张也是个醋劲十足的泼辣女人。据中共中央文件披露,张玉
凤和江青自1973年末起多次因张保管的毛泽东的几百万稿费发生严重冲突。江青甚至公
开叫嚷,毛的存款“不要小张管,要远新管”。文革中毛对江青最严厉的批评(即批评
“四人帮”)正是发生在此次冲突之后。不难猜测,张玉凤在毛严厉批评江青一事上很
可能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摘自2008年第4期《当代中国研究》,作者宋永毅,
原题为《文化大革命和非理性的毛泽东》。
文革期间,江青与张玉凤合影
现代心理学认为,理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思维属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理性起着极大
的作用。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并非纯理性的,人们同时还受情感、欲望、意志、直觉、
理想、幻想、灵感、潜意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自觉的、自发的、偶然的、非
逻辑的精神现象便是人的非理性因素和非理性的精神活动。[...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7
2.“公社”情结:毛的政治幻想
毛泽东还有一个深深植根于头脑中的政治幻想,即“公社”情结。“大跃进”时期它表
现为毛鼓吹的“人民公社”,其模式觅自《张鲁传》。“文革”时期,它又改头换面地
变成了用马克思主义包装的“巴黎公社”。
毛对“巴黎公社”的钟情可追溯到1926年,这一年3月18日他在国民党政治讲习班演讲
,题目便是“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70]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毛又用“巴黎
公社”为理论武器整过彭德怀。[71]文革之初的1966年7月和8月,他把北大聂元梓等7
人写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称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巴黎公社宣言书,意义超
过巴黎公社”[72],“是20世纪60年代的巴黎公社宣言──北京公社”[73]。在他主持
制定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中也这样写道:“文化革
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的成员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的代表的产生,要象巴黎公社那样
,必须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候选名单,要由革命群众充分酝酿提出来,再经过群众反复
讨论后,进行选举。……可以由群众随时提出批评,如果不称职,经过群众讨论,可以
改选、撤换。”[74]1966...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48
美国史学家毕尔认为:美日之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罗斯福总统为了维护美国资本家在亚洲的利益,不幸地上了那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胡适的圈套,才惹起日军前来偷袭珍珠港,最终把美国拖入了可怕的世界大战。
胡适得到了美国民众欢迎,自然引起日本人的惊恐与愤恨。特别注意收集资料的胡适,在日记中保存了1940年10月31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内中转述了东京英文《日本时报》的评论。这篇评论对美国国务院在幕后支持胡适大使于北美各地巡回演讲极表愤怒,指责胡适以大使身份到处演讲,是刻意激起民众对日本的仇恨,并将美国引入与日本可怕的战争之中。
对于这篇恨意咄咄的文章,史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可以想象,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持,因为它绝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
胡适在最后一分钟争持的是什么,为何世界两个强大帝国由于胡适的争持而导致谈判破裂并爆发大战。
据美国新近解密的档案透露,当时的具体情形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9
http://hx.cnd.org/?p=119624
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和秦以后的“中华帝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就一直在这个帝制的磨道里转圈儿,一
治一乱,分分合合。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千年犹行秦政制”。
这种“模式”是怎样形成的?这个体制,中国是怎么进去的?现在,面临再次转型的中
国,怎样才能走出这一“模式”呢?
关于这个“模式”的形成,有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是自然环境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处在一个封闭而又广袤的地区。说封闭,因为
它的东边是大海,北边是草原,西边是沙漠,西南和南部是高山。说广袤,因为它又有
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供我们折腾。
在这一环境中,产生了我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
耘冬藏。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我们务实的文明,让我们不用去关心外面的世界。
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一盈一虚,一治一乱。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这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我们的性格,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除汉武帝主动
征伐匈奴外,历史上,中国很少出兵国外,最多也就是应属国的要求,去镇压当地的叛...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0
谢海涛|文
职称评选中的《红太阳》
2000年初,一本叫《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的书,在南
京大学教师的职称评选期间,悄然出现在一些评委和教师的视野里。
这一年,历史系的职称评选竞争激烈。仅近现代史教研室,就有四人申报教授,高
华为其一。
按南京大学当时的规定,副教授在任职五年后即可申报教授,申报条件包括十篇相
应级别论文,或一部著作、五篇论文。按相关程序,先是教师申报,再是系里评,学科
组评选,高评委评,申报的学术成果截至1999年12月31日。
这一年,46岁的高华留校任教已13年,自1993年12月31日晋升副教授已满五年;其
学术成果,包括五本参编书籍,两本合译书籍,另有论文40篇。但是,在“牛人”太多
的历史系,并不占优势。
和其他教师一样,高华很在乎这次评职称。一开始送申报材料时,《红太阳》并未
正式出版。2000年初,高华从香港提前拿到了样书。
这是一部后来被海外学者看作“高华教授受个人痛苦经历刺激,以及思考国家巨变
有所感触的发愤之作,酝酿二十载,辛勤七个寒暑而成的著作”。该书 凡705页,参考
文献长达31页,分档案文献集6种,年谱、文集、资料汇...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